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荒mac版怎么改语言:巴勒斯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01:13:38
求助编辑百科名片
  巴勒斯坦国旗
巴勒斯坦(希腊语:Παλαιστ?νη,阿拉伯语:??????‎,希伯来语:???????‎)是中东的一个国家,已建立巴勒斯坦国,从地中海东岸一直延伸进入亚欧大陆内部。由于该地域随时间的不同而不断变化,所以至今还没有完全确定的边界。
中文名称: 巴勒斯坦国
英文名称: Palestine
简称: 巴勒斯坦
所属洲: 亚洲
首都:耶路撒冷
主要城市: 耶路撒冷
国庆日: 11月15日
国家代码: PS
官方语言:阿拉伯语
货币:谢克尔,第纳尔
国家领袖: 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马哈茂德·阿巴斯
人口数量: 639万(1997年)
主要民族:阿拉伯人
主要宗教:伊斯兰教
国土面积:实际控制面积约2500平方公里
GDP总计: 33.3亿美元(2004年)
人均GDP: 928美元(2004年)
国际电话区号: 970
目录
建国诉求名字来源自然地理历史概况政治情况政治综述解放组织立法委员行政区划司法机构
重要人物亚西尔·阿拉法特马哈茂德·阿巴斯伊斯梅尔·哈尼亚阿齐兹·萨利姆·杜维克萨利姆·扎农法鲁克·卡杜米
经济发展综述人口工业农业旅游交通金融外国援助
文化教育重要城市拉马拉耶路撒冷
军事国防对外关系综述同中国的关系同阿拉伯国家的关系同以色列的关系同美国的关系同欧盟国家的关系同俄罗斯等独联体国家的关系
文学介绍综述被占区文学流亡区文学
饮食习惯风俗礼仪其他相关治安状况医疗条件入境须知国徽
重要节日基本简介
建国诉求
名字来源
自然地理
历史概况
政治情况政治综述解放组织立法委员行政区划司法机构
重要人物亚西尔·阿拉法特马哈茂德·阿巴斯伊斯梅尔·哈尼亚阿齐兹·萨利姆·杜维克萨利姆·扎农法鲁克·卡杜米
经济发展综述人口工业农业旅游交通金融外国援助
文化教育
重要城市拉马拉
耶路撒冷
军事国防
对外关系综述
同中国的关系
同阿拉伯国家的关系
同以色列的关系
同美国的关系
同欧盟国家的关系
同俄罗斯等独联体国家的关系
文学介绍综述
被占区文学
流亡区文学
饮食习惯
风俗礼仪
其他相关治安状况
医疗条件
入境须知
国徽
重要节日
基本简介
展开
巴勒斯坦国家代码 巴勒斯坦国家代码 是PS 基本资料首都

巴勒斯坦图片集萃(20张)
耶路撒冷(Jerusalem)(1947年11月联大第181号决议规定耶路撒冷国际化。
由联合国管理,以色列在1948年和1967年两次战争中先后占领耶路撒冷整个地区,并于1980年7月宣布统一的耶路撒冷为其永久的首都。1988年11月,巴勒斯坦全国委员会第19次特别会议通过《独立宣言》,宣布耶路撒冷为新成立的巴勒斯坦首都。)国家元首 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马哈茂德·阿巴斯,2005年1月9日当选。政要
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马哈茂德·阿巴斯(MahmoudAbbas),2005年1月当选;自治政府总理伊斯梅尔·哈尼亚(IsmailHaneya),2006年3月任职;巴民族解放运动中央委员会主席法鲁克·卡杜米。
耶路撒冷不仅是基督教和犹太教的诞生地,而且是基督教、伊斯兰教和犹太教的三教圣城。国旗
  巴勒斯坦国徽
长方形,长宽之比为2:1。旗面左侧为红色等腰直角三角形,右侧自上而下为黑、白、绿三色等宽横条。对这面旗帜有不同的解释,其中一种为:红色象征革命,黑色象征勇敢和顽强,白色象征革命的纯洁性,绿色象征对伊斯兰教的信仰。还有一种说法是:红色代表本土,黑色代表非洲,白色象征西亚的伊斯兰世界,绿色象征地势平坦的欧洲;红色和其他三色相接,标志着巴勒斯坦地理位置的特征及其重要性。国花
茉莉同北京时差
6小时
编辑本段建国诉求
联大虽然作了建国决议,但巴勒斯坦国在二战后从未正式建国和取得联合国的正式承认。原因在于:巴勒斯坦人从不承认以色列国的合法性,历史上阿拉伯国家反对以色列并由此引发四次中东战争,以色列也拒绝联合国大会关于巴勒斯坦建国的决议,以及欧美大国对以色列的支持,巴以矛盾尖锐并长期引发阿拉伯世界和以色列的严重对立。可是巴勒斯坦人民一直坚持建国运动,近期也积极推动入联。
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巴解组织)执委会秘书长拉布26日在约旦河西岸城市拉姆安拉举行的执委会会议上正式宣布,将于今年9月前往联合国要求其承认以1967年战争前边界线为基础,以东耶路撒冷为首都建立巴勒斯坦国,给予巴勒斯坦联合国会员国身份并根据联合国宪章承认其自治权。
巴解组织在随后发表的新闻公报中称,这一行动有助于巴勒斯坦和以色列以阿拉伯和平倡议、中东四方委员会决议和美国总统奥巴马不久前发表的中东问题讲话为基础重启和平谈判,为巴勒斯坦与周边国家带来持久、全面的和平。公报同时呼吁国际社会和阿拉伯国家支持巴勒斯坦的这一行动。
公报同时强调巴勒斯坦将继续执行巴内部和解协议,尽快成立联合政府。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巴斯在会议上重申了他将前往加沙地带与巴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领导人就和解协议执行进行会谈的计划。
按规定,作为独立国家加入联合国,相关提案首先要在安理会获得通过并向联大提出建议,此后还要获得联大三分之二的会员国同意。按联大现有192个会员国计算,巴勒斯坦想成为联合国正式会员需要获得至少128个国家的支持。巴勒斯坦常驻联合国观察员曼苏尔近日称,已有将近120个国家表示将支持巴勒斯坦以独立国家的身份加入联合国。但除以色列之外,还有美国、法国、德国、意大利等西方国家均表示反对巴方的这一做法
编辑本段名字来源
巴勒斯坦来自非利士人,公元前1000年左右非利士人居住在地中海岸。因此在亚述文中地中海西南部的海岸被称为“Pilaschtu”。
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的文章中出现了“巴勒斯坦的叙利亚”这个名字,来描写从今天的黎巴嫩到埃及的海岸地区。这个名字被古罗马人延用引入拉丁语。
编辑本段自然地理
  巴勒斯坦
位于亚洲西北部。扼欧、亚、非三大洲交通要道,战略地位重要。北接黎巴嫩、东邻叙利亚、约旦、西南与埃及的西奈半岛接界,南端的一角临亚喀巴湾,西濒地中海。海岸线长198公里。西部为地中海沿岸平原,南部高原较平坦,东部为约旦河谷地、死海洼地和阿拉伯谷地。加利利山、萨马里山和朱迪山贯穿中部。梅隆山海拔1208米,为全国最高峰。属亚热带地中海式气侯,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暖湿润。南北雨量悬殊,最北部平均降水量900毫米,最南部仅50毫米左右。
1947年分治前巴勒斯坦地区总面积为2.7万平方公里。1947年11月联合国关于巴勒斯坦第181号分治决议规定:在巴勒斯坦地区建立的阿拉伯领土面积为1.15万多平方公里,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中被以色列全部占领。1988年11月,巴勒斯坦全国委员会第19次特别会议宣布成立巴勒斯坦国,但未确定其疆界。巴民族权力机构已经在加沙地带60%和约旦河西岸42.9%的土地上实行完全自治,巴控制的实际面积约2500平方公里。
编辑本段历史概况
公元前20世纪前后,闪米特族的迦南人定居在巴勒斯坦的沿海和平原。公元前13世纪腓力斯人在沿海建立国家。公元前13世纪末希伯来各部落迁入定居。公元前11世纪犹太人建立希伯来王国,后亚述、巴比伦、波斯等外族都曾占领巴勒斯坦。公元前1世纪罗马帝国侵入,绝大部分犹太人流往世界各地。公元7世纪成为阿拉伯帝国的一部分。阿拉伯人不断移入,并和当地土著居民同化,逐步形成了现代巴勒斯坦阿拉伯人。16世纪起巴勒斯坦成为奥斯曼帝国的一部分。1920年英国以约旦河为界把巴勒斯坦分为东西两部份,东部称外约旦(即今约旦王国),西部仍称巴勒斯坦(即今以色列、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为英国委任统治地。19世纪末在“犹太复国运动”者策动下,大批犹太人移入巴勒斯坦,与当地阿拉伯人不断发生流血冲突。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英、美两国的支持下,1947年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规定巴勒斯坦在1948年结束英国的委任统治后建立犹太国(约 1.52万平方公里),和阿拉伯国(约1.15万平方公里),耶路撒冷(176平方公里)国际化。1948年5月以色列建国后推行扩张主义政策,于 1948年、1956年、1967年、1973年四次对阿拉伯国家发动大规模的战争。100多万巴勒斯坦阿拉伯人被赶出世代居住的家园,沦为难民。1964年5月在耶路撒冷市召开的巴勒斯坦第一次全国委员会会议决定成立巴勒斯坦解放组织。1969年阿拉法特担任巴解组织执委会主席。1978年9月,埃及、以色列和美国签署了戴维营协议,被占领土的巴勒斯坦人获得了有限的自治权,巴解组织则拒不接受自治。
  以色列空袭后的巴勒斯坦
1988年11月15日在阿尔及尔举行的巴勒斯坦全国委员会第19次特别会议通过《独立宣言》,宣布在巴勒斯坦土地上建立首都为耶路撒冷的巴勒斯坦国。宣言明确巴勒斯坦接受1947年11月29日联大通过的第181号决议(分治决议)。巴勒斯坦的边界问题留待以后通过谈判解决。1988年12月,阿拉法特承认以色列的生存权,秘密谈判之后,以色列和巴解组织签署了和平协定,提出了巴勒斯坦自治计划。1994年5月4日,巴解组织和以色列在开罗签署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关于在加沙和杰里科实行有限自治的协议,5月12日,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成立。同年7月12日,阿拉法特结束了27年的流亡生活返回加沙。
编辑本段政治情况
政治综述
巴勒斯坦全国委员会是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的最高权力机构。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执行委员会是巴解组织的最高执行机构,由巴解全国委员会选举产生,负责巴解组织的全面行政事务,并对全国委员会负责。
2003年3月巴勒斯坦立法委员会通过了在现行法律《基本法》中增加关于总理职位及其权限的条款。根据修改后的《基本法》,巴民族权力机构主席仍然统领巴勒斯坦安全部队、掌管所有安全事务,并拥有巴以和平谈判的最终决定权。总理的权力包括组成政府、任免部长、定期或应巴民族权力机构主席要求召开内阁会议及其它内阁事务,并有权任命副总理。巴勒斯坦立法委员会是立法机构,主要是代表巴勒斯坦自治区内的巴勒斯坦人行使立法、监督巴民族权力机构主席和自治政府、批准政府预算、通过或否决政府信任案等职能。解放组织
PalestineLiberationOrganization简称巴解(PLO)。1964年5月在耶路撒冷成立。1974年10月在第7次阿拉伯首脑会议上被确认为巴人民的唯一合法代表。同年11月,被邀请以观察员身份参加联合国会议。1976年8月被接纳为不结盟运动正式成员,同年9月,被接纳为阿拉伯联盟正式成员。巴解曾以黎巴嫩、约旦为基地在被占领土开展武装斗争。  巴勒斯坦人烤制阿拉伯薄饼
巴勒斯坦全国委员会(PalestineNationalCouncil)是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的最高权力机构,代表巴境内、外的全体巴勒斯坦人。有委员570人,分别为巴勒斯坦各抵抗组织及其他群众组织代表,现任主席萨利姆·扎农(SaleemAl-Zanoon)。
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执行委员会(TheExecutiveCommitteeofPLO)是巴解组织的常设领导机构。本届执行委员会是于1996年4月经巴勒斯坦全国委员会第21次会议选举产生。1969年以来,执行委员会主席一直由阿拉法特担任。2004年11月阿拉法特去世后,阿巴斯继任主席。
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中央委员会(TheCentralCommitteeofPLO)是巴全委会与巴执委会之间的一个监督机构,负责监督执委会执行巴全委会的决议和巴解的方针政策。由全国委员会选举产生,共有100多名成员,在全委会闭会期间,由中央委员会指导巴解工作。2004年11月阿拉法特去世后,卡杜米继任主席。
权力机构 1994年5月根据巴解组织决议成立,是一个阶段性、过渡性的权力机构,主要负责管理加沙、杰里科除外交、安全以外的所有事务以及约旦河西岸的教育、社会福利、旅游、税收、卫生等事务。1996年1月,阿拉法特当选巴民族权力机构首任主席。2005年1月,阿巴斯被推选为民族权力机构主席。 2003年3月19日,巴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拉法特任命巴解组织执行委员会总书记马哈茂德·阿巴斯为该机构首任总理。9月,阿巴斯辞职。10月,阿拉法特任命立法委员会主席库赖为总理。2006年1月,巴举行第二届立法委员会选举。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获胜,库赖辞职。阿巴斯任命“哈马斯”领导人哈尼亚为总理,负责组阁。2007年2月,哈尼亚向阿巴斯递交辞呈,阿巴斯授权其组建民族联合政府。3月17日,以哈尼亚为总理的巴新政府成立。立法委员
(ThePalestinianLegislativeCouncil)巴立法委员会是根据奥斯陆协议于1996年1月20日选举产生的。
立法委员会下设法律、耶路撒冷、预算与财政事务、经济、自然资源、领土与定居、难民、内政与安全、教育、政治、监督11个委员会,每年举行两次年会。
按规定,每届立法委员会任期4年。但由于2000年起巴以冲突不断,改选一直未能进行。
2006年1月,巴举行第二届立法委员会选举。哈马斯获74席,成为立法会第一大党派。现任主席为阿齐兹·杜维克(哈马斯)。行政区划
巴勒斯坦分为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两部分。根据巴计划与国际合作部1997年10月绘制的地图。
约旦河西岸分为8个省:杰宁、图勒凯尔姆、纳布卢斯、杰里科、拉马腊、耶路撒冷、伯利恒、希伯伦。
加沙地带分为5个省:北方省、加沙、代尔拜莱赫、汉尤尼斯、拉法省。司法机构
巴勒斯坦司法机构主体是各级法院,目前在巴境内设有最高法院一个,调解法院18个,初级法院8个,上诉法院1个,刑事法院1个,中央法院2个。
巴检察机构的主体是各级检察院。检察院的职责是决定和进行各种起诉,代表执行机关面对司法机关、监管司法纪律和监狱。巴设最高检察院1个,由总检察长、数名副检察长和检察官组成,下设5个检察分院和10个总起诉厅。巴现有专职及兼职律师1000多名。
编辑本段重要人物
亚西尔·阿拉法特
阿拉法特(Yasser-Arafat,阿拉伯语:???? ?????‎)全名:名:拉赫曼·阿卜杜勒·拉乌夫·阿拉法特·古德瓦·侯赛尼。巴解组织首脑之一,第一任巴解组织主席。一生充满传奇色彩的巴勒斯坦骄子,从小就是孩子王,亲身经历过四次中东战争的洗礼,毕生致力于争取恢复巴勒斯坦人民合法民族权利的正义事业。生活中,他与三个女人的爱情故事也广为流传。2004年11月11日,阿拉法特与世长辞。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唁电中说:阿拉法特的逝世,不但是巴勒斯坦人民的巨大损失,也使中国人民失去了一位伟大的朋友。
从孩子王到巴解主席:阿拉法特小时候经常模仿军人的动作,做一些带有军事色彩的儿童游戏。1959年,年仅30岁的他与战友一起创建“法塔赫”和“暴风部队”。1965年打响了反对以色列侵略斗争的第一枪,1968年出任了巴解组织主席。阿拉法特出生时名叫穆罕默德·阿卜杜·拉乌夫·阿拉法特。他于1929年8月27日出生在耶路撒冷一个地地道道的巴勒斯坦家庭里。当他早年读小学时,他的老师为纪念死去的战友亚西尔,便给他改名为亚西尔·阿拉法特,激励他长大继承巴勒斯坦革命先辈的遗志,完成他们未竟的事业。他有两个姐姐、三个哥哥和一个弟弟。在兄弟姐妹七人中,他排行第六。他父亲叫阿卜杜·拉乌夫·阿拉法特,出身于一个商贾和宗教大家庭,属穆斯林逊尼派。这个家庭祖籍分布在加沙地带和汗·尤尼斯地区,与侯赛尼家族有亲缘关系。阿拉法特的母亲扎赫娃·侯赛尼,属侯赛尼家族。这是一个大家族,在耶路撒冷和加沙地带非常有影响。20世纪三四十年代,这个家族的代表人物———加沙地区的伊斯兰首领阿明·侯赛尼就曾领导当地人民反对过英国的殖民主义及犹太人的统治。马哈茂德·阿巴斯
  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
马哈茂德·阿巴斯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巴解组织执行委员会主席。1935年生于巴勒斯坦北部萨法德,又名阿布·马成。1959年协助阿拉法特筹建巴解主流派“法塔赫”。1980年当选为巴解组织执行委员会委员。1991年马德里中东和会召开后,曾任巴以谈判巴方首席代表。1993年主持巴以奥斯陆谈判,并代表巴方签署了巴以“奥斯陆协议”。阿拉法特逝世后,巴解组织执委会于2004年11月11日举行会议,选举阿担任巴解组织执委会主席。2005年1月9日,当选新一任民族权力机构主席。律师,史学家,已婚,有三个孩子。伊斯梅尔·哈尼亚
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总理,“哈马斯”重要领导人之一。1963年生于加沙。1987年毕业于加沙伊斯兰大学,获阿拉伯文学学位。1987年起,哈尼亚积极参加学生运动。“哈马斯”成立后,哈尼亚加入,并成为“哈马斯“创始人艾哈迈德·亚辛的助手。1992年,哈尼亚被以色列驱逐,流亡南黎巴嫩,一年后,重返加沙,出任伊斯兰大学校长。1998年起,担任亚辛办公室主任。2004年以色列“定点清除”亚辛和亚辛的继任者兰提西后,哈尼亚成为“哈马斯”领导人之一。2006年1月,哈尼亚当选巴第二届立法委员会委员。2月,巴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巴斯任命哈尼亚为总理,负责组阁。200
7年3月,哈尼亚继续任巴民族联合政府总理。阿齐兹·萨利姆·杜维克
阿齐兹·萨利姆·杜维克
  巴勒斯坦总理阿齐兹
巴勒斯坦立法委员会主席。1948年生于希伯伦。曾获巴勒斯坦纳加赫大学教育学硕士学位、埃及开罗大学城市规划和区域规划硕士学位以及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区域建筑规划博士。1980年,在纳加赫大学地质系执教,并担任巴勒斯坦博士硕士协会对外关系负责人。因参加“哈马斯”,多次被以色列逮捕和监禁。1992年底,被驱逐到南黎巴嫩。1994年返回纳加赫大学任地质系主任、科学研究委员会委员,并任“哈马斯”慈善机构高教委员会主席。2006年1月当选巴立法委员会委员。2月,当选立法委员会主席。曾发表多部著作,其中《巴勒斯坦社会》最为著名。已婚,有三子四女。
齐亚德·阿布·阿穆鲁
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外长。1950年生于加沙。毕业于大马士革大学,获英语文学和语言学士学位,获美国乔治顿大学比较政治学硕士和博士学位。曾任华盛顿巴勒斯坦政治研究中心成员、纳布卢斯巴勒斯坦研究中心成员、巴外交委员会主席、巴人权组织米夫塔赫副秘书长、巴解中央委员会成员等职。1985年在拉马拉比尔宰特大学任政治学、文化学及国际教育计划教授,并在巴林、阿曼和叙利亚任教。1996年作为加沙地区独立人士当选立法会委员并任立法会政治委员会主席。2003年任巴第9届政府文化部长。2006年1月,再次当选立法会委员。2007年3月17日任巴民族联合政府(第11届政府)外交部长。已婚,有四名子女。萨利姆·扎农
萨利姆·扎农
巴勒斯坦全国委员会主席。1933年生于加沙。1956年至1957年初,领导了加沙地区人
  萨利姆
民反抗英、法、以侵略的斗争。1969年当选为巴勒斯坦全国委员会副主席。1975-1990年任“法塔赫”驻科威特和海湾地区代表。“法塔赫”中央委员会委员,1996年当选为巴勒斯坦全国委员会主席至今。法鲁克·卡杜米
法鲁克·卡杜米
“法塔赫”中央委员会主席。1931年生于雅法,巴解组织主流派“法塔赫”创始人之一。1969年至今(1971年除外)一直为巴解执委会委员、巴解政治部主任。1993年任负责巴勒斯坦重建的巴经济委员会副主席。卡杜米政治观点较激进,反对“奥斯陆协议”,长期偏居巴解总部原所在地突尼斯,拒绝参加巴自治政府。与俄关系密切。阿拉法特逝世后,“法塔赫”中央委员会于2004年11月11日举行会议,选举卡任“法塔赫”中央委员会主席。
编辑本段经济发展
综述
以农业为主,其他有建筑、加工、手工业、商业和服务业等。 主要经济数字(资料来源:经济季评):
国内生产总值(GDP)33.3亿美元(2004年)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5.9%(2004年)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928美元(2004年)
通货膨胀率2.9%(2005年)
进出口总额31.09亿美元(2005年)
进口额27.37亿美元(2005年)
出口额3.72亿美元(2005年)
由于巴以暴力冲突持续不断,巴经济遭受巨大损失,陷于困境。据巴国家信息中心统计,2000年至2006年,巴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160亿美元。2005年平均失业率28%,2006年底已超过38%。人口
639万(1997年,包括流落在其他阿拉伯国家的巴勒斯坦人)。据巴勒斯坦统计办公室的调查统计,1996年巴勒斯坦在约旦河西岸、加沙和耶路撒冷的人口达到253万人。其中加沙地带有近100万巴勒斯坦人,东耶路撒冷和附近村庄有25万巴勒斯坦人,其余居住在约旦河西岸。讲阿拉伯语。绝大多数居民信奉伊斯兰教。工业
巴工业水平很低,规模较小。据巴工业部提供的资料:目前巴共有各种工业企业4000家。巴工业主要是加工业,如制革、塑料、橡胶、化工、食品、石材、大理石和人造石板、制药、造纸、印刷、建筑、纺织、制衣和家俱等。农业
  巴勒斯坦农业
是巴的经济支柱,也是外贸出口的重要部分,占出口产品的25%。可耕地面积
为198万杜诺亩(1杜诺亩=1.4市亩),牧场为190万杜诺亩,森林面积为26万杜诺亩。2000年农业总产值为3.39亿美元。从事农业的劳动力占劳动力总数的20%左右。旅游
巴勒斯坦气候宜人,有大量的历史文化古迹,被称为圣地(Holy Land),其旅游资源丰富。巴自治区共有旅行社74家,
餐馆69家,旅馆106家,拥有客房4708间,10063张床位。主要旅游城市有:耶路撒冷、拉马拉、比拉、伯利恒、杰里科、纳布卢斯、希伯伦、加沙。交通
(一)公路。巴民族权力机构管辖区内没有铁路,一切运输全靠公路,汽车完成。1998至2000年间,巴民族权力机构在约旦河西岸建了163个公路项目,造价1.176亿美元。在加沙地带建了20个公路项目,造价0.176亿美元。
(二)航空。巴于1996年组建民航机构,现有飞机三架,巴民航局长为法伊兹·扎耶丹。加沙国际机场是巴唯一的机场,可起降波音747大型飞机,年进出港旅客设计能力为70万人次。金融
巴勒斯坦金融机构(PALESTINEMONETARYAUTHORITY)于1994年底成立。该机构作为巴中央银行预备机构,在确定金融政策、调控和监督各银行活动方面起着主导作用。根据巴金融机构提供的资料,目前在巴民族权力机构控制区的银行共有22家。巴勒斯坦银行9家,阿拉伯银行11家,其它外国银行2家。巴勒斯坦至今没有自己的货币,使用以色列货币(谢克尔)和约旦货币(第纳尔)。
1美元=4.5新谢克尔(2005年)
1美元=0.709第纳尔(2005年)外国援助
  巴勒斯坦逃难儿童
截止到2000年底,各援助国承诺援助款总额约46亿美元,实际支付约30.5亿美元。2003年,美宣布将向巴提供5000万美元的额外援助。同年,欧盟分四批向巴提供总额约4500万欧元的援助。2005年2月,美国承诺给予巴4000万美元的援助。7月,八国集团宣布将向巴提供30亿美元的援助。9月,欧盟宣布2005年度援巴金额为2.817亿欧元。2006年3月,挪威宣布将援巴1000万美元,俄罗斯宣布将援巴1000万美元。4月,美国宣布取消对巴4.11亿美元经援,同时将通过联合国向巴提供的人道主义援助增至2.87亿美元。卡塔尔宣布将援巴5000万美元。5月,挪威、瑞典宣布将对联合国近东巴勒斯坦难民救济和工程处的援助大幅增加,分别增至2450万美元和4000万美元。马来西亚宣布将援巴1600万美元。7月,沙特承诺向巴提供2.5亿美元。9月,斯德哥尔摩援助巴勒斯坦国际会议承诺向巴提供5亿美元,其中1.4亿用于人道主义援助。世行决定向巴提供4660万美元。10月,阿尔及利亚宣布将援巴5200万美元,英国决定援巴300万英镑,科威特宣布将援巴3000万美元。11月,欧盟宣布2006年援巴金额为3.39亿欧元。12月,日本宣布将援巴2500万美元,叙利亚宣布将援巴1700万美元,伊朗宣布向巴提供2.5亿美元,苏丹宣布将援巴1000万美元。
编辑本段文化教育
教育 巴教育状况总体落后,巴目前文盲率为11.6%。教育体制是:小学6年、中学3年、高中3年、大学4-5年。1999至2000学年巴共有学校1767所,在校生865540人。教师共有34088。巴共有8所正规大学,1999至2000年度大学入校学生共有19548,各大学共有教员1869人。
新闻出版 巴内地有报刊13种,杂志33种,大部分是月刊和季刊。《耶路撒冷报》(ALQUDS)发行量5万,《日子报》(ALAYYAM)发行量2万份,《新生活报》(ALHAYATALJADIDA)发行量15000份。
巴勒斯坦通讯社(PALESTINENEWSAGENCY)简称“WAFA”。该社是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于1971年在贝鲁特创建。
巴有11座广播电台,“巴勒斯坦之声”是官方广播电台,创办于1964年,其余10家为商业广播电台。
“巴勒斯坦电视台”创办于1995年9月,是巴官方唯一的电视台,目前只有两个频道,其一是卫星频道,每天播放12小时,覆盖面为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
编辑本段重要城市
拉马拉
拉马拉是“拉马拉”和“比拉”两座城市的合称。拉马拉建立于12世纪十字军占领时期,而比拉城的历史可追溯至公元前3500年前的迦南时代。《圣经》中曾76次提到比拉城,传说基督教圣母马利亚从耶路撒冷返回纳扎拉什时曾在这里休息,城里的克鲁撒德教堂还特别标出马利亚驻足之处。目前拉马拉和比拉两座城市城区总人口约9万人。据1997年12月统计,“拉马拉-比拉省”辖区共有96个乡镇和一个难民营,总人口有23万人。
拉马拉是巴勒斯坦的经济、文化和商业中心,拉马拉的工业主要有造纸、制药、啤酒、食品、饮料生产和巧克力加工。农业以果树种植为主,盛产橄榄、无花果和葡萄等。
拉马拉文化教育事业发达,城内有巴勒斯坦著名大学——比尔宰特大学,以及技术学院、教育学院、医学专科学校等高等学校,并建有各种文化中心、剧院、电影院和酒店等。
拉马拉是巴民族权力机构在约旦河西岸的行政管理中心,市内设有阿拉法特官邸、自治政府分支机构、巴勒斯坦委员会(立法机构)总部、官方电视台和电台等重要部门。一些国家派驻巴民族权力机构的办事处也设在这里。耶路撒冷
耶路撒冷(英语:Jerusalem;希伯来语:???????、拉丁化:Yerushalayim或Yerushalaim;阿拉伯语:?????‎、拉丁化:al-Quds、汉化:古德斯,或?????????‎、拉丁化:Bayt-al-Muqaddas)是位于近东黎凡特地区的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在地理上位于犹大山地,介于地中海与死海之间。
巴勒斯坦地区中部城市,世界闻名的古城。人口44.7万(1984),居民主要是犹太人和阿拉伯人。相传公元前十世纪,以色列的大卫王曾在此筑城建都。为巴勒斯坦最大城市。位于犹地亚山区顶部,海拔790米。是古代宗教活动中心之一。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分别根据自己的宗教传说,都奉该城为圣地。城圈面积约1平方公里,划为4个区。东部为穆斯林区,包括著名的神庙区,神庙区的圣地有摩哩山的岩顶(伊斯兰教、犹太教)及岩顶上的圣殿(伊斯兰教)、阿克萨清真寺、哭墙(犹太教)。西北部为基督教区,有基督教的圣墓教堂。西南部为亚美尼亚区。南部为犹太教区。城西南面的锡安山为犹太教又一重要圣地。城东的橄榄山有基督教与犹太教圣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曾由联合国管理,1948-1949年以色列占领了耶路撒冷西部建立了新市区,约旦则占领城东旧区。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后,以色列占领了整个耶路撒冷。1988年11月15日巴勒斯坦国宣布定都于此。市区面积109平方公里,大部在城圈以西。主要工业有金刚石琢磨、家具、制药、化学药剂、制鞋、铅笔、纺织与服装(斗篷)等。旅游(包括朝圣)业甚盛。
耶路撒冷是以色列自1950年以来的首都,该国的总统府、大部分政府机关、最高法院和国会均位于该市。1980年,以色列国会立法确定耶路撒冷是该国“永远的和不可分割的首都”但是,大多数国家不承认耶路撒冷是以色列的首都,认为该市的最终地位尚未确定,有待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双方谈判决定。多数国家都将大使馆设在特拉维夫。而巴勒斯坦自治政府也宣布耶路撒冷将是未来巴勒斯坦国的首都。因此,今天耶路撒冷仍然是巴以冲突的中心。
自1975年起,耶路撒冷超过特拉维夫,成为以色列最大的城市。2006年,耶路撒冷的面积为126平方千米,拥有人口72,4000人,这两项指标均居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各城市之首。而且无论是犹太人数量还是非犹太人数量,都居以色列各城市的首位。
编辑本段军事国防
根据奥斯陆协议,巴自治政府可以建立警察部队以保证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巴人的公共秩序和内部安全。目前巴自治政府约有警察40000人。
编辑本段对外关系
综述
巴解组织成立后,得到阿拉伯国家和世界许多国家的广泛支持。1974年  北京姑娘曲阳和她巴勒斯坦丈夫
10月拉巴特阿盟第七届首脑会议决议承认巴解为巴人民的唯一合法代表。同年11月巴解以观察员身份参加联大会议和工作。1976年8月第五届不结盟国家会议接纳巴解为正式成员,同年9月阿盟接纳其为正式成员。1988年11月15日巴勒斯坦国宣告成立,现已得到137个国家的正式承认。巴解组织原在90多个国家派驻办事处,现多已改为巴勒斯坦国大使馆。1988年12月15日,巴勒斯坦成为联合国观察员。1998年7月,联大通过阿拉伯国家的提案,提高巴驻联合国观察员地位。 2003年4月,以阿巴斯为总理的巴新内阁成立,受到国际社会普遍欢迎。11月,库赖组建巴新一届政府后,美、以表示了谨慎的欢迎,并敦促库加紧打击恐怖势力。
2006年初,哈马斯胜选并组阁后,中东问题“四方”(美国、欧盟、俄罗斯和联合国)要求哈接受“三项条件”:承认以、放弃暴力并接受巴以达成的所有协议,美、以断绝与巴政府接触,对其进行经济封锁,欧盟暂停向其提供直接援助。2007年3月,巴民族联合政府成立。国际社会普遍表示欢迎,但仍敦促巴新政府明确接受“三项条件”,继续对巴封锁,与哈马斯阁员保持距离。同中国的关系
中国政府和人民一贯支持巴勒斯坦人民争取恢复合法民族权利的正义事业。1965年5月,巴解组织在北京设立享有外交机构待遇的办事处。1988年11月20日,中国宣布承认巴勒斯坦国,两国建交。同年12月31日,巴解驻京办事处改为巴勒斯坦国驻华大使馆,其主任改任巴勒斯坦国驻华大使。1990年7月5日起,中国驻突尼斯大使兼任驻巴勒斯坦国特命全权大使。巴实行自治后,1995年12月中国在加沙设立驻巴民族权力机构办事处,2004年5月迁至拉马拉。
2005年5月,巴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马哈茂德·阿巴斯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6月,外交部长李肇星访问巴勒斯坦。9月,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王家瑞访问巴勒斯坦。12月,外交部部领导成员乔宗淮访问巴勒斯坦。2006年5月,巴外交部长扎哈尔来华出席中阿友好合作论坛部长级会议。12月外交部部长助理翟隽访巴。
中国驻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办事处主任:杨伟国
巴勒斯坦国驻华大使:迪亚布·奈米尔·穆罕默德·鲁赫(H.E.DiabNemerMohammedAllouh)。同阿拉伯国家的关系
(一)与埃及的关系
埃及是最早支持巴解组织的阿拉伯国家之一,曾是巴解组织开展政治活动的主要基地。埃、以签订戴维营协议后,巴解中断同埃的关系。1987年11月,埃宣布重新开放巴解组织驻开罗办事处。海湾战争后,由于双方立场不同,关系冷淡。随着中东和平进程的推进,双方关系实现正常化。阿拉法特主席去世后,埃在开罗为其举行隆重葬礼。阿巴斯当选民族权力机构主席以来,多次访埃。2006年,哈马斯执政后,埃及呼吁哈马斯承认巴以间达成的协议。哈马斯领导人马沙勒、巴总理哈尼亚、外长扎哈尔分别访埃。埃及多次在巴以换俘、巴内部矛盾等问题上进行斡旋。
(二)与叙利亚的关系
叙曾是巴游击队的重要基地和后方。巴一些组织的总部均设在大马士革。哈马斯领导人马沙勒目前也在叙定居。1983年以后,因对解决中东问题的政治主张存在分歧,双方关系恶化。1988年以来,巴叙关系有所缓和。1999年,在叙的鼓励与支持下,在叙境内的巴反对派组织开始与巴民族权力机构进行对话。2004年12月,阿巴斯继任巴解执委会主席后访叙。2006年,哈马斯执政后,叙表示支持巴勒斯坦人民自主选择的政府,反对对巴进行封锁,呼吁国际社会给巴新政府更多的时间。巴外长、总理先后访叙。2007年1月,阿巴斯访叙,并与马沙勒就组建民族联合政府谈判。叙总统巴沙尔鼓励巴各政治派别通过对话解决分歧。
(三)与约旦的关系
巴、约之间在历史、地理、血缘等方面有着特殊关系。约旦是阿拉伯世界唯一给予巴勒斯坦人国籍的国家,现巴人占约旦总人口的60%。约曾是巴解组织总部所在地。1970年,约巴关系恶化,巴武装被迫全部从约撤出。1985年2月,巴约达成谋求公正和平解决中东问题的联合行动协议,其中包括建立巴约联邦。中东和平进程开始后,巴约曾组成联合代表团出席中东和会。2003年6月,约旦国王阿卜杜拉二世主持了由美、以、巴三方首脑参加的亚喀巴峰会,宣布正式启动中东和平“路线图”计划。2004年,约积极推动“路线图”,多次重申反对难民就地安置的设想。阿巴斯当选民族权利机构主席以来,频繁访约。2006年,哈马斯执政后,约旦未予明确表态,仅呼吁国际社会继续向巴提供援助。4月,约旦政府指责哈马斯向约境内偷运武器,并无限期推迟了扎哈尔访约计划。阿卜杜拉二世多次呼吁国际社会关注巴以局势,推动和平进程,并于2007年3月在美国会发表演讲,敦促美在中东问题上发挥重要作用。
(四)与沙特等海湾阿拉伯国家关系
沙特、科威特等海湾阿拉伯国家曾是巴解的主要财政援助国。1990年,沙特等海湾国家对巴解在海湾战争中的立场不满,同巴解关系恶化。原在海湾国家的50万巴勒斯坦人大部分离去。1991年3月31日,海湾合作委员会宣布中断对巴解的财政援助。但在巴解决定出席马德里中东和会后,沙特等海湾国家与巴解关系开始缓和,官方往来逐渐恢复,沙特还部分恢复了对巴援助。从1993年起,巴解同海湾国家关系恢复正常。2004年12月,巴解执委会主席阿巴斯访问沙特和科威特,对巴在海湾战争中的错误立场表示道歉。巴与海湾国家关系明显改善。2006年,哈马斯执政后,其政治领导人马沙勒曾往访卡塔尔、巴林、阿联酋、科威特等海湾国家。4月,巴外长扎哈尔出访沙特。12月,巴总理哈尼亚访问卡塔尔、巴林。2007年2月,沙特斡旋下,哈马斯与法塔赫,促成双方就组建民族联合政府、重组巴解组织等问题达成“麦加协议”。3月,在沙特等国推动下,第19次阿盟首脑会议重申“阿拉伯和平倡议”,并确定相关工作机制。同以色列的关系
1993年9月和1994年5月,巴解与以色列签署了巴自治协议(“奥斯陆协议”)和该协议的执行协议。1995年9月,巴以签署巴第二阶段自治协议,根据协议,以色列已将约旦河西岸6座城市的教育、社会福利、旅游、卫生和税收等20余项民事管理权移交巴方。1997年1月17日,巴以正式签署了关于以军在希伯伦市重新部署的协议,规定以从希伯伦80%的地区撤出。1998年10月23日,巴以签署了以色列第二阶段从约旦河西岸撤军协议,即“怀伊协议”。1998年12月14日,巴全国委员会在加沙召开会议,以举手表决方式通过对巴国民宪章的修改,取消其中的灭以条款。1999年5月以色列工党领袖巴拉克上台执政后,中东和平进程出现转折,巴以和谈恢复。巴拉克与阿拉法特多次公开和秘密会晤。9月5日,巴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拉法特和以总理巴拉克在埃及的沙姆沙伊赫就实施怀伊协议和启动巴最终地位谈判签署协议。11月8日,巴以正式启动巴最终地位谈判。2000年7月,美、以、巴首脑在戴维营举行峰会,但因巴以双方在耶路撒冷主权问题分歧严重,会谈无果而终。9月,由于以色列右翼反对党利库德集团领导人沙龙强行进入阿克萨清真寺,引发以巴冲突。2001年3月,沙龙就任以色列总理后,对巴采取强硬政策,对巴自治区实行封锁和军事打击,以巴冲突愈演愈烈。
2003年6月,由美国、俄罗斯、欧盟和联合国“四方机制”起草的中东和平“路线图”计划启动,规定在2003年底之前建立有临时边界和主权象征的巴勒斯坦国,继而在2005年完成最终地位谈判,巴正式建国。该计划至今未得到切实执行。
2005年,阿巴斯上台后,巴以关系明显改善。2月8日,在埃及总统穆巴拉克的倡议和推动下,以、巴、埃、约领导人在埃及沙姆沙伊赫举行峰会,就巴以停止长达4年多的暴力冲突达成协议。此后,以暂停了对巴军事行动,先后释放了898名在押巴囚,并向巴移交了杰里科和图勒凯尔姆两城的安全控制权。8月15日到9月20日,在埃及等方面的推动以及巴方的积极配合下,以完成从加沙和约旦河西岸部分地区撤离犹太定居点和军队的“脱离计划”。11月15日,在美国斡旋下,以同意开放加沙与埃及交界处的拉法口岸以及加沙南部与以交界处的凯雷姆货物口岸,同意巴修建加沙港口,并允诺逐步开放加沙地带农产品向以出口的通道等。25日,由巴控制、欧盟观察员监督的拉法口岸正式开放。
但是,双方的暴力冲突仍时有发生。7月12日,以海滨城市内坦亚遭巴武装人员自杀式爆炸袭击。以随即宣布恢复“定点清除”,一度平静的巴以局势再度紧张,原定的巴以第三次首脑会晤被迫取消。12月5日,内坦亚再次遭袭,以宣称将继续采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来制止巴武装人员的袭击。28日,以启动“蓝天”军事行动,意图在加沙北部建立军事隔离区,阻止巴武装人员袭击以城市。
2006年哈马斯组阁后,以要求其接受“三项条件”,并对巴进行政治孤立和经济封锁。6月25日,巴武装人员袭击以军哨所,造成数名以军伤亡,并绑架了一名以军士兵。以军随后对巴展开大规模军事行动,逮捕60多名巴部长、立法委员。11月,巴以宣布在加沙停火。12月,以总理奥尔默特与阿巴斯会晤。2007年3月,巴民族联合政府成立后,以对其采取“不承认、不交往”政策,维持对巴封锁,但与阿巴斯保持接触。同美国的关系
美国曾长期拒不承认巴勒斯坦解放组织。1988年12月,在巴解宣布接受安理会242和338号决议并公开谴责恐怖主义之后,巴美开始对话。海湾危机爆发后,巴解一再抨击美在处理海湾危机问题和巴勒斯坦问题上实行“双重标准”,要求美以同样的标准执行联合国和安理会关于解决巴勒斯坦问题的决议。美则指责巴支持伊拉克。海湾战争结束后,美推行中东和谈计划,巴解对此采取积极立场,巴、美关系渐趋缓和。1993年9月,经美撮合,巴以签署华盛顿原则宣言,实现相互承认,美随后宣布承认巴解为巴勒斯坦人民的代表。1994年6月24日,美将巴勒斯坦驻美办事处升格为官方使团,并利用美驻耶路撒冷总领馆与巴进行联系。1998年12月,克林顿总统访问巴勒斯坦,这是美总统第一次访问巴自治区。阿拉法特执政后期,美巴关系紧张,美拒绝同阿接触。2005年阿巴斯上台后,美巴关系改善。 2006年哈马斯胜选并组阁后,美反应强烈,重申哈马斯是“恐怖组织”,表示不会与巴政府进行接触,要求国际社会孤立哈马斯,直至其改变立场、接受“三项条件”,并停止了对巴直接援助。2006年下半年以来,美国务卿赖斯多次访问巴以。10月,阿巴斯访美,会见美总统布什。布什称阿巴斯是有远见且爱好和平的领导人。2007年巴民族联合政府成立后,美表示将密切关注巴政府实际行动,并与新任巴财长接触。4月,美国会批准向阿巴斯领导的安全部队提供5900万美元资金。同欧盟国家的关系
巴解组织重视发展与欧盟国家的关系,在10多个欧盟国家派驻代表。欧盟国家认为巴未确定边界,且无政府,故在法律上未承认巴国。但不少国家一直与巴解保持着各种形式的联系,并不断向被占区巴人提供物质援助。海湾危机发生后,欧盟国家指责巴解在海湾危机中支持伊拉克。1991年2月6日,欧共体12国外长宣布冻结与巴解和阿拉法特的接触。海湾战争结束后,欧盟国家与巴解关系逐渐恢复。巴以签署巴自治协议后,欧盟国家开始在巴自治区设代表处或通过驻耶路撒冷总领馆与巴自治政府进行联系,并向巴自治政府提供了大量援助。2005年10月,欧盟委员会向欧洲议会和欧盟部长理事会提出了支持巴勒斯坦的全面中期战略,主要内容包括:支持巴勒斯坦选举、司法制度和法制建设;支持巴民族权力机构改革;改善巴贸易和投资条件;重建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的基础设施等。
欧盟对哈马斯执政表示担忧,要求其接受“三项条件”,并将之与援助挂钩。2006年11月,西班牙、法国、意大利就结束巴以冲突提出和平倡议。2007年3月,欧盟对巴民族联合政府表示谨慎欢迎,决定与巴政府中温和派人士交往。欧盟轮值主席国德国总理默克尔、瑞典、比利时外交大臣等访巴,巴外长、新闻部长访问法国、奥地利、意大利等国。同俄罗斯等独联体国家的关系
巴解组织与前苏联关系密切。阿拉法特曾多次访苏。苏联解体后,巴解重视与独联体国家发展关系,宣布承认前苏联15个共和国独立。2000年,包括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在内的多个东欧国家领导人在伯利恒庆祝东正教的圣诞节。同年阿拉法特三次访俄。2003年中东和平计划启动后,俄积极推动。2005年阿巴斯当选巴民族权力机构主席后访俄。4月,俄罗斯总统普京访巴。8月巴外长基德瓦访俄。10月,普京致信阿巴斯,呼吁巴继续就中东和平进程问题与以色列进行谈判并表示俄将继续推动巴以和谈。2006年1月哈马斯上台后,俄罗斯虽是“四方”之一,但其对哈马斯的态度有别于其他三方,反对孤立哈马斯,主张进行交往,引导其向温和、务实方向转变。哈马斯领导人马沙勒于2006年3月和2007年2月往访。巴民族联合政府成立后,俄表示欢迎,俄外长向巴新任总理和外长致电祝贺。
杰里科古遗迹。杰里科市位于约旦河西岸、耶路撒冷以东,1993年实行巴勒斯坦自治,是杰里科省首府。杰里科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城市之一,9000多年前便有人在此定居。杰里科被称作"世界上最低的城市",其所在地低于海平面300米。
编辑本段文学介绍
综述
巴勒斯坦于16世纪初即处于奥斯曼帝国统治之下。19世纪下半叶,巴勒斯坦人民开始反抗奥斯曼的统治,文学也随之开始复兴。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巴勒斯坦沦为英国的委任统治地。以后巴勒斯坦发生了许多重大事件,社会生活充满着矛盾与斗争,在文学上都有反映。赫利勒·贝德斯(1875~1949)的长篇小说《继承人》(1920)、短篇小说集《思想的舞台》(1924),赛福丁·伊拉尼的短篇小说集《第一程》、《来自人群》,奈贾提·绥德吉的短篇小说集《忧伤的姐妹》,穆萨·侯赛尼的长篇小说《一只母鸡的回忆》(1943)等,描写各阶层人们的生活,表达了对殖民主义者的不满,在形式上也有所创新。诗人阿卜杜·凯里姆·卡尔米(艾布·赛勒玛)(1917~1980)、易卜拉欣·图甘(1905~1941)和阿卜杜·拉希姆·迈哈穆德等的诗作带有浓郁的生活气息,给阿拉伯传统诗歌增加了清新的艺术特色。
1948年5月后,大批巴勒斯坦难民逃离家园。巴勒斯坦文学从此分为被占区文学和流亡区文学。被占区文学
开始时只有农村流行的一些民歌,这些民歌表现了人民反抗压迫的斗争。以后,艰难的环境造就了一批诗人。他们的诗歌摆脱了悲观失望情绪,具有强烈的战斗精神。迈哈穆德·达尔维什(1941~)的长诗《巴勒斯坦情人》抒发了对祖国的热爱,表达了作者与祖国同命运的感情。陶菲格·齐亚德(1936~)在《决不能》一诗中抨击了当局对巴勒斯坦人的压迫,指出巴勒斯坦是不可征服的。塞米哈·卡西姆(1939~)在《道路之歌》(1964)、《我满手鲜血》(1967)等诗集中也表达了同样的思想和感情。陶菲格·法亚德(1939~)的长篇小说《被损毁者》,揭露以色列当局对巴勒斯坦人的歧视。他的另一部长篇小说《黄色的街道》表现了巴勒斯坦人在以色列社会中的苦闷。迈哈穆德·舍吉尔的短篇小说《别人的面包》、叶海亚·耶赫里夫的短篇小说《第一天》等揭露了以色列社会中的阶级压迫,反映了巴勒斯坦人的苦难。被占区的作家大多遭到迫害,或被监禁,或被迫流亡。巴勒斯坦被占区文学又有“抵抗文学”之称。流亡区文学
初期的作品带有失望和思乡的情绪。随着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作品的基调也起了变化。如女作家赛米拉·阿扎姆(1927~1968)的短篇小说《又一年》,描写分界线两边亲人难以相会,情调凄凉。后来写的《因为他爱他们》则表现为愤怒的呐喊。格桑·卡纳法尼的中篇小说《阳光下的人们》(1963),暗示人们只有拿起武器进行斗争才有出路。随着武装斗争的开展,作品的题材和内容也更加广泛。叶海亚·耶赫里夫的短篇小说集《母驹》,赖沙德·艾布·沙维尔的短篇小说集《回忆往昔》、长篇小说《情人》,赛勒瓦·巴娜的长篇小说《大河彼岸的新娘》等,表现了游击队员的生活和斗争。宰因·阿比丁·侯赛尼的短篇小说《海米斯先死去》,歌颂了一对恋人为了解放事业而不惜牺牲的精神。格桑·卡纳法尼的中篇小说《塞阿德大妈》塑造了一个坚持斗争的妇女形象。迈哈穆德·里马维的短篇小说《小穆罕默德的疑问》表现了儿童的觉醒。诗歌方面,有哈伦·哈希姆·拉希德(1927~)的《和流亡者在一起》(1953)、《革命的土地》(1959),女诗人法德娃·图甘(1920~)的《孤独度日》(1952)、《在关闭的门前》,阿卜杜·凯里姆·卡尔米(艾布·赛勒玛)的《流亡者》(1953)、《祖国颂》(1959)、《以我之笔》(1971)等。
编辑本段饮食习惯
巴勒斯坦人绝大部分信奉伊斯兰教,是伊斯兰教国家,主要是手抓饭或大饼配咖哩羊肉、鸡之类。巴勒斯坦人喜欢吃香辣的食品,他们用胡椒、姜黄等做的咖哩食品闻名世界。巴勒斯坦菜,无论是肉、鱼、豆类,还是蔬菜,绝大多数是辣的,泡菜也是辣的。他们没有炒菜的习惯,无论是牛肉、羊肉、鱼或是各种豆类、蔬菜,均炖得烂熟。
巴勒斯坦人的主食为面粉和大米,一种名叫“恰巴蒂”的粗面饼最受欢迎,还有油饼、油炸土豆馅“三角”。人们也普遍食用西式点心和面包。大米常常加上各种作料做成黄油抓饭和肉抓饭。另一种染有颜色的甜米饭是婚宴的必备食品。他们吃饭不用刀叉、筷子,而是在净手后用右手抓着吃(左手认为是不洁的)。他们的手抓技术十分熟练,而且不怕烫。
巴勒斯坦是个伊斯兰国家,那里95%以上的居民信奉伊斯兰教。由于教律规定,喝酒是一种犯罪行为,信徒不许喝酒,但可饮茶。加之,居民多食用牛羊肉和乳类,缺乏蔬菜。因此,长期以来人们为了解渴消暑、提神生津、消食除腻,饮茶便形成了风习,普遍爱好,无论城市乡村、男女老少,几乎人人皆饮。与中国一样,”客来敬茶“也是巴勒斯坦人民接待客人的一种礼遇。到巴勒斯坦人的家里作客,主人随即烹煮红茶招待,往往同时还送上夹心饼干、蛋糕之类点心。主人陪着客人,一边交谈,一边品茶用点,大有中国广东某些地方那种“一茶二点”的饮茶。
编辑本段风俗礼仪
妇女们过新年,随身携带红粉出门,见了亲友先道喜,然后将红粉涂在对方前额上,为的是抬头见喜,大吉大利。
巴勒斯坦人十分热情友好,逢年过节和应邀参加宴会时,通常有送花圈的习惯。只是他们审美的情趣和风俗习惯与华人有些不同,如果不了解,难免让人啼笑皆非。
有一年,为庆祝“五一”劳动节,巴勒斯坦众多党政军界的头面人物,都陆陆续续派人送花往中国驻巴机构。那些花盘底部是大块浸泡了营养液的海绵,上面花团锦簇地插着一圈又一圈红白相间的康乃馨,少说也有上百朵。两条贺幅又长又大,很有气势,令人感受到送花人的真诚。要知道,巴勒斯坦花价不菲,像这么大的花盘,用的又是当地相当昂贵的康乃馨,客人们真是破费了。可是,细看了那一个个“花圈”,觉得恍如置身追悼会,头皮都有些发麻。原来不单巴勒斯坦,其他一些阿拉伯国家的人们,也有送这种花圈的习惯,以表示对主人的敬意。这一个个小花圈,跟办丧事的大花圈还是有点差别的。虽然阿拉伯人的风俗和华人大相径庭,但入乡随俗,只要体会到客人的深情厚谊就是了。[1]
编辑本段其他相关
治安状况
巴社会治安状况较好,根据巴以协议,巴民族权力机构拥有维持内部治安的警察部队。但巴人同以军之间的冲突和交火事件仍时有发生。医疗条件
巴医疗条件一般,由于长期处于冲突状态,巴医疗设施较为陈旧,药品供应不足,来巴游客需自备常用药品。入境须知
目前,巴以冲突进一步升级,以色列方面规定,除外交人员外,其余人员进入巴控区须接受严格检查,并签署《免责声明》,主要内容包括:保证不妨碍以军事行动,不前往危险地带和军事禁区,否则将承担所有因未遵守上述条款而导致的一切后果。[2]
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3:2。靠旗杆一侧为红色等腰直角三角形,右侧自上而下为黑、白、绿三色横条。对这面旗帜有不同的解释,其中一种为:红色象征革命,黑色象征勇敢和顽强,白色象征革命的纯洁
巴勒斯坦图片传真(18张)
性,绿色象征对伊斯兰教的信仰。还有一种说法是:红色代表本土,黑色代表非洲,白色象征西亚的伊斯兰世界,绿色象征地势平坦的欧洲;红色和其他三色相接,标志着巴勒斯坦地理位置的特征及其重要性。
国花:茉莉  巴勒斯坦国花茉莉
国徽
尚未正式制定,目前采用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的标志。为一盾形图案,盾面上有巴勒斯坦国的国土轮廓图形,其上为国旗,国旗之上为火炬。盾面上端用阿拉伯文写着“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盾面中写有“统一、爱国、民族总动员”等字样。 人口 639万(1997年,包括流落在其他阿拉伯国家的巴勒斯坦人)。
据巴勒斯坦统计办公室的调查统计,1996年巴勒斯坦在约旦河西岸、加沙和耶路撒冷的人口达到253万人。其中加沙地带有近100万巴勒斯坦人,东耶路撒冷和附近村庄有25万巴勒斯坦人,其余居住在约旦河西岸。讲阿拉伯语。绝大多数居民信奉伊斯兰教。
国际电话码: 970
时差 比格林尼治时间早2小时;比北京时间晚6小时。
编辑本段重要节日
建国日: 11月15日
独立日:  8月14日(1947年)
  巴勒斯坦国
国庆日: 3月23日
烈士日: 1月7日,以悼念为争取巴勒斯坦自由、独立和荣誉而在战场上牺牲的数千名巴勒斯坦烈士。
灾难日: 5月15日(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宣布建国。次日,阿拉伯国家同以色列爆发了第一次中东战争,大批巴勒斯坦人为躲避战争从以色列境内逃往其他国家。后来,巴勒斯坦人将5月15日作为民族“灾难日”,纪念当年的战争和民族厄运。)
编辑本段基本简介
巴勒斯坦国是一个由居住在巴勒斯坦地区的约旦河西岸以色列占领  巴勒斯坦儿童
区以及加沙地带的阿拉伯人所建立的国家。
2007年6月因内部两大势力严重不和而形成分裂局面,其中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即哈马斯)占有加沙地带,而巴勒斯坦解放运动(即法塔赫)主导的巴勒斯坦紧急政府则管治西岸,受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监督。
1988年11月15日,在阿尔及利亚首都阿尔及尔举行的巴勒斯坦全国委员会第19次特别会议通过《独立宣言》,宣布在巴勒斯坦土地上建立首都为耶路撒冷的巴勒斯坦国。
在国际承认下,该国已拥有联合国观察员席位,并与世界上多数国家建立正式外交关系。
巴勒斯坦位于亚洲西部,地处亚、非、欧三洲交通要冲,战略地位重要。约旦河西岸东邻约旦,面积为5884平方公里,加沙地带西濒地中海,面积365平方公里。巴勒斯坦地区属亚热带地中海型气候。夏季炎热干燥,最热月份为7-8月,气温最高达38℃左右。冬季微冷湿润多雨,平均气温为4-11℃,最冷月份为1月。雨季为12月至次年3月。
巴勒斯坦古称迦南,包括现在的以色列、约旦、加沙和约旦河西岸。历史上,犹太人和阿拉伯人都曾在此居住过。公元前1020年至923年,犹太人在此建立了希伯来王国。罗马帝国征服巴勒斯坦后,多次镇压犹太人并将大部分幸存者赶出巴勒斯坦,流落世界各地。公元622年,阿拉伯人战胜罗马帝国,接管巴勒斯坦。自此,阿拉伯人成为该地区的主要居民。16世纪起巴勒斯坦成为奥斯曼帝国的一部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沦为英国的委任统治地。英国占领巴勒斯坦后,将其分为两部分:约旦河以东称外约旦,即现今的约旦哈希姆王国;约旦河以西,称巴勒斯坦(即现在所称的巴勒斯坦),包括现今的以色列、加沙和约旦河西岸。
  巴勒斯坦
1947年11月29日,联大通过第181号决议,规定在巴勒斯坦建立阿拉伯国和犹太国。犹太人同意该决议,并于1948年5月14日宣布建立“以色列国”。阿拉伯国家反对和拒绝该决议,于以建国的次日即5月15日向以宣战,结果战败,以占领了上述决议规定的阿国地区大部分土地;另外,约旦占领了约旦河西岸4800平方公里土地;加沙地带的258平方公里则为埃及占领。1967年6月5日,第三次中东战争爆发,以色列在这次战争中占领了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即整个巴勒斯坦。很多巴人被迫流落到周围阿拉伯国家和世界各地,沦为难民。
1988年11月15日在阿尔及尔举行的巴勒斯坦全国委员会第19次特别会议通过《独立宣言》,宣布接受联合国第181号决议,建立以耶路撒冷为首都的巴勒斯坦国。1994年5月,根据巴以达成的协议,巴在加沙、杰里科实行有限自治。1995年以来,根据巴以签署的各项协议,巴自治区逐渐扩大,目前巴控制着包括加沙和约旦河西岸的约2500平方公里的土地。
词条图册更多图册


巴勒斯坦图片集萃(20张)

巴勒斯坦图片传真(18张)

词条图片(15张)

伊斯兰会议组织(OIC)
成员国 ?阿富汗 ?阿尔巴尼亚 ?阿尔及利亚 ?阿塞拜疆 ?巴林 ?孟加拉国
?贝宁 ?布基纳法索 ?文莱 ?喀麦隆 ?乍得 ?科摩罗
?科特迪瓦 ?吉布提 ?埃及 ?加蓬 ?冈比亚 ?几内亚
?几内亚比绍 ?圭亚那 ?印度尼西亚 ?伊朗 ?伊拉克 ?约旦
?科威特 ?哈萨克斯坦 ?吉尔吉斯斯坦 ?黎巴嫩 ?利比亚 ?马尔代夫
?马来西亚 ?马里 ?毛里塔尼亚 ?摩洛哥 ?莫桑比克 ?尼日尔
?尼日利亚 ?阿曼 ?巴基斯坦 ? 巴勒斯坦 ?卡塔尔 ?沙特阿拉伯
?塞内加尔 ?塞拉利昂 ?索马里 ?苏丹 ?苏里南 ?叙利亚
?塔吉克斯坦 ?土耳其 ?突尼斯 ?多哥 ?土库曼斯坦 ?乌兹别克斯坦
?阿联酋 ?也门
观察员国 ?波黑共和国 ?中非共和国 ?俄罗斯 ?泰国
隐藏世界各国
首字母索引: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亚洲中国
韩国
日本
阿富汗
东帝汶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巴基斯坦
沙特阿拉伯
巴林
印度尼西亚
泰国
尼泊尔
卡塔尔
土耳其
孟加拉国
哈萨克斯坦
缅甸
越南
阿曼
菲律宾
黎巴嫩
巴勒斯坦
亚美尼亚
土库曼斯坦
蒙古国
老挝
约旦
柬埔寨
科威特
阿塞拜疆
塞浦路斯
塔吉克斯坦
朝鲜
文莱
伊朗
新加坡
伊拉克
斯里兰卡
格鲁吉亚
吉尔吉斯斯坦
印度
不丹
也门
以色列
叙利亚
马尔代夫
马来西亚
乌兹别克斯坦
非洲贝宁
南非共和国
吉布提
尼日尔
赞比亚
尼日利亚
阿尔及利亚
毛里塔尼亚
埃及
加蓬
几内亚
冈比亚
南苏丹
博茨瓦纳
塞内加尔
埃塞俄比亚
中非共和国
加纳
安哥拉
肯尼亚
卢旺达
科特迪瓦
塞拉利昂
厄立特里亚
马达加斯加
马里
布隆迪
利比亚
索马里
津巴布韦
斯威士兰
几内亚比绍
刚果共和国
苏丹
喀麦隆
莱索托
塞舌尔
莫桑比克
坦桑尼亚
赤道几内亚
刚果民主共和国
乍得
科摩罗
摩洛哥
突尼斯
毛里求斯
利比里亚共和国
布基纳法索
圣多美和普林西比
多哥
佛得角
马拉维
乌干达
纳米比亚
欧洲瑞士
英国
瑞典
意大利
马其顿
白俄罗斯
克罗地亚
塞尔维亚
捷克
希腊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
卢森堡
立陶宛
保加利亚
爱沙尼亚
黑山
德国
冰岛
安道尔
摩纳哥
乌克兰
罗马尼亚
拉脱维亚
丹麦
荷兰
奥地利
马耳他
梵蒂冈
斯洛伐克
阿尔巴尼亚
芬兰
挪威
比利时
葡萄牙
圣马力诺
斯洛文尼亚
匈牙利
法国
波兰
西班牙
爱尔兰
俄罗斯
摩尔多瓦
列支敦士登
北美洲美国
加拿大
墨西哥
古巴
巴哈马
巴拿马
尼加拉瓜
巴巴多斯
牙买加
海地
伯利兹
哥斯达黎加
萨尔瓦多
格林纳达
危地马拉
洪都拉斯
圣卢西亚
尼加拉瓜
多米尼加
多米尼克
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
特立尼达和多巴哥
安提瓜和巴布达
圣基茨和尼维斯
波多黎各
南美洲哥伦比亚
巴西
委内瑞拉
圭亚那
苏里南
厄瓜多尔
秘鲁
玻利维亚
智利
巴拉圭
乌拉圭
阿根廷
大洋洲帕劳
瑙鲁
图瓦卢
澳大利亚
马绍尔群岛
斐济
萨摩亚
基里巴斯
库克群岛
巴布亚新几内亚
汤加
新西兰
阿瓦图
所罗门群岛
密克罗尼西亚
纽埃
参考资料 1
巴勒斯坦人过节送花圈  
http://www.zaobao.com/grapevine/pages2/grapevine210403a.html
2
巴勒斯坦概况  
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2-06/18/content_445933.htm
扩展阅读: 1http://baike.baidu.com/view/7835.htm
2http://baike.baidu.com/view/59340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