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一层好还是顶层好:灸调理女性经期症状的案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20:58:55
 一、月经后期月经周期延后7天以上,甚至四五十日一行的,称为“月经后期”。如每次月经延后三五天,或偶然延后一次,下次仍如期来潮的,均不作月经后期论。此外,在青春期月经初潮后数月内,或更年期月经终止前,经期时有延后,如无其他证侯着,亦不视为“月经后期”。体虚、受寒、七情、嗜食肥甘厚腻可致本证。
【辨证】主症为经期延后,量少。血虚血寒见色淡红或色黯有血块,小腹冷痛,得热减轻,畏寒肢冷;或面色无华,头晕眼花,心悸少寐;气滞症见月经色红质稠,行而不畅,有小血块,精神郁闷,两胁乳房胀痛;痰阻证见经血夹杂黏液,色淡,质稠,或平时带多质稠。【治则】除痰开郁,温经补血调经。 【主穴】关元、三阴交、气海。【配穴】血寒血虚加阴陵泉、命门、血海、足三里;气滞加京门、足窍阴、蠡沟;痰阻加丰隆。【灸法】温和灸,每次选3~5穴,每穴灸10分钟,每日灸一次,10次为一个疗程。  【病例】王某,女,36岁,已婚生1子。 2002年3月11日就诊。16随月经来潮,每月正常行经一次。2001年6月因生气后经期延后10天左右,月经量少色淡黯红,有小血块,伴小腹胀,胸胁、乳房胀痛,舌质红,脉弦。诊为气滞性月经后期,取气海、京门、足窍阴、蠡沟、命门,每穴悬灸10分钟,每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每一月经后期治疗10天。治疗3个疗程后月经正常,诸症消失。 【按语】注意气候环境变化,适当增减衣被,不使过热过凉,以免招致外邪,损伤血气,引起月经病。注意饮食定时定量,不宜暴饮暴食或过食肥甘滋腻、生冷寒凉之品,以免损伤脾胃造成月经不调。要保持心情舒畅,避免忧思郁怒,或七情过极,五志化火,扰及冲任而为月经疾病。要积极从事劳动,但不宜过度劳累,过则易伤脾气,可致统摄失职或生化不足而引起月经疾病。要重视节制生育和节欲防病,避免生育(人流)过多过频及经期、产后交合,否则损伤冲任、精血、肾气,导致月经疾病。 二、闭经 凡年逾18周岁,月经尚未初潮的,称为原发性闭经。月经周期已经建立后,在发生连续3个月以上停经的,叫作继发性闭经。 【辨证】年逾18岁尚未行径;或有月经后期量少逐渐发展至闭经。虚证伴见腰酸腿软,头晕耳鸣,乏力。气滞血瘀证见精神抑郁,少腹胀痛。痰湿阻滞者形体肥胖,胸闷呕恶,带多黏稠。【治则】补肾养血,袪痰通经。 【主穴】三阴交、关元、足三里、血海。【配穴】虚证配肾俞、肝俞,气滞配太冲、地机、合谷;痰湿配脾俞、丰隆、中极。【灸法】温针灸,每次选3~5穴,每日一次,10日为一个疗程。或温和灸。 【病例】彭某,20岁,未婚。月经史;初潮15岁,经期3~5天,周期25~27天,量较多,色鲜红,夹杂少量血块无痛经史。平素健康,发育营养良好。刚上大学,因改换生活环境,且学习任务重,精神紧张,入学第3个月起即无月经来潮,已有4个月。刻诊;面色红润,除精神较紧张,偶有烦躁失眠外,余无不适,舌红,苔薄微黄,脉缓有力。即用毫针针刺三阴交(双侧)、足三里(双侧),取强刺激后温针灸,每日一次,三次后即有少量暗红色月经来潮,夹有较多血块,经行6天干净,用纸六包。此后,每月月经均按期而至,量多、加少量血块。 【按语】就发对功能性失调的闭经疗效较好,配合中药奏效更捷。如为哺乳期、妊娠期、绝经期出现的停经,及“居经”、“暗经”等为生理性闭经,无需治疗。闭经后应注意加强营养,增强体质,保持心情愉快,注意适当休息。在一段时间内,如月经量逐渐减少应及早检查,抓紧治疗。年满16岁仍未来月经,应留意发育情况,必要时到医院做检查。闭经期间仍需避孕。不可滥用激素类药物。 三、痛经痛经是妇科的常见病,以行径或月经来潮时发生小腹胀痛,甚至连及腰腿为主要症状,有时伴有头晕、头痛或恶心、呕吐,严重者可见面色苍白、冷汗淋漓、甚则痛剧昏倒的危急现象。原发性痛经,月经初潮就有痛经症状,并随着月经周期发作,常见于未婚或未育的青年妇女,多由于子宫过小、子宫极度前倾或后屈、子宫颈管狭窄等导致排经困难而发生的疼痛;继发性痛经,由于某种疾病引起,中年妇女多见,在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肿瘤等疾病时常可出现痛经。中医认为多有气血运行不畅所致。 【辨证】每于经前1~2天或月经期小腹胀痛,经量少。气滞血瘀伴见经行不畅,经色紫黯有块,经净疼痛消失;寒湿凝滞伴见小腹绞痛并有冷感,得温痛减,痛连腰背,行而不畅;虚证见隐痛,喜揉按,色淡、质薄,神疲乏力,或腰部酸痛。 【治则】调经止痛。 【主穴】三阴交、关元、中极、合谷。 【配穴】气滞血瘀加膻中、太冲;寒湿凝滞加地机;虚证加足三里、肾俞、太溪。【灸法】着肤灸,每穴5~7壮,每日一次,或用艾条悬灸。经前3天开始治疗。 【病例】王某,24岁,未婚,工人。2001年8月9日就诊。患者痛经1年多,每逢经期小腹疼痛,拒按,经色紫黯,有血块,量中等,痛引腰骶。曾多方求治,一直未见明显效果,每次经前因畏痛都有恐惧感。诊见:面色苍白,口唇发绀,痛苦病容,小腹疼痛,拒按,夜不能寐,胸胀痛,经行不畅,色紫黯,有血块,舌质黯红,舌边有瘀斑,脉弦紧。嘱其平卧,温灸关元穴15分钟后疼痛缓解。8月11日二诊,小腹部疼痛消除,月经量色匀正常,未再复发。 【按语】痛经患者应注意精神调养,切勿在痛前有畏惧感,饮食起居须有常,经期忌食生冷或刺激性饮食,忌涉水、游泳。寒凉、滋腻药物慎用。劝导患者配合医嘱,坚持周期性治疗。痛经病因复杂,容易反复,器质性病变引起的痛经效差。 四、经期头痛经期头痛是指每逢经期或经行前后一二天,出现以头痛为主症者。头痛剧烈者伴有恶心呕吐、头胀目眩等症。现代医学称之为经前期紧张症。本病多见于中年级更年期妇女。气血虚弱邪之所凑、肝郁化火、气滞血瘀导致经络气血运行受阻,不通则痛。 【辨证】血虚症见经期或经后,头晕头痛、神疲乏力;或兼感风寒,恶寒、流清涕;兼风热,发热、流浊涕。肝火证见经前头痛,甚或巅顶掣痛,头晕目眩,目胀,烦躁易怒。血瘀症见经前或经行,头痛如刺如灼,痛有定处,病程日久,经行腹痛有块,色紫黯。 【治则】活血行气止痛。 【主穴】百会、风池、太阳、合谷、血海、三阴交。【配穴】风寒加外关;风热加大椎;淤血重者可加膈腧;小腹冷痛者加灸关元穴。【灸法】艾条温和灸,每日一次,经前3~5日开始治疗,至行经结束。连续3个月为期。 【病例】杨某,女,17岁。2002年9月17日就诊。患者平素性格内向,沉默寡言,行径前有不同程度的头痛,未经治疗,随月经周期自行消失。历时2年余。14岁月初来潮,半年内经期无不适感,半年后逐渐感行经前头痛,近7、8个月逐渐加剧,经量适中,色黯红加血块。就诊时正值经前期。头痛较甚以致不能坚持上课,伴小儿腹痛拒按,脉细兼涩,舌边稍暗,苔薄白。证属瘀血内阻,脉络不通,治以疏肝理气,活血化瘀。取头维、百会、太阳、关元、三阴交、太冲艾条温和灸。3次后月经来潮,头痛及小腹痛已减大半,经量一般,色黯挟血块,脉细,舌苔同前。治疗7次后经净无不适感,改服逍遥丸,并于下月行经前一周开始继续治疗,共治疗三个疗程,头痛消失,随访半年未复发。 【按语】预防经期头痛;本病发生与情志因素有关,必须注意调情志,尤其在经期,必须保持心情舒畅、愉快,以使气调血和。防治经行头痛饮食疗法:天麻10克,川芎6克,鸡蛋一个,煮熟鸡蛋后去壳,放在药中再煮5分钟,吃鸡蛋及药汁,每日一次,经前连服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