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声乐考试:阿胶 龙眼肉 韭菜子 葫芦巴 核桃 蛤蚧 当归 熟地黄 白芍 何首乌 巴戟天 淫羊藿 仙茅...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4:42:50
名称:阿胶
类别:补益药
拼音:E JIAO
拉丁:Colla Corii Aaini
别名:傅致胶、盆覆胶、驴皮胶
药用部位:皮经煎煮浓缩制成的固体胶
药材性状:呈整齐的长方形块状,通常长约8.5cm,宽约3.7cm,厚约0.7或1.5cm。表面棕黑色或乌黑色,平滑,有光泽。对光照视略透明。质坚脆易碎,断面棕黑色或乌黑色,平滑,有光泽。气微弱,味微甜。
栽培要点:
产地:山东、浙江、河北
采收加工:全年均可收集。将驴皮置水中漂泡,去毛,切成小块,放于锅中加水煎熬3昼夜,待液汁稠厚取出,过滤,浓缩至稠膏状,冷凝后切成长方块。
地道沿革:
性味归经:平;甘;归肺、肾、肝经
功能主治:补血,止血,滋阴润肠。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多种出血证;阴虚证及燥证。
用法用量:内服:烊化兑服,5~10g;炒阿胶可入汤剂或丸、散。
  

名称:龙眼肉
类别:补益药
拼音:LONG YAN ROU
拉丁:Arillus Longan
别名:益智、蜜脾、龙眼干
药用部位:假种皮
药材性状:本品为纵向破裂的不规则薄片,常数片粘结,长约1.5cm,宽2~4cm,厚约0.1cm。棕褐色,半透明。一面皱缩不平,一面光亮而有细纵皱纹。质柔润。气微香,味甜。
栽培要点:
产地:广东、福建、台湾
采收加工:11~12月间采挖。干燥,除去壳、核,晒至干爽不黏。
地道沿革:
性味归经:温;甘;归心、脾经
功能主治:补益心脾,养血安神。用于气血不足,心悸怔仲,健忘失眠,血虚萎黄。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大剂量60g);或熬膏、浸酒;或入丸、散。

  

名称:韭菜子
类别:补益药
拼音:JIU CAI ZI
拉丁:Semen Allii Tuberosi
别名:韭子、韭菜仁
药用部位:成熟种子
药材性状:本品呈半圆形或半卵圆形,略扁,长2~4mm,宽1.5~3mm。表面黑色,一面凸起,粗糙,有细密的网状皱纹,另一面微凹,皱纹不甚明显。顶端钝,基部稍尖,有点状突起的种脐。质硬。气特异,味辛。
栽培要点:
产地:我国大部分地区均产
采收加工: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果序。晒干种子,除去杂质。
地道沿革:
性味归经:温;辛、甘;归肾、肝经
功能主治:温补肝肾,壮阳固精。用于阳痿遗精,腰膝酸痛,遗尿尿频,白浊带下。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10g;或入丸、散。
  

名称:胡芦巴
类别:补益药
拼音:HU LU BA
拉丁:Semen Trigonellae
别名:葫芦巴、苦豆、芦罢、胡巴、季豆、小木夏、香豆子
药用部位:成熟种子
药材性状:本品略呈斜方形或矩形,长3~4mm,宽2~3mm,厚约2mm。表面黄绿色或黄棕色,平滑,两侧各具一深斜沟,相交处有点状种脐。质坚硬,不易破碎。种皮薄,胚乳呈半透明状,具黏性;子叶2,淡黄色,胚根弯曲,肥大而长。气香,味微苦。
栽培要点:
产地:安徽、四川、河南
采收加工:夏季果实成熟时采割植株。晒干,打下种子,除去杂质。
地道沿革:
性味归经:温;苦;归肾经
功能主治:温肾,祛寒,止痛。用于肾脏虚冷,小腹冷痛,小肠疝气,寒湿脚气。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0g;或入丸、散。
  

名称:核桃仁
类别:补益药
拼音:HE TAO REN
拉丁:Semen Juglandis
别名:胡桃仁、胡桃肉
药用部位:成熟果实的核仁
药材性状:本品多破碎,为不规则的块状,有皱曲的沟槽,大小不一;完整者类球形,直径2~3cm。种皮淡黄色或黄褐色,膜状,维管束脉纹深棕色。子叶类白色。质脆,富油性。无臭,味淡;种皮味涩、微苦。
栽培要点:
产地:河北、山西、山东
采收加工: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肉质果皮,晒干,再除去核壳及木质隔膜。
地道沿革:
性味归经:温;苦;归肾、肺、大肠经
功能主治:补肾,温肺,润畅。用于腰膝酸软,阳痿遗精,虚寒喘嗽,大便秘结。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单味嚼服,10~3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名称:蛤蚧
类别:补益药
拼音:GE JIE
拉丁:Gecko
别名:蛤蟹、仙蟾、大壁虎、蚧蛇、石牙
药用部位:除去内脏的干燥体
药材性状:本品呈扁片状,头颈部及躯干部长9~18cm,头颈部约占三分之一,腹背部宽6~1lcm,尾长6~l0cm。头略呈扁三角状,两眼多凹陷成窟窿,口内有细齿,生于颚的边缘,无异型大齿。吻部半圆形,吻鳞不切鼻孔,与鼻鳞相连,上鼻鳞左右各l片,上唇鳞12~14对,下唇鳞(包括颏鳞)21片。腹背部呈椭圆形,腹薄。背部呈灰黑色或银灰色,有黄白色或灰绿色斑点散在或密集成不显著的斑纹,脊椎骨及两侧肋骨突起。四足均具5趾;趾间仅具蹼迹,足趾底有吸盘。尾细而坚实,微现骨节,与背部颜色相同,有6~7个明显的银灰色环带。全身密被圆形或多角形微有光泽的细鳞,气腥,味微咸。
栽培要点:
产地:广西、广东、云南
采收加工:全年均可捕捉。除去内脏,拭净,用竹片撑开,使全体扁平顺直,低温干燥。
地道沿革:
性味归经:平;咸;归肺、肾经
功能主治:补肺益肾,纳气定喘,助阳益精。用于虚喘气促,劳嗽咳血,阳痿遗精。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6g;研末,1~1.5g;或入丸、散。
  

名称:当归
类别:补益药
拼音:DANG GUI
拉丁:Radix Angelicae Sinensis
别名:干归
药用部位:根
药材性状:本品略呈圆柱形,下部有支根3~5条或更多,长15~25cm。表面黄棕色至棕褐色,具纵皱纹及横长皮孔。根头(归头)直径1.5~4cm,具环纹,上端圆钝,有紫色或黄绿色的茎及叶鞘的残基;主根(归身)表面凹凸不平;支根(归尾)直径0.3~lcm,上粗下细,多扭曲,有少数须根痕。质柔韧,断面黄白色或淡黄棕色,皮部厚,有裂隙及多数棕色点状分泌腔,木部色较淡,形成层环黄棕色。有浓郁的香气,味甘、辛、微苦。柴性大、干枯无油或断面呈绿褐色者不可供药用。
栽培要点:耐寒怕旱,喜土层深厚、疏松、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质的砂质壤土栽培;用种子繁殖,直播或育苗移栽。
产地:甘肃、陕西、四川
采收加工:秋末采挖。除去茎叶、须根及泥土,待水分稍蒸发后,扎把搭棚,以烟火慢慢熏干。
地道沿革: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名医别录》云:“当归生陇西川谷。”《本草经集注》云:“今陇西叨阳黑水当归,多肉少枝,气香,名马尾当归,稍难得。西川北部当归,多根枝而细。”《新修本草》云:“今出当州、宕州、翼州、松州,宕州最胜,细叶者蚕头当归,大叶者马尾当归。”《本草图经》云:“当归生陇西川谷,今川蜀、陕西诸郡及江宁府、滁州皆有之,以蜀中者为胜。”《本草纲目》云:“今陕,蜀,秦州,汶州诸处,人多栽莳为货。以秦归头圆尾多色紫气香肥润者,名马尾归,最胜他处。”根据历代本草记载均以陕西出产者质量最佳。与现代当归主产区(岷县产最大,质量最优。)相一致。另滇西北栽培的当归以个大、体坚实、味香浓、色白肥润等,称之为“云归”
性味归经:温;甘、辛;归肝、心、脾经
功能主治: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虚寒腹痛,肠燥便秘,风湿痹痛,跌扑损伤,痈疽疮疡。酒当归活血通经。用于经闭痛经,风湿痹痛,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2g;或熬膏、浸酒;或入丸、散。
  

名称:熟地黄
类别:补益药
拼音:SHU DI HUANG
拉丁:Radix Rehmanniae Preparata
别名:熟地
药用部位:根
药材性状:本品为不规则的块片、碎块,大小、厚薄不一。表面乌黑色,有光泽,黏性大。质柔软而带韧性;不易折断,断面乌黑色,有光泽。无臭,味甜。
栽培要点:
产地:河南、河北、内蒙古
采收加工:11~12月间采挖。生地黄经过加工蒸、晒而成。
地道沿革:
性味归经:微温;甘;归肝、肾经
功能主治:补血滋阴,益精填髓。用于肝肾阴虚,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内热消渴,血虚萎黄,心悸怔忡,月经不调,崩漏下血,眩晕,耳鸣,须发早白。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30g;或入丸、散;或熬膏、浸酒。
  

名称:白芍
类别:补益药
拼音:BAI SHAO
拉丁:Radix Paeoniae Alba
别名:金芍药、白芍药
药用部位:根
药材性状:本品呈圆柱形,平直或稍弯曲,两端平截,长5~18cm,直径1~2.5cm。表面类白色或淡红棕色,光洁或有纵皱纹及细根痕,偶有残存的棕褐色外皮。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较平坦,类白色或微带棕红色,形成层环明显,射线放射状。气微,味微苦、酸。
栽培要点:喜温暖湿润的气候,耐寒,耐旱、怕涝,以阳光充足、土壤深厚、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和腐殖质壤土最为适宜,忌连作。用种子或分根繁殖。
产地:浙江、安徽、四川
采收加工:夏、秋两季采挖。除去头尾及须根,洗净,刮去外皮,放入沸水中煮至无硬心,赶快捞出放入冷水中浸泡,取出晒干。
地道沿革:芍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本草经集注》云:“今生白山、蒋山、茅山最好。”《本草品汇精要》首次将赤白芍分为专条记述,并以泽州、白山、蒋山、茅山、淮南、海盐、杭越为首地。《药物出产辨》云:“产浙江杭州为杭芍。”与现代白芍道地产区相同。一般也认为杭白芍的质量最佳,是著名的“浙八味”之一。
性味归经:微寒;苦、酸、甘;归肝、脾经
功能主治:平肝止痛,养血调经,敛阴止汗。用于头痛眩晕,胁痛,腹痛,四肢挛痛,血虚萎黄,月经不调,自汗,盗汗。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2g(大剂量30g);或入丸、散。
  

名称:何首乌
类别:补益药
拼音:HE SHOU WU
拉丁:Radix Polygoni Multiflori
别名:地精、首乌、陈知白、红内消、马肝石、黄花乌根、小独根
药用部位:块根
药材性状:本品呈团块状或不规则纺锤形,长6~15cm,直径4~12cm。表面红棕色或红褐色,皱缩不平,有浅沟,并有横长皮孔及细根痕。体重,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浅黄棕色或浅红棕色,显粉性,皮部有4~11个类圆形异型维管束环列,形成云锦状花纹,中央木部较大,有的呈木心。气微,味微苦而甘涩。
栽培要点:
产地:河南、湖北、广西
采收加工:秋、冬二季叶枯萎时采挖。削去两端,洗净,个大的切成块,干燥。
地道沿革:
性味归经:温;苦、甘、涩;归肝、心、肾经
功能主治:解毒,消痈,润肠通便。用于瘰疬疮痈,风疹瘙痒,肠燥便秘;高血脂。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20g;或熬膏、浸酒;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撒或调涂,或煎水洗。
  

名称:巴戟天
类别:补益药
拼音:BA JI TIAN
拉丁:Radix Morindae Officinalis
别名:巴戟、鸡肠风、兔子肠
药用部位:根
药材性状:本品为扁圆柱形,略弯曲,长短不等,直径0.5~2cm。表面灰黄色或暗灰色,具纵纹及横裂纹,有的皮部横向断离露出木部,质韧,断面皮部厚,紫色或淡紫色,易与木部剥离,木部坚硬,黄棕色或黄白色,直径1~5mm。无臭,味甘而微涩。
栽培要点:
产地:广东、广西、福建
采收加工:全年均可采挖。洗净,除去须根,晒至六、七成干,轻轻捶扁,晒干。
地道沿革:
性味归经:微温;甘、辛;归肾、肝经
功能主治: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用于阳痿遗精,宫冷不孕,月经不调,少腹冷痛,风湿痹痛,筋骨痿软。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或浸酒、或熬膏;或入丸、散。
  

名称:淫羊藿
类别:补益药
拼音:YIN YANG HUO
拉丁:Herbaa Epimedii
别名:刚前、仙灵脾、千两金、黄连祖、牛角花、铜丝草、肺经草、铁菱角
药用部位:地上部分
药材性状:淫羊霍:茎细圆柱形,长约20cm,表面黄绿色或淡黄色,具光泽。茎生叶对生,二回三出复叶;小叶片卵圆形,长3~8cm,宽2~6cm;先端微尖,顶生小叶基部心形,两侧小叶较小,偏心形,外侧较大,呈耳状,边缘具黄色刺毛状细锯齿;上表面黄绿色,下表面灰绿色,主脉7~9条,基部有稀疏细长毛,细脉两面突起,网脉明显;小叶柄长1~5cm。叶片近革质。无臭,味微苦。
栽培要点:
产地:陕西、辽宁、山西
采收加工:夏、秋季茎叶茂盛时采割。除去粗梗及杂质,晒干或阴干。
地道沿革:
性味归经:温;辛、甘;归肝、肾经
功能主治: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用于阳痿遗精,筋骨痿软,风湿痹痛,麻木拘挛;更年期高血压。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9g(大剂量15g);或浸酒、或熬膏;或入丸、散。
  

名称:仙茅
类别:补益药
拼音:XIAN MAO
拉丁:Rhizoma Curculiginis
别名:独茅根、地棕根、黄茅参、天棕、山棕、土白芍、山兰花
药用部位:根茎
药材性状:本品呈圆柱形,略弯曲,长3~10cm,直径0.4~0.8cm。表面黑褐色或棕褐色,粗糙,有细孔状的须根痕及纵横皱纹。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不平坦,淡褐色或棕褐色,近中心处色较深。气微香,味微苦、辛。
栽培要点:
产地:四川、云南、贵州
采收加工:秋、冬二寄采挖。除去根头和须根,洗净,晒干。
地道沿革:
性味归经:热;辛;归肾、肝、脾经;毒
功能主治:补肾阳,强筋骨,祛寒湿。用于阳痿精冷,筋骨痿软,腰膝冷痹,阳虚冷泻。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10g;或入丸、散;或浸酒。外用:适量,捣敷。
  

名称:补骨脂
类别:补益药
拼音:BU GU ZHI
拉丁:Fructus Psoraleae
别名:胡韭子、破故纸、黑故子、胡故子、吉固子
药用部位:成熟种子
药材性状:本品呈肾形,略扁,长3~5mm,宽2~4mm,厚约1.5mm。表面黑色、黑褐色或灰褐色,具细微网状皱纹。顶端圆钝,有一小突起,凹侧有果梗痕。质硬。果皮薄,与种子不易分离;种子1枚,子叶2,黄白色,有油性。气香,味辛、微苦。
栽培要点:
产地:河南、四川、陕西
采收加工: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果序。晒干,搓出种子,除去杂质。
地道沿革:
性味归经:温;辛、苦;归肾、脾经
功能主治:补肾助阳,固精缩尿,暖脾止泻,纳气平喘。用于阳痿遗精,遗尿尿频,腰膝冷痛,肾虚作喘,五更泄泻;外用治白癜风,斑秃。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12g(大剂量3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酒浸涂。
  

名称:益智仁
类别:补益药
拼音:YI ZHI
拉丁:Fructus Alpiniae Oxyphyllae
别名:益智子、益智仁、摘艼子
药用部位:成熟果实
药材性状:本品呈椭圆形,两端略尖,长1.2~2cm,直径1~1.3cm。表面棕色或灰棕色,有纵向凹凸不平的突起棱线13~20条,顶端有花被残基,基部常残存果梗。果皮薄而稍韧,与种子紧贴,种子集结成团,中有隔膜将种子团分为3瓣,每瓣有种子6~11粒。种子呈不规则的扁圆形,略有钝棱,直径约3mm,表面灰褐色或灰黄色,外被淡棕色膜质的假种皮;质硬,胚乳白色。有特异香气,味辛、微苦。
栽培要点:
产地:海南岛、广东、广西
采收加工:夏、秋间果实由绿变红时采收.晒干或低温干燥。
地道沿革:
性味归经:温;辛;归肾、脾经
功能主治:温脾止泻,摄唾涎,暖肾,固精缩尿。用于脾寒泄泻,腹中冷痛,口多唾涎,肾虚遗尿,小便频数,遗精白浊。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或入丸、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