颖儿刘涛合作电视剧:埃德加·凯西谈人类起源和未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18:48:52
埃德加·凯西谈人类起源和未来
埃德加·凯西(具说一次病愈后具有了奇特的能力)相关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873858.htm     人类需要一个开始和一个界限,所以,在一开始,有一个灵之海,它充满整个空间。它宁静、完满、能感知它自己的存在,它是一个在自己思想的怀抱中休息的巨人,它在沉思自己是什么。   然后它开始运动。它退回到自己之内,直到所有空间空无一物,曾经充满它自身的不安的心灵在它的中心闪光。这就是灵的个性;这就是当它甦醒时它所发现的自我;这就是上帝。   上帝渴望自我表达,渴望伴侣。因此,上帝投射了宇宙和灵魂。宇宙是用人类称作音乐、数学和几何学的工具创造出来的;和谐、系统而且平衡。都是用同样的材料建构,人类称之为生命元素。这是一种上帝发出的力量,这种力量通过它的波长和振动频率的变化而变成不同的形式、物质和运动的模式。这创造了多样性的法则,它为此模式提供了无止境的设计。就像一个人弹奏钢琴一样,上帝弹奏着多样性的法则,谱出各种旋律,并将它们组合成一部交响乐。   在它之内,每个设计自然而然地运行着它的进化计划,实现这个计划要通过运动、成长、或正如人类所说的改变来达成。这相当于在钢琴上敲出一个音符。数个音符连起来就成了一个和音;和谐的和音成为乐句。乐句成为乐曲;乐曲相互交融、前后移动、交叉、连接、环绕而成为一部交响乐。音乐此起彼伏、停歇,但在起伏之间有着荣耀之美和伟大的经验。(与宇宙相关的「光」、「热」、和「电」等词语在这样的讨论中毫无用处,因为它们是通过三维的生理感官感知的印象。生理感官在其他维度并不以同样方式运作,比如,灵的世界。死亡时,对于续存的灵魂来说,太阳或许会是一个观念、一种影响、或甚至是一个天使。)一切都以不同的状态和物质形式移动、变化、展现它的设计。活动是由吸引和排斥法则启动和维护的:正和负、互相吸引和排斥,维持着一切事物的形式和行动。所有这一切都是上帝的一部分、上帝思想的一种表达。心灵是使其行进和不朽的动力:心灵实现上帝想像的一切;一切存在都是心灵的一个方面、一种心境。灵魂被创造出来是为了与上帝相伴。所採用的形式是上帝存在的形式:灵、心灵、个性;原因、行动、结果。开始先有灵;然后有行动,它使灵退回至它自身之中;然后有作为结果的上帝的个性。灵凭着它是与上帝同一的知识构造灵魂;存在着积极的心灵原则;存在着经历与上帝分离的心灵活动的能力。就这样,一个新的个人出现了,它来自于上帝、依赖于上帝,但能知觉一种独立于上帝的存在。这个新的个人必须被给予选择和指导它自己活动的力量;如果没有自由意志,它就依然是上帝个性的一部分。作为一种来自上帝的力量的心灵,会自然地去完成上帝的思想,除非被导向其他方向。这种行动的力量——导向其他方向的心灵力量——就是人们所谓的他的自由意志。自由意志的记录就是灵魂。随着自由意志运用心灵力量产生第一个表达,灵魂就开始了。它自己产生的第一个思想、心灵力量从其正常道路的第一次背离,就是灵魂的开始。灵魂的核子处于平衡中,正负力量相当,产生和谐的活动:正面力量发动、孕育、推进;负面的力量接收、滋养、逐出。这个行动的步伐就是思想的阶段:感知、思考、判断。因此,灵魂由意识的两种状态构成:一部分是灵,具有它与上帝是同一的知识,一部分是新的个人,具有关于它经验到的一切的知识。灵魂的计划是经验的一个循环,范围和期间是无限的,在其中,新的个人会凭借意志的判断力认识创造的各个方面。当意志的愿望不再与上帝的思想相违背时,循环就会完成。新的个人的意识就会将其灵性意识与上帝相认同,灵魂会作为上帝期许的伴侣回到它的源头。在这种状态中,灵魂会保持其分离的个性意识,并瞭解它自己的自由意志,它现在是作为上帝的一部分而行动,而不是使心灵力量背道而驰,因为它与心灵力量所指向的行动是一致的。直到达成这种状态,灵魂才在真正意义上成为一个伴侣。回归上帝的观念意味着失去个性是荒谬的,因为上帝知道所发生的一切,并因而必定知道每个个人的意识。因此,灵魂的回归就是意象向意象想像者的回归,如果不摧毁个人意识——它写在心灵中的记录——中的上帝的部分,它就无法被毁灭。当一个灵魂回归上帝,它认识到自己不仅是上帝的一部分,而且是每一个其他灵魂和一切事物的一部分。失去的只是自我——做上帝意志以外的事情的愿望。当灵魂回归上帝,自我被自动放弃;这就是基督受难背后的象徵意义。灵魂的计划包括所有创造的经历,但这并不一定意味着要去认同对所有形式和物质的参与。这也不意味着干涉灵魂的创造。这并不意味着它们应该去旋转它们自己的小世界、去扭曲法则以造就它们梦中的意象。但这些事情可以发生。灵魂是最伟大的创造物;它具有自由意志。上帝一旦给予它自由意志,上帝就对它不加控制;不论它如何行动,它必须在上帝的现实之中行动;无论走哪条路线,灵魂必须回归上帝。人的身体是一颗小行星上的一粒尘埃,这一事实使人类产生自己是一个淼小的造物的幻觉。衡量灵魂的标准是心灵的无限活动性和伟大的想像力。一开始,新的个人意识与它和上帝是同一的意识之间并无区别。自由意志只是看着心灵的流动,有点像人看着他的想像在白日梦中玩耍,惊讶于它的无所不能。然后,他开始自己练习,模彷和比照心灵的所作所为。它逐渐获得经验,成了一个互补的、而不是模彷的力量。它帮助扩大、修改和调节创造。某些灵魂对它们自己的力量感到困惑,开始试验这种力量。它们与星尘和天体的风相溷合、感觉它们、成为它们的一部分。这样的一个后果是正负力量的不平衡,不是强调这一种力量,就是强调了另一种力量;感觉事物要求负的力量;通过事物进行表达,并指导和处理它们,要求正的力量。另一个结果是意识的两种状态——灵的意识和个人的意识之间的联繫逐渐减弱。个人变得关注、瞭解它自己的创造更甚于上帝的创造。这是灵的降落,或是圣经中描写的天使反叛。要进入创造物并成为它的一部分,一个灵魂必须採取一种新的意识或意识的第三种形态——经验创造物的那个部分并通过思想将它转译为头脑的基本元素。人类把这种知觉形态称作「有意识的头脑」。这是他经验地球的装置:肉身、五官、腺体和神经系统。在其他世界中,在其他系统中,装置是不同的。只有人类自己的思想的广度和多样性可以想像这些其他世界和系统的数量以及它们所代表的神圣心灵的各个方面。当一个灵魂以作为造物的一部分的意识呈现时,它暂时将自己与它自己个性的意识相分离,并更加远离它的灵的意识。这样,不是帮助指引创造的潮流,并对此做出贡献,相反它发现自己身处潮流之中,随波逐流。它越是远离岸边,它越是无力与潮流抗争,越是感到难以回到岸上。每个恆星和行星系统都以这种方式来诱惑灵魂。每个系统都有它自己的计划,并通过持续不断的心灵流动向它靠近。当一个灵魂跳入潮流(通过投身于这个流动的系统中)它具有与潮流抗争的力量,它的自由意志受到阻碍。在这些环境中,它很容易随波逐流。每个太阳系也代表着一个通往与上帝完全相伴的理想的发展、进步和成长的机会——在宇宙心灵的广大系统中的共同创造者的地位。我们的太阳系也吸引灵魂,因为每个系统都是一个单独的表达——行星为整体密不可分的一部分,地球就是灵魂的道路。太阳系的行星代表了这个系统中意识的各个维度——它作为一个整体意识。对应于我们太阳系的意识有九个维度。地球代表第三个维度。地球是以它自己的法则、它自己的计划、它自己的进化对神圣心灵的一种表达。灵魂渴望感受海洋、风、森林、花儿的美丽,就身处它们之中,并通过它们来表达他们自己。他们也与动物相处,并模彷它们创造思想形式;他们享受创造之乐;他们模彷上帝。但这是一种游戏、一种模彷,这干涉了已经置于运动中的事物,因此执行地球计划的心灵潮流逐渐将灵魂吸收进来。他们必须在他们创造出来的身体中随波逐流。人们把这种灵魂的纠缠称作物质,这自开始起就是一种可能性,但上帝并不知道它何时会发生,直到灵魂根据它们自己的选择使它发生。在上帝创造的灵魂之中——上帝在开始时就创造了所有的灵魂;自此以后再也未创造过灵魂——只有较少的一部分进入了我们太阳系经历,儘管许多灵魂在其他太阳系已经经历或正在经历一种相似的纠缠。灵魂逃脱物质纠缠的方式已经准备好。地球上的灵魂选择了一种作为载体的形式,为灵魂安排好了进入地球并在其中经历的方式,作为它们循环的一部分。在已经存在于地球上的形式中,有一种类人猿最为接近所需要的模式。灵魂降至这些类人猿——在它们之上或周围盘旋,而不是居住于它们体内——并影响它们向一个不同于它们原先所追求的简单目标的方向发展。它们离开树林,使用火,製造工具,生活于团体中,开始互相交流。它们很快就失去了它们的动物长相,褪去了体毛,开始有文雅的举止和习惯。所有这些都是由灵魂通过腺体的运作完成的,最后猿的身体成为盘旋其上的灵魂的三维客体。然后灵魂降至身体中,于是地球有了新居民:人类。人类显现为动物之内的一个意识,它分成五个人种同时分佈在地球的五个不同的地方。当灵魂开始投生至肉身中,神圣的意识进入动物的第一次投生就开始了。凯西将这个神圣意识称作「基督意识」,由此进化而来的人类就是圣经中的「亚当」。问题是要克服地球的吸引,使灵魂在体内可以像在体外一样自由。只有当身体不再是灵魂自由表达的障碍时,地球上的循环才会结束。在更小的范围,这是自由意志和创造的戏剧。在更加小的范围中,肉身的每一个原子——它自身就是一个世界——都是自由意志和创造的一场戏剧。灵魂将生命放入每一个原子,每一个原子都是灵魂模式的一个肉身反映。人类以其意识开始明白人类的性意味着比动物的性更多的东西。它是新灵魂进入地球的门户,在太阳系其他地方这种门户是不必要的。这是受困的灵魂脱离它们困境的唯一方式——通过出生、死亡和再生。它们代表了地球上灵魂的理想载体。灵魂的地球循环计划是一系列的轮迴,其中夹杂着有些时候居住于太阳系中其他意识维度——行星上,直到肉身以其五官和意识头脑作出的每个思想和行动都与原来为灵魂安排的计划相一致。当身体不再是灵魂自由表达的障碍时——当意识头脑与潜意识融为一体,身体的原子结构可以被控制,因而灵魂在体内与在体外一样自由——地球循环就结束了,灵魂可以去进行新的探险。直到太阳系的其他意识维度存在完美,征服肉身才有可能达成,因为它们和地球一起拼凑成了太阳及其行星的完整表达。无论意识处于哪种状态,灵魂都成为活动的焦点。意识的其他状态都退至促进和影响的地位。人类是由一个已经完成了它的创造经历并回归上帝的灵魂养育的,它已成为上帝的陪伴者和共同创造者。这个灵魂就是人们熟知的圣经中描述的「基督」或者「圣人」。亚当,基督意识的首次肉身轮迴,是这个神圣意识的第一次投生。耶稣,同一个灵魂的最后一次投生,是第一个以肉身完全表明基督意识的人。基督灵魂对它的陷于地球的兄弟灵魂感兴趣,在指导人类灵魂流入肉体之后,基督灵魂时而自己投生为人,以领导世人。虽然起初灵魂只是稍微居住于体内,并记得它们的身份,但是渐渐地,一生又一生之后,它们沉沦于世俗生活,越来越没有灵性,头脑的意识力量越来越小。他们只在梦中、在世代流传的故事和传说中记得他们真正的自我。宗教产生了:一种对失去记忆的渴望的仪式。艺术产生了:音乐、数字和几何学。这些是由来到地球的灵魂带来的;他们的天堂起源逐渐被遗忘了,每一代新人都必须将它们记下来,瞭解和学习。最终,人类只剩下与他自己个性截然分离的意识头脑。人类现在将这种个性称作潜意识头脑;感知物质世界的则是意识头脑。潜意识头脑影响着意识头脑——事实上,为它提供了它的才干、呼吸和特质。它成了「外衣」之内的身体。只有在睡眠时它才脱去衣服。人类以他的意识头脑思考(因为所有头脑,它自身都会执行上帝的计划)。人类根据他们感到什麽是正确的来建立理论——但他们不再知道。哲学和神学产生了。人类开始察看地球,发现他们自身所包含的秘密,但不能再以意识获得答桉。结果就是科学。人类的计划被付诸行动。人类从天堂的知识向下走到神秘的梦、显现的宗教、哲学和神学,一直到达谷底,人类只相信他们看得见、感觉得到、和可以以他们的意识头脑证明的东西。然后他们开始奋力向上走,运用他们剩下的唯一的工具:受苦、忍耐、信仰和心灵的力量。基督灵魂帮助了人类。作为圣经人物,他的名字是亚当、伊诺克和梅尔凯兹迪克,基督灵魂投生地球,以教导和领导世人。伊诺克和梅尔凯兹迪克既未经历出生也未经历死亡。基督灵魂在这些肉身投生之后,认识到有必要为人类设立一个模式,以向他们显示回归上帝之路。基督灵魂承担起这个任务,他由一个女人诞生,自愿开始一个新的个人,一个新的灵魂记录;儘管在这个新的个人之后闪耀着纯粹的基督的灵魂。但一旦生而为人,与潜意识分离的意识发生了,基督灵魂开始了他的朝拜。基督灵魂最后一次投生是作为加利利(巴勒斯坦北部一多山地区)的卑微的木匠,拿撒勒的耶稣。耶稣战胜了死亡和肉身,成就了这种道,他放弃了意志的自我,接受在十字架上受难,并回归上帝。他是人们追随的榜样。基督所过的完美生活以及他后来的不公正的被害,扭转了他第一次作为亚当的轮迴所带来的负面的业力。如今,人类正处于一种巨大的精神黑暗的状态——这是黎明前的黑暗。人类的怀疑论已到了他们被迫得出他们直觉所瞭解的知识都是错误结论的地步。同时,人类对自然现象的调查已到了它正在反证它一开始所证明的一切的地步。自由意识正在发现,所有道路都最终通向相同的终点。科学、神学和哲学,它们原本互不相容,现在正趋向于相互融合。怀疑论正面临自掘坟墓的境地。人类从来都是他们曾经所是和所为的一切,他们曾经争斗过的和抵抗过的一切,他们所仇恨和热爱过的一切。在地球的三维意识中,人类身体的每一个原子都是灵魂的一种反映——他们个性的一种结晶。他们的情感和神经系统、他们的心理能力、他们的才智、他们的好恶、他们的恐惧、他们的罪恶、他们的野心、他们的性格,就是自获得自由意志起他们以此所做的一切的总和。因此每个人格——个性的一种世间外壳——都与每一个其他人格不同。从一开始就是这样。每一个灵魂的第一次独立思考就不同与其他灵魂的第一次独立思考。所以人们的好恶、他们的慾望和梦想是不同的。业力法则——即因果法则——同样使他们的悲欢各不相同,他们的残障、他们的力量、他们的弱点、他们的美德和恶行、他们对美的鉴赏力、以及他们对真理的理解也有所不同。肉身遭受的侵犯必须还之以肉身:地球的自然法则、而不是人类或上帝的法则,要求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同样的法则适用于一起行动的群体。存在着家庭、部落、种族和国家的业力。当发动战争的灵魂阵亡后再投生至物质世界,这个国家就会遭受战争。只有当一个国家以卑谦和谅解来忍受战败,只有当一个国家以正义和仁慈而无须胜利,他们才会摆脱战争的业力。每一个人的生命在某种程度上是由业力造就的:他们自己的业力、与他们一起生活的人和他们所爱的人的业力、他们国家和种族的业力、以及世界自身的业力。但这些业力,单独或一起,并不比自由意志更为巨大。一个人对这些影响和促进的所作所为,他对这些的反应,才会使他灵魂的发展有所不同。由于业力,一些事情比其他事情更具可能性,但只要具有自由意志,任何事情都是可能的。因此,自由意志和宿命同时存在于一个人之中。他们过去的经历限制他们在可能性之中,使他们倾向于某些方向,但自由意志总是可以「将剑从石中拔出。」没有哪个灵魂在投生之前不进行总体计划。人格通过身体展现的是这个个人可能已经设想的许多计划中的一种。他的工作是个人业力中的一个或几个方面。没有什麽任务会远远超过这个已接受或选择它的人格的能力之上。有些灵魂选择他们自己的投生,设定他们自己的任务;还有些人,已犯下太多的错误,已危险地陷于世俗的慾望,根据法则,他们会在某个时候被送回对他们最有帮助的、最适宜的环境中去。任务很少被完满地完成,有时任务会被极大忽视。投生的选择通常在怀孕时作出,这时由父母打开通往尘世的通道。一种模式是溷合父母的灵魂模式构成。这为业力设定了某些条件。一个自己的业力与这些条件相适应的灵魂会为所提供的机会吸引。由于模式不可能完全符合他们,他们必须考虑接纳他们父母的一些业力。除了模式之外,还涉及灵魂对身体的选择:历史将要出现的局势、与父母以前的关係、在这次轮迴中将会遇到的他所希望在一起的灵魂、以及将要和对方一起解决业力问题的灵魂。在有些情形中,父母是灵魂回来的唯一原因——孩子深爱他们,并与他们关係密切,直至他们死亡。在另外的情形中,父母被用作达到某个目的的方式——孩子会很早离开家庭,去做他自己的事情。灵魂会在早到出生前六个月就进入胎儿,或晚到婴儿出生后一个月才进入,但在后者的情形中,自婴儿出生起,它就在婴儿身体四周盘旋,它在决定是否进入。一旦作出决定,它就进入身体,在新的人格和灵魂之间,意识头脑和潜意识头脑就会分开,孩子的世间经历就开始了。一个出生时就死亡的婴儿并不意味着它被拒绝作为灵魂的载体。反过来说才对:由于自然力量,机会被从灵魂那裡拿走了,不进入这个身体是可能的。人格是个性的最显着的一部分,它经历三维意识。个性的其馀部分留在阴影中,为人格设定基调;慾望、鉴赏力、品位、爱好、以及笼统称作「魅力」的性格——直觉对其作出回应的背景。人格是由三次或四次轮迴造就的,这是个性希望解决的尘世经验的部分。个人的情感和才干反应了这些轮迴。梦、显圣、冥想——深刻的、严密防范的人格的自我意识是在太阳系内的意识的其他状态中的经验模式。大体而言,智力来自于恆星:它是灵魂的心灵力量,受到它以前在太阳系以外的创造的经验的限制,并由它在太阳系中最近的经验而变得更暗澹或更明亮。因此,一个人格只是个性的一个方面。一个决定再次经历地球的灵魂会採用几个人格中的任何一个,他们中每一个都表达了它自己的一部分。当一个灵魂趋向于太阳循环的完成,这个人格就越来越多面化,表达出个性的更多部分。这是因为每一次轮迴的不利业力在减少,所需要的关注也更少。最终,这个人格成了对个性的一种完整表达,于是循环就完成了。当个性屈从于尘世,放弃理智和感性,它就变得越来越片面。影响人格的轮迴反映了它们在这个人生命中的模式。有时它们互相溷合:一个孩子的父母会重新创造一种经验的环境,而他的玩伴则会重新创造另一种经验的环境。有时,这种影响在各个阶段发挥作用:家庭和童年会重新创造一个轮迴的环境,学校和大学会重新创造另一个轮迴的环境,婚姻会是第三个轮迴的环境,职业会是第四个。通常轮迴中的人和问题具有连锁的关係,这样,这个人格经验的模式是一种合理的发展,当他们作好解决问题的准备时,问题就会在他们面前出现。因为轮迴只反映了他们的问题(他们的福报和孽报),通常在一个轮迴中会承受不止一个轮迴的业力;如果这一生是成功的,那麽他在由肉身中解脱而获得自由方面就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当一生结束时,这个人格就消失了。它的模式被这个个性所吸收。它的记录被保留,但它成了个性的一部分,个性从来就是它曾经是的一切的总和:在所有时代中它所思、它所经历、它所吃的、喝的和感受的一切。这裡是极端状况下的一个例子。无神论者和宗教人士似乎都是对的。无神论者说死后人格并不续存;宗教人士说灵魂在死后接受审判并回归它的创造者。如果以人格来替代灵魂,两者都表达了一个真理。这个人格受到审判,回归它的创造者——这个个性——并被吸收,放弃它自己的独立存在。太阳系的个性在它的经历中完善自己的总的计划在继续进行。作为一种尝试或加强一个未来人格的性格的一种方式,意识呈现出另一种状态。因此个性的问题、团体的问题、种族和国家的问题被一次又一次地予以解决,直到自由意志解决了所有问题,灵魂就去往其他世界,其他太阳系、其他宇宙。
宇宙的16个定律
一、 因果定律:世界上没有一件事是偶然发生的,每一件事的发生必有其原因。这是宇宙的最根本定律。人的命运当然也遵循这个定律。认同因果定律的不仅是佛教,还有基督教和印度教等等。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和大科学家牛顿等人,也认为这是宇宙最根本定律。人的思想、语言和行为,都是“因”,都会产生相应的“果”。如果“因”是好的,那么“果”也是好的;如果“因”是坏的,那么“果”也是坏的。人只要有思想,就必然会不断“种因”,种“善因”还是“恶因”由人自己决定。所以欲修造命运者,必须先注意和明了自己的每一个想法(起心动念)会引发什么样的语言和行为,由这些语言和行为会导致什么样的结果。 二、吸引定律:人的心念(思想)总是与和其一致的现实相互吸引。比如:一个人如果认为人生道路充满陷阱,出门怕摔倒,坐车怕交通事故,交朋友怕上当,那这个人所处的现实就是一个危机四伏的现实,稍有不慎,就真的会惹祸。又比如:一个人如果认为这个世界的人很多人都是讲义气的血性之人,那这个人就总会碰到跟他肝胆相照的朋友。大家知道为什么吗?因为人都是选择性地看世界,人只看得见和留意自己相信的事物,对于自己不相信的事物就不会留意,甚至视而不见。所以人所处的现实是人的心念吸引而来的,人也被与自己心念一致的现实吸引过去。这种相互吸引无时无刻不在以一种人难以察觉的,下意识的方式进行着。一个人的心念是消极的或者丑恶的,那他所处的环境也是消极的或者丑恶的;一个人的心念是积极的善良的,那他所处的环境也是积极的或者善良的。人如果能控制自己的心念(思想),使之专注于有利自己的、积极的和善良的人、事、物上,那这个人就会把有利的、积极的和善良的人、事、物吸引到其生活中去,而有利的、积极的和善良的人、事、物也会把这个人吸引过去。所以控制心念(思想),是命运修造的基本思路。 三、深信定律:人如果真正深信某件事会发生,则不管这件事是善是恶、是好是坏,这件事就一定能会发生在这个人身上。比如一个人深信积极的事物一定会发生在自己身上,积极的事物就一定会发生。又如果一个人深信自己命不久矣,那这个人很快就会死去。所以用好的信念,取代不好的信念,是命运修造的原则。由此看来,有好的信念是一种福,想给自己种福,必须建立好的信念。 四、放松定律:人只有在心态放松的情况下,才能取得最佳成果。任何心态上的懈怠或急躁,都将带来不良结果。什么心态是最佳心态呢?答案是越清明无念越好!把目标瞄准在你想要的理想人格、理想境界、理想人际关系和理想生活等等东西上,然后放松心态、精进努力,做你该做的,不要老惦记着这些东西什么时候到来,则这些东西的到来有时候能快到令你吃惊;相反,如果你对结果越焦躁,你就越不能得到理想的结果,甚至会得到相反的结果。举个例子:大热天晚上停电,你躺在床上大汗淋漓,睡不着觉备受煎熬,老在想着这该死的电什么时候才来,电总是在你着急的时候偏偏不来,但当你最后受够了,人清静安定自然凉快了,快沉沉睡去的时候,电就来了,倏忽间你的房里灯火通明,电风扇转起来了。这不是巧合不是迷信,这是定律,这是放松定律。《了凡四训》中云谷禅师要了凡先生念准提咒要达到无念无想的地步,就是这个道理。值得注意的还有:所谓的无念并不是心里一个念头也没有,而是有念头但不驻留,“无所住而生其心”。 五、当下定律:人不能控制过去,也不能控制将来,人能控制的只是此时此刻的心念、语言和行为。过去和未来都不存在,只有当下此刻是真实的。所以修造命运的专注点、着手处只能是“当下”,舍此别无他途。根据吸引定律,如果人总是悼念过去,就会被内疚和后悔牢牢套在想改变的旧现实中无法解脱;如果人总是担心将来,人的担心就会把人不想发生的情况吸引进现实中来。正确的心态应该是不管命运好也罢坏也罢,只管积极专注于调整好做好目下当前的思想、语言和行为,则命运会在不知不觉中向好处发展。 六、 80/20定律:人在达成目标前80%的时间和努力,只能获得20%的成果,80%的成果在后20%的时间和努力获得。这是个非常重要的定律,很多人在追求目标的时候,由于久久不能见到明显的成果于是失去信心而放弃。须知命运修造是长久的事,要有足够的耐心。不要预期前80%的努力会有很大收获,只要不放弃,最后20%的努力就会有长足的进步。 七、应得定律:人得到应得到的一切,而不是想得到的一切。云谷禅师对了凡先生所说的拥千金者值千金,应饿死者必饿死,就是这个道理。所以命运修造者,必须要提高自我价值,自我价值提高则人应得的不管质和量都会提高。 八、间接定律:要提高自我价值(包括物质和精神两方面),必须通过提高他人价值间接实现。例如:你要提高自己的自尊,必须通过首先提高别人的自尊间接实现。你要有所成就,必先通过成就别人间接达成。又例如:有些公司创立的目的只是赤裸裸地追求最大利润,这些公司往往昙花一现,一两年内就消失;而那些致力于为客户为社会提供优质服务和优质产品的公司往往长盛不衰,越做越大。这就是间接定律在起作用。值得一提的是,间接定律中提高自我价值和提高他人价值往往是同时发生的,即当你在提高别人价值的时候,你的自我价值马上就提高。 九、布施定律:布施就是“给出去”的意思。这个定律是说,你布施出去的任何东西,终将成倍地回报到你身上。例如:你布施金钱或物质,你将会成倍地获得金钱或物质回报;你布施欢喜心,让他人衷心愉悦,你将会成倍地得到他人回报给你的欢喜;你布施安定,让他人心安,你将会成倍地得到安乐。相反,如果你施加于别人的是不安、憎恨、怒气、忧愁,你将成倍地得到这些报应。 十、不图报定律:这是布施定律的补充。这个定律是说:你布施的时候永远不要企望获得回报,你越不望回报,你的回报越大。“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例如类似的情况不知你有没有碰到过:一天你开车赶着去会见重要客户,路上看到一对年老夫妇的汽车爆胎了。你因为赶时间不想管,但又觉得必须管,于是你停下车帮他们换轮胎。你把轮胎换好了,老人家想付你一笔钱表示感谢,你婉拒了老人家并且祝他们好运然后你继续上路。当你赶到约会地点,却发现客户比你来得还晚,而且客户很爽快地就和你签了协议。你会不会觉得很走运呢?但这不是运气,而是定律。所以请记住:施比受更有福,施本身就是很大的福,而无需从受者处获得回报。给大象(施)称重量,大家说如果再给大象加一条丝巾(回报),大象的重量会增加多少呢? 十一、爱自己定律:一切利他的思想、语言和行为的开端,就是接受自己的一切并真心喜爱自己。只有这样,你才能爱别人,才能爱世界,你才可能有真正的欢喜、安定和无畏,才可能有广阔的胸襟。你如果不喜欢不满意自己,那么你是无法真正喜欢别人的。这点非常重要。有些人把爱自己等同于自私自利,这是误解。如果仔细体会,就会发现你如果对自己不喜欢、不满意,就会很容易生出嫉妒心和怨恨心。自己也是众生中的一员,爱众生的同时为何把自己排除在外?所以请先好好认识自己,先跟自己做好朋友,再谈爱其他众生。 十二、宽恕定律:如果把消极思想比作一棵树,那么其树根就是“嗔心”,把这个树根砍掉,则这棵树就活不长。要砍掉这个树根,必须懂得如何宽恕。第一个需要宽恕和原谅的对象是父母,不管你的父母对你做过或正在做什么不好的事,都必须完全、彻底地原谅他们;第二个需要宽恕的对象,是所有以任何方式伤害过或正在伤害你的人,记住你无需与他们勾肩搭背嘻皮笑脸,你无需与他们成为好朋友,你只要简单地、完全地宽恕他们,就可以砍掉消极之树的树根;第三个需要宽恕的对象,是你自己!不管你过去做过什么不好的事,请先真诚地忏悔并保证不再犯,然后——请宽恕自己。内疚这一沉重的精神枷锁不会让你有所作为,相反会阻碍你成为面貌焕然一新的人。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以后种种,譬如今日生。 十三、负责定律:人必须对自己的一切负责,当人对自己采取负责任的态度时,人就会向前看,看自己能做什么;人如果依赖心重,就会往后看,盯着过去发生的、已经无法改变的事实长吁短叹。事实上,对你负责的也只能是你自己。请时刻提醒自己:“我对自己的一切言行、境遇和生活负完全的责任” 十四、不对抗定律:切忌有与命运对抗的想法和心态,这容易使人生不平之心。你想和命运对抗,其实是在和自己较劲,这样越对抗越难摆脱。最好的心态是不管命运是好是坏,我只管修自己,一日修来一日功,这样坏者变好,好者更好。所以“改变命运”应称为“修造命运”。 十五、除草定律:人的杂念妄念就像花园里的杂草。杂草不需要专门的照料和养分,它自己就能长得茂盛。如果不管它,花园就会“杂草丛生”。所以一个好的花园,必须时常进行除草。所谓“时时勤拂拭”。相反正见善念就像花园里的花朵,必须细心种植栽培,才能生长得好。所有善知识和有用的有利的资讯,都必须时时接触和复习。重复重复再重复,把性格修造这种脑力劳动彻底变成体力劳动。 十六、行动定律:有行动才有吉凶,无行动则无吉凶。例如一个人有了病,却不配合治疗,不进行体育锻炼,病会好吗?做了善事种了善因,就会产生一股力量,把人的行动向吉处推,但是没有行动,这股力量如何显现呢?所以学佛行善所带来的吉祥,也必须在行动中才显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