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君很坏很邪恶:善贷且成 大爱无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11 02:06:03
善贷且成  大爱无疆
                     ——安顺农村信用社社会责任报告

  ●  发展战略:打造农民的银行、社区居民的银行、中小企业的银行、地方的银行
    · 核心价值观:合作、诚信、创新、奋进
    · 核心企业文化理念:善贷且成
    · 服务宗旨:服务跟着客户走
    · 经营理念:方便、灵活、快捷
    · 企业社会责任观:人文金融,· 关注民生
    · 企业远景:成为最讲社会责任、最得客户信赖、最具竞争力的现代金融企业

 始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期的安顺农村信用社,经过近60年的风雨历程,沐浴着改革的春风,因势而变,顺势而为,乘势而上,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诠释了“善贷且成”的无疆大爱。
    60年来,安顺农村信用社坚持扎根农村,情系农民,围绕“农”字练内功,立足“贷”字谋发展,坚持把为“三农”服务的宗旨贯穿于农村信用社工作的始终,助推地方经济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
    60年来,累放各类贷款达276亿元:解决1200万人(次)农民群众生产生活困难;帮助12万余莘莘学子圆求学梦;支持2.3万个各类企业发展壮大……
    60年来,在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安顺农村信用社规模、质量、效益实现了量与质的飞跃,盈利能力增强,防风险能力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
    截止2010年12月,安顺农村信用社各项存款余额为84.6亿元,比建社初期增长24171倍;各项贷款余额为65.82亿元,比建社初期增长28616倍。固定资产从建社初期的一无所有增长到1.76亿元。
    目前,安顺市西秀、平坝、普定、镇宁、关岭、紫云6县(区)联社共有127网点,在职员工1568人,是安顺市营业网点最多、业务辐射最广、为客户服务最直接最有效、支持地方经济建设成效最显著的地方性第一大金融机构。

1.信贷支持舞“农”头 
    知农、惠农、润农,与农共舞,为农增收!
    做大、做强、做优,打造品牌,助农致富!
    60年来,全市农村信用社积极投放支农贷款,大力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为推进城镇化建设、统筹城乡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为金融服务“三农”赋予了最好、最新、最完美的内涵——
    信用工程搭平台 农户贷款“不差钱”
    [聚焦] 安顺农信社以小额农贷为载体,千方百计破解农户贷款难题,使38万户农户获得了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联保贷款33.28亿元,农户贷款面达74.2%。
    2005年,按照省联社的工作部署,全市农村信用社全面开展信用工程创建工作。自2008年全面开展“信用工程”创建工作以来,安顺农村信用社已创建信用乡(镇)17个,信用村827个,全市51.5万户农户中,100%农户建立了信用档案,评定信用等级农户46.56万户,评级面达90.4%,22.7万户农户获得了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联保贷款33.28亿元,基本满足有合理需求的农户贷款。创建信用单位2个,近万名干部职工获得信用贷款2.83亿元。
   “信用工程”创建解决了农民 “贷款难”、单位职工贷款“手续繁”、小企业“融资难”等问题;降低了贷款户利息支出,节约了贷款户生产经营成本;为农户发展生产、帮助农民脱贫致富,解决单位职工消费资金需求;为促进城乡经济发展提供了“源头活水”,培育了广大农户、个体工商户、城镇居民、单位干部职工良好的诚信意识,提高了企事业单位的信誉度,为构建和谐、诚信的社会环境,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和谐社会建设发挥了积极的助推作用。
    金融服务全覆盖 “空白”乡镇成历史
    [聚焦] 实现金融乡镇的全覆盖,就是彻底解决基层农民存款难、取款难、贷款难的问题,给农户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推动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截止2010年,安顺农村信用社增设和恢复网点累放贷款3864笔,金额4021万元。
     安顺农村信用社建社初期,网点遍布城乡,但由于撤并、扩张、收缩等原因,20世纪末期,全市农村信用社网点仅存97个,部分乡(镇)和人群比较集中的村、居委会金融服务缺失的问题突出。
    为此,安顺农村信用社2009年投资2300余万元,增设和恢复营业机构网点(便民服务点)27个,并按照统一设计标准进行了全面新建和改、扩建,其中增设、恢复固定网点12个,便民服务点10个,中心行政村增设网点5个。截止2010年底,增设和恢复网点共办理存取款业务115121笔,新增存款7249万元;累放贷款3864笔,金额4021万元。全市农村信用社127个机构网点全部实现通存通兑、实时电子汇兑、自动存取款机等服务,在全国范围内率先消除金融服务空白乡镇。
    紫云自治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坝羊分社网点恢复之前,该乡平塘村做摩托车配件生意的村民付宁,存、取款要到距离坝羊乡20公里的板当镇信用社,每次往返路费加上生活费需花20元。2008年6月,坝羊分社网点恢复营业后,付宁再也不用到板当办理金融业务,每月可节约费用200多元。据统计,全市新增服务网点每年可为城乡客户节约办理金融服务费用达3800余万元。
    服务跟着农民走 “安顺经验”受关注
    [聚焦] 全国首创“农民工金融服务中心”,服务跟着农民走,在浙江、江苏、云南、广东、福建等省设立农民工金融服务点6个。
    2007年以来,安顺农村信用社率先在全国成立农民工金融服务中心,在省外设立服务点,外派员工为农民工提供金融服务先后推出为农民工量身打造的农民工“外出创业贷款”、“返乡创业贷款”“青年农民创业贷款”等信贷品种。
    此事经《新华社》、《经济参考报》、《金融时报》、《贵州日报》等媒体报道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得到中国银监会领导的高度肯定,受到了省委、省联社、市委领导的高度重视,省委宣传部将安顺农村信用社对农民工贴身服务这一典型誉为:“安顺经验”。
    岁末年首,在农民工金融服务中心浙江浦江服务点的组织协调下,镇宁22户从浙江省浦江县返回家乡投资的“小老板”进驻镇宁农民工返乡创业园,正式投产。在他们的带动下,现在浙江省浦江县的1000余户安顺籍和其他省(市)2000余户水晶加工户中,已有1500余户“小老板”达成投资意向,登记到镇宁创业。截止目前已有80余户陆续赶往镇宁。一个新兴的农民工创业园区已成雏形,由此而带动的建筑、装饰装潢、餐饮、住宿、交通、娱乐等产业将为镇宁县经济发展注入新鲜活力。
    截止2010年12月,农民工金融服务中心累计办理农民工外出创业贷款9306笔,1.39亿元;累计办理农民工返乡创业贷款10069笔,1.99亿元;累计支持返乡人员发展中小企182户,金额1.11亿元,带动就业人数12173人;累计投放农村青年创业贷款11229笔,金额29345.3万元,创造就业岗位12987个,辐射带动就业、增收人数72973人。带动就业15548人(次)。仅2009年金融危机期间帮助23户中小企业恢复生产,投放贷款金额1200万元,解决就业岗位179人。累计组织农民工汇款34.2万笔,金额17.64亿元;清收不良贷款1713笔,金额978万元。
   信贷品种量身造 优化产业促调整
   [聚焦]截止2010年12月底,开办各类贷款品种32个,根据农户和农业产品需要,累计投放产业结构贷款21亿元。
    全市农村信用社把信贷投向重点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同步,不断创新信贷产品,加大支持力度,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合理调整贷款期限与农业生产周期相适应,同时不断开发新的贷款品种,确保每年新增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贷款的比例不低于60%。全力支持具备区域资源优势、品质好、竞争力强的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通过“公司+基地+协会+农户”等办贷模式,使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有机联结起来。
    加大对优势产业带,特色种植业、养殖业,科技、经济示范园区的扶持力度。普定县联社发放茶叶贷款1200万元,扶持朵贝茶整合茶叶资源,组建起由化处、猫洞、鸡场等5个乡镇25个专业村组成的经济联合体,使“朵贝”茶成为该县的核心品牌。目前,全市农信社累计投放特色农业贷款1.42亿元,重点支持了西秀、镇宁县、普定等县10万亩茶叶和平坝、关岭10万亩大棚蔬菜,以及西秀区、普定县、平坝县烤烟种植等骨干项目的发展。  
    2.非公经济注“活”水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非公经济发展迅速,而“融资难”也成为制约非公企业发展的“瓶颈”。为此,安顺农村信用社把如何解决当地非公企业“融资难”作为扶持当地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突破口,推出“金融普惠工程”,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降低放贷“门槛”、扩大服务领域,切实为非公经济“输血供氧”。
    1988至1998年,全地区农村信用社累计发放支持非公经济贷款11.25亿元,年均递增13.71%;1998年至2010年12年间,全市农村信用社累放非公经济贷款68亿元,余额达22亿元,是1998年的8.6倍。
    在支持非公经济上,各联社与当地商会加强合作,帮助非公企业成立了建筑、旅游经济、小商品批发、饮食、屠宰、蔬菜等行业工会(协会),实行“农信社评定贷款金额、认证‘授信’级别,相关方面公证,会内成员相互监督、相互制约、风险共担”的贷款方式,最大限度地满足中小企业、旅游产业和个体工商户的贷款需求。
     3.危难时刻“贷”出手
    一把镰刀、一头耕牛,一个书包、一件衣服,当人民群众遇到困难时,安顺农村信用社奉献出的拳拳爱心感天动地。据统计,1959年至1961年,安顺农村信用社累放困难救助贷款315万元,以物放贷各类粮食12万多公斤;建社以来,全市农村信用社投放给农民治病的贷款就达2270万元,帮助32600多人(次)摆脱病魔的困扰。
    ——发放口粮渡难关。建社以来,安顺农村信用社积极组织资金,在帮助农民解决生产发展所需资金的同时,努力帮助农民解决生活急需资金。
    农村信用社初创不久,恰逢“三年困难时期” ,广大人民群众生活极度贫困。当时,安顺农村信用社家底薄,资金实力弱,有些社干也是“灾民”。然而就在这样艰难的情况下,农村信用社充分发挥“背篼银行”的作用,奔走在各社队、农户之间调剂余缺,将一升、一斗的粮食集中起来,根据农民家庭不同困难程度核定数量,分别送到一个个“等粮下锅”的农民手中。
    《安顺农村信用社志》记载:1960年12月,平坝县联社以物放贷包谷5斗2升,红稗3斗2升,大米1斗,大麦6斗。关岭县联社以物放贷谷子9斗……
    人们无法想像,三年困难时期,一升红稗能救活一家五口人的命。315万元、12万公斤粮食能救活的人数,让人惊叹不已。
     ——治病救人伸援手。建社初期,新中国刚刚百废待兴,广大农民连温饱问题都难以解决,更谈不上医疗保障。因为没钱,农民生病不能住院治疗,往往采用土办法医治,尤其是大病,更是只有拖、等,然后不治而亡。
     农村信用社作为农民自己的银行,在自身资金实力还很弱的情况下,总是对生大病的农民朋友伸援手,积极投放贷款,支持农民看病、治病。1985年,西秀区双堡镇山京村伤寒病流行,导致近千人病危,双堡信用社社干发扬“挎包精神”,用背包背上现金送款上门,及时挽救病人生命。
进入新世纪,虽然农民收入有了较快增长,但看病难、住院难仍是困扰他们的一大难题。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事件屡见不鲜。在农民群众最需要的时候,又是农村信用社的贷款,缓解了部分生病农民看病难、住院治疗难的问题,挽救了无数个危在旦夕的生命。
    据统计,自建社以来,全市农村信用社投放给农民治病的贷款就达2270万元,帮助32600多人(次)农民摆脱了病魔的困扰,甚至可以说:是农村信用社将一些大病、危重病人从死亡的边缘拉了回来,延续了他们的生命。尤其是20世纪末以前,在国家还未实施农村医疗和城镇医疗保险以前,城乡广大群众生病无钱医治,农村信用社的贷款成了他们的“救命钱”。
     4.信贷资助莘莘学子
    扶贫先扶智。在国家尚未实施“生源地助学贷款”之前,全市农村信用社就把扶持贫困学子完成学业为己任,累计投放助学贷款568万元,扶持贫困学生12万人(次)。
     2004年,紫云县联社设立“爱心助学基金”,全体员工每年自愿捐献不少于4万元,资助当地家庭贫困却成绩优异的初中、高中毕业生,支持金额最高3000元,最低500元,截止目前,该社累计捐款已达13.5万元。
    这,只是安顺农村信用社“圆梦工程”的一个缩影。
    ——支持“两基”攻坚。2003年至2007年8月末,全市各联社累计贷款3.1亿元支持全市“两基”攻坚项目实施,新增校舍;支持社会有识之士创办“民办”学校,推进教育事业多样发展。
    ——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2004年以来,全市农村信用社累放生源地助学贷款480万元,使1000余名农村贫困学生圆了大学梦。
    ——捐资助学。截至目前,全市农村信用社累计捐款达400余万元,资助贫困山区小学16所、资助贫困学生12000余人(次)。
    ——残疾人专项贷款。针对残疾人这一弱势群体,镇宁县农村信用社为残疾人量身定做《残疾人贷款管理办法》,促进残疾人创业、就业、增收致富。残疾人杨如文,家住镇宁县江龙镇江龙二村, 2008年,镇宁县农信社借款40万元支持其发展生猪养殖,使其成为镇宁县唯一一家实行电子管理的养殖场,养殖场占地2600平方米,养殖圈舍安装监控设备。2010年底存栏母猪83头,种猪5头,肥猪280头,仔猪250头,年收入40余万元。
    5.回报社会勇担重任
    作为地方性金融机构,安顺农村信用社始终牢记自己的社会责任,在为客户创造价值,为股东创造收益,为员工创造未来,为社会创造财富的同时,积极投身社会公益事业,承担社会责任,展现出安顺信合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社会形象。
    助推关岭自治县顶云乡陶家寨“定产到组”,为“南顶云、北凤阳”改革经验的形成竭尽全力; 支持联产承包责任制,让农民吃上“定心丸”;扶持“非公”企业发展,促进多种经济成分共生繁荣;协助清理“两会一部”,维护正常金融秩序;给力旅游发展,推进安顺“旅游兴市”;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在支持农村城镇化建设中,农村信用社是信贷投入的主体。20世纪70年代末到90年代,由农村信用社信贷支持的一批专业和综合市场,发展为贵州省重要的农副产品和工业品交易中心,如西秀区小商品批发市场、西山综合批发市场和五星建材市场、西郊农产品批发市场、汪官屯粮油批发市场、安运司建材综合市场等7个大型批发市场等。20世纪90年代,各县(市)农村信用社及时调整信贷结构,对城镇农村居民个人修建住房,发放担保贷款;21世纪初期,各县(区)农村信用社制定的贷款管理办法、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管理办法和农民联保贷款管理办法中,均将农户建房、购房、支持农村危房改造、支持地方基础设建设作为重点贷款支持对象。2009年,在黄果树旧城搬迁工作中,镇宁县联社一次性放贷4000万元给予支持。
   60年来,本着履行“勇于肩负助农致富的历史使命,奋力开拓与农共舞的伟大事业”的社会责任,安顺农村信用社秉承“挎包精神”、铁制度、铁算盘、铁账本、铁脚杆“四铁精神”,发挥敢闯、敢干、敢为人先的安顺试验区精神,一次次肩负起历史使命。
   “春晖行动”走在前列、 “抗雪凝、保民生”作出表率、 “抗旱救灾”义不容辞……
    60年来,安顺农村信用社与国家命运休戚与共,在抗灾救灾、扶危济困、捐资助学等方面均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累计捐款捐物折合人民币达2000余万元。
    截止2010年12月底,全市6县(区)联社累计上缴国家各种利税1.63亿元,成为全市纳税大户之一,在支持地方经济建设、国家建设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60年来,在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安顺农村信用社规模、质量、效益实现了量与质的飞跃,盈利能力增强,防风险能力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成为全市资产规模最大、机构网点最多、服务范围最广、支持地方经济建设成效最显著的地方性第一大金融机构。
    安顺农村信用社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举措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肯定,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赞扬。
     60年,一轮甲子循回,历史长河一瞬间!
     从农民群众自愿入股组成的中小金融机构到现在的“支农主力军”,从 “背篼银行”到“现代化银行”,60年 “三农” 服务的坚守,8年改革的坚定,安顺农村信用社已从“草根银行”到“现代化银行”迈进。
    然而,60年来,由于服务对象大多是弱势群体,再加上管理体制的多次更迭,造成部分国家机关和同业对农村信用社的歧视,导致农村信用社在竞争中处于劣势,主要表现在:涉农资金在农村信用社开户受到限制、政策优惠少、优势项目少、优质客户少、经营成本高、贷款风险大等方面。而实现跨越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任重道远。因此,迫切希望地方党政和相关部门加大对农村信用社的扶持力度。
    60载跨越发展,新起点创造新辉煌!奋进中的安顺农村信用社正以更加开放的精神、更加完美的服务、更加高昂的激情,大踏步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贵州省农村信用社安顺办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