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干回锅肉的做法:人类为什么永远长不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23:55:43

人类为什么永远长不大?

------本人专著《人类学习新论》节选*(2)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论著《学会生存》指出:“现代科学证明,人在生理上尚未完成,这一点对我们认识人,是有独特贡献的。我们可以说,人永远不会变成一个成人,他的生存是一个无止境的完善过程和学习过程。人和其他生物的不同之处就在于他的未完成性。”法国科学家乔治﹒拉伯萨特1963年发表了他关于“人的未完成状态”的专题论文,他指出:人类从生到死都处在未完成状态,换句话说,人的一生,就是在不断地脱离动物界,“不停地变成一个人。”

  现代生殖学研究表明,人都是早产儿。和其他所有动物相比,人的早产特征非常明显。许多低级动物一出生后遗传了所有的生活本能,几乎不需要谁来教会它们怎样生活。小海龟一出壳,便本能地奔向大海,独立生活。小鸡天生就知道哪些食物可以吃。哺乳动物中,新生崽一出生就会适应环境,寻找母亲的乳汁。非洲草原的角马出生几分钟后就会奔跑。澳大利亚的袋鼠出生后尽管很小,但它会本能地借助母亲坚硬的尾巴作为通道,“理所当然”地找到母亲腹部温暖的家。灵长类动物出生后,其生存能力也远远大于人类。刚出生的小猴,便能牢牢抓住母亲的身体。猩猩出生后也能紧紧依附在母亲身上。

  而人类却不一样。刚出生的婴儿几乎不具备任何生存的技巧。其他动物的大脑在母体内就已成熟,人的大脑在子宫外的环境中还继续生长。在许多情况下,新生儿甚至连吃奶也需要激发和引导。人的本能似乎从表象上消失了。如果要生存,他必须学习。从吮吸乳汁、喝水、排尿,到学习爬行、走路、奔跑,直至学习语言、学习认识事物。每一个环节的失误,都可能造成他的“生存缺憾”。

  笔者小时候曾碰到一件有趣的事情:当时在一个水沟边捡到一只淹得半死的小鸡崽,放到太阳底下烤了十多分钟,竟然又活蹦乱跳。这时,有趣的事情发生了,小鸡紧紧跟随着笔者,走到哪里,跟到哪里,惹得周围的人又是惊奇又是好笑。后来读了英国著名社会学家德斯蒙德·莫里斯的《人类动物园》,才知道那只小鸡的行为是一种学习行为,莫里斯称之为“铭记学习”。铭记学习通常发生在动物的幼年时期,其过程迅速而短暂。小鸡和小鸭等小动物,往往把第一次看到的大的运动物体当作自己的母亲。

  这种情况也发生在人类身上。母亲、孩子、配偶之间的联系过程很大程度上借助于“铭记学习”。如果发生铭记错误,对人的一生影响极大。没有早期铭记关爱的婴孩,终身将受到焦虑的折磨。孤儿或住在慈善机构的孩子,由于只和少数人交往,得不到应有的关怀,其交往能力没有充分的学习锻炼机会,成人后将难以同其他人建立牢固关系。

  现实中,有些工作繁忙的父母将幼小的孩子长时间寄给爷爷、奶奶抚养,孩子长大后,和父母的关系很难融洽。莫里斯甚至认为,人类中所发生的同性恋、恋物癖等病态异常行为,和错误铭记有关。

  十七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一位贵族之子从小就被关在地牢里,二十年后,他获得了释放,而其生存本能几乎停留在幼儿的水平。

  可见,人生的每一步都和学习息息相关。

  为什么人不能和其它动物一样,成熟后再脱离母体呢?

  从根本上说,这是人类进化的特殊性所决定的。恩格斯在“劳动在从猿到人中的作用”一文中指出,直立行走,是人猿楫别决定性的一步。人的直立,是强迫性的,在猿类时期,由于自然界的变化,猿类分成数支分别进化。依恋森林者成为今天的大猩猩、猩猩。半心半意的中庸派别,在森林边缘和草原生活,演变成黑猩猩。而另一支猿类无可奈何地被森林抛弃,成为我们人类的祖先——类人猿,它们不得不站立。

  美国生物学家斯蒂芬·杰伊·古尔德认为:“人类是历史的一个细节,是一系列偶然和不大可能出现却又出现了岔道的产物。在生物进化史的漫长道路上,动物原本没有发展成人类的机会……”。正是这种不大可能的站立,改变了人类的前途。而这种站立经过漫长的进化遗传了下来。按古尔德的观点,人类的出现是基于“一种不可能出现的奇异”,我们是“历史中的一个细节,而不是总原则下的降生”。但这并不是说人类的出现是偶然的,进化是无逻辑性的。“我们是历史的孩子”,而历史被“偶然事件”控制着。每个发展阶段都可以以一种无休止的方式进行下去,一些微不足道的差异在当时它们存在的时期并没有引起重视,但随着发展却能在以后发生巨大的变化。

  应该说,“站立”这一细节改变了“某些物种”的前途,使它变成了人。“不得不站立”这种情形,在今天的黑猩猩种群中也时常发生在个体身上。非洲黑猩猩由于人类的入侵,带进了脊髓灰质炎病。有的黑猩猩被感染,原来用于支撑行走的手臂瘫痪,这些黑猩猩下半生便勇敢地站立了起来。但这毕竟是种群中的少数个体,并不能推进群体的进化。

  我们祖先的直立行走,揭开了伟大的人类进化过程。但是,从本质上说,人类的骨骼并不适应直立。人体内共有206块骨。它们通过骨连结,构成骨骼,才将人的身体支撑起来,并保护着重要的内脏器官。支撑人体的主要是腿骨和躯干骨。躯干骨包括脊柱、肋骨和胸骨。

  成年人的脊柱由26块椎骨构成,椎骨上有椎孔,全部椎骨的椎孔连在一起构成椎管,里面有脊髓。椎骨自上而下有7块颈椎、12块胸椎、5块腰椎、5块骶椎合成的1块骶骨和4块尾椎合成的1块尾骨。人直立后,脊椎骨呈上下排列,造成压力。所以,中老年骨骼病是人类的常见病之一。由于人的直立,女性将承担比其它动物更为沉重的怀孕负担。因为人不可能象其它动物一样,四足落地,借助腹部的力量来减轻骨骼的压力,而是挺胸抬头一副神气的样子。于是人类包括骨骼在内的生理功能的限制便不得不让胎儿早日“瓜熟蒂落”。

  此外,正如上文指出的,人的大脑的高度发育,胎儿大脑体积已经达到女性产道的极限。这也许是最重要的。如果胎儿继续发育,母亲将受到致命的伤害。科学家指出,人类新生儿与产妇的体形之比,比所有的动物都大,以致人类女性的生育极其痛苦和危险。一名体重约45千克的女性通常生下2至7千克重的婴儿,而体形2倍于人类的雌性大猩猩(90千克)生养的却是一半大小的幼崽(1.35千克)。结果,人类女性死于生育率大大高于其他动物;并且女性在分娩时需要人帮助,而雌性大猩猩分娩时则无需帮助,却从无因生育而死亡的记录。

  这也表明,人类生殖在进化上选择了非常合适的尺度。

  非常有意思的是,这个尺度只能是合适。因为在进化过程中,“适者生存”是任何生物都不能逃避的法则。但这个尺度并不优越。人类出生后,要比其它哺乳类动物发展得迟缓,因为他们还需要很长的时间来发展大脑。正是由于这个特点,人类才有现在的大脑。而狮子、老虎等其它动物则很快会成熟,但它们的大脑却远远不如人类。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由于人脑的出现和发展,人和动物脱离的特征越来越依赖大脑的功能,即人类所独有的高超智慧。在人类的生存斗争中,体能因素以及生物本能由于人脑的出现而不再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依赖于人脑的思维和语言,在人得发展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认为:凭借观察学习以简化获得过程,对于发展和生存都是极其重要的。在语言、生活风格以及文化习俗等方面,一种社会传递过程不借助一些原型作为文化模式的范例,那是很难想象的。人类具有作为应用符号去对付内部和外部各种事件的非凡能力,人们通过言语的和想象的符号,在表象形式中加工和保持所获得的经验。经过这些符号的中介,人们不必尝试所有可能的方法就可以解决问题,就能预见到不同的行动可能带来的不同的后果,由此而改变他们的行为。

  现代社会学习理论大都认为:人并不单纯是对外部影响的反应者,个体本身就是他们自己改变中的主要动因。自我调节能力来自内部,自我调节功能部分地决定着一个人要从事什么行动。其它动物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语言,它们的交流只能靠行动。一些生物学家观测到,黑猩猩相互交往中有这种情形:平常情况下它还靠得住,一旦情况严峻,便逃之夭夭。等危险过后,由于没有声音语言,只有通过相互梳理毛发等简单肢体语言的方式,互相理解;其它动物对火只能是逃避,而人类面对烈火更多的是思考与利用。恩格斯说:“摩擦生火第一次使人支配了一种自然力,从而最终把人同动物界分开”;其他动物只能用肢体被动适应现成的客观环境,而人类却发明了无数的工具,使人的肢体脱离了繁重的劳动。以至到今天,“没有想不到,只有做不到”成为一句豪言壮语。古希腊哲人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将地球撬起来。今天的“阿基米德”们是这样评论现实的:“这个时代比任何一个时代都更加伟大,你一无所有可以拥有整个世界,只要你有想象力和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