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自创诗歌:中国官场三大定律+什么人能当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5:06:04
中国官场三大定律

精准!中国官场三大定律(作者现任中央党校副校长)


    来源:干部参阅(iganbu)编辑整理


摘要:地方越穷,想做官的人越多。比如北方经济不如南方发达,北方人就比南方人喜欢做官;内地经济赶不上沿海,内地人则比沿海人喜欢做官;中国经济落后于美国,故中国人普遍比美国人喜欢做官。


早些时候,我在《南风窗》杂志撰文指出,经济学不反对跑官,问题在于,现在人们只往上跑,不往下跑。若变少数人选人为多数人选人,增加跑的成本,则跑官无虞也。文章刊出后,读者回声四起,不少朋友来电,鼓励我把这个题目做下去。为不拂读者美意,于是就有了这篇《中国官场三大定律》。

第一定律:地方越穷人们越想做官

倘若从现象观察,人们不难发现一个事实:就是地方越穷,想做官的人越多。比如北方经济不如南方发达,北方人就比南方人喜欢做官;内地经济赶不上沿海,内地人则比沿海人喜欢做官;中国经济落后于美国,故中国人普遍比美国人喜欢做官。

最近几年,国内不断有买官的事在媒体曝光,也有不少人被罢官判刑。如读者细心,留意一下案发地点,这类案件,都差不多发生在贫穷省份,或者是发达省份的贫穷地区。贫穷地区何以频频出现买官呢?经济学的解释是:一定局限条件下的经济人本性。

经济学讲经济人,有两层含义:一是说人是理性的;二是指人是自私的。既然人是自私的,必定要追求自己利益的最大化;既然人是理性的,就一定会寻求在局限条件下实现利益最大化的办法。比如贫穷地区,人们收入低,投资没本钱,做生意没市场。所以要改善自己,就得与政府扯上关系。因为这些地方,国有经济比重高,而国有经济由政府管着,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不进政府的门,成不了政府的人,政府的餐桌上没你的饭碗,国家的大锅饭肯定与你无缘。

我曾听朋友讲过一个笑话。说是春节期间,有一四川民工南下打工,由于人多拥挤,不小心打破了火车上的玻璃。列车长让他赔,他说,火车是国家的,国有资产是全民资产,也有我一份,国家的东西我什么都不要了,就要现在这块玻璃,打破了也就不赔了。可列车长说,这块玻璃不是你的,弄坏了还得赔。此事是否当真,笔者无从查考,但它至少说明了一个道理,国有资产说起来是全民资产,但平头百姓却没有支配权。国有经济,实际上是政府所有制经济,政府所有的东西,都是由官员支配的。设想一下,如果打破玻璃的不是那位民工,而是铁道部门的某位局长,列车长会让他赔吗?也许列车长解释说,民工乘车是因私;局长乘车是因公。既然因公是一种特权,损坏东西可以不赔,你说谁不愿去因公呢?所以贫穷地区人们想当官,多半是看透了当官与国有经济的特殊关系。

人要生存,每天都得吃饭,民以食为天嘛!别看吃饭是平常小事,可当不当官,吃法也大有不同。老百姓上饭店吃饭,肯定得自己出钱,可当官的吃了大餐,通常是拿了发票,回单位报销的。有一次我陪一个国内代表团到美国访问,吃完饭后,我们管餐厅服务员要发票,服务员却不知发票为何物,待他们找来老板,我们向他解释,说我们在你这里吃了饭,要开发票回国内报销,餐厅老板听了大惑不解。他问:你们不是为自己吃饭吗,为什么要公家付费呢?显然外国人是不懂中国国情,在我们中国,老百姓才为自己吃饭,一旦当上官,就变成国家干部,吃饭就是为国家吃了,所以得由国家买单。不仅吃饭如此,坐车也一样。老百姓出门,得自己掏钱挤公交车;一般干部,可以让单位派车,官大一点的,可以有专车。总之,只要当上官,像吃饭坐车一类的事,都可由公家付费。就冲着这一点,你说贫穷地区想当官的人能不多吗?

时下人们想发横财,无非是两个路径:一是违法经营,如走私贩毒;二是行政垄断,以权谋私。第一个办法,虽有暴利,但利大风险也大,若有闪失,就会人财两丢。这种掉脑袋的事,非虎豹之胆的人不能为也;而行政垄断则不同,大权在握,呼风唤雨,赚起钱来堂而皇之。像过去价格双轨制时,利用内外价差渔利,不知养肥了多少人。而前些年靠批地皮、倒批文,一夜暴富者,也为数不少。老百姓管这些人为“官倒”,为什么叫“官倒”?因为像批地、倒批文这种营生,没有官位,手中无权,定然是倒不成的。所以贫困地区有人说:要想富,当干部,不种地来不养牛,大笔一挥成了暴发户。既然当官能无本生利,大家看在眼里,明在心头。尤其是贫穷地区,人们发财无门,可又穷则思变。故千军万马往官道上挤,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第二定律:实权越大通常难做大官

大凡做官,都会有权,但所处位置不同,权又有虚实之分。有的位高权虚,有的位低权实。比如,同是机关的处长,有人管钱管物管人,有人只管上传下达,分发文件。若是不同的部门,处长实权抵不过科长,更是司空见惯。当然,这里讲的实权,是特指财权、物权、人事权。

经济学研究定律,必须从普遍事实中加以提炼。若就一般性而言,官场确实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就是年轻时实权大的,往往难当大官。为什么呢?经济学的第二假定,叫资源稀缺假定。如果从经济学角度看,实权也是一种稀缺资源,实权越大,就越稀缺。市场上稀缺的东西,想得到的人就很多。用行话说,叫做供不应求。既然是供少求多,比起一般岗位来,竞争自是激烈得多。所以当官有了实权,就会有人惦记,有羡慕的,有嫉妒的,有求你的,也有恨你的,还有不少则是想取而代之的。所以握有实权的人,除非你钢铸铁打,滴水不漏,不然稍有不慎,遭人算计,阴沟里也会翻船。要是工作中再有个三长两短,被人抓了把柄,不仅升官无望,就连现在的职位,也是凶多吉少,去日不多也。

对实权越大通常难做大官的现象,经济学还有一种解释:就是民主失灵。政治市场的选择,通常奉行的是多数通过规则。比如选某人当处长,必须有多数人赞成才行。从理论上说,“多数通过”无可非议,它比一个人乱点鸳鸯谱,不知要强过多少倍。但难点在于,什么叫“多数通过”?经济学讲多数,至少有两个层面的含义:即少数人中的多数与多数人中多数。还是以选处长为例,倘是由3个局长(一正两副)决定,则“多数”是两人;若是由全机关人员选举,“多数”可能是几十、甚至上百人。要知道,局长选人与一般干部选人,角度会有不同。局长选出的处长,与普通干部选出的处长,大有可能不是同一个人。如果以局长们的选择为准,虽然也是多数通过,但结果却不能代表全局多数人的意志,所以民主在这里就失灵了。

正是这种少数人选人,使得握有实权的年轻干部,往往难做大官。假设某处长,管着工程发包。工程发包,是让许多人垂涎欲滴的事,想插手的自然很多。如此一来,那些比处长官大的,就可能写条子,给处长介绍工程队。处长手里一个工程,也许要收20个条子,僧多粥少,如何是好呢?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处长只能权衡厉害,把工程包给某重要领导介绍的工程队。可是,处长讨好了一个领导,却得罪了19个上司。将来开会研究他的提拔时,一个人赞成,19个人反对,结果会是什么情形,人们可想而知。再有,那些官大的写条子,没官的呢?想接工程就得送票子。即使这个处长不收礼,100人送钱,拒绝了99个,而其中一个是丈母娘介绍的,就收下了。可不料东窗事发,结果被人告到纪检委,纪检部门办案,不是看你拒贿多少次,而是看你有过受贿没有,是一票否决。哪怕是一次,该撤职的就得撤职,该法办的就得法办,法纪无情嘛。所以年轻的实权干部当大官,成功的概率只有1%,而失败的概率是99%。

读者如若不信,可以看看你所了解的官员,那些仕途通达的,是不是不少都是共青团出身,或是那些年轻时实权不大的人。为何共青团出身的干部进步快,因为共青团不管钱管物,要想办成一件事,得左右协调、上下周旋,所以工作能力都比较强;另一方面,由于没有实权,人家既不找你批项目,也不管你要资金,所以得罪的人不多,行贿的人更少。这样升迁的机会,反而比起实权干部来要多得多。

第三定律:好人未必就是好官

这里讲的“好人”,有特定的含义,即大家都说他“好”的人。有句俗语形容这种人,叫“好好先生”,也是毛主席曾批评过的那种明哲保身、但求无过的人。现实生活中,这样的好好人,不乏存在。在领导看来,缺点不明显;在群众眼里,印象也不坏,所以这些人做起官来,大多春风得意,平步青云。

其实,这样的“好人”,却未必是一个好官。因为当官,本身就是一种责任。履行职责就得办事,可一旦办起事来,就没有不得罪人的。办好事要得罪坏人,办坏事要得罪好人,只有那些无所事事的人,才什么人也不得罪。像寺庙里的菩萨,好人坏人都要烧香,为什么?因为人们想升官发财,希望菩萨保佑;而菩萨呢,则是啥事也不做,所以不会得罪任何人。要是菩萨真能提拔某人当官,或帮某人发财,那些没有升官发财的人,没准也会写菩萨的告状信。所以菩萨能得万人景仰,众生朝拜,玄妙在于他从不办具体的事。我们共产党的干部,总不能当菩萨吧?假如你要维护公平的竞争环境,要打击假冒伪劣,那么那些制假贩假的,就会对你恨之入骨,恨不得半夜里去扒你家的祖坟。倘若你办了坏事,如损公肥私,好人又饶不了你。因此要做“好官”,就要做好事,不得罪好人,但同时要敢于得罪坏人,得罪的坏人越多,说明你当官就越称职。

可问题也就出在这里,时下做官,要看民意。可“民意”是一个复合概念,人上一百,心态各异。那些敢做事的好官,只要做事,保不准就会得罪什么人。尽管这些人不一定是坏人,但利益所系,必是如此。俗话说,众口难调,五个指头伸出来,也不一般齐。同一件事情,由于人们利益不同,有人说好,就有人说坏。若是搞起民主测评来,做事的,就往往比不过那些不做事的。站在经济学的角度看,这又是另一种民主失灵。所以人们选官,既要民主,但又不能迷信民主;要看选票,但又不能只比选票。正确的办法应是,坚持多数人选人与“多数通过”规则,并在民主的基础上实行集中。我们的社会,毕竟好人是多数,坏人是少数。如有70%选民通过,就已是一个好官;相反,如果有了100%的选票,也许此人是一个“好人”,但作为一个官,就要大打折扣了。

不难想见,如果我们能在民主集中制的指导下,能把多数人赞成的人选出来,并委以重任,官风必能大变。这样一来,过去那些八面玲珑、只谋人不谋事的人,就没了市场;而那些刚正不阿、敢为老百姓办事的人,也没了后顾之忧。其实,人非神仙,怎能无过?因此要容许干部犯错误。尤其现在改革时期,好多事情前无古人,我们不得不摸着石头过河。既然是靠摸石头过河,就得允许有闪失。不然求全责备,谁敢开拓创新呢?现在确实有些人,自己无所作为,却总在背后指手画脚,这个不行,那个不对,但究竟如何办好,他又不出手。倘大家都如此,光说不练,那么我们的事业靠谁去推动呢?中国的改革,历来服从一个规律:突破在地方,规范在中央。农村改革如此,企业改革也如此。倘若当初改革不准试验,只能包对不错,中国的改革断不会有今天的局面。

经济学不反对你做“好人”,但发展经济,却需要的是好官。我们的分析证明,好人未必就是好官,所以笔者的建议是:为了国家的强盛,事业的勃兴,最好不要让“好好人”当官。

简短的结论

本文所论中国官场三大定律,是经济转轨时期的一种客观存在。要解决这些问题,唯一的办法,是深化改革。如缩短国有经济的战线,取消公款消费,人们的官本位意思必能淡化;进一步完善民主机制,强化权力制衡与监督,有实权的年轻干部,也能当大官;而如果让多数人在多数人中选人,并贯彻民主集中的原则,不让碌碌无为的人做官,则党风政风,可以焕然一新矣!



什么人能当官?
什么人能当官,答案五花八门、见仁见智。我对官场一窍不通,奢谈官c实在自不量力,写出来旨在抛砖引玉。


一、能力卓著


官场高手如云,特别是各地党政一把手面临巨大压力,维稳、安全生产、城建、计生、环保等,哪个环节都马虎不得,没点能力确实不行。有些人因为买官卖官、任人唯亲等腐败现象,把官c看得漆黑一片,认为当官的不学无术,只会拍马溜须,其实他们哪个不是人中龙凤?所以,官c主流还是能者居之。
某常务副市长,小时家贫如洗,连舅舅都嫌弃。师专毕业后任教,从给县广播站投稿开始,先做县广播站通讯员,后做县广播站记者、县委组织部干事、市委办公室秘书、县长、县委书记、副市长,没有能力能一路高升吗?某省委书记,也是从县高中老师起步,后任校团委书记、县团委书记、市团委书记、省团委书记,最后官至省委书记,就连落马的原铁道部部长刘志军,据说也很能干。因此,平民子弟要想当官,必须能力卓著,这是前提和根本。


二、善处关系


处关系也是能力,之所以单独列出来,就是因为它太重要了。如何处关系,我不敢胡说八道,讲几个例子,仅供参考。
几年前我有幸与某领导秘书同学,当时他已官居正处,但待人谦和客气,丝毫没有飞扬跋扈的样子。通过与这位秘书接触,我感觉为官必须谦和谨慎,这在我以后的经历中得到印证。我曾去过一个厅官家,他时任市人大副主任兼区委书记,但室内陈设简朴,与一般家庭并无二致。我接触过一个市委书记,还跟他一块上过电视,其人穿着朴素、待人和气,如果混在人群中,你绝对想象不到他是个管700多万人口、GDP近1500亿的大市的市委书记。
有个权高位重的同县京官,几年前我去找他,虽然没见面,但在电话里嘘寒问暖、热情备至,非安排秘书请我吃饭。还有个领导,我与他无亲无故,级别差距甚大,只是打着“老乡”的旗号见过一面,后来大着胆子请他办事,他当时没说什么,没想到几天后拖人告诉我事已办妥,让我在惊诧之余感动不已。我曾找某地“老一”办事,只是在他晚饭后散步时见了一面,家门都没进,但当我再次打电话时,他竟能记得我名字,事情虽没办成,但他把过程一五一十的告诉我,话讲的很实在,丝毫没有做作的感觉。事情过了多年,我对这位“老一”仍然印象深刻,我不知道他为什么会对我一个不入流的小干部这么重视,这也许就是为官的艺术——说话滴水不漏,办事稳妥可靠,让上上下下都感觉舒服妥帖。因此,许多领导,即使不想真心办事,即使忽悠人,但表面工作也尽量做的风光漂亮、无懈可击,让人舒舒服服。也有极个别领导做的一般。有个京官检查工作,我前去敬酒,没想到他说:“你官太小,你喝3个我喝1个”,让我很不自在!
有人感觉能说会道、八面玲珑就是会处关系,将来能成大事。其实未必。我接触的一些领导,特别是从基层起家、当过一把手的,大都大胆泼辣、一言九鼎,给人感觉豪爽、实在、仗义、可亲、可敬、可畏,很有人格魅力。而那种见风使舵的势力之徒,也有当领导的,但比例似乎并不大。比如,我身边有几个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能人”,好几任领导都不认可,原因很简单,这些人野心勃勃、过河拆桥,说不定哪天会踩着领导往上爬,领导怎么可能自毁前程?做官当然需要会说话、会处关系,但过于聪明、过于野心勃勃,很可能被领导搁置不用。至于如何把握和拿捏大有学问,绝非看几篇文章就能学得到的,不身临其境,不在宦海中沉浮几番,很难有切身体会。


三、敢送敢要


送礼要敢送。多年前,一个领导在小酌时说了一句话:“就是吃咸菜也要送礼”,让我印象深刻,现在此人官居正处已8年有余,估计马上可升任厅官。今年4月,与一个履新的朋友喝酒,问他为什么能升官,他说:“我把买房子的钱全砸进去了,还借了一点”,“不买房子也要送礼”,这种气魄、胆识,一般人是没有的。还有个朋友,到北京送礼被拒之门外,但赖着不走,后来礼品还被扔出窗外,此人并不气馁,直到“三顾茅庐”,别人才收礼办事。这种厚着脸皮、大着胆子,“贴”和“粘”的功夫,一般人是不具备的。有个好友,99年就是某省委处长,一次见到一个给中央常委做秘书的同县老乡,给人家送礼被退回,此君见状,再也不去送了,至今还是正处。现在他懊恼不已,说当初应该多找几次,办成了最起码是厅干,甚至是省部级,办不成也没什么损失。
收礼重在敢要。某人在省高院办公室任职,有人盗窃被抓,想拖他放出来,他一开口就要了20万,、吓的人家再也不敢联系了,后来别人花4万块成事。有个县委书记,其外甥大学毕业后托其安排工作,他一口向姐姐要了10万,他老婆还拉着姐姐逛商场,买了近3万元的金银首饰。还有个领导,给人拨了80万,随即要了一辆60万的车。不过,太贪一般没有好下场,后两位领导早已被抓进大牢。


四、特能忍耐


有些领导脾气很大,动不动就雷霆震怒,甚至“祖宗八代”的破口大骂,我亲眼见到几个领导被骂的满眼含泪,因此,为官要特能忍耐。有时,个别领导司机也狐假虎威,作为下属,这时尤其需要忍耐。某处级领导负责单位车辆管理,有次见副书记的车在机关大院里横冲直撞,出于好意刚制止两句,就被司机打了一记耳光。领导怒火中烧,但无可奈何,气的一星期没上班。后来,司机跟着副书记高升,领导还得端着酒低三下四的给司机送行。这就是官c!


五、官运好的


官运好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跟对人,二是运气好。先说跟对人。跟领导当然很重要,跟对人官运亨通、幸福一生,跟错人,仕途挫折、郁闷一生。但官c波诡云谲,许多时候,跟对人比中百万大奖还难。因此,跟对人不要得意,那是运气;跟错了也不要气馁,纯属正常。
天上掉馅饼的事在官c不多见,但也有先例。有个县委副书记任职多年,县长高升,他原本有望接任,不想从别处空降县长,气得他好几天都没上班。但不到一年光景,这个县长因为安全事故被免职,其他领导又不愿过来,他顺理成章的升任县长。这就是运气。


六、高人帮助


一个军转干部讲过两个案例。90年代初,某团政委任职多年,眼看即将到最高任职年龄,不升官就得转业,他十分着急,找几个哥们商量对策,有个宣传处长出主意说:“我帮你宣传一下”。回去后处长就着手运作,结果一发不可收拾,不久,此君因“成绩突出”被中组部评为“优秀共产党员”、“人民好公仆”,官运由此亨通。如果不是2007年死于癌症,估计升任军区领导不成问题。

同在90年代,兰空某场站有个志愿兵与老乡喝酒时发牢骚说:“你们都当官了,就我一个兵,你们也不想办法帮帮兄弟”,老乡中有个师宣传科副科长,借着酒劲说“那我帮你吹吹吧!”,该人回去后开始造势,没想到该志愿兵正好符合战士典型标准,在副科长运作下,他迅速窜红,不久扬名全国,还被江总接见,随后被提干,后来升任场站副站长。通过以上案例看出,高人不一定是大领导,一些身居要职、能力出众的小领导甚至小喽啰,只要肯帮忙,也照样能改变命运。

实际上,做官没有标准。什么样的官都有,有塌实肯干的,也有八面玲珑的,大概官c也分三六九等,不同行业、不同地区、不同单位、不同岗位需要不同风格的官员,关键是官员能否适应环境和岗位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