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道癌疼痛是暂时的吗:清明旧图:映山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7:31:32

清明旧图:映山红

                                                                我对映山红有一种始自童年的好感。元旦回故乡时,夜读萧丽红《千江有水千江月》、《白水湖春梦》,久不平静,走到窗前去站一会儿。当晚无明月,有的是听不到声息的飘雪。浑沌的童年旧影,忽有一些穿云破雾涌到目前,令人几乎不能自持。“竟夕起相思”在我那夜是思乡土。乡土之思里头有映山红的身影。约摸十岁那年,我随班级春游归来,怀抱一捧山上折的映山红花,回到那时住的父亲学校的宿舍楼。这栋两层楼的楼梯外置,上楼后有一小小方方的阳台──与宿舍屋前的走廊相连。因没有钥匙,须等待父亲下班来开门。我无所事事,抱花在阳台上,看看花,看看落日,两样都是暖红。后者在眼前一点点掉下去了。我等待父亲,屋里书桌上的《柳公权书金刚经》等待着我,老师送的练字的新墨十分好闻。我等着把这捧花供养到书桌上。----------------------------清明之映山红    清明时节,映山红红遍山野。此花开时,一朵裂成五片。稍加注目,可见上方相连的三个裂片,内面簇生着血色斑点,略似蛇、豹身上的斑纹,以蕊丝上扬正对的那一片为甚。看到这里,你也许想起“子规啼血”的故典来。                                                                    映山红,或称杜鹃,山踯躅,红踯躅,山石榴;在本国的栽种史,可溯至唐代。自唐以降,入诗频仍,诗例信手可以拈来。如韩愈《答张十一》句曰:“筼筜竞长纤纤笋,踯躅闲开艳艳花。”(筼筜为大竹名,节长而竿高。)此写实语:杜鹃与新笋于同一季节生发。又李白《宣城见杜鹃花》云:“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声色交杂,含情沉郁。然而要论到最倾心于此花者,则非白居易莫属──白氏甚至给杜鹃封了个“花中西施”的桂冠。当年泪湿青衫的江州司马,调升(四川)忠州刺史时,曾不远千里,将庐山产出的杜鹃花移植到新任所,“每日领童仆,荷锄仍决渠。划土壅其本,引泉溉其活。封植来几时,高下随扶疏。”此花也没有辜负这番心意:“忠州州里今日花,庐山山头春时树。已怜根损斩新栽,还喜花开依旧数。”千里之徙,是杜鹃易存活的最好验证。                                                                                                                                    白氏遭贬江州之际(元和十年八月),向与其过从甚密的元稹,已预先贬往通州(元和十年三月);元稹左迁,行至武关(今陕西省商州地区丹凤县城东)南三四里处,曾题诗石壁以待来者。白居易行旅到此,赋《武关南见元九题山石榴花见寄》相和:“往来同路不同时,前后相思两不知。行过关门三四里,榴花不见见君诗。”元稹在通州则以《酬乐天武关南见微之题山石榴花诗》一首呼应。元白之间竹筒为媒,往来于通(四川达州)、江(江西九江)两地的酬唱应答,史称“通江唱和”。山石榴之名与影,亦在知音的咏唱之中,存了久远一页。                                                                    此种“祖上大大阔过”的野花,不知在踏青扫墓的今人心中,牵动的是哪根神经。自己少年时春游,次次都要折映山红回来。乡下有说法称“吃映山红花会流鼻血”,便如此也拦不住少年的好奇心。结果自然平安无事。查《本草纲目》“山踯躅”条目:“山踯躅,处处山谷有之,高者四、五尺,低者一、二尺。春生苗,叶浅绿色,枝少而花繁,一枝数萼,二月始开,花如羊踯躅而蒂如石榴,花有红者、紫者、五出者、千叶者。小儿食其花,味酸无毒。其黄色者即有毒,羊踯躅也。”由是观之,许是称作“羊踯躅”的黄花杜鹃极具毒性这一事实,在农人心中留下深刻印记,成为流言的源头?幸而映山红在乡间始终受着欢迎,没有被其开黄花的亲戚所连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