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貌改造灯光照明设计:脾胃虚弱的调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4:14:32
脾胃虚寒调理之功法篇  (功法饮食篇、灸疗篇)脾胃是人的后天之本,俺调理了近三年,到目前才算是略有小成----每天大便都基本成形了,而且也不再粘马桶了。 其一、揉带脉。

脾主运化,脾胃虚弱则会运化不力,造成身体水湿停滞。而揉带脉则一方面健脾阳,另一方面则振奋了肚腩两侧胆经的阳气,迅速化开了小腹内积聚的水湿。当然你要是觉得揉带脉的力度不足的话,也可以用手握成拳来敲。顺便再说一下,此法对便秘的治疗也非常有效果,可以说是立竿见影!对于这一点俺可是亲身体验过的哦。

其二、爬山。

《黄帝内经》中有一句话,叫做“谷气通于脾”。请列位看官注意,在繁体字中,山谷的谷写作“谷”,而谷物的谷写作“毂”,二者不可混同!唐代医家王冰对此的解释是“谷空虚,脾受纳故”。用现代语言来说就是爬山不仅能锻炼筋骨,让人汗水淋漓------这也是排除体内水湿的良法,同时还能让人的脾通天地之气,山谷之气。这就是我们的古人所说的微言大义,短短的一句话就包含了极其深刻的哲理,暗合了中华文化中天人合一之思想!

其三、踮足功。

就是脚尖着地,脚后跟抬起,能抬多高抬多高。胃的经络通过脚的第二趾和第三趾之间,胃经的原穴也在脚趾的关节部位。胃肠功能较弱的人,不妨经常锻炼脚趾。你可以踮着脚尖走路,你也可以试试踮着脚尖站个十来分钟,记住在踮脚尖时要尽可能地把脚踮得高一点,这样效果才会好!

其四、推腹法。

关于此法,俺记得好似中里巴人和马悦凌老师的书中都有介绍,俺就不再多说了。总之绝大部分的慢性病都通过此法来解决。人体内的三浊(废水、废气、大便)都可通过此法来排除,而此三浊正是导致人生病的罪魁祸首。所以古人常说“大道至简”,道理想通了,解决问题就容易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千千万万,但那就是所谓的“术”的层面的问题了!

其五、跪膝法。

此法可引气血下行,使气血流注于胃经。因此对胃的功能改善是大有好处的,当然此功法的好处远不止这一点,在此俺就不一一道来了,反正你坚持练一阵子就会知道的了。

其六、捏脊法。

简言之,就是捏脊梁骨,从尾椎骨一直捏到脖子。捏的时候,不必拘泥于穴位,因为脊柱两侧正是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所经之处,捏脊能对身体起到全面的保健作用,它可以健益脾胃、督一身之气;还可调理脏腑、疏通经络、升降气机。

    俺这人做事一向不喜欢循规蹈矩,俺在给女儿捏了一阵子后,发现不如用手搓她的脊柱及其两侧更为方便快捷,力度可大可小,总之搓得她发热为止。所以俺在此提醒列位一句,世上之事凡事皆无定法,杀猪也可杀屁股,没人规定你一定要杀脖子的。总之一句话,养生也好,做事也罢,凡事应先悟“道”,悟道之后再找“术”,万事不必过于拘泥!所以俺一看到有人问俺,诸如如何喝当归粉,梳理腋下应梳多少下等等,俺就直摇头!

其七、吞唾液养生法。

唾液其实就是人体内最好的健脾胃的药。中医学认为,唾液能“润五官、悦肌肤、固牙齿、强筋骨、通气血、延寿命”,春秋时期的老子认为,灵丹妙药虽好,也不如自己的津液重要。古代养生学家陶弘景也说:“食玉泉者,能使人延年,除百病。”

其八、拉筋。

人的肝、脾、肾经都从大腿经过,所以拉筋对这三条经的拉伸和调理作用是非常有效的。我个人的感觉是最好采用卧位拉筋法,其效果更加显著!

中医学认为:“五脏化五液,心为汗,肺为涕,肝为泪,脾为涎,肾为唾,是为五液。”意思是唾液为脾肾所化,肾为人体先天之本,脾为人体后天之本,脾胃富集了五脏之精,气血之华,故唾液中含有很多有益于人体健康长寿的物质,对养生保健有着特殊的作用。古代医家认为,唾液充盈者必体质强壮,并根据唾液盛衰来判断疾病状况。

唾液养生法有二种,其一为西汉道人蒯京所创食玉泉,俺觉得此法过于繁复,不太易为资质平平的我等所掌握,故在此略过不提出。其二为赤龙搅华池。所谓赤龙即舌头,华池即口腔。就是说,在非饮食情况下,经常用舌头在口腔内搅拌,使体内的水分上升至口腔,通过唾液腺变为唾液,再徐徐咽下。

当然,你还可以化繁为简,那就是用舌头抵住上颚几分钟,口腔中自然后充满了唾液。据书报所载,长寿之乡如皋的很多老人,每天都要练此功法。俺敢和你打一元钱的赌,你只要持之以恒地练此功法,你也一定能长寿!

俺在此向列位看官隆重推荐第七种养生功法,行立坐卧之间皆可为之,男女老少皆易学习,不花时间无需金钱!脾胃虚寒调理之饮食篇首先,俺在此申明俺说的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脾胃虚弱,俺说的是像俺那样虚弱到连吃碗面条肚子都会有鼓涨感,吃几个西红柿都要拉肚子的那种脾胃虚弱!

言归正传,且听洒家一一道来-----其实就是自己的经验之谈!

A、对于大多数现代人而言,脾胃虚弱其实主要就是脾阳虚,胃肠有寒。所以俺认为可以在每天早上喝一碗姜糖(红糖)水,以去除肠胃里的寒气。

B、春天到了,可以吃点韭菜,韭菜补肝、肾、胃之阳气,俺近来常吃,所以近来俺的脾胃也是好得不行不行的;

C、一般意义上的脾胃虚弱者,可以多吃淮山等物以健脾。但要是你的脾胃像俺那样虚寒的话,俺建议你还是少吃为妙,因为淮山是助湿的,脾胃过于虚弱者是不宜食用的。与此相类似的还有牛肉、红枣、南瓜、花生、固元膏、枸杞等物,这些对于平常人或一般意义上的脾胃虚弱者的确是有补血补肾的功效, 但对于脾胃严重虚寒者来说并无助益,相反倒有可能是增加了负担!所以俺认为脾胃严重虚弱者其实也不宜吃固元膏。

D、俺建议多喝点粥。俺现在是早上喝黑米粥,中餐也基本上是大米粥。粥可以直接转化为气血而不需增加脾胃的负担,也可以理解为是在间接地健脾了。还有别忘了粥是养胃气的哦!

E、拒绝一切寒凉之物。如苦瓜、紫菜、香蕉、柿饼、西瓜、茄子、凉茶等物,俺是一概谢绝的!虽然口腹方面的快感少了很多,但能收获健康,那也是非常划得来的了!

F、食物越细碎越好。食物越细碎,肠胃的工作负担越轻,越容易转化成气血。所以如果时间允许的话,俺建议吃饭时一定要细嚼慢咽,因为细嚼慢咽除了能将食物尽可能嚼碎以利消化之外,它还能使人不断产生唾液,而唾液古人称之为上泉之水,那可是世上最好的健脾胃之良药!

G、很多书及大夫都会提到用薏米等利水除湿的食物来健脾。这也没错,不过以我个人的亲身体验来看,对于脾胃虚寒者来说,这并不是一个好的方法。因为这些东西大多都是寒凉之物,在利水除湿的同时也会让本已虚寒的脾胃寒上加寒。

H、每天吃点陈皮,就权当作零食吃吧。陈皮有醒脾化痰之功效,脾是生痰之源,痰被化掉了,其实也就是健脾了。记得小时候,身体不舒服时或是肚子痛时,母亲总是让俺吃点桔子皮,没多久身体的不舒服就会烟消云散了。按中医的说法,人在二十四岁前特别是小孩子,身体出现的问题大多是脾和肾的问题,所以解决小孩子的生病问题,只需从脾与肾这两方面着手就行了。陈皮排骨这道菜也很美味的哦,不过请别问俺------俺不会做!

I、炒米和锅巴。按中医的五行学说,黄色入脾,所以炒得焦黄的大米和锅巴都是入脾健脾的。这两样东西还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会有点焦,而按中医的说法,焦的东西也是入脾健脾的。所以,这两样东西大家不妨都拿来试试看,这也是很多医生所推荐过的好东东哦。
脾胃虚寒调理之灸疗篇肚脐,也叫神阙穴,是连接脐带的地方,是人体任脉上的要穴。胎儿在母体时就靠脐带供给营养,就好像瓜蒂一样,是吸取营养的唯一途径。我们也可理解为它是联系人体先天和后天之要穴。所谓神阙,即是指元神出入和居住的地方,地位极其显贵。实际上,在人体当中,神阙穴也是心肾交通的门户,心藏神,肾藏志,都是不可小觑的五脏神。心属火,肾属水,水火不能通达调济,就会引起阴阳失调,导致各种疾病接踵而至。而在肚脐眼上的神阙穴,是腹部的核心,对于发生在腹部的疾病,有很好的调理效果,如五更泻、慢性腹泻、后尿潴留等都是它的拿手好戏。现代人的脾胃虚弱,大都是脾阳虚,艾炙则是升阳的最好方法之一,所以可以通过对神阙进行炙疗而达到调理脾阳虚之目的。
其一、道家的炙脐秘方:用桂圆肉一颗、花椒六、七颗,加上艾绒一同打烂,晚上睡觉的时候挑一点点,小指甲面那么大,放在肚脐里就行了,之后再用医用胶布固定即可。不过俺认为也可用吴茱萸、藿香、佩兰之类的芳香之物来替代(最好是打成粉)。脾胃虚弱者一般来说其化湿的功能都会受损,俺的亲身体会就是如果脾胃只是一般意义的虚弱,则可采用冬瓜、薏米等利水除湿之物来去湿,而对于那些脾胃严重虚寒者而言,最好的办法不是利水除湿而是用芳香之物如藿香等来燥湿;  
其二、直接艾炙肚脐(神阙穴)。也就是直接用三年或五年陈艾在肚脐之上悬炙,它的好处是热力十足,可充分发挥艾条的功效。其不足之处则是容易在肚脐周围弄出许多疤痕,这是让美女们难以接受的;
其三、退而求其次,可采用隔姜炙或隔盐炙的方法。即放一小把粗盐在肚脐里,肚脐上再放一块薄姜,然后再用艾条炙。也可以就用一块薄姜,上面用牙签扎一二个小孔,放在肚脐上,然后再用艾条来炙;其四、所谓法无定法,说得通俗点就是杀猪杀屁股,各有各的门道。你要是觉得艾炙不方便,那俺告诉你还有一个办法,那就是闲来无事之时或是坐车无聊之时,试试用手指来按压神阙穴,效果可能不如艾炙,但长期坚持下来效果也会很好的;   其五、炙足三里。足三里是胃经上的大穴,每天炙上十分钟,你一定会长寿。不信俺就和你打个一元钱的赌。当然不用艾炙,用针炙也行的。所谓针必三里,炙必关元即是此意;

脾胃虚弱如何调理

内容导读:  若平素脾胃虚寒的人,或寒证的胃痛、腹痛、泄泻等,应多食性...  一是,多喝牛肉汤。牛肉,补脾胃,益气血,强筋骨。可添适量...  脾胃虚弱不能乱用药,脾胃虚弱分为:脾气虚、脾阳虚、胃气虚...很多人都发现自己多多少少有一些脾胃上的不和,中医一直就有四季养脾胃的说法。为什么要养脾胃,因为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我们吃下去的东西到了胃以后,要通过脾的运化,然后再营养全身的。脾胃虚弱不能乱用药,脾胃虚弱分为:脾气虚、脾阳虚、胃气虚、胃阴虚。脾气虚的症状主要是气短乏力、头晕、大便溏泻,容易出血,血色淡,甚至面色脏白,脾阳虚主要表现在:胃腹冷痛,食生冷油腻就会腹痛腹泻,大便稀;胃气虚主要表现在胃胀,胃痛,呃逆,食少,饭后胀满,胃阴虚主要表现在虚火上炎,口干、容易饥饿,胃酸、隐痛不适,口舌生疮等。对于脾胃气虚者可服用参苓白术散和香砂养胃丸,对于脾阳虚可用附子理中丸,胃阴虚成药较少,可汤药调理。 脾胃虚弱临床表现:病程较长,泄泻时轻时重或时发时止,大便稀溏,色淡无臭味,夹有不消化食物残渣,食后易泻,吃多后见腹胀、大便多,平素食欲不振,面色萎黄,神疲倦怠,形体瘦弱,舌质淡,苔薄白。治以健脾益气,助运化湿。方选参苓白术散加减,药用党参、白术、茯苓、山药、苡仁、焦山楂、焦神曲、陈皮、砂仁(后下)。水煎,日1剂,分3次服。如时见腹痛,加木香、香附;兼舌苔白腻者,加苍术、厚朴;大便清稀,小便色清,腹部隐隐作痛,加炮姜、肉豆蔻、益智仁;少气懒言,便泻不止,甚至脱肛,加黄芪、升麻、葛根;兼夹湿热,口苦舌黄,或大便夹粘冻,加黄连、马齿苋。 :脾胃虚弱症状:因稍进油腻食物或饮食稍多,大便次数就时显增多,伴有不消化食物,大便时泻时溏,迁延反复,饮食减少,食后脘闷不舒,面色萎黄,神疲倦怠,舌淡苔白,脉细弱. 治法:健脾益气,和胃渗湿 方药:参苓白术散 方中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健脾益气;砂仁,陈皮,桔梗,扁豆,山药,莲子肉,薏以仁理气.。 健脾化湿脾胃是人体纳运食物及化生气血最重要的脏腑,对脾胃病患者来说,食疗亦不可缺少,但必须根据病人平素的体质和病情不同来选择饮食,即所谓“辨证施食”,若平素脾胃虚寒的人,或寒证的胃痛、腹痛、泄泻等,应多食性味辛热的葱、姜、韭、蒜、胡椒等,若脾胃虚弱的人,宜食用红枣、山药、扁豆、芡实、莲子肉等。若胃热素盛的人,宜食梨、藕、甘蔗、蜂蜜等干寒生津之品;若气机阻滞的病人,宜多食萝卜、佛手、金橘,或用橘皮做成的调料,滋养脾胃。

其实,吃什么东西,七分饱就好,只要不贪吃,控制摄入量,已经是很养胃了,但要经常喝点热的面汤,就会使... 辛辣等刺激的食物不吃是不切实际的,但尽量少吃,养胃的药有河南宛西的[香砂养胃丸],如果您觉得胃不...

若平素脾胃虚寒的人,或寒证的胃痛、腹痛、泄泻等,应多食性味辛热的葱、姜、韭、蒜、胡椒等。

若脾胃虚弱的人,宜食用红枣、山药、扁豆、芡实、莲子肉等。

若胃热素盛的人,宜食梨、藕、甘蔗、蜂蜜等干寒生津之品;

若气机阻滞的病人,宜多食萝卜、佛手、金橘,或用橘皮做成的调料,兹将与脾胃病有关者,择要叙述。   

药点、药饭——   

药点、药饭是将谷物与某些食物和药物一起制作成饭、糕、饼、包子、馒头等主食或点心,用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

方1、橘红糕:鲜橘皮10克,打碎成细粒后用糖浸渍,再和入面粉制成糕点。适用于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咳嗽痰多。   

方2、豆蔻馒头:白豆蔻粉6克,撒入适量的面粉内,再蒸煮成馒头,适用于腹胀、食欲不振。 

方3、红枣益脾糕:红枣30克、白术10克,干姜1克,鸡内金10克。先煮熬取汁,再将汁与面粉500克及适量的糖制成糕,适用于胃呆纳减,大便溏薄。   

方4、山药饭:山药、莲肉、米仁、扁豆各30克,洗净切碎,莲肉去皮,芯后煮烂,再与粳米一起煮饭,适用于脾虚泄泻、食欲不振。   

方5、八仙糕:黄芪、白术、山药、山楂、茯苓、陈皮、湘莲末、党参各5克。先将上述药物煎煮取汁,再与适当粳米粉、糯米粉、白糖一起蒸成糕。适用于脾虚泄泻,食欲不振。   方6、砂仁藕粉:砂仁5克,三七2克,藕粉30克,白糖适量,将砂仁、三七研为细末,拌匀即成。适用于胃胀痛、呕吐纳呆。   

方7、麻仁玉米糕:火麻仁、芝麻各30克,玉米粉、红糖适量,将火麻仁研末、芝麻洗净,放入玉米粉拌匀,再加入红糖用水和面做成糕。适用于脾虚名血亏损引起的便秘。   

方8、姜糖山芋:山芋500克,生姜2片,蜂蜜适量同煮。适用于肠燥便秘。   

药茶——   

药茶是指应用某些重要或具有药性的食物,经加工制成茶剂或汤、饮、乳、露、汁、浆等饮料,用于防治相关疾病的一种疗法。   

方1、酸梅汤:乌梅20克,陈皮5克,煎煮后加糖适量饮用。适用于伤食腹胀,胃纳减少。   

方2、山楂露:新鲜山楂200克或山楂干20克,用水煎煮后去渣,加糖适量饮用,适用于进食油腻过多,食欲不振。   

方3、大麦茶:焦大麦50克,用开水冲泡后代茶饮用,适用于食欲不振,夏季暑热,口渴等。 

方4、葱椒饮:葱10克,生姜3片,胡椒粉少许,用开水泡后趁热饮服,适用于腔腹胀冷痛、恶心呕吐。   

方5、姜韭牛乳饮:鲜韭菜200克,生姜10克,鲜牛奶250克,先将韭菜、生姜榨汁加入牛奶内。隔水炖热后服用,适用于胃寒疼痛,噎嗝反胃,恶心呕吐。   

方6、番泻叶茶:番泻叶5克,用开水冲泡代茶。适用于实热证的便秘。   

方7、蜂蜜决明子饮:决明子15克,用开水冲泡去渣,加入适量的蜂蜜后代茶饮用,适用于内热便秘,目赤肿痛。   

方8、首乌玉竹饮:生首乌30克,玉竹15克。煎煮后代茶饮用。适用于老年体弱者的便秘。  

药菜——   

药菜是指应用具有药性的食物及药物,经过烹调成菜肴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   

方1、豆蔻猪肚:豆蔻仁5克,猪肚一只(去杂洗净),将豆蔻放入猪肚内,用文火炖煨,待熟后调味食用,适宜于胃寒冷痛。   

方2、丁香鸭:丁香5克,肉桂10克,白鸭1只(去毛杂、洗净),将丁香、肉桂放入鸭腹内后加酒、盐、姜、葱,用文火煨煮至酥即可。适宜于胃寒疼痛,腹胀痛。   

方3、陈皮鸡:陈皮25克,母鸡1只(去毛杂、洗净),将陈皮纳入母鸡腹内,再加姜、盐、酒等调料后,用文火煨煮即成。适宜于胃胀痛、食欲不振。   

方4、糖醋萝卜:小萝卜250克,将萝卜洗净,切片压碎,用适量的糖、醋、盐、麻油等浸渍即成。适用于脘腹作胀,食欲不振。   

方5、萝卜豆腐汤:萝卜250克,豆腐300克,先将萝卜切丝,与豆腐同煮汤,再加入味精、盐等调料,适用于腹胀、食欲不振。   

方6、炒扁豆:扁豆500克,摘去筋洗净,再起油锅炒煸,并加酱油、糖等调料,适用于脾虚所致的腹胀、泄泻。   

方7、山药鱼汤:怀山药500克,河鱼一条(约250克,去杂洗净),加适量的盐、酒、姜、葱等调料一起煮汤。适用于脾虚所致的腹胀、泄泻。   

方8、芝麻菠菜:菠菜250克,捡洗干净,芝麻25克,先将菠菜在沸水中烫透后切碎,再撒上炒熟的芝麻、盐、味精、麻油等调料即成。适用于阴虚内热所致的便秘。   

方9、木耳黄瓜:黄瓜250克(洗净、切片),水发木耳50克,先将切成的黄瓜切成条状,用盐腌一下,挤去水分,再将木耳及酱油、味精、麻油等一起挑勾,适用于阴虚内热所致的便秘。 

方10、荠菜香菇:鲜荠菜300克(捡洗干净),水发香菇50克,起油锅煸炒,并加盐等调料即成,适用于便血。   

药粥——   

将中药和米同煮为粥来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   

方1、佛手粥:新鲜佛手1只,切片或以中药佛手柑15克煎汤去渣,再入粳米100克,冰糖少许,同熬为粥。适用于恶心呕吐、腹胀、纳呆。   

方2、生姜粥:鲜生姜10克,切成薄片,粳米100克,葱5克,同熬为粥,适用于呕吐、感冒。 

方3、砂仁粥:粳米100克熬粥,粥成后加入砂仁细末3克,再煮1-2沸即可。适用于胃痛、嗳气、腹胀等。   

方4、山药粥:新鲜山药100克(或干山药片50克),洗净切片,同粳米150克煮粥,适用于慢性泄泻。   

方5、白扁豆粥:白扁豆60克或鲜白扁豆120克(粳米100克,同熬为粥,适用于脾虚腹胀,泄泻)   

方6、荠菜粥:新鲜荠菜250克,洗净切碎,同粳米150克熬粥。适用于老年体弱的便血。

脾胃虚弱或胃炎患者应当“多喝五汤”

一是,多喝牛肉汤。牛肉,补脾胃,益气血,强筋骨。可添适量加点山药,大枣同熬汤,食肉喝汤。适合年老体弱者常食。

二是,多喝鱼汤。以鲜活鲤鱼、鲢鱼、鲫鱼为佳。鲤鱼健胃、利水、利尿、消肿、清热解毒;鲢鱼解郁舒肝,暖胃利肺,润泽皮肤;鲫鱼健脾利湿,和中开胃,活血通络。制作时可适量加点山楂、大枣。食鱼喝汤。

三是,多喝鸡汤。鸡肉,入肝,脾胃经。具有温中,益气,补精,填髓之功效。但有实热者不宜。

以上三种汤,应注意多加水;慢火、长时间熬;先别加盐,待熬好出锅时,少加点盐。

四是,多喝米汤。以小米、糯米为佳。多加水,慢火熬。

五是,多喝菜汤。以圆白菜、紫甘蓝、西红柿鸡蛋汤为佳。要少加盐,最好不加味精。

“多吃四果”。即大枣、山楂、苹果、木瓜。这些是健脾胃的好水果

“多吃三粮”。即大麦、小麦、黄豆。这是养脾胃最可口的主食

日常生活中有养肝健脾作用的常见食物介绍给大家:

(1)五谷杂粮:

①粳米:又名大米。味甘,性平,有健脾和胃,壮气力,强肌肉之功。用于脾虚烦闷,泄泻,消瘦,下痢。

②玉米:又名包谷。味甘,性平。有补中健脾,除湿利尿之功。可用于泄泻,痢疾等病。

③粟米:又名小米。味甘咸,性微寒。有补中益气,健脾益肾之功。用于脾肾不足所致的纳食少,烦渴,反胃呕吐及病后体弱等。

④高粱:味甘,性平。有健脾益中,渗湿止痢之功。用于小儿消化不良,湿热吐泻下痢等。

⑤糯米:又名江米。味甘,性温。有暖脾胃、补中益气之功。用于胃寒痛,消渴,自汗,便溏,腹泻。

⑥小麦:味甘,性凉。有健脾养心益肾,除热止渴之功。用于口干咽燥,烦躁不安,食欲不振等。

⑦大麦:味甘咸,性微寒。有益气健脾,止渴除烦之功。用于脾胃虚弱之消化不良,呕吐泄泻等。

⑧甘薯:又名红薯。味甘,性平。有健脾胃,润便之功。用于形体消瘦,便秘等。

⑨黄豆:味甘,性平。有健脾宽中,润燥之功。用于疳 积瘦弱,腹胀泻痢等症。

10蚕豆:味甘,性平。有健脾利湿之功效。用于脾虚食少,便溏等症。

11豆浆:味甘,性平。有润燥补虚之功。用于体弱不健,肠燥便秘等。

12薏苡仁:味甘淡,性微寒。有健脾止泻,利水渗湿之功。用于泄泻,食欲不振之症。

13莲子:味甘涩,性平。有健脾止泻之功。用于脾虚久泻,食欲不振。

14荞麦:味甘,性凉。有消积下气,健脾除湿之功。用于胃肠积滞,腹胀满,及脾虚而有湿热的腹泻、痢疾。

15芝麻油:味甘,性凉。有润肠通便,解毒,生肌之功。用于肠燥便秘,蛔虫,食积腹痛,溃疡等。

16菜油:味辛,性温。有润肠健脾之功。用于脾不健运,食少乏味,肠燥便秘等症。

(2)肉蛋类

①猪肉:味甘咸,性平。有滋养脏腑,补中益气,滑润肌肤之功。用于气血不足,病后体弱消瘦,血少津枯之便秘等。

②猪肚:味甘,性温。有补虚损,健脾胃之效。用于虚劳瘦弱,胃疼痛,胃下垂,小儿疳积等③猪脾:味甘,性平。能健运脾胃。用于脾胃气虚引起的食欲不振,神疲乏力,腹胀,便溏之症。

④牛肉:味甘,性平。有补脾胃,益气血,强筋骨之效。用于虚损消瘦,食少纳呆,脾虚水肿等。

⑤牛肚:味甘,性平。有补脾胃,助消化,益气血之功效。用于脾胃虚弱所致的消化不良,气血不足的体质虚弱。

⑥狗肉:味咸,性温。有补中益气,补肾助阳之功。用于脾胃虚寒,脘腹冷痛胀满,饮食减少之症。但一般不宜于春、夏服用

⑦鸡肉:味甘,性温。有温中益气,补精填髓之功。用于虚劳瘦弱、中虚食少、泄泻等病。

⑧鸭肉:味甘咸,性平微寒。有滋阴养胃,补血之功。用于胃阴不足所致的厌食等症。但外感初起,或便溏、腹泻者不宜。

⑨兔肉:味甘,性凉。有补脾益气之功。用于脾胃虚弱,饮食减少,体倦乏力,或消渴口干。注意脾胃虚寒者不宜服用。

10鹌鹑蛋:味甘,性平。有补益气血,强筋壮骨之功。用于小儿营养不良,食少,倦怠,腹泻,幼儿发育不良等症。

11鹅蛋:味甘,性温。有补气血和胃的作用。用于病愈后体质虚弱,食欲不振,消瘦乏力者。

12鹅肉:味甘,性平。有益气补虚,和胃之功。用于消瘦乏力,呃逆等症。

13鹌鹑:味甘,性平。有补五脏,益中气,清利湿热之功。用于营养不良,虚劳瘦弱,久泻久痢,食欲不振等病。

(3)水产品类

①草鱼:味甘,性温。有补脾暖胃之功。用于虚损,少气乏力,饮食减少之症。

②鲫鱼:味甘,性平。能益脾开胃,利水除湿。适用于脾胃虚弱,少食乏力,或呕吐、干哕。

③鳝鱼:味甘,性温。有补虚损,补气血,强筋骨之效。用于小儿久病,气血不足,脏腑虚弱,出现疲倦食少,肚腹冷痛,肠鸣泄泻等症。

④黄花鱼:味甘,性平。可补虚,开胃。凡小儿久病体虚,面黄消瘦,饮食减少者,皆可食用。但体胖有内热者慎服,多食易发疮助热。

⑤带鱼:味甘,性温。有补虚损,益气血之功。适用于久病体弱小儿,症见食少,消瘦,皮肤干燥,气短乏力等。

⑥鳙鱼:又名胖头鱼、大头鱼。味甘,性温。可暖脾胃,益脑髓。用于治疗脾胃虚弱而致的食欲不振,消化不良。

⑦平鱼:味甘,性平。有补益气血,健脾益胃之功。用于小儿久病体虚,气血不足,倦怠乏力,食欲不振等症。

(4)蔬菜类

①番茄:又名西红柿。味甘酸,性微寒。有健脾开胃,生津止渴之功。用于食欲不振,热病,口渴等。

②红萝卜:味甘,性平微凉。有健脾化湿,润肠通便之效。

用于便秘,久痢,肠胃不适,春天养胃:春天是属于生发阶段,根据中医的理论,肝跟目(眼睛)是相对应的,脾胃是跟土相对应的,肝气生发可以导致脾胃的受伤,情绪紧张、焦虑,容易生气会伤肝,太过伤脾,容易导致胃的受寒伤及脾胃。

春天养胃非常重要,实际上四季的气侯变化,人和自然是要相顺应的,必须要顺应自然界的气侯的变化,如果不注意养胃,没有适应气侯的变化,身体就会出现一些问题,所以我们强调四季要养脾胃。 饮食是最重要的,还有一个就是情绪和运动,再一个就是要保暖。

胃部不适的中医分类:  

1、脾胃虚寒

2、胃阴亏虚

3、食滞胃脘

4、肝胃气滞

5、寒邪犯胃

这五类症状,在平常的饮食上应该也是有所不同的。胃病要吃温德软一点的食物,少吃多餐,定时、定量,吃容易消化的,清淡的。忌口的食物不要吃辛辣的,油腻,生冷的东西,最后就是不要抽烟、喝酒,因为我们都知道喝酒了以后可以伤胃、伤肝。有研究发现,吸烟可以导致胃窦跟十二指肠它的功能紊乱,紊乱了以后,十二指肠里面的胆汁流到胃里面容易导致胆汁反流性胃炎。

 脾胃虚寒的症状要注意食物调理脾胃虚寒的人,除了胃部不适的表现之外,它主要是一受凉就容易复发,发作的时候用热水袋或者通过保暖就能够缓解,这类人平时手脚特别冰凉,平时吃东西,可能我们吃了多没事,他稍微不注意就容易腹泻,到夏天的时候他有时候手脚也冰凉。

在饮食上应该注意一些什么呢? 建议大家多吃一些生姜、大枣、洋葱、桂圆、红糖这一类的东西,像脾胃虚弱如何调理?  
   冷饮、海鲜这些偏寒性的东西少吃。

还有就是苦瓜夏天也要少吃,另外有糖尿病的人,黄连可以治糖尿病,结果会吃到胃里导致胃疼的厉害,黄连是苦寒的,苦寒容易伤胃。

姜葱羊肉粥

原料:鲜羊肉100克,粳米100克,生姜10克,葱白两根,盐适量。

制作方法:将羊肉洗净切片,与生姜、葱、粳米同时加入锅内,加入适量的水,文火熬煎一个小时左右,您就可以闻到煮熟后羊肉和姜混在一起的鲜香味道,这时候加入少许的盐调味以后即可。

功效:疏风解表,温胃散寒。

这个粥里面生姜有温经散寒的作用,生姜在春夏的时候,如果有脾胃虚寒的人效果是最好的,它可以暖胃口,又可以养阳,对他缓解胃疼的症状有好处。

姜来温胃有什么特别提醒大家注意的是: 生姜是温性的,如果口腔容易上火、溃疡、大便干结的病人最好少吃生姜,羊肉也是温性的。口腔溃疡上火的人就不要吃生姜、羊肉。

暖胃小偏方——枣姜红糖汤

原料:生姜30克、大枣30克、红糖30克煮水

调节症状:胃脘冷痛,畏寒肢冷,面色苍白,大便稀溏。

补充体内有益菌,对于消化道健康有很好的作用。提起双歧杆菌,有人马上就会想到酸奶,这是很自然的。但是,酸奶经过胃酸和胆汁的分解,要想完整的到达大肠,是很难的。就算是双歧杆菌随着酸奶到了大肠,但因终归是“外来者”,很快就会被“坐地户”排挤出去。所以,最有效的办法是给定居在肠内的双歧杆菌以充分的食物,即水苏糖,这种黄金双歧因子糖,使他们有充足的营养和热量,增强他们的战斗力,有效维护肠胃健康。

据调查表明,患有各种慢性脾胃疾病。虽然发病原因很多,但大都与不科学的饮食有关。发病率最高的要数司机啦,司机们整天开着车东奔西忙,很少有时间与家人吃上几顿舒心的饭,加之高度疲劳,高度紧张,几乎无人不得胃病;很少有时间关心自己的脾胃,因而发病率较高。

夏季养生:合理养脾胃 保持心身健康暑湿热导致食欲不振

进入伏天,“苦夏”就开始了。中医称的“苦夏”之“苦”,始于胃肠。人体很容易出现食欲不振、腹胀、便秘或腹泻,继而出现全身倦怠无力、心悸、失眠。这是因为夏天气候炎热,暑气肆虐,时而暴雨,雨后潮湿的感觉会停留很久,暑、湿、热三气会影响人的食欲,从而也制造了苦夏。 暑、湿的攻击对象通常是脾胃,脾在体内主要工作是消化食物、运送营养。一旦受到攻击,就会发生体力虚弱、运化能力下降,导致食物消化不良,代谢的废物无法运送出去,以致食欲降低。暑热会使人体出汗增多,大量水分流失后会使血液浓缩,血液中废物的比例增加,身体和其它器官得不到充足的养分供应,而出现各种不良反应,如恶心、头晕,自然也会影响食欲。 用中药有人参、茯苓、白术、甘草、大枣、蜂蜜、黄芪、山药、党参、薏米、白扁豆等。 养胃秘诀 一、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少吃多餐,饭只吃七份饱。早上要吃好,中午要吃饱,晚上要吃少。忌暴饮暴食。 二、改变饮食习惯:按时就餐,坐着吃饭不要站立或蹲着。戒吃辛辣、油炸、烟熏食物如烧烤等,不吃过酸、过冷等刺激强烈的食物,不饮酒,少饮浓茶、咖啡等。多吃素菜和粗纤维食品如芹菜、香菇等。 三、积极食疗和按摩保健:羊肉、狗肉等温热食物均有养胃效果适合胃寒病症;大蒜消毒杀菌可以帮助消除炎症,建议多吃;另外枸杞、银耳、红枣、核桃都可以零食或入菜。饭后、睡前可以搓热双手以肚脐为中心顺时针环摩64圈。完毕搓热双手按摩小腹。 提示:调理脾胃可用以下小偏方。一是药浴:用薄荷、白术、枳实、菖蒲、菊花、香薷个15克,煮成沐浴用的药液,有解暑、健脾、消热之效;二是按摩:双侧太阳穴(额头两侧)、合谷穴(拇指和食指指尖,虎口根部)、足三里穴(膝盖外下缘凹陷处向下移三指,再向外移一指处),按之10分钟,如加薄荷锭或清凉油按摩,效果会更好,可以收到明目、醒脑、健脾、开胃的作用。 促代谢。

有利增进食欲 夏天胃口不好和体内消化代谢减慢有关,因此摆脱暑气控制,促进代谢,就能增进食欲。 在早晚室外气温相对比较低时,应打开窗户通风,以散去人体周围的热气以及减少室内空气污染;中午可以小睡片刻,以便在短时内提升“精气神”,有助于清醒头脑,恢复精神;要保证体内有充足的水分供应,可以用100份水加5份糖再加0.9份盐自配淡盐水,不仅解渴,也有助于利尿,排除体内废物;少吃冰品,多吃容易使寒湿的气流埋伏在体内,造成脾胃寒冷,影响消化。 提示:可以适当吃些发汗的食物,如生姜,有发汗、止吐、兴奋等作用,是夏季健胃的首选。食欲欠佳时,可用生姜15克、红糖5克加水煮成糖水饮用;当胃胀、恶心、便秘时,可用生姜和桔皮各15克煮成生姜桔皮饮,有健脾、通气之效;也可食用辛凉的薄荷糖,使全身毛孔微微张开,达到发汗的效果。

同时,还应多食用有利于排泄的食物,如薏米,可促进体内血液和水分的新陈代谢,有利尿、消肿的作用,只需单用薏米煮粥,并根据自身情况添加些辅料,如胃口不佳加生姜,血虚加红枣、红糖等;冬瓜做菜煮汤既有很好的消暑作用,还有良好的利尿之效。

养脾胃的食物,脾胃不好的经常要食用

以下几种健脾暖胃的食物和中药,很适合在这个寒冷的冬季节进行脾胃保健。您可以把它们做成各种各样的美味菜,也可以熬成粥或者煲汤,总之看个人喜好。

鲢鱼:用于缓解胃痛,常用于脾胃虚弱的治疗。尤其适用于胃寒疼痛或由消化不良引起的慢性胃炎。

带鱼:补五脏、祛风、杀虫,对脾胃虚弱、消化不良尤为适宜。

胖头鱼:有暖胃、补虚、化痰、平喘的作用。体质虚弱的最好多吃胖头鱼的鱼头,暖胃的同时还能起到治疗耳鸣、头晕目眩的作用。

狗肉:性温味甘,具有安五脏、暖肾壮阳之功效,善治脾胃虚寒之症疾。在冬季里常吃狗肉,对于脚冷、腰痛、体质虚弱者有良好的保暖御寒作用。

羊肉:性味甘温,含丰富的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无机盐和钙、磷、铁等人体所必需的营养成分,常被人们用作冬季御寒和进补壮阳的佳品,具有暖中补肾虚、开胃健脾、御寒去湿之功效。

  虾米:非常适合冬季肾虚所致的畏寒的人食用。因为它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及钙、磷、铁等成分,具有补肾壮阳、滋阴健胃、通畅血脉之功效。

  核桃:它含有40-50%的脂肪,其中多数为不饱和脂肪酸,具有降低胆固醇,防止动脉硬化及高血压之功效。核桃仁中还富含磷脂和维生素e,具有增强细胞活性,促进造血功能,增进食欲之功效。这些都对提高身体健康,抵御寒冷大有益处。

  板栗:栗子性味甘温,入脾、胃、肾三经,有养胃健脾、强筋活血等功效。适用于脾胃虚寒引起的慢性腹泻

  辣椒:吃辣椒能够促进食欲、增进消化,可使心跳加快、末梢毛细血管扩张、流向体表的血液增强。冬季常吃辣椒能够抵御寒冷,并能防止因受潮而引起的关节痛、腰腿痛和胃虚寒症。

  富含铁的食物:体内缺铁,各种营养成分不能充分氧化而产生热量,是冬季畏寒的一个重要原因。为此,要特别注意补充含铁丰富的食物,如瘦肉、鱼、动物肝脏、家禽、蛋黄、香菇、豆类、菠菜和芹菜等。另外,还要多加注意饮食的科学调剂,多吃些富含维生素c的新鲜蔬菜和水果,以促进机体对铁的吸收。

  干姜:能温中散寒。治脾胃寒证,无论是外寒内侵之实寒证,还是脾胃阳气不足之虚寒证均可应用。治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呕吐泄泻,常配伍党参、甘草、白术等补脾益气药同用,如理中丸;治脾胃实寒肢腹痛吐泻,单用本品研末服有效,或配伍附子(有毒)、高良姜等温中散寒药同用。

  山药:山药具有健脾、除湿、补气、益肺等多种功效。多与大枣一起煲汤,效果更好。 来源:健康知识网 

脾胃虚寒调理之功法篇
脾胃是人的后天之本,俺调理了近三年,到目前才算是略有小成----每天大便都基本成形了,而且也不再粘马桶了。
其一、揉带脉。脾主运化,脾胃虚弱则会运化不力,造成身体水湿停滞。而揉带脉则一方面健脾阳,另一方面则振奋了肚腩两侧胆经的阳气,迅速化开了小腹内积聚的水湿。当然你要是觉得揉带脉的力度不足的话,也可以用手握成拳来敲。顺便再说一下,此法对便秘的治疗也非常有效果,可以说是立竿见影!对于这一点俺可是亲身体验过的哦。
其二、爬山。《黄帝内经》中有一句话,叫做“谷气通于脾”。请列位看官注意,在繁体字中,山谷的谷写作“谷”,而谷物的谷写作“毂”,二者不可混同!唐代医家王冰对此的解释是“谷空虚,脾受纳故”。用现代语言来说就是爬山不仅能锻炼筋骨,让人汗水淋漓------这也是排除体内水湿的良法,同时还能让人的脾通天地之气,山谷之气。这就是我们的古人所说的微言大义,短短的一句话就包含了极其深刻的哲理,暗合了中华文化中天人合一之思想!
其三、踮足功。就是脚尖着地,脚后跟抬起,能抬多高抬多高。胃的经络通过脚的第二趾和第三趾之间,胃经的原穴也在脚趾的关节部位。胃肠功能较弱的人,不妨经常锻炼脚趾。你可以踮着脚尖走路,你也可以试试踮着脚尖站个十来分钟,记住在踮脚尖时要尽可能地把脚踮得高一点,这样效果才会好!
其四、推腹法。关于此法,俺记得好似中里巴人和马悦凌老师的书中都有介绍,俺就不再多说了。总之绝大部分的慢性病都通过此法来解决。人体内的三浊(废水、废气、大便)都可通过此法来排除,而此三浊正是导致人生病的罪魁祸首。所以古人常说“大道至简”,道理想通了,解决问题就容易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千千万万,但那就是所谓的“术”的层面的问题了!
其五、跪膝法。此法可引气血下行,使气血流注于胃经。因此对胃的功能改善是大有好处的,当然此功法的好处远不止这一点,在此俺就不一一道来了,反正你坚持练一阵子就会知道的了。
其六、捏脊法。简言之,就是捏脊梁骨,从尾椎骨一直捏到脖子。捏的时候,不必拘泥于穴位,因为脊柱两侧正是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所经之处,捏脊能对身体起到全面的保健作用,它可以健益脾胃、督一身之气;还可调理脏腑、疏通经络、升降气机。
俺这人做事一向不喜欢循规蹈矩,俺在给女儿捏了一阵子后,发现不如用手搓她的脊柱及其两侧更为方便快捷,力度可大可小,总之搓得她发热为止。所以俺在此提醒列位一句,世上之事凡事皆无定法,杀猪也可杀屁股,没人规定你一定要杀脖子的。总之一句话,养生也好,做事也罢,凡事应先悟“道”,悟道之后再找“术”,万事不必过于拘泥!所以俺一看到有人问俺,诸如如何喝当归粉,梳理腋下应梳多少下等等,俺就直摇头!

其七、吞唾液养生法。唾液其实就是人体内最好的健脾胃的药。中医学认为,唾液能“润五官、悦肌肤、固牙齿、强筋骨、通气血、延寿命”,春秋时期的老子认为,灵丹妙药虽好,也不如自己的津液重要。古代养生学家陶弘景也说:“食玉泉者,能使人延年,除百病。”
其八、拉筋。人的肝、脾、肾经都从大腿经过,所以拉筋对这三条经的拉伸和调理作用是非常有效的。我个人的感觉是最好采用卧位拉筋法,其效果更加显著!
中医学认为:“五脏化五液,心为汗,肺为涕,肝为泪,脾为涎,肾为唾,是为五液。”意思是唾液为脾肾所化,肾为人体
先天之本,脾为人体后天之本,脾胃富集了五脏之精,气血之华,故唾液中含有很多有益于人体健康长寿的物质,对养生保健有着特殊的作用。古代医家认为,唾液充盈者必体质强壮,并根据唾液盛衰来判断疾病状况。
唾液养生法有二种,其一为西汉道人蒯京所创食玉泉,俺觉得此法过于繁复,不太易为资质平平的我等所掌握,故在此略过不提出。其二为赤龙搅华池。所谓赤龙即舌头,华池即口腔。就是说,在非饮食情况下,经常用舌头在口腔内搅拌,使体内的水分上升至口腔,通过唾液腺变为唾液,再徐徐咽下。
当然,你还可以化繁为简,那就是用舌头抵住上颚几分钟,口腔中自然后充满了唾液。据书报所载,长寿之乡如皋的很多老人,每天都要练此功法。俺敢和你打一元钱的赌,你只要持之以恒地练此功法,你也一定能长寿!
脾胃虚寒调理之饮食篇
言归正传,且听白眉一一道来-----其实就是自己的经验之谈!
A、对于大多数现代人而言,脾胃虚弱其实主要就是脾阳虚,胃肠有寒。所以俺认为可以在每天早上喝一碗姜糖(红
糖)水,以去除肠胃里的寒气。
B、春天到了,可以吃点韭菜,韭菜补肝、肾、胃之阳气,俺近来常吃,所以近来俺的脾胃也是好得不行不行的;
C、一般意义上的脾胃虚弱者,可以多吃淮山等物以健脾。但要是你的脾胃像俺那样虚寒的话,俺建议你还是少吃为妙,因为淮山是助湿的,脾胃过于虚弱者是不宜食用的。与此相类似的还有牛肉、红枣、南瓜、花生、固元膏、枸杞等物,这些对于平常人或一般意义上的脾胃虚弱者的确是有补血补肾的功效,但对于脾胃严重虚寒者来说并无助益,相反倒有可能是增加了负担!所以俺认为脾胃严重虚弱者其实也不宜吃固元膏。
D、俺建议多喝点粥。俺现在是早上喝黑米粥,中餐也基本上是大米粥。粥可以直接转化为气血而不需增加脾胃的负担,也可以理解为是在间接地健脾了。还有别忘了粥是养胃气的哦!
E、拒绝一切寒凉之物。如苦瓜、紫菜、香蕉、柿饼、西瓜、茄子、凉茶等物,俺是一概谢绝的!虽然口腹方面的快感少了很多,但能收获健康,那也是非常划得来的了!
F、食物越细碎越好。食物越细碎,肠胃的工作负担越轻,越容易转化成气血。所以如果时间允许的话,俺建议吃饭时一定要细嚼慢咽,因为细嚼慢咽除了能将食物尽可能嚼碎以利消化之外,它还能使人不断产生唾液,而唾液古人称之为上泉之水,那可是世上最好的健脾胃之良药!
G、很多书及大夫都会提到用薏米等利水除湿的食物来健脾。这也没错,不过以我个人的亲身体验来看,对于脾胃虚寒者来说,这并不是一个好的方法。因为这些东西大多都是寒凉之物,在利水除湿的同时也会让本已虚寒的脾胃寒上加寒。
H、每天吃点陈皮,就权当作零食吃吧。陈皮有醒脾化痰之功效,脾是生痰之源,痰被化掉了,其实也就是健脾了。记得小时候,身体不舒服时或是肚子痛时,母亲总是让俺吃点桔子皮,没多久身体的不舒服就会烟消云散了。按中医的说法,人在二十四岁前特别是小孩子,身体出现的问题大多是脾和肾的问题,所以解决小孩子的生病问题,只需从脾与肾这两方面着手就行了。陈皮排骨这道菜也很美味的哦
I
、炒米和锅巴。按中医的五行学说,黄色入脾,所以炒得焦黄的大米和锅巴都是入脾健脾的。这两样东西还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会有点焦,而按中医的说法,焦的东西也是入脾健脾的。所以,这两样东西大家不妨都拿来试试看,这也是很多医生所推荐过的好东东哦。
脾胃虚寒调理之灸疗篇
肚脐,也叫神阙穴,是连接脐带的地方,是人体任脉上的要穴。胎儿在母体时就靠脐带供给营养,就好像瓜蒂一样,是吸取营养的唯一途径。我们也可理解为它是联系人体先天和后天之要穴。所谓神阙,即是指元神出入和居住的地方,地位极其显贵。实际上,在人体当中,神阙穴也是心肾交通的门户,心藏神,肾藏志,都是不可小觑的五脏
神。心属火,肾属水,水火不能通达调济,就会引起阴阳失调,导致各种疾病接踵而至。而在肚脐眼上的神阙穴,是腹部的核心,对于发生在腹部的疾病,有很好的调理效果,如五更泻、慢性腹泻、尿潴留等都是它的拿手好戏。
现代人的脾胃虚弱,大都是脾阳虚,艾灸则是升阳的最好方法之一,所以可以通过对神阙进行灸疗而达到调理脾阳虚之目的。
其一、道家的灸脐秘方:用桂圆肉一颗、花椒六、七颗,加上艾绒一同打烂,晚上睡觉的时候挑一点点,小指甲面那么大,放在肚脐里就行了,之后再用医用胶布固定即可。不过也可用吴茱萸、藿香、佩兰之类的芳香之物来替代(最好是打成粉)。脾胃虚弱者一般来说其化湿的功能都会受损,俺的亲身体会就是如果脾胃只是一般意义的虚弱,则可采用冬瓜、薏米等利水除湿之物来去湿,而对于那些脾胃严重虚寒者而言,最好的办法不是利水除湿而是用芳香之物如藿香等来燥湿;
其二、直接艾灸肚脐(神阙穴)。也就是直接用三年或五年陈艾在肚脐之上悬灸,它的好处是热力十足,可充分发挥艾条的功效。其不足之处则是容易在肚脐周围弄出许多疤痕,这是让美女们难以接受的;
其三、退而求其次,可采用隔姜灸或隔盐灸的方法。即放一小把粗盐在肚脐里,肚脐上再放一块薄姜,然后再用艾条灸。也可以就用一块薄姜,上面用牙签扎一二个小孔,放在肚脐上,然后再用艾条来灸;
其四、灸足三里。足三里是胃经上的大穴,每天灸上十分钟,你一定会长寿。
健脾强胃建中汤+脾气虚证与脾阳虚证鉴别+脾胃病五行论治+脾病治法
健脾强胃建中汤高建忠 山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尝读《医学衷中参西录》,见有张锡纯所拟资生汤一方,“治劳瘵羸弱已甚,饮食减少,喘促咳嗽,身热脉虚数者。亦治女子血枯不月。”在方解中提到:“《易》有之'至哉坤元,万物资生’,言土德能生万物也。人之脾胃属土,即一身之坤也,故亦能资生一身。脾胃健壮,多能消化饮食,则全身自然健壮,何曾见有多饮多食,而病劳瘵者哉……此汤用于术以健脾之阳,脾土健壮,自能助胃。山药以滋胃之阴,胃汁充足,自能纳食……鸡内金为鸡之脾胃,中有瓷、石、铜、铁,皆能消化,其善化有形郁积可知。且其性甚和平,兼有以脾胃补脾胃之妙,故能助健补脾胃之药,特立奇功,迥非他药所能及也。方中仅此三味为不可挪移之品。”

白术健脾阳,山药滋胃阴,鸡内金消食健脾。三药组合,能使胃强脾健,饮食增而肌肉长,可谓治虚证之良方。鉴于当前老百姓的饮食结构与生活方式,体虚之人脾阳不健者多,胃阴不足者少。如果去掉滋胃阴之山药,上方可以“瘦身”为白术、鸡内金两味药。

  受此启发,笔者常用白术配鸡内金治疗多种慢性病以及难治病,或作为改善体质之用。甚至于需要使用枳术丸时,如果气滞表现不明显,也通常去枳实而代鸡内金。此为何方?答枳术丸似不妥,因很多情况下主治已非枳术丸主治。答资生丸也不妥,因要说清楚需费很多口舌。可名曰建中汤;与大、小建中汤没有关系。

  建中汤由白术、鸡内金两味药组成,功用健脾强胃消食,用于治疗由脾胃不健所致诸病,以及诸病见有胃纳、脾运不足者。也可作为强体补益之用。大便偏干用生白术,大便偏稀用焦白术。邪实明显可随证加用祛邪药,正虚明显可随证加用补益药。

  曾治刘某,男,74岁。2009年10月5日初诊。“肺癌”术后1月,气短声低,动则喘息,不饥纳少,脘腹痞满,大便多日不行,体瘦,面黄白少泽,双下肢浮肿。舌质淡暗,舌苔薄滑,脉沉细无力。大病术后,气血阴阳俱显不足,机体呈衰败之象。死执“虚则补之”,勉为进服各种补品、补药,以及静脉滴注各种营养剂,往往成事少而败事多。人赖水谷以生,改善胃纳脾运是当下治疗之急务。治以建中汤开胃运脾,佐以五苓散化饮利水。处方:生白术30克,鸡内金15克,茯苓12克,猪苓12克,泽泻12克,肉桂(后下)3克。7剂,水煎服。嘱每日1剂,分4次服用。

  10月12日二诊:药后纳食稍增,脘腹痞满好转,双下肢浮肿减轻。上方加红参6克。7剂,水煎服。

  10月19日三诊:诸症明显好转,纳增便畅,双下肢已不浮肿。舌质淡暗,舌苔薄白,脉沉细无力。首方去猪苓、泽泻,加红参9克,炙甘草3克。7剂,水煎服。

  以上方为基本方,随证加减,连续治疗3月余,诸症已无,生活自理。

  按:本案辨证较易,虚证无疑。但选方有难度,大虚之证,如何补?补阴阳,补气血,补脏腑,似乎都可以补,都应该补。从后天之本入手,当属正道。但起手不补先运,先不用四君子汤补气健脾,而是用建中汤运脾开胃,是取效关键。

  又治患儿王某,男,6岁。2010年8月27日初诊。近2年来患儿屡患“扁桃体炎”,反复发热,反复静滴抗生素。近1月即发作2次,本次发作,静滴抗生素7天,昨日停药。诊见:体瘦,面白,纳差,大便不调,时时清嗓。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腻,脉细缓。证属脾虚胃弱,邪滞肺系。治以运脾开胃为主,兼清肺系。处方:生白术9克,鸡内金9克,焦山楂9克,桔梗6克,射干6克,浙贝母6克。7剂,水煎服。

  9月3日二诊:患儿已不清嗓,纳食稍有好转。舌苔薄白,脉细缓。继以运脾开胃为治。处方:生白术12克,鸡内金9克,焦山楂9克。7剂,水煎服。

  以上方间断调治4月余,如遇发热,暂时改用他方治疗,患儿发热次数明显减少,纳食好转,体重增加。后患儿每有身体不适,即服用中药治疗,不再使用抗生素。2011年全年只发热2次。

按:笔者调治体弱之患儿,每每使用白术、鸡内金配以焦山楂,药易入口,远期疗效颇佳。

脾气虚证与脾阳虚证鉴别

张明雪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定义

  脾气虚证:脾气亏虚,运化功能低下,气血化生乏源所表现的腹胀,便溏,食欲不振,面色萎黄等症状。

  脾阳虚证:中焦阳气虚衰,阴寒内生,运化功能障碍所表现的腹部疼痛,喜温喜按,泻下清稀,四肢不温和脾气虚的症状。

  病因

  脾气虚证:“饮食自倍,肠胃乃伤。”饮食不节,饥饱不调,或思虑劳倦,则易损伤脾气,诚如《内外伤辨惑论》所云:“苟饮食失节,寒温不适,则脾胃乃伤;喜、怒、忧、恐、劳役过度,而损耗元气。”或年老体弱,脏气虚衰,或慢性疾患,消耗脾气,均可导致脾气不足证。故《外科正宗》说:“善养生者,节饮食,调寒暑,戒喜怒,省劳役,此则不损其脾胃也,如不然,则精神气血由此而日亏,脏腑经络由此而日损,肌肉形体由此而日削,所谓调理一失,百病生焉。”

  脾阳虚证:可在脾气亏虚的基础上,由气虚导致阳虚,而形成脾阳虚证。故亦可具有脾气虚证的病因。若饮食生冷,损伤脾阳,寒从中生,形成中焦虚寒证,此即《医方论》所云:“人非脾胃无以养生,饮食不节病即随之……多食生冷则寒生……”或元阳不足,命门火衰,脾失温煦,则运化不及。因此,《医贯》谓:“饮食入胃,犹水谷在釜中,非火不热,脾能化食,全借少阳相火之无形者,在下焦蒸腐,始能运化。”《张聿青医案》论曰:“脾胃之磨化,尤赖肾中一点真阳之蒸变,炉薪不熄,釜方成。”均道出了脾之健运,有赖于阳气的温煦和推动。

  病机

  脾气虚证:脾位于中焦,与胃互为表里,主运化水谷,吸收精微,输布水津,故称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化生之源”。古人对脾之消化功能,认识到“脾之所以消磨水谷者,非为磨之能砻,杵之能舂也,以气吸之,而食物不坠焉耳!食物入胃,有气有质,质欲下达,气欲上行,与胃气熏蒸,气质之去留各半,得脾气一吸,则胃气有助,食物之精得以尽留,至其有质无气,乃纵之使去,幽门开而糟粕弃矣”(《医述》引《医参》)。因此,脾气亏虚,运化水谷、吸收精微的功能减弱,则病证百出。“故东垣以脾胃为人之主,脾胃和一疾不生,亏则百病生焉”。

  脾既能运化水谷,又能吸收、输布、排泄水液,与肺、肾一道维持体内水液的代谢平衡。脾虚则运化水液的功能失调,则水湿内停,水肿、痰饮之证作矣。因此《明医指掌》云:“论:人借水谷以生,谷赖脾土以化。若脾土虚,则不能制水,故传化失常,肾水泛溢反得以渍脾土,于是三焦停滞,经络壅塞,渗于皮肤,注于肌肉,而发浮肿。”《读医随笔》认为:“痰则无论为燥痰,为湿痰,皆由于脾气之不足,不能健运而成者也。盖水谷精微,由脾气传化达于肌肉而为血,以润其枯燥,达于筋骨而为液,以利其屈伸。今脾气不足,土不生金,膻中怯弱,则力不能达于肌肉,而停于肠胃,蕴而成痰矣。”因此,脾气亏虚,则运化功能减退,升降失职,清浊不分,水谷不化,精微不布,聚湿成痰成饮。脾主统摄血液,有维持血液在脉道中正常运行而不至溢出脉外。若脾气虚弱,清阳不升,血失统摄,则血溢脉外,出血部位,多为下部,表现为便血、崩漏、肌衄等,血色浅淡。因此,《金匮要略心典》云:“下血先便后血者,由脾虚气寒,失其统御之权,而血为之不守也。”脾主升,其气上升既可对各脏器有固摄作用,又能统摄血液正常运行。若脾气亏虚,中气下陷,托举固定脏器的功能减退,则脏器下垂,而出现胃下垂,子宫下垂,直肠脱垂等。故《赵李合壁》云:“妇人阴中突出如菌,或挺出数寸,谓之阴挺,其因有气虚下突者……”若脾胃亏虚,日久不复,气血生化枯竭,则肌肉消瘦,血气亏虚,正如《奇效良方》所云:“脾胃一伤,则真元之气败坏,致生诸虚百疾而夭人寿。”

  脾阳虚证:多在脾气虚证的基础上,出现虚寒症状。因此,它既有脾功能减退的病理基础,又有阳虚寒盛的病理特点。脾阳不足,运化功能迟缓,不能温运水谷,则水气内停,阴寒内盛,湿阻气滞,清浊不分,升降失职,而成脾虚寒诸证。正如《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所说:“脾虚寒病,泄泻,腹满,气逆,呕吐,心烦不得卧,肠鸣,虚胀,饮食不消,劳倦,虚羸,喜噫,四肢厥冷,多卧少起,情意不乐。”若脾阳虚日久,“五脏之伤,穷必及肾”,则形成脾肾阳虚证,以水气内停,阴寒内盛,五更泄泻为病理特征。《寿世保元》认为:“人病泄,每至五更辄即利,此肾泄也,用五味子散数服而愈。因起居不慎,泄复作,年余不差,此命门火虚,不能生脾土,法当补其母,火者土之母也,遂用八味丸补其母。”

  鉴别要点

  脾气虚证:食欲不振,倦怠乏力,腹胀,进食尤甚,大便溏薄,肠鸣,肌肉消瘦,少气懒言,面色萎黄,或轻度水肿,舌淡苔白,脉濡缓。以腹胀,纳差,便溏之脾失健运和气虚证共见为临床指征。

  脾阳虚证:腹胀,食欲不振,腹部疼痛,喜温喜按,泻下清稀,肢末不温,倦怠乏力,少气懒言,面色萎黄,或肢体困重,水肿,小便不利,或白带清稀量多,舌质淡或胖,边有齿痕,苔白滑,脉沉迟而弱。以脾气虚证,伴见寒象为临床特征。

  鉴别分析

  脾气虚证和脾阳虚证是脾病虚证不同的发展阶段,初起是脾气虚,继之可累及脾脏阳气,而出现脾阳虚证,较之脾气虚证病情更加深入。因此,脾阳虚证,包括了脾气虚证的病机和症状,故二者具备脾气虚的共同病理基础,因而有食欲不振,倦怠乏力,腹胀,进食尤甚,大便溏薄,少气懒言,面色萎黄的共同症状。二者症状鉴别的关键就是是否具备阳虚内寒的表现。

  脾气虚证:即脾胃的运化功能减退加之气虚证。脾具备运化水谷,吸取精微,敷布周身的功能,与胃相合,胃主受纳、腐熟,共同完成饮食物的消化与吸收功能,故《外科正宗》云:“脾胃者,脾为仓廪之官,胃为水谷之海。胃主司纳,脾主消导,一表一里,一纳一运,运行不息,生化无穷,至于周身气血,遍地脉络,四肢百骸,五脏六腑,皆借此以生养。”若脾气亏虚,运化失职,由此影响胃的受纳功能,则出现食谷不化,水湿停聚,内困脾胃,则腹胀,属因虚致胀,非实证腹胀,进食则困脾更甚,腹胀加重,食欲不振,故《诸病源候论》说:“胃受谷,而脾磨之,二气平调,则谷化而能食。若虚实不等,水谷不消,故令腹内虚胀,或泄不能饮食,所以谓之脾胃气不和不能饮食也。”脾运水液,脾虚土不制水,水走肠间,则肠鸣便溏,总由湿邪内停所致。“盖胃为水谷之海,而脾主运化,使脾健胃和,则水谷腐熟,而化气化血以行营卫。若饮食失节,起居不时,以致脾胃受伤,则水多为湿,谷多为滞,精华之气不能输化,乃致合污下降而泻痢作矣”(《景岳全书》)。脾主四肢肌肉,脾气亏虚,精微不能布散周身,则形体消瘦,少气懒言,面色萎黄,故《张氏医通》说:“脾胃虚则怠惰嗜卧,四肢不收。”《太平圣惠方》亦阐释了脾虚,气血化生乏源的生理、病理特点:“脾胃者,水谷之精,化为气血,气血充盛,营卫通畅,润养身形,荣于肌肉也,若脏腑不足,脾胃虚伤,不能饮食,则令气血减少,肌体羸瘦也。”若脾虚不运,水气内停,则可出现轻度水肿,“脾主土,候肌肉,土性本克水,今脾气衰微,不能克消于水,水气流溢,散在皮肤,故令肿也”(《诸病源候论》)。舌淡苔白,脉濡缓,均为中虚不运之象。

  脾阳虚证:除具备上述脾气虚的症状外,更须兼备阳虚湿盛水停和阳虚寒盛的症状。因脾阳虚,不能温化水液,水湿内聚,其泄下物更加清冷;水泛四肢,则头身困重,水肿,“阳虚之人,脾虚不能胜湿,而湿胜则能生寒。阳气因寒,所以日败;胃气因湿,所以日虚。其症则形容日羸,饮食渐减或脉息见弦细,或体常怯寒,或脐腹常有隐痛,或弦昏常多困倦,或不安于五鼓,或加甚于秋冬,但无热证可据,而常多飧泄者,则总属虚寒也”(《不居集》)。脾阳虚衰,阴寒内生,寒性凝滞收引,气机郁滞,或阳虚,脉络失于温养,故腹部作痛,喜温喜按,因此,《张氏医通》云:“绵绵而痛无增减,欲得热手按,及喜热饮食,脉沉迟者,寒也。”舌淡胖或有齿痕,苔白滑,脉沉迟而弱,均为阳虚、寒湿内盛之征。

  脾气虚证与脾阳虚证,就其临床症状而言,二者均具备腹部症状,“盖腹中为至阴之地,脾胃大肠小肠居之……”(《病机汇论》),故有“大腹属脾”之说。脾气虚证,腹部症状是腹胀;脾阳虚证,腹部症状是腹痛,喜温喜按;前者为脾虚不运,气滞湿阻的虚性腹胀;后者是阳虚不温脉络的虚寒疼痛。二者均有腹泻症状,前者是大便溏薄,脾失健运所致;后者是大便泻下物清稀,由于阳虚生寒,脾虚湿盛所致。脾气虚证和脾阳虚证,均可有水肿,但前者不属必备证,即使有也仅为轻度水肿,以气肿为主,按之凹陷,抬手即起,多在下肢,足跗浮肿,因脾虚,水谷不运所致;后者水肿以四肢肌肤浮肿为主,按之凹陷不起,伴寒湿盛的表现:小便不利,肢体困重,白带清稀量多,由于阳虚寒盛,脾不制水,水湿下渗,带脉失约所致。前者舌脉是:舌淡苔白,脉濡缓;后者是舌质淡,或边有齿痕,苔白滑,脉沉迟而弱。总之,脾气虚证,仅为脾功能减退的症状和气虚证(倦怠乏力,少气懒言)表现,脾阳虚证,则为脾气虚证的进一步发展,既有脾气虚证的表现,又有阳虚阴盛、寒湿内停的症状。

  脾气虚证和脾阳虚证,就其病机病势而言,前者病机为:脾气亏虚,运化失职,精微不布,甚者水气内停,气滞湿阻,属虚证,可发展成脾不统血证、中气下陷证。后者病机为:阳气不足,脾运失司,寒湿内生,带脉失约;或阳虚不能温养四肢百骸,属虚证,可发展为脾肾阳虚证。二者病位均在脾,概属脾病虚证,前者以气虚为主,后者以阳虚为主。

  脾气虚证和脾阳虚证,就其病因病史而言,前者多有饮食不节,思虑劳倦的病因;后者亦可有饮食生冷的病因,有脾气虚或肾阳虚的病史。

 健脾体操1. 屈腿运动:仰卧位,两腿同时屈膝提起,使大腿贴腹,然后还原,重复10次;

2. 举腿运动:仰卧位,两腿同时举起(膝关节保持伸直),然后缓慢放下,重复10次;

3. 踏车运动:仰卧位,轮流屈伸两腿,模仿踏自行车动作,快而灵活,屈伸范围尽量大,每次30秒。关于夏季的运动,紫金葫芦提醒大家,尽量避免剧烈运动,尤其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更应尽量避免剧烈运动,以防过度激情产生杯具。

 脾胃病五行论治脾胃病五行论治

脾所胜者为肾,脾所不胜者为肝,因此,凡属脾(胃)病,除考虑治脾以外,还必须同时考虑肾和肝的问题。”

1、脾气有余,则传肾侮肝

传肾即在脾气有余时,其邪气首先传变至肾,从而使肾气失常,例如脾胃湿热呕吐,常常继发尿少、尿黄。过食幸辣,常常引起梦遗滑精;

侮肝,即在脾气有余时,其邪气亦可影响到肝,例如暴饮暴食时伤胃,常常继发胁肋满痛。严重吐泻时,可以引起痉挛拒急,胃不和则寐不安。

由于如此,因而对脾气有余患者,在其病机分析上,不仅在定位上要考虑肾、肝,在治疗上也不仅只治脾胃,同时还要考虑到治肝和肾,以加强肝肾之正常职能,及对脾胃的制约,从而有利于脾胃本身的治疗。例如胃岺汤中平胃散与五苓散同用,越鞠保和丸之用川芎、香附,均其范例。

2、脾气不足,则肝乘肾侮。

肝乘:即脾气不足时,肝脾之间正常关系被破坏,而出现肝气偏胜的情况,例脾气虚时,常常合并胸胁满痛或失眠。

肾侮:即脾气不足时,肾脾之间正常关系被破坏,而出现肾气偏胜情况,例脾虚时常常出现浮肿,小便不利等症状。

由于如此,因而对脾气不足患者,在病机分析上,不仅在定位上要考虑脾,而且也必须同时考虑肝肾,例舒肝、理气、利湿等,以加强肝肾之正常功能,治疗于未病之先,以及因此而减少肝肾对脾的不利影响,从而有利于脾本身的治疗和恢复,例方剂香砂六君子汤之之用香砂(木香、砂仁)茯苓等,均其范例。

3、附方:

解:香砂六君子汤: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这叫四君子汤,功效助阳补气),加半夏、陈皮,(叫六君子汤,功效助阳补气除湿痰),再加木香、砂仁,名叫香砂六君子汤。功效:治呕吐痞闷,是胃虚有寒,胃腕痛,或腹痛泄泻等。

江天成写于中国河南信阳。   201335日,星期2

脾病治法

《辨证施治纲要》曰:

1、补中益气法:用于脾虚心弱,中气下陷,症见短气纳呆。方用补中益气汤。

2、补中健脾法:用于泄泻经久不愈,脾气虚弱,不能运化水谷,症见食入即泄,经久不愈,脉缓小无力,舌苔白腻。方用参苓白术散。

3、温运脾阳法:用于脾脏虚寒,症见自利不渴,厥冷腹痛。方用附子理中汤。

4、补气和中法:用于脾衰肺损,阳气虚弱,症见饮食少思,体瘦而黄。方用四君子汤。

5、升阳补气法:用于胃气不足,脾气下陷,症见脱肛下利。方用升阳益胃汤。

6、温养脾阳法:用于脾胃虚弱,症见气虚中满之虚胀,按之得缓。方用参术健脾汤。

7、培土生金法:用于脾虚之证,症见食少便溏,咳嗽多汗。方用加味五味异功散。

8、益火培土法:用于命门火衰,症见脾虚纳呆久泄。方用四神丸、八味丸、理中汤。

9、扶土泄木法:用于肝旺,脾弱,症见腹痛泻泄。方用痛泻要方。

10、清热利湿法:用于脾有湿热,症见身重发黄,方用茵陈蒿汤。

11、鬼叟曰:见肝之病,当先实脾,尤须利胆;见心之病,当先清肺,尤须通利于小肠;见脾之病,当先固肾,尤须和胃;见肺之病,当先平肝,尤须尤须润肠通利谷道;见肾之病,当先清心,尤须通利膀胱水道。此治传变之大要,不可不识.故曰上工治未病,中工治已病.治已病者,不晓相传. 

江天成写于中国河南信阳   201335日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