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俊熙短发怎么弄:"幸福课"也属必修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9:05:51
2007年9月14日 09:51
来源:东方网  作者:江曾培  选稿:上官贤
前几天,我在一篇文章中,谈到我国得“心理感冒”的人越来越多,其中患抑郁 症的人达2600万,每年因此自杀的人至少有25万。实际上,这种现代病,在欧美等发达国家是更早地就显现出来。有统计说,在美国,抑郁症的患病率,比起20世纪60年代高出10倍,抑郁症的发病年龄,也从上世纪60年代的29、5岁提前到今天的14、5岁。在英国,1957年有52%的人,表示自已感到非常幸福,而到了2005年,只剩下36%。而在这段时间里,美英两国的国民收入都提高了几倍。
这里提出一个问题:“我们越来越富有,可为什么还是不开心呢?”
这说明,物质财富的增加,物质生活的改善,尽管是人们“开心”的一个重要条件,然而,仅仅这样是不够的。人们幸福感的产生,还有赖精神生活的舒畅。穿的是绫罗绸缎,吃的是山珍海味,住的是华宅美屋,行的是宝马香车,倘若精神生活不舒畅,愁肠百结,焦虑抑郁,仍然是与“开心”和快乐无缘的。
人的精神生活的舒畅与否,一方面受制于客观环境,比如社会是不是和谐公正;另方面,则根于自已的心境。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情况:在同样的社会条件下,有人感到快乐,有人却不感到快乐。这固然与各人的具体处境有关,但许多时候,是由于不同的心境所致。亚里斯多德说:“幸福还是不幸福,取决于人的自我灵魂。”这话说得也许有点绝对,但对渴望幸福的人们确是一种有益的提醒。
如今,哈佛大学出了一个专门作这方面“提醒”的著名教授,名叫本—沙哈尔,他所开的“幸福课”——积极心理学,成为哈佛最受欢迎的选修课。
沙哈尔的“幸福课”涉及内容很广,内中有一个基本观点,是“幸福应该是快乐和意义的结合”。比如,学习本是件令人开心的事,但如果期望值不恰当,压力过大,反而会成为负担与苦恼。他劝学生“遵从你内心的热情。选择对你有意义并且能让你快乐的课,不要只为了轻松地拿一个A而选课,或选别人认为你应该上的课。”同理,工作中也要找出意义和快乐来,不要有不切实际的向往,不要把物质报酬放在快乐和意义之上,这样就会远离焦虑与抑郁,赢得幸福感。
俗话说,“人盼幸福春盼春”。然而,正如沙哈尔所说,“漫漫人生,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会面临悲伤的时刻”,关键是要有一个积极的心态去应对。比如,工作进行一半遇到“拦路虎”,持消极心态的人会抑郁起来:“还有一半未完成,怎么办?”而抱积极心态的人,则会乐观地认为:“已经完成了一半,为全面完成打下了很好的基础,拦路虎还怕赶不走么?”保持积极的心态,笑对生活中的挫伤和曲折,就不会为焦虑抑郁一类的负面情绪所控制,让快乐与开心成为生活的常态。
这表明,人们的幸福感,既要靠社会为其创造各种生发的条件,同时也有赖个人内心去积极营造。面对物质财富增加却带来许多人“心理感冒”和内心抑郁烦闷的现实,说明在物欲横流的现代,“内在的东西比外在的东西,对幸福感更重要。“幸福课”,实在也是每个人学会生活、快乐生活的一项必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