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能原动设备制造:(0323)伊通满族自治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9:53:01

伊通满族自治县

  伊通满族自治县行政地图

伊通满族自治县位于吉林省中南部,东经124°49′-125°46′、北纬43°3′-43°38′。东与长春市双阳区接壤,西与公主岭市毗邻,南接东辽、东丰、磐石市,北靠长春市。总面积2523平方千米。总人口483000人;其中满族人口17.6万人,占全县人口总数的37.9%。

中文名称: 伊通满族自治县 外文名称: YITONG 行政区类别: 自治县 所属地区: 吉林省 下辖地区: 伊通镇、二道镇、伊丹镇等 政府驻地: 伊通镇 电话区号: 0434 邮政区码: 130700 地理位置: 吉林省中南部 面积: 2523平方千米 人口: 483000(2009年)

目录

简介
  1. 基本情况
  2. 风光风情
  3. 地方特产
  4. 经济发展
  5. 支柱产业
  6. 历史沿革
  7. 行政区划
  8. 人文景观
旅游景区
  1. 伊通满族博物馆
  2. 南山风景区
  3. 牧情谷风景区
  4. 大孤山风景区
  5. 怡情植物园
  6. 伊通环碧山庄
  7. 伊通火山群
  8. 报国普乐寺
  9. 后山屯水上乐园
伊通英杰
  1. 1、依克唐阿
  2. 2、巴奇兰
  3. 3、费扬古
  4. 4、鄂硕
  5. 5、齐耀珊
  6. 6、齐耀琳
  7. 7、抗日英雄——李红光
  8. 8、抗日英雄——李世超
  9. 9、抗日英雄——姬守先
  10. 10、武理堪
  11. 11、陈兰田
  12. 12、穆木天
  13. 13、高文
  14. 14、穆玄玄
  15. 15、关纪新
  16. 16、关山复
  17. 17、于雁军
  18. 18、默浩
  19. 19、许中田
满族传世文物
  1. 1、诰命
  2. 2、功牌
  3. 3、满族家谱
伊通民俗
  1. 1、 满族常见礼节
  2. 2、满族传统民族服饰
  3. 3、满族婚礼
  4. 4、入殓和出殡
  5. 5、 满族饮食
  6. 6、满族人的居住
  7. 7、满族习俗
  8. 8、满族的祭祀习俗
  9. 9、满族鹰崇拜
  10. 10、伊通地方语言
  11. 11、萨满文化
  12. 12、满族节日习俗
  13. 13、满族人的禁忌
历史遗迹
  1. 1、 阿木巴克围场
  2. 2、柳条边
  3. 3、驿站
  4. 4、伊通河
  5. 5、伊通碑碣戏楼
伊通文化
  1. 1、满族文字
  2. 2、满族民间文化
  3. 3、珍珠球
  4. 4、大秧歌
  5. 5、二人转
  6. 6、满族游戏
  7. 7、萨满教
展开

编辑本段简介

基本情况

  伊通满族自治县是全省唯一的满族自治县,是满族的发祥地之一,有悠久  

的满族历史和传统文化,古称一秃、伊敦、伊屯,均系满语音译,源于伊通河名。位于吉林省中部、伊通河、东辽河上游,东经124°49′-125°46′,北纬43°3′-43°38′。东与双阳县接壤,南界东辽、东丰二县,西南与梨树县相连,西、西北与公主岭为邻,北与长市郊区毗连。全境东西长76公里,南北宽66公里,总面积2523.1平方公里。地处长白山脉向松辽平原过渡的丘陵地带。域内有16座火山锥体,称伊通火山群。南、东南部为吉林哈达岭山脉,西北部为连绵起伏的大黑山脉,中西部为开阔的地堑平原,平原上散布着16座拔地而起的孤山,其中有7座状如北斗,得名“七星山”,素有“七星宝地”、“七星落地”之称。境内有大小河流128条,分属辽河松花江两大水系,东辽河、饮马河、辉发河3个流域,年均降水量627.3毫米,年平均日照2536小时,无霜期138天。全县耕地总面积91537公顷,占幅员总面积的36.28%,其中旱田82506公顷,占耕  

伊通满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地总面积的90.13%;水田9031公顷,占耕地总面积的9.87%。农业人口人均占有耕地0.244公顷。林地82032公顷,占全县总面积的32.51%;草地517公顷,占0.21%;水域11816公顷,占4.86%;居民及工矿用地12217公顷,占4.84%;交通道路用地1516.53公顷,占0.6%;园地871公顷,占.34%;未利用的土地8087公顷,占3.2%。

风光风情

  伊通满族自治县自然风光优美秀丽,民俗风情绚丽多姿、山清水秀、人文荟萃、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旅游资源丰富独特、神奇秀丽、美韵天成,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交相辉映、特色鲜明、天趣  

横生,旅游景点星罗棋布、处处充满了山之神韵、水之灵秀。有成因机制独特的伊通火山群、众多的文物古迹、丰富的支票物资源、源远流长的小溪河流,以及满族、朝鲜族等少数民族风情民俗,这里拥有迷人的风景,多样的文化,良好的治安,发达的交通,是科普考察、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的胜地,吸引着众多的中外游客前来观光游览。伊通,古称一秃、伊敦、伊屯,均系满语音译,源于伊通河名,意为宏大、汹涌之河。

地方特产

  鹌鹑、大山雀、苏雀、铁雀、斑鸠等;鱼类有鲤鱼、鲫鱼、鲢鱼、鳙鱼、泥鳅等。野生药用植物种类繁多,有细辛、五味子、黄芪、五加皮、狼毒等178种,储量丰富,多分布在东南部山区,次为西北部山区。野菜主要有寒葱、蕨菜、山芹菜、荠菜、车前、蒲公英、小根蒜、灰菜等。野菜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含有多种矿物质和维生素。有些野菜又兼药用。榛蘑是特产之一,产量多,质量好。

经济发展

  2008年,全县生产总值实现74.54亿元,同比增长20.5%。其中一、

特产资源(4张)二、三产业增加值实现22.84亿元、27.96亿元和23.73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2.1%、26.0%和23.1%。三产比重为30.6:37.5:31.9。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22585万元,同比上年增长36.4%。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8.8亿元,比上年增长8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9.5亿元,比上年增长23%。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785元和4500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5%和10%。

支柱产业

  2006年以来,石油开发产业已成为伊通县的支柱产业之一。据最新资料显示,伊舒盆地石油总储量达5.3亿吨,天然气储量达900亿立方米。已探明在伊通范围内,可供开采原油总计9470万吨,开发面积540平方公里,分布在伊通县的十个乡镇。目前在伊通投资采油的有中石油吉林油田分公司和中石油与美国MI能源公司合作的——MI能源公司两大企业。

历史沿革

  伊通古称一秃、伊敦、伊屯,均系满语音译,源于伊通河名,意为宏大、汹涌之河。古  

为为肃慎东胡挹娄等族领地。隋代时属高句丽渤海国成立后,伊通属中京显德府管辖。金代属东京路元代辽阳行省初属奴儿干都司。明末伊通大部分属于海西女真叶赫部领地。顺治元年(1644年),有山西河南河北山东等地灾民进入本境西部、东辽河沿岸定居垦殖。清嘉庆十九年(1814年)设伊通河分防巡检,属吉林厅。由于人口增加,于光绪八年(1882年)升为伊通州,属吉林府。宣统元年(1909年)升为直隶州。至宣统三年(1911年)全州人口已达到31万人,是吉林省所辖区域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州县。1913年,撤州建县,称伊通县,隶属长春道。满洲国时期,于1941年与双阳县合并,为通阳县。1945年,被中国共产党收复,建立通阳县民主联合政府。1946年3月15日,撤销通阳县,恢复伊通县和双阳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隶属吉林省。1956年,伊通县为公主岭专员公署所辖;1958年为四平专员公署所辖;1983年四平市所辖;1985年2月为公主岭市所辖,同年12月复归四平市所辖。1988年8月30日,撤销伊通县,设立伊通满族自治县,隶属四平市。  1947年10月伊通县解放,隶属吉林省。1956年11月为公主岭专员公署所辖。1958年为四平专员公署所辖。  1983年8月为四平市所辖,1985年2月为公主岭市所辖,1985年12月复归四平市所辖。1988年8月,设立伊通满族自治县,隶属于四平市。  1945年10月,划归吉合区行政委员会长春地区管辖。1945年12月,划归吉林省政府直辖。  1946年2月,撤销通阳县(1942年与双阳县合并,称通阳县),恢复伊通县、双阳县建制。伊通县政府驻伊通镇。伊通县辖14个区,172个村。  1946年1月,划归吉辽省辽北分省管辖。7月,划归吉林省吉南专区管辖,后被国民党军占领。  1948年6月22日,吉林省政府奉东北行政委员会命令,撤销吉南、吉北两个专区,伊通县归吉林省政府直辖。成立伊通县政府。伊通县辖14个区,161个村。  1949年,伊通县政府更名为伊通县人民政府。  1955年,伊通县各区称谓取消序号,恢复原地名称呼,伊通县辖14个区,173个村。  1956年初,伊通县辖4个区,1个镇、61个乡。  1956年7月3日,国务院[国内字117号]文件批准,设立怀德专区,辖怀德、伊通等10个县。10月6日,将怀德专区更名为公主岭专区,仍辖伊通县。伊通县人民政府更名为伊通县人民委员会。辖4个区、1个镇、25个乡、9个公社。  1958年10月23日,撤销公主岭专区,设立四平专区,伊通县划归四平专区管辖。全县实现人民公社化。辖8个公社,134个管理区。  1960年,伊通县辖1个镇、8个公社.计134个生产大队。  1966年1月,伊通县辖1个镇、21个公社,计221个生产大队。  1968年,撤销伊通县人民委员会,成立伊通县革命委员会。  

1968年2月,增设1个公社,计211个生产大队。  1979年6月,伊通镇设2个街道办事处。  1980年初,伊通县辖1个镇、21个公社,260个生产大队,1 479个生产小队,撤销伊通县革命委员会,成立伊通县人民政府。同时将镇、公社革命委员会改称镇人民政府和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  1985年2月28日,撤销怀德县,设立公主岭市(地级),将伊通县划归公主岭市管辖。  1986年1月20日,吉林省人民政府通知:经国务院批准,将公主岭市改为县级市,将伊通县划归四平市管辖。  1988年7月,伊通县辖8个镇、14个乡.234个村委员会、31个居委会。  1988年9月15日,吉林省人民政府(吉政函[1988]177号)文件通知:民政部1988年8月30日(民[1988]行批17号)文件批复,经国务院批准,同意撤销伊通县,设立伊通满族自治县,以原伊通县的行政区域为伊通满族自治县的行政区域。伊通满族自治县设立后,仍由四平市直接领导。  1989年8月4日,经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销伊通满族自治县的新家满族乡,设立新家乡。12月9日,将伊通满族自治县的东尖山乡河北村、头道乡的三星村、新家乡的东新村划归伊通镇管辖。  1995年12月,伊通满族自治县辖9个镇、13个乡:伊通镇、营城子镇、靠山镇、马鞍山镇、大孤山镇、小孤山镇、伊丹镇、景台镇、西苇镇、五一乡、新家乡、爱民乡、东尖山乡、三道乡、黄岭子乡、板石庙乡、地局子乡、头道乡、二道乡、新兴乡、发展乡、莫里青乡。共有27个居民委员会、241个村民委员会。  1998年12月4日,经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销伊通满族自治县二道乡,设立二道镇。  2000年1月31日,经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销头道乡、地局子乡,将其所辖行政区域划归伊通镇管辖。8月20日,经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销东尖山乡、发展乡,将其所辖行政区域分别划归伊通镇、景台镇管辖;撤销头道乡、地局子乡,将其所辖行政区域划归伊通镇、板石乡管辖;将板石乡更名为河源镇。(此处资料尚需核对)

行政区划

    

全县辖12个镇、3个乡:伊通镇、二道镇伊丹镇马鞍山镇景台镇靠山镇大孤山镇小孤山镇营城子镇西苇镇河源镇黄岭子镇新兴乡莫里青乡三道乡。共有190个村,1168个自然屯。  2000年,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482134人,其中:伊通镇 102064人、二道镇 18757人、伊丹镇 29631人、马鞍镇 29809人、景台镇 36376人、靠山镇 28050人、大孤山镇 29104人、小孤山镇 27915人、营城子镇 23042人、西苇镇 15833人、五一乡 18364人、爱民乡 13379人、新家乡 16477人、新兴乡 16155人、莫里乡 16655人、黄岭子乡 17474人、三道乡 20637人、板石乡 22412人。  2002年6月14日,经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销伊通县五一乡、新家乡,将五一乡所辖行政区域和新家乡的料浅村等划归伊通镇管辖,将新家乡的向前等村划归营城子镇管辖。撤销爱民乡,将其所辖行政区域划归大孤山镇管辖,乡镇合并后,镇政府驻地不变。8月9日,经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销伊通县黄岭子乡,设立黄岭子镇,所辖行政区域和政府驻地不变。2002年底,伊通满族自治县辖12个镇、3个乡。总人口46.4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近9万人。  2003年底,伊通满族自治县辖12镇,3乡:伊通镇、营城子镇、靠山镇、大孤山镇、小孤山镇、伊丹镇、马鞍山镇、景台镇、西苇镇、二道镇、河源镇、黄岭子镇、新兴乡、莫里青乡、三道乡。面积2523平方千米,总人口为46.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7.5万人,满族人口17.6万人。  截至2006年1月,伊通满族自治县辖15个乡镇,其中3个乡、12个镇:伊通镇、营城子镇、二道镇、西苇镇、景台镇、河源镇、伊丹镇、小孤山镇、大孤山镇、马鞍山镇、靠山镇、黄岭子镇、莫里青乡、三道乡、新兴乡。共有14个社区(其中城镇社区5个)、189个行政村。  2009年7月,原从伊通镇拆分出四个社区,分别是:福安区,福庆区(又称伊通县经济开发区),福宁区,福康区。这样伊通县为15个乡镇和4个社区组成。

人文景观

  旅游业已被列为县委、县政府的工作目标,已形成5个旅游区,以伊  

火山群

通镇为中心的东部旅游区,以大孤山为中心的西部旅游区,以营城子镇为中心的南部旅游区,以新兴乡为中心的北部旅游区。自然景观美丽,地貌形体复杂,山水秀美,构成了伊通特有神奇、精犷、古朴、壮观的旅游资源特色。伊通火山群产生于新生代第三纪渐新世至上新世,距今大约3380万年——870万年,1992年被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是基性玄武岩“侵出式”这一独特的火山机制,奇特火山景观和特殊火山地质现象,这一独特的火山成因机制,国内外罕见,被专家称为“伊通型”火山机制,具有极高的科普考察、探险猎奇、旅游观光价值,其中:大孤山、西尖山构造奇特、景观优美,独具特色 大孤山满名为阿勒坦额墨勒,共有四峰,资态各异,东北峰玄武岩柱,柱体截面多呈四边形,节理柱直立产出,参差不齐,总体形态为塔形,多组石塔构成奇特的“塔林”,称“塔林峰”。中有“石炮”、“石炕”等天然景观;东南峰浑圆,极似一只大龟,称为龟峰,巨龟伸头探东,故称“金龟望日”;西北峰状如巨象,称为“象峰”;西南峰峰顶开阔,建有青云亭,又名青云峰。山上旅游景点众多,建有蒙古包、朝鲜族、赫哲族、维吾尔族等少数民族村,以及卧虎这龙王庙,青云寺等景观。  西尖山满语名西勒富善岗,山体呈圆锥形,平地拔起,平地兀起,柱体截面多呈五边形或六边形,直立产出,火山整体呈“伞骨”、“大厦”式,造型雄伟壮观,可与美国怀俄明州的“魔鬼之塔”相媲美。 石门水库风景区位于伊通县东部,森林面积15平方公里,水面面积4427亩,群山环抱,山水旖旎,青山绿水,碧波粼遴;水天一色;古木参天;植被繁茂;林深叶密;怪石林立;山花馨芳,展现在游客面前的是一幅幅充满诗情画意的泼墨山水画面,令人赞不绝口,流连忘返。建有甘露寺、综合服务楼、打靶场、水上快艇等旅游设施。  人文景观源远流长,厚重异常,悠久的满族历史和传统文化,留下了许多动人的传说和民族习惯,积淀了丰富的旅游资源。 满族博物馆是全国第一家满族民俗馆,建筑面积3200平方米,展厅7个,馆藏文300余种,7000余件,是集收藏、展览、研究于一体的满族民俗基地,是展示满族历史、民俗、民风专业性博物馆,是四平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吉林省社会主义科学院学术基础,萨满文化研究基地。    

满族博物馆

绿色山庄位于县城南5公里处,幅员面积18平方公里,曾是清代著名的皇家阿木巴克御围场,康熙、乾隆曾多次在此狩猎,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丰富,天然次生林和人工林交相辉映,地形地貌保存完好,是集成俗旅游、野生动植物养殖为一体的综合旅游景区,建有万佛塔圆通寺,综合服务楼,度假村,人工湖等景观,有全国最大的室内镀金佛。 还有印证历史变迁的清朝柳条边,御围场、古驿道等古迹,有寿山水库风景区、欢欣岭水库风景区,环碧山庄自然景点。

编辑本段旅游景区

伊通满族博物馆

  伊通满族民俗馆始建于一九八七年六月二十五日,是目前全国唯一的一所展示满族传世文物和民俗风情的博物馆,迄今为止,馆藏文物已达六百一十个种类,三千余件展品。共接待各级各类参观团体一千五百多个,社会各界参观人士二十余万众。慕名前来参观的美国、俄罗斯、日本、韩国的国际友人和港、澳、台同胞。一九九五年三月,中共四平市委、市政府列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一九九九年五月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将本馆作为学术基地。

南山风景区

  吉林伊通满族自治县南山旅游风景区是1996年经伊通满族自治县人  

南山风景区

民政府批准成立的,占地面积为18平方公里。它坐落在伊通满族自治县的伊通镇二道岭子村。  南山旅游风景区是由伊通满族自治县同泰绿色山庄独资兴建的,董事长是李英杰先生。这里森林茂盛,群山叠嶂,溪水潺潺,环境优美,现已投资近1.15亿人民币,完成主要旅游景点有保雍寺、万佛塔、满族传统民居、汉白玉石牌坊、大金龙酒店、二龙戏珠影壁山门、旅游节主会场、春来秋实小院、玫瑰园、爱华私立学校、琴湖、克隆梨苑等,已形成集人文、自然景观于一体的具有休闲度假、礼拜佛陀、旅游观光功能的旅游景区。  南山旅游风景区交通十分便利,从长营高速公路伊通客运东站乘车到长春市区仅为48公里,从县城到旅游景区仅有5公里。从吉林龙嘉国际机场到景区只有77公里。伊通至西苇的县级公路从南山风景区内通过。  伊通南山旅游风景区旅游资源比较丰富,现有天然林120公顷,人工林140公顷,人工栽植的珍稀克隆梨木5万多株。森林中有松、柞、榆、柳等多种针、阔叶林群体;林中栖身着狐狸、松鼠、猫头鹰等可供观赏的多种动物;这里还有榛、橡、山梨、山核桃、山里红、和蕨菜、松树蘑、“伊通香白蘑”等山珍美味,自然资源十分丰富。  整个景区空气清新,环境幽静,景观别致,森林植被覆盖率达80%以上,是人们旅游度假、游乐休息和召开会议的良好场所。2003年8月3 1日正式向游人开放,在这里举办了“伊通南山首届旅游节暨民族文化艺术节”。2003年11月9日和2006年5月21日在伊通南山风景区保雍寺分别举办了“大雄宝殿”和“三圣殿”开光仪式,吸引了大批游客。年接待游客达38万人次。现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坐落在南山风景区南侧的是伊通爱华私立学校。占地1、12万平方米,现有建筑面积约1万平方米,是一所由学龄前到初中阶段,设施相当完备的寄宿制学校。

牧情谷风景区

  三面环山、一湾碧水,牧情谷旅游风景区位于长春市东南51公里处的  

牧情谷

伊通满族自治县境内,由吉林省辰龙集团历时4年投资建设,目前完成了一期工程。景区占地面积200公顷,以其独特的萨满文化和浓郁的民俗风情为核心,依托秀丽的自然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