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兽 地图分类:预测历史热点,开展研究性学习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6 17:53:07

预测历史热点,开展研究性学习

    我国传统的课程内容习惯按照学科编制,然后,教师忠实地教授教材,教学变成“教教材”,课程内容把实践知识、社会生活和学生的经验放到了可有可无的地位,学生学习到的只是外在的、与自己的日常生活缺少联系的知识,个性化的知识体系难以建立。作为历史学科,更少关注社会现实,即使是关注现实,也主要是从现实中寻找历史,从历史中联想现实。缺乏对现实问题的更加开放的研究,漠视预测历史热点。其实,预测历史热点,开展研究性学习具有积极意义。一是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历史信念和研究创新能力。传统历史教学冷漠预测热点,其理由是,中学生的是非判断能力有限;历史难以预测,信奉“历史就是历史”的道理。结果是学生学习历史视教材叙述为信条,随着学生阅历的丰富,认知水平的提高,发现历史教材的观点并非就是金科玉律。因此,学生学习历史的心理活动总是对教材中的历史叙述、结论将信将疑,怀疑历史是小姑娘,可以随意打扮,所以怀疑文本历史(或主观历史)的科学性。加之历史上也确实存在着统治者篡改历史、歪曲历史,为自己统治服务的现象;而现实中的历史学家因为占有的史料有多寡,个体知识、阅历、认知能力有差异,所持的史学观点有区别,造成对历史的解释众说纷纭;世俗的历史见解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学生学习历史时,出现怀疑历史科学性的沉重心理,或者认为历史就是死记硬背一些历史知识,对学习历史到底有多大作用产生纳闷心理,以至于对国家开设历史课程的作用持怀疑态度,只是认为这是国家意志的体现,需要学习它,自己通过会考结业,力求成为一个合格的中学生。其实,历史教学除了人格教育、公民教育等以外,我们应该让学生感受历史学习的科学性,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学生自主研究正在发生的历史,因为未来的历史是任何人在当时都无法得到明确答案的,通过研究热点,让学生自己对热点进行分析、综合、概括、评价等,使自己的预测得到活生生的现实印证,可以让学生经历研究历史的认知过程(即做中学),深刻的感受到历史学科的科学性(当然,也有预测不准的),获得积极的学习情感体验,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的精神,培养学生科学分析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历史信念。充分调动学生的探索兴趣,学会取得和整理不同来源信息的方法,把整个班级变成富有创造性思想的实验室,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享受发现、研究的乐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勇气、创新欲望和创新习惯,获得对创新过程的一种真实体验。值得注意的是,这种研究活动应该淡化对创新结果的追求或创新成果的获得,因为预测热点并非易事,事态发展瞬息万变,难以把握。二是丰富课程资源,适应学生学习,加强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历史教学应努力做到历史与现实的高度契合,不与现实、生活割裂,应该将鲜活的、沸腾的、变幻的现实世界及时纳入课程中,使书本世界与学生的现实世界贴近,从而“激活”书本知识,使知识恢复到“鲜活的状态”,引导学生关注历史中的现实和现实中的历史,发挥彰往知来、鉴古知今的史学功能。因此,应高度重视国际国内发生的重大社会热点问题,为学生寻找到极好的关注现实与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载体,创造性地开发校本课程,充分利用热点问题作为学习资源,尤其是农村中学课程资源相对贫乏,应积极利用现实热点作为学习资源,丰富资源内容,拓宽研究性课程组织渠道。

    青年学生积累了一定的社会知识与经验,对现实社会有较强的兴趣和困惑,他们需要了解社会,关心时事,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研究兴趣,而且,当今报刊业、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十分发达,为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提供了方便和可能,所以,研究热点,可以更多地培养学生广泛收集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满足他们学习的需要。它还可以更好地利用学生自我阅历与经验,进行个性化的研究与学习,可以克服研究古代史与近代史内容方面的一些弊端,由于古代史与近代史时代久远,与学生生活缺少联系,学生缺乏背景知识,缺乏相关的研究资料,难以有效而深入地开展研究性学习。让学生关注热点,有利于满足学生向生活在自己周围的人们回答对热点看法的需要;有利于培养学生关心时事,关心“家事、国事、天下事”的积极进世态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心和使命感;有利于培养学生奋发有为的健康人格,做一个有为的好公民,发挥历史课公民教育、人文教育的积极作用;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国际理解教育,让学生关心并研究世界大事,帮助学生从人类利益和全球化高度观察和思考问题,让学生养成国际合作精神,缓解和消除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矛盾和冲突。在此基础上,可以形成较好的校本课程,这种课程具有极强的现实性和世界性,丰富了校本课程的建构渠道。

    三是历史学科教学的需要。首先,历史学科有丰富的关注现实,“预测”历史的精神营养,例如,司马迁撰写当代史;毛泽东写下《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文章预测并肯定革命根据地的发展趋势;写下《论持久战》向全国人民指明抗战的正确道路,并预示最后的胜利属于中国;新时期我党制订“三步走”战略而逐渐变成现实等。其次,需要培养学生的人文性。预测热点,可以满足学生研究现实问题的强烈愿望,照顾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和背景,让学生感知现实,在“做中学”,并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让学生的学习回归生活。使学生努力学会从不同方面丰富自己的经验世界,努力学会实现个人的经验世界与社会共有的“精神文化世界”的沟通和富有创造性的转换,逐渐完成个人精神世界对社会共有精神财富有个性化和创造性地占有;充分发挥人类创造的文化对学生主动、健康发展的教育价值。让学生在感知、研究现实生活中,理解世界的斑斓多彩,学会享受现实世界与生活中的真、善、美,摈弃假、恶、丑。第三,历史教学对学生能力培养的需要。通过对现实问题的研究,可以促进学生学科知识之间的整合,促进知识、社会、学习者三者的整合,增强学生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反省思维(反省思包括对未来的探查、预见、预测或预言),发挥历史学科综合性的作用。研究历史热点,可以弥补现行教材在问题性、综合性、社会性、具象性等方面的不足。总之,让学生学到丰富多彩,现实感强烈,问题突出,具有研究意蕴的历史。四是高考的客观需要。《综合能力测试考核内容与要求》(文科)明确规定考核考生的“记忆”、“理解”和“运用”三大能力,其中,要求考生在“应用”能力中,应“提取有效信息进行科学、合理的判断、推断、归纳、预测”。纵观近几年的高考卷,一个鲜明的特色是选择当前理论和实际的热点、焦点问题作为试题背景材料,突出反映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协调发展的现代意识,时代特征非常明显。

预测历史热点,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具体方法如下:

    一要选准热点,大胆猜想。首先,教师教学要民主,唤醒学生参与学习的欲望,激发学生关心热点的意识,并产生研究热点问题的情趣,然后,引导学生选择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对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进行研究,由于事件波诡云谲,扣人心弦,容易让学生产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和研究兴趣,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研究,促进研究活动的顺利开展。因此,教师要顺应并引导学生关心大事,同时注重学生自我对热点问题的兴趣,有利于寻找到研究的热点问题,心理学家鲁宾斯说过:“任何思维,不论它是多么抽象和理论的,都是从观察分析经验材料开始。”一般来说,学生比较关心世界大事,例如,伊拉克战争问题;也比较关心与中国息息相关的大事,例如,祖国的统一问题、中美关系问题、中日关系问题、中美贸易问题、中欧贸易问题等。其次,教师还要考虑学生的现有水平,学生对该问题的心理需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兴趣。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学生心灵深处无时不存在使自己成为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愿望。”所以,热点的选择应充分考虑学生自由好奇的天性,让他们的灵感和体悟自由地释放,让学生进行猜想,利用已有知识、能力与阅历进行联想和想象,充分表达自己对现实的感受与理解,这样,可以保持学生对问题的浓厚的情趣,诱发研究的发散信息,丰富对问题认识的复杂性,拓宽大家的视野,萌发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二要收集信息。由于学生有了强烈的问题意识,教师就要引导学生收集信息,因为是热点问题,信息来源较广泛,可以从电视、广播、网络、报刊、书籍等途径收集信息,并分类整理。学生在收集信息的过程中,逐渐生成一些问题,获得多角度、多方位的认识,逐渐形成系列性的“问题串”,从而对问题进行精心设计,便于学生围绕问题进行研究,也加深了对热点的认识深度。在收集信息的过程中,一方面培养了学生围绕问题收集信息的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提高了分析问题的思辨能力。

    三要教师引领与参与。教师首先要诱导学生形成对热点问题的系列思考,然后让学生收集信息,寻求分析问题的依据。在信息的收集整理过程中,教师既要让学生收集广泛的信息,又要引导学生不断产生新问题,增加论证问题的依据,扩展对问题的思考深度与广度;引导学生多角度地分析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观察社会现象,分析发现规律。教师还要融入到学生的研究活动中,共同体验研究的乐与苦,让研究活动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活动,充分发挥教师“平等中首席”的作用。因为,对于热点的研究,学生是有一定的困难的,需要教师启发诱导,需要教师铺垫与引领,始终让研究活动处于学生“够得着”的状态。因此,它需要教师具有极强的史学功力和洞察时事的敏锐能力,以及研究并分析热点的能力,这样才会找准热点,吃透热点、分析热点。如果教师自身这方面的素养差,整个研究活动就等于缺少了“指南针”,缺少了“领头雁”,影响研究活动的效果。同时,教师适时启发、答疑、引领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教师要注意依托教材,让学生生成相应“类”的分析研究方法,这种研究活动对过去学习的参照是十分重要的,它引领研究活动顺利而高效地开展。例如,学生研究伊拉克战争问题,教师就要利用学生分析这类战争的分析研究方法,帮助学生进行研究,在我们的教材中,比较完整的内容是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这段历史对学生预测战争史的进程与结果有比较大的帮助。包括战争的态势分防御、相持、反攻阶段;分析战争的事实依据和理论依据,毛泽东的《论持久战》就作了极好的示范。但是,不是让教师去包办代替,否则,就失去了让学生研究的意义。

    四要自主、合作研究,形成结论。给学生自主研究的机会,可以是单独研究,也可以是合作研究,应以合作研究为主,教师可以对一个问题分成若干组平行研究,比较研究成果,形成竞争的研究气氛;也可以对一个课题分解成几个小课题,分组实施,例如,伊拉克战争问题可以在战前分成几个组研究战争能否爆发,为什么要爆发?或为什么不爆发?在分析战争爆发原因时,可以分成研究政治原因组、地理原因组、历史原因组。战争爆发后可以分成两个组,战争进程发展态势预测组和战争结果、影响分析组。总之,让学生形成“群体研究”。在研究活动中,要注重学生亲身体验研究活动,对于研究活动中具有创意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充分肯定和表扬,肯定学生勇于创新的精神。学生对热点的研究是最容易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的,也是最具有开拓精神的,具有相当程度的挑战性。因此,要让学生解放思想,注重方法,对热点的研究,一般采用观察、分析和类比的办法获得发现和猜想的结论。

    五要注重成果的验证与交流,注重对研究的反思。教师要组织学生对研究成果进行鉴定和评比。鉴定时,可以由学生的中立方进行评价,也可以由各合作组进行相互评价,还可以请相关学科的教师来参与评价,不管是哪种方法,都应该展示成果和整合成果,都应该让学生在评价中得到发展与成长,教师要充分肯定学生的汗水与智慧,品尝劳动的果实,尤其应该关心大家的研究结论对事态发展的预测的吻合性,激励学生更高层次的研究激情(当然,对预测失效的也要鼓励),以保持持久的研究习惯。其次,要注重研究质量的提高,让学生对成果进行修改完善,并结成集子,让全班学生分享研究成果。再次,就是要让学生撰写研究心得,反思研究活动,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因此,完成研究活动,要精细,要注重过程质量的提高。值得一提的是,教师也要独立研究,向学生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体现参与精神与学术引领。

    如果在学习中以研究现实的热点带动历史学习,反之,又丰富对现实热点的认识,让二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使我们的历史教学丰富多彩,生机勃勃,让学生实现“预测则立”的美好人生。 

附:研究伊拉克战争热点问题的示例:

概况:2003320日,美英联军以萨达姆政权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由出动23万大军和上千架飞机,对伊拉克发动了一场现代化战争,49日进占伊拉克首都巴格达,萨达姆政权跨台,5月1日,美国总统宣布伊战主要战事结束。战争中,美英动用了约30万人的兵力,造成138名美士兵和33名英士兵死亡,以及少数军用直升飞机、战斗机坠毁,此外,西班牙、波兰、丹麦、保加利亚等国军队也分别有多人死亡。

背景以及必然爆发的原因:夺取石油资源;美国多年以来的单边霸权主义政策;美国实力的绝对优势;美国已经有足够的精力干预伊拉克问题。伊拉克位于中东地区,中东地区问题由来已久;伊拉克的地方霸权主义;伊拉克维护国家利益。经过及其理由:首先是速胜战,原因是双方力量的不对称;萨达姆的专制统治分化了伊拉克反战力量;伊拉克内部宗教的派系纷争,影响了自身的团结;伊拉克是沙漠地区,不便于伊拉克军队的隐蔽;伊拉克国土面积有限,不便于自己军队回旋作战;缺少国际援助。接着是持久战,原因是美国师出无名、毁人家国、伤及无辜、虐待战俘的行径,充分暴露了这场战争的非正义性,必然遭到伊拉克人民的坚决反对;美国为首的军事力量占有明显优势。危害:(1)给美国带来严重的经济负担和政治的影响,美国也会控制伊拉克,掠夺石油资源。

2)给伊拉克人民带来灾难,伊拉克重建美好家园路途遥远。

3)对世界的影响:对联合国的影响、对西亚地区的影响、对大国关系的影响、对世界军事战争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