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吹灯 精校 kindle:中国的稻盛和夫在哪里? 由稻盛和夫的经营哲学而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3:59:53

如何寻找稻盛和夫的经营哲学

来源:互联网   
 

这是一个迷乱的时代,因而也是一个渴望被引导的时代。

我们关心自身利益,也希望对他人有帮助;我们追求物质的丰盛,也期待心灵的安宁。

稻盛和夫虽然成功在日本,其经营哲学却是基于儒释道思想及中国传统智慧。  如果中国能够出现一批稻盛和夫那样的企业家,对于企业家个人、对于员工和合作伙伴、对于中国以及世界,都是一件莫大的幸事。

1. 做人:人生的终点在哪里?

2008年10月,马云专程去日本京都拜访稻盛和夫。马云说:“我自己的学习分三个阶段,从学习如何创业,到学习如何经营企业,近两年开始我对人的兴趣越来越大,所以一有空我也去学习道家哲学、佛家思想。可能我们都走过了这样一个阶段,但是稻盛先生的境界比我高多了,我现在需要导师。”

稻盛和夫说:“人们在每个成长过程中最终还是涉及到人的问题,走到探索人的阶段,所以学习宗教也好、哲学也好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很多企业家成功之后不能持续下去最后失败了,就是因为他没有达到对人的深层理解。”

稻盛和夫是虔诚的佛教徒,1997年曾剃度出家专心修行了一段时间。稻盛和夫认为,在生命了结的时候,所有的名誉和财产都会留在这个世界上,唯一可以进入下一个世界并开始新生的,只有灵魂

假如你往牛奶中添加三聚氰胺,你可以因此变得富可敌国;但是,当人生谢幕的时候,所有的财富都会留在这个世界上,唯一陪伴你进入下一个世界的只有那个受三聚氰胺腐蚀因而降格的灵魂。

因此,人生在世最重要的事情不是占用财富并玷污灵魂,而是修炼灵魂,使灵魂在人生谢幕之时比开幕之初高尚一点点。

2. 做企业家:企业做大做强做久的路径在哪里?

2009年11月1日,稻盛和夫与张瑞敏在北京会面。稻盛和夫开门见山地说:“我想有一点我的想法可能同您一样。我在企业内实行阿米巴经营,就是把企业划分成许多独立核算的小组织,目的是在企业内,使员工们具有同经营者一样的想法,相同的意识,让他们分担企业经营的责任。”

张瑞敏相信,人在本质上都是自利的,因而需要首先调动个体的积极性,组织的目标才有可能达成。稻盛和夫也承认人是利己的,不过他同时相信人是可以利他,也是愿意利他的。各个阿米巴之间、阿米巴内部的成员之间,如果人人为己,缺少为整体着想的利他之心,阿米巴经营终将难以推行。

稻盛和夫用了50年的时间,倡导和实践他的做人和经营哲学 —— “自利利他”。自利是人的本性,没有自利,人就是去了生存的基础。同时,利他也是人性的一部分,没有利他,人生和事业就会失去平衡并最终导致失败。

利他之心是稻盛和夫经营哲学的基础,为了员工、客户及社会的福祉,他可以舍弃自己及自己企业的利益。按理说,这应该会影响到企业的发展,才合乎常理。

可是,我们都看到了,在过去50年中,稻盛和夫亲手培植了京瓷和KDDI两家世界500强企业,而且尽管历经经济危机,这两家公司始终没有出现过一个亏损的年份。

1. 利他使视野开阔。利他可以让我们摆脱自私自利的束缚,给企业家“心底无私天地宽”的开阔感,因而发现复杂事物背后的本质问题。

2. 利他让激情燃烧。人性的光辉从来没有熄灭过,只是有时被私利和困顿所遮盖,利他的动机能够焕发员工的激情和创造力,同时,也让企业家具有前所未有的决断力和正义感。

3. 利他让智慧绽放。宇宙具有一种生生不息的意志和力量,这是一种“向善”的力量。利他之心符合“向善”的宇宙意志,因而将会协助企业家打开“智慧的宝库”,让大家享受灵光一现的惊喜。

总结稻盛和夫的哲学,就是这样的八个字:自利则生,利他则久

然而,要落实这简单的八个字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马云说:“我们希望未来十年利用电子商务、利用互联网创造整个世界的商业文明,我们不愿再看到欺诈和不诚信,我们更不愿意看到不透明的公司、那些以赚钱为主的公司,希望通过互联网影响这个世界,完善商业世界,这是我们未来的使命。”

一个透明化的商业世界固然有助于互相监督,但是本质上人的心灵之门是从内部反锁着的,如果不能从根本上唤醒人的良知,我们仍然无法走出商业困境。

幸好,中国人对于良知有着一份天生的敬畏,只是被无所不在的商业利益遮蔽了而已。稻盛和夫在日本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于是他通过“盛和塾”等形式,影响着一批又一批的创业者和企业家。

借助与张瑞敏的对话,稻盛和夫介绍了企业家修炼的六条基本路径。

1. 精进努力:精进就意味着拼命工作。“拼命工作”其实是磨练心志、净化灵魂最有效的方法。为了事业成功,我们必须“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而一旦你付出了这样的努力,“智慧的宝库”就会向你瞬间开放,“神就会出现,并助你一臂之力”。

2. 克制私欲:所谓“持戒”就是遵守戒律。这不可为,那不能做,释迦牟尼所讲的事情,其实并不难,比如讲不可贪欲、不可偷盗、不可损人利己,人都能做到。人们之所以不“持戒”,是因为不理解“持戒”能够带来的好处,并错误地认为,“持戒”就是限制自己的享受。其实“持戒”本身就是更大的精神自由,有了精神的自由,才能气定神闲,才能发现复杂问题背后的本质。

3. 布施奉献:所谓“奉献”就是为他人效力,就是说不只是为自己,也要为世人、为社会尽心尽力。“利他”是宇宙间的基本原则。实际上,像我这样随处可遇的乡下青年,在生存与奋斗中,不知不觉地实践了释迦牟尼所说的“努力”、“克己”、“奉献”这三项修炼,即拼命地工作,不做坏事,为世人和社会尽力。就这样,我创建了两家公司,并发展到了今天的规模。

4. 荣辱不惊。我们在人生中遭遇的各种事情都是不确定的,今天幸运,明天就可能倒霉,因而人生就是“诸行无常”,人生就是波澜万丈。既然诸行无常,人生就是苦难。拼命忍住这类苦难,不被苦难压垮,用积极向上的心态对待这类苦难,就能将苦难转化为幸福与功德。

5. 镇定自若。我们常常会生气、发怒,心态会变得粗糙、粗野。处于这种心态,我们内在的智慧就会被掩盖埋没。保持针对可以恢复平静的心性。即使我们没有时间去坐禅,若能每天晚上把心镇住,腾出片刻工夫静静地反思一天之中发生的事情,也会让我们发现许多智慧的闪光。

6. 智慧磨练。如果能致力于精进、克己、奉献、坚韧、镇定这五项修炼,就会产生“智慧”。通达智慧的人就不再会有慌乱和不安,人生自然就会圆满。

德鲁克告诉我们如何“做企业”。但是,面临这场空前的金融危机,稻盛和夫认为,导致危机的不是经营手法、管理手段问题,而是经营哲学的问题。如果不加反省,在物欲横流的基础上继续人类的活动,那么由人类构筑的现代物质文明及其发动机都将自行毁灭。

稻盛和夫启示我们如何“做企业家”。多一份对大自然和神灵的敬畏,多一份对内心和良知的追问,中国企业家完全有机会在二十一世纪率先完成企业的涅磐。

商业文明新动力——利他竞争力

中国经营报社旗下《商学院》杂志2010年1月号,以“利他竞争力”为专题,深度探讨复兴时代的竞争与战略。

中国经营报社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著名竞争力研究专家金碚亲自撰写文章《商业文明新动力-利他竞争力》,指出利他竞争力对新商业文明的重要意义,并细化出四种“利他竞争力”:策略性利他,职业性利他,集体性利他,社会性利他。提出“只有当企业具有利他动机,而不仅仅是策略性利他时,才可以被认定具有了利他竞争力。利他竞争力是企业强大的一个重要标志,是竞争力升华为更高阶段的一个重要标志。”

解析京瓷50年

中国经营报社旗下《商学院》杂志2010年1月号发表本报记者的文章《京瓷 50年的哲学与实学》。全面解析京瓷创立50年来,“敬天爱人的主导思想,以及用“利他之心”驱动的“阿米巴”业务模式。指出“50年来,京瓷哲学从来没有动摇,这是因为从每一个阿米巴领导者到每一个员工都把为他人奉献看作是自己在公司存在的价值。”

未来10年内中国还出现不了稻盛

德鲁克上世纪90年代曾预言,中国十年内会出现自己的管理大师,有独立的企业运营思想。但遗憾的是十几年过去了,中国依然没有出现德鲁克预言的大师级企业家。

我的看法比较悲观,从这个时间点算,未来10年,中国恐怕还是难以出现大师级的企业家。

2009年11月,我带着长江商学院的EMBA团队去日本考察,感触很深,特别是对“四大经营之圣”之一的稻盛和夫先生,他的理念很简单,就是敬天爱人,用这种理念去经营他的企业。这次去实地考察,发现这种理念和儒家的仁爱理念其实一脉相通,可是中国的企业和企业家没人用这种理念,用这种文明去真正经营企业。在中国目前的阶段我们考虑的还是发展经济和一切向钱看,以获得自身包括企业利益的最大化。

在这种大的环境下,我们一方面要关注商业文明,中国作为一个文明古国,如何对未来的商业文明能够有所贡献;另外一方面我们要有敬畏之心,因为我们还差得很远,我们要一步一步地扎扎实实做起来,先把我们很多的法律、经济机制的问题解决,同时强化商业道德,然后才有可能要考虑商业文明的问题。

我们的现状是让人乐观不起来的。我的专业是研究公司战略的,从这个角度看,目前很少有中国企业能够真正把商业道德或者商业文明融合到战略层面。

在企业实例中,我发现皇明太阳能集团的理念很有启示意义,其总裁黄鸣先生的理念是:怎样把一个看似公益性质的东西真正做成一个有商业价值的东西,他称之为“商务派”,以对应于“政务派”,即更多的靠政策来吃饭。我认为,把对社会有利的事情做成同时又能产生盈利,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如果能推而广之,将对中国的商业环境起到很好的引领作用。

商业文明的进步,风气转变是第一步,这就需要卓越的企业家发挥作用,特别是大师级的。

我们现在看日本的“四大经营之圣”,他们基本上都出现在上世纪70年代,日本经济起飞后20年左右的时间。但更长远的看,日本的现代企业思想是从明治维新时代就开始了,经过了100多年,而且这个商业文明的进程是基本延续,没有断裂的。

我国的现代商业文明虽然也发端于19世纪末,迄今也经过了100多年,改革开放经济起飞也已经过了30多年,但我们因为社会历史的变革,商业文明进程经历了几次大的断裂,现在还处在模仿别国和自我修复的进程,要形成自己的企业思想体系还需要时间

至于中国商业文明升级的具体路径,情况非常特殊,新中国建立以后是学苏联模式,改革开放早期是学日本为主,但进入上世纪90年代以后,又主要以美国模式为样板,这同时还有中国自有商业文化、传统的贯穿和影响,比如儒家,以及我们的地方商帮传统。

可能有些人会认为由于文化上的相近,日本最可能成为我们商业文明晋级的一个榜样和方向,我不这样认为。中国和日本在一些文化层面是非常契合,比如以唐为代表的文化传统,但在民族性格上,我们是更接近于美国的,日本人是集体主义意识非常强,我们骨子里则是个人主义的,即使是儒家理念也是如此,所谓“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和“修、齐、治、平”,都是以个人为中心来看待世界的

所以,我认为,中国未来商业文明升级的方向是介于日本和美国之间,融合自我传统的一条路径,至于具体的模式,还有赖于杰出企业和企业家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