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到芜湖市:福慧双修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4:47:26

佛经有一个“罗汉托空钵"的故事:


  有两个师兄弟,一个喜欢读经,修慧不遗余力;一个只是喜欢修福,帮助
困苦的人,多行布施。
  
  这两位修行者转世之后,师兄虽证阿罗汉果,但少人供养,终日乞食,经
常托空钵,难得一饱。


  有一天这位证圣果的出家人,拿著空钵经过国王的花园,看到一头披金戴
银,身上挂著璎珞的大象,所住的象舍也很豪华,有上好的蚊帐遮盖,并且
用上好的毯子铺在地上让它睡觉,因为它是国王最宠爱的大象。


  这位已证果的出家人,见到这只大象,便走到豪华的象舍前,在大象的耳
朵边轻轻地说:


 「师弟啊!我们过去生中,修行都有所偏颇,我只重视修慧,不肯植福,
所以落得现在常托空钵,有一顿、没一顿的,吃尽了苦头;


  而你宿世乐行布施,只修福不修慧,今生虽然生活无忧,受人宠爱、照顾
,可惜你却堕入畜生道啊!」


  这只大象听了,后来便整天掉眼泪,不吃不喝,国王和大众便去请教佛陀。
 
    佛陀为了警惕大众,便说了一首偈:
「修福不修慧,大象披璎珞;
   修慧不修福,罗汉托空钵。」


如何修福?
常布施。
遇到贫穷、困苦的人多供给饮食、衣服、卧具等。
常供养塔、寺、僧、尼等。

如何修慧?
持戒、持咒、持佛菩萨名号、诵经、禅定等。


修慧断除习气

一、五位居士的故事


    在《法句经》有一个故事,有一次,佛陀在只园精舍时,有五位贵族来供养佛和比丘
众,佛陀随喜他们的功德之后,对他们开示佛法,但这五位居士在听法的过程,各有不同
的表现。其中一位坐著睡著了,没听见佛陀在说什么;第二位不断用手指挖地上的泥土,
在自己的烦恼境界中,佛陀开示的内容,他模糊不清。第三位在佛开示时,他不断的用手
摇树,他也是落在过去的烦恼中,不能够了解佛所开示的意思;第四位抬头观天,也无法
了解佛开示的内容;第五位居士佛开示的时候,他很恭敬专注的听,了解佛所开示的内容
,法喜充满。

佛开示之后,五位居士离开精舍回家,阿难正坐在佛的附近,看清楚他们的
行为,便请问佛:「为什么他们会有这样的行为?」


    佛回答:「没有火比得上贪欲,没有执著比得上瞠恚,没有束缚比得上愚痴,没
有河流比得上爱欲。」贪、瞠、痴、爱是最明显的烦恼,烦恼的习气不容易根除,他们的
行为是因为无法改变旧有的习气。第一位在听开示时昏沈瞌睡的居士,以前五百生命是蛇
,蛇总是卷曲著身子睡觉,所以昏沈睡觉的习气强而明显,能够完全控制他的心。刮地居
士过去的生命是蚯蚓,蚯蚓习惯在土中钻来钻去,现在这个习气还是很强。摇树的居士过
去的生命是只猴子,猴子总是喜欢抓著树枝跳来跳去,今世这个习气比听法的习气明显得
多。举头观天的居士过去的生命是占星家,总是仰头看天观察星象以断吉凶,现世这个习
气仍很强,习气阻碍他专心听佛开示。专心听法的居士过去的生命是学识丰富的婆罗门,
他很多世生命习惯在修习智慧,所以他很恭敬的听佛开示,能够了解佛开示的内容。


二、培养好习气


    这个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习气能够控制我们的心,虽然那五位居士很有福报,
他们能够直接听佛开示,然而只有一位能够了解开示的内容,能够真正的受用佛法的利益
。我们要作意培养听法的习气,培育对法的兴趣及一切好的习惯;用智慧坚决去掉所有的
不好习气,所有的障碍修行的习气,这样准备我们的心。如此,虽然我们不是在佛的附近
,如果有因缘便能接受了解法、接受法,不断的留在法的境界。


    《法句经》有一诵说明我们要如何准备自己,来深入这个佛与阿罗汉的境界,经文说
「智者应该点点滴滴,时时刻刻去除精神的烦恼,就像金匠去除金子的杂渣。」所以
有智慧的人只管这个特别工作,除了这个工作以外,所有的其他的工作,不是真的重要。
因为真正的快乐,是靠我们的努力,除去我们的心的烦恼,如果我们能够用尊敬的态度,
好像佛开示的时候,恭敬听法的那位婆罗门,用这个态度来让我们的心清净,渐渐愈来愈
长的时间,能够留在法界里面,愈来愈长的时间,能够感到真正的法喜。所以努力让心清
净,让它留在清净的法喜的努力,比所有的其他的事情重要得多,我们的快乐、解脱就是
靠这个努力。前面我所提到的颂,没有执著能够比得上瞠恚,如果要学佛法,真正的入佛
法的境界,第一就是特别努力除去瞠恚。偈诵说:「最强的火是贪欲」,事实上瞠恚是最
厉害的火,所以说:「一念瞠心起,火烧功德林」,一生起瞠心,把所有的功德都烧尽了
,佛教徒的第一要务,就是去掉瞠恚。



三、以慈悲去掉瞠恚


    对治瞠恚最好的方法是修习慈悲观,佛陀慈悲的境界无量,佛法的境界也是无量。慈
悲的无量与佛的境界是不能够分开的,佛的智慧是靠这个无量的慈悲,因这个无量的慈悲
。佛能够了解无量空,具足无量智慧,所以无量智慧是靠无量慈悲,佛能够度所能够度的
众生,因为他们对法、对智慧有尊敬的态度,如果他们对智慧没有尊敬的态度,好像前面
的四位居士佛无法度他们。虽然他们能够亲近佛陀、听佛开示,不过因为烦恼习气的缘故
,佛陀的清凉法水难以进入他们心中。如果对智慧有尊敬的态度,佛的慈悲能够完全打开
我们的心,便能够深入法的境界。要了解:智慧跟慈悲是不能够分开的,我们要发大慈悲
心,佛陀说:所有的法都是慈悲、智慧的资粮而已。佛陀大慈悲心所说的法,都是来开启
我们的智慧,如果能开启智慧,就留在法界里面。如果慈悲无量,那智慧境界也没有什么
限制。那烦恼的火,它能够烧我们,因我们的智慧不够;如果我们的智慧够,那烦恼的火
就不能够烧我们。如果烦恼不能烧我们,我们就能解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