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跃檀溪:财政支出2/3用于民生为何感受不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22:22:30

财政支出2/3用于民生为何感受不到?

2011-09-30

 

《人民日报》近期对税负痛苦指数以及国富民穷的热议连续发文,昨日更是宣称中国的财政支出2/3都用于民生。文章称:

近年来,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连续7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平均增长10%,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覆盖60%的县。加快推进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惠及2.45亿城镇职工、2.1亿城镇居民和8.32亿农村居民;全面实现城乡免费义务教育,所有适龄儿童都能“不花钱、有学上”……这些年,财政部门用于民生领域的投入确实在大幅增加。

2011年,财政部门进一步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中央财政预算安排用在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住房保障、文化方面的支出合计10509.92亿元,比上年增长18.1%,加上农业水利、交通运输和环境保护等方面支出,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支出合计约占中央财政支出的2/3。

文章也坦承:一些群众对民生改善的感受没有那么强烈。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朱青教授认为,人们的感受不同,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一些支出项目不可能实行普惠式的“全覆盖”。也就是说,对于民生支出,有些人能够享受到,有些人享受不到,感受自然不同。

问题是,真有2/3的财政支出用于民生了吗?如果把庞大的三公支出、庞大的公共建设支出、庞大的公共维稳支出都算在民生支出之中,公众又如何能感受到民生的改善?

财政部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全国财政收入74286.29亿元,同比增长30.9%。由此测算,今年财政收入将突破10万亿。数据显示,财政收入远高于GDP和居民收入增速,而财政收入过快增长必然导致国富民穷。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博士、经济学者马光远表示:“财政收入的增加当然与经济的快速发展有关,但国与民之间不能差距太大,以前大家都吃土豆,现在的情况是国吃鲍鱼,民吃土豆。”在马光远看来,中国还未成为高收入国家,但宏观税收负担已达到高收入国家的水平。

我国税制与国外税制的一个重大区别,就是政府的财政收入除税收之外,还有一个几乎可以与之并驾齐驱的收入主体:包括预算内收费、预算外收入、制度外收入等等。只有把这些收入统统加起来与GDP相比较,才是真正的“宏观税负”。如果再把制度“之外”的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还有形形色色的腐败贿赂支出以及因通货膨胀而提高的实际税率,那就根本算不清楚税负水平到底是多少了。

所谓“宏观税负”的高低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与“宏观福利”是否相匹配,人们在关注财政收入增长的同时,更应该关注财政支出是否用于民生?财政支出是否建立了有效机制让纳税人监督?北欧等国的税负也较高,但公众抱怨却少,主要是因为财政收入大多用于改善民生。如果全民高税负带来了全民高福利,税负高一点公众也能接受。可怕的是,全民“高税负”换来的只是绝大多数人的“低福利”甚至是“无福利”,取之于民的税收只用于少数人挥霍乃至被各种豆腐渣工程所吞噬,那才是全民的悲哀!当国民纳税比例已经等同于甚至高于发达国家,享受到的公共福利和社会保障却少得可怜,面对畸形的生存压力和生活成本,如公路高收费,医疗高收费,教育高收费……绝大多数人除了愤怒只能仰天长叹!

由此看来,老百姓没有从住房、出行、消费、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支出中直接感受到好处,只感受到越来越重的生存压力。

世界银行发布的一份中国经济报告指出:在2001年至2009年间,中国经济以每年接近10%的速度增长,但13亿人口中最贫穷的10%人群实际收入却下降了2.4%。从1995年到2007年,去掉通胀成分后,政府财政收入增长了5.7倍,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仅增长了1.4倍,农村居民的纯收入则只有城镇居民的1/3。

面对目前严重的通货膨胀,拥有庞大财政收入的政府怎么办?我们看到,今年的国防开支和维稳开支都大幅增长,因为政府有足够的财力投向国防和维稳,而上上下下喊了几十年的教育投资占GDP4%的目标,仍然只能等到明年。政府的各项行政支出占到财政收入的30%以上,而在民生支出方面则明显落后,2009年全国财政收入6.85万亿元,医疗、教育、社保、就业支出占比仅有14.9%。相比之下,美国这一比例高达61%。

国强民富不能只是一个口号,拥有10万亿财政收入的政府应该考虑推出减税政策,从而减轻高物价对民众的重压。如此之高的财政收入增速,关键看钱怎么花,在关心增速的同时,更要关心预算管理的严格性,支出结构的完善性。

是继续扩大财政收入大肆挥霍还是转变思路减税惠民并对穷人实施救助?成为中国政府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面对垄断企业涉及民生的涨价行为,政府是一昧支持还是坚决制止?对于城市居高不下的疏菜价格,政府如何对农民种植蔬菜进行直接补贴,面对流通环节高昂的物流成本,政府如何通过减免路桥收费从而搞活流通,城市的集贸市场如何转变为公益性质,对所有菜场摊位实行政府补贴,敞开市场让农民进城自由交易各种农副产品,以减少中间环节从而平抑物价。对公立医院、中小学收费如何严格监管,真正减轻民众的教育支出。社会保障、养老、失业、医疗保障等等如何惠及全民?

海外学者郑永年曾质疑政府每年把数万亿财政资金投入各项基础设施是荒唐的,财政资金应主要用于建设社会保障制度,把钱花在老百姓身上。

鉴于中国是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政府在国民收入和社会财富的分配中多拿一点似乎理由充分,但如果没有一套严密的约束机制,政府对国民的掠夺就会变本加厉。而要解决政府、企业和个人的分配不公问题,缩小分配差距,必须推进经济结构和政治制度、社会制度的全面改革,除了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制建设外,更要建立健全良好的惠及全民的社会福利医疗养老保障机制。政府要大力削减居高不下的行政开支、固定资产投资开支、维稳开支,把更多的财政资金真正用于民生,才能保证社会的长治久安,才能减缓财政支出的长期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