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族mx5e信号怎么样:吴兴文:读藏书票如读女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1:13:25
吴兴文是一家文化公司的总经理,常驻北京。他经常把中国台湾出版的好书介绍给大陆的出版社,比如钟芳玲的《书天堂》、唐德刚的《书缘与人缘》等都是由他引进的;同时他也把大陆出版的好书介绍到台湾。说起藏书票,吴先生一脸的满足。20年来吴兴文每年花费10万元收藏藏书票,如今收藏藏书票1.6万枚,在全球华人世界被誉为第一。  

    在这之前,他在大陆出版有《我的藏书票之旅》、《藏书票风景》(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出版)、《图说藏书票》(2005年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等关于藏书票的书。本次出版的《我的藏书票世界》是他个人谈藏书票的最后一本随笔集。  

    吴兴文告诉记者,他所收藏的欧洲十七、十八世纪珍稀藏书票堪称绝世精品。1988年,吴兴文到大陆拜访藏书家、出版家范用先生。范老将一枚抗战期间版画家创作的藏书票赠送他,这款藏书票画中故事引自法国文学家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中的一个场景,精美无比。“这虽不是我所有藏书票中最值钱的,但却是我最珍爱的一枚,因为它见证了一位大陆书界前辈与中国台湾青年的忘年友谊。”  

    爱书人的私房画  

    记者了解到,在中国,藏书票的创作起步较晚,现今发现的第一枚藏书票“关祖章藏书票”,2007年北京中国书店秋拍中,一本1917年美国出版的老牌杂志《美国国家地理》,贴在它上面的就是“关祖章藏书票”,最终以2.53万元成交。  

    1999年,吴兴文曾在网上花600美元购得有科柯施卡亲笔签名的藏书票一枚。据说,这枚藏书票的价格现在已经达到5位数。如今,在北京的潘家园、报国寺收藏市场、中国美术馆门前的“美术一条街”中,一枚名家刻印的藏书票,即便是新品,售价也在百元以上。  

    吴兴文说,藏书票是爱书人的私房画,比较好玩。“它代表着你的一种趣味、品位、爱好。经历了500年的历史,藏书票变成了一种大众收藏品。比较好玩的是,藏书票必须要通过交往才能实现它的价值。”他甚至呼吁把名片藏书票化。“因为现在我们每个人都要扮演很多角色,每天都要认识很多人。假设你一年收两三百张名片,那就相当于两三百张藏书票。”  

  对话吴兴文:  

    早期藏书票三成多有情色成分  

    鲁迅也是一个收藏家  

    记者:您曾谈到藏书票与女人的话题,读者很感兴趣,您认为藏书票跟阅读女人有什么关系?

    吴兴文:根据泽韦林( Mark F. Severin)统计,在1970年有关情色藏书票就占35%。讲情色太狭隘,而且容易被人以异样眼光看待。早在上世纪刘海粟就开人体写生的风气,我们把它当作艺术的一部分来看,扩大到跟女人有关,不是更有意思!  

    记者:25年收藏1.6万枚藏书票,您被誉为“全球华人藏书票收藏第一人”,当您第一次看到藏书票是什么样的感觉?收藏藏书票的初衷是什么?  

    吴兴文:1983年,我刚到书店工作的时候,时常去逛,台北旧书摊的集中地──光华商场附近二间堂日文旧书店。当时老板收到一批台湾日据时代著名藏书家、编辑家西川满的朋友郑津梁的藏书,其中有一部分是日本战败后,西川满托郑津梁保管的书。西川满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法文系。他是当时日本新报副刊部的编辑,业余接下“台湾爱书会”的同仁刊物《爱书》的编辑工作外,还在自己家里开出版社,并推广藏书票。  

    在他出版的书上,都附上藏书票,一直到十余年前他去世时。他的精神,跟我的工作和志趣都蛮符合的。只是日本的藏书票,不像欧美的藏书票,欧美藏书票才真正源于西方文化。所以从1989年我加入美国藏书票协会以后,就以收藏欧美藏书票为主。  

    记者:马未都是国内比较著名的收藏家,曾经在一家出版社做了很多年的编辑。您在台湾也是做了很多年的编辑。藏书票的收藏跟您的这个经历是否有关系?  

    吴兴文:编辑是一个杂家,就像鲁迅一样,他除了是著名的文学家、编辑家外,也是一个收藏家。我们从他的日记和书简上,可以发现他收集藏书票外,同时收藏线装书、版画和汉画石拓片等,好像当文学编辑比较容易走向收藏这条路。  

    记者:在众多的藏书票中,您觉得最喜欢和最珍贵的是哪几枚,能不能给我们的读者介绍几张值得把玩、个人色彩比较浓的珍藏品?  

    吴兴文:我非常喜欢芬格斯坦的作品,例如书中第196页“永远的芬格斯坦”这一张,它完成于1939年。票主是当时意大利米兰的建筑师曼特罗,芬格斯坦总共为他设计过一百多枚藏书票。藏书票与一般版画创作不同,虽然是受票主委托,但将该票主的藏书票收集起来,就会发现,即使该藏书票有主题限制,却仍带有创作者浓厚的个人色彩。而票主也是为该创作者的特色着迷才订制,这是必然的结果。但依我的经验,假如票主与创作者之间的喜好能够一致,通常就能制作出高水平的作品,这就是我喜欢芬格斯坦的原因,在这本书中就介绍了六枚。  

    书票收藏不是小众收藏  

    记者:收藏往往会有很多乐趣,并伴随着传奇的故事,能谈谈你在收藏藏书票中比较有意思的收藏故事吗?

    吴兴文:这要从两岸有名的文学史料专家秦贤次说起,从1988年起我跟他一起到过北京、上海好几次。他除了收藏上世纪30年代文学书刊外,还收集当时的大学毕业纪念册。有一次他送给我一本1915~1916年的沪江大学毕业纪念册,这所大学是1906年由美国南北浸礼会创办的,纪念册的内封就印有藏书票,也许只是装饰的性质,但是证明藏书票是由西方传教士传过来的。后来我买到1922~1923年清华学校的毕业纪念册,而且是梁思成设计的,更是令我兴奋不已。  

    记者:收藏藏书票是否是有特定的人群,比如艺术家、作家、王室、贵族等?能说藏书票是一个小众的收藏吗?

    吴兴文:王室和贵族主要是19世纪以前,不过到现在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还保有这项传统。这枚藏书票在这次嘉德拍卖流标后,被董桥买走。艺术家和文学家则从一开始就有介入。譬如藏书票之父杜勒,以及和他同时代的克尔阿那赫,两人都曾为文学家和艺术家设计藏书票,而且他们本身都是艺术家。但是从20世纪末期,人们开始用计算机设计藏书票,相对的就要进入一个大众收藏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