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厨师证需要考那些:戒物质享受,可以精神享受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2 01:55:00
您的这个问题有点没头没尾,不过倒是一个比较有趣的问题。首先得猜一下您究竟想问什么,不知您想表达的是不是这个意思:
对于一个致力于修行的人来说,在适当克制物质享受的同时,是否应当培养某种精神层次较高的情趣、享受其中的乐趣?

我认为回答是肯定的!你看历史上那些高僧、高道、大儒、隐士们,似乎都有一些高级的情趣,诸如琴、棋、书、画、诗、词、歌、赋,诸如茶道、武术、园艺等等。我认为这些情趣不但没有妨碍他们的修行,反而更有所助益。

如楼上丁白师兄所说,执着于精神享受固然也是一种有漏执着,但大乘道法的修持原则其实不在快速了断一切贪着,而是渐修渐转,是逐步运用智慧方便来转化和升华,不是简单地断除和回避,因为从理上看,没有什么可断,若以为有法可断可除,反而更落法执了。况且,用高级趣味代替低级趣味也不失为一种精神升华的门径。比方说,楼主喜欢欣赏高雅音乐,那自然就逐步替代了对低俗音乐的兴趣,对平抑精神层面的三毒,也算一缓和剂。我们都听说过孔子听《韶乐》后“三月不知肉味”的典故,这说明什么呢?说明高雅的音乐暂时淡化了他的贪欲。高雅音乐,特别是传世的古典东西方音乐,往往有着一种莫名深沉的情怀--承载了历史人生的无数因果事相、无数吉凶悔吝、无数悲欢离合,因此这种情怀可以促进人类的内省,而内省又是降伏烦恼的开端。
对于大乘行者处理贪欲是以缓和而非激烈的方式,在《决定毗尼经》等重要的大乘经中有明训--大乘行者,最重要的是戒嗔恨而非戒贪欲,如《决定毗尼经》云:
“……。菩萨乘人于恒河沙劫,受五欲乐游戏自在。受诸乐已,未曾捐舍发菩提心。菩萨尔时不名失戒。所以者何?菩萨乘人有于后时,善能护持菩提之心,乃至梦中一切结使不为其患。菩萨乘人不应一时于一身中尽一切结,应当渐渐尽一切结,善根成就非不成熟。……”
“……。大乘之人因欲犯者,我说是人不名为犯。因瞋犯者,我说是人名为大犯,名大过患名大堕落,于佛法中是大留难。优波离。若有菩萨无有方便:欲相应心而犯于戒生于怖畏,于瞋犯戒不生怖畏。若有菩萨而有方便:恚相应心而犯于戒生于怖畏,欲相应心而犯于戒不生怖畏。……”

如古代大德们所示现,这些睿智的大乘行者们通过一些情趣的形式,反而多了些与社会沟通的语言、度化众生的手段。比方说,富有禅意的音乐、诗歌、棋局、书画、园林、武功、茶味将他们的修行境界通过这些艺术化渠道传达民间,熏陶世人,触发广泛的心灵共鸣、种下一颗颗菩提的根苗,此亦是“佛种从缘起”之妙用啊。

当然这些高品味的精神享受必须能够服务于参禅悟道,而不是取代修行,不能过度,不能演变为增益执着的业习,这种“度”的把握完全在于各人修行的境界了。若像金庸小说中那些个痴迷于武学的出家人,那可就完全变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