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圆圆同款mk饺子包:小游姑苏城:(5)耦园获新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1 12:55:21
  耦园,不在苏州七大园林之列,之所以一门心思往这里奔,纯粹是因为对耦园这个名字好奇。     穿过寂静的东园,走到最南端就是耦园,站在耦园门前的小桥上,寻思着藕园里应该是怎样一番情景呢?

       踏过石桥,但见耦园依河而居,信步而来,处处皆景。

 

 

    耦园正门前临小巷,名曰小新桥巷。巷边就是河道,河道近正门处还有上下小船用的小河埠,显示出姑苏水乡城市的特征。


      耦园的正门含而不露,看着是相当的简朴。抬头看到门额灰砖上书有“耦园”二字,确定此耦无草遮,想必与那白白胖胖,清新好看的莲藕没什么关系。


 
 
      进去后先看介绍,果不其然,此耦非彼藕,却与偶相知。原来这耦园在光绪年初,被退官回到苏州隐居养老的安徽巡抚、署两江总督沈秉成购得,园主沈秉成和其夫人严永华女士伉俪情深。这对才华横溢的佳偶在苏十年,隐居耦园八年,夫唱妇随。这耦即佳偶天成的意思,寓夫妇偕隐之意,故名“耦园”。     进入大门就是门厅,门厅与轿厅之间是个小院子,门厅后面的门楼上刻有“平泉小隐”四字。两边饰有立体的砖雕点缀,左边是一只开屏孔雀和几片祥云,右侧则是一只与展翅高飞的凤凰和一朵盛开的牡丹。

 

 

    一直以为城市二字是后来人使用的词汇,进了轿厅才知道,古人早就开始用了。这里的中匾额上题的便是“城市山林”四个字,两侧楹联:“逍遥于城市而外,仿佛乎山水之间。”源于园主人沈秉成居于内,营构园林,有山林野趣。啧啧,如此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这是一种人生境界,一种很多人都想达到、而很少有人能够达到的境界啊!

 

 

    “城市山林”厅的后门也有一个砖雕匾额,上书“厚德载福”。记得清华大学的校训是“厚德载物”。厚德载物的前提条件是要有宽阔的心胸。然而,在我们现代商业社会,还必须有渊博的学识。而有学识的人很多,但真正有心胸的人能有多少呢?“为富不仁,为仁不富也”。无论古今,要富与仁完美结合,想必需要很多很多的时间才能由厚德载物转化至厚德载福的程度。

 

    再进一进,是一个主厅,左右各有一个边门,一边上书“问字”。


 

    一边是“载酒”,原来到了载酒堂。厅中悬有一幅中堂画,画中两位隐者闲坐野外神侃,野史青松,把酒临风,旁边还有一个酒童旁边伺候,一派闲游野鹤的样子,正好点题园主人隐逸的生活。画边悬有两幅对联,一幅是:“左壁观画右壁观史,西涧种柳东涧种松。”另一幅为:东园载酒西园醉,南陌寻花北陌归。”

    厅内摆放着名贵的清代红木家具,家具表面的雕刻非常精美,椅背和靠手上都雕刻着云形的如意图案,椅背中间还有大理石做装饰。

 

 

    “载酒堂”后面也有砖雕,而且这里的砖雕更大。

 

    中间砖雕匾额为“诗酒联欢”,匾额的上下左右都有雕刻,内容全是古代的故事、传说和琴棋书画的内容。奇怪的是,这里所有的砖雕人物或动物都没有头,估计是文化革命期间被红卫兵小将打掉的,真是可惜。

 

 


  载酒楼厅前的院落较大,东、西各建侧楼,组合成“凹”字形平面。楼厅边有走廊,廊右通东花园,廊左通西花园。

 

    东花园是耦园的主要构成部分,亦是精华所在。我顺着走廊出边门,北墙前耸立有几块巨大的太湖石,还有几株桂花树。庭院地面用砖头铺就,用砖头组成不同的几何图形,就像形成不同形状的片片云朵。庭院南边是一个小厅,靠近小厅有一块大的不规则形状的青石,踏过便到了这个叫做“无俗韵轩”的小厅。厅内朝南有三面窗,窗外分别是盆景,假山和梅花,三个窗展现出三幅不同的画面,并且在不同季节也应该有不同的景色。

 

    “无俗韵轩”是通向东园回廊的起点,离“无俗韵轩”十步之遥是个名为“枕波双隐”的厢房。

 

    在小巧别致的“枕波双隐”亭侧墙上有一幅石刻的楹联:“藕园住佳偶,城曲筑诗城”。这副楹联,便是对园主人当年生活的完美写照。据说,园主人就是住在这个“枕波双隐”附近,每天可以听到水声橹声。

 

 

    从这里开始,就进入了耦园的经典之地——东园。整个东园,通过一个环状回廊连接。这个回廊与苏州园林中常见的回廊并无二致,亦是漏窗、门洞,亭台,楼阁沟通穿插,互相对比映衬, 疏朗自然,富于变化。妙就妙在耦园中的回廊有着极为韵味的名字,花廊曲廊夫妻廊,山间水间观月间。据说这回廊还有一个说道,若是情侣或夫妻在这长廊里携手而走,便能如同耦园中的主人一样佳偶天成,相知相守,相伴终生。   

    耦园在苏州园林里是个比较偏僻,比较幽静的园林,此时更是人影寂寥,于是慢慢地溜达,漫漫地欣赏,越发觉得这耦园很有味道,     静静的耦园,映衬出以前的主人向往宁静而又自然的生活!想必当年也曾静静的坐在这里享受午后的阳光,幽幽地遐想……     而此时园子里那种空、漏、透的禅意精髓,更是深深地抓住了我的心。

       这里有假山和水池,只是耦园以假山是主景,且假山石是园主人特意从他的故里安徽黄山运来的黄山石,并请叠石高手为他叠出这一园林的精品。      整个假山由东西两部分组成,一主一从,雄浑巍峨耸峙,气势相连,山中辟小道名曰“邃谷”。谷道深远曲折,贯通南北,谷道两侧峭壁直立,危如悬崖,形似峡谷,孤峰片石,巧夺天工。

       由山下的石径曲折而上,可至山顶。山顶平台有石桌石凳,坐片刻,便觉有风儿吹过树叶沙沙作响的声音传来,那安静和恬淡,把耦园环抱起来。        不知是不是太静的缘故,人在其中,仿佛在一幅淡墨渲染的水墨画里作客,恬淡、和谐、宁静、悠远。仿佛在穿越历史的长河,五百年后的今天,当我伫立在这精巧灵动,景色绮丽的私家园林里,遥想着这对如影随形的夫妻相濡以沫,相敬如宾,或相拥漫步,或对坐吟诗,或方桌对弈,或对酒当歌,笔墨纸砚之间,却浓情缱绻,令人感叹和羡慕!恍兮惚兮,此情此景斯如故。
       站在假山的平台上,可观飞檐高耸入天,穿插在云雾缭绕的层云之中,青墨色的建筑整体通透着古朴与沧桑。

       可观瓦当古朴雅趣,它们或方或圆,高悬屋檐,平时不易察觉这些瓦当居然蕴含着先人无穷的艺术智慧。这些房顶上不起眼的小玩意,每一笔都是独具匠心的,要么是几笔随手勾勒的童稚可爱的虎头;要么用几何曲线无穷延伸的箭头;要么是板起面孔的饕餮纹。也有更为直接用篆书写在瓦当上面,抒发感想的“福禄寿喜”“富贵毋央”等等。

       临水而观,可见灰黑色的黄山石从一汪碧水中临空而起,高拔挺立,气势不凡。池中有一铁栏杆石板桥横跨其上,石、铁、水三者相得益彰,结合得恰到好处。特别是水和桥,一动一静,一刚一柔,一碧一黑,搭配协调。

       池的南边是一座名为“山水间”的临池水榭。透过水榭的镂空门窗,可以欣赏精美的水榭美人靠,以及北面起伏的山峦,曲桥潭影,美丽异常。榭中还有一幅巨大的镂空木雕被玻璃罩着,木雕内容是岁寒三友,雕工之精美,令人咋舌。     好一个玲珑精美的亭子,三面临空,远可眺朝晖夕影,近可观青山眉黛,俯瞰则是含情山水、妖娆花木。         这一泓秀水,或许不深,但是足够绿。水中、岸边奇石密布,几枝竹叶悄无声息的伸过来,碧绿的叶片与湖水相映成趣。稍远则是红墙碧瓦堆砌而成的建筑,结构匀称,美丽万分。

    “山水间”的东南面还有一个比较偏的阁楼,叫“听橹楼”,一墙之隔,河道纷扰,船舫舟楫,往来不断。想来每于月夜四周万籁俱寂之时,倾听舟楫破水前行的阵阵桨音橹声,一定更为有趣。

        顺着回廊由南向北来到“还研斋”,这里一派书香气息。

 

       北面依墙是一排高大的二层楼,中间为“城曲草堂”。内有一副对联:“卧石听涛满衫松色,开门看雨一片蕉声。”恰到好处的道出了东花园古木苍郁,极富山林野趣的意境。

  

   

    再次绕到“无俗韵轩”前的小院,依然雅洁可人。突然发现院北湖石叠嶂之处,旁有一石鼓,很有意思!旁边湖石上还题刻“古月”二字。它仿佛告诉我,今月古月,皓魄一轮。

    是啊,李白《把酒问月》:“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如今这园子里的主人,知不知道他们是谁,又有何妨?我们生活在不同的时代,而今,我踏进了这所宅院,触摸这些古老的围栏、仰望那些雕琢得细致入微的梁脊,在他们的嬉赏之处漫步寻找相似的触动,在他们留下的墨迹里找寻残留的气息,已经足够了。

      漫步园中,依稀置身梦境,不知今夕是何年。

       这就是耦园,既静还闲,静远深隧,绝代风华。     这就是耦园,默默不语,翩然翘楚。

        耦园。南有河道,重檐楼阁,枕河而居。我有一位对风水学颇有研究的朋友说过:“凡宅居滋润光泽阳气者吉,干燥无润泽者凶。”住宅固然要求干燥,但是如果周围没有流水环绕,就断绝了生气,不利于人的健康长寿。     “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今天,里里外外围着耦园转悠了一圈,这耦园,枕石漱流,不但有流水环绕,还将生活艺术化,艺术生活化,以其无暇的美丽景色,给我们带来了无上的享受。

                           2009年12月2日于苏州耦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