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影传说升级攻略:弟子规解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9:57:31

弟子规解说  

  .content_tree_style{ word-break:break-all;width:746px; } a.tags:link {color: #0000ff;font-size:14px;text-decoration: none;line-height: 100%; } a.tags:visited {color: #990000; font-size:14px;text-decoration: none;line-height: 100%;} a.tags:hover {color: #ff0000; font-size:14px;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line-height: 100%; }

《 弟 子 规 》解说


弟子规

净空法师解说

弟 子 规

  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悌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第一章 孝

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解:父母呼唤的时候,要立刻答应;父母要你做事的时候,要马上去做,不要偷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解:父母教导的时候,要恭敬地听;父母责备的时候,要心悦诚服地接受。

冬则暖 夏则凊 晨则省 昏则定

解:照料父母要冬暖夏凉。早上要给父母请安,晚上要照料父母安眠。

出必告 返必面 居有常 业无变

解:每次出去回来,都要禀告父母。居住应有定所,选定了职业,立定的志向要努力去完成,不可见异思迁。

事虽小 勿擅为 苟擅为 子道亏

解:不要因为是小事就不禀告父母而自作主张去做,那就不合为人子女的道理了。

物虽小 勿私藏 苟私藏 亲心伤

解:东西虽小,也不要私自隐藏,如果父母知道你隐藏一些东西,一定会很伤心。

亲所好 力为具 亲所恶 谨为去

解:凡是父母所喜欢的,一定要尽力地做到。凡是父母所不喜欢的东西,要尽力丢掉。

身有伤 贻亲优 德有伤 贻亲羞

解:如果我们的身体有所不适,会使父母为我们担忧,如果品德上有了缺失,会使父母没有面子。

亲爱我 孝何难 亲憎我 孝方贤

解:父母爱我,我孝敬父母,这并不是一件难事。如果父母不爱我,我又能孝敬父母,这才是真正的大孝。

亲有过 谏使更 怡吾色 柔吾声

解:如果父母有了过失,我们要劝他改过。在劝的时候一定要和颜悦色,声调柔和。

谏不入 悦复谏 号泣随 挞无怨

解:如果父母不接受子女的规劝,要反复再劝,甚至哭泣恳求,如果因此而遭父母的鞭打,也不要怨恨父母。

亲有疾 药先尝 昼夜侍 不离床

解:当父母大病的时候,父母所吃的药要先尝,要昼夜照料在父母的身边。

丧三年 常悲咽 居处变 酒肉绝

解:父母去世,要居丧三年。在居丧期间常哀思养育之恩,居处力求简朴,不可饮酒作乐。

丧尽礼 祭尽诚 事死者 如事生

解:举行丧礼,要按照礼法;祭奠时要表现得诚恳。对待去世的父母要象对待在世的父母一样尽孝道。

  第二章 悌

兄道友 弟道恭 兄弟睦 孝在中

解:作兄长的要爱护弟弟,做弟弟的要尊敬兄长。兄弟和睦,这也是对父母的一种孝道。

财物轻 怨何生 言语忍 忿自泯

解:把财物看得轻淡些,兄弟之间就不会相互怨恨,处处忍让、和言爱语便不会引起忿怒。

或饮食 或坐走 长者先 幼者后

解:或吃,或坐,或走,都要让长者在先,幼者应在后面。.

长人呼 即代叫 人不在 己先到

解:长者呼人时,即要代为呼叫;若所叫的人不在,自己要先代为听命。

称尊长 勿呼名 对尊长 勿现能

解:称呼尊长,不可以直呼其名。在尊长面前,要谦逊,不可以表示自己很能干。

长者立 幼勿坐 长者坐 命乃坐

解:长者站着,幼者不可以坐,待长者坐下后,招呼幼者坐下,幼者才可以坐下。

进必趋 退必迟 问起对 视勿移

解:要见尊长的时候,动作要敏捷。告退时,动作要缓慢。尊长问话,要站起来回答,不可左顾右盼。

第三章 谨

朝起早 夜眠迟 老易至 惜此时

解:清晨要尽早起床,晚上要迟些才睡;人生的岁月有限,所以每一个人都要珍惜此时此刻。

衣贵洁 不贵华 上循分 下循家

解:衣服贵于整洁,不在于华丽。穿衣服要依照自己的身份,还要和自己的家境状况相称。

对饮食 勿拣择 食适可 勿过则

解:对食物,不要挑食,不要偏食,适可而止,不可吃得太饱。

年方少 勿饮酒 饮酒醉 最为丑

解:年青人不可饮酒,一旦喝醉酒,会丑态百出。

步从容 立端正 揖深圆 拜恭敬

解:走路的时候步态从容,站立要身子端正,作揖要把身子躬下去,礼拜时要恭敬。

缓揭廉 勿有声 宽转弯 勿触棱

解:掀开门廉时要轻,不得出声。转弯要宽,不要触到棱角。

事勿忙 忙多错 勿畏难 勿轻略

解:做事情不可太匆忙,匆忙最容易出差错。也不要怕困难即使是小事,也不轻易忽略。

斗闹场 绝毋近 邪僻事 绝无声

解:凡是打架闹事的场所,绝对要远离;发现别人做了不正经的事,绝对不要声扬。

将入门 问谁存 将上堂 声必扬

解:拜访朋友,入门前要先问某某人在不在,或进入客厅时要高声呼:“有人在吗?”

人问谁 对以名 勿与我 不分明

解:当有人问“是谁?”的时候,你应当报出自己的名字,不能说“是我”,使对方不明白。

用人物 须明求 倘不问 即为偷

解:要用别人的东西,必须事先向别人说。假如你不事前得到别人的允许,随便拿来,这就是偷窃了。

借人物 及时还 人借物 有勿悭

解:借了别人的东西,要及时归还;别人来借东西,如果有,不可吝啬不借。

  第四章 信

凡出言 信为先 诈与妄 奚可焉

解:凡是开口允诺之前,要先考虑自己能不能做得到,如果没有把握做到就不必讲。不可欺骗蒙混,失信是绝对不可以的。

话说多 不如少 惟其是 勿佞巧

解:讲话不可太多,言多必失。要讲得恰当,要实事求是,不可花言巧语。

刻薄语 秽污语 市井气 切戒之

解:尖酸刻薄的话,下流的脏话,阿谀奉承之类小市民习气都要彻底革除。

见未真 勿轻言 知未的 勿轻传

解:所见未真切时,不得轻易说出,所知未确实时,也不能轻易传扬出去。

事非宜 勿轻诺 苟轻诺 进退错

解:不适宜的事不能轻易允诺别人,假如你不轻考虑允诺了别人,会使你进退两难。

凡道字 重且舒 勿急疾 勿模糊

解:在讲话的时候,咬字要清楚,态度要自然,不可以讲得太快太紧张,也不可以讲得含糊不清。

彼说长 此说短 不关己 莫闲管

解:说东家长、西家短的话,与自己无关的不要去管他。

见人恶 即内省 有则改 无加警

解:看见别人的恶习,要即刻自我检讨,如果发现自己也有这个毛病,就要即刻改掉,如果没有,要时刻警惕,不能染上这种恶习。

惟德学 惟才艺 不如人 当自励

解:如果自己品德、学问、才能、技艺不如别人,应当努力争取尽力赶上。

若衣服 若饮食 不如人 勿生戚

解:如果自己的衣服、饮食不如别人的,不要难过。

闻过怒 闻誉喜 损友来 益友却

解:听见别人说自己的过失就发怒,而听见别人恭维自己就欢喜,这样就会招来坏朋友,而好人就离你而去。

闻誉恐 闻过欣 直谅士 渐相亲

解:听见恭维话就感到不安,听见别人指责自己过错便欣然接受,这样良师益友渐渐地就和你亲近了。

无心非 名为错 有心非 名为恶

解:如果是无意中做了坏事,这叫做错。如果是存心做坏事,这就叫作恶。

过能改 归於无 倘掩饰 增一辜

解:如果犯了过错,能够改过,就跟没有犯过错误一样。如果犯了错误而掩饰之,那就罪加一等了。

  第五章 泛 爱 众

凡是人 皆须爱 天同覆 地同载

解:不论是什么人,我们都要关怀爱护,因为我们都共同生活在这天地之间。

行高者 名自高 人所重 非貌高

解: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名声自然高远。人们所重视的,并不是一个人的相貌。

才大者 望自大 人所服 非言大

解:才学丰富的人,他的名声自然会大。人们所佩服的是有真才实学的人,并非大言不惭的人。

己有能 勿自私 人有能 勿轻訾

解:自己有才能,就应当做些对公众有益的事,不可自私自利。别人有才能,不可心生嫉妒,轻易诽谤。

勿诌富 勿骄贫 勿厌故 勿喜新

解:不可曲意奉承富有的人,不可傲慢对待贫困的人。不要喜新厌旧。

人不闲 勿事搅 人不安 勿话搅

解:在别人忙的时候,不要去打扰他。在别人情绪不安的时候,不要去找他谈话打扰他。

人有短 切莫揭 人有私 切莫说

解:不要揭他人的短处,对别人的秘密也不要宣扬出去。

道人善 即是善 人知之 愈思勉

解:称赞人做好事就是做了一件好事,因为别人知道了,他会因受到勉励,更加努力。

扬人短 即是恶 疾之甚 祸且作

解:宣扬别人的短处是一种罪恶,如果宣扬得过份激烈或夸张,会惹出祸患。

善相劝 德皆建 过不规 道两亏

解:劝人行善,对双方皆有好处。如果知道别人有了过错不去劝阻,对自己和别人无都好处。

凡取与 贵分晓 与宜多 取宜少

解:凡所得到的和所赠予的,都要交待清楚。你自己付出的应当多些,取得的应当少些。

将加人 先问己 己不欲 即速已

解:让别人做一件事,首先要问问自己是不是愿意做。假如自己不愿意做,你赶快不要让别人做。

恩欲报 怨欲忘 报怨短 报恩长

解:对别人的恩惠要报答,对别人的怨恨要尽快忘记;对别人的怨恨越短越好;对别人报恩要越长越好。

待婢仆 身贵端 虽贵端 慈而宽

解:对待家里的佣人,先要自身品行端正。品行端正固然重要,对人还要仁慈宽厚。

势服人 心不然 理服人 方无言

解:用势力压服人,别人口服心不服。以理服人才会使人心服口服。

  第六章 亲 仁

同是人 类不齐 流俗众 仁者稀

解:同样是人,但类别不一样,普通的俗人最多,品德高尚,仁慈宽厚的人却很少。

果仁者 人多畏 言不讳 色不媚

解:真正仁慈的人,大家都会敬畏他,因为他直言不讳,也不阿谀奉承。

能亲仁 无限好 德日进 过日少

解:能亲近仁慈的人,会得到无限的好处,因为他的道德会日日增进,他的过失会一天天减少。

不亲仁 无限害 小人进 百事坏

解:不亲近仁慈的人,会得到无限的害处,因为他会受到小人的影响,什么事皆会因此而败。

  第七章 学 文

不力行 但学文 长浮华 成何人

解:如果所学的不实践力行,而只是在文字上做文章,结果会变成华而不实的人,这种人是不会成才的。

但力行 不学文 任己见 昧理真

解:如果只是实践力行,不读书不求真理,任凭自己的见解,会作出许多不符合道理的事来。

读书法 有三到 心眼口 信皆要

解:读书的方法要做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心眼口都要信实地用到,才能产生读书的功能。

方读此 勿慕彼 此未终 彼勿起

解:刚开始读书时,不要想到别的书还没读,一本书还未读完,不要再读另一本书。

宽为限 紧用功 工夫到 滞塞通

解:在开始读一本书的时候,不妨把预定时间安排得长些,加紧用功,下够了工夫,不懂的自然会懂。

心有疑 随札记 就人问 求确义

解:读书时,若有疑问,应随时作成笔记,有待请教别人,求其确切的意义。

房室清 墙壁净 几案洁 笔砚正

解:房间要收拾得清净,墙壁要保持干净,书桌要擦清洁,笔砚要放端正。

墨磨偏 心不端 字不敬 心先病

解:如果把墨磨偏,表示你心不在焉;字写得不工整,说明你心神散乱。

列典籍 有定处 读看毕 还原处

解:排放书籍要有固定的地方,读完要放回原处。

虽有急 卷束齐 有缺坏 就补之

解:就是有急事,也要把书整理好,书有破损的地方,要及时修补好。

非圣书 屏不视 蔽聪明 坏心志

解:非圣贤之书避而不看,因为邪僻的书,会蒙蔽人的正确思想,会损坏人的意志。

勿自暴 勿自弃 圣与贤 可驯致

解:一个人不可以自暴自弃,如果立定志向,努力进取,一定可以成为圣人贤人。


全文如下

弟子规

总 叙

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弟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入 则 孝

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冬则温 夏则凊 晨则省 昏则定
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 业无变
事虽小 勿擅为 苟擅为 子道亏
物虽小 勿私藏 苟私藏 亲心伤
亲所好 力为具 亲所恶 谨为去
身有伤 贻亲忧 德有伤 贻亲羞
亲爱我 孝何难 亲憎我 孝方贤
亲有过 谏使更 怡吾色 柔吾声
谏不入 悦复谏 号泣随 挞无怨
亲有疾 药先尝 昼夜侍 不离床
丧三年 常悲咽 居处变 酒肉绝
丧尽礼 祭尽诚 事死者 如事生

出 则 弟

兄道友 弟道恭 兄弟睦 孝在中
财物轻 怨何生 言语忍 忿自泯
或饮食 或坐走 长者先 幼者后
长呼人 即代叫 人不在 己即到
称尊长 勿呼名 对尊长 勿见能
路遇长 疾趋揖 长无言 退恭立
骑下马 乘下车 过犹待 百步余
长者立 幼勿坐 长者坐 命乃坐
尊长前 声要低 低不闻 却非宜
进必趋 退必迟 问起对 视勿移
事诸父 如事父 事诸兄 如事兄



朝起早 夜眠迟 老易至 惜此时
晨必盥 兼漱口 便溺回 辄净手
冠必正 纽必结 袜与履 俱紧切
置冠服 有定位 勿乱顿 致污秽
衣贵洁 不贵华 上循分 下称家
对饮食 勿拣择 食适可 勿过则
年方少 勿饮酒 饮酒醉 最为丑
步从容 立端正 揖深圆 拜恭敬
勿践阈 勿跛倚 勿箕踞 勿摇髀
缓揭帘 勿有声 宽转弯 勿触棱
执虚器 如执盈 入虚室 如有人
事勿忙 忙多错 勿畏难 勿轻略
斗闹场 绝勿近 邪僻事 绝勿问
将入门 问孰存 将上堂 声必扬
人问谁 对以名 吾与我 不分明
用人物 须明求 倘不问 即为偷
借人物 及时还 后有急 借不难



凡出言 信为先 诈与妄 奚可焉
话说多 不如少 惟其是 勿佞巧
奸巧语 秽污词 市井气 切戒之
见未真 勿轻言 知未的 勿轻传
事非宜 勿轻诺 苟轻诺 进退错
凡道字 重且舒 勿急疾 勿模糊
彼说长 此说短 不关己 莫闲管
见人善 即思齐 纵去远 以渐跻
见人恶 即内省 有则改 无加警
唯德学 唯才艺 不如人 当自砺
若衣服 若饮食 不如人 勿生戚
闻过怒 闻誉乐 损友来 益友却
闻誉恐 闻过欣 直谅士 渐相亲
无心非 名为错 有心非 名为恶
过能改 归于无 倘掩饰 增一辜

泛 爱 众

凡是人 皆须爱 天同覆 地同载
行高者 名自高 人所重 非貌高
才大者 望自大 人所服 非言大
己有能 勿自私 人所能 勿轻訾
勿谄富 勿骄贫 勿厌故 勿喜新
人不闲 勿事搅 人不安 勿话扰
人有短 切莫揭 人有私 切莫说
道人善 即是善 人知之 愈思勉
扬人恶 即是恶 疾之甚 祸且作
善相劝 德皆建 过不规 道两亏
凡取与 贵分晓 与宜多 取宜少
将加人 先问己 己不欲 即速已
恩欲报 怨欲忘 报怨短 报恩长
待婢仆 身贵端 虽贵端 慈而宽
势服人 心不然 理服人 方无言

亲 仁

同是人 类不齐 流俗众 仁者希
果仁者 人多畏 言不讳 色不媚
能亲仁 无限好 德日进 过日少
不亲仁 无限害 小人进 百事坏

余 力 学 文

不力行 但学文 长浮华 成何人
但力行 不学文 任己见 昧理真
读书法 有三到 心眼口 信皆要
方读此 勿慕彼 此未终 彼勿起
宽为限 紧用功 工夫到 滞塞通
心有疑 随札记 就人问 求确义
房室清 墙壁净 几案洁 笔砚正
墨磨偏 心不端 字不敬 心先病
列典籍 有定处 读看毕 还原处
虽有急 卷束齐 有缺坏 就补之
非圣书 屏勿视 蔽聪明 坏心志
勿自暴 勿自弃 圣与贤 可驯致

《弟子规》来历

《弟子规》,原为清代李毓修撰辑,原名《训蒙文》,经贾有仁(或贾存仁)修订后,改名为《弟子规》,后世遂以《弟子规》名世。

李毓修,字子潜,号采三。清康熙时山西绛州人,卒于乾隆年间,享年八十三岁。秀才出身。生平活动主要是教书。从著名理学家党冰壑游学近二十年,精研《大学》、《中庸》、《太极》、《西铭》之说。曾创办敦复斋讲学。太平县御史王奂曾多次向他请教,十分佩服他的才学。后被人尊称为李夫子。他的著作有《弟子规》、《四书证伪》、《四书字类释义》、《学庸发明》、《读〈大学〉偶记》等,分别藏于山西省图书馆和北京大学图书馆。因撰写《弟子规》,死后他的牌位也被供奉在绛州先贤祠。


《弟子规》这本书,影响之大,读诵之广,仅次于《三字经》。以「论语」「学而篇」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中心。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后来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训蒙文》,并改名《弟子规》,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份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

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废经废伦,治安败坏根由。贪瞋痴慢,人心堕落原因,欲致天下太平,须从根本着手。图挽犯罪狂澜,唯有明伦教孝。误根本为枝末,认枝末为根本。为求解决问题,反倒制造问题。君子唯有务本,本务邦国自宁。

俗云:「教儿初孩,教妇初来」,儿童天性未染污前,善言易入;先入为主,及其长而不易变;故人之善心、信心,须在幼小时培养;凡为人父母者,在其子女幼小时,即当教以读诵经典,以培养其根本智慧及定力;更晓以因果报应之理,敦伦尽分之道;若幼小时不教,待其长大,则习性已成,无能为力矣!

三字经曰:「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教之道,贵以专。」,而非博与杂;故一部经典,宜读诵百至千遍,苏东坡云:「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现在教学,坏在博与杂,且不重因果道德及学生读经、定力之培养,至有今日之苦果。企盼贤明父母师长,深体斯旨;此乃中华文化之命脉所系,中华子孙能否长享太平之关键,有慧眼者,当见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