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木早希作品封面:郧西开发七夕文化、实施“城建靓县”战略走笔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23:29:19
郧西开发七夕文化、实施“城建靓县”战略走笔

  ■特约记者 王绪桔 孟帆

  七夕故里,美若天堂。为迎接十堰市城建现场会,连日来,郧西县城建项目建设如火如荼,加速推进 。工地上,经常可见县委书记胡俟、代县长杨华林等领导忙碌的身影;各施工单位严把质量关,精益求精, 努力以靓丽的县容迎宾。

  近年来,郧西大手笔经营城市,注重规模增长与内涵提升并重、七夕文化开发与县城规划建设相融,全 力实施以“规划立城、建设靓城、管理塑城”为主要内容的“城建靓县”战略,县城面貌焕然一新。

  文化,城市的灵魂

  城市是钢筋水泥堆砌起的“森林”,作为人类的栖居地,城市应有一个诗意的灵魂。如果将经济和建筑 比作城市的血肉和躯干,文化则是城市的灵魂与精神。
  作为七夕故乡郧西,如何开发利用这笔资源,提高县城品位?
  天河,发源全国南北分界线秦岭南麓,流经郧西66公里,穿县城而过。该县经过反复调研论证,决定深 度开发“七夕”文化,全力建设以县城为中心的天河生态文化旅游圈,把周边的景点五龙河打造成“中国小 九寨”、上津古城打造成“中国小长安”、龙潭河打造成“中国小雁荡”,把郧西县城打造成“婚旅之城” 、“约会之乡”,把郧西县建设成“西安—武当山—神农架”黄金旅游线上的重要驿站和中国重要旅游目的 地。
  “三个把”层层递进,一个高起点、高品位、以文兴城的理念形成,郧西县城有了新的灵魂。

  规划,城市的根基

  凡事预则立。没有科学规划,城市建设只会不断地重复“错误”。城市作为一种独特的审美符号,必须 要有大手笔、高水准的规划。
  未来的郧西县城是什么样子?县委书记胡俟说:“按照新一轮确定的目标,我们将把郧西县城建设成为 鄂陕两省交界处的边贸重镇、汉江生态经济带的核心城市、以生态文化旅游业为特色的宜居城市。”
  该县聘请美国FA集团、同济大学、中南市政设计院、十堰规划设计院等单位人员,先后编制了《郧西县 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县城控制性详细规划》、《七夕文化产业园专项规划》等8个规划。
  大师级的作品,让县城精彩纷呈,亮点频现。围绕“一个城市一个主调,一个社区一个主题,一条街道 一个特色,一个项目一个景点”的思路,按照“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居则居,资源配置最大化、区域发 展特色化”要求,采取 “腾笼换鸟”、“退二(二产业)进三(三产业)”举措,鼓励城内工业企业向城 外转移,在北环大道沿线布局工业区,在七夕大道两侧发展中高档住宅区,在发展大道两边建设机关办公区 ,在五龙河大道两旁培植观光旅游区,在老城区开发普通住宅区。同时,以市场为导向,以产定业、以业定 居、以居定镇,着力构建“一圈两带三级”城镇发展格局。“一圈”是以县城为中心的环县城城镇圈,“两 带”是以高速公路沿线、汉江沿线的城镇带,“三级”是指县城、建制镇、集镇。全县人口形成县城三分之 一、乡镇三分之一、村庄三分之一的“三分”格局。
  该县还出台了《县城规划区村(居)民住宅建设规划管理办法》、《建筑物后退红线标准》等一系列规范 性文件,推行《规划服务“六包”责任制》等管理措施,加强规划执法。近年来,规划执法部门依法拆违 120余次,严肃处理违法违章,实现了新起地基违法建房和占用红线、通道、绿地违法建房“双零”目标。
  郧西县城的未来,将是文化浓郁、风景宜人、布局得当、管理有序的“人间天堂”。

  建管,城市的两翼

  鸟儿能展翅高飞,在于有一对平衡用力的翅膀。城市的两个翅膀,就是建设和管理,重建轻管,就会“ 华而不实”,重管轻建,就会成为“缘木求鱼”。
  郧西县城旁美丽的“天河”和古老的渡春桥,是该县七夕文化的“根”。在武汉市建委帮扶下,该县在 这条河上新建了十一座“春桥”,新的“十二争春”文化与古老的“一春独秀”形成鲜明对比,盎然成趣。
  天河,带来了浪漫,但汛期也常会泛滥成灾。县委、政府顺应民意,加强以天河为主的城区防洪工程建 设。去年以来,新建翻转坝5座,形成人工湖面400多亩。汛期, “巍巍城防”顽强抵挡了洪魔一浪又一浪 的冲击,天河成了安全河、景观河。
  规划已就,郧西建设者们一幅蓝图绘到底,快步前行。
  没有资金,该县五措并举,巧为“无米之炊”。一是地方财政保障;二是争取政策支持;三是盘活土地 等资源;四是巧打“人脉牌”,鼓励成功人士回乡创业;五是城投公司融资。去年以来,该县在财政预算中 ,城镇建设支出不低于本级财政支出总额的20%,并以不低于10—20%的速度逐年递增。紧紧抓住南水北调、 新农村建设、危房改造等政策机遇,争取资金1.42亿元。通过打通五龙河大道等两条景观路,盘活土地26万 平方米,收益2.4亿元。出台政策吸引外出成功人士回乡投资城建近4亿元。
  突破资金“瓶颈”,县城建设项目遍地开花,势如破竹。先后实施城建项目上百个,投资40多亿元。
  该县决策者们深深地认识到,城市建设和管理是一对“孪生姊妹”。该县把城市管理作为保障城市规划 、建设顺利实施和城市文明化、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做到建管同步,常抓不懈。
  按照“路通、街净、城美、人和”要求,创新实施“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城管办法,形成 纵向到底、横向到边、责任到人的全覆盖管理网络。建立长效机制,狠抓落实《 “门前三包”和庭院管理 实施细则》,明确包卫生、包绿化、包秩序责任;推行“街长”负责制,将城管执法人员、清扫保洁人员分 布到所有主次街道,定点、定责、定奖惩,一包到底;推行错时、插时、延时管理,扩大管理覆盖面;实行 “县领导包街道、千人包千店”模式,建立“日巡、月检、季通报、半年小结、年终考评”制度等。强有力 的管理和广大市民的积极参与,使郧西城管正步入法制化、规范化轨道。

  收获,城市的风景

  群众是城市的建设者,也是城建成果的享受者。城市建设中,只有与群众心里需求“合拍”,才能产生 “共鸣”,才能体现城市的功能与价值。
  城市的功能与价值,就在于让市民生活得更好。碧水环城绕,山上送月来,道路宽且净,广场乐声声… …漫步县城街头,满目都是景。市民说:“城市美了,生活幸福指数高了。”外来客人说:“真没想到贫困 县郧西,城市会这样的迷人。”
  金杯银杯换不来群众的口碑。县住建部门介绍:郧西利用七夕文化要素经营城市,景随路建,路随景生 ,房依景建,房景相宜,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县城面貌日新月异。
  ——规划档次在变“高”。随着七夕文化的开发和城市建设的不断深入,规划也不断“提档升级”。建 设“三座城”(郧西县城、长利县城、上津古城)、形成“三个广场”(天河广场、七夕广场、美女广场) 、包装“三个景区”(中国小九寨、中国小雁荡、中国小长安)、展现“三个之最”(18米长的金牛、直径 20米的人造月亮、13米高的织女雕塑)、产生“三个国标”(中国重要旅游目的地、国家卫生县城、文明县 城)等规划理念,逐步变为现实,县城规划面积也将拓展到30平方公里,
  ——县城道路在变“样”。实施 “畅通工程”, 先后完成主干道14条40.7公里,正在建设8条27公里 ,改建新建桥梁35座,城区道路通车里程超过120公里。
  ——城市功能在变“全”。建成了七夕广场、江城情友谊园等6个广场(游园),建设了县城污水处理 厂、垃圾填埋场和一批环卫设施,新建粮油、汽修等10个专业市场、百车位停车场、千套廉租房、万米防洪 堤,改造、建设了2个自来水厂,禁止麻木车运营,新上70辆的士,配套了天河国际大酒店、新合作超市、 金星幼儿园等一批公共服务设施。县城吃、住、行、游、购、娱功能逐步完善。
  ——县城夜晚在变“亮”。借七夕文化开发,郧西实施亮化工程,新建改造路灯4500余盏,在大尖山上 建成世界最大、直径达20米的景观月亮和14个星座景观,对城区主干道、广场、公园、桥梁等重要景观景点 及86家沿城区主干道楼体全部“亮化”。每到夜幕降临,各色灯光将城市点缀得流光溢彩,条条道路灿若星 河。
  ——城区空地在变“绿”。实施大树进城、奇石进园、鲜花增韵等美化项目。新植树径10厘米以上行道 树4万余株,增加公共绿地50余万平方米,人均绿地由原来的3.4平方米提高到8 平方米。居家观远山葱翠、 出门闻院内花香、上街赏路旁美景,营造了新的绿色空间。
  ——城区街道在变“净”。以创建国家级卫生县城、省旅游强县为抓手,根治 “脏、乱、差”,城区 110万平方米道路、公共场所保洁合格率达98%以上。县城已荣获“省文明县城”、“省卫生县城”称号。
  ——城市经济在变“红”。城内工业向城郊转移,新工业项目向城郊集中,该县按照“城建铺路、文化 搭台、旅游唱戏”的思路,因势兴建汽配、矿化、食品、服装、建筑建材、黄姜六大特色工业园区,先后开 工10多个“双亿”项目,其中,濠歌服装等6个项目已竣工投产。
  如今,漫步在郧西街道,大道通衢,长街纵横,绿地如茵,园林成韵,碧水明月共一色,流光溢彩迷幻 景,路、桥、园、场、山、水无不蕴含七夕文化,每一个市政项目都是极具生命力的“艺术品”。郧西七夕 文化已被省列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文化建设项目,并作为省“一县一品”文化项目重点打造。“天 河七夕民俗”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现正积极筹备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全国七夕文化 之乡”、“国家民俗文化研究基地”。
  目前,郧西全面开展卫生城、文明城、宜居城、旅游城、约会城、婚旅城、七夕文化城“七城联创”, 向全国文明、卫生城市攀登,努力把郧西打造成为十堰的“休闲区”、西安的“度假地”、“鄂西圈”的增 长极和湖北的新窗口。
  郧西县城正在发生巨变,明天必将会有新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