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干np京味禁忌百度云:王國維:大學問家必經三境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03:15:14

王國維:大學問家必經三境界

 時間:2011年9月21日 18:56 

青年王國維以詩人的靈動、美學家的敏感、哲學家的參悟,串聯了晏殊的《蝶戀花》、歐陽修的《蝶戀花》、辛稼軒的《青玉案》三句話,把本來不相干的三句名言連綴成「三境界」說,將歷史上無數大事業家、大學問家成功的秘密結晶於文學意象之中。

《人間詞話》云:

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此等語皆非大詞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釋諸詞,恐為晏、歐諸公所不許也。

王國維深入研究過的,有老子、孔子、孟子等大哲人,有屈原、陶淵明、杜甫等大文學家。王國維又深入研究過許多的外國哲人,有希臘的蘇格拉底、柏拉圖,有德國的康德、叔本華,有英國的莎士比亞、拜倫,有俄國的托爾斯泰,等等。

他從這些偉人中發現,他們的成功有共同的內在邏輯,而那種邏輯正在這晏殊的、歐陽修的、辛稼軒的三首詞三句話中。

這同時也成為了年輕的王國維、乃至他一生奮鬥的目標與座右銘。王國維的一生就是依循「三境界」而行進歷練,而終至巨大成功的。

1909年,33歲的王國維發表了《人間詞話》,以嶄新的眼光對中國舊文學所作的評論,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它熔中國古典文論和西方哲學、美學於一爐,堪稱絕世美文。

王國維是近代最傑出的學者之一,在文、史、哲等方面取得的成就在20世紀中國學術界冠絕群倫。他的《人間詞話》堪稱絕世美文,而《宋元戲曲史》則被推為與魯迅《中國小說史略》並列的「中國文藝研究史上的雙璧」。

本版文字整理/江海燕

第一境: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昨夜西風凋碧樹」,是一種什麼樣子的情景啊?昨天晚上,猛烈的西風刮來,碧綠的大樹上,一片一片樹葉凋落。有一點迷茫,有一點淒涼。這是一種變化的意象,時序在變,世事在變,心態也在變。當時是舊學蛻變為新學的時代,是國門洞開的中外學術碰撞的時代。然而也正如王國維指出的,當時中國是暮氣沉沉的學術界!

因此,他要獨自去尋找學術發展的道路,這是為了自己,也為了整個民族的學術。王國維在尋找著道路,而且確實是「獨上高樓」般地尋找,一個「獨」字真實地成了王國維艱苦尋路的寫照。他曾指出,當時學界尚未覺醒,昏沉麻木,毫無朝氣;因此他必須獨立觀察思考,獨闢蹊徑,去創造偉業。

王國維還說:學術「三無」,學無新舊之分,中西之分,有用無用之分。學術要去求索自然、社會、人生真相,因此「非由全不足以知曲,非致曲不足以知全」,如此則每一種學術都有用。

第二境: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這是王國維執著地在既定的道路上堅定不移地追求真理,而為之「不悔」,而為之「憔悴」。這裡不僅有軀體上之苦乏,亦有心志之錘煉,甚至如王國維所說的可以「不悔」到這樣的地步,即是可以為真理而「犧牲其一生之福祉」。

王國維是一個情商、智商十分高卓的大師。《尚書》、《詩經》都研究了幾千年了,可是到王國維那裡,卻發現了還有許多地方不能解讀出來,是因為其中有許多上古的成語,人們不知是成語而亂解,甚至連大學問家也不能免。王國維首先發現了上古成語的問題,並做出了開創性的研究工作。

然而王國維又最懂得聰明人之下苦功夫,才能在探尋真理的學術之路上走得更遠更有成效。俞平伯寫《人間詞話序》中說:《人間詞話》「雖只薄薄的三十頁,而此中所蓄幾全是深辨甘苦愜心貴當之言,固非是胸羅萬卷者不能道」。

第三境:

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這是說,尋找到方向對頭的道路,又執著地追求,經過千百勞作,必有所成,最終豁然開朗,求得「真」與「是」,從而將自己的發現匯流入真理之長河中去,這是何等的欣慰!

王國維在這裡機智地活用了這一十分詩意的境界。本是元宵佳節,遊人如織,燈火如海,就在這樣的情景尋覓心裡的理想佳人,當然難找,因此雖然千百度地尋尋覓覓,可怎麼也找不到,然而最後在驀然的一次回首時,卻發現那人就在燈火闌珊處,佳人在冷落的燈火處。這是何等的歡欣鼓舞!何等的喜出望外!何等的意料之外又正在情理之中!

境界的關鍵在人格

學術道路要人去選擇,什麼樣人格的學者就會選擇什麼樣子的道路,選擇怎麼樣去走這條路,走到什麼地步,達到什麼境界。人們常說,性格決定命運。同樣境界的關鍵在於人格。

王國維自己也曾經指出,學者出現的一些問題多與人格有關,有的就是大學者也不能免。王國維特別重視:「當知學問之事,無往而不當用其忠實」,力戒「以意氣為之」,特別應講究「實事求是」。正如梁啟超曾經讚揚的,王國維「每治一業,恆以極忠實極謹慎之態度行之,有絲毫不自信,則不以著諸竹帛;有一語為前人所嘗道者,輒棄去,故以治任何專門之業,無施不可,而每有所致力,未嘗不深造而致其極也」。

(文:姚淦銘)

《人間詞話》選讀

詞以境界為最上。有境界則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詞所以獨絕者在此。

境非獨謂景物也。喜怒哀樂,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寫真景物,真感情者,謂之有境界。否則謂之無境界。

「紅杏枝頭春意鬧」,著一「鬧」字,而境界全出。「雲破月來花弄影」,著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

「生年不滿百,常懷千歲憂。晝短苦夜長,何不秉燭游?」「服食求神仙,多為藥所誤。不如飲美酒,被服紈與素。」寫情如此,方為不隔。「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寫景如此,方為不隔。

青年王國維以詩人的靈動、美學家的敏感、哲學家的參悟,串聯了晏殊的《蝶戀花》、歐陽修的《蝶戀花》、辛稼軒的《青玉案》三句話,把本來不相干的三句名言連綴成「三境界」說,將歷史上無數大事業家、大學問家成功的秘密結晶於文學意象之中。

《人間詞話》云:

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此等語皆非大詞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釋諸詞,恐為晏、歐諸公所不許也。

王國維深入研究過的,有老子、孔子、孟子等大哲人,有屈原、陶淵明、杜甫等大文學家。王國維又深入研究過許多的外國哲人,有希臘的蘇格拉底、柏拉圖,有德國的康德、叔本華,有英國的莎士比亞、拜倫,有俄國的托爾斯泰,等等。

他從這些偉人中發現,他們的成功有共同的內在邏輯,而那種邏輯正在這晏殊的、歐陽修的、辛稼軒的三首詞三句話中。

這同時也成為了年輕的王國維、乃至他一生奮鬥的目標與座右銘。王國維的一生就是依循「三境界」而行進歷練,而終至巨大成功的。

1909年,33歲的王國維發表了《人間詞話》,以嶄新的眼光對中國舊文學所作的評論,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它熔中國古典文論和西方哲學、美學於一爐,堪稱絕世美文。

王國維是近代最傑出的學者之一,在文、史、哲等方面取得的成就在20世紀中國學術界冠絕群倫。他的《人間詞話》堪稱絕世美文,而《宋元戲曲史》則被推為與魯迅《中國小說史略》並列的「中國文藝研究史上的雙璧」。

本版文字整理/江海燕

第一境: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昨夜西風凋碧樹」,是一種什麼樣子的情景啊?昨天晚上,猛烈的西風刮來,碧綠的大樹上,一片一片樹葉凋落。有一點迷茫,有一點淒涼。這是一種變化的意象,時序在變,世事在變,心態也在變。當時是舊學蛻變為新學的時代,是國門洞開的中外學術碰撞的時代。然而也正如王國維指出的,當時中國是暮氣沉沉的學術界!

因此,他要獨自去尋找學術發展的道路,這是為了自己,也為了整個民族的學術。王國維在尋找著道路,而且確實是「獨上高樓」般地尋找,一個「獨」字真實地成了王國維艱苦尋路的寫照。他曾指出,當時學界尚未覺醒,昏沉麻木,毫無朝氣;因此他必須獨立觀察思考,獨闢蹊徑,去創造偉業。

王國維還說:學術「三無」,學無新舊之分,中西之分,有用無用之分。學術要去求索自然、社會、人生真相,因此「非由全不足以知曲,非致曲不足以知全」,如此則每一種學術都有用。

第二境: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這是王國維執著地在既定的道路上堅定不移地追求真理,而為之「不悔」,而為之「憔悴」。這裡不僅有軀體上之苦乏,亦有心志之錘煉,甚至如王國維所說的可以「不悔」到這樣的地步,即是可以為真理而「犧牲其一生之福祉」。

王國維是一個情商、智商十分高卓的大師。《尚書》、《詩經》都研究了幾千年了,可是到王國維那裡,卻發現了還有許多地方不能解讀出來,是因為其中有許多上古的成語,人們不知是成語而亂解,甚至連大學問家也不能免。王國維首先發現了上古成語的問題,並做出了開創性的研究工作。

然而王國維又最懂得聰明人之下苦功夫,才能在探尋真理的學術之路上走得更遠更有成效。俞平伯寫《人間詞話序》中說:《人間詞話》「雖只薄薄的三十頁,而此中所蓄幾全是深辨甘苦愜心貴當之言,固非是胸羅萬卷者不能道」。

第三境:

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這是說,尋找到方向對頭的道路,又執著地追求,經過千百勞作,必有所成,最終豁然開朗,求得「真」與「是」,從而將自己的發現匯流入真理之長河中去,這是何等的欣慰!

王國維在這裡機智地活用了這一十分詩意的境界。本是元宵佳節,遊人如織,燈火如海,就在這樣的情景尋覓心裡的理想佳人,當然難找,因此雖然千百度地尋尋覓覓,可怎麼也找不到,然而最後在驀然的一次回首時,卻發現那人就在燈火闌珊處,佳人在冷落的燈火處。這是何等的歡欣鼓舞!何等的喜出望外!何等的意料之外又正在情理之中!

境界的關鍵在人格

學術道路要人去選擇,什麼樣人格的學者就會選擇什麼樣子的道路,選擇怎麼樣去走這條路,走到什麼地步,達到什麼境界。人們常說,性格決定命運。同樣境界的關鍵在於人格。

王國維自己也曾經指出,學者出現的一些問題多與人格有關,有的就是大學者也不能免。王國維特別重視:「當知學問之事,無往而不當用其忠實」,力戒「以意氣為之」,特別應講究「實事求是」。正如梁啟超曾經讚揚的,王國維「每治一業,恆以極忠實極謹慎之態度行之,有絲毫不自信,則不以著諸竹帛;有一語為前人所嘗道者,輒棄去,故以治任何專門之業,無施不可,而每有所致力,未嘗不深造而致其極也」。

(文:姚淦銘)

《人間詞話》選讀

詞以境界為最上。有境界則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詞所以獨絕者在此。

境非獨謂景物也。喜怒哀樂,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寫真景物,真感情者,謂之有境界。否則謂之無境界。

「紅杏枝頭春意鬧」,著一「鬧」字,而境界全出。「雲破月來花弄影」,著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

「生年不滿百,常懷千歲憂。晝短苦夜長,何不秉燭游?」「服食求神仙,多為藥所誤。不如飲美酒,被服紈與素。」寫情如此,方為不隔。「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寫景如此,方為不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