魔法学园ma 动漫:2012届高二年上学期语文考试试题(必修五)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5 18:52:24

南安一中2012届高二年上学期语文考试试题(必修五)

                          本试卷分六大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出卷人:陈阿永

一、古代诗文阅读(30分)

(一)1.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7分)

1)                                  。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归去来兮辞》

2)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滕王阁序》

3)                          ,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陈情表》

(一)1)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2)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3)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4题。

司马季主者,楚人也。卜于长安东市。

宋忠为中大夫,贾谊为博士,同日俱出洗沐。贾谊曰:“吾闻古之圣人,不居朝廷,必在卜医之中。今吾已见三公九卿朝士大夫,皆可知矣。试之卜数中以观采。”二人即同舆而之市,游于卜肆中。司马季主间坐,弟子三四人侍,方辩天地之道,日月之运,阴阳吉凶之本。语数千言莫不顺理。

宋忠、贾谊瞿然而悟,猎缨正襟危坐,曰:“吾望先生之状,听先生之辞,小子窃观于世,未尝见也。今何居之卑,何行之污?”

司马季主捧腹大笑回:“观大夫类有道术者,今何言之陋也,何辞之野也!今夫子所贤者何也?所高者谁也?今何以卑污长者?

二君日:“尊官厚禄,世之所高也,贤才处之。今所处非其地,故谓之卑。言不信,行不验,取不当,故谓之污。夫卜筮者,世俗之所贱简也。世皆言曰:‘夫卜者多言夸严以得人情,虚高人禄命以说人志,擅言祸灾以伤人心,矫言鬼神以尽人财,厚求拜谢以私于己。’此吾之所耻,故谓之卑污也。”

司马季主日:“公且安坐。公见夫被发童子乎? 日月照之则行,不照则止,问之日月疵瑕吉凶,则不能理。由是观之,能知别贤与不肖者寡矣。

“贤之行也,直道以正谏,三谏不听则退;其誉人也不望其报,恶人也不顾其怨,以便国家利众为务。故宫非其任不处也,禄非其功不受也;见人不正,虽贵不敬也;见人有污,虽尊不下也;得不为喜,去不为恨;非其罪也,虽累辱而不愧也。

“今公所谓贤者,皆可为羞矣。卑疵而前,孅趋而言;相引以势,相导以利;试官不让贤陈功,见伪增实,以无为有,以少为多,以求便势尊位;食饮驱驰,从姬歌儿,不顾于亲,犯法害民,虚公家:此夫为盗不操矛弧者也,攻而不用弦刃者也,欺父母未有罪而弑君未伐者也。何以为高贤才乎?

宋忠、贾谊忽而自失,芒乎无色,怅然噤口不能言。

久之,宋忠使匈奴,不至而还,抵罪。而贾谊为梁怀王傅王,堕马薨。谊不食毒恨而死。此务华绝根者也。

太史公曰:古者卜人所以不载者,多不见于篇。及至司马季主,余志而著之。

节选自《史记·日者列传》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听先生之辞   辞:言辞     B.今何言之陋也,何辞之野也   陋:浅薄

C.公且安坐   安:安心地     D.余志而著之   志:有志向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贾谊之所以同宋忠到卜肆,是因为他想见识一下卜者中圣人的风采。

B.宋忠、贾谊听了司马季主的理论,认为都是自己从未听过的,因此很不以为然。

C.司马季主认为,从披发童子不能解释日月之食这件事,可以说明能识别贤与不肖的人太少了。

D.司马季主的话说中了当官者的要害,所以宋忠、贾谊二人神情惆怅,说不出话来。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尊官厚禄,世之所高也,贤才处之。

译文:

(2)得不为喜,去不为恨;非其罪也,虽累辱而不愧也。

译文:

(3)古者卜人所以不载者,多不见于篇。

译文:

 

(二)2.(3分)D(志:记录、记述)

3.(3分)B(B项,从第三段宋忠二人的动作“正襟危坐”来看,应为敬佩,而非“不以为然”。)

4.(9分)(1)高官厚禄,是世人所认为的高尚的、贤能的人占据的。(“高”“处”各1分,整句1分)

(2)得到荣华富贵也不因此而高兴,失去也不因此而遗憾;如果不是他的过错,即使牵累受辱也不感到羞愧。(“恨…‘累”各1 分,整句1分)

(3)古时候的卜者之所以不被记载,是因为他们的事迹多不在文献中出现。(“所以”1分,“多不见于篇”状语后置句式1分,整句1分)

【解题探究】(1)此句中的“高”是活用词,形容词用作动词,有“认为高尚”之意;“处”可解释为“占据”。

(2)此句中“恨”是个古今异义词,主要表现在程度上,现代汉语中是“怨恨”,文言文中是“遗憾”;“累”可解释为“牵累、连累”;“愧”是活用的词,形容词用作动词,作“感到羞愧”讲。

(3)此句中的“所以”是个多义词。常用的义项有两个:“……的原因”和“用来……”,这里使用的是第一个义项;“于”是个用介词,通常后跟名词构成介宾结构,在句中作状语,放在动词“见”的后面,构成状语后置句。

【参考译文】

司马季主是楚国人。他在长安东市卜卦。

宋忠时任中大夫,贾谊任博士,一天二人一同外出洗沐。贾谊说:“我听说古代的圣人,如不在朝做官,就必定在卜者、医师的行列之中。现在,我已见识过三公九卿朝中士大夫,对他们的才学人品都可以说了解了。我们试着去看看卜者的风采吧。”二人就同车到集镇去,在卜筮摊馆聚集的地方游览。司马季主闲坐馆中,三四个弟子陪侍着他,正在谈论天地的规律。日月的运行,阴阳吉凶的根源。讲了数千言,无不顺理成章。

宋忠、贾谊十分惊异而有所领悟,整理冠带,端正衣襟,恭敬地坐着,说:“我看先生的容貌,听先生的言辞,晚辈私下观看当今之世,还未曾见到过(先生这样的人)。现在,您为什么地位如此低微.为什么职业如此污浊?”

司马季主捧腹大笑说:“看两位士大夫好像是有道德学术的人,现在为什么会说出这种浅薄的话,为什么措辞这样粗野呢!你们所认为的贤者是什么样的人?所认为的高尚的人是谁?现在凭什么将长者视为卑下污浊的人呢?”

两位大夫说:“高官厚禄,是世人所认为的高尚的、贤能的人占据的。如今先生所处的不是那种地位,所以说是低微的。所言不真实,所行不灵验,所取不恰当,所以说是污浊的。卜筮者,是世俗所鄙视的。世人都说:‘卜者多故作庄严地用夸大之辞来迎合人们的心意,虚假抬高人们的禄命来取悦人心,编造灾祸来使人悲伤,假借鬼神来骗人钱财,贪求酬谢来利于自身。’这都是我们认为可耻的行径,所以说是低微污浊的。”

司马季主说:“二位暂且安坐。你们见过那披发童子吗?日月照着,他们就走路;不照,他们就不走。问他们日月之食和人事吉凶,却不能解释清楚。由此看来,能识别贤与不贤的人太少了。

“大凡贤者居官做事,都遵循正直之道以正言规劝君王,多次劝谏不被采纳就引退下来;他们称赞别人并不图其回报,憎恶别人也不怕其怨恨,只以对国家和百姓有利为目的。所以,官职不是自己所能胜任的就不担任,俸禄不是自己功劳所应得到的就不接受;看到心术不正的人,虽然居显位也不敬重他;看到有污点的人,虽然他高居尊位也不屈就他;得到荣华富贵也不因此而高兴,失去也不因此而遗憾;如果不是他的过错,即使牵累受辱也不感到羞愧。

“现在你们所说的贤者,都是些足以为他们感到羞愧的人。他们低声下气地趋奉,过分谦恭地讲话;凭权势相互推荐,以利益相互引导;被委任官职后,不肯让贤者陈述功劳,(却自夸其功,)把假的说成真的。把没有的变成有的,把少的改为多的,来求得权势尊位;大吃大喝,策马四处游乐,犬马声色,无所不为,不顾父母亲人死活,专做犯法害民的勾当,肆意挥霍,虚耗公家:这其实是做强盗而不拿弓矛,攻击他人而不用刀箭,虐待父母而未曾定罪,杀害国君而未被讨伐的一伙人。凭什么认为他们是高明贤能的人呢?”

宋忠和贾谊听得精神恍惚而若有所失,茫然失色,神情惆怅,闭口不能说话。过了很久,宋忠出使匈奴,没有到达那里就返回了,因而被判了罪行。贾谊做梁怀王的太傅,粱怀王不慎坠马而死,贾谊引咎绝食.痛苦悔恨而死。这都是追求华贵而断绝性命的事啊!

太史公说:古时候的卜者,之所以没有被记载,是因为他们的事迹多不在文献中出现。待到司马季主,我便将其言行记述成篇。

5.阅读下面的散曲,回答问题。(8分)

【越调】平湖乐

尧庙秋社(王恽)

    社坛烟淡散林鸦,把酒观多稼。霹雳弦声斗高下,笑喧哗,壤歌亭外山如画。朝来致有,西山爽气,不羡日夕佳。

    [注]①霹雳:琴名。

1)简要描述尧庙社日中的村民活动。(2分)

2)对这首散曲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曲描写尧庙社日活动情景,展现了当地的民风民俗。

    B.“社坛烟淡散林鸦”暗示了村民举行祭祀活动的季节。

    C.“山如画”描写远山明丽的风光,渲染烘托社日活动。

    D.本曲用词清新高雅,但是整体仍不失通俗朴茂的本色。

3)“不羡日夕佳”化用了陶渊明《饮酒》“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一句,借此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3分)

5、1)村民们举杯畅饮,喜庆丰收;弹琴赛歌,欢声笑语。

2)B

3)陶渊明写的是隐居之乐,曲作者表达了积极用世的志向和与民同乐的意趣。

【赏析】

此曲写尧庙祭神庆丰收的欢乐场景,抒写作者为民谋福,与民同乐的志向,当是王恽出判平阳时所作。曲中欢乐的场景描写,仿佛又将人们带回到尧舜时那风调雨顺,万民富足,世风淳厚的年代。用晋人故事来形容尧庙周围空气清爽宜人,也暗含着政简人和,无为而治的意味。诚能如此,也就不必学渊明吟唱山气日夕佳的归隐诗句了。此曲用典多,遣词雅,意蕴含蓄,在元曲中别成一格。

 

二、文学名著阅读,文化经典阅读。(16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

6.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贾珍便忙向袖中取了宁国符对牌出来,命宝玉送与凤姐,又说:妹妹爱怎样就怎样,要什么只管拿这个取去,也不必问我。……”

秦可卿死封龙禁尉,王熙凤协理宁国府,她先摆出存在问题,分析弊端造成的原因,总结五条:人口混杂,遗失东西;事无专职,临时推诿;需用过费,滥支冒领;任无大小,苦乐不均;家人豪纵,不服管束。然后不辞辛苦,以身作则,严格制度,奖勤罚懒,不讲情面,威重令行,立见成效。

B、刘姥姥又惊又喜,迈步出来,忽见有一副最精致的床帐。他此时又带了七八分醉,又走乏了,便一屁股坐在床上,只说歇歇,不承望身不由己,前仰后合的,朦胧着两眼,一歪身就睡熟在床上。

    刘姥姥因为喝了许多酒,吃了油腻食物,大泻一阵后,晕乎乎地走到了黛玉的卧房。看到精美的床帐,便歪身睡倒,酒屁臭气散了一屋子。幸亏袭人发现,及时收拾妥当,才没有被黛玉知道。

C、黛玉笑道:“你又在我跟前弄鬼。趁早儿给我瞧,好多着呢,”宝玉道:“好妹妹,若论你,我是不怕的。你看了,好歹别告诉别人去。真真这是好文章。你要看了,连饭也不想吃呢。”一面说,一面递了过去。

    三月桃花开时,宝玉在大观园里偷偷阅读《牡丹亭》,黛玉来后发现宝玉读的是《牡丹亭》,于是也认真阅读记诵起来,二人还各借《牡丹亭》的词句表白、打趣。宝玉自比柳梦梅(我就是个“多愁多病的身”),比黛玉为杜丽娘(你就是那“倾国倾城的貌”)。

D、凤姐笑道:“这个孩子扮上,活像一个人,你们再看不出来。”宝钗心里也知道,便只一笑,不肯说。宝玉也猜着了,亦不敢说。史湘云接着笑道:“……”

    宝钗过生日请戏班唱戏,十分热闹。其中一个小戏子长相似黛玉,众人明白,却只有心直口快的湘云说了出来。这不禁使黛玉自尊心大受伤害。宝玉对湘云使了一个眼色,更令黛玉和湘云气愤。

E、那林黛玉倚着床栏杆。两手抱着膝,眼睛含着泪,好似木雕泥塑的一般,直坐二更多天方才睡了。一宿无话。

    黛玉晚上亲来怡红院看望宝玉,由于袭人正闹脾气,且又没有听清黛玉的声音,烦躁得很,没有开门。她又眼看着宝玉送宝钗出来,更生误会,不由触动了寄人篱下的凄凉心境,自己更觉无趣,直到半夜才睡下。(《红楼梦》)

答案:AD(B、宝玉的卧房);C、《西厢记》宝玉自比张生,比黛玉为莺莺。E、晴雯闹脾气)

7.请简述王熙凤弄权铁槛寺一事。(100字左右)(5分)

宁府送殡至铁槛寺,风姐暂住馒头庵,老尼托她摆平一事:长安府太爷的小舅子看中张财主的女儿金哥,但金哥已许配给一个守备的儿子,两家相争,打起了官司。风姐要三千两银子,出手帮忙。守备不得已,接受了张家的退礼,但金哥却自缢了,守备之子也投水殉情。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8.阅读下面的《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孟子见齐宣王,日:“所谓故国者,非谓有乔木之谓也,有世臣①之谓也。王无亲臣矣,昔者所进,今日不知其亡也。”王日:“吾何以识其不才而舍之?”日:“君进贤,如不得已,将使卑逾尊,疏逾戚,可不慎与?左右皆日‘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日‘贤’,未可也;国人皆日‘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左右皆日‘不可’,勿听;诸大夫皆日‘不可’,勿听;国人皆日‘不可’,然后察之;见不可焉,然后去之。左右皆曰‘可杀’,勿听;诸大夫皆曰‘可杀’,勿听;国人皆日‘可杀’,然后察之,见可杀焉,然后杀之。故日‘国人杀之’也。如此,然后可以为民父母。”(《孟子·梁惠王下》)

【注】①世臣:即“累世勋旧之臣,与国同休戚者也”(朱熹)。

(1)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孟子认为,一个国家要拥有长期为国效力立功的大臣,才能称得上是“故国”,所以国君选拔任用人才很重要。

B.齐宣王认为,齐国没有“亲臣”是因为他昔日没能分辨出“不才”之人,所以向孟子询问“识其不才”的方法。

C.孟子告诉齐宣王,在人才的任用上,应该以贤能与否为标准,即使超越“尊尊亲亲”的伦常,也不必有所顾忌。

D.孟子认为,国君只有运用恰当的方法,正确地选拔贤才和罢黜“不才”之人,才能称得上是人民的父母。

(2)“故曰:国人杀之也。”这体现了孟子的什么思想? (3分)

 

8.(1)C(孟子认为选拔人才要以贤能与否为标准伦常,但这样又有可能会超越“尊尊亲亲”的,所以必须格外慎重。)

(2)“国人杀之”体现了孟子尊重民意的思想(答“民本思想”也对)。在孟子看来,判断一个人是否该杀,应该广泛听取民众的意见,要在民众都说该杀和国君审察认定确实该杀的情况下,才能把这个人杀掉。

    【参考译文】孟子谒见齐宣王,说:“所谓故国,不是说国中要有高大的树木,而是说要有世代(与国家休戚相关)的臣子。现在大王没有亲信的臣子了,过去任用的人,现在不知哪里去了。”宣王说:“我怎样识别哪些人没有才干而不任用他们呢?”孟子说:“国君任用贤人,要谨慎,实在迫不得已要拔擢一些人的时候,有可能会使地位低的超过地位高的,关系疏远的超过关系亲近的,既如此,这怎能不慎重呢?假如大王左右的人都说某人贤德,还不能相信;假如大夫们都说某人贤德,还是不能就此相信。等到全国人民都说某人贤德,然后再仔细加以考虑,发现其确实贤德,然后才用之。又如,大王左右的人都说某人不可用,您不要去听他们的;大夫们也说某人不可用,您也不要去听他们的。等到全国人民都说某人不可用,然后仔细加以考察,发现他真的不可用,然后才弃置不用。还有一种情况,假如国王左右的人都说某人该杀,您不要听他们的;大夫们也说某人该杀,您也不要听他们的。等到全国人民都说该杀,然后再仔细加以考察,发现他确实该杀,这才把他杀掉。所以,应该说这是‘全国人民同意杀掉他的’啊,做到这个样子,那才可以当国君作人民的父母。”

 

三、现代文阅读(28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

用什么支撑我们的精神大厦

贾梦雨

    ①我们平时所说的“精神亚健康”,是指一个人的精神状态、精神追求方面失去正确标准,缺乏价值支点,种种消极甚至扭曲的思想意识占据主导地位,并体现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其实,“精神亚健康”的症状在很多人身上都或隐或显地存在着。

    ②关注一下我们的周围,随处可以见到“精神亚健康”的影子,而且它已经蔓延到各个角落:一人遭受车祸后横躺马路,行人纷纷避让;乘客公交车上遭人偷窃,周围众人漠然而视;大学生沉沦网络不可自拔,终至退学;“文化名人”华威先生到处讲学,贩卖“口水式文化”。现代化的写字楼里,不少人在巨大的压力下忙碌,但他们不知道事业的意义在哪里。

    ③“精神亚健康”的症状多种多样,但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一是对事业缺乏激情,精神萎靡,庸碌无为;二是对生活缺乏热情,对他来说,活着的意义仅仅在于活着;三是对他人缺乏感情,淡漠,疏离,甚至于防范、欺骗;四是对社会缺乏责任感,社会的冷暖对他来说已经变得无足轻重。总体来说,陷落于物质的汪洋之中,沉沦于享乐的迷茫之中,浮躁而无信仰、无敬畏、无追求。正如南师大中文系教授贺仲明所说:“精神亚健康的重要表现,就是公众无法从精神涣散的日常生活中获得安宁;理想和信仰丧失;浮躁的心灵被物所累,排斥关怀和诚信。”

    ④是什么导致了“精神亚健康”的弥漫呢?全球化浪潮汹涌澎湃,“地球村”可以拉近人们之间的距离,不过,它也无时不在拉远人们之间的距离,造成新的疏离。全社会消费思潮的迅速膨胀,在这种后现代的炫目泡沫下,大众都在不知不觉中被消费主义的狂欢所陶醉,被牵着鼻子走,人变成了“经济人”、“时尚人”,永远有一双无形的手在拉着你,让你无法脱身,并且身不由己。此外,我们过分重视外在的所谓“成功”,整天追求的都是那些“看得见的东西”:房子、汽车、锦衣玉食、无休止的享乐,而且,我们渐渐迷失于这些“身外之物”中不可自拔。物质日益强大而膨胀,而精神的萎缩状态正在加剧,在这种“内忧外患”的夹击之下,我们被裹挟其中,身不由己,身心交瘁。

    ⑤理想、激情,一个人的精、气、神,这些其实都应该是我们的追求,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支点。而现在,从心灵层面来说,价值的支撑点,人生的追求目标,对幸福的感受等渐渐处于错乱状态。从生存状态来说,如何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如何处理爱情、家庭、事业等,这其中充斥着扭曲。

    ⑥物欲主义和消费主义,目前正借助经济、文化和人员流动的全球化大潮,向全世界蔓延,也深刻影响到当代中国人的精神生活。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在市场经济的大发展和全球化大潮中,世俗化大潮开始侵蚀到人们的精神生活领域。

    ⑦因而,我们都应该有一定的精神追求。我们应该解决好自己的归宿感问题。这就要求一个人加强免疫力,实现内心的真正强大,面对诱惑超然,面对挫折泰然,并在对时代的正确认识中增强责任感。另一方面,我们应该创造一个更加和谐的环境,真正关心人的精神追求。在文化多元的基础上,更好地创造文化的和谐,从多方面创造以人为本的文化生态。

                                        (选自2008、3、6《新华日报》)

9.根据文意,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3分)(    )

A.“精神亚健康”的影子随处可见,它体现在我们很多人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存在于很多人身上,值得全社会关注。

B.本文第六段在前两段论述的基础上,指出全球化、世俗化的大潮开始侵蚀到人们的精神生活领域,从更高的层次来论述中心,增强了论证的深度。

C.文中引用南师大中文系教授贺仲明的话,进一步揭示了“精神亚健康”症状的实质,增强了论证的说服力。

D.禁不住物欲的诱惑,不能泰然面对挫折的人,是因为他们不能正确认识时代的特征,缺乏社会责任感。

10.本文第二段说:“关注一下我们的周围,随处可以见到‘精神亚健康’的影子,而且它已经蔓延到各个角落。”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哪些?请分点概括。(3分)

答:

 

11.生活在今天的人们,怎样才能支撑起自己的精神大厦?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3分)

答:

 

三、现代文阅读

(一)9.(3分)D(错在强加因果关系。可依据第七段的论述)

10.(3分)(1)全球化的浪潮(地球村)造成了人们之间新的疏离。

(2)全社会消费思潮的迅速膨胀,人们被消费主义的狂潮牵制着而身不由己。

(3)人们过分重视外在的所谓“成功”,渐渐迷失于“身外之物”中而不可自拔。(意思对即可)

11.(3分)(1)要有高洁的理想追求,增强个人免疫力。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要满怀生活的激情,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2)要妥善处理好自己与别人、与社会、与自然的关系,要为从多方面创造以人为本的和谐的文化生态环境而努力。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12—14题。

 界  河

           [希腊]安东尼斯·萨马拉基斯

(1)命令很明确:禁止下河洗澡!同时规定沿岸200公尺内任何人不得擅入。

(2)大约3周之前,他们来到河岸这边驻扎下来,对岸就是敌军——通常被称之为“那边的人”。

(3)河两岸的纵深处尽是茂密的丛林,林子里驻扎着敌对双方的部队。

(4)据情报,那边有两个营,但他们并未发动攻势。谁知道眼下他们正打着什么鬼算盘?与此同时,双方都派出哨兵隐藏在两岸的密林里,戒备着随时可能出现的情况。

(5)记得他们初抵此地时,还是春寒料峭。然而几天前却突然放晴,现在竟是明媚和煦的春天了!

 (6)第一个潜下界河的是位中士。一天早晨他偷偷溜了出去,跳入水中。不久当他爬回此岸时,肋下已中了两弹,后来只活了几个小时。

(7)翌日,又是两个士兵下去了。没有再能见到他们,只听到几阵机枪的扫射声,然后,便是一片沉寂。

(8) 此后,司令部就下了那道禁令。

(9)然而,那条河依然具有不可抗拒的诱惑力。听到潺潺的水声,渴望便从他们心底油然而生。两年半的野战生活已使他们变得蓬头垢面,邋里邋遢。在这两年半里他们享受不到一丝的快乐。而此时他们却邂逅了这条河……

(10)“这该死的命令!”那天夜里他忿忿地诅咒道。

(11)这一夜,他辗转反侧,难以入眠。远处,滔滔河水依稀可闻,令他难以安睡。

(12)对,明天要去,他一定要去——让那禁令见鬼去吧!

 (13)士兵们都在酣睡,最后,他也渐入梦乡。梦中,他似乎看到了它——一条河。那河就在他的面前,期待着他。他站在岸边,脱光了衣服,正欲跃入水中。就在此刻,那条河竟然变成了他的恋人——一个胴体黝黑、年轻健美的姑娘,她正待他奔来——突然,一只无形的手却紧紧攫住了他的后颈!

(14)这是一场噩梦。醒来时已精疲力竭,幸好天还未放亮……

(15)他终于站到河边。他注视这条河,它的确存在着!一连几个小时他都在担心这只是一种想象,抑或只是士兵们的一种普遍的幻觉。

(16)天气多好啊!他把衣服和枪靠放在树干旁,纵身跳入水中,承受了两年半的折磨,他那迄今还留有两道弹痕的躯体,顿时化作了另一个人。无形中,仿佛有一只拿着海绵的手抚过他的全身,为他抹去这两年半中留下的一切印迹。

(17)他时而仰泳,时而蛙泳。他顺流漂浮,又长时间地潜入水中……当兵的他一下子变成了一个孩子——他毕竟只有23岁。

(18)左右两岸,鸟群在自由飞翔,有时它们盘旋在他的头顶,和他亲昵地打招呼。

 (19)少顷,顺流漂下的一根树干出现在他的前方。他一个长潜试图抓住树干。他真的抓住了!就在他浮出水面的刹那间,他发现约在30公尺开外的前方有一个脑袋。

(20)他停下来,想看得清楚些。那另一个游泳者也停了下来。他们彼此默默注视着。

(21)他立刻回过神来,恢复到原来的自己——一个经历过两年半炮火洗礼、荣获过十字勋章的士兵。

(22)他不知道对面的家伙是自己人还是那边的人。他怎么认得出来呢?只凭一个脑袋?

(23)几分钟的时间两人在水中一动不动。一个 响亮的喷嚏打破了死一样的寂静,是他打的,而且像往常一样大声咒骂了一句。那个人掉转身去很快游向对岸,他亦飞速向岸边游回。他先行出水,狂奔到那棵树下,一把抓起枪。还好,那边的人刚刚爬出水面。

(24) 他举起枪,瞄准。要击中对面那人的脑袋实在太简单了。20米开外奔跑着的一丝不挂的人体,是一个很容易击中的靶子。

(25)突然,他觉得自己无法扣动扳机。对方那人在彼岸,赤条条的像刚从娘胎里出来时一般。而自己端枪在岸的这边,同样也赤条条的。

(26) 他无论如何开不了枪。两个人都赤裸着!两个赤裸的人,脱掉了国籍,脱掉了姓名,脱掉了卡其布的军装。

(27)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28)他实在无法扣动扳机,他觉得此刻这条恋人般的河未能把他们隔开;相反,却把他们联合在一起了……

(29)随着彼岸的一声枪响,他只是瞥见鸟群被惊起。他应声倒下,先是膝盖跪下,随后平扑在地。

12、下列对这篇小说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这篇小说在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时,成功地运用了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这两种手法。如“他时而仰泳,时而蛙泳。他顺流漂浮,又长时间地潜入水中…”又如“他觉得此刻这条恋人般的河未能把他们隔开;相反,却把他们联合在一起了”就分别运用这 两种方法。

B、在第13段中写了一个梦,一个温馨而令人神往的梦;但又是一个噩梦,一个破坏美好毁灭愿望的噩梦。梦的情景昭示着主人公的悲剧命运。

C、作者善于将人物放在矛盾中塑造,作品文笔细腻,情感丰沛,表现了他对人性的深刻认识。

D、这篇小说写战争,没有枪林弹雨,以两个人之间的对峙为核心展开故事情节,可谓别出心裁。

E、“突然,一只无形的手却紧紧攫住了他的后颈!”这句话形象地表现“他”对洗澡所引发的严重后果的预感,暗示他必然的悲剧的结局,为后文作铺垫。

13、请按照下面的提示概括这篇小说的情节(4分)

(1)开端:                                                                                        

(2)发展:                                                                                                                  

(3)高潮:                                                                                                                  

(4)结局:                                                                    

14、简析第18段中画横线的语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

                                                                                                                             

15、有人说,这篇小说的结尾震撼人心;也有人说,去掉结尾一段更耐人寻味。哪一种结尾更好?请谈谈你的看法。(6分)

                                                                                                                           

                                                                                                                           

(二)小说阅读

12、AD(答对一个给3分,答对两个给5分)

答案详解:A、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对调;D、本文应是以“洗澡”为故事的核心。

13、(1)开端:士兵下河游泳被杀,上级禁止下河洗澡

(2)发展:他做梦并偷偷下河游泳

(3)高潮:河中遇敌

(4)结局:放弃杀敌,自己被杀(一点一分,共4分)

14、(1)渲染和平宁静的气氛(2)衬托士兵轻松、愉快的心理(3)为下文写枪声惊飞鸟群作铺垫(4)突出主题,突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反衬出战争的残酷,突出战争悖逆人性。(一点一分,共4分)

15、参考答案:示例1①保留现有的结尾更好②从结构看,它使平淡的故事陡然生出波谰,情节出现撞击心灵的高潮,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③从主题上看,悲剧性的结局凸显出战争对美好人性的摧残,有力地控诉了战争的罪恶,深化了人类呼唤和平幸福生活的主题。(共6分,第②点和第③点各3分,若没作出判断扣1分)

示例2①去掉现有结尾更好②从表达效果上看,小说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③从读者的情感体验看,喜剧性的结尾与主人公的意愿构成和谐的一体,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④从主题上看,这样的结局凸显出美好人性超越了战争,反映出人类向往和平美好生活的愿望。(共6分,第②点、第③点第④点各2分,若没作出判断扣1分)

 

四、语言表达(6分)

16.阅读下面一则新闻,回答问题。(6分)

    据报道,如今不少知名企业都在或明或暗地调整招聘的学历门槛,不再将本科以下学历排除在外。佳能(中国)公司总裁透露,今年公司将面向更广泛的应聘者,包括大专、中专、中技学生,他们只要有奋进的愿望和努力的行动,能够积极沟通,就会受到公司的欢迎。这种做法并非特例。某大型银行在招聘时学历要求为大专。富士通(中国)有限公司的经理也表示,己经开始放松学历方面的要求,因为他们注意到,大专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更高,同时更珍惜现有职位。诺华制药公司总监也明确表态,只要应聘者英语水平、专业知识、经验等综合竞争力达到要求,不会限制其学历。

1)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的内容。(2分)

 答:                                                           

2)针对这则新闻内容,从两个不同角度进行评说,发表自己的观点与见解。(4分)

 答:                   

161)知名企业降低招聘的学历门槛(或:知名企业招聘时不再将本科以下学历排除在外。或:知名企业招聘时放松学历方面的要求。)

2)提示①从公司选人角度:公司选材“任人唯能”(任人唯贤),不以学历高低为标准,这种转变值得称道。

②从人的自身发展角度:只要有真才实学,就有施展的空间。不必因学历低而自卑。

③从社会角度;社会用人标准的变化有利于人尽其才,有益于社会和谐发展。

④从学校角度:企业量才录用,有利于学校克服教育积弊,培养能力型人才。

(任选两个角度,各2分。)

 

六、作文。

17.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人生的一切变化,一切魅力,一切美都是由光明和阴影构成的。——列夫·托尔斯泰

请根据阅读后的感悟和联想,自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参考《语文学习》(2010.7-8)第5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