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哪些艺人支持占中:撒迦利亚书、玛拉基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6 09:41:32

第八课 撒迦利亚书、玛拉基书

一、撒迦利亚书(共14章)

作者:撒迦利亚(意为:「耶和华记念」)

日期:520-475B.C. (参拉五1;亚九13)

地点:耶路撒冷

对象:犹大余民

目的:指出耶路撒冷将来在神国度内之荣美,旨在鼓励当时百姓热心建殿,因那是神国度之中心。并安慰以色列人,神必亲自粉碎敌人的侵扰,建立永久的国度。

主旨:重建圣民(以色列的将来)

简介:撒迦利亚和哈该同处一个时期,以色列由被掳归回已过了十六年,重建的圣殿仍未完成。撒迦利亚受命于神,去鼓励百姓继续他们未尽之责任,以完成圣殿的建造。他并没有以疾言厉色责备他们赶快行动,却是用鼓励之方法,提醒他们圣殿未来的重要性,圣殿是以色列属灵产业的中心,圣殿必须建造,弥赛亚的荣光将长驻于此,未来的祝福是奠基于现在的顺服上。选民不仅是造一个建筑物,更是在建筑未来,因为弥赛亚即将来临,有了这样的鼓励人民以全副的热情完成建殿伟工。

  本书有一系列的异象、信息、和负担,是一本不易明了的「启示」。主要信息是论建殿与建造圣民。故书的前半(一至八章),时间约在520-518B.C.,多半以异象方式表达,鼓励人民与领袖重建圣殿,叫他们知道这件工程对将来有重大关系。后半段(九至十四章)写在圣殿落成后516B.C.,论到他们国家将来美好的前途。简言之,前段论选民与圣殿,后段论弥赛亚与其国度。

  撒迦利亚书比哈该书更详尽的预言神洁净选民,复兴国度之计划,以鼓励安慰当代之选民。本书中有和平的君王骑驴进城(九9)与好牧人为羊群被杀(十一4)这两幅预言画像,生动地描述新约中弥赛亚第一次的来临。

历史背景:

  撒迦利亚(意:神必记念)为一祭司家族之后。此外,他的身世无人知晓。犹太传说(他尔根与约瑟夫)一日他在殿中被人暗杀。他可能是太廿三35所说的那位,但这点无法证明。他与哈该为同时代人,比哈该年轻。

  据圣经所提供之线索推测,他生在巴比伦,与第一批余民归回(536B.C.)。其祖父为归回之祭司,其父可能早逝,因此以斯拉把他归在祖父而不归其父之名下(拉五1;六14)。当尼希米为省长时,他继承父任为当时祭司长之一(尼十二12-16)。犹太遗传(他勒目)补述他与哈该并玛拉基三人均是犹大大公会议之要员。

  撒迦利亚与哈该同时蒙召(520B.C.)(拉五1),然而他事奉的年日比哈该长。哈该事奉三月零廿四天后便匿迹;撒迦利亚则延续至475B.C.左右(参九13)。如此他一生的事奉约有四十五至五十年之久。

  撒迦利亚书之历史背景可参考哈该书。(本书参考经文:该一1;拉五至六章)

二、玛拉基书(共4章)

作者:玛拉基(意为:「耶和华的使者」)

日期:425B.C.

地点:耶路撒冷

对象:归回之犹大余民

目的:严责耶路撒冷宗教与道德之败坏,宣告神之审判速临,劝告及早悔改。

主旨:以色列的堕落

简介:玛拉基是最后一个归国的先知,被称为「末后先知」,他是在公元前五世纪耶路撒冷圣殿重建后在尼希米年间说预言。当时祭司对事奉神冷淡,祭祀成为形式而无实际,百姓以诡诈对待弟兄,欺压贫穷,与外邦人通婚,不将当纳的十分之一送入仓库。选民们在被掳失败之经验中所学有限,很快地再次失落在错误里。

  先知玛拉基以一种答问的形式,全书中共用七次「在何事上」的问号,记载神的百姓以色列人嘴硬悖逆,不肯认罪,因此招惹神的指责及审判。先知号召祭司和人民重新立志,遵守与神所立的约,并宣告弥赛亚将要来临,神来要审判和洁净神的子民,神也将带来一切的希望、怜恤及医治。

  玛拉基的信息结束了旧约律法时代,同时又介绍了「立约的使者」,在最后的结语是「咒诅」。而新约马太福音在开始所记的是「立约的使者」和神的先锋,并且带来「神的赐福」。

历史背景:

  玛拉基(意:神的使者)是旧约的最后一位先知。自他以后再无先知,以色列民经过四百年之静默时期,直至弥赛亚的先锋施洗约翰(参太十一9)出现,人才能再听到神的话语。

  除他的名字外,玛拉基的身世也是隐晦不明。在他所著的书内可看到一些有关那时的情形。当时以色列从被掳之地归回也有相当久的时间;圣殿早已重建完毕(516B.C.);各类敬拜祭祀早已回复原状。在尼希米为省长的管理下,经以斯拉与尼希米双重的宗教改革,以色列民的民生与宗教生活皆颇为乐观;可是当尼希米因前约所限(尼二6;五14;十三6a)返回波斯后(433-425B.C.),十二年中国家日渐回复先前败坏的光景(可见人心是何等的败坏)。等尼希米又再度回到耶路撒冷时(尼十三7),他看到如此情形(尼十三7-31)便再图二次改革。

  故玛拉基书之事迹是在尼希米返回波斯后与他再度回到耶京其间所发生的(约在433-421B.C.)。圣经未记载尼希米返回波斯后多久才再重回到耶城(「过了多日」;尼十三6b)。按常理推测,尼希米返回波斯后(433B.C.),经数年后耶路撒冷才会沦落至此腐败情形,故本书的历史约是425B.C.的情形。(本书参考经文:尼十三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