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的危害及并发症:《易筋经》解读 NO.1(竹林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6:46:53

《易筋经》解读 NO.1(竹林派)

  • 分享
  • 转载
  • 复制地址

    请用Ctrl+C复制后贴给好友。

  • 转播到微博
  • ..赞取消赞

商道 易筋经 2008年08月31日 12:15 阅读(39) 评论(0) 分类:武术养生

  • 举报
  • 字体:小
《易筋经》解读 NO.1作者: 李紫剑   易筋经无疑是中华武林中最具传奇色彩的经典功夫,《易筋经》引发的是是非非恩恩怨怨可谓“罄竹难书”。但是真的易筋经是什么?恐怕没有几个人可以讲明白,没有几个人心里真正清楚。   易筋经做为一项武学修为内容,《易筋经》体系必然由理论与功法构成。那么,它的理论部分就应该叫做“易筋经”,它的功法就应该叫做“易筋功”。
  那么,它的理论的哪些?功法又有哪些呢?
  查河南古传心意六合拳古谱目录和河南心意拳现存秘谱,可以知道心意拳经典中有《易筋经贯气诀》,既然是修练易筋经功法的秘诀,那么,这应该就是易筋经的理论内容。
  在古传少林拳圈内,留传有《易筋经十二式》,其书称为《易筋经外壮图说,又有功法日《少林大易筋经功法》,既然以易纺经命名功法,这些应该就是易筋经的运作内容。
  在竹林古拳谱中,载有易筋经的理论部分。与之相呼应的功法,是竹林古传《八大劲功》。由于《八大劲功》和竹林《看家拳》的运作行为受《易筋经》指导,所以《八大劲功》也同样属于《易筋经》功法。
  世传《八段锦》又名《少林八段锦》或《岳武穆八段锦》者,亦称《易筋经》 。其中内容形式多与诸《易绪经》重合,云是《易筋经》一说似非空穴来风。
  又有功法日《千把攒》者,亦名《八段锦》或云“八段锦”,即“拔断筋”的雅称,“千把攒”则是指一式之精需千万次修练而始见神奇。“拔断筋”虽然名称功架与《易筋经》有异,然功法运作原理则如出一辙。以此观之,种种“拔断筋”功 夫,均属《易筋经》系列,应该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上述《易筋经》功法的共同特点,是不假外物,纯由自律运动构成。与这种“ 简单易存的改造筋骨的功法”相对应的,是一种服用药物、借助外物、形式繁琐操作复杂、穷苦之人练不起,富贵之人又从未闻有人练成功者的“著名”功法,名曰《内壮功法》,按理它亦属于《易筋经》系列,所以录此存照,以备酷爱神功绝技者望梅止渴。
  几种典型的《易筋经》功法介绍如下:
竹林古传《八大劲功》 第一功,束身连提——横步正立,双手下垂,掌心向内,滦呼吸若干次。接下来吸气时身体上拔,脚跟提起;呼气时身体下沉,脚跟落地。
第二功:提气长力——横步正立,双手下垂。吸气时双手贴身托起至肋部,呼气时双手下按至小腹下沿。
第三功:运气左右——横步正立,两臂环抱胸前,掌心向下,双手间开同肩。两脚站定不动,身体尽量左右拧转。
第四功:一力横推——横步正立双手拢于胸前,左臂向左推直,右臂屈肘右拉,还原,然后右臂向右推直,左臂屈肘左拉,反复。即左右开弓式。双手或拳或掌均可,手型亦可多种变换。
第五功:咽喉齐足——横步正立,呼气时前折身,双手按地,争取做到两腿直立头顶触地,吸气时还原。
第六功:龙虎相斗——即起落式,取“起如龙、落如虎”之意,分肘臂屈伸起落和腿膝屈伸起落两大类。肘臂屈伸起落包括俯卧桩、俯卧式双臂屈伸起落、俯卧式单臂屈伸起落、俯卧式身体划立园等等,腿膝屈伸起落包括双腿蹲起,单腿蹲起等等。
第七功:二龙戏珠——实为二龙戏柱,即保持俯卧桩功态,用双手拍打全身各个部位,轻重以适可承受为度。
第八功:身子灵动——此实为放松功。主要有身体上下抖动、身体逐节前后波动、身体逐节左右波动、身体逐节水平摇园,身体逐节螺旋波动。然后做深呼吸至心平气和收功。
功法提要:
1、初练时各种动作均用自然体态去做,熟练后慢慢增加撑劲,保持绷劲。
2、除快速波动外,每个动作的全程时值以深呼吸四次为宜,即两次到位,两次还原。
3、折身运动并不一定要一呼吸折伸一次,亦可以直立呼吸一次,折伸呼吸一次。 ,
4、按照传统,练功宜在偏僻无人处静练,尤以夜晚为宜。
5、每式至少重复练习数十次,具体数目不拘。
十二式易筋经 第一式:横步正立,注劲腕底,加紧下拄。
第二式:横步正立,掌变为拳,提劲握紧,大指上翘。
第三式:大指握在掌内,注劲臂膀,加紧挺直。
第四式:两臂平伸,双肘微曲,相距尺许,注劲于肘。
第五式:双臂直竖,掌心相对,膀不贴头,两拳加紧。
第六式:双拳对耳,离耳寸余,掌心向前。提劲一次,双肘向后紧一回。
第七式:双手平分,与肩相齐,虎口向上,提劲一次,双拳向前一紧。
第八式:双拳向前平伸,肘部伸直,两拳靠近,数字加紧。
第九式:两拳收回,虎口向下,屈置颈前,数字加紧。
第十式:大臂左右平伸,高与肩平;小臂上竖,高与头平,虎口对耳,数字一次,双肘向前紧一回。
第十一式:双拳下落于脐前一寸处,虎口朝内,每数一字,双拳紧一回。练完后吞气三口,咽津三回,送至丹田。
第十二式:双拳放下,双掌前托,两臂挺直;每数二字,加紧一次,足跟起一次。练完后吞气三口,咽津三回,送至丹田。
十二式练过,双手上举,左右分开,同时划园三次;然后左右两肘,互换下扎,各动三次;然后两足互踢三次,练功结束。
功法要点:
1、每一式先做好桩架,确定用力方法,然后数一个数,加一层力,每次以四十九层为度,数满换式。
2、每日练功三次。
十八式易筋经 一、横步握拳一横步正立,目光平视,两手握拳,大指贴大腿。
二、横步按掌——横步正立,两手掌贴身左右下按。
三、横步前推——横步正立,两手掌向正前方推出。
四、一字托掌——横步正立,两臂左右平伸,双掌上托。
五、一字推掌——横步正立,两臂左右平伸,,双掌左右横推。
六、扩胸运动——横步正立,双臂屈肘左右平伸,吸气时外拉,呼气时还原。
七、仰面托天——横步正立,双臂上举,双掌上托,仰头看手背。咬牙吸气,开口呼气(鼻吸口吐)。
八、腹背运动——横步正立,胸腹折向腿膝,还原再折。前折时呼气,还原时吸气。
九、叉步扭身(左式)——横步正立,双脚间开两脚长的距离,左转身180度,重心偏重于左腿。左腿弯曲,右腿自然伸直,成叉步。双臂园撑,右手棚于右上方,左手拓于左下方。右肘弯约90度,左肘弯约160度上下。身形拧拗,双手力如开弓。
十、叉步扭身(右式)——即叉步扭身左式的反转模式。
十一、打虎式(左式)——横步正立,双脚间开两脚长的距离,左腿弯曲右腿自然伸直成左横弓步,左手握拳上提,屈肘置于头上方,头上仰,目视左手心。右手握拳下垂,手背朝前。
十二、打虎式(右式)——即横弓步打虎式左式的反转模式。
十三、弓步亮掌(左式)一站左横弓步,左掌上撑,掌心向上;左掌下垂,掌心朝大腿。目光平视。
十四、弓步亮掌(右式)——即横弓步亮掌左式的反转模式。
十五、蹲起运动——横步正立,两脚间开一脚长的距离,双手叉腰,保持身体正直,徐徐下蹲。下蹲时呼气,还原时吸气。
十六、手贴命门——横步正立,两腿微屈,双手握拳置于背后。拳背分别贴于左右命门,即肾脏部位。
十七、手贴命门——横步正土,两腿微屈,双手掌心分别贴于左右命门。
十八、俯卧运动——身体呈立正式向前倒地,以手掌和脚尖将身体支起悬空,就叫俯卧式。俯卧运动功法有三种:手臂屈伸,身体上下起落。臀部抬起,手臂屈伸,身体前下后上、斜上斜下起落。手臂屈伸,臀部提沉,上身贴地向前、抬高向后,反复作园运动。功法又分三步,手的支撑先用掌,后用拳,最后改用手指尖。随着功夫加深,指亦递减,直至可用一指支撑为大功告成。
功法要点:
1、呼吸一次,加一层力。加力之后,保持力度。每式以呼吸九次为基数,可渐渐增加次数。呼吸方式为深长均匀的腹式呼吸。
2、俯卧运动速度宜缓慢,不计次数,力尽为度。‘
3、每日至少练功一次。练功最好在清静处。练功时一定要聚精会神。
少林寺八段锦 双手托天理三焦,左右开弓似射雕,
调理脾胃手单举,五劳七伤往后瞧,
摇头摆尾去心火,背后七颠百病消,
攒拳怒目增气力,两手攀足固肾腰。
或日:日行三次,久久功成,力充周身,照势取劲,无不响应,骨紧筋坚,骇人听闻。
千把攒起式:横步正立,双手握拳,平置胸前。诸式皆起于此,而止于此。
第一式:双手掌上托,仰视手背。
第二式:左掌向前推出,反手向左抓拧成拳收回。左掌向前推出,反手向右抓拧成拳收回。
第三式:左掌向左推出,拧抓成拳收回。右掌向右推出,拧抓成拳收回。
第四式:左掌向后推出,向下抓拧成拳收回。右掌向后推出,向下抓拧成拳收回。此式脚不动,只拧转身体。
第五式:左掌向前推出,向下划弧收回再推出,抓拧成拳收回。右掌向前推出,向下划弧收回再推出,抓拧成拳收回。
第六式:左掌向左推出,向下划弧收回再推出,抓拧成拳收回;右掌向右推出,向下划弧收回再推出,抓拧成拳收回。
第七式:双手在胸前交叉,向上托起,左右分开,向下划弧还至胸前,反复。
内壮功 内壮功法,外借揉搓,内资药力。行功之时,先服药丸,然后运作。
其内服药如下:
人参、甘草、白术、当归、川芎、地黄、白芍、朱砂、野蒺藜、白茯苓、共碾为丸,行功前先服。
功法具体操作如下:
练功从正月开始。其法赤上身仰卧,令少年童子三四人,以手掌按于上腹部之中心部位,自右向左揉之。练功者内观意守,以不觉酣然入睡为最佳。每日行功三次,每次二小时。
以后每过一月,即于所揉部位周边旁开一掌,推揉如前。其原先所揉部位,则以木杵轻轻排打。
从五月起,揉搓如前,而以沙袋代替木杵排打。其排打次序,先中间,后两边,从上向上,由梢向根。只排躯干肩颈,不涉四肢。
从九月起,揉搓排打转向背部,方式一如胸腹。
十二月行功期满,即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