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可雷诺阿彩铅好用吗:中国泛滥成灾的形式主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8:41:42

上一篇:中国特色幽默

下一篇:胡主席汶川地震纪...

|返回日志列表

中国泛滥成灾的形式主义

  • 分享
  • 转载
  • 复制地址

    请用Ctrl+C复制后贴给好友。

  • 转播到微博
  • ..赞取消赞

良医济世 2011年09月28日 22:58 阅读(38) 评论(0) 分类:社会百态 来源:手机Qzone

  • 举报
  • 字体:中
不久前,笔者参加了一个全国性的调研研讨会。该研讨会是由全国某著名协会组织的,全国各地200余名同行参加了此次研讨。省内的参会者安排的会期是两天,而省外的是9天,其中7天是观光旅游。笔者因为才主持研究室工作,想借此良机认真听专家能传授点秘诀,所以一直坐在前排聆听。
当天下午,我就发现听讲的人员已不足一半。一打听才知很多人去逛名胜了。学习完后,我感觉头脑空空如也,一头雾水。虽然我参会的费用比起省外人员所交的五六千元培训费、考察费要少得多,但还是觉得对不起单位为我出的1000多元。因为没有学到什么东西,更没有什么“会议精神”可以带回去向属下传达。
现如今有各种各样的经济,如“考研经济”、“发表学术论文经济”、“考公务员经济”等。百闻不如一见,经历这次研讨,笔者才明白,原来研讨会也是一种“经济”。
研讨会的有关各方为何会如此热衷于此呢?作为承办方的会务单位,只要一年承办一次这样的大型会议,仅餐饮食宿就是一大笔收入;主办方的权威招牌是“研讨会经济”发动的引擎,只要组织几个专家,东拼西凑地搞个课件,然后在研讨会上照本宣科地讲一下,就可以从承办方那里得到可观的回扣,那些专家也可以轻轻松松地挣到几千元。这种商业潜规则,把主办方和承办方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参加研讨会的人员心知肚明,研讨会只不过是外出观光旅游的一个好借口,它不但可以包吃、包住、包玩,还可以逃避单位烦琐的工作,一举几得,何乐而不为?所以,很多单位的领导、部门负责人热衷于参加各种各样的研讨会,有的还趁机带上家人。
研讨会成为吃喝玩乐、逍遥自在的公费旅游。如此现象,不仅增加了单位办公经费,而且助长了吃喝玩乐、铺张浪费等不良风气,使学术研讨或业务培训充满铜臭味,降低了学术价值,败坏了学风、会风。(四川简阳市陈 平)

校长要去当一周村官

去一个学校采访,正在和校长交谈时,有人进来对校长说:“上面催要下基层当一周村官的人员名单,5个人,必须是副校长,今天就要报上去。”
我看着校长,他一脸的无奈,然后苦笑。因为现在的高考复习已经到了非常紧张的阶段,每个校长身上都压着繁重的任务。
我知道,这个城市目前正在各单位搞一项“我当一周村官”活动,让广大干部在活动中受到教育、得到锻炼、为民造福。很多单位都闻风而动,派出科级或者以上的干部,到指定的村子去“当一周村官”。
这项活动的目的是让各级行政干部“放下架子,沉下身子,主动为群众办实事好事,密切干群关系”,但让中小学校的校长们也去“当一周村官”,实在令人哭笑不得。
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学校不同于行政部门,其工作有着自身特点,必须尽量减少外界的干扰。惟其如此,老师才能安心教书,学生才能安心学习。现在学校的正常教学被人为影响到这种程度,让人真是无话可说。(陕西咸阳日报王永杰)

华而不实的“送温暖”

在我们这里,一些上级部门的“送温暖”活动形式主义色彩很浓:“送温暖”前好几天就给我们打招呼,大家早早就行动起来,打扫卫生,张贴宣传标语,悬挂欢迎横幅,忙得不亦乐乎。有时还动用小学生,让他们冒着寒风拍手欢迎“送温暖”的人。基层单位一般要事先摆好桌椅板凳,布置好现场,摆上香烟水果,唯恐招待不周。这还不算,“送温暖”者来时一大帮人马,大车小车,前呼后拥,随行的摄像师、摄影师照个不停,捕捉每一个“细节”。这样的“送温暖”活动,成了华而不实的扰民添乱之举。
“送温暖”本是扶贫济困的一种方式,现在弄得像个“秀场”。要真心实意地给贫困人家“送温暖”,就应悄悄送,要维护贫困者的尊严,绝不应如此兴师动众。(青海西宁市于泽良)

居民社区也“整景儿”

我搬到现在居住的社区10年了,初来时看到社区居委会在社区办起了许多面向居民的活动室,着实高兴了一阵子。从一块块鲜亮招牌上看,内容挺丰富,有图书室、老年活动室、党员教育室、家政服务室、外来务工人员培训室……看到这么多的活动室在自己身边,觉得社区想得很周到,住在这样的环境里很温馨。但是时间长了,才发觉不是那么回事儿。因为从我搬来那天起至今,就没见这些活动室对外开放过,什么时候去都是“铁将军”把门。
不过说这些活动室都从来没“活动”过也不是实情,据常在那一带马路上运动的退休老人讲,个别活动室在有上级领导来参观时,也临时开过门,只是领导前脚走,后脚就关门了。用老百姓的话说是“整景儿”。(辽宁大连石化公司朱爱华)

劳民伤财的“庆典活动”

最近,参加了一个政府组织的某工程“庆典活动”。现场布置得盛大隆重,鲜花、拱门、气球、地毯、礼炮、舞狮,应有尽有。一开始人员登记,接着主持人开场白,然后邀请领导上台一一发言,再轮到剪彩仪式,最后就是参观、用餐。如此折腾,一上午的时间便白白浪费了。
对此,许多新闻同行深有感触。平时工作中,大家经常接到各种“庆典活动”的报道要求。去吧,几乎千篇一律,谈不上新闻价值;不去吧,组织单位大多来头不小,不能轻易得罪。特别是到了年中一些关键节点,各式各样的“庆典”如“奠基庆典”、“竣工庆典”、“周年庆典”、“颁奖庆典”多如牛毛,既费时又耗财。对这样的庆典,群众意见很大,希望少些再少些。(浙江温州市廖辉军)

成本管理笑话多

我曾在一国企工作过,亲历公司管理中的一些形式主义,在此仅晒出成本管理中一些让人啼笑皆非的做法。
做法一:公司成本管理成效显著,年终召开表彰大会。A部门每打一个外线电话都要登记,被认为做得好,此做法向全公司各部门推广。虽然有些部门的通讯费从未超过定额,也要做电话记录。结果是,为节约成本,公司每个部门又增加了一个登记本。
做法二:新年开始实行成本定额管理,B部门去年的交通费用超额,今年分配的定额便增加很多;通讯费去年节约较多,今年定额便少了许多。4月,B部门因内外通讯突然增多,通讯费超标,结果部门每个人被扣去10多元工资。部门经理召集部下商讨对策,决定每月下旬开始由成本管理员统计各项费用耗用情况,哪项接近定额哪项就加强控制,能相互调剂的就相互调剂。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