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恒富集团:人们真的给大熊猫看“毛片”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21:56:49

  

  在电影《功夫熊猫》中,熊猫阿宝出身于一个面条世家,其父亲——鸭子平先生希望他继承祖业,但阿宝却梦想着成为一个功夫大师。在现实世界中,熊猫当然不可能和鸭子有血缘关系,作为一种独居动物,熊猫也不可能知道自己的父亲是谁,更不可能和自己的父亲生活在一起。此外,您可能不知道的是,大熊猫这个表面温和的动物,有着独特甚至可以用奇异来形容的性生活,更奇特的是,人工饲养的大熊猫甚至要通过看“毛片”来获得性知识。在本文中,您将了解野生大熊猫和人工饲养大熊猫在婚配、分娩以及抚育幼仔方面的秘密。


  根据2005年公布的第三次全国大熊猫调查统计,中国的野生大熊猫已超过1500只,人工圈养的大熊猫也有200多只。但在交配这个问题上,野生大熊猫和人工饲养大熊猫的表现大相径庭

  

  在野生大熊猫中,雌性大熊猫6.5岁开始初发情,7.5岁才能婚配生育,而雄性7-8岁就能参加婚配。每年的五月是大熊猫发情的季节。此时,雌性大熊猫会开始变得烦躁不安,抓咬树枝,在大树上留下清楚的扑痕。它们还会把肛周腺分泌物涂擦在树干基部、石头上或突出的地上作为气味标识。而当雄性的大熊猫闻到这种味道时,便会兴奋起来,并做好交配准备。

  在发情高潮期,母熊猫会在地上或树上发出一种介乎咩叫声和鸟鸣声之间的声音——熊猫恋歌,以引起雄性大熊猫的注意。闻声而来的雄性大熊猫往往不止一只,当它们聚到一起时,会先向对手发出威胁性吼叫,然后会用互相摔,咬,抱的方法角斗,决出一个胜利者以获得和母熊猫交配的资格。见惯了大熊猫行动迟缓,憨态可掬模样的人类可能会想象不到这个角斗过程有多么残酷,最终不论胜者还是输家身上都会伤痕累累,乃至见血。

  您知道吗


  英国广播公司(BBC)自然史专题节目的一个摄制组,曾经在秦岭的深山密林中捕捉到了大熊猫求偶交配的一系列珍贵镜头。在拍摄现场的节目制作人麦克斯韦尔心有余悸地描述了当时的情形:

“当熊猫互相吼叫时,您绝对想象不出外貌如此温柔的大熊猫竟然能够发出这种吼声。当他们厮打的时候,我从未见过人们通常认为的沉静害羞的大熊猫会有如此举动。”尽管摄制组的人尽量保持沉静,只是扮演局外的旁观者,但突然之间,雄性大熊猫仍然会吼叫着向他们冲过来。”那种情景非常可怕。它喘息着,大声的咆哮着。我们可以看到它嘴边冒出的一股股白色的热气,发情期的大熊猫完全就像是另一种动物。


  当最终的胜利者产生,母熊猫会来到这个“骄傲的”雄熊猫的身边与之交配。交配有时在平地上进行,但也偶尔在树上进行。熊猫没有什么专一的概念,交配完毕后,公熊猫就会离开自己的交配对象,去寻找下一个正在发情的母熊猫,母熊猫则进入了它并不漫长的孕期。

  乱点鸳鸯谱


  人工圈养的大熊猫,按人们的主观意图安排婚配,往往是乱点鸳鸯谱。按人类眼光看中的“帅哥靓妹”,与熊猫的所爱往往大相径庭。

  1963-1968年之间,冷战中的英国与苏联竟捐弃前嫌,让伦敦的“姬姬”与莫斯科的“安安”结为连理。新婚的专机在欧洲的天空飞来飞去,演了四五年的“国际拉郎配”闹剧,耗费了一大笔卢布和英镑后,以打架对吼、“强暴”未果告吹。

  1981年,伦敦动物园的“佳佳”飞往美国,向华盛顿动物园的“玲玲”求婚。一见面就打得头破血流,“媒人”们只好把它们强行分开,宣布“跨国婚姻”失败。


  雌性大熊猫在人工饲养状况下有早熟现象,可以3.5岁开始“恋爱”,4.5岁“结婚”产仔。然而人工饲养的大熊猫天性几近泯灭,在性方面更是没什么兴趣,而这是熊猫自然交配和受孕的关键。事实上,人工圈养的大熊猫中,有9成雄性不知道交配为何物,即使交配成功,雌性的受孕机率也只有30-40%。为了恢复和刺激大熊猫的生殖繁育能力,饲养专家们想出了各种方法:比如,把大熊猫们放在一间屋子里,专门放大熊猫交配的录像,以刺激它们对交配的需求和生殖器官的发育;动物饲养专家们还会把几只平时看着对方不“顺眼”的大熊猫放在一个笼子里,它们就会相互“战斗”起来,期望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增强它们生存的欲望,并锻炼身体。


  不过,为了提高熊猫的繁殖率,现在更多的是采用人工授精的方法使母熊猫受孕。首先,饲养专家们会先取成年、健康雄性大熊猫的精液放在冷库里保存。雌熊猫的排卵期很短,只有1-3天,所以,需要用高科技手段测定其排卵期,然后通过针管注射到雌性大熊猫的阴道里,再通过促性腺激素的刺激,增加雌性大熊猫的受孕几率。为了保证较高的受孕率,在雌熊猫的排卵期,专家还会重复人工授精。


  熊猫的孕期一般为130天左右,最多不会超过160天。熊猫一胎会产下一到两头幼仔,分娩的双胞胎率大约是48%。

  野生大熊猫产下双胞胎之后,通常要丢弃一只,只养一只。那头晚些生下的熊猫幼仔,熊猫母亲会任凭其哭啼不止而不予理会,直到其变得身体冰冷而死去。由于熊猫母亲一次只能抱住一只幼仔为其取暖,所以这是熊猫为了物种的延续做出的牺牲。科学家曾做过实验,让大熊猫母亲交替抱住两个熊猫幼仔为其喂奶和取暖,结果两只幼仔都会由于得不到足够维持生命的温度而死去。

  对于人工圈养的熊猫,科学家则想尽了办法,争取让两只熊猫幼仔都能成活。为了让幼仔成活,有两个关键因素:1. 创造熊猫幼仔能够健康成长维持生命的温度;2. 熊猫幼仔的喂养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一名叫钟顺隆的兽医解决的,他设法测得了熊猫妈妈怀抱的温度——36-37℃。有了自动育婴箱后,这就成了养活熊猫幼仔“经典温度”。

  第二个问题比较难解决,开始的时候,牛奶、羊奶、进口奶粉,乃至人奶,都被尝试用于哺育熊猫幼仔,遗憾的是,没有一种替代品能够起到熊猫母乳的作用,延续熊猫幼仔的生命。曾有日本科学家分析了熊猫的初乳,尝试仿制,但无法成功——那初乳稀稀的,像绿色的菜汁,包涵了人工无法合成的丰富的抗体,只有吃上初乳的熊猫宝宝才有存活的希望。这意味着,要设法把初生的幼仔乙偷走,让熊猫妈妈先给怀中的幼仔甲喂上初乳,再设法偷甲换乙,让双胞胎能轮流吃上初乳。

  突破是在1990年取得的。那年成都大熊猫繁育基地的大熊猫庆庆生下双胞胎时,饲养员把一盆牛奶递到庆庆面前,遮住了它的视线,就在它注视着奶盆时,把一只新生仔给“偷”出来。庆庆丝毫没有察觉。等庆庆把怀中的新生仔喂饱了,再趁送食物之时施“调包计”,把涂了庆庆尿液的那只新生仔放在地上。新生仔在地上叽叽叫着,蠕动着,引起了庆庆的注意,于是它起身走过去,嗅了嗅地下的娃娃,伸出粉红的舌头舔了舔,然后轻轻把它叼起来。就这样两只新生仔都吃上了初乳。它们被反复对调,轮流吃母乳和人工合成奶,长得非常健壮。这个双胞胎育幼技术,很快公布于世,在国内外得到广泛的应用。


  刚生下的熊猫幼仔重量只有150克左右,相当于妈妈体重的百分之一。可是,一个月后体重可达2千克,3个月就能长到5-6千克。在开始哺育幼仔的头一个月,熊猫妈妈完全不会离开幼仔,就靠孕期多吃竹子积蓄的营养及幼仔的粪便维持生命,几乎整天抱着它的孩子,用体温温暖自己的小宝贝,不断的亲它、舐它,等待它慢慢长大。当熊猫幼仔满月后,熊猫妈妈会偶尔离开幼仔的身边,匆匆在附近找食竹子和饮水,旋即又返回。

  一个月左右的熊猫幼仔长出黑白相间的毛,体重约有1千克了,但仍不能行走,眼不能感光,熊猫妈妈则会把熊猫小朋友搂在怀中,轻轻抚摸,外出时也把它衔在嘴里,或用背驮着,形影不离。直到三个月时,幼仔才开始学走步,视力达到正常。等到它五六个月大时,那时它的体重可以达到13千克左右,妈妈就开始教它爬树、游泳、洗澡和剥食竹子等本领。满一岁时幼仔已长到40千克左右,到一岁半时体重可达50千克以上,这时熊猫幼仔才开始结束依附母亲的儿童期,离开家庭,开始独立生活。母熊猫会在不久后再次发情交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