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烧患者的请求任务:靈山會上眾性墮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07:19:26
靈山會上眾性墮


頭期大會主宰,上界為鴻鈞道祖、二期為燃燈佛。頭期鴻鈞為主、燃燈副之,下界為乾德法王佛。乾德法王佛在龍華會中,運回無量神通,分出鴻濛一炁,借盤古氏之體,而開闢天地。二期大會,借軒轅氏之身,掃蕩濛霧。頭次創造靈台於軒轅氏,二次創造靈台於武王,陰超陽度。在頭期大會中,無論胎卵濕化皆度。在二期大會燃燈一化而為佛,為釋迦王佛之師,大倡佛教,造靈台於靈山會上。靈山乃佛地,例如聖之高者謂之仙,仙之高者謂之佛,佛仙聖賢本無分次,以功德而別。我佛如來,受燃燈佛之化度,另創靈台於靈山。我佛以慈悲為主,無論胎卵濕化,貪嗔癡愛、魑魅魍魎,皆以慈悲而悉度之。


熟知眾生靈靈相昧,孽孽相纏。靈山會上,大開筵宴之時,鈞天上帝,現出無量光明之身,飛九色之玉蓮,隨光分化、變化無窮,顯出一身似男非男、似女非女,嬌媚無此,年齡等於十五六歲幼童之體。靈山會上眾性。(性者佛性根基不深),以及未證仙佛聖賢者,皆若井底之蛙,從未見過市面似的,雖不敢言,其意則有忤慢之心。彼時鈞天上帝,炁氣運動霹靂,驚動大眾,其靈昏昏渺渺,仍然墮於凡塵。在此三期浩劫,名曰延康,原來之性,由此一霹靂失散,而不知東西上下、亦不知輪迴苦海中之苦,在人而不知人,在獸而不知獸、在禽而不知禽、在蟻而不知蟻、在化而不知化、在濕而不知濕。何以見得在人而不知人咧?語云:人身難得,人身之貴、操之於天、操之於道而不自知。因何而人不自知?因貪嗔癡愛而不自知。酒色財氣,原為四劫、貪嗔癡愛原為四苦。酒色貪心如利刀,每日受其宰割而不自知,認苦為樂,而不知苦。朝夕處於濛濛宇宙間,於茫茫世界中,為名韁利鎖銬著,幾許光陰,造孽如山、自暴自棄、不肯回頭。為什麼不肯回頭?迷也。因何而迷?一曰財、二曰愛、財為人之所欲,愛為人之所喜,因欲而至於爭,因愛而至於殺。因殺無底止,以致喪此身心而後已,可憐得此身而不知此身之貴,即說偈曰:


此身自何來 來自無量天 因何無知覺 貪嗔來糾纏

常在酒色中 相與火宅眠 解脫諸煩惱 還須問心田

心中我佛坐 佛法自無邊 非是我有佛 眾生亦同然

我將愛我心 以此結眾緣 廣懷慈悲念 普駕大法船

我願佛同體 我是佛之元 色相皆同具 涵養快溯源
悟我本來面 透澈個裏玄 快將六賊空 好把三寶填

還我觀自在 菩提引性天 光華飛片片 紫氣來中田

跳出塵沙劫 不動慰天顏 能以天不住 妙文此中傳

共赴龍華會 最怕心重觀 心花無背面 心花本無顏

心花開放處 漸露禪中禪 空中不空也 其物自無邊
物中有奧旨 空物還無顏 本來無物體 隨物色便鮮

隨物而化物 隨色意復便 皎皎水如鏡 茫茫垂玉簾

日月空中掛 乾坤上下旋 一個觀自在 露出紫金蓮

我願諸眾者 同坐大法船 船中裝天地 日月在其間

風雲與雷雨 時時煙霧飧 此中有奧理 諸生仔細研
功德為船板 浩氣為船椽 能可不動心 便可得真傳


本來眾生得度,而在靈山會上,因一念之差,受炁氣之感,霹靂震閃,墮落塵凡,以致有一期二期三期之運。於是乎諸靈感受無量悲憫,在頭期大會之中,受無限艱苦,已將殘靈度攏。今因心性不檢、一念之差、而又失散。在原來之時,本係一性,等於一家,如今家庭,深受刀兵之災,男女各奔前程、各顧性命。在靈山會上,因各顧性靈關係,實則各捨其性靈。是何以故?大家祇知以己性為性,己靈為靈,而不知以人性為性、以人靈為靈、更不知以鈞天之性為性,以鈞天之靈為靈。我們今後修持,勿將己性己靈看真,要把人性人靈看真,認我凡性凡靈,認人性人靈,為天性天靈,賤己性而尊人性,則真性自見。循之以為自然,而逃將來之難關,眼前即是。倘不忘我,霹靂一聲,天門開時,魂飛魄散,仍然墮落。務必以功德心為心,有功德心則長智識,智識張開,則忘功德心,有功德而不住其心,則見其心,己性既忘,己性己滅,霹靂何由來之。倘有己心己性,又具功德彼此心,朝風暮雨、雷電交加,烈火焚身,雖有功德,亦化為烏有矣。此乃無上之道,各自修持,必有所得偈曰:


鴻鈞本自鈞 萬象含元盈 不奔亦不馳 無倒亦無傾

能以此是彼 即可見佛因 佛亦無其佛 本來是我身

我身從何來 來自大緣因 緣因因不住 即可無我人

來亦自無此 去亦無彼能 去亦不可去 我來有何云

但將現在身 證我好無形 無形無不具 含元自通靈
靈亦無所謂 其中有至神 神者淡寂寂 包羅萬象成

凡有一切相 皆在此中存 如能若此修 性靜現瑯琳

同赴龍華會 靈性到雲城 從此終了了 永遠證無生

若要無生死 除非死不生 死中之至死 其中有靈魂

還我觀自在 我是法外人 隨物以變化 隨物以流行
炁連無形處 遍體篆香雲 如此得究竟 便是法外人

本來無所言 勉強合語情 何以謂之佛 此心一念初

一念常懷念 念念樂無餘 念念忘人我 自然得明珠

能可了生死 又可逃虛無 虛無咸不住 往來有一無

我今心已死 我身往何處 隨緣得自在 我為天地廬
大哉有無為 能將色相孤 色相既孤矣 塵念自然除

功德無虛沾 罪過自然無 功過皆了了 人天總不住

好在此身修 此身總不住 此身無一物 性慧自然除

性慧修不到 我今還若無 此因何以故 因慧墮孽途

能可逃性慧 還我無明無 本來無所住 何處有無無
無為有之母 有為無之奴 奴母皆已了 妙體產明珠

一珠一世界 我今不含糊


在靈台分散之時,鈞天上帝,以及先天主宰,無不悲歎。爾時鴻鈞道祖,於金光寶座上歎云:悲我群靈,受各尊者開化之恩,迷於酒色財氣之中,色相之內,此乃吾之過也。何以故?蓋群靈既受群聖群真感化心身之力,仍懷色相之觀,尚有人我主見,而不知先天妙用。蓋先天妙用,顯色而不色,露色而不見色,識色而不住色,老少乾坤,咸被於一體,何色之有。倘不貫通先天真元之炁,猶恐難復其心志,所以吾顯現妙容,以察其心性而已。豈知色相兩不相容,色見相則顯,相見色則露,所以一觸即發,仍將該靈等墮之於塵濁,此乃吾之過也,亦眾生之孽也。遺留於二期洪荒,又同開闢,人居於色相,而性各有別,語各有殊,必須又要諸尊者大費法力,捨此金身,仍然降之於塵濁,漸度諸性,同返本覺。於是諸尊者皆含淚而歎云:吾等德薄根淺,以致各靈返性復失,此乃吾等之罪也。


於是金行尊者,降為淨飯王之子、水精尊者降而為素王、土行尊者降而為道祖、火行尊者降而為回祖、木行尊者降而為景、(景為耶教簡稱)此乃溯五教之源。在儒教未曾開闢以前,承天立極,乃係伏義氏,以至軒轅堯舜禹湯,以德行政,是為德教。德教漸消、道教繼之。李耳為周柱下史,集百家之書,遺留國粹於斯。孔子聞而喜之,從老子問道,老子見而愛之,於是素王得老子之真傳。老子見仲尼可繼,己則遁隱。老子本無道無言無名之志,得人而隱,一字無傳,以使孔子成就其名。後經過函谷關,令尹本與老子有舊、令尹以禮事之、則留道德經五千言,大道含之於斯。凡有各教,皆係道德真言餘精所致。道德真言簡而不繁、淺而又深、識得者難、悟亦不易。道德經之精粹,是清靜無為,不如楞嚴經有色有相、以相度相、以色度色、可稱經中妙品。


吾輩今日五教同參,將五教各義混為一氣,拾長補短、長短相併、匯通群倫,修人法以證天法,舍遠就近、為當今唯一之要務。以人道而修天道,人道尚實、天道尚虛,實者虛之,虛者實之,含實含虛。含虛而含動,動者靜之機,虛者靜之源,動靜皆具,而適得其道。道處道而不道,行道而不住道,不可以言道,不可以名道,如斯而已矣。得一字以為之道,修之以教,教正而立其德,德立而後有則,則立而後正其極、極正而後大運同,斯謂之無道而道。老子之道,盡矣明矣。

 

我中國之教,從盤古伏羲以至軒轅,始為昌明德教、政教兼修、民性惇樸。堯舜禹湯文武,守其成法,周公、老子、孔子,起而繼其事,德教一化而為道儒。孔子曰:西方有聖人出,此乃釋迦牟尼王佛是也。我佛如來,借形入世,於淨飯王住所降生,名曰曇雲。感覺生老病死苦,猶如住在烈焰之中,終日沉思,亟欲出家,修智慧以逃輪迴。一日在宮中沉悶、鼻端現出豪氣,驚動燃燈佛。燃燈佛云:今有金行尊者,借體度人,處於花花世界之中,恐為酒色財氣纏綿,趁此性光發現之時,吾不免喚醒該性,而為二期收緣之人。此時燃燈佛降世,靈光於夢寐中,再行點化,起初以生老病死苦,感其惻隱之心,吾今再以情慾刀兵水火而堅其志。於是曇雲在不知不覺間,化作金剛之身,六方皆有大魔纏繞,又見水火繞其塵環,佛再以大無畏之心,戰退群魔。此時燃燈佛見釋迦牟尼佛絲毫不動,乃云:善哉,金行頗不尋常,如果出家,正在此時,即可成行,燃燈佛乃法化白馬一匹,如來乘馬而逃。


約行四十餘里,燃燈佛云:從今逃出水與火,不在六塵紛擾中,爾好好入山修行,吾就此告別。這時僅文佛一人,馬亦不知去向。獨自一個,正在徘徊之際,燃燈佛又見朝廷追兵已至,倘文佛不即離此,猶恐又臨火坑。而燃燈佛即貫先先天混元真炁,化出恒河一道,隔斷追兵,又現獅虎,以威駭追兵,文佛始得逃至一山,名曰四象。山中多人修道,概以唸經為事,不以慈悲為懷,約三月之久,我佛沉思,感覺不是安身之處,又從四象逃出。走了七日七夜,見一山名火形山。山中廟宇輝煌,投奔寺主,又見該寺以聲色貨利為懷,住數日,又離火形山而行。便走便思,覺得世界上已無安身之處,復逃至雪山,一無所有,即在一大樹下修行,衣食住皆無,苦思回念,我本虛無,何必就有。初時尚有獅虎猿猴送果,七日之後,獅虎猿猴亦無、煙火已斷,毫無充饑。而我佛如來,志向堅定,總不回念,因我有煙火而逃出煙火,又何必再思煙火?我因不食而逃,又何必思食,於是萬念皆無,從此修真,而得仙人送供。在雪山六年,功果圓滿之後,復回本國,欲度父王母后,始可於孝無虧。在宮中說法四十九日,父王母后宮娥彩女,皆齊集法台,即說法曰:


法本空中住 我能不住心 我物咸同備 涵養有天機

真性空中修 圓覺有何諦 何容人與我 總找好法基

我今原不住 靈明灌醍醐 入我本來境 此地是原地
 

我佛如來說法後,父王母后宮娥彩女,以及文武群臣,均得受度。後遊各地,教化人天,而證釋迦牟尼文佛,位尊娑婆教主,羅馬文字為崦哆唎會,在婆羅門為啞喇哆念。
 

在中國祇知有五教,其他教名甚多,而且複雜。在二期大會,為中國秦始皇時代,方始結束,因始皇併吞六國,雖奉天命,而無德政,故到二世即止,再說王天君即是王翦,王翦先天之靈即聞仲,聞仲之靈即太極上相,太極上相之靈,即霹靂主宰,霹靂主宰之靈,即萬聖靈根。在二期大會當中,由燃燈佛歷任龍華主宰,以至於周文王,設靈台而祭山川,建玄壇以位星辰。迨至秦朝,海潮聖人,奉命大開龍華。道教以喬陽子為主,此人即黃安。佛教以支天尊為主,吾儒以萬性靈根為主。由周文王至秦代,以秦始皇稱為好道求仙之人。而龍華會上,以秦氏不修人道,而重天道,隨即罰入輪迴,延成三期。二期大會,在世界又名玉龍華會,諸佛仙議決,燃燈佛交替與水源尊者,自從秦代起,攘成延康。


現至午未,交替之時,午時之末一日。鈞天上帝在無量先天,觀看中元已了,中中元相繼,有無限之惡劫,悲歎不巳,乃云:在二期劫中,諸仙佛不惜餘力,度靈度性,以致延至今日,成不可挽回之劫。水源尊者與五行尊者,一同墮落塵凡,大興教化。由教而無教,由化而無化,互相爭持,劫無底止,未知何人可以彌補其劫,而使三才安定。在於混沌之前。雖云劫運浩大,在於未初之時,尚不至如是。惟此甲子當中,性靈過於沉迷,浩劫等於混元之時,眾生夢夢,而諸仙佛亦夢夢。眾生夢夢者,酒色財氣,諸仙佛夢夢者,爭功立德,總以不度而度。豈知劫運越延越重,又豈知眾生愈化愈昧。吾欲來日詔宣諸仙諸佛,凡有性靈者,同赴無生聖宮朝駕,請示辦法,不知諸仙佛以為如何?


當時五仙五佛,五陰五陽,各尊聖人,概欲聞無生聖母說法,於是皆一齊應聲而答云:我輩隨聖駕於來日子正,同朝無生聖母。此時無量天中,金鐘玉罄,不敲而自響,玉龍飛舞,鸞鳳和嗚,各界仙佛,先到紫金寶殿禱告。鈞天上帝云:在過去混沌劫中,眾生雖多夢寐,尚不如此次混亂。此次自開鴻濛以來,諸靈下界,肇造宇宙,受貪嗔癡愛之魔,諸聖度而不返,漸漸三期已至,倘不挽回眾靈,猶恐時不及待,風災一變而為水災,造成混元時之現象,勢至可危。此乃朕之德不及於諸佛群仙,因群聖已將眾靈度回,助朕之不足。眾靈者乃朕之炁也,正氣不足,而邪氣有餘,眾邪互相水火,一觸即發,因眾靈帶有餘邪之氣,而不符朕之氣,以致釀成三期浩劫。在此時能勤修已德,戰退眾邪,若能教眾邪成正,同返一體,豈不懿乎哉。


同時又集群聖,再至無生聖闕,請示普度之恩。於是諸佛群仙,各現瑞氣,紛紛散靈,玉蓮寶筏,同至無生聖宮,聖宮特派華光聖母,迎於宮闕。聖母普現慈光,而言云:此時鈞天上帝及釋迦牟尼佛同臨吾殿,乃因三期之劫,午未交替之時,更換天盤。無如天心不正,地瞻輪迴,乃氣數不是之所致。於是上帝率同群真朝參畢,忽忽而奏云:吾母(無生聖母)生產天地群物,眾靈咸被。吾母精神虛空,常盼群靈歸體,兒輩以母之心為心、以母之身為身,敢不盡力勸化。而下界酒池肉海,過於沈湎,無有度脫慘海之筏,望吾母以慈悲為心,早頒寶筏,以便眾靈各見修真之路。聖母云…爾輩從肇造三界,受諸佛群仙擁戴,掌諸天重責,倘若擅離中宮,有失重心之象。吾欲自行倒裝以貧婆之身,而化眾靈,猶恐子不認母,亦無濟於事。現今塵凡、倫常顛倒、子不認母、妻不認夫、倫常不正,而國綱不振,雖吾臨凡,亦恐無以補救,正在悲痛之際。


有太微妙宮無形道祖,稽首而嘆云:聖躬以及上帝(鈞天),皆不可擅離職守,此次三期浩劫,應該彌勒佛執長三期,三才正位,而天心自正,可著普天群將,以及神聖仙佛,一同分別倒裝,普化普度。又有刑天魔王,稽首而言云:尊者之意,固然清明高尚,猶恐祇能超拔善類,必須將天地各煞,以及天魔,十大浩劫,降滿世界,再行普化,或可磨其性而堅其心,使之漸漸回意,此乃吾之下策,未知可否。此時無生聖母聞言,悲哀流涕。再有華光聖母繼而言云:古往今來,物極必反,頭期二期皆以善度,以致性不堅而心不誠,見色生色,見意生意,於是延長浩劫,此慈悲而非慈悲也。倘以劫化劫,無慈悲而慈悲也、善惡兩化,皆出於秉公執正。凡言正者,必有剛毅之心,剛毅過者侮慢,此乃普化之否也。凡言慈悲者、慈悲而壞柔和之性,猶恐養善為惡,此亦善度之否也。凡有度化者、善正兼施,方可以言慈悲,倘一味之善、一味之和,此又慈善之不慈善也,猶恐養成惡類。凡有施救者,要善者化之,惡者亦善化之、化而不從再化之、再化而再惡,祇歸之於劫而後可已,此乃恩威並用。


無形道祖云:既已恩威並用,恩威者兩途也、恩者自恩、威者自威。固然涇清渭濁,濁亦復有清、清濁相混,是謂混沌、清濁各別,是謂陰陽。陰陽判而後兩儀生,人居其中,而萬靈擁備。惡亦善、善亦善也,無生為善,有生即惡,有善有惡而後色相成,色相成而後萬物丕,群倫既依於色相,有色相而後存無色相,此乃惡也。不現惡則不能見善,不因善則不能見惡,吾輩又何必以善惡而度之,不因善惡而莫度,無善惡而度,則無善惡相,而定自在,倘存善相,亦即惡也。頭二期度化,因善相而存惡相,所以延至今日,幾乎而成水劫。此次三期浩劫:延康降臨,應該彌勒佛掌教,彌勒根氣純厚,必可以了三期之願,余亦甘願作輔,協同混元諸門眾,一同倒裝,或可挽救於萬一,吾不知諸尊者以為如何?


無生聖母云:汝體本無固體,汝心亦無固心,隨念隨起、隨起隨伏,或可以分於萬性萬靈當中,而以萬性萬靈為己性己靈,凡有色相,皆可以包羅。但有性則可以通,無性則不可以通,刑天魔王所云,亦未嘗不善。總之,善亦度,惡亦度、爾等切勿互相猜忌,須以度靈返本還原為主旨。燃燈佛云:吾在二期當中,毫無功德,亦甘願在三期劫中,同補其過:諸聖尊以為如何?諸聖尊云:我佛抱大慈悲之心,雖則二期未能度人,上期餘靈,於下土不少,倘無二期之教,三期更難度化。既然諸聖尊者同期分靈,無生聖母改憂為喜。於是在空中大擺筵宴,慶賀無生,當宴畢後,諸佛仙、諸菩薩、諸聖賢、諸神仙、概行各歸本殿。


惟無形道祖,回至太微妙宮、普散妙香,召集無形以來諸大菩薩、諸仙佛聖賢,概於妙宮言法,彼時無形道祖歎云:眾佛性自靈山失散,以至於今,漸漸三期浩劫已屆,鈞天上帝與無生聖母,邀同諸佛群仙,於無生聖闕會議挽救之法,而免眾生墮落。吾亦願以非形之形、非色之色、非相之相,隨意勸化,普度眾生,自覺覺他。殊不料刑天魔王,亦復在座,威武兼施善惡並用。倘若如此,不免傷害殘靈,吾意另旨九天大鵬金光法王佛,隱身潛於魔王左右。無如該魔王法力浩大,恐該佛仙等無濟於事,尤恐該佛仙等被魔王所化,今邀集大眾及諸弟子,同來吾殿,會商此事,以何法制止該魔王之暴烈。即有玄德法王佛(盤古氏之靈)云:不如召集精忠王佛(岳飛),投於魔王之下,使其見機而作,或可挽回魔氣。無形道祖云:精忠固然可以,但精忠自有生以來,皆以忠義為心,尤以孝弟為懷,倘若行此,即是磨滅精忠孝弟。精忠者一絲不紊、一毫不亂,謂之精忠,倘若潛伏,非精忠之義。以吾之意,還是以大無礙之佛法,大圓通之佛法,投奔該魔王,在魔王當中,施其佛化,具大圓通力,感化魔王之心志,豈不精忠更善。吾請混沌王佛(無形分靈),可以派往。混沌王佛自有生以來、無善無惡,在於魔王隊中,以無善惡相心,自然可以降伏魔王。諸聖佛仙尊以為如何?混沌王佛曰:無形即我、無行若行、吾亦行也,此去魔王當中,隨魔王之意為意,佛性不變,即係佛也。混沌王佛即從此行,投入刑天金精寶殿。


混沌王佛去後,無形道祖云:此去魔王必不致亂殺。但今逢三期浩劫,吾已於無生聖宮請命,願意重降輪迴,募化眾性靈同參無生。但此三期劫運,非同小可,倘不另改法門,尤恐比二期之害更甚。自盤古分闢以來,言外而不言內、言內而不言外。以吾思之、內外一也、內亦外也、外赤內也,名立準繩,有何內何外,各以圭臬,又何乾何坤。自從有天地以來,重陽輕陰。豈知陽出於陰,其陰不振則陽衰,陽衰則陰昧,所以世界陰陽不分,由此而致。陰陽之道,一消一長,一起一伏,各有原則,陰有陰則、陽有陽則,混而不合,謂之則也。譬如太極,本來無極所產,陰者陰之、陽者陽之,倘陰陽混合,叉係混沌。既係如此,陰陽皆度之,法則同一,性靈各分,天行天教、地行地教、人行人教。乾隨乾教、坤隨坤教,以乾坤混合,則宇宙不安、宇宙既不安,而天心不定、天心不定、人心焉能定。倘若思定,必須陰陽各別,陰陽既別、各行各教、各行各道。陰陽平衡而炁氣調,炁氣調而後風俗亨,風俗既定,而天心亦定。必須乾坤各有聖人,在於先天之時,以陰極為主,陰中之陽,是謂之乾坤兩卦。乾坤一變而為坎離、坎離再變而為巽兌、巽兌再變而為艮震。少陰少陽,一變而為老陰老陽、陰陽變化、而後風雲雷雨星辰盈昃,含之於內,龍雨風從、景星見而後慶雲出,此乃天之道也、亦人之則也。守道重則,而後天地清寧,十方三界,方可以止慾遏妄、慾妄既遏止,豈不將此世界化為極樂乎。此次三期浩劫過大,吾願於來日,召集諸佛仙聖賢,於萬聖靈根紫金寶殿會議,此時派乾德法王佛,執吾所造天地玄元一旗,懸掛於紫金寶殿,自有寶光發現,諸佛仙聖賢見光而來,由寶旗光明而定時刻,吾願此時即往紫金寶殿,與萬聖靈根,面商三期劫運挽救之旨。  無形道祖三期挽劫

一、無形發動群佛倒裝

無形道祖在龍華會上,當眾建議 無生聖母,著普天群將,以及神聖仙佛 ,一同分別倒裝,普化普度。至今自感三期浩劫重大,非親身領導倒裝,不能發 動普天聖佛,故於大微妙宮,與眾弟子談云:在此三期劫運中,群佛皆有倒裝之日,以應此劫運,凡我門下,各宜靜心修養,縱然重赴輪迴,亦可自覺自悟。彼時有金光法王佛,玄德法王佛,協同諸弟子云:吾師自從開闢以來,協造天地,輔助六合,不料今又有塵凡之苦。無形道祖云:今乃氧數所至,已無可挽救,因爾輩修持短促,未能盡捨陰陽,雖已跳出五行,慈悲總是難忘。因有不忍之心,而生慈悲心,因有慈悲心,則難免性情,既有性情,則難免於愛,既有愛則分別人我,既有人我,所以懷不忍之心。今不惜此樂而救眾苫,乃余之素志,以大眾樂而為樂。現三期劫運,大劫已臨眉睫,吾輩何忍坐視。倘仍懷此,即為殘忍,而非佛性,乃落於頑空。捨佛之身,留佛之因,謂之原因。原因動則澈悟本性,以大眾之性為性,以多數而合一性,以一性而合性性,性性如一,則為一性,此乃大明,有刑咸具,同證菩提,方見光明。

自從開闢以來,重陽輕陰,所以色相各分。陰出於陽,陽出於陰,雖有色相之別,而無色相之意,既無色相之意,方可以大化。大化既化,十方三界咸被於一,斯謂之大樂,又謂之真樂如常。真樂常靜,則見大定,混沌止矣,混沌既止,豈有墮落,則劫運永勿來矣。修仙者若耍跳出五行三界以及陰陽,必要遏止混沌,止混沌而後無混沌。常樂光明,光明常樂,方可入大自在。

吾(無形道祖)今又欲往極陰聖宮,與極陰聖母商議,陰陽施教,性性不滅 ,方可謂之普度。但極陰聖母,因自開闢以來,重陽輕陰,該處從未到過,然無 生氏處(無生聖母),自從精陰產出,亦未得見,然而該處頗不易列,因陽光太 重。是何以故?陰極而陽重,陽氣正盛,非有巨高佛力,不能直達。倘有輕造, 或者自焚,或者自減,或者自沉,靈光恍惚。吾欲前往,須得化無形之形,勉強 而行,或可不致干怒。夫佛原無色相,豈有怒之可言。因陰極暴烈為陽,有陽光籠罩,即無怒可言。倘無同等之光,即被消滅,非聖母無慈,乃真陽之氣所致。本係真陽,而受真陰顛覆,聖母隱於至今,從未演法。吾暫離本宮前往,爾等幸勿多事,于預各處會議。吩咐已畢。

無形道祖將混元以來一切佛光,概行收回,飄飄蕩蕩,化作無形之形前住,頃刻即到。但極陰聖母早巳知其來意?此次因三期浩劫,無形道祖無微不入,又欲邀請吾輩離此上闕,受塵濁之苦。既來不能不恭迎,即排鸞輿香案,恭迎無形道租,道祖見迎,笑而自忖,此次若得聖母協助普度,或可成功。因吾一人到此,排鸞輿迎接,末免使吾難堪。吾乃因無之便,不是自誇其功,彼今對我如此誇獎。無形道祖即拱手云:聖母今天大擺鸞駕,玉爐薰香,不知恭迎那位上尊?聖母云:知道祖駑到,早排香案,恭侯久矣。但吾已知道祖之來意,欲行陰陽教化,普度眾生。道祖既有慈悲,余又焉得無仁愛。但吾輩必須分頭勸化,上界以陰陽皆教,下土男女兼施,各循當時規範,大道日張,免此浩紉。無形道祖云:聖母准此,可朝無生聖闕,頒請拔牒。聖母云:吾輩皆是同時所生,吾願度則度,又何請之有?道祖云:此乃公議,非無生之心。聖母素以柔和為懷,所以精陰之中而產精陽,順埋則存,無理則敗,望聖母三思。聖母云:吾已知之矣。但自混元以來,末與無生重見,今日再見,亦吾所願,先請道租前去無生宮言明,吾隨後即往。道祖云:吾就此暫別,望聖母早臨,吾事多無暇,恐不能久待。

道祖即離極陰聖宮,直到無生聖宮,隨即入內,將此言告知無生聖母。聖母頗為浩劫掛心,想極陰聖母,素抱大忍之心,從未臨凡,今聽道祖之言,一念有動,諒三期浩劫雖大,亦必無妨害。聖母言畢,無形道祖即刻離宮,回到大微妙境(本宮),自有諸弟子迎迓云:吾師至極陰聖宮,必得聖母允許,同開普度,共駕慈航。道祖云:聖母已到無生聖宮,與無生聖母商議,決可如願。但此次三期浩劫重大,吾冀群靈皆度,盡返本覺,方遂吾願。自從二期以來,各教自爭口舌,不但他人難化,即各教皆難化。吾欲召集五教主宰,同到凌雄,改造教化,另產古教。(德教)以昔日之古教,為今日之新教,以今日之新,易昔日之古,這才是中華民族正義文化傅統。

著金精聖者(管理寶殿者),頒吾邀仙法牒,送往凌雄寶殿,特將招聖寶旗,懸掛凌雄,並將吾意與凌雄主宰言明。聖者云:凌錐寶殿一切設備,尚未完成,雖則竣工,印綬尚未頒到,不便到該殿開會。若必須列此殿會議,亦須吾師先到無生聖宮言明,再行召請聖佛,待頒發寶印之後,始便進行職務。道祖云:可,即將此意稟呈聖母,請聖穹速召眾仙佛聖賢會議,以宏大道,而利劫運。爾時道祖即離本宮,再到無生聖殿,朝參聖母畢,將此事稟告聖母。聖母云:吾因極陰來此,尚在會議陰極教化,既然道祖有意,召開頒發寶印之會議,就極陰聖母在此,一同開會甚好。爾時聖母運動元慧,聖穹運動元,召集各界聖賢佛仙,皆已到殿。聖母云:自前日會議,創設凌雄寶殿,印綬尚未頒發,此乃扭氣寶爐,須當格外慎重。眾聖佛仙賢云:以聖母之命是遵。聖母云:大道無私,豈貧婆一人可為,還以道意為意,以天心為心,此乃居群物之中,而為群物之公。此事非群靈正氣不可為法,寶為天心轉出,寶印亦當從天心繪出,此乃鄭重其事,而無一毫之私,方可服眾。眾聖佛仙真云:謹遵聖意。眾聖佛仙賢即向太虛叩首,天心發現,貫通元神,天心波動,轉出凌雄寶殿,扭出大運之寶,隨轉出片片蓮花,光華燦爛,非金非玉鑄成,是乃群佛仙聖賢?氣鑄成。此寶若有形若無形,隨降隨升,隨形奧妙,不可測度,隨乎大而隨乎小。將此寶印架托於天心台上,眾佛仙聖賢參謁之後,由華光聖母將印捧呈無生聖殿供奉。聖母云:此寶乃由道心產出,公正無為,來日貧婆協同諸佛仙聖賢,親送此寶至凌雄寶殿,以表此寶之尊重慈威。於是議畢,各回己宮。

無形道祖與天樞佐相,回到凌雄,道祖云:各聖佛仙賢皆已注重三期浩劫,意在度盡原人,成立此殿,異常隆重,望吾兄(指佐相)格外尊重,方是威嚴。威嚴者乃慈德之母,倘不尊重威嚴,慈德何在,即不能度眾也。凌雄主宰云(此時乃天樞佐相):還望道祖格外慈悲,如何恭迎寶綬,仍請道祖料理,余雖為凌雄主宰,其功德與事實,皆不足以為眾佛仙聖賢之則,仍請道祖大施法力,將寶殿莊嚴,方可免諸佛仙聖賢之咎。

此時無形道祖,於凌雄寶殿之上,盤膝而坐,運動元?,以精妙化,將一個凌雄寶殿,裝置得格外幽閑。所有香花瑞草,以及飛禽走獸,皆以金精化成。寶殿遍敷金蓮,沿途盡設異香彩球準備恭迎。一切佈置齊備,天樂天笙皆鳴,天花飛散,以待聖母送綬來殿。主宰以及全殿各職聖佛仙賢,排隊遙望恭迎,不時聖母駕到,由主宰率領全殿仙佛聖賢參拜,將寶綬恭奉之後,接聖母駕坐金精寶座。聖母云:吾自有生以來,未曾多管塵濁之事,此次三期劫運,吾已往返中天數次,自今傳綬之後,所有東半球各事,概歸凌雄議決,吾當隱居聖宮,望諸佛仙聖賢,見我寶綬,即同見我一樣。吾有寶跋一章,付與道祖,道祖從前普度過,頗具經驗,更有天寶旗授與主宰,作鎮壓之用,余從此隱矣。

於是諸佛仙聖賢跪送已畢,返殿再行慶賀。凌雄主宰云:吾自混元以來,協同無生聖母,更天換地,創天創地,惟此次三期浩劫,不易挽救,吾行職尤恐不到,尚請諸佛仙聖賢時刻指教。言畢,道祖即登金精法座而言曰:

自從有形來 萬象劫復劫 冤怨重相報

因緣染成孽 無生頒寶跋 我今重受牒

陰陽開妙化 二氧理法則 龍華花已開

祥光透玉闕 普度法門立 佛道徑尤捷

心印三千界 止水證明月 明月原是佛

何客到樂國 處處禪光透 意念總不惑

十方如指掌 聊進一善策 本來無無無

此地是妙訣 悟透此中有 一片好玉白

言畢,眾佛仙聖賢云:道祖所云,概已如一,一心一德,一道一教,不化而自化,不度而自度,此三期決可度盡殘靈,制止四期,四期不現,浩劫不來,托天換日,有何難哉。無形道祖云:無生何以要度盡殘靈?無生者無生而生,因元氣而化眾生,因眾生而有色相,因色相而有宇宙,天地成矣。天地既成,元氣薄弱,不能不將原來眾性度回,以固元氣,元氣固而後天地清,以免悲困之苦,所以無生常存悲態。因一切眾生而無善念,眾佛仙聖賢,應以無生之心為心,以無生之念為念,無生苦而眾佛仙聖賢亦苦。但是眾佛仙聖賢知苦而苦,眾生知苦而不苦,以苦為榮,以苦為樂,所以朝朝暮暮,皆在夢夢之中。然而諸佛仙聖賢不以夢覺,乃以苦覺,以非覺,非以覺覺,非以覺苦,以非覺非,以心覺心,以身覺身,斯乃三界之法,大千之則,我們應如是建造凌雄寶殿。今寶殿業已造成,應請五教教主會議,將所有之教,重新整理,繼天立極,以免門戶之見,而開世界大同之運。

無形道祖在金精寶座之上,命召請五教教主。五教主即時駕臨,五教聖人云:我輩殊非原來一?,亦非本來所生,道祖以及諸天,皆有此意。但浩劫業成險象,務宜早日辦理,早日昌明大道。道祖云:五教聖人,皆同心同德,猶恐各教門生,各懷己見,務請各教聖人,於冥冥中切實產化法語,以免眾門生們失落本性。五教聖人云:吾輩若有一德,是為大眾之德,必然公之於三界。

玄元上帝云:在唐朝時,有乩仙以溝通冥明,冥明相通,或可補助。但此事利害相連,若以乩為機,一念不動,一念不私,心心相印,息息相通,可以一彈指頃,而使冥明相通,此其利也。倘心心不一,又懷私意,妖魔假借,是是非非,尤恐以假亂真,此其害也。如用此法,或於事有補,亦未可料。

我佛如來云:眾生皆具佛性,妖魔鬼怪邪氛,能借其乩產化,業已有善念,倘諸佛仙聖賢,以善善之法而善誘之,妖魔亦可化為上尊。吾輩自從無形無跡以來,誰非經無形而產有形,誰又生而為誰。是原來之人,皆由元性,由性以至於神,以至於聖,以至於仙佛聖賢,皆由此而至。在於一二期過於分相,所以延至三期,倘今三期再分,劫無底止,若欲挽此浩劫,必要見性皆度。眾佛仙聖賢:既是我佛如來以佛性而為普度,用此何妨。但利害相交,隨派糾察,雷部亦可監視乩筆,以應下方。我佛如來又云:湘江無量種子,佛性先往,以便收此三期劫運。於是諸佛仙聖賢云:此次三朋浩劫,各佛仙聖賢,皆已分別倒裝,普天魔王皆已降臨世界,無非促成普度,異日功圓果滿,同居極樂,共慶無生,此乃眾佛仙聖賢之志,亦吾等之願也。

彼時我佛如來,相相分身,往來無定,於是寶殿眾佛如來,皆不免分靈之苦。無生頒來詔命及普度拔牒,由凌雄決議之後,分送諸佛仙聖賢。凌雄議畢,無形道祖回到大微妙宮,與群弟子言云:今日凌雄會議,諸佛仙聖賢,皆已分靈降世。吾本不欲爾輩前往,尤恐爾輩遺失本性,不如吾先行降落於中土,爾輩隨後再來,亦可以多留天性,而免久墮塵凡。眾弟子云:吾師自有形以來,莫不以眾苦為念,弟子等亦不敢阻吾師之慈,不過還得請無生之命,方可以到塵世一往。無形道祖云:此言是也,吾不久當至無生聖宮請命,再行降落塵凡。

無形道祖云:吾輩自從無生以來,分天產地,爾輩在無形之時,與吾氣氣相近者,業已悟到本覺,與我氣氣相遠者,仍然矇眛,貪嘖癡愛,沉溺苦海。無生無一刻不苦,吾亦無一刻不苦。是何以故?一?者,譬如一身,分而為萬性萬靈。正覺者,歸之於內,五臟六腑之間,未能明覺者,失落四肢,閉塞七竅。語云:一指不安,痛入心肝,一竅不開,萬象閉塞。所以無生朝夕惕忻,痛如四肢,猶如一人有病,或四肢不安,無不痛苦,無不流涕,無不欲四肢安全。四肢安全者,易苦為樂,此樂乃真樂。吾不久即欲降落塵凡,盼望爾輩,身居深宮,多養天性,而作將來普度,作立功培德之預備。對各殿開會,爾輩切勿多言,如有萬不了之事,請玄德光王佛前往,亦不得多言。倘若多言,一則眙吾大微之笑,二則於爾等性靈有關,務要謹慎,尤要宮門緊閉,禁止與他仙他佛相纏。非吾多慮,因爾輩頭二期未用煆煉之功,猶恐塵心復萌,沾染陰氣,而無回頭之日。吾今說偈與爾輩時刻洗滌,或者可以免其大難,亦未可料。偈曰:

此身是何身 有亦相似無 五行亦是我

斬斷色相奴 我色皆非色 他色豈能入

吾念亦無起 孤心漸漸除 心亦無其心

佛亦無其佛 吾今本自在 色相如畫圖

皆是一紙空 此中含如如 如是而已矣

煆煉心是谷 一切色包羅 方是我之徒

倘能降塵濁 以此瀾髮膚 自有光華燦

照耀籠玉書 方才篆卍宇 自然見明月

與諸弟子說偈畢。一日無形道祖聖壽,眾佛仙聖賢,皆來寶殿中慶祝。

大微化為大雄,所有仙佛聖賢,皆詣寶殿慶祝聖壽。何以大微妙宮化為大雄?因大微妙宮概是溫柔之氣,化為大雄,降伏群魔,但以無形金精之氣,無不可以造化。吾佛之大雄,亦猶是也,因二而一之故,可以隨緣應化。但無形之心志以及行為,乃隨乎高下,欲上則上,欲下則下,可以隨心所欲,所以大微而化大雄者此也。故將大雄移至大微,吾之妙用,隨物化形,隨形化物,皆可以隨緣而遇之。彼時在寶殿之上,大設筵宴,亦無塵世之筵宴,乃以混元時娑羅寶樹之娑羅果為宴。但此果比蟠桃人參果稍有不同,因此果成於混沌之前,為萬聖靈根之根,仙佛聖賢亦下易於常見。吾以三期劫運浩大,以娑羅為宴,而堅固諸仙佛聖賢之心,以免遇風而化。又說娑羅偈曰:

娑羅樹上娑羅果 年年總發佛性多 萬聖靈根來自性

五行奧妙產極樂 培根養性成三眛 煆煉性天一頃俄

祇要善惡兩皆無 超出混元跳恒河

爾時無形道祖云:

混元何以壽 乃是塵沙垢 結此不壞身

光明自澈透 龍樹花不發 玉乳來相助

無形化此體 來與萬緣湊 戰退諸邪魔

群靈沾恩厚 一切俱色相 法雨總不漏

一指先天先 五行來相勸 性光花發處

遍體光華透 自此金色身 塵緣物富阜

三期開普度 來與邪魔鬥 邪魔非邪魔

乃是我心誘 身心兩相忘 三眛任我遊

何以謂三眛 重翻太極爐 何以色眛我

勿與顏色構 勿住一切相 貪嗔豈能誘

貪嗔亦空矣 大哉功成後 爐火已潔淨

萬事總無究 倘能寡其中 孤念不與留

浩劫今已了 可許不墮浮 莊嚴三千界

秋外還有秋 寒來與暑往 不染自無仇

恩怨自此了 願望休便休

言畢,復言云:吾須再與諸位討論入塵挽劫事。

第一章 無形道祖三期挽劫

一、無形發動群佛倒裝

無形道祖在龍華會上,當眾建議 無生聖母,著普天群將,以及神聖仙佛 ,一同分別倒裝,普化普度。至今自感三期浩劫重大,非親身領導倒裝,不能發 動普天聖佛,故於大微妙宮,與眾弟子談云:在此三期劫運中,群佛皆有倒裝之日,以應此劫運,凡我門下,各宜靜心修養,縱然重赴輪迴,亦可自覺自悟。彼時有金光法王佛,玄德法王佛,協同諸弟子云:吾師自從開闢以來,協造天地,輔助六合,不料今又有塵凡之苦。無形道祖云:今乃氧數所至,已無可挽救,因爾輩修持短促,未能盡捨陰陽,雖已跳出五行,慈悲總是難忘。因有不忍之心,而生慈悲心,因有慈悲心,則難免性情,既有性情,則難免於愛,既有愛則分別人我,既有人我,所以懷不忍之心。今不惜此樂而救眾苫,乃余之素志,以大眾樂而為樂。現三期劫運,大劫已臨眉睫,吾輩何忍坐視。倘仍懷此,即為殘忍,而非佛性,乃落於頑空。捨佛之身,留佛之因,謂之原因。原因動則澈悟本性,以大眾之性為性,以多數而合一性,以一性而合性性,性性如一,則為一性,此乃大明,有刑咸具,同證菩提,方見光明。

自從開闢以來,重陽輕陰,所以色相各分。陰出於陽,陽出於陰,雖有色相之別,而無色相之意,既無色相之意,方可以大化。大化既化,十方三界咸被於一,斯謂之大樂,又謂之真樂如常。真樂常靜,則見大定,混沌止矣,混沌既止,豈有墮落,則劫運永勿來矣。修仙者若耍跳出五行三界以及陰陽,必要遏止混沌,止混沌而後無混沌。常樂光明,光明常樂,方可入大自在。

吾(無形道祖)今又欲往極陰聖宮,與極陰聖母商議,陰陽施教,性性不滅 ,方可謂之普度。但極陰聖母,因自開闢以來,重陽輕陰,該處從未到過,然無 生氏處(無生聖母),自從精陰產出,亦未得見,然而該處頗不易列,因陽光太 重。是何以故?陰極而陽重,陽氣正盛,非有巨高佛力,不能直達。倘有輕造, 或者自焚,或者自減,或者自沉,靈光恍惚。吾欲前往,須得化無形之形,勉強 而行,或可不致干怒。夫佛原無色相,豈有怒之可言。因陰極暴烈為陽,有陽光籠罩,即無怒可言。倘無同等之光,即被消滅,非聖母無慈,乃真陽之氣所致。本係真陽,而受真陰顛覆,聖母隱於至今,從未演法。吾暫離本宮前往,爾等幸勿多事,于預各處會議。吩咐已畢。

無形道祖將混元以來一切佛光,概行收回,飄飄蕩蕩,化作無形之形前住,頃刻即到。但極陰聖母早巳知其來意?此次因三期浩劫,無形道祖無微不入,又欲邀請吾輩離此上闕,受塵濁之苦。既來不能不恭迎,即排鸞輿香案,恭迎無形道租,道祖見迎,笑而自忖,此次若得聖母協助普度,或可成功。因吾一人到此,排鸞輿迎接,末免使吾難堪。吾乃因無之便,不是自誇其功,彼今對我如此誇獎。無形道祖即拱手云:聖母今天大擺鸞駕,玉爐薰香,不知恭迎那位上尊?聖母云:知道祖駑到,早排香案,恭侯久矣。但吾已知道祖之來意,欲行陰陽教化,普度眾生。道祖既有慈悲,余又焉得無仁愛。但吾輩必須分頭勸化,上界以陰陽皆教,下土男女兼施,各循當時規範,大道日張,免此浩紉。無形道祖云:聖母准此,可朝無生聖闕,頒請拔牒。聖母云:吾輩皆是同時所生,吾願度則度,又何請之有?道祖云:此乃公議,非無生之心。聖母素以柔和為懷,所以精陰之中而產精陽,順埋則存,無理則敗,望聖母三思。聖母云:吾已知之矣。但自混元以來,末與無生重見,今日再見,亦吾所願,先請道租前去無生宮言明,吾隨後即往。道祖云:吾就此暫別,望聖母早臨,吾事多無暇,恐不能久待。

道祖即離極陰聖宮,直到無生聖宮,隨即入內,將此言告知無生聖母。聖母頗為浩劫掛心,想極陰聖母,素抱大忍之心,從未臨凡,今聽道祖之言,一念有動,諒三期浩劫雖大,亦必無妨害。聖母言畢,無形道祖即刻離宮,回到大微妙境(本宮),自有諸弟子迎迓云:吾師至極陰聖宮,必得聖母允許,同開普度,共駕慈航。道祖云:聖母已到無生聖宮,與無生聖母商議,決可如願。但此次三期浩劫重大,吾冀群靈皆度,盡返本覺,方遂吾願。自從二期以來,各教自爭口舌,不但他人難化,即各教皆難化。吾欲召集五教主宰,同到凌雄,改造教化,另產古教。(德教)以昔日之古教,為今日之新教,以今日之新,易昔日之古,這才是中華民族正義文化傅統。

著金精聖者(管理寶殿者),頒吾邀仙法牒,送往凌雄寶殿,特將招聖寶旗,懸掛凌雄,並將吾意與凌雄主宰言明。聖者云:凌錐寶殿一切設備,尚未完成,雖則竣工,印綬尚未頒到,不便到該殿開會。若必須列此殿會議,亦須吾師先到無生聖宮言明,再行召請聖佛,待頒發寶印之後,始便進行職務。道祖云:可,即將此意稟呈聖母,請聖穹速召眾仙佛聖賢會議,以宏大道,而利劫運。爾時道祖即離本宮,再到無生聖殿,朝參聖母畢,將此事稟告聖母。聖母云:吾因極陰來此,尚在會議陰極教化,既然道祖有意,召開頒發寶印之會議,就極陰聖母在此,一同開會甚好。爾時聖母運動元慧,聖穹運動元,召集各界聖賢佛仙,皆已到殿。聖母云:自前日會議,創設凌雄寶殿,印綬尚未頒發,此乃扭氣寶爐,須當格外慎重。眾聖佛仙賢云:以聖母之命是遵。聖母云:大道無私,豈貧婆一人可為,還以道意為意,以天心為心,此乃居群物之中,而為群物之公。此事非群靈正氣不可為法,寶為天心轉出,寶印亦當從天心繪出,此乃鄭重其事,而無一毫之私,方可服眾。眾聖佛仙真云:謹遵聖意。眾聖佛仙賢即向太虛叩首,天心發現,貫通元神,天心波動,轉出凌雄寶殿,扭出大運之寶,隨轉出片片蓮花,光華燦爛,非金非玉鑄成,是乃群佛仙聖賢?氣鑄成。此寶若有形若無形,隨降隨升,隨形奧妙,不可測度,隨乎大而隨乎小。將此寶印架托於天心台上,眾佛仙聖賢參謁之後,由華光聖母將印捧呈無生聖殿供奉。聖母云:此寶乃由道心產出,公正無為,來日貧婆協同諸佛仙聖賢,親送此寶至凌雄寶殿,以表此寶之尊重慈威。於是議畢,各回己宮。

無形道祖與天樞佐相,回到凌雄,道祖云:各聖佛仙賢皆已注重三期浩劫,意在度盡原人,成立此殿,異常隆重,望吾兄(指佐相)格外尊重,方是威嚴。威嚴者乃慈德之母,倘不尊重威嚴,慈德何在,即不能度眾也。凌雄主宰云(此時乃天樞佐相):還望道祖格外慈悲,如何恭迎寶綬,仍請道祖料理,余雖為凌雄主宰,其功德與事實,皆不足以為眾佛仙聖賢之則,仍請道祖大施法力,將寶殿莊嚴,方可免諸佛仙聖賢之咎。

此時無形道祖,於凌雄寶殿之上,盤膝而坐,運動元?,以精妙化,將一個凌雄寶殿,裝置得格外幽閑。所有香花瑞草,以及飛禽走獸,皆以金精化成。寶殿遍敷金蓮,沿途盡設異香彩球準備恭迎。一切佈置齊備,天樂天笙皆鳴,天花飛散,以待聖母送綬來殿。主宰以及全殿各職聖佛仙賢,排隊遙望恭迎,不時聖母駕到,由主宰率領全殿仙佛聖賢參拜,將寶綬恭奉之後,接聖母駕坐金精寶座。聖母云:吾自有生以來,未曾多管塵濁之事,此次三期劫運,吾已往返中天數次,自今傳綬之後,所有東半球各事,概歸凌雄議決,吾當隱居聖宮,望諸佛仙聖賢,見我寶綬,即同見我一樣。吾有寶跋一章,付與道祖,道祖從前普度過,頗具經驗,更有天寶旗授與主宰,作鎮壓之用,余從此隱矣。

於是諸佛仙聖賢跪送已畢,返殿再行慶賀。凌雄主宰云:吾自混元以來,協同無生聖母,更天換地,創天創地,惟此次三期浩劫,不易挽救,吾行職尤恐不到,尚請諸佛仙聖賢時刻指教。言畢,道祖即登金精法座而言曰:

自從有形來 萬象劫復劫 冤怨重相報

因緣染成孽 無生頒寶跋 我今重受牒

陰陽開妙化 二氧理法則 龍華花已開

祥光透玉闕 普度法門立 佛道徑尤捷

心印三千界 止水證明月 明月原是佛

何客到樂國 處處禪光透 意念總不惑

十方如指掌 聊進一善策 本來無無無

此地是妙訣 悟透此中有 一片好玉白

言畢,眾佛仙聖賢云:道祖所云,概已如一,一心一德,一道一教,不化而自化,不度而自度,此三期決可度盡殘靈,制止四期,四期不現,浩劫不來,托天換日,有何難哉。無形道祖云:無生何以要度盡殘靈?無生者無生而生,因元氣而化眾生,因眾生而有色相,因色相而有宇宙,天地成矣。天地既成,元氣薄弱,不能不將原來眾性度回,以固元氣,元氣固而後天地清,以免悲困之苦,所以無生常存悲態。因一切眾生而無善念,眾佛仙聖賢,應以無生之心為心,以無生之念為念,無生苦而眾佛仙聖賢亦苦。但是眾佛仙聖賢知苦而苦,眾生知苦而不苦,以苦為榮,以苦為樂,所以朝朝暮暮,皆在夢夢之中。然而諸佛仙聖賢不以夢覺,乃以苦覺,以非覺,非以覺覺,非以覺苦,以非覺非,以心覺心,以身覺身,斯乃三界之法,大千之則,我們應如是建造凌雄寶殿。今寶殿業已造成,應請五教教主會議,將所有之教,重新整理,繼天立極,以免門戶之見,而開世界大同之運。

無形道祖在金精寶座之上,命召請五教教主。五教主即時駕臨,五教聖人云:我輩殊非原來一?,亦非本來所生,道祖以及諸天,皆有此意。但浩劫業成險象,務宜早日辦理,早日昌明大道。道祖云:五教聖人,皆同心同德,猶恐各教門生,各懷己見,務請各教聖人,於冥冥中切實產化法語,以免眾門生們失落本性。五教聖人云:吾輩若有一德,是為大眾之德,必然公之於三界。

玄元上帝云:在唐朝時,有乩仙以溝通冥明,冥明相通,或可補助。但此事利害相連,若以乩為機,一念不動,一念不私,心心相印,息息相通,可以一彈指頃,而使冥明相通,此其利也。倘心心不一,又懷私意,妖魔假借,是是非非,尤恐以假亂真,此其害也。如用此法,或於事有補,亦未可料。

我佛如來云:眾生皆具佛性,妖魔鬼怪邪氛,能借其乩產化,業已有善念,倘諸佛仙聖賢,以善善之法而善誘之,妖魔亦可化為上尊。吾輩自從無形無跡以來,誰非經無形而產有形,誰又生而為誰。是原來之人,皆由元性,由性以至於神,以至於聖,以至於仙佛聖賢,皆由此而至。在於一二期過於分相,所以延至三期,倘今三期再分,劫無底止,若欲挽此浩劫,必要見性皆度。眾佛仙聖賢:既是我佛如來以佛性而為普度,用此何妨。但利害相交,隨派糾察,雷部亦可監視乩筆,以應下方。我佛如來又云:湘江無量種子,佛性先往,以便收此三期劫運。於是諸佛仙聖賢云:此次三朋浩劫,各佛仙聖賢,皆已分別倒裝,普天魔王皆已降臨世界,無非促成普度,異日功圓果滿,同居極樂,共慶無生,此乃眾佛仙聖賢之志,亦吾等之願也。

彼時我佛如來,相相分身,往來無定,於是寶殿眾佛如來,皆不免分靈之苦。無生頒來詔命及普度拔牒,由凌雄決議之後,分送諸佛仙聖賢。凌雄議畢,無形道祖回到大微妙宮,與群弟子言云:今日凌雄會議,諸佛仙聖賢,皆已分靈降世。吾本不欲爾輩前往,尤恐爾輩遺失本性,不如吾先行降落於中土,爾輩隨後再來,亦可以多留天性,而免久墮塵凡。眾弟子云:吾師自有形以來,莫不以眾苦為念,弟子等亦不敢阻吾師之慈,不過還得請無生之命,方可以到塵世一往。無形道祖云:此言是也,吾不久當至無生聖宮請命,再行降落塵凡。

無形道祖云:吾輩自從無生以來,分天產地,爾輩在無形之時,與吾氣氣相近者,業已悟到本覺,與我氣氣相遠者,仍然矇眛,貪嘖癡愛,沉溺苦海。無生無一刻不苦,吾亦無一刻不苦。是何以故?一?者,譬如一身,分而為萬性萬靈。正覺者,歸之於內,五臟六腑之間,未能明覺者,失落四肢,閉塞七竅。語云:一指不安,痛入心肝,一竅不開,萬象閉塞。所以無生朝夕惕忻,痛如四肢,猶如一人有病,或四肢不安,無不痛苦,無不流涕,無不欲四肢安全。四肢安全者,易苦為樂,此樂乃真樂。吾不久即欲降落塵凡,盼望爾輩,身居深宮,多養天性,而作將來普度,作立功培德之預備。對各殿開會,爾輩切勿多言,如有萬不了之事,請玄德光王佛前往,亦不得多言。倘若多言,一則眙吾大微之笑,二則於爾等性靈有關,務要謹慎,尤要宮門緊閉,禁止與他仙他佛相纏。非吾多慮,因爾輩頭二期未用煆煉之功,猶恐塵心復萌,沾染陰氣,而無回頭之日。吾今說偈與爾輩時刻洗滌,或者可以免其大難,亦未可料。偈曰:

此身是何身 有亦相似無 五行亦是我

斬斷色相奴 我色皆非色 他色豈能入

吾念亦無起 孤心漸漸除 心亦無其心

佛亦無其佛 吾今本自在 色相如畫圖

皆是一紙空 此中含如如 如是而已矣

煆煉心是谷 一切色包羅 方是我之徒

倘能降塵濁 以此瀾髮膚 自有光華燦

照耀籠玉書 方才篆卍宇 自然見明月

與諸弟子說偈畢。一日無形道祖聖壽,眾佛仙聖賢,皆來寶殿中慶祝。

大微化為大雄,所有仙佛聖賢,皆詣寶殿慶祝聖壽。何以大微妙宮化為大雄?因大微妙宮概是溫柔之氣,化為大雄,降伏群魔,但以無形金精之氣,無不可以造化。吾佛之大雄,亦猶是也,因二而一之故,可以隨緣應化。但無形之心志以及行為,乃隨乎高下,欲上則上,欲下則下,可以隨心所欲,所以大微而化大雄者此也。故將大雄移至大微,吾之妙用,隨物化形,隨形化物,皆可以隨緣而遇之。彼時在寶殿之上,大設筵宴,亦無塵世之筵宴,乃以混元時娑羅寶樹之娑羅果為宴。但此果比蟠桃人參果稍有不同,因此果成於混沌之前,為萬聖靈根之根,仙佛聖賢亦下易於常見。吾以三期劫運浩大,以娑羅為宴,而堅固諸仙佛聖賢之心,以免遇風而化。又說娑羅偈曰:

娑羅樹上娑羅果 年年總發佛性多 萬聖靈根來自性

五行奧妙產極樂 培根養性成三眛 煆煉性天一頃俄

祇要善惡兩皆無 超出混元跳恒河

爾時無形道祖云:

混元何以壽 乃是塵沙垢 結此不壞身

光明自澈透 龍樹花不發 玉乳來相助

無形化此體 來與萬緣湊 戰退諸邪魔

群靈沾恩厚 一切俱色相 法雨總不漏

一指先天先 五行來相勸 性光花發處

遍體光華透 自此金色身 塵緣物富阜

三期開普度 來與邪魔鬥 邪魔非邪魔

乃是我心誘 身心兩相忘 三眛任我遊

何以謂三眛 重翻太極爐 何以色眛我

勿與顏色構 勿住一切相 貪嗔豈能誘

貪嗔亦空矣 大哉功成後 爐火已潔淨

萬事總無究 倘能寡其中 孤念不與留

浩劫今已了 可許不墮浮 莊嚴三千界

秋外還有秋 寒來與暑往 不染自無仇

恩怨自此了 願望休便休

言畢,復言云:吾須再與諸位討論入塵挽劫事。

第一章 無形道祖三期挽劫

一、無形發動群佛倒裝

無形道祖在龍華會上,當眾建議 無生聖母,著普天群將,以及神聖仙佛 ,一同分別倒裝,普化普度。至今自感三期浩劫重大,非親身領導倒裝,不能發 動普天聖佛,故於大微妙宮,與眾弟子談云:在此三期劫運中,群佛皆有倒裝之日,以應此劫運,凡我門下,各宜靜心修養,縱然重赴輪迴,亦可自覺自悟。彼時有金光法王佛,玄德法王佛,協同諸弟子云:吾師自從開闢以來,協造天地,輔助六合,不料今又有塵凡之苦。無形道祖云:今乃氧數所至,已無可挽救,因爾輩修持短促,未能盡捨陰陽,雖已跳出五行,慈悲總是難忘。因有不忍之心,而生慈悲心,因有慈悲心,則難免性情,既有性情,則難免於愛,既有愛則分別人我,既有人我,所以懷不忍之心。今不惜此樂而救眾苫,乃余之素志,以大眾樂而為樂。現三期劫運,大劫已臨眉睫,吾輩何忍坐視。倘仍懷此,即為殘忍,而非佛性,乃落於頑空。捨佛之身,留佛之因,謂之原因。原因動則澈悟本性,以大眾之性為性,以多數而合一性,以一性而合性性,性性如一,則為一性,此乃大明,有刑咸具,同證菩提,方見光明。

自從開闢以來,重陽輕陰,所以色相各分。陰出於陽,陽出於陰,雖有色相之別,而無色相之意,既無色相之意,方可以大化。大化既化,十方三界咸被於一,斯謂之大樂,又謂之真樂如常。真樂常靜,則見大定,混沌止矣,混沌既止,豈有墮落,則劫運永勿來矣。修仙者若耍跳出五行三界以及陰陽,必要遏止混沌,止混沌而後無混沌。常樂光明,光明常樂,方可入大自在。

吾(無形道祖)今又欲往極陰聖宮,與極陰聖母商議,陰陽施教,性性不滅 ,方可謂之普度。但極陰聖母,因自開闢以來,重陽輕陰,該處從未到過,然無 生氏處(無生聖母),自從精陰產出,亦未得見,然而該處頗不易列,因陽光太 重。是何以故?陰極而陽重,陽氣正盛,非有巨高佛力,不能直達。倘有輕造, 或者自焚,或者自減,或者自沉,靈光恍惚。吾欲前往,須得化無形之形,勉強 而行,或可不致干怒。夫佛原無色相,豈有怒之可言。因陰極暴烈為陽,有陽光籠罩,即無怒可言。倘無同等之光,即被消滅,非聖母無慈,乃真陽之氣所致。本係真陽,而受真陰顛覆,聖母隱於至今,從未演法。吾暫離本宮前往,爾等幸勿多事,于預各處會議。吩咐已畢。

無形道祖將混元以來一切佛光,概行收回,飄飄蕩蕩,化作無形之形前住,頃刻即到。但極陰聖母早巳知其來意?此次因三期浩劫,無形道祖無微不入,又欲邀請吾輩離此上闕,受塵濁之苦。既來不能不恭迎,即排鸞輿香案,恭迎無形道租,道祖見迎,笑而自忖,此次若得聖母協助普度,或可成功。因吾一人到此,排鸞輿迎接,末免使吾難堪。吾乃因無之便,不是自誇其功,彼今對我如此誇獎。無形道祖即拱手云:聖母今天大擺鸞駕,玉爐薰香,不知恭迎那位上尊?聖母云:知道祖駑到,早排香案,恭侯久矣。但吾已知道祖之來意,欲行陰陽教化,普度眾生。道祖既有慈悲,余又焉得無仁愛。但吾輩必須分頭勸化,上界以陰陽皆教,下土男女兼施,各循當時規範,大道日張,免此浩紉。無形道祖云:聖母准此,可朝無生聖闕,頒請拔牒。聖母云:吾輩皆是同時所生,吾願度則度,又何請之有?道祖云:此乃公議,非無生之心。聖母素以柔和為懷,所以精陰之中而產精陽,順埋則存,無理則敗,望聖母三思。聖母云:吾已知之矣。但自混元以來,末與無生重見,今日再見,亦吾所願,先請道租前去無生宮言明,吾隨後即往。道祖云:吾就此暫別,望聖母早臨,吾事多無暇,恐不能久待。

道祖即離極陰聖宮,直到無生聖宮,隨即入內,將此言告知無生聖母。聖母頗為浩劫掛心,想極陰聖母,素抱大忍之心,從未臨凡,今聽道祖之言,一念有動,諒三期浩劫雖大,亦必無妨害。聖母言畢,無形道祖即刻離宮,回到大微妙境(本宮),自有諸弟子迎迓云:吾師至極陰聖宮,必得聖母允許,同開普度,共駕慈航。道祖云:聖母已到無生聖宮,與無生聖母商議,決可如願。但此次三期浩劫重大,吾冀群靈皆度,盡返本覺,方遂吾願。自從二期以來,各教自爭口舌,不但他人難化,即各教皆難化。吾欲召集五教主宰,同到凌雄,改造教化,另產古教。(德教)以昔日之古教,為今日之新教,以今日之新,易昔日之古,這才是中華民族正義文化傅統。

著金精聖者(管理寶殿者),頒吾邀仙法牒,送往凌雄寶殿,特將招聖寶旗,懸掛凌雄,並將吾意與凌雄主宰言明。聖者云:凌錐寶殿一切設備,尚未完成,雖則竣工,印綬尚未頒到,不便到該殿開會。若必須列此殿會議,亦須吾師先到無生聖宮言明,再行召請聖佛,待頒發寶印之後,始便進行職務。道祖云:可,即將此意稟呈聖母,請聖穹速召眾仙佛聖賢會議,以宏大道,而利劫運。爾時道祖即離本宮,再到無生聖殿,朝參聖母畢,將此事稟告聖母。聖母云:吾因極陰來此,尚在會議陰極教化,既然道祖有意,召開頒發寶印之會議,就極陰聖母在此,一同開會甚好。爾時聖母運動元慧,聖穹運動元,召集各界聖賢佛仙,皆已到殿。聖母云:自前日會議,創設凌雄寶殿,印綬尚未頒發,此乃扭氣寶爐,須當格外慎重。眾聖佛仙賢云:以聖母之命是遵。聖母云:大道無私,豈貧婆一人可為,還以道意為意,以天心為心,此乃居群物之中,而為群物之公。此事非群靈正氣不可為法,寶為天心轉出,寶印亦當從天心繪出,此乃鄭重其事,而無一毫之私,方可服眾。眾聖佛仙真云:謹遵聖意。眾聖佛仙賢即向太虛叩首,天心發現,貫通元神,天心波動,轉出凌雄寶殿,扭出大運之寶,隨轉出片片蓮花,光華燦爛,非金非玉鑄成,是乃群佛仙聖賢?氣鑄成。此寶若有形若無形,隨降隨升,隨形奧妙,不可測度,隨乎大而隨乎小。將此寶印架托於天心台上,眾佛仙聖賢參謁之後,由華光聖母將印捧呈無生聖殿供奉。聖母云:此寶乃由道心產出,公正無為,來日貧婆協同諸佛仙聖賢,親送此寶至凌雄寶殿,以表此寶之尊重慈威。於是議畢,各回己宮。

無形道祖與天樞佐相,回到凌雄,道祖云:各聖佛仙賢皆已注重三期浩劫,意在度盡原人,成立此殿,異常隆重,望吾兄(指佐相)格外尊重,方是威嚴。威嚴者乃慈德之母,倘不尊重威嚴,慈德何在,即不能度眾也。凌雄主宰云(此時乃天樞佐相):還望道祖格外慈悲,如何恭迎寶綬,仍請道祖料理,余雖為凌雄主宰,其功德與事實,皆不足以為眾佛仙聖賢之則,仍請道祖大施法力,將寶殿莊嚴,方可免諸佛仙聖賢之咎。

此時無形道祖,於凌雄寶殿之上,盤膝而坐,運動元?,以精妙化,將一個凌雄寶殿,裝置得格外幽閑。所有香花瑞草,以及飛禽走獸,皆以金精化成。寶殿遍敷金蓮,沿途盡設異香彩球準備恭迎。一切佈置齊備,天樂天笙皆鳴,天花飛散,以待聖母送綬來殿。主宰以及全殿各職聖佛仙賢,排隊遙望恭迎,不時聖母駕到,由主宰率領全殿仙佛聖賢參拜,將寶綬恭奉之後,接聖母駕坐金精寶座。聖母云:吾自有生以來,未曾多管塵濁之事,此次三期劫運,吾已往返中天數次,自今傳綬之後,所有東半球各事,概歸凌雄議決,吾當隱居聖宮,望諸佛仙聖賢,見我寶綬,即同見我一樣。吾有寶跋一章,付與道祖,道祖從前普度過,頗具經驗,更有天寶旗授與主宰,作鎮壓之用,余從此隱矣。

於是諸佛仙聖賢跪送已畢,返殿再行慶賀。凌雄主宰云:吾自混元以來,協同無生聖母,更天換地,創天創地,惟此次三期浩劫,不易挽救,吾行職尤恐不到,尚請諸佛仙聖賢時刻指教。言畢,道祖即登金精法座而言曰:

自從有形來 萬象劫復劫 冤怨重相報

因緣染成孽 無生頒寶跋 我今重受牒

陰陽開妙化 二氧理法則 龍華花已開

祥光透玉闕 普度法門立 佛道徑尤捷

心印三千界 止水證明月 明月原是佛

何客到樂國 處處禪光透 意念總不惑

十方如指掌 聊進一善策 本來無無無

此地是妙訣 悟透此中有 一片好玉白

言畢,眾佛仙聖賢云:道祖所云,概已如一,一心一德,一道一教,不化而自化,不度而自度,此三期決可度盡殘靈,制止四期,四期不現,浩劫不來,托天換日,有何難哉。無形道祖云:無生何以要度盡殘靈?無生者無生而生,因元氣而化眾生,因眾生而有色相,因色相而有宇宙,天地成矣。天地既成,元氣薄弱,不能不將原來眾性度回,以固元氣,元氣固而後天地清,以免悲困之苦,所以無生常存悲態。因一切眾生而無善念,眾佛仙聖賢,應以無生之心為心,以無生之念為念,無生苦而眾佛仙聖賢亦苦。但是眾佛仙聖賢知苦而苦,眾生知苦而不苦,以苦為榮,以苦為樂,所以朝朝暮暮,皆在夢夢之中。然而諸佛仙聖賢不以夢覺,乃以苦覺,以非覺,非以覺覺,非以覺苦,以非覺非,以心覺心,以身覺身,斯乃三界之法,大千之則,我們應如是建造凌雄寶殿。今寶殿業已造成,應請五教教主會議,將所有之教,重新整理,繼天立極,以免門戶之見,而開世界大同之運。

無形道祖在金精寶座之上,命召請五教教主。五教主即時駕臨,五教聖人云:我輩殊非原來一?,亦非本來所生,道祖以及諸天,皆有此意。但浩劫業成險象,務宜早日辦理,早日昌明大道。道祖云:五教聖人,皆同心同德,猶恐各教門生,各懷己見,務請各教聖人,於冥冥中切實產化法語,以免眾門生們失落本性。五教聖人云:吾輩若有一德,是為大眾之德,必然公之於三界。

玄元上帝云:在唐朝時,有乩仙以溝通冥明,冥明相通,或可補助。但此事利害相連,若以乩為機,一念不動,一念不私,心心相印,息息相通,可以一彈指頃,而使冥明相通,此其利也。倘心心不一,又懷私意,妖魔假借,是是非非,尤恐以假亂真,此其害也。如用此法,或於事有補,亦未可料。

我佛如來云:眾生皆具佛性,妖魔鬼怪邪氛,能借其乩產化,業已有善念,倘諸佛仙聖賢,以善善之法而善誘之,妖魔亦可化為上尊。吾輩自從無形無跡以來,誰非經無形而產有形,誰又生而為誰。是原來之人,皆由元性,由性以至於神,以至於聖,以至於仙佛聖賢,皆由此而至。在於一二期過於分相,所以延至三期,倘今三期再分,劫無底止,若欲挽此浩劫,必要見性皆度。眾佛仙聖賢:既是我佛如來以佛性而為普度,用此何妨。但利害相交,隨派糾察,雷部亦可監視乩筆,以應下方。我佛如來又云:湘江無量種子,佛性先往,以便收此三期劫運。於是諸佛仙聖賢云:此次三朋浩劫,各佛仙聖賢,皆已分別倒裝,普天魔王皆已降臨世界,無非促成普度,異日功圓果滿,同居極樂,共慶無生,此乃眾佛仙聖賢之志,亦吾等之願也。

彼時我佛如來,相相分身,往來無定,於是寶殿眾佛如來,皆不免分靈之苦。無生頒來詔命及普度拔牒,由凌雄決議之後,分送諸佛仙聖賢。凌雄議畢,無形道祖回到大微妙宮,與群弟子言云:今日凌雄會議,諸佛仙聖賢,皆已分靈降世。吾本不欲爾輩前往,尤恐爾輩遺失本性,不如吾先行降落於中土,爾輩隨後再來,亦可以多留天性,而免久墮塵凡。眾弟子云:吾師自有形以來,莫不以眾苦為念,弟子等亦不敢阻吾師之慈,不過還得請無生之命,方可以到塵世一往。無形道祖云:此言是也,吾不久當至無生聖宮請命,再行降落塵凡。

無形道祖云:吾輩自從無生以來,分天產地,爾輩在無形之時,與吾氣氣相近者,業已悟到本覺,與我氣氣相遠者,仍然矇眛,貪嘖癡愛,沉溺苦海。無生無一刻不苦,吾亦無一刻不苦。是何以故?一?者,譬如一身,分而為萬性萬靈。正覺者,歸之於內,五臟六腑之間,未能明覺者,失落四肢,閉塞七竅。語云:一指不安,痛入心肝,一竅不開,萬象閉塞。所以無生朝夕惕忻,痛如四肢,猶如一人有病,或四肢不安,無不痛苦,無不流涕,無不欲四肢安全。四肢安全者,易苦為樂,此樂乃真樂。吾不久即欲降落塵凡,盼望爾輩,身居深宮,多養天性,而作將來普度,作立功培德之預備。對各殿開會,爾輩切勿多言,如有萬不了之事,請玄德光王佛前往,亦不得多言。倘若多言,一則眙吾大微之笑,二則於爾等性靈有關,務要謹慎,尤要宮門緊閉,禁止與他仙他佛相纏。非吾多慮,因爾輩頭二期未用煆煉之功,猶恐塵心復萌,沾染陰氣,而無回頭之日。吾今說偈與爾輩時刻洗滌,或者可以免其大難,亦未可料。偈曰:

此身是何身 有亦相似無 五行亦是我

斬斷色相奴 我色皆非色 他色豈能入

吾念亦無起 孤心漸漸除 心亦無其心

佛亦無其佛 吾今本自在 色相如畫圖

皆是一紙空 此中含如如 如是而已矣

煆煉心是谷 一切色包羅 方是我之徒

倘能降塵濁 以此瀾髮膚 自有光華燦

照耀籠玉書 方才篆卍宇 自然見明月

與諸弟子說偈畢。一日無形道祖聖壽,眾佛仙聖賢,皆來寶殿中慶祝。

大微化為大雄,所有仙佛聖賢,皆詣寶殿慶祝聖壽。何以大微妙宮化為大雄?因大微妙宮概是溫柔之氣,化為大雄,降伏群魔,但以無形金精之氣,無不可以造化。吾佛之大雄,亦猶是也,因二而一之故,可以隨緣應化。但無形之心志以及行為,乃隨乎高下,欲上則上,欲下則下,可以隨心所欲,所以大微而化大雄者此也。故將大雄移至大微,吾之妙用,隨物化形,隨形化物,皆可以隨緣而遇之。彼時在寶殿之上,大設筵宴,亦無塵世之筵宴,乃以混元時娑羅寶樹之娑羅果為宴。但此果比蟠桃人參果稍有不同,因此果成於混沌之前,為萬聖靈根之根,仙佛聖賢亦下易於常見。吾以三期劫運浩大,以娑羅為宴,而堅固諸仙佛聖賢之心,以免遇風而化。又說娑羅偈曰:

娑羅樹上娑羅果 年年總發佛性多 萬聖靈根來自性

五行奧妙產極樂 培根養性成三眛 煆煉性天一頃俄

祇要善惡兩皆無 超出混元跳恒河

爾時無形道祖云:

混元何以壽 乃是塵沙垢 結此不壞身

光明自澈透 龍樹花不發 玉乳來相助

無形化此體 來與萬緣湊 戰退諸邪魔

群靈沾恩厚 一切俱色相 法雨總不漏

一指先天先 五行來相勸 性光花發處

遍體光華透 自此金色身 塵緣物富阜

三期開普度 來與邪魔鬥 邪魔非邪魔

乃是我心誘 身心兩相忘 三眛任我遊

何以謂三眛 重翻太極爐 何以色眛我

勿與顏色構 勿住一切相 貪嗔豈能誘

貪嗔亦空矣 大哉功成後 爐火已潔淨

萬事總無究 倘能寡其中 孤念不與留

浩劫今已了 可許不墮浮 莊嚴三千界

秋外還有秋 寒來與暑往 不染自無仇

恩怨自此了 願望休便休

言畢,復言云:吾須再與諸位討論入塵挽劫事。

 無形苦勸魔王


空中說:平等者,無人我眾生相,隨緣化度,遇宰官身者,則現宰官相而化度,遇士大夫身者,則現士大夫身而化度,遇胎卵濕化者,則現胎卵濕化而化度,這叫不 尊不卑,所有不尊不卑,而成功德莊嚴,所以我佛如來現種種慈悲相,現種種悲憫身,無論何人,見我佛如來,無不生敬畏心,譬如你們魔王,如何暴厲,得見我佛 如來,如何敬仰,此即是功德莊嚴之所致。我佛如來,無論何時何地,都是笑容可掬,何嘗說過自己是佛,你們要想如來之位,只要你們有我佛如來功德,妙相莊 嚴,誰又不尊你們為我佛如來。你們總誇自己狠,連一個老弱不堪的老頭,手無寸鐵,又無部卒,他走到那裏,都是偏偏倒倒一個人,他一點心血寶光,你們就奈他 不何。

再說:你們反對鈞天上帝,可知鈞天上帝的來歷,他是混沌之後,萬物初成,十方三界,無人統率,諸佛仙聖賢,噓氣而成體,乃是諸佛聖推尊而成,又是諸佛仙聖 賢本性之靈所集,所以十方三界諸佛群聖,無不聽命差遣,倘有違背御旨,諸佛眾聖,無不虛氣陷攝。此是何故?此是諸佛仙聖賢以慈悲為本,不忍消滅原體。所以 陷攝,再行化度。比如你們這次,怒氣不息,衝出凌雄,來到這裏,進退維谷,請問你們的能力何在?


四位魔王說:我們此次衝出凌雄,並不是違背御旨,而實因為那些猴子,跑到娑婆,鼓動人心,弄得人道衰危,人道薄則十方三界動蕩,人居三界之中,中間沒有正 氣,不能撐持上下,所以眾仙佛聖賢,悲悲啼啼,欲圖挽此浩劫,如此哀號,挽到何日為止,所以我輩一時氣憤,不如痛痛快快,快刀斬亂麻,消滅娑婆,再造世 界。空中說:你們只知其惡,不知其善,你看娑婆世界,多少眾生,為了幾個猴子,將全部的生命都斷送掉嗎,惡者當滅,善者當存,理所當然。
魔王們說:你說這話固然有理,豈不聞佛法無是無非,無善無惡,是者非之原,善者惡之本嗎?空中說:誤矣誤矣,我佛如來固然如此講過,乃是因是者而度之,非 者而不度,善者而度之,惡者而不度。我佛如來度人,不分善惡是非,一一皆以善度之,是者不住是相,非者不住非相,善者不住善相,惡者不住惡相,所謂一視同 仁,是名普度。我只聞如來普度,未聞如來普滅,怪不得你們錯解佛法,還洋洋得意,以為深得佛法之妙諦,若以此而言佛法,恐死於九幽而無住所,豈不含羞嗎?


四位魔王聽了這一段辯論,又愧又惱,別人的理由總此我們正大,說也說不過他,打又打他不到,看也看他不見,一點辦法無有,真是莫可如何。四魔面面相看,不 覺吊下淚來,我們談了這麼久,你究竟是那一位嗎?空中說:你們還不知道我是那一位嗎?我不敢現身,怕你們發皮氣,倘若言語不投機,你們要打我吃我,我老了 走又走不動。四位魔王說:哦!你是我們的恩人囉,倒地叩頭,請你老人家饒恕,不要降罪我們呀!空中說:我是不會罪人的,看你門幾個可憐,遂現出身來,收了 金剛之氟。四位魔王又倒地叩頭,請恩人救我們。


無形道祖云:我倒救不了你們,這裡有鈞天上帝詔命,可以救你們,快些叩頭。魔王們問:什麼詔命昵?道祖云:叫你們下娑婆世界掃蕩惡氣,種世界大同之遠因, 開乾坤之正氣,將來功德圓滿,得成正果,以免長此魔頭魔腦,魔到那一天為止。四位魔王說:我們以為什麼好差事,原來要我們去受苦,這種事體我們是決定不去 的。要是拜你老人家為師,超脫生死,解除輪迴,那倒還差不多。道祖說:你們不去,願同老朽修行,也是好的,但是魔氣未脫,修來修去,還是一個魔王。況且違 背了鈞天上帝詔命,降罪下來,不但你們擔當不起,就是我老朽亦不能承當。


魔王們說:你老人家常說,生老病死苦,那個生之苦,有些教人受不了哦!道祖說:生固然苦,但是苦盡甘來,那一個為仙佛聖賢的,不從甘苦中得來。你不知娑婆 教主,過去已成佛果,他發下慈悲大願,還是去娑婆投生,他為什麼這樣作,他要借假修真,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我勸你們到娑婆世界去投生,脫下魔王行為,換 成佛祖心腸,種那世界大同之遠因,做個堂堂正正的人,那時如來歡迎你們,成個正果,豈不是好嗎?講到這裏,魔王們又放聲大哭,噯呀!我的恩人哪,不去紅 塵,又不能成正果,若去到紅塵,那些猴子在娑婆世界,心靈機巧,不但擾亂倫常次序,還做些奇奇怪怪的東西,殘害生靈,你叫我們怎麼辦法呢?


道祖說:沒有關係,我知你們能力超過他們,豈不知強中還有強中手,能中更有能為人,你們那些魔兵魔將之中,尚有不少能人,你們怕什麼?魔王們說:不是哪, 要我們造大同遠因,我們只有破壞之力,而無建設之能,倘若弄錯了,上帝又降罪我們,怎麼擔當得起。道祖說:物以類聚,凌雄派有正神,稽查善惡,善者保之, 惡者滅之,其中不會錯亂的,但善惡簿據,由凌雄審查之後,再交爾輩管理,爾輩若再作錯,我也沒有辦法,那只有自作自受,你們快些叩頭領旨。四位魔王,仍是 哭哭啼啼,叩了幾個頭,勉強把旨領了。道祖說:你們各人擇吉祥之處投生,他日功果完滿,吾來相迎,聽鈞天上帝封誥,吾就此告別回宮繳旨。四位魔王,俯伏敬 送,漸漸見道祖去遠了,我們就此分手,他日回天再見。

道祖回到凌雄,業已散會。妙香佛王,在會畢之後,由凌雄主宰派各執事,以及二位仙女,護送到東禪寺,不料已是初六日的早晨。自從大宗師初五。早晨睡了,到 了下半天,二位老和尚來看,大宗師仍是熟睡,自有過往護法神祇,保護身體。二位老和尚不敢驚動,祇好回去,與各位檀越長老,仍談佛王故事。到了三更時候, 想到佛王自從初四吃了晚飯,初五。吃了點心,睡了一整天,肚中豈不飢餓?二位老和尚進得房來,叫了幾聲叫不醒,拖了幾下,又是拖不醒,扶起來坐著,忽然又 倒下去睡了。二位老和尚說:雖是佛王降生,睡魔未除,還是小孩子一樣,把門關好,派小沙彌伺候,隨吩咐說:佛王醒來,肚中飢餓,要吃東西時,恐我們睡了, 要廚司預備一點東西給他吃,你們不要睡著。二位老和尚走出修竹軒,來到方丈室睡了。


第二天早晨起來,就過來問佛王起來沒有?小沙彌說:剛才起來,正在洗瞼,二位老和尚見了大宗師,各道早安,並問菩薩睡得好嗎?大宗師曰:睡到睡得好,噯, 好威嚴的會場,好大的浩劫,說到這裏,因慈悲而掉下淚來。二位老和尚便問:菩薩睡了一天一夜,醒來為什麼感覺難過?大宗師曰:你們那裏知道,我昨天剛睡 覺,有人請我去凌雄寶殿開會,因為馬耳斯猴,六耳獼猴等等,誤解佛法,闖出極樂天,來到娑婆世界,倡那反古之教,滅絕人倫。凌雄寶殿開會,挽救此劫,又惱 怒四位魔王,一氣衝出寶殿,欲鼓動洪水,將娑婆世界一齊淹沒,幸有無形道祖,前往困阻四魔,回到凌雄時,鈞天上帝,又命降世,去收那些妖怪,如此娑婆世界 的眾生,不死三分之二,也死三分之一,你們看這個劫運大不大呢?


那兩位老和尚聽了說:這樣大的浩劫,怎麼得了。大宗師曰:這個倒與老和尚們不相干,現在劫運將開始,到六十年後方可結束,最大是三十、四十、五十年當中, 你們二位切實修行,恐怕不到十年,你們就要解脫了。二位老和尚說:解脫到是好的,就恐修行不到十年,行功未成,又要投生,在胎卵濕化當中,又不知變個什 麼?那就苦了。大宗師曰:依我看來,二位大德,尚不至如此,或者再來為人,也就吃不盡了。二位老和尚說:還求佛王慈悲,超度我們吧?大宗師曰:這確萬萬不 能,各人生死各人了,天法佛法,決不徇情,所以說「皇天無親,惟德是輔」。何以皇天無親呢?若皇天有了親疏,那末他的六親眷屬,造孽枉法,都無法辦罪了, 那又成什麼皇天呢?所以皇天執法最公,那怕父母妻子犯了法,也是一樣處理。二位老和尚雖是至善,還要問你的心,一切放得過去,那就可以,不要以為你們是佛 門弟子,佛菩薩可以救度你們,那是騙人的,還有四句偈語你們應該知曉:「佛家一粒飯,大似須彌山,倘若無功德,披毛戴角還」。這一顆飯,是別人施捨來的, 你們吃了,又不去做功德,又不修行,那末就要披毛戴角,變畜牲還債。有些人弄錯,以為佛家的飯,是出家人的,別人不能吃,你要知道,這佛是修佛人的佛,不 是和尚的佛,你看你們的飯,那一顆不是檀越布施,又看你們寺內叢林這樣宏大,不是現在施主布施,便是過去檀越布施,像你們這些和尚很不錯,冬有暖閣,夏有 涼亭,享檀越的福,要幫檀越作事呀,幫檀越作事,就是幫佛作事,檀越布施,有慈悲之念就是佛,你們幫佛作事,也就成了慈悲之人,這都是功德。這沒有條件, 純粹是義務,倘若有了條件;變成罪過,這罪過是當不起的?俗語說:「地獄底下的僧道」。那些借菩薩遮臉的人,怎麼不坐地獄,這叫知法犯法,出家人犯了罪 過,比在家人加重十倍,因為他受了菩薩感化的關係。我希望二位老和尚將這些話,講給你寺院的人們聽,去感化他們,我還有幾個偈語,說與二位老和尚,但是我 寫字寫不來,請你替我寫,二位老和尚把筆墨拿來寫,請菩薩講吧:偈曰:

其一
佛門廣大四相空,披毛戴角在其中,不拘方內與方外,在俗出家一般同,如能都發菩薩願,得個慈悲上大雄,而今解脫生死去,留得妙法作警鐘。
其二
佛法原來無人我,不分在俗與出家,好個妙喜維摩詰,廣運長舌散陀花,記得文殊師利說,善辨維護是仙槎,真實不虛真常道,不驕不滿頂巢鴉。
其三
我今說個石頭法,學得石頭是釋迦,蒼老古松無顏色,不須修飾帶仙花,本來面目真可愛,貪嗔痴幻付流霞,四面玲瓏八寶心,妙不可言步金沙,一粒金沙一個佛, 面面莊嚴樂無涯,而今才把生死了,種得瓜來自得瓜。
其四
微笑拈花略示法,道在此中悟根芽,而今不住三摩地,才到紅塵散仙花,識得仙花本來自,樂在此中道無涯,願君不著生死相,跳出三界飯胡麻。   建議五教合一


大宗師在燕山寨洪法寺求雨之後,藍翰林與仲霞小姐,因來蓬安縣日久,思家心切,辭別仲屏與大宗師,仍返射洪縣家園。藍仲屏因為久病初愈之身,不能操勞,大 宗師求雨那天,周知縣來燕山寨時,他乘轎來洪法寺一趟,因身體虛弱,不多時即回去休養。各人去後,大宗師在洪法寺住的日子久了,心中思動,一天晚上,他把 新收門下李玉龍叫醒曰:我不願久住此地,要出去普度眾生,假若你願意隨我,我們一道出走。李玉龍說:無論海角天涯,千辛萬苦,都願侍奉左右。兩人各背了簡 單衣服,出了洪法寺,仍然到處救人病苦。


他們二人隨緣應治,隨緣應度。不過這次流浪,比初離家不同,一則有李玉龍作伴,沒有以前孤單悽涼,第二原來周老板送他的銀子,身邊還有一點未用完,膽氣比 較壯一些。兩人不問東南西北,七走八走,來到青誠,萬山叢中,無量清靜。聽說此地有一個洞,名叫萬佛洞,他們走去一看,的確不錯,洞中不但有 各尊佛像,青城老百姓,亦有斷續香火,不但幽靜,而且光線還好,洞中無人看管,大宗師自思:我已勞累多日,不如在此入定參禪,所有一切,由李玉龍應付,交 待清楚之後,即行入坐。


大宗師這一坐,即入三摩大定,靈返虛際,駕至凌雄,無形道祖,為闡教度人事,正與諸佛群聖議論。大宗師聽得明白,起立發言,教者為萬類之依皈,可由簡而 易,自古以來,以德教為尊,德乃教之本源,政教偕行,可以治天下於小康,今日三教不分,意見各有己長,難免無門戶之見,暫將三教(儒釋道)合而為一,各行 各教,精神一致,以免彼此爭論。眾佛聖云:我佛(指大宗師)所言是也,但三教各別,天上人間,都是分開的,斯義傳出不易。無形道祖云:自混元以來,鴻鈞道 祖掌管各教,燃燈佛掌管佛教,元始天尊統率道教,今欲合一,須聽鈞天上帝頒其奧旨。彼時即請鈞天上帝,頒發法旨,旨曰:請燃燈古佛,講解合一之妙,爾時燃 燈佛即登法座而講云:


自從有形來,萬元合性胎,各含天元一,盡抱大慧才,佛法無以謂,道德早安排,吾儒惟一貫,心傳有靈台,今逢三期至,合一定八陔,天人與三界,十方各慈懷, 皆入此普度,盡可結聖胎,道行雲層會,慧心大智才,一切胎與卵,盡可拜玉階,六六三十六,三六春色回。

燃燈佛講畢,下座即云:既是三教合一,即崝議決,以便各尊者掌管合一大道。無形道祖云:燃燈佛自混元以來,皆為佛教之首,以吾之見,佛教仍歸燃燈佛,儒教 為素王,道教以老子,先將上界合一之後,再行定議下界。素王云:吾以水精為心,亦以水精為身,天下皆以水精化,何愁三界不自然維新。燃燈佛云:佛法原無 色,有色便是賊,吾願諸眾者,有德原非德,並言經云:


十方原無情,由無情而生至情,由至情而生色相,由色相而分人我,由無人我而後非人我,非人我者道之源,德之本,命之基,性之始,命者法源固覺,性者見性止 覺,止覺不覺,不覺大覺,覺而後悟,一剎那間,證悟一切,一切於我,我已皆備,性同源流,有情皆如是,有情一化而為無情,無情而後生滅止,生滅止而得大自 在,大自在即見如來。如是萬緣可和,三教自合,天人得其安,世界得其樂,永久如斯,其樂無極,大道永昌矣。


燃燈佛說畢,眾佛聖云:佛仙聖賢,其道實一,所有一切事情,亦皆如之,既然如一,即可合一,三教合一,天界易通,下界較難,可命武聖帝君,文昌帝君,玉清 師相純陽(即純陽祖師),飛鸞顯化。此時燃燈佛分靈,已經借體臨世去矣。但是凌雄會議,仍在繼續,大宗師見三教會議,言及天上,言及世上,未聞言及幽冥, 遂大膽登入法座。無形道祖見而駭異,此靈闖入凌雄,公然直上法座,假使仙佛聖賢惱怒,無法挽救。大宗師登座微笑曰:眾仙佛上尊,議論上界,以及下界,一切 普度,皆已準備,請問諸佛如來,有上界下界,而無幽界,況九幽十類,以及一切幽魂,皆以太元正氣化生,而且我佛如來曾云,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上中有 度,而下無度,此乃慈悲中之缺陷,吾雖為下界幽魂,實欲度幽類而證我佛如來之果。


不料此身竟被無形所化,但吾自太元以來,盡在無形之外,修真煉氣,亦未受無形管束,但無形之中,願來則來,願去則去,眾佛如來,見大宗師之言,應度三界, 此子久已成佛,已到佛之上乘。大宗師又曰:吾亦未受佛爵,不過在無形之外,聊以彩雲為華蓋,尤以異香為國土,因見此次浩劫,不忍久住香國,一降而再降,一 降而入天,再降而入世,三降而入幽冥,意在化幽冥而為淨土。彼時大宗師在法座之上,現出異香瑞雲,異香化而為蓮五色,合而為精光,普照十方三界,眾佛仙聖 賢齊聲讚云:


上尊入無形,收煞無與聞,一降而再降,總懷慈悲心,今現玄妙法,普度諸眾生,三期雲城會,化育無比倫。


既然如此,上尊(指大宗師)既入無形,同事普度,收緣了道,必入上上乘。大宗師微笑曰:

自從亥子來,吾亦未留名,不管上與下,但欲普與春,能將我相寡,便種未來因,能將因緣去,即可慶無生。


爾時大宗師於金精寶座之上,說出本來,超脫過去、現在、未來,惟有慈悲一念,在無形之外,由自然而產性,由性而產無形,無形者 氣之源,自然者?氧之本,性命所鍾,所以悟性而窮源,窮源而超脫,超脫無名,言性者勉強言性,言自然者勉強言自然,自然本無自然,於是寶殿之上,普發奇 香,眾佛仙聖賢讚云:


性元墮無形,陰陽片片春,有形覺本性,稚此大緣因,因緣能不住,超脫色相身,統入自然界,隨處見光明。

眾佛仙聖賢云:上尊(大宗師)一墮而再墮,再墮而更墮,無非為來生而已。今入紅塵,出入陰陽,必可以解除色相之苦,惜乎未能有名,中界亦未能有職,以吾等 思之,上尊以救苦而來,即以此二字為法,晉位為救苦天尊之職。大宗師微笑曰:吾自從自然以來,上蓋以香雲,下托以香蓮,以異香為身,以異香為形,不居有 形,不居有相,何名之有,無名之中而有名,以何為名,以自為名,自命為香雲寶蓋法王佛,能可以逃脫無形者,即以自然之香,而為輕清之雲,更為輕清之性,所 以無形不能浮,吾以自居之,因在無形之中,濁濁之氣氯,吾一降而入無形,再降而有陰陽,又降而有天地,更降而入幽冥,欲將一切有形返為無形,再返而為香雲,動如清靜,以免浩劫,吾不欲名者,無其拘束,但吾又未便卻,以我名者我名之,人以我名者我尤名之,以救苦為名,此乃吾之願也。


大宗師在眾佛仙聖賢議論之時,又想到前議三教合一,難免無偷道之賊,燃燈佛分靈降世,乃三教合一,純陽(呂純陽)降世亦然,武帝純陽以及諸佛群仙,飛鸞顯 化,而以金丹為道,此乃道之孽也。非順則逆,魔道並產,恐亂無底止,況三教乃彈丸之性,何足以統馭十方。不如召集各教聖人,以五教五行為法,概行合而為 一,方可以為十方大同,而無爭執。況今世界,強者為王,弱者為寇,本殿以凌雄為名,何凌之有,倘不降雄,此殿即可以化為無形。若欲以凌雄命名,即可以降 雄,累稱貪污之徒,亦可化為慈悲心腸。但是必得眾佛如來,各去己見,以慈悲為心,以慈悲為念,若要降雄,必須至弱,若要至弱,尤要不以形色為念,自高者非 凌雄也,自高即雄,自雄必為他人所化,苦欲化彼,應以我為他,有功莫居,有善莫誇,斯為不凌雄而自凌雄。請召集五教聖人,同至凌雄,以合一天性為法。


無形道祖即以此意,轉告各教教主,各教主以此法為法,將五教合而為一,定名為德教,以忠孝仁慈德,廉忍公覺讓十字為則,五教共守,將此十字,用無形之氣, 化為五色彩球,懸掛於天空,曉諭各界。議畢,眾佛仙聖賢將大宗師佛號,呈准玉皇上帝,可以無時無地,以救苦天尊四字為名,可以役使中天鬼神。大宗師將五教 合攏之後,甚得無形道祖嘉獎與歡心,催逼即速返體,恐其肉軀朽潰。大宗師於是飄飄然降落,返回本軀,已經七日,回到萬佛洞中,與肉體合併,雖未潰壞,自覺 精神較疲,如夢初覺,運陽返氣,亦可回光返照。以後將此事告諸弟子,信否各半,他在青城又治病度人,又是轟動一時。  聖人輩出樹正氣


六合者四方上下也,六合雖正,創造仍無,所以上界授權於乾德法王佛,掌此世界降生,即為盤古氏。此時無形道祖、無生聖母、萬聖靈根、以及先天諸聖、俱隱於無量之中,不理三界之事。因上界有木公執掌,又名鈞天上帝,是乃九天之根,即三十三天之首,而先天五行金精教主,亦由五方各用玄妙。於是五方雖小,化為五老,仍掌五方之職。其間還有四天,為東南西南、東北西北諸天,基此而成形,乃有乾坎艮震,巽離坤兌八卦。一卦有一主宰,而九天之外,還有無量天、無盡天等。上界之組織,大概如是。


盤古氏出,繼天立極,創此世界,此世界之劫,名曰龍早劫。盤古氏正位,又謂紫微大帝,即先天正氣所鍾,亦為天地之重心也。然天地無心,以人為心,取中和之道,由無極而產太極,中有二卦存焉。(兩儀之象陰陽二卦)


繼有伏羲女媧出,亦五行金精所化,分清別濁、掃蕩邪氛、漸立人極。所謂天開於子、地闢於丑、上下相承、六合乃定、法相肇始。斯時也,由五行金精化生萬物,不知有父母夫婦之分。至軒轅氏出、政教施、創立倫常。當有蚩尤出而與爭,因蚩尤本非正氣所生,要按步就班生活,頗不習慣,遂糾合同類、吐噴雲霧、反抗軒轅氏。而女媧氏造指南車、征服蚩尤,由是正邪分途,人極奠定。回憶伏羲時代,規模未立,人禽同居,穴居野處\茹毛飲血。至有巢氏教人作巢為屋,始知住居。又有燧人氏鑽木取火,漸知熟食。神農氏出,致以稼穡佃漁,醫藥家畜等術。西陵氏發明養蠢、東陵氏發明製帛,衣冠俱備,人類文明乃興,德教大明。所以軒轅氏要政教兼施、倫常漸重,一舉一動,都受德教拘束。例如蚩尤作霧,乃運其先天餘邪之氣,此氣亦由無形而生,不過有正邪之不同耳。


這時華光氏出,亦係先天五行金精所化。初時世界黑暗、無有光明,嗣經華光氏摩擦先天之光,於是無量無邊之華光,散佈十方,掃蕩邪氛,光輝日月,此世界始由黑暗而轉為光明。當時無生聖母命女媧氏下凡,以帥正氣而造指南車,輔助軒轅征服蚩尤,故感其德,後稱軒母,迨正位四十一日,又稱女皇,即後尊稱為萬法主宰是也。女媧氏是威風麗天飛龍舞,她以無形之形,五行所存浩然正氣,掃蕩乾坤,驅邪輔正,加以華光氏佈光,將邪氣廓清,以解龍旱劫運,億萬斯年。


前由無生聖母正氣貫輸,分別三才,天開於子,地闢於丑,人生於寅。此時係子運、軒轅氏正位,日理萬機,仍不忘道,沐浴後誠敬的訪道於崆峒山,見廣成子寢於山野,軒轅氏匍匐前行,叩求大道。廣成子云:我為夢兮、我為夢兮、不知天地兮、不知天地兮、一無還吾老兮、吾傲五行,吾離五行者兮,世事與我何為。言畢復寢。軒轅氏再三啟問,廣成子感其至誠,即起而言云:母搖爾精、毋勞爾形,其道至矣。黃帝戰勝蚩尤後,以廣成子為師,造靈台祀百神,為中國祀神之開端。


三元者乃無形、無極、太極是也。無形渺冥、無極有形,中為太極。此時軒轅氏雖然戰勝蚩尤,世上街互相殘殺。因陰陽判,五行分、德教行、漸重倫常,行為受其拘束,然為謀衣食住,而生貪嗔癡三種心理,於是強凌弱,眾暴寡,重勢力而輕道德。迄至堯舜,以榮為辱,開揖讓之風,而道德方盛。天地之道日生,堯舜之道日長,天地生萬物以養人,人應以正氣協助於天。故堯舜能以繼天立極,黎民於此時得雍和之氣。例如天地有生萬物之德,而人若無正氣協助於天,則天必降之以災。然災劫雖降之於天,實乃人之惡氣相感召。本來天有好生之德,憐憫萬民,奈三才既判,善惡有分,而惡勝於善,所以災害隨至,問題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