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育婴师:提升作文“亮丽”的法宝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3:52:04
提升作文“亮丽”的法宝  \           要写好一篇考场作文,确实涉及到考生多方面的能力:如审题立意的能力,选材构思的能力,行文布局的能力,语言表达的能力,等等。而这些能力的形成,一靠阅读积累为之“蓄能”,二靠长期练笔造就“硬功”。从这点上说,写作之“冰”,确非“一日之寒”。但是,同学们如能在考前注意一些写作的策略,在文中展露其“亮点”,则会取得“速效”,收到“实效”。
  一、巧用新颖题目
  常言道:“题好一半文。”可见题目之重要。好的作文题目会让评卷者眼睛为之一亮,顿生好感。拟题的技巧多种多样,其中利用修辞方法就是一个诀窍。修辞会让题目异彩纷呈。如:《炖好艺术的“腊八粥”》、《至善是杂》、《海棠依旧?绿肥红瘦?》、《小心这把双刃剑》、《“诚信”漂流记》、《我闻到了阳光》,等等。这些题目都运用了各种修辞格。
  二、巧用文章题记
  题记是凸现和揭示文章主旨、情感的句子,贵在简洁含蓄,或引用,或创新。好的题记会显“奇效”之功。如《好样的同桌》一文的题记:“人生的真谛,别人无法教你,只能在生存的过程中自己体味(井上靖语)。”《“回声”的启示》题记:“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语)。”《五彩的幸福》题记:“生活如花,姹紫嫣红;生活如歌,美妙动听;生活如酒,芳香清醇;生活如诗,意境深远;生活如梦,绚丽多姿。”
  三、善用整句开头
  清人李渔说:“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夺目,使之一见而惊,不敢弃去。”文章开头一般要开门见山、开宗明义,最好的办法是采用排比句式、设问句式。或引用经典诗文,或采用含蓄隽永的语句。如《杂是一种生命的奇迹》的开头:“可曾见过,沧桑褪色的万国建筑群?可曾赏过,阳明山的锦簇春花?可曾听过,爵士乐的错杂鼓点?可曾品过,青藤阁的浓香花茶?如果倏然抹去那些杂体,那么生活将变得多么单一,多么可怕啊!我说,杂,就是一种生命的奇迹。”再如《用“心”写作》的开头:“古人云:‘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写作也一样,要写出绝妙的佳作,就得全力以赴,用心为之。”《知人者善,自知者明》的作者开头写道:“人在仰视时易低估自己,俯视时易低估别人;得意时易自狂,失意时易自卑。人贵有自知之明,也贵有知人之明;不可妄自尊大,也不可妄自菲薄。有道是:‘知人者善,自知者明。’”
  四、多用中心句
  高考作文评卷时间紧、任务重,阅卷老师不可能像平时批改作文那样反复地看,往往是“一目十行”,抓观点,找要点,寻亮点。而“中心句”则是展示考生主要观点、反映文章要点、显示作文亮点的最佳形式。一般来说,论说文的“本论”部分的结构要么是并列式,要么是递进式,要么是正反对照式。每个段落最好用中心句开头,这样“一目了然”,层次也很清楚。有的考生还用小标题来代替中心句,这也是一种办法。如《杂,也是一种美》的作者就是从三个方面来论述的:“‘杂’,意味着变化;‘杂’,意味着进步;‘杂’,也是一种美。”同是论“杂”,另一位考生在讲怎样成为“杂家”时,也是从三个角度展开论述的:“要‘杂’,就要有海纳百川的勇气和胸襟;要‘杂’,就要有贯通古今的眼光;要‘杂’,就要有思考,有选择,有提炼,有发展。”还有一位考生则是从三个领域来谈:“文化学术离不开‘杂’,社会发展离不开‘杂’,自然界也离不开‘杂’。”
  五、化用诗文名句
  要使文章有文采,并有文化底蕴。其中一个有效的方法就是恰当地借用和化用诗文名句,“拿来”为我所用。这些名句,言简意赅,寓意深刻,可唤起读者的联想与思考。
  如《幸福是什么》文中有这样一段:“幸福是‘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牵挂,是‘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的收获;幸福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祝愿,是‘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的回忆,幸福更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追求。”这些句子不仅诠释了幸福的含义,还展示了考生阅读的广度,使文章充满诗意和文采。在引用古诗名句时,有的不是“明引”,而是“暗引”,即巧妙地化用。如《思念是一道风景》中写道:“思念使诗圣叹故乡月明,思念使女词人瘦比黄花,思念使东坡先生幽梦还乡,相顾无言泪千行,思念使柳三变酒醒晓风残月杨柳岸……”
  六、活用生动材料
  在议论文的论述中,要做到有理有据,层层切入,必须要有充足的理论论据和事实论据;值得考生注意的是,叙事宁简勿繁。旧材料可“以旧翻新”,可变换角度。如一位考生在《选择永恒》中这样论述“永恒”:“站在历史的海岸,数点一朵朵历史的浪花:楚大夫沉吟泽畔,九死不悔;魏武帝扬鞭东指,壮心不已;淘渊明悠然南山,饮酒采菊……他们选择了永恒。”
  七、妙用蕴语结尾
  李渔曾说过:“终篇之际,当以媚语摄魂,使之执笔留连,若难遽别。”所谓“媚语”,即富有文采、意蕴深刻的语言。有文采的结尾,耐人寻味,会让评卷老师爱不释手。如“听,那是波涛里的胜利之歌;看,那是人性之美的画卷。翱翔吧,那是整个宇宙的书卷。面对大海,聆听、欣赏、品味……”好的结尾,如咀嚼干果,令人回味再三。结尾既不宜虎头蛇尾,草草收场,也不宜画蛇添足,拖泥带水。结尾处应追求诗的语言,诗的形象感,诗的丰富内涵,做到言有尽而意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