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达加斯加的企鹅2:围棋、象棋所谓“被争宠”?简直莫名其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9:20:35
围棋、象棋所谓“被争宠” 简直莫名其妙!(2011-09-30 19:54:48)转载 标签:

聂卫平

象棋

体育

分类: 锐评棋事

  很震惊,几篇讨论棋之历史文化的博文,最后被演绎成打击、贬低象棋,抬高围棋,争夺培训市场,还有奉劝围、象两届之间要一笑泯恩仇……让人喷饭!你们这些结论都怎么得出来的?

 

  所有就此次争议发言的象棋界老朋友,我都认识,有意见,可以直接来找我,跟我说!别听别人的,说我说过什么什么,说我挤兑象棋,全是臆断穿凿!更容易引起误会。如果要知道“围、象被争宠”的来龙去脉,请你们自个看看我博客和微博,看清命题了吗?读过我的博客吗?就吵吵,来的有文化的。

 

  所谓争宠,据说导火索是8月31日,我发表的一篇名为围棋更适宜叫“国棋”(http://blog.sina.com.cn/s/blog_5d75e0940102ds3i.html的博文。

 

  文中主要阐述两个观点。第一是支持林将军对国艺的定义及围棋才配叫国棋提议。

 

“所谓‘国艺’,就是与国家民族有深厚渊源,上升到国家层面,能够反映民族精神需求的艺术和技能形式……围棋在民族文化中的精髓和瑰宝地位,也只有‘国艺’一词才能相配”—林建超《围棋与国家》。

 

之后就是我为什么支持这个观点,阐述自己的理由,既然围棋是我们自己发明的,又有那么深厚的文化历史内涵,称之为‘国棋’并不过分吧?如此而已。前是一个象字都没写,后居然被一些人说成“聂卫平:围棋和象棋相比,围棋更适宜叫国棋”……并以此向诸多大师说是我说的……

 

所谓引起争议的第二篇文章,9月24日:“以局部、大局看‘琴、棋、书、画’棋之所指”(http://blog.sina.com.cn/s/blog_5d75e0940102dssh.html

 

“琴、棋、书、画”四字并列出现之时,其所指肯定是围棋,因为那时候没有(中国)象棋。

 

象棋最终定型和火炮的出现有关。要想把炮弹打出去,得先有火药,而火药出现大致在唐末,因而火炮的出现最早会追溯到宋朝。由于火药量和弹头配比总有问题,大概在元代技术方渐成熟,火炮才在战争中真正发挥出作用。现实中有了火炮,象棋中才会出现“炮”,中国象棋得以最终定型,从中可以推断出象棋出现的大概时间……

 

上述两段如果让我去求证,也太不现实,仅代表个人的观点。说有些人看着不爽,你也可以提出自己的观点,没人不让你说,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但博客是我自个的地盘。琴棋书画形成的大致时间?象棋最终定型?象棋炮的由来?因而充其量只能算作学术争论范畴,结果又被当作打压象棋的证据。

 

围棋的子越下越多,象棋越下越少,围棋越下会越复杂,象棋越来越简明,此二棋区别之一。

 

围棋子越下越多,象棋越下越少,基本事实。复杂和简明,褒谁贬谁?怎么又不高兴了呢?复杂就是好?简明就是赖?就是挤兑?

 

两方面看待这个问题,前者算局部流,后者就是大局流了……

 

“前者”指以“琴棋书画”出现时间的做支撑点,棋之所指肯定是围棋,称为局部观点;“后者”代表贯穿几千年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看待“琴棋书画”这四个字,肯定既包含围棋,同样包含象棋,这是大局流。视角变了,结论自然不同。这局话也被多次篡改。难道稍微复杂一些的句式,就要掰开揉碎带注解吗?

 

第三个争议源自9月27日的一篇微博:

 博、弈都是一种棋类游戏。经历漫长的岁月,博已经消亡,且只闻其名,未见其形,而流传下来的只有弈——围棋。可见围棋的魅力、内涵及文化底蕴,承受住了历史长河的洗涤。

 

很明显,这同样是个学术问题。又有人说了,博指的就是象棋,怎么说我们象棋消亡了?鸡对鸭讲,套用谁说的一句,谁谁谁你在哪里呢?你回来我请你吃饭,哪跟哪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