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技需要分数吗:中美迥异的教养方式孰是孰非?小皇帝综合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21:28:21
来源:http://the-diplomat.com/china-power/2011/07/09/little-emperor-syndrome/

关于养育孩子的最佳方式,世上并无定论,但是,多亏了蔡美儿(虎妈),至少让我们知道了中国父母同美国父母是不一样的。但事实果真如此吗?

在《工厂女孩》(Factory Girls)一书中,Leslie TChang选用了一张来自家庭相册的照片,用以说明中国传统的教养方式:

我祖父(在美国呆了七年之后)1927年回国。回家的第一天,他父亲为最钟爱的小儿子在村里庆祝了一场 ,因为他去美国为家里争了光。第二天,老人拿出一个名为“家法”的木棍打了他——在传统家庭,那是用来管教子女和仆役的。老人的儿子在美国未经家长同意就放弃文学改学采矿工程,至于他的父亲 远在万里之外,而且对美国的大学制度一无所知,那都无关紧要,在中国家庭里,父亲的话就是法律。那一顿打得太厉害了,祖父几天都不能下坐。

对中国人来讲,子女只是父辈的延续,顺从是他们的一大美德。与之相反,美国父母通常会培养孩子独特的抱负和才华。至少从David Halberstam的《业余玩家》一书来看是这样的。该书写的是1984年美国奥运会赛艇队,为我们呈现了美国上流社会的文化和价值观。故事的主人公是Tiff Wood,波士顿比肯山(Beacon Hill)的婆罗门教徒,受家庭特权和地位的影响,他追求个人卓越和特立独行:

11岁的Tiff Wood同父亲Richard Wood去新罕布什尔爬山。在一个很高的地方,他们看见一个小水池,直径顶多20英尺(约6米)。池水冰冷彻骨,池边立着一面非常陡峭的山崖,大约有30英尺(约9米)高。谁要是想从悬崖上跳到水池中,要么做出完美一跳,要么在岩石上粉身碎骨。Richard Wood只看了一眼悬崖就知道将要发生什么。Tiff肯定想跳,不过水池太小了,很容易失误。“从那上面跳下来一定很了不起。”Tiff说。“我不想试。”Richard答道。他看着Tiff测量距离,心里想:要不要叫他别跳?他下了决心:不行,不能拦住他。Tiff还是跳了,干净利落地跳进了那个水池,没有哪个脑子正常的人会想在里面游泳。

Richard Wood的养育方式同Leslie TChang曾祖父的方式真是有着天壤之别,而这两种方式似乎分别代表了中美两国父母养育子女的典型做法。作为治疗师和一位母亲,Lori Gottlieb 在《大西洋月刊》上发表的《如何治疗你的孩子》一文中暗示Richard Wood 的养育方式现在是老黄历了。她写道,美国父母们沉溺在子女的幸福和成功里,“父母过分的鼓励导致了自恋一代大行其道,那正在伤及我们的孩子。”

 Gottlieb 分析道,美国上层社会的子女生活在持续不断的奖赏和满足里,这种自我强化的幻境让他们对现实世界毫无准备,在那里他们不再是宇宙的中心,跟那些消极而又苛求的人(他们的老板)、不能欣赏他们个性的人(他们的同事)和不像他们一样认为世界少了他们就不转的人(除他们父母以外所有其他的人),他们无法与之相处。他们的工作换了一个又一个,不过没关系,因为老爸老妈会为负担一切:曼哈顿的“东村”公寓、瑜伽课、车险、独立纪录片,最后还有治疗。

看着Gottlieb的文章,我禁不住取出一支红笔,将一个又一个句子划出来,并在空白处写上“OMG——这就是我学生的父母!”

作为北大附中国际部的负责人,身处北京这个虎穴,你会以为我正奋不顾身地同虎爸虎妈们做殊死搏斗——我倒想!我们与之打交道的北京上层社会的父母们同Gottlieb文中描写的一样:保护过度,他们甚至连想都不愿去想想孩子失败或遭遇逆境的可能。

这里的孩子平均成绩在60分左右徘徊,作为回应,他们的父母不是责备孩子,让他们做得更好,反而打电话给我们,抱怨课程过难。“你们应该通过高分来鼓励孩子”,一位家长说;当我们在美国组织了为期一周的独木舟旅行,一位家长抱怨那过于危险。而后来当他得知行程中还会遭遇蚊子、日晒、对付的饭菜和体力消耗,他每天都焦虑地打来电话。即使看上去强硬而又苛求的家长,一想到他们的子女因考试不及格或弄破了手指而掉眼泪的时候,也会立即融化。

在中国,因为独生子女政策和当今父母在文革中极端匮乏的经历,“小皇帝综合症”成了无处不在的社会现象。但是我想Gottlieb 认为的美国父母宠坏孩子的原因同样适用于中国父母:当今社会精神空虚,便用子女来填补空白。 中国父母像美国父母一样,也期待子女成功,但是他们真正想要的是孩子自始至终天真可爱并依赖父母。

正如Lori Gottlieb在文中发出的警告:中国和美国的父母们为了从孩子身上寻求价值,注定会让孩子的一生毫无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