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翠霞结婚照片:学会打通经络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3 06:05:55

学会打通经络--1  

2010-11-16 16:13:26|  分类: 人体自有大药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人体的十四经脉,经常受到各种风、寒、暑、湿、燥、火的影响,严重影响人体的健康。每条经脉都有它容易脆弱受阻的地方,比如督脉的腰阳关,就是督脉阳气上输最容易堵塞的关口。为什么总是容易腰酸背痛、腰酸膝软,无不与经脉的“交通黑点”有关。经过长期实践,这些“交通黑点”最易发生酸痛结节、异常反应等。平时不觉,一旦该经脉脏腑有异常,一定会有反应。不妨针对症状先检查一下你的“交通黑点”!例如,糖尿病地机痛,妇科病三阴交痛等。

  
  心包经不通的常见症状:
  失眠多梦易醒难入睡;
  心烦健忘胸翳闷口干;
  神经衰弱。
  
  三焦经常见症状:
  偏头痛 头晕耳鸣 上热下寒;
  手足怕冷 倦怠 易怒 皮肤容易过敏;
  肌肉关节酸痛无力 食欲不振。
  
  肺经常见症状:
  怕风 易汗 咽干咳嗽;
  过敏性鼻炎 皮肤干燥 容易过敏;
  动则气短胸翳 面色皮肤无华。
  
  大肠经常见症状:
  牙痛 头痛 口干 皮肤过敏;
  青筋斑点多 肠胃功能减弱;
  肩周痛 慢性咽喉炎。
  
  胃经常见症状:
  咽喉痛 胃痛 怕热 消化不良;
  倦怠 膝关节酸痛 便秘;
  唇干 舌燥 身体消瘦。
  
  脾经常见症状:
  脘腹胀气 吸收不良 口淡;
  容易呕吐 容易倦怠 虚肥;
  头胀 头脑不清 湿重 脚肿 便溏;
  关节酸胀 糖尿病。 
  
  心经常见症状:
  心烦心惊心悸心闷心痛;
  短气 上气有压力感 忧郁易怒;
  口腔溃疡 口干口臭。
  
  小肠经常见症状:
  小腹绕脐而痛 心翳闷 头顶痛;
  容易腹泻 手脚寒凉;
  吸收不良 虚肥;
  肩周炎。
  
  督脉常见症状:
  虚寒 怕冷 手足不温 疲劳乏力;
  颈椎痛 腰椎痛 痔疮便秘;
  阴阳失调。
  
  任脉常见症状:
  怕热 汗多 阴阳失调 月经不调;
  阳痿性冷淡 消化不良 胸翳气喘。
  
  膀胱经常见症状:
  恶风怕寒 颈项不舒 腰背肌肉胀痛;
  腰膝酸软 静脉曲张 尿频尿多;
  尿黄 前列腺肥大。
  
  肾经常见症状:
  手足怕冷 口干舌燥 腰膝酸痛 咽喉炎;月经不调 性欲减退;
  前列腺肥大 足跟痛 尿频尿少尿黄。
  
  胆经常见症状:
  口干口苦 偏头痛 容易惊悸;
  善叹息 便溏 便秘 皮肤萎黄;
  消化不良 关节痛 脂肪瘤;
  痰湿结节积聚。
  
  肝经常见症状:
  口干口苦 情志抑郁 胸胁胀痛;
  眩晕 血压不稳 易怒冲动;
  皮肤萎黄 易倦乏力 前列腺肥大;
  月经不调 乳房疾病 小便黄。
  
  经络通则不痛,痛则不通。半通呢?半通往往麻、痒、胀、不舒服。经络的这些异常反应点都可以称为阿是穴。阿是穴就是经络不通的最早警示信号。这时最好随时去拍打、按摩,经常挠抓,就能疏通经络,就能健康。

 

防病保健知识
1、 为什么常吃烘烤食物易患癌:因烘烤食物时燃料中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一种叫3,4-苯丙比的致癌物质,这些物质会遗留在食物上,所以人吃多了极易患癌。

2、 吃哪些蔬菜易中毒:1)、发芽、发青的土豆有毒。2)鲜黄花菜(即金针菜)有毒。3)腌制未透的菜。4)隔夜熟白菜熟韭菜会将菜中的硝酸盐转化为亚硝酸盐,亚硝酸盐是强致癌物,熟白菜、熟韭菜放久了切勿吃。

3、 烂姜不宜吃:烂姜有极毒,能坏死肝细胞。

4、 豆油不可生吃:生豆油中含有苯,苯能破坏人的造血系统,所以做凉拌菜和饺陷不宜用生豆油,如将豆油下锅熬熟,苯就蒸发了。

5、 哪些水果忌海味? 柿子、葡萄、石榴、山楂、香蕉,这些水果中含有鞣酸。鞣酸与海味中的钙结合,会形成一种难以消化的物质,引起肚疼、呕吐、恶心、腹泻等现象。

6、 哪些食物易使皮肤变黑?常吃肝脏、肾、赤豆、黑芝麻、乌鱼、浓咖啡、易使皮肤变黑。

7、 哪些食物易使皮肤增白?一般为黄绿色食品如芹菜、菠菜、洋葱、苹果、萝卜等。 

8、 油渣、锅巴不宜吃:油渣、锅巴中含有苯丙比,苯丙比是致癌物质,所以不宜吃。

 

 作者: 袁方 人体反射区家庭健康法

大拇指第一关节处正是上下颚反射区,舌头肥大舌边有齿痕。刮按几分钟,肿胀就减轻了。

另外,吃饭或说话时常咬舌头,同样可刮按,坚持几天,此后这种情况都不会发生了。

 

 

 

 

 

脚上的脚趾根处分别有反射区,手上的食指和中指根部是眼睛反射区,而无名指和小指指根部则是耳朵反射区。

掐掐双手的眼睛反射区,可防治眼睛酸胀和干涩。

老年人有耳鸣或耳聋的症状,就掐揉手上无名指和小指指根处的耳朵反射区。

 

人的年轮就在手上,看生命线的年轮,便能知晓自己的健康状况。在某些地方发现了星纹、斑点,就意味着在这个年纪上身体状况不太好。

五指中任一指出现偏歪、变细、关节粗大、指关节横纹线增宽、有多条横纹等,均表明身体有某些不适。

有位患者因为肩背不舒服。发现她五指倾斜,拇指紧拢,食指、小指下关节鼓突,是驼背之兆。原来她家里的每个人都驼背,她姥姥驼背弯腰几十年了,现在,她妈妈才五十出头,背也驼了。

我告诉她:“如果不及时调养,也可能会驼背。” 自我调整的小技巧:推手背,拨手指,抠腕缝。回家后,她一直坚持做,十年过去了,她不但脊背没有弯曲,也基本没有出现过肩背疼痛的现象。

 

老年人因为消化系统的功能失调了,吃不好,睡不好,想得多了,白天就疲劳乏困,接着各种负面情绪就会随之而来。

老人孤独、忧郁,怕死的心理是可以通过按摩来得到改善的。快乐拐角区,在横截肠到降截肠的拐角处。常按心情好,不衰老

 

脚上的胃、脾、胰反射区旁边有一片空白区域,这是最具减肥功能的反射区。肥胖,尤其是伴有腹胀、便秘的朋友,摸一摸这个区域都会感觉鼓鼓囊囊的。这时,用食指跪指或用按摩棒从上往下刮,每天10~15 分钟,坚持一段时间,就能达到减肥的目的,腹胀、便秘的症状也会不知不觉地消失。

手上也有相应的减肥区,是从中指指根到掌根的这一个带状区域,没事儿的时候就从上往下推或刮,既调节了脾胃功能,又能起到减肥的作用。

另外,高血压现在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用反射疗法来降血压,除了捋大脚趾指肚调节大脑等方法外,我还发现了用足部其它反射区来降血压的妙方。血压高的人在脚心的小肠反射区会有肿胀的现象,那么,这样的人平时不妨自己刮脚心,从上往下,整个手蜷起来,怎么方便怎么刮。把鼓胀的地方捋顺了,血压就会慢慢地降下去。而且,刮脚心除了可以降血压外,还可以缓解失眠、调理心脏疾患、增强性功能等。

大肠是人体内的废物必经的一个地方,在结肠拐角处刺激,把堵塞在拐角处的阳性物推开以后,老年人消化系统的负担就会减轻,心脏的负担也会随之小很多,这样一来,心里自然就平静多了。

 

人体有哪些基础反射区

调理疾病的基础反射区,脾脏、肾脏、胰脏、小脑脑干全身淋巴。如果每天按摩手和脚的这些基础反射区半小时,再加上刮脚心、搓脚趾头、脚跟跺地等动作,一直做到感觉身体末梢都是麻酥酥的时候,这是很好的日常保健之法。

五大基础反射区的使用方法

1. 脾脏反射区

在人体的基础反射区中,最重要的是脾脏。脾主血脉,是生血、运化血的大本营。

这个生产基地出了问题,会导致人体通道不畅,堵塞到哪儿,哪儿就出毛病。比如说堵塞在人体脊椎,就可能引起胸椎,甚至整个胸部的不适。

要解决问题,首先要把下水道通了。而脾脏就是人体最大的下水道。

像下肢水肿、静脉曲张,腿胀、腿麻等症状,这些全要先从脾脏反射区来调理。

一个朋友,从十几岁开始脾胃就不好,现在五十多岁了,身体干瘦。脸上的皱纹褶子多得很,她告诉我,经常咬到舌头,这其实是久虚生火,所以她脚上的脾脏反射区有塌陷,而且脚颜色苍白。

先给她重点按摩脾脏反射区,让她闭上眼睛,先慢慢给她旋揉,然后慢慢顶按,终于感觉她脾脏反射区处的坑越来越浅了,做到最后,发现其脾脏反射区的部分开始有弹性了。

在做的过程中,她的脚往外冒一股味,因为她吃了二三十年的中药,好多毒素都沉淀下来了。后来她自己试着摸也有弹性了,慢慢地中药味就没了,而变成了清凉的气息。与此同时,明显感觉到她精神状态好多了。

2. 肾脏反射区

肾脏反射区也是人体非常重要的基础反射区之一,肾脏本身是人体最大的排毒器官。只有肾脏功能强了,肾水足,肾精足,肾气足,才能带动全身各个脏器。很多慢性病治不好,比如高血压、糖尿病,包括腰腿疼,牙齿松动,都跟肾不好有关系。我今年60 岁了,一颗牙都没掉,也从未发生那种老年性的腰肌酸软、腰酸背痛。因为我平时就特别注意,没事儿就自己按摩手和脚上的肾脏反射区。

3. 胰脏反射区

胰脏主要调节代谢系统,代谢系统出问题很容易就导致胃病,很多反复发作无法治愈的胃病,主要是在胰脏反射区上调,这样能从整体上调整消化系统,而不是单纯的治疗胃病。

4. 小脑脑干反射区

头疼时去按揉手脚的小脑脑干反射区,拇指的内侧第一横纹下边,45 度手面的地方效果比较好。

一般头疼的人,这个地方会鼓起一个软包。在软包块的地方点揉,随着软包块慢慢消失,头也就渐渐不疼了。

嘴角歪斜,也可以用这个方法在小脑脑干区点揉来调理。

像嘴歪眼斜,疼痛、四肢麻木,包括颈椎病、脑供血不好、失眠等都可从这个地方来调整。

脑供血不足,头晕,手拇指指肚处就是心脑供血区,每天掐手指指肚一分钟左右,就能改善血液循环。

手上的大脑反射区能促进头部供血,调节大脑神经,缓解头痛、神经衰弱,延缓脑衰老。而推按手部的肺及支气管反射区,则能调理呼吸系统疾患,如感冒、咳喘、气管炎,甚至便秘、皮肤病等。

 5.淋巴反射区

淋巴是人体防御的卫士,要免疫力强,必须加强免疫系统反射区的按摩。人的指缝间,手指的每个指缝,脚趾每个指蹼都是。刮按指缝,头皮会觉得慢慢发麻。通过这种手法直接刺激到大脑,增强免疫力。就可以少得病,甚至不得病。

 

在为自己做足部按摩的时候,手法要有轻有重,有的人以为手法越重越好,其实不然,真正的足疗非常舒服、非常轻松,用一种四两拨千斤的巧劲,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足部按摩次序,一般是先左脚后右脚,先内后外,时间40 分钟左右,根据实际情况而定。最好是采用双手施术,这样可以双脚反射区同步按摩,无形中就能提高疗效。

 

很多人患有肩背疼的毛病。您的手腕背部、中指下脊椎反射区两侧里面,摸上去肯定有疙里疙瘩的东西。这时,您用手指指肚在此处拨弄,做上几分钟,肩背就会舒服许多。

腰酸的时候,在小拇指的指根部也会出现一根硬硬的筋,用拇指慢慢上下拨,您会发现特别疼,这时,您要忍住疼,慢慢把硬筋拨软了,腰就不酸了。

腰不好的人,在后膝窝中间的一个缝带处会有很多气块状的东西。您把大拇指扣在指心,四指并拢在这个窝里向内抠拨,腰就会非常轻松。但是,每次不要拨太长时间,三五分钟即可,因为腰疼的人,此处的肌肉非常硬,容易拨破。

健脾与养生--2  

2010-11-12 16:21:55|  分类: 食疗养生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赵法新 全国第四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师承带教老师、硕士生导师

近代名医任应秋治一大病初愈、腹胀不食、泄泻便溏、身困乏力、又屡为破气药伤,越治越重的外国友人。停药食粥,七日见轻;微药轻投,煮参苓白术散每日6克,分二次服,一月全愈。这是因为久病脾虚失运,元气不足,又为药伤。粥者令粘者愈粘,稠者愈稠,粘稠之性最能留恋于肠益脾养胃,增食运化,以复元气而固后天之本。可见脾胃虚弱,宜食疗食养,待胃气来复,才能食消药布,药借食力,食助药威,相得益彰,充分发挥食药之功。

火有虚实,实火好治,虚火难疗,新病多实,久病多虚。反复缠绵者,概为虚火。虚火又有阴虚火炎与气虚火不安位之别,前者滋阴则火降,后者补土则火伏。概由脾胃虚弱、消化吸收功能不全所致

脾虚之源有二:李东垣《脾胃论》中有“补脾胃泻阴火。”之妙论:“今饮食损胃,劳倦伤脾,脾胃虚则火邪乘之而生大热。”指明脾胃之气虚是阴火上乘之源。也就是说脾胃气伤,元气不足,而心火独盛。心火者,阴火也。阴火者,离位之相火,乃元气之贼。火与元气不两立,一胜则一负。脾胃气虚则下流于肾,阴火得以乘其土位。这是长期脾胃功能不好,消化不良,易于上火、多集中于消化道之根本原因。简而言之“饮食不消,谷气下流,阴火上乘”。意思是谷食不消,郁积胃肠,积而化热生火。治病必求于本,东垣立“补脾胃,泻阴火”之大法,“枳术消积丸”,消补兼施,和中导滞,佐以清热泻火、药食兼用之品,既与大法不悖,又有寓釜底抽薪、邪去正复之妙,忌用苦寒败胃、代之甘寒微苦食疗之物。常用于饮食劳倦致伤脾胃,阴火上乘或积热胃肠诸症,连服2~3天,效若桴鼓。盖积不消,热不除,脾不健,效不固,故立“消补兼施,消积导滞,佐以清热,忌用苦寒败胃”之法。为保护脾胃,特别注意慎用三黄苦寒败胃之药,常用寻常之食疗药疗及药食兼用之品,既轻清胃肠积热(未病先防、已病防变之法,治未病之谓也),以免火毒之患,又健胃益脾、消食养阴而助消化,每获良效。

能食不能消,食郁积,必化火,火克食,更能吃,多食更伤脾胃,恶性循环。正如《内经》谓:“饮食自倍,肠胃乃伤。”如此反复,直至胃气衰败,功能紊乱。此乃胃强脾弱,强者邪火旺,而见咽痛、口臭、舌红、脉数、消谷善饥等胃火亢盛之象;弱者脾虚失运,聚湿生痰,而见舌体胖大、齿痕、舌苔厚腻等湿浊阻中之征,脾虚失运,食而不能消,痞满作矣。按已病防变,当首清胃火,以防火毒为患。胃火之因多为阴火上乘,故慎用芩连苦寒直折,宜用药食兼用、甘寒微苦、清而健胃、消积导滞之品。

“消谷善饥”、“饮食自倍肠胃乃伤”。善治之法,遵东垣之理:“补脾胃,泻阴火。”补其不足,泻其有余。盖胃强脾弱,当清胃火,补脾虚。注意兴利除弊,慎用苦寒败胃之药,优选甘寒微苦、药食兼用之品,蒲公英、淡竹茹、马齿苋、连翘是也,既清胃之邪火,又无苦寒害胃之弊,更有甘而补脾、微苦健胃之功。胃强脾弱,当补脾胃,泻阴火。苦寒药败胃,消炎药刺激胃,皆干扰脾胃功能,雪上加霜!切忌!“枳术消积丸”,消补兼施,积消郁热何由生?

中青年妇女容颜不佳。气色萎黄,灰暗失泽;或有座疮;或眼袋黧黑者,当调脾胃,补气血、泻阴火。盖胃主受纳,脾主运化,脾胃是纳运之总司,升降之枢纽,气血之化源,元气之府也。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胃,故称后天之本。脾为中州,心肺肝肾分立四旁。《脾胃总论》云:“中州之病,必殃四邻,四旁之疾,必趋中州”。辨证鉴别:四旁之疾影响脾胃,还是脾胃自病。治病必求于本原则,先治其主病,次病自愈。如因脾虚失运,纳运失司,化源不足,而致气色失和,容颜不泽,月经失调、带症者,《千金》云:“五脏不和调于胃。”故脾胃和,则诸症除,开源堵漏、治本之法也。眼袋黧黑、双目失神、面如土色者,亦脾肾之疾、劳倦之患也。盖眼胞属脾、主土、其色黄。肾主水,其色黑,胞黑为水来侮土。故当健脾培土以制水,五行之法、治本之策矣。脾胃乃后天之本,元气之府,气血生化之源。

癌症术后/化疗/放疗,元气大伤,首调脾胃。临证常见癌症术后/化疗/放疗,元气大伤,气虚血瘀,化源不足,难易康复。癌症病机,本多正虚邪实,气滞血瘀,免疫力低下,气血瘀滞而致癥瘕积聚为患。手术切除/化疗/放疗,反而更伤元气,免疫、修复能力更加低下。乃治标未治本,治“病”未治“人”也!缺乏以人为本的整体观。盖脾胃者元气之府也。故当首调脾胃,补元气,益气活血,固本复元,补气养血。 多采取三条措施:①食疗食养,少用补品。《千金方》云:“五脏不和调于胃,胃和则五脏安。”故当调脾胃、滋化源、复元气、扶正固本。先以糜粥养胃补脾益气,因“健脾养胃粥为先”、“粥为天下第一补物”。周总理派当代名医岳美中去桂林南溪山医院为越南阮良朋治疗。其大病初愈,症见脘满纳少、痞胀嗳气、虚弱无力、大便溏泻、浮肿。曾屡用大剂量破气消胀之品不效。岳老诊罢提出:首先停西药;二什么药都不服,糜谷自养,以观动静;三一周后用资生丸(即参苓白术散去砂仁,加泽泻、山楂、麦芽、川黄连、藿香、白寇、芡实),改为煮散,每用6g,煎二次合一处,在午饭、晚饭后分服。七天后腹胀减轻,一月后消失,食增肿消,大便转调。停药减负,食养元复,轻药慢调,常法奇功也。

足以证明食疗粥养,慢病轻药,待胃气来复,食消药布,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道理。慢病轻治原则,优选滋膏剂和煮散法。因慢病久拖,脾胃虚弱,不胜药力,当小量频服调养,以待胃气来复,正胜邪却。因滋膏剂口感甜润,易于吸收,为病后康复最佳剂型之一;煮散法萌芽于汉唐、盛行于两宋,现代名医蒲辅周极为推崇,李兴培教授大声疾呼:“应尽快推广煮散法”。煮散法辨证拟方,量体裁衣,精制熬膏,或煮散,量病服药。 静养。在饮食调养、心理平衡、安静休息的前体下,加之扶正固本、益气活血。

慢病轻治,轻舟速行。许多慢性病,更多的是脾胃病,欲速则不达。《景岳全书 传忠录》云:“凡药食入胃所以能胜邪者,必赖胃气施布药力,始能……逐其邪。”  曾用补气健脾药治脾胃虚弱、湿浊阻中者,反致泄泻、饱胀加剧。于是从相关文献理论找答案: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云:“夫脾胃为病,最详东垣”、“历举益气法,无出东垣范围,俾清阳旋转,脾胃自强”。细绎补中益气汤之用量,参、芪、升、柴用量都很轻,一帖药不过10克左右。叶氏独创养胃阴法,治数年不复,不饥不纳,仅用麦冬3g、大麻仁5g、甘草3g、生白芍6g、蔗汁1杯。故徐灵胎赞曰:“独得真传”。岳美中说:“久病胃气本弱,又以旷日持久,尽管辨证、用药无误,但剂量太重,则不能取效,还可能因重伤胃气,反添枝蔓”。

蒲辅周推崇煮散,善用玉屏风散(白术120g、炙黄耆75g、防风25g。研粗末,1日2次,每次仅用5g,文火煮10分钟,去渣顿服100ml,连用1月可愈)治频频伤风感冒者,效果很好。喻之为“轻舟速行”。有人学得此方,以大剂量黄芪为君,改散作汤,服两三剂后,不但依然如故,反添胸闷、腹胀。蒲老告之“慢病轻治”之理,脾为肺之母,故玉屏风散是以白术为君,培土生金,虚则补其母也。反以黄芪为君,难免有壅塞之弊。

纵观诸名医大家经验之谈,茅塞顿开,剂量大、服不得法。当频而少服,1日3~4次为宜,免伤胃气,徐徐生效,待胃气来复,正胜邪却。从此明白了蒲老“慢病轻治”的道理与内涵。

滋胃膏补中升阳遵东垣,养阴益胃法天士。脾主升清,胃主降浊。脾健则清阳升,胃和则浊阴降,二气均分,升降有序,是谓常矣!反之,浊气在上则生撑胀,清气在下则生飧泻。胃为燥土,喜润而恶燥,润则降。无论外感热病伤阴,或是久病伤津耗液,或抗菌消炎、抗风湿药伤胃,均可致胃阴大伤,胃液分泌不足,干涸而不濡,厌食而呕恶,痞满而作胀,嗳逆而频作,舌红脉弦细,咽喉口干燥。急当甘酸化阴,滋养生津,切忌苦寒败胃,苦燥伤阴。以滋胃清肝饮、沙参麦门冬汤、芍药甘草汤三方化裁加减,重调君臣佐使组方,用蜂蜜合剂收膏。以甘酸化阴,滋胃生津,燥土得润,浊气降而清阳升,升降有序,纳运复常,厌食、痞满何由不消之理乎?故名曰:“滋胃膏”。服之胃得润而浊气降,脾气健而清阳升,升降有序,痞满自消,亦阴生阳长、正复邪去、阴平阳秘之功也。

山药鸡子黄粥。此名方出自近代名医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是慢性腹泻的食疗佳品,我用之甚多,加味组方制成颗粒,更为方便效捷。据久病多虚、多瘀、气虚血瘀之理,更加参、芪、莲子、芡实、三七、山楂、红糖等,以增补气健脾、助火生土、益气活血、养阴敛涩之功。此亦继承创新之例也。临证用于脾胃虚弱、消化吸收障碍之泄泻、尤其对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之面黄肌瘦、食入即便、犹穿肠而过,甚至腹痛即泻、下坠、脓血便者,作食疗食养,效果明显。大病初愈、疗养康复,亦是理想食疗食养佳品。

婴儿全养糊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是说某个区域的自然环境、饮食习惯,风土人情,造就了自幼生长在那里人们的一切,包括方言文化、饮食习惯、胃肠习性与功能等,终生都不易改变。因此,不失时机及早培养婴幼儿的饮食习惯和脾胃习性、消化吸收功能,以固先后天之本,防未病之先。从而避免小儿偏食、厌食、疳积等脾胃消化障碍性疾病发生。盖小儿脏腑清灵,“先入为主”,母乳优先,六个月龄时需添加谷类饮食,以培养胃气与饮食习性,逐渐过渡,使之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吃什幺?最科学。《内经》云:“五谷为养,五菜为充,五果为助,五畜为益。”故饮食应全而不偏,科学搭配。因婴幼儿脾胃消化吸收功能尚未发育完善,首先补脾养胃益肾,以先天补后天,火生土也,大壮中州后天之本。怀山药,药食兼用,性味甘平,作用缓和,补气养阴,补而不滞,且能健脾,滋而不腻,又能利湿,滑润之中,又兼收涩止泻,故《本经》列为补肺气,健脾胃,益肾命之上品。现代研究表明:山药中富含皂甙、粘液质、淀粉、氨基酸、糖蛋白、维生素C等20多种营养保健成分,对人体有特殊保健作用,山药中还富含消化酶,能促进蛋白质、淀粉的化学分解消化,营养丰富,最易消化吸收,尤有固涩大肠之功。本方取其补气健脾,益肺养阴,固肾命之功,极符合婴幼儿脾胃生理特点,以平补脾胃,营养健身,故为之君。小麦甘凉,皮凉而面甘,入心脾肾经,养心,益肾,除热,止渴,宁神,功专补脾养胃,益阴润燥。《本草备要》云;“面粉甘温,补虚养气,助五脏,厚肠胃。”是北方国民谷类主食。大米甘平,入脾胃经,补中益气,健脾和胃,除烦渴,止泻痢,主诸虚百损,强阴壮骨,煮粥养胃厚肠,炒汤益胃除湿,为五谷之长,素为南方国民之主食,如今南北皆宜。小米,五粟之一,粒细易舂、色黄者是也,甘咸微寒,煮粥香美,益气养肾为之功,治胃热消渴者良。玉米即玉蜀黍,甘平无毒,入胃肠经,香美益人,调中开胃,益肺宁心。此五谷者,乃国民饮食之主粮,营养健身之佳品,长久赖以为命者,即“五谷为养”之谓也,故为之臣。蔬菜干粉,富含多种维生素,营养丰富,可谓“五蔬为充”也。芝麻甘平,功专补肺气,益肝肾,润五脏,填精髓,坚筋骨,明耳目,耐饥渴,乌髭发,利大肠,逐风湿。核桃仁,味甘气热,皮涩肉润,功专温肺润肠,补气养血,滋肾填髓,益智健脑,聪明远志。《本草纲目》云:“核桃仁,通命门,利三焦,益气养血,令人肥健、能食、润肌、黑发、固精、治燥、调血之功。”现代研究,含脂肪油40~50%,钙、磷、铁、红萝卜素、核黄素等。药理实验证明:可使体重快速增长,血清蛋白增加,但血胆甾醇不升高。本方取二者之用,可谓“五果为助”也。鲜鸡肝粉,味甘微温,入肝肾经,功专补肝明目,益气生血,化疳消积,开胃进食,主产后贫血,小儿衰弱。现代研究富含锌、钙、磷、铁微量元素和维生素A、硫胺素、核黄素、抗坏血酸等。是营养健身,药食兼用之食疗佳品。鸡子黄,甘平,入心肾经,滋阴润燥,养血息风。治心烦不寐,热病痉厥、烫伤、湿疹、小儿消化不良。《本草纲目》云:“补阴血,解热毒,治下痢。”此“果、蔬、畜”三组佐君臣以“助、充、益”之功,故而为佐。新曲,乃神曲加味制成品,功效尤全,味甘辛温,入脾胃经,消食健胃,和中正气,消胀除痞为之功。本方取其和中健胃,调畅气机而助消化之功,和谐全方,故为之使。使全方配伍合理,功效全面,剂型适宜,共助婴幼儿全面营养健身,健脾开胃,以固先后天之根本,提高免疫功能,正谓“防病于未然”。临证常见体弱多病,脾虚胃弱,消化吸收功能障碍者,追其源曰:“自幼脾胃消化吸收就不好。”足见预防保健、防治脾胃病、欲固后天之本,必需从娃娃抓起之重要性。根据婴幼儿“脏腑清灵,气血未充,易虚易实,脾胃消化吸收功能尚未发育完全。”的生理病理特点和饮食、脾胃、消化、吸收、健康、健美、长寿之间的相互关联,按照中国人的饮食结构,结合临床经验体会,总结《育儿经》方法之一“婴儿全养糊”。我长孙女赵木蓉已9岁,体质特好,体格匀称,气色尤佳,聪智乖巧,与自幼吃婴儿全养糊不无关系。她3个月龄时,开始添加副食,少量稀糊试用,逐渐增稠加量,颇见功效。2007年10月,三孙女赵雨点半岁断奶,头发稀黄脱落,除奶粉外,添加婴儿全养糊尤为喜食,俩小姊妹争相不让,至年底活泼体壮,满头秀发。此法推荐多人,皆验。相信广而用之,成年人后体质健康有望。亦防病于未然也。

中成药配伍治疗脾胃病经验总结如下:

1、外感风寒暑湿之邪,内伤饮食积冷之物。内外邪干,升降失常,致胃肠纳运功能紊乱者。吐泻并作,恶寒发热,舌淡苔腻。当芳化疏表,和中正气,表解则里和。藿香正气水甚为速效高效,愈后胃肠功能几乎不受影响,汤粥养之,更妙;六和正气丸亦然。时弊辄以急性胃肠炎而用抗菌素,虽有愈者,但必定损害胃肠消化功能。素体健者,尚可移时而复;脾胃虚弱者,则遭大殃,胃满不食,困倦难支,甚或恶心呕吐,久久难复者,更服此药可愈。

2、六和正气丸虽不如藿香正气水吸收快、见效速,但无辛烈难于下咽之弊,更有健脾固本之功,故对脾虚湿阻而见困倦乏力、舌淡苔腻、舌体胖大、大便溏泄及慢性腹泻、肠易激综合征等,却有奇功。不同的脾胃病证,常以此配伍治疗,简捷方便,免久服汤剂之苦。

3、脾胃虚弱,气滞血瘀,寒热错杂,胃脘胀痛,饱胀嗳气、吞酸嘈杂、脉细或弦,舌暗红/淡,体胖齿痕,舌脉瘀阻者,胃康宝主之。若舌苔厚腻,湿浊阻中者,可与六和正气丸配伍,以化浊祛湿、更增健脾之功,以助胃康宝之力,合力功倍矣;若同时合并慢性溃疡性非特异性结肠炎者,必胃肠同时兼治,可与结肠舒配伍,各有侧重,同有补气健脾、活血消瘀之功,二者合力,改善血液循环,促进组织细胞修复,两病康复如初。

4、素体脾虚失运,湿浊阻中,气虚血瘀。舌淡苔腻,体胖齿痕,舌脉瘀阻,腹胀便溏,困倦乏力者。当芳香化浊,补气健脾,和中正气。六和正气丸合胃康胶囊主之。

 

病案范例四则

(一)耄耋之人虚汗淋漓,疑难杂病辨证论治

项目:王女士,83岁,河南籍,黑龙江农业大学教授。2008年8月16日会诊。

现状:主诉自汗淋漓半年余,动则益甚,纳差食少、身困乏力、痰多、色白,头晕、失眠,因瘿肿压迫而吞咽、呼吸有碍。体弱多病,素有甲状腺囊肿、冠心病、心房纤颤。脉缓弱而结,舌质淡,苔白腻,舌体胖大齿痕,舌脉瘀阻。

论析:盖脾为后天之本,元气之府,气血之化源也。脉缓弱而结,舌质淡,苔白腻,舌体胖大齿痕,为脾虚湿阻之征。虚则不运,痰湿由生;卫气虚则表不固,而虚汗自出也;血汗同源,汗泄血损,血不养心,神不守舍,则心悸不寐;气虚无力帅血而行,血瘀必成;代谢紊乱,气郁痰凝,浊聚血瘀,则瘿肿结聚成矣。

证属:脾虚失运,聚湿生痰,土不生金,卫气不固,气血双亏之证。

治宜:健脾益气,化痰软坚。

方药:以玉屏风散、消瘰丸化裁

炒白朮120克   生黃芪80克   姜半夏40克   广陈皮40 克   白茯苓40克  生牡蛎100克   浙贝母50克   邙防风30克  

用法:共研细粉,每日12克,加水,文火密闭煎煮6分钟,滤过,再加清水,文火密闭煎煮10分钟,滤渣/连渣,两煎合并,早晚餐前温服。

方义:健脾益气,培土生金,乃补气血之源,治本之策,扶正之谓,正复邪自去;阳中求阴,补气生血,“阳在外阴之使也,阴在内阳之守也”,固卫实表而虚汗止矣;健脾化痰,咸寒软坚而瘿肿消矣。白朮苦甘温之性全备,取其苦温之性燥湿化痰,甘温之性健脾补气,乃益元气之源,故为之君。脾乃元气之府,黃芪甘温,生则固表,鼓午中气,升阳举陷,大补元气,助君药补气健脾力增,故为之臣,且巧与防风合而走表固卫、与白术合补气健脾而止汗、与牡蛎合而重镇敛汗。巧妙配伍,既取玉屏风之治,又有敛涩之功,虚汗何不止乎!脾失健运而聚湿生痰,故取二陈之功,以理气燥湿化痰。痰浊瘀结,有形之疾,宜软坚散结渐消,故取消瘰丸之意,以浙贝母苦辛寒之性,以清热化痰散结,牡蛎咸寒,软坚散结,二者相须配对,功效倍增。此二陈、消瘰为之佐。防风性浮升散,善行全身,故为之使。全方共奏健脾益气而止汗,化痰软坚消其瘿,正复邪去安其神。所以用煮散法,不惟节省、便捷,更因脾胃虚弱,纳运无力,“食不能化,药何能布”?故除以粥养胃气外,并采用慢病轻治之法,不求速效,但求缓功,待胃气来复,食消药布,正胜邪却。欲速则不达矣!

调护:以粥养胃,令胃气来复,则食消药布,更显微药轻投之力。

按语:治病必求于本,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此案年高体弱,素体多病,近虚汗淋漓为急,是脾气大虚,土不生金,肺卫不固之证。遵蒲辅周先生玉屏风散用法,先以健脾补气、固表止汗救其急;脾虚失运为本,聚湿生痰为标。故重用健脾补气固其本,佐以二陈、消瘰治其标,标本兼顾之法也。

二诊:2008年10目18日:共服散42天。初服一周后,虚汗渐止;1月后吐痰渐少,软颚及口腔两侧软肿渐消,至今己复原状;颈项两则瘿肿渐软、变小,呼吸、吞咽无碍;饮食消化、睡眠良好、体力增强。

脉象:缓而有力。舌质淡,苔薄白少腻,舌体胖大齿痕,舌脉瘀阻。

按语:药证相合,慢病轻治显效。正气来复,邪气渐退。急症主证痊愈,慢病缓证渐消,余症头晕、乏力、纳差、食少、失眠等兼症,不治而愈矣!

调方如下:加重黄芪用量,添当归合为补血汤,意在扶正。加元参则消瘰全,重在软坚消瘰,祛其邪。仍用煮散法,慢病轻治也。

处方:炒白朮150克   生黃芪120克   姜半夏40克   广陈皮40 克   白茯苓60克 生牡蛎200克   浙贝母100克    当归60克 玄参50克。 

用法:共研细粉,每日15克,加水,文火密闭煎煮6分钟,滤过,再加清水,文火密闭煎煮10分钟,滤渣/连渣,两煎合并,早晚餐前温服。

 

(二)脾虚失运,痰湿阻中

项目 :郭某,男,22岁,洛阳籍,大学生。2008年9月21来诊。

现状:主诉虚汗淋漓2年余,形体肥胖、超重(体重104公斤),极易出汗,身困乏力,昏昏欲睡,鼾声如雷,思维迟钝、不易集中,记忆减退,消谷善饥,痞满胃痛,口粘口臭,便秘下坠,内痔下血,素有饮食不节,恣食肥甘,暴饮暴食,狼吞虎咽,嗜食肥甘厚味,多静少动习惯。脉沉滑无力,舌质尖边红,苔黃厚腻,舌体胖大、齿痕,舌脉瘀阻。甘油三脂、血糖、血压均高出正常范围。

论析:经云:饮食自倍,肠胃乃伤。因而饱食,筋脉横解,肠癖为痔。患者饮食不节,屡伤脾胃,膏粱之积,化热生火,火克食而消谷善饥。脾虚失运,聚湿生痰,湿热阻中,升降失司,痞胀作矣;脾胃者元气之府,虚则身困乏力,土不生金,肺卫不固而虚汗自出;脾虚失运,湿热阻中,则舌红、苔黃厚腻,口粘、口臭;胃肠蠕动无力,肠失传导而便秘、痔核出血;气为血帅,气虚无力帅血而行则瘀滞而见舌脉瘀阻、三高症。

证属:脾虚湿阻,邪火郁胃,气虚血瘀。

治宜:健脾利湿,补气活血为大法。急则治其标,先清热利湿、通腑排毒,祛邪治其标;继以健脾补气活血治其本。

方药:茵陈30  生薏苡仁30  茯苓30  赤小豆30  滑石30  栝蒌15  枳壳15  川朴15   槟榔15  生首乌30  槐花30  车前草30     12付

用法:1日1付,水煎二次,滤净,合并。分早、中、晚食前温服。    

方义:湿热郁阻者,分而治之也。因湿不去,热难除,急当利湿清热,湿去热孤,茵陈,味苦微寒,归脾胃肝胆经,功能清热利湿,王昂《本草备要》云:“苦燥湿,寒清热,入足太阳经,发汗利水,以泄太阴、阳明之湿热。”脾胃乃升降之枢纽、运化之关键。邪去正复,运化复常,故为之君。湿之源本脾虚湿蕴之患,“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生薏苡仁、 茯苓皆甘淡渗利之品,甘能益脾,淡能利湿,故能健脾利湿,邪有出路也。共助君药利湿清热又健脾,脾健湿不复来,故此二味为之臣。湿热蕴结,非滑利通降不能解,赤小豆,甘酸而平,归心与小肠经,功能行水消肿,导湿热下行。滑石,甘淡气寒,滑利通降,善除湿热稽留之邪,通壅滞而利小便,甘能益阴,利而不伤,寒能清热利湿,以助君臣利湿清热又健脾,脾健湿不复来。气行则水行,故取栝蒌、 枳壳、川朴、槟榔,苦温下气、宽胸、剃湿导滞之用,以助君臣祛湿清热之力。湿热阻中,腑气不通,便结下血,取生首乌,清热解毒,润肠通便。槐花,清热凉血、止血。故此八味为之佐。车前草清热利尿,导湿热由小便而去,故为之使。全方共奏清利湿热、邪去正复之功。

调护:饮食有节宜忌要记牢,粥养、清淡、节食、七分饱,体育煅炼不能少。

按语:饮食劳倦伤脾胃 ,不良生活方式,造成的疾病。故应纠正生活方式,健脾固本,以复健康。

复诊:10月7日。大便通畅,无便血,食量减少,亦不觉饥饿了,虚汗大减,脘痞腹胀大减,胃痛止,精神好转。脉沉缓无力,舌质淡,苔白腻,舌体胖大、齿痕,舌脉瘀。

案析:药对病证,症有减轻,邪减正未复。继以上方加 白术20、陈皮15  、半夏15。七付。以作巩固。因上学不便,拟小料制剂:①六和正气丸,1次6克,1日2~3次,温开水送服,以健脾化湿、和胃宽中治其本;②天麻醒脑丸,1次5克,1日2次,温开水送服,以醒脑开窍、降脂降糖治其标。标本兼顾之法,善其后。

按语:不良生活习惯,导致脾胃损伤,脾失健运,湿聚化热,阻滞中焦,腑气不通而饱胀、便秘、下血。脾胃乃元气之府,气血之化源,气虚无力帅血而行,故血必瘀。治本之法,健脾固本。急则治其标,邪去才正复;缓则治其本,固本能防复。

 

( 三)气虚血瘀,脑血拴案

王某,男,75岁,新安县人,干部。2008年10月1日就诊。

现状:主诉近半月余头昏、眩晕,行走不稳,身困乏力,饮食无味,饱胀嗳气,便溏不爽,身材魁伍、形盛痰多。素有脾虚湿聚,痰浊郁滞,高血压病。脉象:右沉缓无力,左弦滑。舌质淡,苔厚垢腻,色白灰黃,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舌脉瘀阻、迂曲,布满舌下。脑CT:腔隙性脑梗塞(有小血拴形成)。

论析:胖人多湿、多气虚。湿碍脾运,痰浊由生,故见脉弦滑,质淡,苔厚垢腻,色白灰黃,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脾气愈虚,气虚则不帅血而行,故血瘀循环不畅,加之耄耋之年,血压又高,肝肾不足,虚风内动,中风可及。故见眩晕、步履不稳。  

证属:脾虚失运,痰浊阻中,气虚血瘀。

治宜:治当健脾化痰,芳香化浊,补气活血。

方药:黄芪50  白术20  茯苓30  生薏仁30  藿香30  苏梗20  桂枝20  干姜10  槟榔15  地龙15   桃仁15  川芎15  天麻15 甘草5

 用法:1日1付,先快速冷水清洗中药后,浸泡1小时,密闭水煎两次,头煎短,半小时即可,以防止芳香成分丢失,滤净,加水二煎长,至少40分钟,药尽其用,滤净合并,分早中晚食前温服,以防脾虚不化而泻下。

方义:气旺脾运,痰湿何由生?气行血行,血瘀何成?中风多有痰湿浊瘀等病理产物所致之循环障碍。补气活血为大法。黄芪,甘温,归脾肺经。甘益脾气,温升脾阳,补气生血,改善循环,故为之君。痰湿由脾生,健脾可纠正。白术,苦甘温,归脾胃经。甘温益脾胃之阳气,苦温燥脾胃之寒湿。脾喜燥恶湿,正合脾胃之所喜。茯苓、生薏仁,淡渗利湿健脾。故本方取术苓苡三者,健脾利湿之功,助君药补气健脾、祛湿之力增,故为之臣。痰湿浊为阴凝之滞邪,非温阳化气、导滞,邪不能除。故取藿香、苏梗善理胃肠之气滞,又和中化浊。取桂姜辛温之性、摈榔剃湿导滞之功,温阳化气祛其邪。血瘀脑痹,故取桃芎龙麻,以活血通络、解痉开窍醒其脑,此九味化瘀通络祛其邪,故为之佐。甘草调和诸药为之使。全方共奏补气健脾,通络活血之功。

调护:饮食有节,清淡易消、焦香酥脆之类为宜,忌食辛辣、油腻、生冷之品。

按语:胖人多湿、多(气)虚。湿乃阴邪,多伤阳气,阳愈伤,湿愈重,恶性循环。未病先防,首要健脾护胃。护胃之法: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护胃即健脾,脾胃健旺,运化如常,升降有序,出入代谢,各归其道,痰湿瘀浊等病理产物何由生焉?一但脾虚失运,痰湿瘀浊渐成。此邪既来,去则难矣!盖“湿为阴邪,粘腻难除”。汗之不可,更伤阳气;下之不许,恐败脾胃;首选之法,健脾固本,祛邪扶正。

二诊:10月12日。饮食好转,饱胀大减,精神好,少困乏,余症无变化。脉沉滑,舌质淡,苔薄白腻,舌体胖大、齿痕,舌脉瘀。

证析: 药证相符,症有所减,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继以上方,健脾扶正祛邪,令痰湿淤浊去而正气复,再拟活血化瘀、补气通络治其标。

 

(四)酒食不节伤脾胃,痛泻脓血成顽疾        

项目: 陈先生,35岁,人民银行洛阳市支行,干部,2008年3月5日来诊。

现状:主诉腹泻半年余。长期饮食不节,嗜食肥甘厚味,烟酒无度,于半年前开始胃痛、腹痛、腹泻,日重一日,吃多,泻亦多,现在1日15次之多,脓血粘液便,里急后重,腹痛肠鸣即便,便后痛缓,消瘦(体重下降10kg,仅有50km)乏力,脉象弦细无力,左脉尤甚,舌质光红无苔,舌体胖大齿痕,舌脉瘀阻。2007年10月11日在洛阳150部队医院肠镜硷查:距肛门3~20cm直肠~乙状结肠见多发溃疡灶,范围0.3~0.5cm并有多发息肉,0.5~1cm,镜下切除。降结肠血管纹理呈树枝状,清晰可见。诊断:①直肠多发息肉(已切除);②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

论析:饮食不节,必伤脾胃,肥甘厚味,积热胃肠,故食而不化,吃多泻亦多;积热火毒,腐肉灼肌,故见腹痛、肠鸣即便脓血;气虚血必瘀,血瘀必气滞,循环障碍,故见里急后重 ,大便脓血、舌脉瘀阻;久泻气血阴津俱伤,则脉细无力、舌质光红无苔、少气乏力。

证属:脾虚失运,土虚木乘,气虚血瘀,积热火毒之证。西医诊断为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

治宜:疏肝健脾,清热消肿,化瘀止血。

方药:白术30g   柴胡10g  太子参20g  茯苓30g  生山药30g  枳壳10g  蒲公英30g  马齿苋30g  吴萸连12g  三七粉10g(冲服)血余炭10g  乌梅15g 甘草10g

用法:水煎两次,滤过合并,分3~5次,少量频服,恐脾虚药多致泻,故与山药鸡子黄粥,食疗养胃益脾。

方义:土虚木乘,当先疏肝健脾,木乘之由是土虚,故首当实脾、补气。脾为湿土之脏,喜燥而恶湿。白术,味甘苦,性温,专入脾胃二经,甘温能益脾胃之阳而补气,苦温能燥脾胃之寒湿而健脾,正为脾所喜,为补脾益气之要药,实脾则肝不乘,故为之君。脾为元气之府,欲健脾尤当益气而达健脾益胃之目的。太子参,功似党参而力薄,味甘微苦气温,入脾肺经,功专益气补脾而治气血不足、倦怠乏力。茯苓,甘淡性平,甘能补,淡能渗,渗湿健脾为之功。山药,甘平,入脾肺肾三经,补上中下三焦,不寒不燥不腻胃,为平补三焦之要药。肝喜条达疏泄,而行脾胃之气,柴胡性升散而疏泄,正合肝喜,本方取其疏肝解郁之功,又籍升清阳行脾胃之气,而助健脾益胃之用。故此四味疏中有补,助君药健脾益气之力倍增,达疏肝健脾益气之的,故为之臣。九补须有一泄,取枳壳行气宽中之功,合白术巧为“枳术丸”,消补兼备,无补中壅塞之虑。积热胃肠,灼肉动血,需清热凉血、散血止血。蒲公英,甘苦寒,入肝胃,清热解毒,消痈肿。马齿苋,酸寒,入心大肠经,清热解毒,止痢疗疮。吴萸连,为佐金丸变方,寒热对等并用 ,本方取之清热止痢厚肠之功,又无苦寒败胃之弊,更有辛苦温能散中土之寒凝。三七粉,味甘微苦性温,入肝胃二经,功能止血化瘀,消肿定痛。主治各种内外出血证。对痈肿疮疡、胃肠溃疡属瘀血内阻者甚效。血余炭,苦温,入肝胃止血散瘀,治吐衄血痢等各种出血症。 乌梅,酸温入肝脾肺大肠经,功专敛肺生津,涩肠止泻,治久痢滑泻等。取此七者,清热、止血、散血、消瘀、涩肠、止泻,以治其兼症,故为之佐。甘草,味甘性平,调和诸药而和谐全方,故为之使。共奏疏肝健脾,清热消肿,化瘀止血之功。

按语:酒为湿热之物,伤肝害胃;肉乃高热之食,积而化热。本例患者“以酒为浆,以妄为常”的不健康生活方式,肥甘厚味,淤积胃肠,积热火毒为患。伤脾损元,健运失司,而致泻痢大作矣,气虚血瘀,脓血粘液便俱下,循环障碍,病损组织细胞无力修复,故成缠绵难复之顽症。盖久泻伤元气,气虚血必瘀,治必健脾补气,健脾补气是治本之策。但泻痢腹痛便血之标为急,急则治其标。鉴于积热火毒动血为患,又权变清热凉血、化瘀止血为先。按此标本缓急,有序辨治,以观后效。

复诊:4月5日。服上方20付,大便次数由15减为8次/日,腹痛轻,仍有脓血粘液便,下坠减轻。脉象沉细,舌质红,薄白苔,齿痕,舌脉瘀。

药对病机,症有所减,继以上方 加焦扁豆20g。15付。结肠舒浓缩丸,1次6g,1日2次,早晚食前温开水送服。胃康胶囊0.5×60×6瓶,1次4丸,1日3次,每餐后1~2小时服。山药鸡子黄粥食疗,1日2次,空腹吃。

三诊:4月22日,腹痛大减,仍有仍有脓血粘液便,5~6次/日,下坠减轻。脉沉细无力舌质淡红,舌体胖大齿痕,舌脉瘀。证属脾气不足,肠中余热未尽,继以上方 加黄芪30g、白头翁20g、败酱草30g 槟榔10g 焦山揸20g  15付

四诊:5月13日,症状明显减轻,精神好有力气两腿酸软无力消失。大便5次/日,粘液少无脓血下坠亦轻脉细质淡红舌体胖大齿痕舌脉瘀轻。证属脾气仍虚,邪气已减,余热未尽,拟补气健脾,活血止血兼清余热,调方如下:

黄芪30g当归10g太子参20g白术30g茯苓20g吴萸连10g白头翁20g槟榔12g焦扁豆20g莲子肉15g血余炭15g三七粉8g甘草10g七付。

五诊:大便次数减3~4次/日,下坠轻微,少有血便。自服山药鸡子黄粥后,饮食正常,胃肠舒适,有劲,体重增加,信心增强。

继以上巩固。12付。

六诊:6月日20,饮食规律,正常,大便成形3~5次/日,因喝一次酒,偶有少量便血,但无下坠。脉沉细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舌脉瘀大减。为方便患者,可停服汤剂,继以成药、食疗巩固。

七诊2008年9月2日,饮食正常,大便3次/日成形,无下坠,体重恢复至病前,62Kg,半年长12kg。脉沉缓较有力,舌质淡红,薄白苔,无齿痕舌脉无瘀。正复七八,邪留一二,继以上药小其量,善其后。

按语:溃疡性结肠炎属久痢凡畴,多由饮食不节,烟酒无度,劳倦伤脾等,不健康生活方式所致。正虚邪实,虚者,脾胃之元气亏;实者寒热瘀滞、虚实夹杂之邪气实,故缠绵反复难愈。治疗以健脾补气、活血止血为大法。标本虚实、先后次第、统筹兼顾,当权衡灵活变通。切记:收涩止泻者,无功;抗菌消炎者,有害;利水止泻者,伤阴;苦寒败胃者,后患无穷。

 

杏林箫客

脾为后天之本,乃气血生化之源。脾旺者,气血亦旺;生机不绝,虽病可愈。若脾虚,不欲饮食,则“谷气竭,命乃绝”。凡病:能食者,易愈;恶食者,难疗。因此,补脾是临证中十分重要、十分常用的主要方法之一。

     常用的补脾方剂有六首,补中益气汤、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小建中汤、理中汤、归脾汤等

气血两虚者,责之于;阴阳两虚者,责之于

脾之为病,气虚为先。少气则无力,故周身倦怠乏力乃气虚第一主症,并可兼见气短、胸闷、低声懒言等症。脾气虚者,首选补中益气汤。此方单刀直入,以人参、黄芪大补中气,佐柴胡、升麻等轻灵之品升举清阳,补中有升,补而不滞,乃补气第一要方。 

四君子汤与参苓白术散亦补脾气,重在健脾运脾,通过补脾之虚以化生脾之气。其病机特点在于脾虚不运,以食少纳呆、食欲不振、大便不调为主症。四君子汤气味浓烈,健脾燥湿,适合脾虚湿滞,便溏、苔厚之症;参苓白术散气味甘淡,偏于脾阴不足,大便成型,欲饮、少苔之症。另:久病脾虚之人,闻香气则欲呕,此时,补脾宜选用气味柔和之品,宜参苓白术散之类,而不宜选用四君子汤或香砂六君丸之类,以其香燥故也。

小建中汤与理中丸皆能温补脾胃。凡饮食喜热,遇生冷则腹胀腹泻者,宜选此二方。小建中汤药性温润甘缓,在治疗脾胃虚寒的同时,还能缓急止痛,理中汤则专温脾阳。论“补”之力,理中汤不及于小建中汤,论“温”之力,则有过之而无不及。中焦虚寒兼气血不足以致胃痛、腹痛、心悸者,宜小建中汤;脾阳虚,完谷不化,大便溏薄,腹部胀满者,宜理中汤。

脾为气血生化之源。归脾汤补气亦补血,补脾亦补心,乃气血双补,心脾双调之方。脾气虚则倦怠乏力、食少纳呆,心血虚则多梦失眠,心悸易惊,遇此症者,归脾汤主之。

学会打通经络--3  

2010-11-18 15:59:02|  分类: 人体自有大药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作者: 袁方 人体反射区家庭健康法

心跳过缓之人的保养方法

除了心律不齐,还有的人心动过缓。心脏主管全身血液循环,是血液循环系统的血泵。这个血泵的开关就在您的手腕上。

用右手拇指和食指掐到手腕关节的前端,按照心脏跳动的频率用劲,一掐一松。在这个过程中能感到,掐的时候里面就收紧,松的时候血就射出来,您持续做一会儿面色就特别好看。

对于那些经常容易供血不足,导致手脚冰凉、脸色苍白的人,这么做效果特别好。当您身体缺氧或者有动脉硬化、血管硬化时,手腕这个地方就是你身体活力的启动器。

 

高血压自我调理

高血压,有头疼、眩晕、耳鸣、心悸、气短、失眠、肢体麻木等不适。

方法:

1. 每天泡脚时,用刮板或者手指从脚心向生殖腺反射区,呈扇形刮按,每次3 分钟。

2. 在脚底人字纹下用八字分推的方法按摩,每次3 分钟。

3. 每天用拇指往指根方向,刮按左右手中指上靠近食指侧面的降压区。

一般人认为,只要患上高血压就终身难愈,其实并不是那么绝对的。

脚心,凡是鼓胀、没有皱纹等都不好。脚心发白,显浅潮红色的,血压都偏低,显深潮红色则是高血压,鼓胀就是肠胃胀气、便秘,很可能是肠胃胀气,血压不稳定等。

这些毛病用刮脚心来调效果不错,具体做法很简单,从脚心向生殖腺反射区,呈扇形刮按,或者拿个板刮也行。

低压到100 以上,属于小动脉血管痉挛状况,可先按甲状旁腺反射区,再刮足心。低压在100 以下,要在肾上腺反射区顶按,再刮足心。这里要注意不能向上刮,只能向下刮。

脚心的下一段是小肠、大肠反射区,小肠和心脏是相互表里的。一个人的小肠功能不好,就容易产生胀气,产生胀气就会影响心脏,同时影响血压。很多脏腑都是相互关联的,反射区也是如此,比如脚掌脱皮就说明您肩背不舒服,得了高血压,就按脚心,呈扇形刮按,效果明显。咽喉干燥,经常熬夜,伤精伤身,就容易出现这样的症状。

 

另外,左右手中指靠近食指的侧面都是降压区,每天用拇指从指尖往指根方向刮按,可以有效调整血压。

血压高、血压低,您找中指“算算帐”。

有高血压的人,每天泡脚也是必须的,既可以降血压,又可以增进睡眠,消除疲劳。

怎么才知道自己是高血压上升呢?中指二三节靠拇指方向为高压区,靠小指方向为低压区。在降压的地方,有一片的青色,青色只要过了第二横指纹,一般的血压就上到150 以上,如果上到第一横纹,一般都上到200,这非常危险,随时会发生中风。因此,平时要沿着降压区来推,推到指根部,可预防这种情况发生。

另外,用大拇指的外侧沿,从耳根向您肩膀的脖子根刮18 下,两侧都刮18 下,您的血压就降下来了。

 

至于低压区,怎么升压?在手指低压区升压效果不是太好。另外办法:手握拳,用拇指沿着手中形成的缝抠按就可以升压。一定要注意,把指甲剪平,否则容易把皮肤掐伤。

 

保胃大药,就在脚上的胰反射区上

吃不下东西,消化不良,没精神,厌食,呕吐。

方法:

1. 每天用大拇指推按胰脏及脾脏反射区10 分钟。

2. 旋揉手心中心偏下,第一掌指骨附近的胃反射区,每次3 分钟。

3. 用拇指按摩小脑脑干反射区,每次2 分钟。

4. 旋揉刮按胃胰十二指肠反射区,每次3 分钟。

大拇指指端反复推按胰脏反射区,疙疙瘩瘩的东西都消失了。

一般情况下,胃不好肯定都要先按摩胃反射区,但我先按摩胰脏反射区。实际上针对老年人的特点,对各种胃部疾患都要先按摩胰脏反射区。

胃部不适,还可以在手上调治,手心中心偏下,第一掌指骨附近是胃反射区。急性胃炎、胃难受,直接按胃反射区,老年人常按胃、胰反射区,胃口好,睡得香。同时,掐按每个手指缝和脾脏,也是帮助消炎的。

消化不良,每当是胆汁反流时,进食后立即出现持续性上、中腹疼痛。这种情况有可能是胃体发炎,往往还伴有厌食、呕吐、食管炎等病症。

消除炎症,一定要用旋揉法。因为反射区里面有炎症时,硬推肯定不行,太疼,其他手法只有泄,没有补,只有旋揉才能达到这种特效。

肝好才能活得舒畅

水肿,肝脏不舒服,脾气大。

方法:

1. 顶按旋揉手部肝脏及肾脏反射区,每次3 分钟。

2. 旋揉手掌心,每次3 分钟。

3. 推足背各经络跖骨缝隙,掐捻足趾各侧,每个动 作3 分钟。

手掌食指与拇指中间的三角线中有鼓起的点状物,抠动不移位。可能有肝囊肿。

这种人都爱生气,导致气滞肝区,肝就不舒服,所以,要想调理好,心宽是第一。吃饭时不能生气。

早期肝硬化的人,肝脏区像木鱼一样,敲上去硬梆梆的,对手部肝脏反射区,用拇指指端,在反射区的痛点,顶按旋揉三分钟左右。

 

肝不好,手上有哪些信号

肝脏不好,不要掉以轻心,如果您在一段时间内总是出现全身乏力、食欲不振、恶心腹胀、肝区隐痛等症状,甚至出现双手掌均有紫色斑点,大鱼际颜色深重,食指上有明显的米字纹及杂细纹,食指与拇指中间的三角线内有明显的红白相间的点状,那就要赶紧去医院检查了,千万不可耽误病情。

肝不好的人,建议您平时每天推按、刺激手脚肝脏反射区,把自己的肝区按到发热,并不断地推按足趾,揉手背掌骨缝隙,用拇指顶按旋揉肾脏反射区,旋揉手掌心。同时,推足背各经络跖骨缝隙,掐捻足趾各侧。

每天坚持10 ~ 15 分钟。

 

养好脾,容颜美

脸部长青春痘、疙瘩。

方法:

1. 每天旋揉顶按足部脾脏反射区约5 分钟。

2. 按摩淋巴及其他基本反射区,每个反射区5 分钟。

脾有贮血、生肌、抗体、免疫、升清、修复的能力,是气血生化之源。用旋揉顶按足部脾脏反射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