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气冷堆模块化:中国购买日企春天或已到来 日智库呼吁“慢慢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22:06:54
日本大地震已过去7个月了,中国国内对其造成的巨大影响存在意见分歧。一种观点认为这对中国有利,大地震重创日本,让一直处于不景气状态的日本产业界雪上加霜,这正是中国经济崛起、中国资本[4.56 0.00%]并购日本企业难得的机遇;另一观点则认为中日经济的相互依存度高,牵一发而动全身,日本大地震引发的蝴蝶效应,将牵连中国经济,甚至连欧美诸国都在劫难逃。9月28日,索尼集团前会长出井伸之正式加盟联想集团——风起萍末,中国人到了消费日本高端人才的阶段么?产业变局加速除了索尼集团前会长出井伸之正式加盟联想集团,此前联想也已通过发行股票向日本最大的PC企业NEC支付1.75亿美金,掌控了其51%的股份,联想因此抢占到日本PC市场近25%的份额。联想的全球化似乎在东亚展现的更为全面。出井伸之虽然出任联想董事,但他曾效力的索尼则日渐式微,第一季财报净亏损达155亿日元,在三星、LG等韩企的挤压下,索尼电视机业务也已连续8年亏损。据Display Search统计,2010年索尼电视拥有的全球市场份额远低于三星和LG。今年4月,索尼在线娱乐关闭位于美国丹佛、西雅图和图森的3个工作室。被联想收购股份的日本NEC也如“过江的泥菩萨”,2010年财报净利润从114亿日元转为亏损125亿日元,预估大地震直接导致其收益减少约200亿日元,仅上季度亏损额就高达3.23亿美元,在全球PC市场上的份额跌破1%。索尼、NEC、东芝等巨头正在扩大生产外包,以降低成本,松下已计划将一处等离子工厂设备转到中国;东芝将墨西哥液晶电视厂出售给仁宝;夏普与富士康合建面板与零部件合资企业等。此外,受日本大地震的沉重打击,东芝、日立、夏普第一季盈利也出现下滑,降幅分别为87.8%、96.6%、84.4%。东芝公司预测,大地震将导致其电子元部件业务不可避免地出现亏损,甚至无法收回基本的投资。而松下公司总裁大坪文雄在震后第二个月即宣布未来3年全球裁员3.5万人,主要涉及松下电工和三洋电机旗下重叠部分。7月底,松下又将三洋白电部门以100亿日元的价位出售给中国海尔集团,成为日本制造业巨头首次出售主力业务给中国。如果对比2009年苏宁电器[10.41 -1.33% 股吧 研报]控股日本零售企业LAOX事件,中国企业已经不是一个取经的问题,而是一个输出资本买品牌的阶段。日本经济在历经两个“失去的十年”之后,日本充当雁头、韩国和中国台湾为雁身、中国大陆处雁尾的亚洲经济圈雁阵结构开始瓦解。在内外交困之下,日本产业转移至海外以缓解成本压力,同时引进海外资金已是势在必然。长期来看,作为日本立国之本的制造产业将陷入“致涨期”,产业衰退将最终带动东亚乃至整个亚洲产业结构大调整。难得的并购机遇中国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积蓄了一定的资本,而日本中小企业虽掌握先进技术,但因日本国内市场已趋饱和,其市场份额正在被国际化淘汰,作为资源优化配置的方式,自然会出现中国企业并购日本企业。比如三一重工[14.41 -2.57% 股吧 研报]:最大的市场对手是日本企业,最重要生产部件大量采购自日本,公司高管也大量聘用了日本人才,其CEO梁稳根的口头禅是“向日本学习,从日本采购”,更强调要“彻底利用日本企业”。无论是白电领域内的海尔,还是重汽领域的东风,中国企业越来越强势的出现在日本企业原来的擅长所在。同时,日本多是高端、资本与技术双密集型产业,中国则是低端、劳力密集型产业为主,因此日企是中国企业理想的并购对象,而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中日经济既可互补又可相得益彰,并购后的协同效应明显。实际上,日本在经济高速增长期,也曾大肆并购海外企业等资产。如被日本偷袭过的珍珠港几乎被日本企业全部收入囊中,夏威夷俨然成了日本的“新殖民地”,檀香山市市长痛呼:“檀香山要变成日本东京的一个区。”而三菱也曾以8.46亿美元收购洛克菲勒广场51%的股份,索尼、松下分别以34亿和61亿美元收购好莱坞哥伦比亚电影集团、美国环球影业集团,紧接着美国ABC大厦、Citibank总部大厦、Mobil石油总部大厦、帝国大厦等纷纷落入日本之手。日本大地震发生后,主要面向出口的汽车、电子类产品曾出现长期的供应链中断,大型企业勉强度日,而中小型企业的融资变得非常紧张。据日本财务省统计,此次大地震的受灾规模远超过1995年的阪神大地震,为援助中小企业走出困境,避免失业激增,日本政府需投入援助资金超10万亿日元,这对债务已超年间GDP总量200%的日本来说,异常困难。此外,日元升值让日本的大型跨国集团再掀海外并购狂潮,据日本RECOF统计,今年4月至9月,日本企业海外并购共236件,金额约3万亿日元,去年同期同比分别大幅增长了30%和1.2倍。但日元升值让日本的中小企业苦不堪言,日本政府9月20日出台了应对日元“异常升值”的基本方针,包括防止国内产业空洞化、支援就业、缓解中小企业资金压力等,所需经费也列入了2011年度第三次补正预算案。同日发布的9月份月度经济报告,将日本经济景气基调判断维持在“震后出现回升迹象”,但日元升值、股市低迷和海外景气不振将构成日本经济下行的主要风险。亚洲最大的民间调查公司——日本帝国数据银行在8月份对日本12000多家公司进行了一次关于“产业空洞化”的问卷调查。调查显示,大多数企业在考虑海外转移。日本国内日益严峻的经营环境、新兴国家巨大的市场潜力,以及日元突然大幅升值是其背后主因。在此背景下,对资金相对充裕的中国优势企业而言,面临极好的并购机遇。日本方面对中国企业的并购戒备心可能处于最小,此时谈并购或合作,无论是日本企业还是日本政府都会相对容易接受,条件具备的中国企业可借此获得梦寐以求的技术、管理及品牌资源。潜在的并购风险但是,机遇常伴随着风险。应当看到,日本产业界对中国企业并购日本企业仍然存在本能的抵触。而针对中国企业到日本从事并购意向,素有“日本财界首相”之称的日本经团联会长米仓弘昌也希望能“慢慢来”,希望中国企业不要一窝蜂地蜂拥而上,而是一步一步地扎扎实实地推进。的确,并购本身是高风险、高成本的交易,在灾后日本人心惶惶的局面下,中国资本大举唐突地并购日本企业,必然会激起日本国内舆论及日本产业界的强烈反弹。在准备并购日本企业前做好全面深入、细致入微的调查,多了解未知的潜在风险,并随着调查的推进及时制定相对应的风险控制策略显得至关重要。首先,中国企业必须审视并购收益。日本企业长期积累的技术、品质及管理,让并购日本企业显得非常值得,只是价位和时机选择的问题。但需要看到的是,日本灾后重建工作才刚刚启动,迄今为止,日本仍余震不断,今后是否还会出现较大的余震,尚不可知;而针对福岛核电站事故,日本政府迄今也未提出妥善的解决方案,日本今后是否会走向“无核化社会”,日本国内舆论严重对立;同时,在重重打击之下,日本经济是否会出现“V型复苏”还有待观察。这些不确定因素都将不同程度地影响并购日本企业的投资价值,甚至存在投资资本短期缩水的可能。其次,中国企业并购日本企业后,面临如何“本土化”的问题,即存在如何管理、如何用人和如何遵守当地法律及商业习惯等。日本企业劳动力成本高,很多日本企业多处于产业链的上游环节,中国企业并购之后在薪酬整合、人才利用及管理层面等都可能会面临严峻考验。像上世纪80年代美国人不喜欢给日本汽车制造商工作一样,许多日本人在为中国老板工作时会感到不安,而商业文化的差异也常常会导致不确定风险的发生。但中国企业并购或参股日本企业,要想发挥其最大的利用价值,“本土化”问题不可避免,唯此,并购的企业品牌及生产技术才有可能逐渐“据为己有”。若简单地照搬在中国本土的“成功手法”,恐怕是走不通的。但中国企业是否对此有充分的准备?此外,对灾后的日本政府及企业而言,急需的是大量的现金资本。联想通过发行股票的方式并购了NEC的PC部门,但对中小企业而言,通过股票等方式并购的难度恐怕较大。而中国企业能否承受现金支付带来的财务压力与风险?“我不反对中国企业来日本投资,甚至并购日本企业,资本本身是无颜色的。但此时此刻,处于困境中的日本需要的是中国源源不断的‘投资’,而非来自中国的‘投机’。”毕业于北京大学的日本国会议员高邑勉在接受笔者专访时如是说道。可以说,并购能否实现最终目标的关键是最终的整合运营,这也恰恰是并购过程中最大的风险所在。并购的最终目的无非是为了实现“1+1﹥2”的双赢效果,而一旦整合失败,不仅会使全部的努力化为泡影,甚至会给并购双方原有的正常运营带来灾难性后果。在千载难逢的并购机遇面前,中国企业更需深入考虑在制度层、资源层和操作层可能出现的问题与风险,尽快搭建相应的整合管理团队及体系,最大限度地降低和规避整合过程中的风险,在资本力量的主导下,让资本收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