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利浦显示器颜色校准:分享:修身养性、为人处世的人生哲学 菜根谭 1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1 22:39:45
三二一、超越喧寂悠然自适
  嗜寂者,观白云幽石而通玄;趋荣者,见清歌妙舞而忘倦。唯自得之士, 无喧寂,无荣枯,无往非自适之大。
【译文】 喜欢宁静的人,看到天上的白云和幽谷的奇石,也能领悟出极深奥的玄理;热衷权势的人,听到清歌,看到妙舞,就会忘掉一切疲劳。只有了悟人生之士,内心既无喧寂也无荣枯,凡事只求适合纯真天性而处于逍遥境界。
【注解】 玄:指深奥微妙广大无边的哲理。据《老子·道德经》:“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自得:真正彻悟人生,保有自然本性。
【评语】出世的人追求的是一种悠然自得的雅趣,凡事都不受任何外物 影响,没有喧嚣寂寞的分别,也没有荣华衰枯的差异,他们永远能悠然自适 于天地之间。反之如果受环境的改变而动心的人,那就木算是一个真正得道 之人。这是一种理想的生活环境。当年老庄处于兵荒马乱的年代提出“无为”、 “老死不相往来”等主张,是针对当时的环境而言的,以致成为中国文化人 的一种精神追求,这种与世隔绝的生活方式作为理想是可以的,但当成现实 生活就难行得通,而唐代竟有以隐居为终南捷径的典故。凡事走极端是不可 取的。
  
三二二、得道无系静躁无干
孤云出岫,去留一无所系,朗镜悬空,静躁两不相干。
【译文】 一片浮云从群山中腾起、毫无牵拴自由自在飞向天际;皎洁的明月像一面镜子挂在天空,人间的宁静或暄嚣都与之毫无关连。
【注解】 孤云出岫:陶渊明咏《贫土》诗:“万族各有岫,孤云独无依”。李善注:孤云,喻贫土也。岫,是山中同穴,此作峰峦。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中有“云无心以出帕,鸟倦飞而知还。”
【评语】 生活在现代文明中的人们,不可能像孤云朗月一样无牵无挂,必须受人类自己创造的道德、法律、宗教等一切行为规范的约束限制。处在原始社会 的人们,在精神上是公平和自由的,在生存上需要相互帮助,当生存问题得 到解决,私有制一出现,社会就开始有了种种矛盾。一些制约、规范为适应 人类社会生活而出现。又不断被人们扬弃其不适应的部分。例如不合理的政 治制度,如暴政等等。社会的发展,并没有使人们一无所系了无牵自由自在 地生活,于是人们便寻求一种自我内心的平衡与调节,求得内心加流云,如 朗月,使人世间的静躁与我无关,借以保持一份悠闲雅致。

三二三、浓处味短淡中趣长
悠长之趣,不得于酿酽,而得于啜菽饮水;惆恨之怀,不生于枯 寂,而是生于品竹调品。故知浓处味常短,淡中趣独真也。
【译文】能维持久远的趣味,并不是在美酒佳老中得来,而是在粗茶淡饭中得到; 悲伤失望的情怀,并非产生在穷愁潦倒中,而是产生于美妙声色的欢乐中, 可见美食声色中获得的趣味常常是显得很短,粗茶淡饭中获得趣味才显得纯 真。
【注解】酿酽:酿,味道醇厚的酒。酽,香味浓厚之茶。酿酽是说具有特别浓厚 的滋味。
啜寂饮水:啜作吃。菽是豆类的总称。啜菽饮水比喻生活清淡。
品竹调丝:欣赏音乐。
【评语】 贪得者虽富亦贫;知足者虽贫亦富。这话对也不对。有财富使物质生活过得好些总比贫穷好,但为财富丰厚不择手段贪得无厌而沦为财富的奴隶,就失去了人生的意义。所谓深处味短,淡中趣长,指的是精神上的追求。曾 有这样一种社会现象,说是有人穷,穷得只剩下钱;有人富,富得除了书本 一无所有。这是不正常的。追逐金钱达到痴迷状态随之而来的便是精神空虚, 而精神富足的人固然在理念世界能够做到真趣盎然,但没有一定的物质基础 是没有体力来体会乐趣的。因此,看待任何事杨都要有辩证的态度。

三二四、动静合宜出入无碍
水流而境无声,得处喧见寂之趣;山高而云不得,悟出有入无之机。
【译文】 江河水泥不停,但是两浮的人却听不到流水的声音,这样反倒能发现闹中取静的真趣;山峰虽然很高 7 却个妨碍白云的浮动,这景观可使人,悟出 从有我进入无我灼玄机。
【注解】 有:指有形的、具体的事物。 无:指无我的境界。
【评语】 动中之静方见静。一个人的本性己定,就不会被爱憎和是非所动,就能保持一种静态。喧处可见寂趣,高山流云中可悟出进入无我之境的玄机,达 到”“动静合宜”;“出入无碍”境界。例如《庄子·大宗师》篇就对此种 道理有所描述:“鱼相造乎水,人相造乎道。相造乎水者,穿池而养给:相 造乎道者,无事而生定。故曰:‘鱼相忘乎江湖,人相忘乎道术。’”人生 在世能达到这种高超境界,就是禅家所说“邪正俱不用,清净至无余”。

三二五、心有系恋便无仙乡
  山林是胜地,一营恋变成市朝;书画是雅事,一贪痴便成商贾,盖心无 染著,欲境是仙都;心有系恋,乐境成苦海矣。
【译文】 山川秀丽的林泉本来都是名胜地方,可是一旦沾迷留恋,就会把胜景变成庸俗喧嚣的闹区;琴棋书画本来是骚人墨客的一种高雅趣味,可是一产生 贪恋念头,就会把风雅变成俗不可耐的市侩。所以一个人只要心地纯洁,丝 毫不被外物所感染,即使置身人欲横流之中,也能建立自己内心的仙境;反 之一旦迷恋声色物欲,即使置身山间的乐境。也会使精神堕入痛苦深渊。
【注解】 营恋:营当迷惑解。
市朝:市是交易场所,朝是君臣谋划政事之处。此处有庸俗喧嚣之意。
【评语】 雅俗苦乐并木是事物本身,不是人生而就如此,而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感受。所以《维摩经》中才有“心静则佛土也静!”,意思是说俗雅完全 出于心的反应,苦与乐、雅与俗都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浸于 琴棋书画本为雅事,一沾上金钱买卖,便雅气无存;浪迹山林江河本为乐事, 可让俗世的苦恼始终占据脑海,乐又从何而来呢?心态的调整,道德的修养才是能否摆脱凡尘俗事的关键。

三二六、卧云弄月绝俗超尘
  芦花被下,卧雪眼云,保全得一窝夜气;竹叶杯中,吟风弄月,躲离了万丈红尘。
【译文】把芦花当棉披,把雪地当木床,眠于浮云中,就会保全一分宁 静的气息;用竹子作酒杯。一边作诗填词一边尽情高歌,这样自然能远远逃 开尘世的繁华喧嚣。
【注解】 芦花被:用芦苇花絮做的被,喻粗劣之被。 吟风弄月:此指吟诗填词。
万丈红尘:指热闹繁华的地方。佛道两家均称入世为红尘。
【评语】 “卧云弄月,绝俗超尘”这种充满着雅趣的田园生活是颇为引人的。被举例子最多的是“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在世人看来,陶渊明遗离万丈红尘,像神仙般的隐居生活确实令人羡慕。但 是,是否所有的隐者都不愿留其名,或者全都是为了终南捷径,不得而知。 真的隐者的确世木多载,为隐而名的人却不少。陶渊明的可贵在得自然之趣, 并不是为隐而隐,并不是追求那种不沾人间烟火的表面形式。

三二七、俗不及雅淡反胜浓
  衮冕行中,著一藜杖的山人,便增一段高风;渔樵路上,著一衮衣的朝士,转添许多俗气。故知浓不胜淡,俗不如雅也。
【译文】 在冠盖云集的高官显贵之中,如果能出现一位手持藜杖身穿粗布衣裳的雅士,自然就会增加清高风采;在渔父樵夫中,假如加入一个朝服华丽的在 官,反而增加很多俗气。所以荣华富贵不如淡泊宁静,红尘俗世不如山野清雅。
【注解】 衮冕:衮,古代皇帝所穿绣有卷龙的衣服。冕,古代天子、诸侯、卿大夫等所戴的礼帽。衮冕此处作官位的代称。藜杖:指手 杖。王维持有“悠然策藜杖,归向桃花源”。朝士:指在朝为官的人。
【评语】 古有清流与朝官两立的传统,仿佛一为官便为俗,一人林便成清。从形式上来讲在朝在野是不一样的,但决非在朝无雅士,山林无俗辈,这都不是 绝对的,而在于人的品性修养如何。从形式而言,到什么山唱什么歌。山野 之中,布衣之内,猛地来一位衰衣朝土,似有作威作福依势卖弄之嫌,而朝 士中猛地站一位渔父樵夫确也显眼。清淡浓俗于此衬托无遗,但这仅是就形 式而言,关键还要看其人之品性是高雅还是低俗,朝眼是权力的象征,平民 之服却是大众自然的。

三二八、身放闲处心在静中
此身常放在闲处,荣辱得失谁能差遣我;此心常安在静中,是非利害谁能瞒昧我。
【译文】只要经常把自己的身心放在安闲的环境中,世间所有荣华富贵与成败得 失都无法左右我;只要经常把自己的身心放在静寐的环境中,人间的功名利 禄与是是非非就不能欺蒙我。
【注解】 瞒昧:隐瞒实情。
【评语】 老子主张“无知无欲”,“为无为,则无不治”,否定一切圣贤愚智。世人常把“无为”挂在嘴边,实际上是做不到的。但一个人处在忙碌之时,置身功名富贵之中,的确需要静下心来修省一番,闲下身子安逸一下。这时如果能达到佛有所谓“六根静净,四大皆空”的境界,就会把人间的荣辱得 失,是非利害视同乌有。这利于帮助自我调节,防止陷入功名富贵的迷潭, 难以自拔。

三二九、不希荣达不畏权势
我不希荣,何忧乎利禄之香饵?我不竞进,何畏乎仕宦之危机?
【译文】 我如果不希望荣华富贵,又何必担心他人用名利作饵来引诱我呢?我如果不和人竞争高低,又何必恐惧在官场中所潜伏的宦海危机呢?
【注解】 香饵:饵是可以达到诱惑人目的的东西。 竞进:与人争夺。
【评语】 古代官场中四处布满陷阶充满荆棘,因此才有“善泳者死于溺,玩火者必自焚”,“香饵之下必有死鱼”的说法。所以作者劝戒人们为人处事要想 不误蹈陷阱误踏荆棘,最好是把荣华富贵和高官厚禄都看成过眼烟云。的确,一个人如果不希冀官场的升迁就自不会去投机钻营,不会去阿决奉承,就会 无所畏惧,那权势又奈我何?陷饼对于想图功名者来说才是陷耕,而对于轻 名利者则不是陷阱,权势对于小人,对希图荣达者自有一番诱惑。

三三○、圣境之下调心养神
  倘徉于山林泉石之间,而尘心渐息;夷犹于诗书图画之内,而俗气潜消。 故君子虽不玩物丧志,亦常借境调心。
【译文】 人如果经常漫步山川林泉岩石之间,就能使凡念渐去)人如果能经常留连在诗词书画的雅境,就会使俗气消失。所以有才德修养的人,虽然不会沉 迷于飞鹰走狗而丧失本来志向,但是也需要经常找个机会接近大自然来调剂 身心。
【注解】 倘佯,徘徊闲适貌。
夷犹:徘徊留连不进的意思。 潜消:消失于无形。
  玩物丧志:沉迷于玩赏珍奇宝物而丧失了本来志向。《书经·旅獒》篇 中:“玩人丧德,玩物丧志。”
【评语】 有才德有修养的人隐居林泉是为超凡养性,沉浸字画是为寄情抒怀,融汇自然则是为调节身心情悦情绪。有的人建别墅庭园,藏书画古玩,养珍禽异兽,表面看来风雅脱俗,回归目然,但贪念不消,本质不改也只能算是附 庸风雅。而沽名钓誉更俗不可耐。人是可以改变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居仑环境的雅俗,也确实能改变一个人的气质雅俗。一个坐拥产业的人,平 日无意中就会读很多书,他的谈吐见解自然也就渐渐不凡。可见人不但要借 山林泉石的幽雅环境来培界自己的气质,同时也要用书香气氛充实自己的内 在素质才行。在一种高雅脱俗、充满书卷气的环境里,耳儒目染于其中的人, 也自然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三三一、繁华之春不若秋实
  春日气象繁华,令人心神骀荡;不若秋日云白风清,兰芳桂馥,水天一色,上下空明,使人神骨俱清也。
【译文】 春天万象更新,大地百花齐放一片繁华一派生机,使人感到精神舒适畅快;但是却不如秋高气爽时的清风拂面,兰桂飘香,水连天天连水水天一色, 天朗气清大地辽阔,使人感到精神爽朗,轻快异常。
【注解】 骀荡:舒放散发。 馥:香气。
空明:比喻天地晴朗的状态。 神骨俱清:指精神和形体都感到舒适畅快。
【评语】 唐勒刘禹锡有名诗:“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潮。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正好说明了这段文字表达的景象。因为秋天会给 我们带来肃杀之气。作者于此并非比较春与秋孰美。夭地万物有生必有死,有盛必有衰。斤过人对景物的爱憎,也完全是基于心情和观念。春天的清新 就好比人的青少年时代,虽然具有青春活力,然而在某些方面却显得下成熟;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也是万物走向衰亡的开始,万物至此得以成熟。大自然 到秋天已度过了那雍容华贵万紫千红的夏季,此时已渐渐显出本来之面目, 尤如人到本性显现而达到净沽的境界,秋高气爽,水夭一色,上下空明,人在此中神骨俱清。这也是作者喜秋的原因之一吧。

三三二、来去自如融通自在
身如不系之舟,一任流任坎止;心似既灰之术,何妨刀割香涂?
【译文】 身体像一艘没有缆绳的孤舟,自由自在地随波逐流尽性而泊,内心就像 一棵已经成灰的树木,人间的成败毁誉又有什么关系呢?
【注解】 不系之舟:指不用绳索缚住的船,比喻自由自在。语出《庄子·列御寇》篇:“巧者劳而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邀游, 汛若不系之舟,虚而敖游者也。”
【评语】 心头功名利禄欲望太强,个人荣辱得失计较太多,必然总处在一种忧郁 与不满之中。从做人的角度来看,每个人都向往追遥自在的生活,但是,如 果仅仅环境能使你追遥自在,而内心却不能排除世俗的杂念,不论任何好的 环境也无济于事。所以,一个人必须从修养上下工夫,达到“老僧人定”的 不动心境界。孔子说“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距”,就是属于“来去自如,融通自在”的修养工夫,其实做人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即人贵自知; 不屈于自己的东西不应强求,即人贵自然。这样,才可能有超凡脱俗不计是非恩怨之心,才可能多一份洒脱的气度,增一份人生的真趣,进而达到不动心无所求的自如境界。
  
三三三、欲心邪念虚心正念
  欲其中者,波沸寒漂,山林不见其寂;虚其中者,凉生酷暑,朝市不知其喧。
【译文】 内心充满欲望,能使平静心湖掀起汹涌波涛,即使住在深山古刹也无法平息;内心毫无欲望,即使在盛夏季节也会感到浑身凉爽,甚至住在闹市也 不会察觉喧嚣。
【注解】 波沸寒潭:指深寒平静的潭水被扬波起浪。
【评语】 人的精神往往会产生出难以想象的作用,克服难以忍受的困难。精神上能把握定、静、安、虑、得的修养工夫,即使身临大难也不会苟且偷生,一切艰难困苦都不会使他们屈服,故佛教有“行人修德,虽火坑亦是青莲”的 说法。有道高僧如法显、玄类,鉴真,为了信仰,为了传教,克服了无数常 人难以忍受之难,最终达到目的。他们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来自他们内心的 纯静和信念的执着,故不远万里去迫求他们向往的目标。这种精神用之于常 人,可钦佩的例子也是举不胜举。如变法英雄谭嗣同在危难之时决不苟且, 镇定自若,临终还留下千古绝唱。人虽逝矣,精神不死。正由于有崇高的信念支撑着他,才使他面对生死同样心静如止。

三三四、富者多忧贵者多险多 藏暑厚亡,故知富不如贫乏无虑;高步者疾颠,故知贵不如贱之常安。
【译文】 财富聚集太多的人,总忧虑自己的财产被人夺去,可见富有不如贫穷那 样会使人无忧无虑;身分地位很高的人,忧患自己的宜位被人争走,可见为 官不如平民那样逍遥自在。
【注解】 厚:堆积、增多。 高步:指地位尊贵的人,形容走路高视阔步目空一切。 疾颠:跌得炔。
【评语】 一无所有的人了无牵挂,足以潇洒自在。无官一身轻,无财不担心。人生就这么怪,生于治世,无下太平,贵者难尽,情作威作福,富者也难得不 义之财;处于乱世,暴富显贵多了,贼盗也多了。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多 藏厚亡,怀肇其罪,财富招祸。一个身居高位的人,无数人眼巴巴地在看着 他的权位,爬得起高踩他的人越多,一旦从金字塔上跌下来,就如掉进无底 深渊,爬得越高摔得起重。孔子说:“鄙夫!可与事君也哉?其未得之也, 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人处富贵之中能思贫 贱之乐足见其平日修养,但许多人在贪求富贵时往往有过之而无不及。其实 此时不须想贫贱之人之事,想想自己生老病死时只盼望能多活一天,只盼能 在白云下散散步的情形,争名求贵,夺财争富之心自然会平息。
  
三三五、人为乏趣天机自然
  花居盆内终乏生机,鸟落笼中便减天趣;不若山间花鸟错集成文,翱翔 自若,自是悠然会心。
【译文】 花栽植在盆中便缺乏自然生机,鸟关进笼中便减少天然情趣;不如山间的野花那样显得艳丽自在,天空野鸟自由飞翔,让人看起来更加赏心悦目。
【注解】 翱翔,鸟飞的状态。据《淮南子·览冥训》篇:“翱翔四之外。翼一上一下日翱,不摇曰翔。” 会心:内心领悟。
【评语】 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庭苑和盆景为人所称道,但与山林野趣天地间飞翔的鸟儿相比,就丧失了大自然的生趣,任由世人摆布。世间万事万物,假如破坏了自然生机,就不会有天然妙趣。以此比之于人,盆中花、笼中鸟则喻意束缚了人的自由。历史上为自由而奋争以至献出生命的人成千上万。因此 自由之可珍贵就显得更加明显。人们一般都喜欢小孩子,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孩子不作假,天真、自然而可爱。故李白高歌“一生好人名山游”,就是因 为名山大川如画的美景更能显出自然之趣。

三三六、乾坤自在物我两忘
  帘栊高敞,看青山绿水吞吐云烟,识乾坤之自在:竹树扶疏,任乳燕鸣 鸠送迎时序,知物我之两忘。
【译文】 高卷起窗帘望见烟雾迷蒙着青山绿水,才明白大自然多么逍遥自在,窗前花木茂盛翠竹摇曳生姿,乳燕鸣鸿冬去春来凌空飞过,使人理解到物我一体、人我两忘。
【注解】 帘拢:以竹编成用来作窗或门的遮蔽物叫帘。拢是宽大有格子的窗户。 扶疏:枝叶茂盛。 乳燕鸣鸠:燕与鸠都是侯鸟,春天南飞,冬天北飞,此代表春秋季节。
【评语】 生活在现代都市的人,打开窗户所看到的是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听到的是喧嚣尘埃的嘈杂噪音,故尔城里人到了田园,进了山林,会马上产生一种舒但开心的情怀,回归大自然竟有一种忆旧之感。故在现代文明的城市里,“躲进小楼成一统,管它春夏与秋冬”不可取,远不会有“悠然见南山”的真趣。住在农村的山边水岸,一年四季都高敞门户,放眼望去都是青山绿水, 足以体会陶渊明“好鸟枝头亦朋友,落花水面亦文章”的诗句,体会乾坤自 在天地真如的境界。但是,生活在这种足以物我两忘境界中的人却往往向往 现代城市生活,千方百计要挤到城里去体验城里人的享受,尤其是生活条件 艰苦的地方更是如此。人不可能脱离生活环境会谈天地真如,却又难以克服 都会与田园两难选择中的矛盾心理。

三三七、生死成败一任自然
知成之必改,则求成之心不必太坚;知生之必死,则保生之道不必过劳。
【译文】 做事有成功就必然有失败,能洞悉此中道理,凡事就不必太积极于求成;生命有生就必然有死,能明白这种道理,对于自己的养生之道就不必费尽苦心过于强求。
【注解】 劳:过分的费心思。
【评语】 成败之论从古到今何其多也。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有生必有死,早终非命促。”人们于生死既有“人生几何”之叹,也有“江山如画,一进 多少豪杰”之美,还有“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胸怀。此外,作者从 事物的自然规律来谈生死成败,告诫人们做事勿以一时的得失来下结论,要 “学会等待时机,而不是凭一求成之切心就足以成事。生死之道,不能以为 过分追求养生就可以长寿。人在精神上不充实就必然会去追求各种私欲的满 足,这实际上百违养生之道,可能还会加速死的降临。

三三八、猛兽易服人心难制
  眼看西晋之荆榛,犹矜白刃;身属北邙之狐兔,尚惜黄金。语云:“猛 兽易伏,人心难降;谷壑易填、人心难满”。信哉!
【译文】 眼看着武功最盛的西晋,已变成了杂草茂盛的荒鞠之地,可还有人在那里炫耀自己的武力;亲贵皇族,身体已属于北邮山陵墓间狐鼠食物,还何必 那样爱惜自己的财富呢?俗谚说:“野兽虽然易制伏,可是人心却难以降服; 沟壑虽然容易填平,人的欲望却难满足。”经验之谈呀!”
【注解】 荆榛:草木丛生。
矜白:白是兵器,矜,自夸。 北邙:洛阳以北有基地曰北邙,由汉代起即是有名的墓地。有一首《邙山》诗中曰:“北邙册上列坟莹,万苦千秋对洛城。”
【评语】 人的生死有其自然规律,有人因此而珍惜生命,多作益事;有人却叹人生苦短微不足道、而及时行乐,欲整难填,人心不满。历史有惊人的相似之 处,从古至今历史的荣耀有人津津乐道,历史的教训却无人去真的吸取,以 至“犹矜白”者代代都有,北邙枯骨者大有人在,人只管身前,顾不上以后。

三三九、人生无常盛衰何恃狐眠败砌,兔走荒台,尽是当年歌舞之地;露冷黄花,烟迷衰草,悉属旧时争战之场。盛衰何常?强弱安在?念此令人心灰!
【译文】 狐狸作窝的残壁,野兔奔跑的荒台,都是当年美人歌舞的胜地;菊花在 寒风中抖擞,枯草在烟雾中摇曳,都是以前英雄争霸的战场。兴衰成败如此 无情,而富贵强弱又在何方呢?想到这些,就会使人产生无限感伤而心灰意 懒。
【注解】 砌:台阶。 黄花:菊之异名。李清照“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评语】 胜迹怀古,各有清怀。世事沧桑,情随境迁,李白在乐游原上唱出“年年柳色,灞陵伤别”,“西风残照,汉家陵阀”。东坡临赤壁而咏成千古佳 句:“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刘禹锡的名篇《乌衣巷》和本段的意境 不谋而合:“朱雀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玉谢堂前燕,飞入寻常 百姓家。”人生无常,盛衰何足恃?历史似乎总是循环的,但千万不可持“好 了伤疤忘了疼”。“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的态度,这种态度 太过悲观。但去争杀,在名与利中争来夺去又有什么价值呢?所以,人要修 身养性,免蹈故辙。
  
三四○、宠辱不惊去留无意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译文】 对于荣耀屈辱无动于衷,心地安宁,欣赏庭院中花开花落;对于升迁得失漠不关心,冷眼观看天上浮云随风聚散。
【注解】 宠辱不惊:对于荣耀与屈辱无动于衷。 去留:去是退隐,留是居官。
【评语】 中国人积累了几千年的人生经验,就像一本厚厚的书。开卷便觉触目惊心,名利场宦海浮沉,潮起潮落;富贵乡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所以雄心万丈地在仕途进取的同时,也很有情趣地在做出世准备,免得从金字塔一落千 丈时万劫不复。官场少有长青树,财富总有用尽时,若练得宠辱不惊,去留 无意的功夫,又怎会有凄凉与悲哀的心境出现呢?

三四一、苦海茫茫回头是岸
  晴空朗月,何处不可翱翔,而飞蛾独投夜烛;清泉绿果,何物不可饮啄,而鸥号偏嗜腐鼠。噫!世之不为飞哦鸱号者,几何人哉?
【译文】 晴空万里,皑月当空,哪里不可以自由自在飞翔呢?可是飞蛾偏偏扑向夜烛自取灭亡;清澈泉水,翠绿瓜果,什么东西不可以饮食果腹呢?可是鸱鸽却偏偏喜欢吃腐烂的死鼠。唉!人间不作飞蛾鸱鸽事的人,究竟有几个呢?
【注解】 鸱号:一种像黄雀的小鸟,俗称夜猫子。
【评语】 看飞蛾扑夜烛,鸱号食腐肉觉得很奇怪。那里明明是火坑偏偏向死亡中扑,明明有鲜美之物却弃而不用。看物易,看人同样。人由于时代的局限, 认识的局限,很多事情在别人看来是牛角尖自己却偏向里面钻,有的事在以 后看来是错的、可笑的,当时却毫无顾忌,引以为正常。更可叹的是明知有 害的,如物欲憎欲的过度追求决无好处,可人们偏偏难以克制私心杂念,纵 容欲望。知苦海而不回头,实可悲叹,有时甚至还不知苦海在哪里就更令人 叹惜。

三四二、冷眼视事如汤消雪
  权贵龙骧,项雄虎战,以冷眼视之,如蚁聚膻,如蝇竞血;是非蜂起, 得失猥兴,以冷情当之,如冶化金,如汤消雪。
【译文】 达官显贵,表现出龙飞般的气概;英雄好汉,像猛虎般打斗决胜;这种种情形冷眼旁观,如同看到蚂蚁被膻腥味道引诱在一起,苍蝇为争食血腥聚 集在一起,令人感到万分恶心,是非宛如群蜂飞起一般纷乱,得失宛如刺谓 竖起的毛针一样密集;其实这种情景如果用冷静头脑来观察,就如同金属熔 化注入了模型会自然冷却,雪花碰到沸汤会马上融化。
【注解】 龙骧:骧,昂首飞腾。龙骧指气概威武。
猬:刺猬,全身长满如计毛刺,一遇敌人毛刺勃起。冶:熔炉。
【评语】 历史的巨册往往是在龙争虎斗、狼烟滚滚中翻去了一页又一页;而你争我夺的结果却往往是白骨蔽野,生灵涂炭。最终留下的是残恒断壁,荒家堆 堆。冷眼观之,先哲斥之为不义之战,诗人则叹为“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 中”。以此观人生世事,尔虞我诈,求富逐贵而又心机用尽的人何其凄凉也。 人生舌短,岁月蹉跎,不能超脱于世就会被世俗所累。冷眼看世界是必要的, 静心理世事是应当的。

三四三、心月开朗水月无碍
  胸中即无半点物欲,已如雪消炉焰冰消日;眼前自有一段空明,时见月 在青天影在波。
【译文】 一个人心中假如没有丝毫物质欲望,就像炉火化雪太阳化冰一般,决速而安然;眼前自会呈现一片空旷开朗景象,宛如看见皑月当空月光倒映在水 中一般宁静。
【注解】 空明:形容光明透彻。
【评语】 欲望太过强烈,心神就会受物欲蒙蔽,以致头脑昏聩而不明事理。这不是要绝欲望,而在于说明欲望淡泊便能使心 情轻松,心情轻松就好像“月在青天影在波”,这样既能明心见性又能通达事理。宋懦周敦颐说:“无欲则静,静则明。”心底清静,本性自现, 本性现就会愉快,就会神清目朗,而见山水明而日月新。但无半点物欲不是 一无追求,不是弃除物欲。什么事一走极端就会走向其反面,好事也会变成 坏事。例如饮酒是乐事,也可成雅事,但如市井之徒光着脊梁吃三喝四狂喝 滥饮,其喧嚣是噪音,其形象决非豪爽本性而是粗俗,至于过度饮酒则伤身 心。诗是雅事,是情与怀的抒发,但为诗而诗,无病呻吟,以诗为玩物岂非褒读?事过头就会变质。

三四四、森罗万象梦幻泡影树木且归根,而后知华 萼枝叶之徒荣;人事至盖棺,而后知子女立刻之无益。
【译文】 树木到了落叶归根化为腐士,人们才想到茂盛的枝叶鲜艳的花朵只不过 是一时的荣华;人一直到死后进入棺材,才会知道子女钱财毫无用处。
【注解】 归根:比喻事物结局归于根本。《传灯录》:“六祖慧能涅磐时答众曰:‘落叶归根,来时无日。’” 华萼:萼,是花瓣的最外部。华,同花。” 盖棺:指人死后入硷棺木,盖棺表示一个人生命事业的结束。
【评语】 俗话说“不撞南墙不回头”,是比喻人认死理,不被实际情况碰个焦头 烂额决不甘心。林木花草只有春天才生机盎然,到了秋天便落叶翻飞,大雪 飘来的时候便只剩下枯枝片叶,余皆化为泥士至春护花肥田。人不同于花草 树木,到了盖棺时节,一切便晚矣,便无缘知晓世人的品评,无法再顾及子 女玉帛的用处。既感如此,何必当初呢?做人不可等盖棺时再去行善,做事 也不应采取这种临崖勒马始回头的方式,干什么事先应多考虑免致到时手忙脚乱。
  
三四五、毁誉褒贬一任世情
  饱谙世味,一任覆雨翻云,总慵开眼;会尽人情,随教呼牛唤马,只是点头。
【译文】 一个饱经人世风霜的人,任凭人情冷暖世态炎凉如何翻覆,都懒得再睁开眼睛去过问其中的是非:一个看透了人情世故的人,人们随意对他呼牛唤马,都会若无其事点点头。
【注解】 谙:熟悉。 慵:懒惰。
  呼牛唤马:形容毁誉随人,语出《庄子·天道》篇:“夫巧知神圣之人, 吾自以为脱焉。昔者子呼我牛也而谓之牛,呼我马也而谓之马,苟有其实, 人与之名而弗受,再受其殃。”
【评语】 人情冷暖,世态炎凉,自古而然。以纵横之说闻名六国,以善辨能言在战国时期占据一度之位的苏秦,第一次出门游说,却出师不利,搞得灰头鼠 脸而归。回来家中无人理睬他,他于是发愤苦读,锥刺骨的典故从此而来。 再一复出,功成名就,此次则是父母郊迎三十里,妻侧目而视,侧耳而听, 嫂蛇行葡伏,四拜自跑而谢。苏秦说,嫂子前倨而后卑为什么?嫂子说,因 为你位尊而多金。苏秦感慨说,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人生世 上势位富厚尽可以忽乎哉?真是肺腑之言。实际上还是功名富贵在作怪,假 如一个人待功名如黄土,视富贵如浮云,一心只好静,万事不关心,一任世情,谁夸我何呢?

三四六、真得天然造作减味
  意所偶会便成佳境,物出天然才见真机,若加一分调停布置,趣意便减矣。白氏云:“意随无事适,风逐自然清。?”有味哉!其言之也。
【译文】 事情偶然遇上合乎已意就成了佳境,东西出于天然才能看出造物者的天工;假如加上一分人工的修饰,就大大减低了天然趣味。所以白居易的诗说: “意念听任无为才能使身心舒畅,风要起于自然才能感到凉爽。”这两句诗 真是值得玩味的至理名言。
【注解】 真机,真正的机用。 白氏:唐代诗人白居易。
【评语】 物贵天然,人贵自然。但这决不是说一块矿石不经开采提炼或琢磨就能成美玉、金属等有益于人类的物质。世间的万物却又最好是不要违反自然, 一旦违反自然姜也容易变成丑,好就可能转成坏。像邯郸学步,失却自然就 成笑柄。任何事憎有个度,对大自然能否变动要看是什么东西,处在什么条 件下,现代文明发展的本身就是充分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去改造自然战胜困 难的结果,像沙漠,作为一种自然景观很壮阔,可不去改造它就会对人类生 存形成威胁。所以真得天然的前提是不造作,但决不是一点不可变动,做人也是同样的道理。

三四七、心境恬淡绝虑忘忧
  人心有个真境,非丝非竹而自恬愉,不烟不敬而自清芬。须念净境空, 虑忘形释,才得以游衍其中。
【译文】 人只要在内心维持,一种真实的境界,没有音乐来调剂生活也会感到舒适愉快,无需焚香烹茶就会感到满室清香。只要能使思想纯洁意境空灵,就 会忘却一切烦恼,超脱形骸困扰,如此才能使自己优游在生活的乐趣中。
【注解】 丝竹:乐器。 敬:茶水。
形释:形是躯体,释有解脱之意。 游衍:逍遥游乐。
【评语】 丝竹赏心,品敬气雅,但只要人的心性人的内在气质本身纯正清净,没有外物的赏心悦目,同样会显出一种雅致。佛家说“万物均有佛性”,意思 就是万物之性与天性合一。人心都有一个真境,这一真境是从清静芬芳中自 然产生。我们假如想要优游于这种境界中,就要先使内心清净。老庄说的清 净无为,古人讲放浪形骸之外,就是要绝对断绝名利和物欲使心境恬淡,绝虑忘忧,而优游于生活的乐趣之中。

三四八、真不离幻雅不离俗金自矿出, 玉从石生,非幻无以来真;道得酒中,仙遇花里,虽雅不能离俗。
【译文】 黄金从矿山中挖出,美玉从石头中产生,可见不经过幻变就不能得到真 悟;道从杯酒中悟出,仙也许能在声色场或繁花丛中遇见,可见脱离俗世便 不能产生雅事。
【注解】 幻:指事物之空无。据《金刚经》:“一切有为法如梦幻 泡影。”又《演密钞》中也有“幻化,无忽谓有。” 真:真如实相。《唯识论》:“真谓真实,显非虚妄,如谓如常,表无变易,又《往生论》注:‘真如是诸法之正体。’”
道得酒中:这饮酒中悟得真理,说明道理无所不存。这句话可能脱胎自《庄子·知北游》:东郭子问于庄子曰:‘所谓道,恶乎在?’庄子曰:‘无 所不在。’东郭子曰:‘期而后可。庄子日:‘在缕蚁。’曰:‘何其下邪?’ 曰:‘在弟稗。’曰:‘何其愈下邪?’曰:‘在瓦甓。”曰:‘何其愈甚 邪?”曰:‘在屎溺。’东郭子不应。”
【评语】 这段话要从两方面来理解、一方面说雅的东西并不能脱离它产生的环境,就像一个人不是天生就是一个高雅之士,很可能在俗的环境里成长,关 键是以后的磨练,人格的升华。另一方面,是说雅的东西是不断修省锻炼而 来,像矿砂不经冶炼不就能成为黄金,矿石不经琢磨不能成为美玉,同理人 不经过历练也不能成为完人。但是黄金所以能成为黄金,美玉所以能成为美 玉,是因为在先天上都具有黄金和美玉的本质。而要成为一个道德深厚的高 雅之士更离不开磨练,应该逐渐发现本性中的良知而使之光大。

三四九、布茅蔬淡颐养天和
神酣,布被窝中,得天地冲笔之气;味足,藜羹饭后,识人士淡泊之真。
【译文】 能在粗布被窝里睡得很香甜的人,就能体会大自然的和顺之气;粗茶淡饭能吃得很香甜的人,才能领悟出恬淡生活中的真正乐趣。
【注解】 酣:本义为酒饮到妙处。此处作浓睡、甜睡解。
冲和:谦虚、和顺。《晋书·阮瞻传》:“神气冲和。” 黎葵:野菜所烹调出来的汤汁。
【评语】 俗话说“强扭的瓜不甜”,生活就是这样,强求而不自然的东西往往很别扭。人生的真正快乐在于求得精神上的愉快,所以孔子才说:“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不一定美 酒佳看才有真味,“真味在藜羹”。只要心情愉快,粗茶淡饭中便可体会人 生真趣。人生贵在真诚,做人应当自然,往往布衣之交、一饭之情、真心相 助最让人珍惜。或许是富贵以后人的外壳包裹太厚心理上的包袱太重,或许 是人富足后往往贪求满足更大的欲望,人们对同患难之情,中小学同学之友 谊,同为平民布衣之交时的情感更是非常珍惜。因为这种情谊真挚,足见人 之本性,所以,才会使人唤走更加美好的回忆。

三五○、断绝思虑一真自得
  斗室中,万虑都捐,说甚画栋飞云,珠帘卷雨;三杯后,一具自得,唯知素琴横月,短笛吟风。
【译文】 虽说住在斗室之中,可是世间的一切忧愁烦恼全部消除,还奢望什么雕粱画栋飞檐入云,珍珠穿成的帘子像雨珠般玲珑的豪华设施;三杯老酒下肚,纯真本性涌出,这时只知道对明月弹琴临清负吹笛,雅趣自然无限。
【注解】 捐:放弃。
  珠帘卷雨:这两话都在形容房屋的极度华丽,由王勃《腾王阁序》而来: “珠帘卷西山之暮雨,画栋朝南浦之飞云。”
【评语】 刘禹锡名篇《陋室铭》同样表达的是这样一种“万虑都捐”而斗室不陋的境界。人的超脱豁达于此是最能显现的,人的精神境界的高与俗、雅与粗 在此更能表现。在贫困的状态下能表现出高雅情趣的人是最有希望在事业上 取得成功的人。故古来许多名人学士于此道有不谋而合的咏叹。卢倚有“揿 然坐我斗室底,满室岗气生清香”的诗句,而历来对竹兰梅菊的诸多咏叹同 样表达这样一种情感。人缺乏追求就会陷于抱怨、自堕和麻木的状态,产生 无穷烦恼。

三五一、任其自然万事安乐
  幽人清事总在自适,故酒以不劝为欢,棋以不争为胜,笛以无腔为适, 琴以无弦为高,会以不期约为真率,客以不迎送为坦夷。若一牵文泥迹,便 落尘世苦海矣!
【译文】 一个隐居的人,内心情净而俗事不少,一切只求适应自己本性。因此喝酒时谁也不劝谁多喝,尽兴为乐;下棋只是为了消遣,以不为一棋之争伤和 气为胜;吹笛只是为了陶冶性情,以旋律能融汇大自然的音韵为高;弹琴只 是为了休闲,以不求弦律为高雅:和朋友约会是为了联谊,以不期而会为真 率;客人来访要宾主尽欢,以不送往迎来为最自然。反之假如有丝毫受到世 俗人情礼节的约束,就会落入烦嚣尘世苦海而毫无乐趣了。
【注解】 幽人:隐居不仕的人。
笛以无腔为适:意思是只为陶冶性情不一定要讲求旋律节奏。 会以不期:会是约会,不用是说没有指定时间不受时间所约束。 坦夷:坦白快乐。韩愈诗有“颖水清且寂,箕山坦而夷。” 牵文泥迹:为一些繁锁的世俗礼节所牵挂拘束。 无弦:陶渊明诗有“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音。”
【评语】 做人的确应当自然。对于世外桃源之人,那么多的繁文缛节,实在让人 心累。不仅外形宜免世俗之相,与朋友游乐同样以恰神陶性为高,不受时间 限制为真。要把自己的身心融汇于大自然,让自己的生活适合自己的本性, 为自己而活着。但是自然并不是绝对的,例如迎送是不宜为礼所累,“蓬门 今始为君开”的境界就不在此列。

三五二、思及生死万念灰冷
  试思未生之胶有何象貌,又思即死之后作何景色?则万念恢冷。一性寂 然,自可超物外游象先。
【译文】 想想看,人在没出生之前又有什么形体相貌呢?再想想,死了以后又是 一番什么景象呢?一想到这些不免万念俱灰。不过精神是永恒的,保持了纯 真本注,自然能超脱物外遨游于天地之间。
【注解】 一性寂然:一当单纯全心解,一性寂然指本性单纯宁静。象先:象是形 象,先当超越解,象先是指超越于各种形象。《老子》第四章:“吾不知谁 之子,帝之象先。”
【评语】 孔子说:“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未知生焉知死?”人在降生之前是否有前世?死后是否有来世,佛教等各种宗教都认为人有来世,所以才创造出天 堂地狱及生死轮回等各种教义。关于人的生死问题,从古至今人们苦心探讨。 有人因生的短暂而花天酒地,有人因死的恐惧而忧心仲仲。对一个有修养的 人来讲,生不足喜,死不足忧,看破生死,杂念顿消,才能摆脱世俗的纠缤, 做到超然物外。

三五三、雌雄研丑俄而何在
  优人傅粉调朱,效妍丑于毫端,俄而歌残场罢,妍丑何存?奕者争先竞 后,较雌雄于着子,俄而局尽子收,雌雄安在?
【译文】 伶人在脸上搽胭脂涂口红,把一切美丑都决定在化妆笔的笔尖上,转眼之间歌舞完毕曲终人散,方才的美丑又到哪里去了呢,下棋在棋盘上激烈竞争,把一切胜负都决定在棋子上,转眼之间棋局完了子收入散,方才的胜败 又到哪里去了呢?
【注解】 优人:伶人,俗称戏子。
雌雄:在此当胜败解。《史记·项羽本纪》:“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 妍:美好,美丽。
【评语】 宋儒邵尧夫咏下:“尧舜指下三杯酒,汤武争逐一局棋。”的名句,因为,在他看来,善善者只不过是三杯酒的事,恶恶者只不过是一局棋而已。 人生不过数十寒暑而已,一切是非成败的历史长河中都是短暂的,万般事物 在弹指之间就消失得无影无踪。掌上千秋史,一册在手,跨越千年,风云人 物,尽收眼底,那时的人生也如眼前的人生。好比演戏粉墨登场,喜怒哀乐 悲欢离合,尔虞我诈你争我夺。可是刹那之间舞台上又会换上一批新角色。 封建时代有其特定的环境,但都离不开为了利益之争而征战厮杀,如棋局上 的子儿,各布奇谋,实际上在让生灵涂炭。由此而知人,人生那么短暂,转 眼即逝,又何苦费尽心机,谋富奇觅贵而不择手段呢?

三五四、自然真趣闲静可得
风花之潇洒,雪月之空清,唯静者为之主;水木之荣枯,竹石之消长, 独闲者操其权。
【译文】 清风下花儿随凤摇曳的洒脱,明月下积雪的空旷清宁,只有内心宁静的 人才能享受这种治人景色。树木的茂盛与枯荣,竹石的消失与生长,只有富 于闲情逸致的人才能掌握其变化规律。
【注解】 潇洒:飘然自在无拘束。 权:秤锤,用来称物的轻重,引申为评量得失
【评语】 是不是大自然的风光只有闹情逸致的人才会去欣赏呢?虽然大自然的山 川草木奇花异石,都是供人欣赏调剂情绪陶冶身心的,但把全部时光精力都 消靡在风花雪月中,此生只好静,万事不关心,是不是太自私了呢?物欲强 者迷于富贵功名,雅兴高者恋于山川美景,各有所求,情趣不一,感受自然 不同。唐诗有“铁甲将军夜渡关,朝臣待漏五更寒。山寺日高僧未起,算来 名利不如闲”,否定功名利禄,主张清静无为。但是置身大自然之中是为了 陶冶性情,体察世上万物的变化是为了寻求其规律,只有以闲情,以心静才 可以耐得寂寞,才能体会自然的情趣。只有沉浸于对万物变迁的细察,才会 忘却人世喧嚣,抛却人际烦恼。
  
三五五、天全欲谈虽凡亦仙
田父野叟,语以黄鸡白酒则欣然喜,问以鼎食则不知;语以缦袍短褐则油然乐,问以衮服则不识。其天全,故其俗谈, 此是人生第一个境界。
【译文】 跟乡下老农谈论白斩鸡、老米酒他们就会显得兴高采烈,如果问他一些山珍海味等佳肴,就茫然不知;一提起长袍短褂、他就不由得会流露出欢乐 表情,假如间起黄袍紫蟒,他就一点也不懂了。可见农夫保全了纯朴本性, 所以他的欲望才很淡泊,这才是人生的第一等境界。
【注解】 黄鸡:肥鸡煮熟后上面有,层黄色的油皮,黄鸡指一般所说的白切鸡。 鼎食:形容美味珍馐的食味。鼎是中国古代盛食物的锅。 锡袍:新棉加上旧絮所作成的棉絮叫缦,《论语·子罕》篇:“衣敝缦袍。” 衮服:官服。
天全:即完全天然的本性。 短袍:粗糙的衣服。
【评语】 乡村生活用清淡二字来形容是适当的,正因为清淡惯了,见得少,知道得少,所以欲望就少得多。宋词中有不少写农家生活的佳篇,如“莫笑农家 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家家扶得游人醉,稻花香里说丰年”。人们留 恋的不仅是农家清淡简朴天然的食物,更怀念乡村纯朴、真挚、热情、热情 的古风。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越发怀念乡村,怀念友情,怀念童年,实际上是 在回忆那份真情,那份天性,自得其乐,别无所求。

三五六、人我合一云留鸟伴
  兴逐时来,芳草中撒履闲行,野鸟忘机时作伴;景与心会,落花下披襟 殛坐,白云无语漫要留。
【译文】 心血来潮时,何妨脱下鞋袜光脚在草地上散步,就连野鸟也会忘记被人捕捉的危险和我作伴;当大自然的景色和我的思想融为一体时,何妨披着衣 裳静坐在落花下深思,白云虽然不说话,但是漫不经心地留恋依依。
【注解】 逐:当动词用,是相随的意思。 忘机:机当诡诈解。
兀坐:兀,不动的意思,兀坐,坐得出神,苏东坡诗:“兀坐如枯株”。
【评语】 人应当善于调节自己的生活。古代的知识分子很讲究生活的情趣,处雅地而行雅事,处大自然之中体地心跟天地之气相通,感应天人合一,使身心 跟万物浑然成一体,人怡然陶醉在人来鸟不惊的忘我境界中,这种佳境该说 是快乐似神仙了。一个人如果总在世俗的争斗与尘世的喧嚣中度过一生,却 不知大自然之乐,不识不间真趣,岂不可悲。

三五七、雨后观山静夜听钟
雨余观山色,景色便觉新妍;夜静听钟声,音响尤为清越。
【译文】 雨后观赏山川景色,就会觉得另有一番清新气象;夜静眨听庭院钟声,就会觉得音质特别清脆悠扬。
【注解】 清越:声音清脆悠扬。《礼记·聘义》“叩之,其声清越以长。”
【评语】 大自然给人的美感不仅在视觉,听觉上同样给人以享受。唐诗人张继《枫桥夜泊》中“月落鸟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的意境,恐怕更多的是通过听觉来感受。很多东西在听觉视觉上 的感受可能是一样的,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关键在于个人的,性趣之雅 俗,个人修养之高下;另外还要看当时的心境。人的生活当然以能品味些自 然山水之情趣为好,“雨后观山,静夜听钟”,足以去雅士之烦,恰隐者之 情。

三五八、观物有得勿徒留连
  栽花种竹,玩鹤观鱼,亦要有段自得处。若徒留连光暗,玩弄物华,亦 吾儒之口耳,释氏之顽空而已。有何佳趣?
【译文】 平日栽种一些花竹树木,再饲养一些可爱的小动物,应起到调剂生活心性的非用。假如只为了增加风景,玩赏一些奇花异木珍禽异兽,那不过是儒 家所说“小人之学,耳人口出”和佛家所说“只知诵经,不明佛理”的表面文章而已,又哪里高尚的情趣呢?
【注解】 物华:美丽繁茂的景色
口耳:口传耳听,形容无利于身心的教学。 顽空:佛教小乘宗认为万事皆空,只知自身出世修行,而不知救世的方法。顽空有只知逃避现实而冥顽不化的意味。
【评语】 人好静不可逃避社会义务与责任,人修身不可只从教义出发,只知在自我的圈千里徘徊而与世隔绝,人好自然之物决不能玩物丧志,以所乐而迷身 心。平日栽种花竹和玩赏鸟鱼,本为雅致高尚的休闲活动,但一定要领悟其 中的超逸情趣,怡然自得,才能感受到真正的乐趣。小人就完全不同,他们仅仅注重表面形式,或为装点门面附庸风雅,结果变成口耳顽空之辈,毫 无超逸雅趣可言。君子是以此来陶冶性情和领悟自然的,可是,如果只一味 留连于美景异物之上,忘记了应负的社会责任,又有何益可言?

三五九、陷于不义生不若死
  山林之士,清苦而逸趣自饶;农野之人,鄙略而天真浑具。若一失身于市井驵侩,不若转死沟壑神骨犹清。
【译文】 隐居山野林泉的人,生活清贫,但是精神生活确为充实;种田耕作的人,学问知识虽然浅陋,但是却具有朴实纯真的天性。假如一旦回到都市,变成 一个充满市侩气的奸商蒙受污名,倒不如死在荒郊野外,还能保持清白的名声及尸骨。
【注解】 饶:富有、丰足。
鄙略:鄙是浅鄙,略是计谋、才华。鄙陋是指才华低劣。 天真:天真烂漫,任其天然,未加丝毫人为教养的真性。 驵侩:居中介绍卖买之人,古代称市郎。 壑:山沟或积水的坑。
【评语】 古代的义利观是重义而轻于利。所以,古人对中介经纪,对于经商贸易的人是看不起的,以为他们奸滑而失去人的本性。此处不论其对错,但历史 上确实涌现出了许多重义重名重节的忠臣义士。当国破家亡时,他们宁肯为 国尽忠舍身以殉义,也不愿失节投降以求生,宁肯“杀身成仁,舍生取义” 以全名节,也不愿卑躬曲节一味苟且偷生,这样的无私无畏的精神,成为我 们民族的精神瑰宝。

三六○、茫茫世间矛盾之窟
  淫奔之妇,矫而为尼,热中之人,激而入道。清净之门,常为淫邪之渊 薮也如此。
【译文】 一个淫荡而跟人私奔的妇女,可以伪装成要到庙里去作尼姑,一个沉迷于权势名位而终日钻营的人,会由于一时激进而遁入空门去当道士。远离红尘极清净的地方,谁知却常常成为淫荡邪恶之徒的聚集之处。
【注解】 矫:伪装、假托。
  热中之人,指沉迷于功名刮禄之人。《孟子》:“仁则慕君,不得于群则热中。”
渊薮:渊为鱼之集所,薮为兽之依据,渊薮在此处当聚集之处解。
【评语】 世事有很多看似矛盾其实却为必然的事。例如清修于山林而为隐士,本是高雅之士所为,却成了求功名者扬名的途径;佛门本是信徒清修的场所, 偏偏有许多六根不净的人要托身其中。至于杨贵妃、武则天出家为尼更是由 于政治需要,人际需要。这些人要的只是形式。以此论世事,很多人做事不 唯实只求形式,不行善却得以善名行事骗人,给人们带来了更大的欺骗性。 因此,人事纷陈,真假虚实相叠;天地辽阔,时时处处矛盾。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