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颈椎病:谈如何打破南海僵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6:36:24

薛理泰、赵刚:谈如何打破南海僵局(上)

发布时间:2011-09-16 09:57 作者:薛理泰、赵刚

 

(文章原标题:拨开迷雾,拆散对方联盟为先——谈如何打破南海僵局(上)


  2011年7月20日,在印尼巴厘岛举行的东盟地区论坛系列外长会议上,中国同东盟国家讨论如何落实于2002年11月签署的《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并就《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后续行动准则达成了一致的意见。这项准则的核心内容就是相关各国互不改变南沙群岛的现状。


  2010年7月,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在河内举行的东盟地区论坛系列外长会议上发表声明,强调相关各国必须以和平手段解决南海争端。其后,美国总统、国防部长先后对此给予背书,成为美国对南海争端的既定政策。美国政策固然着眼于确保南海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却立足于维持南沙群岛的现状,亦即有利于在那里捷足先登者维持既得利益,让后到者处于形格势禁的地步,只能徒呼荷荷了。


  随后,美国、俄罗斯、日本、印度、澳大利亚等国在南海问题上以不同形式作出了“选边站”的表态。在这些国家以强势介入南海争端的情势下,既然各国不得诉诸非和平手段,则在近期内南海前景只有维持现状之一途了。


  南海行动准则仅能延缓冲突爆发


  《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后续行动准则是具有法律效力的。该准则究竟能否平息近期中国同越南和菲律宾之间在南海日渐激化的争端,尚待观察。


  问题在于,这项准则究竟能否有助于解决南沙领土争端。倘若这项准则最终不能转化为一个正式的国际条约,则时间将会证明这项准则无非仅是新语句的堆积而已。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则假以时日,终究只是暂时遮掩国际矛盾的一纸空文。鉴此,该准则究竟能否长期搁置矛盾,尚在未定之天。


  今夏南海风云陡起。为了南沙群岛及周边海域主权归属的问题,若干东盟国家同中国勃谿相向,龃龉频生,以至剑拔弩张。顿时南海上空笼罩着一片阴霾,团团杀气自里往外袅袅升起。南海情势紧张,成为媒体聚焦的热点。


  1960年代末,在南海发现油气资源,1970年代开始惹人注目。可是,1970年代中期之前,周边各国既没有强劲的资源需求,也没有深海采油能力,不作他想,所以南海风平浪静。其后,各国对能源的需求日益强劲,近年且视之为国力崛起的关键因素,于是乎一拥而上矣。


  近年南海问题之所以凸显,讲到底,是巨大的油气资源惹人注目。谚曰:“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如果当地没有油气资源,可能过半百的南沙岛礁至今仍然是无人居住的乱石礁而已。


  如今周边国家竞相开发油气资源,成绩亮丽,又惧怕姗姗来迟的中国以武力挤进来,于是竞相把南海争端多边化乃至国际化,以便引进外力援助。美国刻正寄希望于经济振兴,却步履蹒跚,于是把目光聚焦于经济活力最强的亚洲,同时又立足于遏制中国崛起的战略目的。值此情况下,若干东盟国家与美国一拍即合。南海争端日趋复杂化、尖锐化,其因盖出于此。


  北京对于南海勘探、开发油气资源的重视,自2010年开始公诸于世,表征之一是加大了对付南沙群岛主权归属争端的力度。最近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马伦访华,同中国军方举行会谈时,解放军总参谋长陈炳德提出的第一个议题就是关于南沙群岛主权的争执,并就此阐述了中方的立场,足证今日北京对于在南海勘探、开发油气资源的重视。


  过去中国没有对越南、马来西亚等国占领南沙诸岛礁作出强烈的反应。除了在战略上没有重视海洋资源开发的重要性以及南沙距离中国大陆太远因而鞭长莫及这两条原因以外,还有一层至关重要的因素是当时中国根本不具备在南海勘探、开发油气资源所需的技术和设备。


  当然,归根结底,还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末期间,北京没有在战略上对此引起重视所致。君不见,越南、马来西亚至今尚不具备相关的技术和设备,可是它们在所占岛礁附近海域划分区块,招商引资,让西方石油公司出资勘探、开发,从而分享开采油气资源所获,巨额利润滚滚而来,这两国得以坐享其成。


  掌握深海采油技术,中国立场趋强硬


  众多学者就南海争端作对策研究时,仅着眼于主权归属、油气资源开发及安全利益层面而已,忽略了中国拥有深海采油技术这一点对北京相关决策的影响力。北京早就批准在深海采油技术和设备项目上的巨额投资,整合国内研究、工业部门,大力推进这个重要项目。


  平心而论,近年南海争端加剧,不仅是东盟诸国尤其是越南在南海的活动趋于变本加厉,而且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出于中国开始对东盟诸国采取了反制行动所致。北京自2010年起加大了对付南沙群岛主权争端的力度,决策背景之一是这一年中国在深海采油技术上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并且研制成功能在深海进行作业的钻井平台。换言之,亦即中国业已拥有深海采油的技术手段,至少在技术层面为深海采油提供了可行性。


  回顾一下中国开发深海采油技术设备的历程。当前陆地油气资源行将枯竭,各大国开发油气资源的注意力聚焦在深海油气田。资料显示,全球70%以上的油气资源蕴藏在海底,其中50%的海底油气资源集中在300~500米的深海,浅于200米的海底油气资源仅占总量的7%。因此,研制深海采油技术设备是中国开发能源的必经之路。于是,中国在实施载人航天项目成功在即之际,又从天际潜入了海底。


  截至不久前,中国仅具备开发水深不足300米的浅海油气田的能力,而西方石油公司早已拥有开发水深3000米的深海油气田的能力。鉴此,20世纪末,中国对深海采油技术设备予以立项,命名为“海洋石油981”工程,亦即举世最先进的第六代超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前后投资人民币60亿元。


  这座钻井平台由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承担设计、采购、建造和完工调试,美国Friede Goldman公司承担初步设计,上海第708研究所承担详细设计。2004年起,中国加快了该项目的进度,并于2008年开工建造钻井平台。


  该平台具有勘探、钻井、完井与修井等多种作业功能,设计自重三万吨,长114米,宽79米,平台稳性和强度能抵御南海两百年一遇的波浪载荷,在1500米水深内可使用锚泊定位,甲板最大载荷9000吨。最大作业水深超过3000米,钻井深度超过一万米。这些技术指标堪与世界最先进的钻井平台相媲美。


  2010年2月,该钻井平台被命名为“海洋石油981”,其后交付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油)使用。中海油将用来在南海北部海域投入商业运营,这标志着中国将向深海进军开发油气资源。


  同时中国研制载人潜水器的项目也在齐头并进。不久前“蛟龙号”载人潜水器5000米级海试成功,活动范围已经可以达到全球七成海底。明年“蛟龙号”将再接再厉,进行7000米级海试。中国经济高增长的速度自然触发了本国对资源开发的异常渴求。估计今后“蛟龙号”之类的载人潜水器也将在南海开发中起到不同寻常的作用。


  不仅如此,21世纪伊始,北京决定在着力推进深海采油这一项目的同时,还锲而不舍地锐意发展海军实力。近年中国扩展军事实力,在各军兵种中,海军实力的壮大是最引人瞩目的。


  当年北京作出锐意发展海军的决定,据判不仅单纯出于为了震慑台独势力而加强军事斗争的准备,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还考虑到有朝一日在南海进行军事博弈的需要。基此,可见北京的某些战略谋划确有独到之处,能够做到“宜未雨绸缪,毋临渴掘井”。


  2010年中国深海采油技术过关,终于能在水深3000米以上的海底钻探石油了。可是,毕竟时不我待。这时越南、马来西亚、文莱等国早就借助西方石油公司的技术和设备,在它们占领的南沙岛礁邻近海域打下了一千几百口深海油井,并且已经同世界所有强国结成了经济共同体,形成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既成事实。此时中国再挤进去,方方面面需要考虑的因素就远比当年复杂、尖锐多了。


  此时看来,“海洋石油981”钻井平台何时能有用武之地以及究竟能发挥何等作用,尚不得而知。回过头来,不禁令人萌生“一着不慎,全盘皆输”之感叹。如今北京要挽回颓势,不啻挽狂澜于既倒,谈何容易。


  慕虚名而受实祸,智者勿为也


  昔日周恩来总理屡次告诫,“外交无小事”。在国际舞台上,尤其是大国博弈中,切忌以“摸着石头过河”的心态及行事准则,处理相关事务。主事者必须深谋远虑,谋定而后动。否则,设若一个国家操切行事,甚至鲁莽灭裂,轻则自取其辱,留下严重的后遗症,重则遭受重挫,国势倒退几十年。


  至于用兵动武,更要审慎。《孙子兵法》指出:“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况且,在当前大国博弈中,中国崛起未竟,已经被强敌环伺,而且放目四顾,伺机待击者有之,衔恨欲报者有之,幸灾乐祸者有之,却举世没有一个中国在祸患降临时可以患难与共的兄弟之邦,处境尤其险恶。憬悟到这一点,怵惕有加,岂能不往深处思索再三?


  众多网民侈谈强硬用兵,用心固佳,却见不及此。更有人对国际情势及军事常识完全隔膜,却动辄扬言攻台湾、灭日本、战美国。一旦南海风云陡起,网民即催促北京大举用兵,似乎非如此便不是爱国。假如人们思前想后,自会发现此类情绪和举动不但无补于实际,反而有害于国家安全利益。


  凡是动辄放言高论且强烈主战的民众,无非是四类人士:其一是从来没有经历过战争者;其二是按照如意算盘,其本人及其家人多半不会在战争中丧命者;其三是少不更事、人云亦云者;其四是唯恐天下不乱之徒。姑且不论第四类人士的不纯动机是借题发挥,趁机浑水摸鱼,即使第一类至第三类人士纵论天下时,也是出于私心,随心所欲,置国家、民族命运于不顾的。


  笔者积年从事战略研究时发现,无论哪个大国在崛起过程中,该国战略界主流决不至于受到民众狂热情绪的感染。回顾中外历史,若干国家确实发生过相反的情况,可是这些国家的崛起过程往往以失败告终,诚所谓“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头已百年身”。


  远的不说,仅观中国近代史,就可以发现一条规律,即在敏感的历史时刻,讨论国家大战略,若任由书生或狂徒论政,得一时风气之先,向来不是国家之福。试举两例。


  清朝平定了太平军、捻军掀起的内乱,沿海各省锐意兴办洋务,近代工业开始在中国蓬勃发展。当时中国百业兴旺,远非前阶段半壁江山沦于内乱的情况可比,史称“同光(同治、光绪)中兴”。中国朝野甚至不少西方人都认为中国正在崛起矣。


  1884~1885年,中法战争爆发。在中国尚未做好战争准备的情况下,以书生张佩伦为代表的清议派却侈谈用兵。张佩伦承认本人“不知兵”,却腆颜挂帅前往福建指挥军事,结果料敌失误,一败涂地,损失惨重。若非老将冯子材亲率子弟兵,在广西、越南边境前线冒险奋战,在千钧一发之际,扭转了战局,中法战争的后果对中国更加不利。


  1894~1895年,甲午战争爆发。战前情况与此雷同。虽然清廷从欧洲进口了多艘铁甲炮舰,北洋水师却疏于训练,又无实战经验,虚有其表而已。内外大员中,在中枢通筹全局,于国际纵横捭阖,并急于洽购弹药修缮战备者,惟少数老成者而已。无论在中央还是在地方,清议派则惟高调主战,竞作纸上谈兵,给清廷制造无谓压力。


  及至北洋水师覆灭,日本陆军直逼京畿,京城一夕数惊,主战派陷入一筹莫展的境地,又惧怕因主战被当作祸首受到惩罚,于是哑口无言者有之,销声匿迹者有之。甲午战败给予晚清盛世以致命的一击,成为清廷十数年以后一朝崩溃的催化剂。


  清议派在关键时刻的作为大抵如此。历朝历代,清谈误国,向为大患。读者看完此文,当可省悟,当前中国在南海对越南、菲律宾用兵,即使获得大胜,取得十几个小岛礁,却在大国博弈中落下一大失着。况且,届时中国失去的恐怕不仅是民族尊严而已,而是国家崛起被外力横刀夺爱的长远利益。诚所谓“慕虚名而受实祸”,智者勿为也。


  了解南海症结,立于不败之地


  究竟如何才能打破南海僵局?对此,必须先作一番认真的全盘思考。人们在进行战略谋划时,既要顾及南沙群岛在历史上同中国以及周边诸国究竟存在何等关系,也要权衡南沙群岛及其周边海域的现状以及南海争端在国际政治格局中的态势。当前,尤其要顾及后者。


  首先要搞清楚南海争端的历史缘由,摸准南海争端“小气候”与大国博弈“大气候”之间的互动关系,并依据相关的国际法,参照近现代史上类似的国际事件,才能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在大战略层面作出决策,并制定因应策略及具体的指导方针。只有做到这样,才能在大国博弈时折冲樽俎,在国际交涉中纵横捭阖。否则,单凭情绪指引,所谓爱国心切,最终变为误国的事例,在中国近现代史上不知凡几。


  人们在作战略思考时,历史渊源和民族情绪固然要纳入其中,然而,毕竟还是要以国际法规为准绳,以现实状况为基点。不然,这次中国也无须同东盟诸国就《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后续行动准则达成共识了,因为这项准则的核心内容就是相关各国互不改变南沙群岛的现状。


  日前,笔者与多位来自中国大陆的教授谈论南海何以风云陡起。这几位教授在交谈过程中坦承,对南沙群岛主权归属问题的认识仅来自中小学时期学地理所得到的知识,即根据中国地图上九段断续线(简称九段线)勾勒所示,把南海囊括其中,中国领土最南端是曾母暗沙,南沙群岛自然是中国领土,而这九段线圈内的整个南海都是中国的内海。其中有的教授仅说,在中小学上地理课时获悉,中国领土最南端是曾母暗沙,因此,南沙群岛自然是中国领土。


  这几位教授都是学文科的,尚且持有如此观点,更不用说一般民众的认识水平了。如此,岂能在国际论坛中同对方周旋?由此可见,本文谈谈九段线的来龙去脉,或许还是必要的。


  九段线的来历及其影响


  1946年11月,国民政府派遣林遵、姚汝钰各自率领2艘军舰,分别前往接收南沙、西沙两个群岛。几经周折,林遵率领太平舰、中业舰于12月12日抵达南沙主岛。稍后,国民政府内政部将主岛命名为太平岛,名称来源于前往接收的太平舰。这至少说明此前中国官方尚未对该岛命名。内政部、广东省也随之委派接收专员前往这两个群岛进行勘测和接收工作。


  1946年年底,中央接收专员郑资约开始与刚成立的内政部方域司地质、方域、绘图等方面的专才着手整理资料。1947年,他们最终审定了172个南海诸岛地名,并调整了1935年公布的各岛名称,当年12月1日由中央社正式公布。同年,方域司又刊印《南海诸岛位置图》,在南海四个群岛周围标绘了11条断续国界线。这条线又被称为传统疆界线,因其形状为“U”形,也被称为“U”形线。至此,南海领土范围在中国地图上明确化了。


  1948年2月,中华民国内政部公开发行《中华民国行政区域图》,向国际社会宣布了中国政府对南海诸岛及其邻近海域的主权和管辖权范围,其附图即《南海诸岛位置图》,标明了这条断续线。这条断续线既经中国政府审定,标绘在中国官方地图上,应被视为中国政府对外主张的一种权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政府审定出版的地图在同一位置上也标上这条断续线,只是在1953年将11段断续线去掉北部湾、东京湾2段,改为9段断续线。195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在其关于领海的声明中规定,领海宽度为12海里,并宣布此项规定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领土,包括中国大陆及其沿海岛屿和同大陆及其沿海岛屿隔有公海的台湾及其周围各岛、澎湖列岛、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以及其他属于中国的岛屿”。至此,就中国立场而言,涉及南海的“九段线”的法律地位已经明确了。


  假如中国始终坚持九段线是一条断续国界线,或者传统疆界线,则此线直逼马来西亚领海线,中国又把终年在水下二十余米的曾母暗沙作为领土的最南端,再往南划12海里的领海,则直抵马来西亚东部海岸。中国学者不妨换位思考一下,即使南海油气资源尚未被勘探、开发,相关东盟国家是否会接受以九段线划界?


  况且,以九段线作为中国国界线,则整个南海都在圈内,成为中国内海了。南海是最重要的国际海上交通线,包括日本、韩国在内的东北亚的80%以上战略物资的海运要通过南海,全部西方国家40%以上战略物资的海运也要通过南海。南海交通线被称为西方国家的生命线,诚不为过。


  一旦九段线作为国界线的国际地位确立了,整个南海成为中国的内海,美国及其盟国要在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自由调动军事力量,随时可能被置于非法地位,受到强力阻遏。闭卷思考一下,美国及其盟国会接受这个事实吗?无怪乎,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在河内举行的东盟地区论坛外长会议上要表示,南海争端涉及美国国家利益了。


  历史上的南沙主权争端


  根据中国资料,历史上中国渔民常去并使用南沙群岛主要岛屿,大岛上甚至有中国渔民打下的水井和盖建的小庙等。以此记载说明中国拥有南沙群岛主权,仍嫌不足,因为周边国家距离南沙更近,相信必定也会有类似的记载。症结在于,仅就历史依据而言,中国具有远比这些说法更为有力的历史依据,说明南沙群岛的主权应该归属中国而不是越南。


  涉及领土主权,无论中国还是越南,都把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一体看待,不予割裂,而且在亚太地区,迄今为止,也仅有中国和越南两个国家宣称对整个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拥有完全的主权。基此,可以想见,今后南沙主权争端将主要环绕着中国、越南进行,尽管其他争端一度非常吸引眼球,最终都不会成为南海争端的基调。


  截至20世纪30年代之前,西沙、南沙这两个群岛的主权归属没有引起过什么争端。1930年代初,中、法两国之间发生了主权争端。


  1909年,清朝广东水师提督李准率领170余人,乘坐3艘军舰前往西沙群岛巡视,每到一岛即勒石命名,构建木屋,竖起桅杆,挂黄龙国旗,以示西沙群岛属于中国领土。1930年3月,越南宗主国法国印支总督(驻河内)在其致法国殖民部的信中表示:中国华南当局声称,对西沙群岛拥有主权,而李准那次巡视仅是武力的表现,从未被正式承认,只能假设当时西沙群岛是无主地。


  从清朝以至中华民国,在西沙、南沙各个大岛上都有一些中国人住在那里。此外,中国渔民在出海打鱼的过程中也去那几个大岛歇脚。来自台湾的日本商人及其雇用的台湾劳工也去南沙主岛,采集由鸟粪层堆积而成的磷矿,将磷肥运走用于农业。


  1933年4月,越南宗主国法国派出一支“探险队”,由三艘船组成,先强占了包括南沙主岛在内的西沙、南沙两个群岛的6个岛,后又扩大为9个岛礁(即后来命名的太平岛、南威岛、中业岛、南钥岛、双子礁等)。据当初法国人的记载,他们在多数岛上都发现有若干中国人在那里定居。法国人在南沙主岛上赶走了日商和台湾劳工。此即轰动一时的“法国占领九小岛事件”,开始引起了主权争端。


  事件发生以后,中华民国政府迅即成立了“水陆地图审查委员会”,并于1935年出版了《中国南海岛屿图》,确定中国南海最南的疆域线至北纬4°,把曾母暗沙标在疆域线之内。当时还有一幅《海疆南展后之中国全图》,在南海疆域内标有东沙群岛、西沙群岛、南沙群岛(今中沙群岛)和团沙群岛(今南沙群岛),其周围用国界线标示。


  “法国占领九小岛事件”发生以后,日本也提出抗议。日本声称:“从1917年起,该6个岛屿就被天皇政府支持的日本臣民所占领。”法国人置之不顾。数年后,日本以更猛烈的军事行动,向法国报了一箭之仇。

 

(上)(2)


  1935年4月,法国侵占南沙的行径趋于变本加厉,派遣军舰载运30名越南人长年移居南沙主岛。当年在中国周边甚至境内,日本军队虎视眈眈,伺机而动,成为心腹之患,中国国内又内战频仍,国民政府应接不暇,对法军侵占9个岛屿的行径只能看作癣疥之疾,坐视不理了。


  太平岛被中国长期掌控


  上面列举的事实说明,20世纪30年代中期之前列国就南沙群岛主权发生的争端,集中体现在南沙主岛的一再易手之上。接着再谈谈1930年代中期之后南沙主岛继续一再易手的事例,从而探索南沙主岛今后在南海爆炸性的情势演变中的作用。


  在1930年代后半期,日本终于在法国身上出了一口恶气。1939年3月起,日军从法军手中攻占西沙群岛,3月底又攻占南沙主岛。4月9日,日军为了杜绝后患,索性将占领南沙部分岛屿的法军和越南渔民悉数驱离。不久,日军陆战队、气象情报组和通信分队进驻西沙永兴岛和南沙主岛(日军命名为长岛)。1941年,日军在南沙主岛起降水陆两用侦察机;1944年,日军又在岛上修筑了潜艇出击基地。这都是对付美国的军事措施。


  “二战”结束,日军败退。旋即法国打算派军队回到印支半岛,避难于中国的法军指挥官打算自中国搭乘飞机前往越南。国民政府对于法国的企图也是深怀戒心的,曾经采取具体措施,阻滞法军指挥官返回越南成行。然而,巴黎在美国、英国的支持下,决心派法军回到印支半岛之后,国民政府也只能听之任之。


  1946年3月,法国舰队运送军队试图从越南海防登陆,重新占领越南。这时中国军队(滇军)早已按照盟国安排,进入越南接受日军投降。海防等沿海城市均在中国军队控制之下。中国军队应越南民众之请,拒绝法军登陆。法军强行登陆,遭到阻止,发射舰炮轰击中国军队,中国军队使用火箭弹回击,法国军舰被击沉1艘、重创2艘。


  其后,国共内战愈演愈烈,驻越南中国军队全部被召回国。法军进入越南全境以后,也占领了西沙永兴岛、南沙主岛和西沙、南沙的若干岛屿。


  前面提到,1946年11月,国民政府派遣太平、中业2艘军舰前往接收南沙群岛。起初法军予以峻拒,不料这次国民政府以强硬姿态出现,不惜一战。8个月前,法军曾经在海防吃过中国军队的亏,这次不敢硬顶,就在太平、中业2艘军舰抵达南沙主岛之前一天匆匆从主岛撤走。


  国民政府接收南沙主岛以后,由内政部命名为太平岛。国民政府并在岛上设立南沙管理处,驻有陆战队,并设立警卫、通信、气象等小组,长期驻守。


  其后,法国趁国共内战正酣之际,再次占领西沙、南沙群岛部分岛屿,并于1950年将所占岛屿的管辖和保护权移交给南越政权。可是,无论法军还是南越军队再也没有涉足南沙主岛太平岛,即使日后台北弃守太平岛,法军、南越军队再也没有登上太平岛。


  1950年,解放军攻占海南岛,国民党守军经海路撤往台湾。国民政府迁居台湾,自顾不暇,惶恐不安,在台海情势益趋紧张之际,于1950年5月派遣中胜舰把太平岛全部守军撤往台湾左营军港。


  1956年1月,周恩来总理在全国政协会议上发出和平解放台湾的口号。此后,中共对台北重新执行统战政策,台海情势转趋缓和。同年3月,菲律宾海事学校校长克洛马率人登上南沙太平岛、南威岛、西月岛等9个岛礁,命名为“卡拉延群岛”,还把南沙50多个岛礁全部改换了新名称。此举引起蒋介石的重视,恰在此时,台湾政府又能腾出手来,于是决定对菲律宾采取应对措施,并挥师回防太平岛。


  1956年6月初,台海军派遣由2艘护航驱逐舰组成的立威特遣支队,自左营军港出发,前往南沙群岛,分别对太平岛、南威岛等岛屿上的设施、道路、水文等情况进行调查,发现岛上均有日本、菲律宾渔船登岛活动的痕迹。于是他们重立主权碑、升起旗帜,清除外国文字。


  立威特遣支队回航后不久,台空军在南沙上空巡视中发现,太平岛上惟一建筑的屋顶上又出现“自由邦”的英文名称。台海军立即调派由3艘军舰组成的威远特遣支队,于6月底再次前往南沙,在太平岛上发现国民政府于1946年在岛上所立的石碑,已被菲律宾人破坏。他们升旗、清除外国文字以外,还在一些岛礁上进行灯塔勘察、设立航标设施等工作。


  1956年9月,台海军第三次派遣由2艘军舰组成的宁远特遣支队前往南沙巡弋,并为太平岛守军运送物资。宁远支队在南沙巡弋途中,突然与菲律宾狂人克洛马之弟率领的船只遭遇,即登船检查。克洛马之弟辩称,登上南沙岛屿是为了寻找海鸟蛋。克洛马兄弟导演了上述闹剧,后来居然成为菲律宾占领南沙部分岛礁的依据之一。


  此后,南沙主岛太平岛始终在台湾驻军的有效控制和管理之下。综上所述,可见两岸关系和谐,即有利于中国维护在南海权益的局面;一旦兄弟阋于墙,则周边国家就会钻空子。“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古有明训。


  历史和现实必须兼顾


  1951年9月8日,参加旧金山对日和会的49国代表在对日和约上签字。《旧金山对日和约》提出“日本放弃对台湾、澎湖列岛、南沙及西沙群岛的一切权利和要求”,却只字不提台湾、澎湖的归属问题。而《开罗宣言》早在1943年11月、《波茨坦公告》早在1945年7月均庄严宣告,在打败日本军国主义势力之后,日本通过侵略掠夺的中国领土如台湾、澎湖列岛归还中国。这份和约更不提西沙及南沙群岛的主权归属问题,为日后的南海领土争端埋下了祸根。


  国际法关于裁定某个岛屿主权归属,有不少依据,程序相当复杂。纳入考虑的主要因素不外乎几条:一是何国首先发现该岛屿并实行有效占领,国民在岛上定居是衡量标准之一;二是何国对该岛屿实行长期的、排他性的控制,有效的行政管理是衡量标准之一;三是该岛屿位于何国的大陆架上,位居某国大陆架延伸方向,是考虑的一个依据,却不得以此为理由,损害他国领土主权。


  既然南海问题已经酿成了国际争端,就不是中国自己能说了算的一个孤立的问题。在国际政治上,在有关领土主权归属发生的争端中,历史缘由固然可以让一方有据可依,然而,毕竟还要从历史迷雾中回到现实状况,因为现实状况才是一国政府据此作出决策的基点,也是利益攸关方作出相应对策的依据。


  讲到现实状况,主要包括两层含意:其一,是主权声索国的主张是否符合普世公认的现代国际法;其二,是该地区或该岛屿究竟在何国实际控制之下,牵涉的各国的军事实力对比究竟如何,以及各国的外交背景如何(即指是否属于世界警察美国的盟国或者属于某个强势的国际阵营)。说到底,国际政治是非常现实的。


  先谈谈主权声索国的主张是否符合普世公认的现代国际法。历届中国政府对南海发表过主权主张,手头拥有充足的历史证据,更何况至今中华民国政府还在对南沙群岛主岛太平岛实施有效的行政控制和管理。


  可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是:历届中国政府从来没有就九段线的法律地位和涵义作过正式的说明,既没有指出九段线是领海基线,也没有说过这是领海线,甚至还没有指出南海全境的领海基线在哪里。至于周边邻国的立场,它们既没有承认过九段线,也从来没有同中国签订过南海划界条约。说到底,九段线仅是中国一国说了算的在地图上标明的一条断续线而已。


  况且,从历史以至南沙主权归属争端浮现在世人面前之前,在南沙群岛所有岛礁中,中国(包括现今的大陆和台湾)仅对南沙主岛及另外几个小岛实施了居住或控制,其余大多数岛礁是无人居住或者予以控制的。这一状况就给周边国家钻空子提供了机会,因为事实上正是这些国家首先对南沙主岛及另外几个小岛以外的岛礁实施了占领或控制。


  国际法上,并没有何国对某个群岛的主岛实施了长期的、排他性的控制,就拥有对整个群岛的所有岛礁的主权这一断定。再说,无论中国大陆还是台湾,在长达三四十年期间,没有对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蚕食鲸吞南沙岛礁的行动采取过有力、有效的反制行动。这又说明了什么呢?


  北京必须持有变通手段


  假如有一个国家敢于侵犯中国大陆的领土主权,哪怕强大如美国、苏联,北京早已采取强有力的反制措施了。即使如台北,设若某国打算染指太平岛,也必将以武力相周旋,恰如最近台北把海军陆战队派往太平岛与海事警察换防,并紧急往太平岛调派导弹快艇和坦克,以资因应越南的不轨图谋,亦即一例。


  由此可见,无论北京还是台北,对于东盟对南沙各岛礁实施占领或控制,持有的看法和应付的手段与外国侵犯大陆本土或者台湾控制下的领土确实有所不同。


  至于中国坚持用九段线组成的U形边界图来界定中国的南海边界,却无法在国际法中找到文字支持。九段线的法理基础相当薄弱,因为九段线的划分同《国际海洋法公约》互相抵触,而该公约是全世界绝大部分国家认同,在当时又是经过中国积极推动方才达成的。


  中国向来拒绝把南沙群岛领土争端提交国际法庭仲裁,拒绝任何把这一争端多边化或国际化的措施。尽管中国在国际法庭有本国的法官,并广泛参与国际法庭的活动,却公开表示中国拒绝接受对海洋划界的国际司法或仲裁管辖。归根结底,中国这一立场正是肇因于九段线的相当薄弱的法理基础。


  换言之,仅以九段线为依据,断言整个南海主权应该归于中国,必然在国际舞台上“曲高和寡”,难以服人。这在普世适用的国际法上恐怕也说不通。


  更为紧迫的是,假若北京坚持以九段线为依据,必然拉抬了中国民众对中国政府外交作为的期望值,动辄以苛刻的标准来衡量北京的施政效果。在现行国际政治格局中,既然这条依据行不通,而中国民众又不予理解,则中国政府必然会面对无谓的压力。


  南海主权争端之隐患,由来已久,纵使北京判断有失误,也是前几任领导人之故,与现任领导人无涉。一旦民众在情绪激化情况下,变生不测,甚至会引爆国内动乱,何苦来哉?


  诚然,以九段线为依据,仍不失为中国今后在外交谈判中的一种手段,却必须另外准备变通的说法和手段。“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中国外交界必须打有准备之仗,现在就应该着手寻找在国际法上更能自圆其说的理由了。


  始自1976年,联合国应第三世界国家关于制定一个国际法规以保护海洋资源的要求,开了11次国际会议。1982年,《国际海洋法公约》终于出台,国际上普遍接受领海宽度为12海里。越南代表参加了第一次会议以后,回国汇报。


  河内高层敏锐地察觉其中大有文章可做,于是宣布国内立法,并开始了蚕食鲸吞南沙岛礁的行动。至于如何处理中国声称的九段线,河内高层认为那仅是中国的传统说法而已,而越南遵循的则是现代国际法,其行为于法有据。


  早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河内对外交事务的识别力已经做到了与时俱进。此刻回顾,就越南国家利益而论,当年河内确实做到了判断正确,决策及时,行动果断。


  在接下来的几节中,笔者要谈谈南沙群岛现况及其由来以及今后可能出现的动向。鉴于美国、俄罗斯、欧洲、日本、印度、澳大利亚均已有意在南海争端中“趟浑水”,笔者将把重点放在大国博弈对南海情势演变产生的影响。


  南沙群岛现况及其由来


  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之前,南沙大多数岛礁荒无人烟,除了主岛太平岛由台湾军队驻守以外,另有6个岛屿始则由越南宗主国法国军队驻留,其后又由法军移交给南越军队之手,其余近50个岛礁从来没有人居住。南海油气资源在1970年代被发现报道以后,周边国家由越南军队带头,菲律宾、马来西亚军队紧随其后,占领、控制了51个岛礁,并在这些岛礁的周边海域划分区块,纷纷招商引资,竞相开采油气资源。


  在周边国家中,越南在南海下手最狠,手段也最狡黠。其后越南野心膨胀,声称对整个南沙、西沙群岛拥有完全的主权。迄今越南在南沙群岛通过蚕食鲸吞的方式,先后占据、控制了29个岛礁,数量最多,覆盖面几乎遍及南沙各处,与其他东盟国家占据的岛礁形成犬牙交错的态势。另外,越南在其占据的岛礁周边划为己有的海域的面积也最大,已经达到了一百多万平方公里。


  越南已经派遣2450名军人,分驻所占岛礁,并在南威岛(越南改名长沙岛)设立了指挥部,又在南威岛上修筑了一条跑道长六百米的军用机场,以加强其在南海的军事力量。如今在占据南沙岛礁的各个国家中,越南的军事力量堪称首屈一指。


  总之,在周边国家中,在攫取南沙各岛礁及其周边海域的行为上,越南起到了“带头羊”的恶劣作用。更可怕的是,越南在南海问题上还有针对中国的“后手”,下面将予详述。


  1946年,菲律宾即对南沙群岛主权提出要求。1956年,菲律宾海事学校校长克洛马率领学生等40人前往南沙海域,登上了9个岛礁,命名为“卡拉延群岛”。1978年6月,菲总统签发法令,宣布该群岛归菲所有。


  菲律宾声称对南沙东部的部分岛屿拥有主权。从1970年至今,菲律宾军队在南沙实际控制了8岛1礁,列入巴拉望省卡拉延镇。驻南沙菲律宾军队的指挥中心设在所占第二大岛中业岛上,岛上驻军100余人,并建有军用机场。至今菲律宾在所占岛礁上修建了两个小型空军基地,在3个岛礁上修建了陆军基地。菲政府还通过立法,规定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将南沙东部41万平方公里海域划入其范围。


  在越南、菲律宾扩张行径的影响下,马来西亚声称对南沙南部的部分岛礁拥有主权,列入沙巴州。马来西亚于1978年派一支小型舰队到南沙南端岛礁进行考察和钻探活动,并在南沙弹丸礁等10个礁滩上竖立主权碑。


  1979年,马在新出版的地图上将这些岛礁和南沙南侧27万平方公里的海域划入版图。1980年,马政府宣布200海里专属经济区。1983~1986年,马对弹丸礁、南海礁和光星仔礁实施控制。1990~1999年,马又控制了安渡滩、南通礁、簸箕礁和榆亚暗沙,并在礁上建立水泥建筑物和灯塔。马占据、控制南沙岛礁和周边海域,主要理由是这些岛礁位于马国大陆架上。而按照国际法,一国大陆架延伸是不应该损害他国领土主权的。


  迄今,马来西亚占领、控制了南沙南端的10个岛礁,驻军约250人,指挥部设在弹丸礁。马在南通礁与曾母暗沙之间的海域打了90多口丰产油气井,猛采油气资源,早先油气价尚未高涨时,即已每年获利30亿~50亿美元。马还以十分优惠的条件,鼓励西方石油公司与马国石油企业合作,并租借日本、英国、美国、巴拿马等国特种货船,从南沙往西方国家运输外销油气。


  文莱政府声称依照签署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将距离文莱领海200海里内的南海海域列为文莱专属经济区,划归“捕鱼区第4区”。这片海域覆盖了马来西亚控制的南通礁、越南控制的南薇滩与尚未被任何国家控制的奥援暗沙,还没有对这些浅礁明确声称主权。文莱对南沙西南端南通礁提出主权要求,并要求分割南沙海域3000平方公里,却迄未派兵进占。文莱已在该海域开发9个油田、5个气田。


  印尼在其他东盟国家瓜分南沙岛礁及其周边海域时不愿甘居其后,也动手占据了部分南海海域。迄今印尼尚未在开发南海油气资源上取得何等可观的收益。


  至今中国军队仅占领、控制了8个岛礁,其中包括台湾占领的主岛太平岛。台湾对南沙的所有岛礁宣称主权,实际仅控制太平岛和中洲礁,这两个岛礁与东沙群岛一起,被列入高雄市旗津区中兴里。台湾海巡署在太平岛上驻有不足140名海事警察,2011年4月台北派遣陆战队前往换防。


  中国大陆占领了永暑礁、华阳礁、渚碧礁、东门礁、赤瓜礁和南薰礁6个礁盘以及控制了美济礁。解放军海军在6个礁盘上驻有110名官兵。永暑礁虚拟居民委员会管辖着中国实际控制的7礁和曾母暗沙。


  同上述东盟诸国尤其是越南在南沙群岛驻军的情况相比,中国大陆和台湾的军力显然不足。论及今日南海的军事态势,中国无疑占了下风。


  列国开发油气资源状况


  此外,在地缘政治上,中国军队还有一个特别不利之处,即无论中国大陆还是台湾,离南沙岛礁最短距离也在1500公里左右,又缺乏足够的海上远程快速投送兵力的手段;相比之下,东盟国家离南沙近多了,南沙就在它们边上,可谓朝发夕至,甚至数小时就能抵达。两者地理条件截然不同,在危机时刻军力调配上,优劣异势,相去不可以道里计。


  如上所述,当前在南沙群岛及其周边海域,东盟五国同中国大陆和台湾形成6国7方紧张对峙和角逐的局面,而且越、菲、马3国还对南沙岛礁实施了军事占领,又在加紧开采南海油气资源,以利于同中国大陆和台湾对峙角力的局面长期化和国际化。从某种角度说,中国大陆和台湾处于每况愈下的尴尬局面。


  尤其不利的是,东盟诸国占据的岛礁或者控制的邻近海域都不同程度地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而中国大陆、台湾占据的岛礁,就如下面将要阐述的那样,由于高层决策错误和石油业界经营不善,除了维护主权的需要以外,纯粹是“只赔不赚”的活计。长此以往,不利于中国贯彻在南海区域长期维持国家主权和安全利益的宗旨。


  当前南海油气资源开发是全球能源前景的一朵奇葩,相当惹人注目。2010年东盟国家在南沙周边海域开采的石油产量达5350万吨(在热值上相当于同年中海油在国内开采的油气总量),其中越南开采约2000万吨,文莱开采700万吨,菲律宾仅开采微量,其余都是马来西亚开采的。


  南沙周边海域天然气产量也相当可观。目前天然气年产量中,也是以马来西亚占大头,达1300bcf(bcf为billion cubic feet,即10亿立方英尺),超过南海天然气总产量的半数,文莱年产天然气260bcf,其余的则以越南产量居多数。


  中国在南海油气产量也不俗。去年中国在南海开采了1485万吨石油、141bcf天然气。不过,这里所说的“南海”是指中国北部湾海域和珠江口海域,是中国领海或者濒海地区,同南沙周边海域风马牛不相及。


  从下面所说的,读者可以看到,南海油气开发在短期内就达到惊人的规模,源于越南、马来西亚抓紧提出的合宜的招商引资的政策。南海勘探、开发油气,均由西方石油公司主导。各国采取PSC(产量分成合同,Production Sharing Contract)合作开发的模式,即资源国以资源出资,外国公司负责勘探、开发并承担风险,在收回勘探、开发成本以后,双方再按比例分成。


  至今全世界只有十几家石油公司具有在水深300~1000米海底开发油气资源的能力,要在水深超过1000米海底开发油气资源,举世只有三四家大公司能够胜任。而南海油气资源有七成位于深海。东盟诸国勘探、开发深海油气资源,既无资金又无技术设备,谈何容易。倘若它们同外国公司“死掐”,岂能开发深海油气资源呢?只能望洋兴叹了。


  越南开采南海油气资源表现最为激进,还有个战略盘算:如果动手迟了,让他国捷足先登,说什么持股比例高低,无非明日黄花。假若油气开采不出来,枉谈持有全部股权,仅徒托空言。河内经营南海的策略起点是借助于国际石油公司,本国初始投资分文不出,却能坐地分赃。


  于是河内对外商给予优惠条件,应对方式灵活,允许外商在合资公司中持股比例很高。2000年,越南修订了《石油法》,外商在合资公司持股可以高达80%。其底线既要做无本生意,索性“借花献佛”,慷中国之慨。河内在谈判策略上也是大开大合,宗旨是尽快产出油气,这样才能促进国家利益。


  曾几何时,越南开发南海收益居然占其GDP近三成,从而给予越南GDP每年增长7%以有力的支撑。利之所系,焉能不争?无怪乎越南为了维护既得利益,决心同中国以死相搏了。


  中海油精明反被精明误

(上)(3)


  在开发南海油气资源上,中国之所以见机迟、下手慢,同20世纪80年代北京决策层在相关问题上不作为的做法不无关系。当年北京拨乱反正,百废待举,中枢日理万机,忙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任务,见不及此,犹可以理解。不然,前阶段中国经济岂能呈现腾飞的大好局面?国人也可以认为,这是历史的大势。如今充事后诸葛亮,无济于事。


  然而,中国石油部门作为国家权力机构,初则没有提出前瞻性建议,供决策层参考,继则在谈判细节上同西方石油公司“死掐”,与商机交臂失之。时至今日,终于造成中国迄未在油气资源密集的南沙海域打出一口油气井的后果。


  中海油成立于1982年,是中国最大的海上油气生产商。中海油同越南国家石油与天然气公司相比,因应手段简直不在一个层次。中海油对外商提出的合作开发的条件相当苛刻,严守51%的控股底线,不能越雷池一步。


  外商合资开发南沙深海油气资源,在政治、经济上要承担相当大的风险。中海油条件如此苛刻,对外商岂有吸引力?于是,外商不屑于同中海油合作,涌向越南、马来西亚,在南海全力开发油气资源,短期内南海竖起了一千几百口深海油气井,十分红火。越、马坐地分赃,每天数钱忙不过来。


  在美国、俄罗斯、日本、印度、澳大利亚诸国以强势介入南海争端的情势下,相关各国承诺今后互不改变南沙现状。然则,今后中国在开发南沙周边海域油气资源时,必然处于劣势。


  对于南沙周边海域作业,中海油长期裹足不前,据说另外还有商业运作上的如下顾虑:


  一是依照美国地质协会的数据,南海石油储量仅38.2亿吨,并不如媒体报道的多达二三百亿吨。南海面积达三百万平方公里,无边无际,不知究竟何处才能开采出石油。何况,近年越、马两国在南沙周边海域的油产量出现逐年下降的趋势。这是一项高风险的投资。


  二是从中国大陆南端海岸往南200公里以外就是水深1500米的深海。直至2010年中海油尚且不具备在水深超过300米的海域采油的技术设备,最近才初步探索掌握了在水深3000米海域采油的技术设备。


  三是中国大陆南端海岸距离南海最远端近3000公里,难以实施后勤保障。况且,钻井平台工作人员如何轮替,是一个大问题。中国距离南沙最北端也有1500公里,当地没有可以依托的机场,直升机又飞不了那么远。


  四是中海油是上市的国际石油公司,要对股东负责,不能贸然着手进行高风险的南海油气开发项目。


  实际上,上述四点说法,仅是中海油推卸责任的遁词而已。关于第一、第二两个说法,无论是对南海油气资源蕴藏量的估计,还是缺乏深海采油的技术设备,对于越南、马来西亚都适用,这两国的条件还远不如中国。至于深海采油技术设备,最近中海油是拥有了。可是南海格局已定,形格势禁,若非出奇招,只怕英雄无用武之地了。


  至于第三点,从越南海岸线抵达南沙,要比从西沙群岛抵达南沙更远。越南在南海也没有可以依托的机场,近年才在南威岛修筑机场,跑道仅六百米,仅可起降超小型飞机而已,仍不足依托。台湾占领的太平岛拥有大型机场,足可依托。问题在于中海油或者其他部门数年来有否着手努力与台北就商业开发进行过磋商?


  别说南沙最南端,就连最北端,多年来中海油就从来没有作过有关规划。中海油强调中国距离南沙最北端也有1500公里,怎么就不提西沙距离南沙北端远处才七百多公里的事实呢?


  上述三点,只要中海油诚意与外商合作,都不在话下。越南条件更不如中国,怎么短期内已经在国家安全利益、经济收益诸层面获得偌大进展了呢?


  有关第四点,更不值一驳。中海油早就在石化界“中下游产业”投资,甚至还涉足金融、新能源行业,又何尝每项重大投资均征得多数股权授权?何况,即如其所言,中海油“要对股东负责”,难道就毋需对国家利益负责吗?讲到底,还是中海油领导层视野不够远而已。


  中海油对外商提出的苛刻条件,起到了“为渊驱鱼,为丛驱雀”的作用,最终获益者是越南和马来西亚。如今中国三家石油大公司被逼花高价到中东拿服务费合同,或者在战乱动荡的非洲国家火中取栗,乃至斥资巨大,血本无归。由此可见,中海油貌似精明,其实愚蠢;名为维护国家利益,结果误国不浅。


  时至今日,假如中海油仍然以维护国家权益为藉口,替过去的失策辩护,徒然令业已在南海获得巨大的既得利益的越南、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国齿冷而已。然则,倘若中国石油业决策仍然如此混沌不清,又如何应付河内远见卓识的战略挑战呢?识者不禁为未来中国在南海恢复权益的前景感到担忧。


  东盟国家在南海的不同立场


  2010年7月在河内举行的东盟地区论坛系列外长会议上,围绕南海油气资源开发的问题,多数东盟国家一拥而上,抨击中国的相关立场。尽管如此,读者稍加分析便可发现,东盟国家对待中国的立场不尽相同,更不能说是铁板一块了。


  东盟十个成员国中,泰国、缅甸、老挝和柬埔寨同南海油气资源没有直接的利害关系,对南沙主权争端不甚关切。尤其是泰国、缅甸,在一般情况下,就南海问题表态时,因自己不牵连其中,必然要顾及中国的感受,不会贸然得罪中国而为其余东盟国家火中取栗。


  至于老挝和柬埔寨,特别是老挝,在相当程度上受到越南的挟持。不过,它们在经济发展上毕竟受惠于中国,在不涉及本国切身利益的情况下,针对越南提出的主张作出的反应,多半也是应景式的。


  相比老挝,柬埔寨的情况稍有不同,在现阶段,柬埔寨抵制越南政策的自由度明显大于老挝。柬埔寨首相洪森2010年访华时表示,柬埔寨政府主张南海问题应由有关国家通过双边渠道协商解决,不能将其国际化、多边化。如果越南加大各种压力,则情况又有所不同。


  新加坡的情况有些特殊。新加坡国小民寡,对于周边地区发生的动荡特别敏感,立足于对外开放型的经济。新加坡的国策是不希望邻近海域爆发任何军事冲突,因为它承受不起周边军事冲突的后果。


  另外,新加坡还有数层考虑:一是它作为东盟成员国,要顾及其他成员国的想法,不能标新立异,成为异类;二是它的安全有赖于美、英的支撑,新、美关系又不同寻常,所以要呼应美国的政策;三是新加坡大财团也在越南、马来西亚开发南海油气资源时作出了投资,是越、马在南海结成的经济共同体的一员,与它们有着共同的利害关系。不过,新加坡执行稳健的外交政策,在其他东盟国家抵制中国的行动时,它会给予呼应,却有节制,不为已甚。


  剩下5个东盟国家包括印度尼西亚、文莱、马来西亚、菲律宾和越南。20世纪70年代以来,这五个国家都已经卷入在南海勘探、开发油气资源的活动,在南海地区享有既得利益。纵使如此,它们在如何对待中国的问题上,彼此立场也不完全一致,甚至互有忌惮、提防之意。


  例如印尼,在这方面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印尼迄今尚未在南海攫取到手什么大的经济利益。在东盟国家合伙与中国对抗时,印尼的姿态稍低。


  文莱在接近本国疆界的南海边缘海域大力开采油气资源,迄今获得颇大的经济收益。文莱国小民寡,总面积为5765平方公里,人口才30多万,比新加坡犹不如。文莱按照本国人口平均计算,财力特别富裕,综合国力却相对弱小。文莱本国安全尚且仰赖英国、美国保护,岂有余裕派兵去争夺南沙岛礁?所以,文莱只顾在南海边缘海域开采油气资源,却没有追随越南、马来西亚、菲律宾对南沙岛礁实行军事占领。况且,文莱国民生活优裕,国民也不屑于去荒无人烟的乱石礁驻守。


  另外,文莱军力弱小,一旦英国、美国的保护成为明日黄花,则国势岌岌可危,因此它特别担心邻国对它的财富萌生觊觎之心。1981年,文莱对马来西亚两年前出版的新地图列出的两国大陆架分界线提出了抗议,对马提出的主权要求颇有忌惮、提防之心。这是文莱与其他东盟国家不同之处。


  最大的梗阻在于越南


  剩下三个国家都对南沙岛礁实行了军事占领。马来西亚在开发南海油气资源时,异军突起,在对付中国的姿态上,却同越南、菲律宾有所不同。


  诚如前述,马来西亚已经成为在南海开采油气资源最多的国家。过去三十年以来,在列国染指南沙周边海域油气资源这件事上,越南是始作俑者,起了“带头羊”的恶劣作用,其后马来西亚和菲律宾也紧随其后,涌进南海开发资源。马来西亚占据的岛礁不很多,却蕴藏着非常丰富的油气和矿藏。


  马来西亚的宗旨却是“闷声大发财”,开发资源时不甘落后于越南,却不事张扬,在对付中国的姿态上,相当低调。在有关“中国威胁论”的问题上,马甚至不时发表同情中国的言论。


  马来西亚的表现说明,在没有大的风险的前提下,马对待开发南海油气资源,固然是不让越南、菲律宾专美于前,及至危机爆发时,却也有全身而退的打算。它不事张扬,并且不愿意无谓得罪中国,就是一个表征。


  菲律宾在南海争端中,由于坚持是克洛马首先登上9个岛礁,并且命名为“卡拉延群岛”,以此为据,始终持有激进的立场。1988年3月,中、越在赤瓜礁爆发冲突以后,菲律宾、马来西亚紧随越南也派军舰去南海,保障他们参与开发的海上油气田的安全。近年菲律宾派人登上更多的岛礁,一一把中国人早先登礁树立的界碑全部拆毁,并且公诸媒体,大事张扬。


  美国过去是菲律宾的宗主国,两国关系特殊。以前美国在菲律宾苏比克海湾建立的海军基地,是美国在亚洲最大的海军基地,又曾在菲律宾克拉克建有大型空军基地。现在美国亦有意重返这两个基地。菲律宾自认有美国撑腰,有恃无恐,姿态益发强硬。


  菲律宾态度蛮横,却迄今不敢对中国控制的美济礁下手,因为美济礁附近常有2艘中国护卫舰巡弋。美济礁是环形礁,战略地位重要。如今中国控制美济礁,尚未派兵占领。


  在南沙染指资源的5个东盟国家之间,也是尔虞我诈,钩心斗角,远非铁板一块。这五国中,以越南、菲律宾的姿态最为强势,改变现状的企图心最为强烈,因此两国龃龉频生。


  稍早菲律宾以越境捕鱼为理由,在南海抓捕了一百多名越南渔民,以致两国勃谿相向。不久前菲律宾在南沙费信岛上修建了第二座建筑,让其官兵得以躲避恶劣天气。这座建筑同菲律宾海军为驻军建设的另一个设施形成互补。越南就以对整个南沙群岛拥有完全的主权为由,认为此举侵犯了越南的主权,就此对菲律宾提出了抗议。


  在南海周边国家中,越南对南海油气资源的开发最为激进。当年河内制定的相关政策和措施,堪称视野远、决心大、下手狠、收效高。越南在南沙群岛先后占据了29个岛礁,数量最多,覆盖周边海域的面积也最大。作一番历史回顾,以当年越南弱小的综合国力和相对不利的外交环境作为衡量的标准,则迄今越南实际上在南海获得的有利态势和经济效益,已经达到最高值了。


  此外,在南海同中国抗衡的斗争中,越南同菲律宾、马来西亚还有一个最大的不同之处,即菲、马两国必须仰赖美国及其盟国给予的支撑,才有胆量同中国叫板。一旦美国改变立场,撤回支撑,菲、马两国迅即腿软。这有助于说明,假如北京诉诸高明的对策,菲、马两国的立场存在可以调和的余地。这一条却不适用于越南。至少在可以预期的未来,越南的立场不可能调和,这是被越南的政治制度和民族性所决定的。


  越南同菲律宾、马来西亚还有一个不同之处,即在南海经济共同体内部,菲、马两国充其量只能获得西方国家的支撑,而支撑也不够有力。越南情况却不同,它在南海经济共同体中,除了获得西方国家的支撑,还能获得俄罗斯、印度的有力支撑。由于俄罗斯是同越南合作开发油气资源从中获利最巨大的外方,而且双方合作的历史悠久,这也就是近年俄罗斯以远较出售武器给中国更优惠的条件,出售大批专用于海战的新锐武器给越南的背景内容。


  读者从这一节可以悟出,对中国而言,如果南海情势演变尚未臻无解的地步,则结合长、短程政策考量,东盟国家对中国介入南海的不同立场,为中国对症下药、从容施展方略提高了可能性。最大的梗阻乃在于越南。


  越南“北稳南进”策略奏效


  上面指出,1976年,联合国应第三世界国家的要求,第一次召开会议讨论制定一个国际法规以保护海洋资源。其后,越南宣布国内立法,着手开始蚕食鲸吞南沙岛礁。当时越战刚结束,越南面对不利的国际形势,国内又百废待举,却在远至南海的境外大举行动。倘若没有足够的远见和魄力,岂能有所作为呢?


  其后,河内灵活地因应国际形势,采取了一系列大胆的行动,以客观标准衡量,可谓判断正确、决策及时、行动果断。河内所作所为,以严重损害中国国家利益为代价,却大举扩张了越南的国家利益。


  1986年,阮文灵接替黎笋担任越共总书记以后,开始执行改革开放的政策。在大战略层面上,体现为“北稳南进”,即在北边改善同中国的关系,终止中越边境交战状态,以稳住中国,同时在南海大举占领更多的岛礁,并致力于维持既成事实。


  越南在长达三四十年的期间,在中国曲予容忍的情况下,蚕食鲸吞了南沙大部分岛礁及其周边海域。越南初始投资分文不出,仅以优惠条件招商引资,与国际石油大公司合作,每年从其占据的海域开采两千万吨原油,享受巨额外汇收入。长年累月下来,赚得盆满钵满,居然一直平安无事,坐享其成。


  越南霸占了南沙大部分岛礁,仍然觊觎已经被中国收复的西沙群岛,正在蠢蠢欲动,以待及锋而试。越南政府已经把西沙群岛、南沙群岛改称黄沙群岛、长沙群岛,进而又把这两个群岛的所有岛礁的名称统统改换。摆明了,这是河内先行一步,在未来同中国争夺这两个群岛时,为其增强法理基础的关键性的行动。


  无独有偶。2009年4月25日,越南岘港市政府又高调宣布市内务厅厅长邓功语当选所谓“黄沙岛县”人民委员会主席,以负责西沙群岛事务。当天越南官方《青年报》发表评论指出:“自18世纪初的阮朝起,黄沙群岛已经属于越南了。”邓受命后称,“这项任命事关祖国的神圣领土。我们将为保卫这些岛屿和海洋主权而奋斗。”


  同时越南加紧往越占南沙岛礁移民,由国家承诺给予移民夫妇以优惠条件,鼓励他们在这些不毛之地长期居住,并且加强了对越占南沙岛礁的后勤保障。根据国际法,某国居民在若干岛礁上长期居住,并且繁衍后代,则成为某国对这些岛礁实行有效控制和管理的最有力的证明。河内的手段着眼点长远,设若实施成功,则在国际法层面上,将对中国拥有南沙主权的历史依据产生颠覆性的作用。


  由此可见,河内在南海向中国挑战这件事上还埋下了伏笔。如果北京不采取适当的因应措施,日后很可能面临“树欲静而风不止”的尴尬境地。


  早先越南纠集若干东盟国家,在南沙主权争端中,以“打群架”的方式对付中国。今日中国综合施加外交、经济、军事诸层面的力量,仍足以影响南海情势演变的趋向。因此,近期中国遂以强势姿态出现。


  河内远略近策高人一筹


  越南看到仅有俄罗斯支撑,加上东盟联手同中国周旋,力量仍嫌不足,于是索性引进美国撑腰。越南外交部在2011年6月宣布,欢迎包括美国在内的国际社会“协助解决”南海领土争端,用意很明确,即劝诱美国及其盟国闯进南海趟浑水,矛头直指中国。


  中国拟采取反制行动时,越南竟然还能从夙敌美国取得军事支持。当然,美国在南海争端上发难,对中国施压,犹如隔山打牛,借力使力,固然是本身出于重返亚洲的战略需要,藉此暖身,然而,越南却能接过招数,不亢不卑,在不损害越南安全利益的前提下,促使美国这项战略直接服务于越南战略利益。


  越南更施展全方位外交,不但与俄罗斯频繁互动,还积极争取其他亚洲大国如日本、印度的助力,拉近越南同这两国的关系。这两国出于遏制中国的宗旨,与越南一拍即合,作出将为越南火中取栗的姿态。在短短期间内,越南即能诱使日、印作出纵使得罪中国,也要针对南海情势在军事上支撑越南的决定。


  即此两端,说明越南外交活动能力不同凡响,超出其相对弱小的综合国力的允许值甚多。这一动向留给人们颇深的印象。


  近年越南向俄罗斯订购了大宗先进的武器系统,包括6艘基洛级636常规潜艇、13架苏-27战机、20架苏-30战机以及大批对海导弹、雷达等。俄罗斯卖给越南的武器的性能,远比早先卖给中国的武器先进,性价比也更高。2011年年底,苏系列战机将全部交货。2013年年底,除了基洛级潜艇以外,这些新锐武器将初步形成战斗力。


  6艘基洛级常规潜艇更是南沙海战中的撒手锏,也将于2011年年底起逐年交货,5年内全部交货完毕。在俄罗斯建造潜艇时,越南已经同步培训将在这些潜艇上服役的官兵,由俄罗斯、印度负责培训。由此可见,这些新锐潜艇也将很快形成战斗力,在南海以至东海四处巡弋,对包括中国在内的邻国构成相当大的威慑,以保障并扩大越占油气田的利益和安全。


  越南能够“空手套白狼”,短期内从南海油气田赚取巨额外汇,然后从这笔外汇中拨出一部分,从俄罗斯、法国购买大批新锐武器,用于保卫其在南海的日益增多的既得利益。取自南海的既得利益的一部分又足以购买更多、更先进的武器,继续用于保卫其在南海的既得利益。由此,越南的南海政策形成了良性循环。


  对中国军方而言,未来二至三年内,在越南新购武器尚未形成战斗力之前,存在着一个“时间差”,是对越南动手的良机。过了这个时间节点,再动手,就未免伤筋动骨了。


  河内在2011年春对中国一味耍横之后,中越关系每况愈下。鉴于1974年、1988年两国之间发生的两次海战均具有相当大的偶发性,而在此刻国际列强对越南的安全尚未正式作出承诺,中、越发生海战,越南无疑要遭受重挫。于是,河内再次施展灵活的外交手段。


  越南副外长胡春山作为河内领导人的特使又专程访问了北京。6月25日,中国国务委员戴秉国会见了这名特使。会谈中,双方确认要不断推动中越战略伙伴关系向前发展;要通过谈判和平解决两国间的海上争议;加强舆论引导,避免出现损害两国互信的言行;要加速磋商《指导解决中越海上问题基本原则协议》,尽早签署协议。


  显然,这是河内出于稳住中国的用意,在维护南沙群岛既得利益寸土不让的前提下,同北京虚与委蛇,实现缓兵之计。一旦越南利器在手,“试看明日之南海,竟是谁家之天下!”


  半世纪以来,河内外交政策中体现的远略近策确实高人一筹。在其策略中,兼顾了紧迫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因而充分体现出实用和利己的价值。


  下笔至此,笔者顿觉河内决策层不简单,策略委实厉害,手段一环紧扣一环,或许真有高人在居中筹划,不然决做不到长、短程谋略有机结合,外交、经济、军事高效并举,战略富有远见,策略具有弹性,手段积极灵活,各个环节配合得有条不紊,丝丝入扣。


  据此看来,北京也需要抖擞精神,急起直追了。否则,一味因循守旧,一旦越南发难,届时噬脐莫及矣。


  八十年代失去了南进的时机


  回顾一下南海情势演变的历史过程,发人深省。症结即在于,在列国夺取南沙的争端中,美国的立场起到的举足轻重的作用。


  向来美国官方对于群岛主权归属问题的口径是,美国不持有既定立场。这是可以理解的。譬如南沙群岛已经出现6国7方各伸一腿,群雄割据的局面。到底是一家独占,还是利益均沾,外界一时说不清。然而,过去三十年以来,美国对南海主权归属的立场却仍然发生了初则微妙莫测继则惹人注目的变化。

(4)


  自20世纪80年代至今,美国对于南海争端的立场一变再变。可以认为,对于南海群雄角逐的局面,美国立场的改变甚至起着一锤定音的作用。


  在1980年代,美国立场是不介入南海争端;进入1990年代,美国表示希望各国以和平方式解决这个问题,至于美国将以何种方式对非和平方式作出反应,则是三缄其口。这条政策本身就是一种威慑。


  1990年代中期,中国对美济礁实施了进取性行动,触发了美济礁事件,菲律宾以强硬姿态作出反应,并把美国牵涉进来。1995年5月10日,就南海事态演变,美国高官约瑟夫·奈代表美国发表了最强烈的警告,声称美国无法容忍中国“蚕食兼并”的行动。


  北京乃在南海改取“稳南保北”的战略。质言之,即在南沙海域改取稳健姿态,稳住周边东盟国家,集中力量保住西沙群岛及北部湾。最终,北部倒是保住了(事实上,北部也无须保),南部却没有稳住,形势一泻千里。


  当时河内仍然执行“北稳南进”的战略。相比之下,河内在执行这条战略时取得了成功,因为中国确实被稳住了,北部疆界得以保持稳定及和平,越南全国可以贯注于经济建设。同时,越南在南海稳固并扩大所占地盘,势如破竹,并刺激菲律宾、马来西亚纷纷涌入南海浑水摸鱼。南海情势大变矣,终于对北京形成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被动局面。


  2010年7月,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在河内指出,南海主权争议涉及“美国国家利益”,美国关注南沙、西沙群岛的主权争端,不支持任何一方对有关地区拥有主权。美国立场又发生了不利于中国的变化。这意味着如果中国在南海用兵,则不能排除同美国兵戎相见的可能性。这条政策立足于维持南沙群岛的现状,亦即有利于在那里捷足先登者维持既得利益,从此后到者只能徒呼荷荷了。


  想当初,1974年1月,南越舰队仅侵入西沙永乐群岛海域(西沙群岛由宣德、永乐两个群岛和其他岛礁组成)而已,中国南海舰队在一场海战中,击沉一艘及击伤四艘南越军舰,并顺势在西沙从南越手中夺回珊瑚、甘泉、金银三岛。此即西沙之战。此举让中国收复了西沙群岛,除了越南对此深怀不满,至今国际社会中又有谁持有异议呢?


  鉴此,在20世纪70年代后半期至整个80年代,是中国对越南蚕食鲸吞南沙岛礁的行径采取反制措施的好时机。如今徒然令人有“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之感。假如中国在1974年不作为,让越南于次年占领了西沙,如今中国形格势禁,还能做些什么呢?


  列强介入强度之分析


  当前美国的南海政策立足于维持南沙群岛的现状,不利于后到者。实际上,美国在南海也是后到者。在南海捷足先登者,除了东盟国家以外,当数俄罗斯。


  20世纪80年代,越南同前苏联成立合资公司,联手在南海开发白虎油田,产量占越南原油产量半数,迄今仍是越南第一大油田。如今俄罗斯还是越南国家石油公司最大的外方合作伙伴。至于埃克森美孚、BP、道达尔等西方石油公司仅在近年才同越南合资在南海开发油气资源。


  俄罗斯与越南合作,既有安全利益,也有经济利益,因为俄罗斯在南海同越南分享着巨大的经济利益,成为越南在南海问题上同世界强国结成的经济共同体的最大的支柱。明乎此,则不难理解为何近年俄罗斯同意以远较卖给中国更优惠的条件向越南出售新锐武器装备,专门用于南海冲突。


  若论在南海现存格局中的实际利益,美国作为后到者,远不如俄罗斯。假若孤立地看待问题,美国在南海这一区域并没有安全、经济层面的重大的战略利益。据判,美国之所以支持东盟在南海同中国对抗,在战略层面的着眼点,主要是避免出现中国崛起以后向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存在发起挑战的局面,趁早下手,以遏制中国势力南下。至于确保美国军机、舰船在太平洋、印度洋之间航行自由以及维持南海情势稳定等,仅是说法而已。


  俄罗斯在战略层面的着眼点,与美国大相径庭。上述美国在战略层面的着眼点,对俄罗斯全都适用。此外,俄罗斯同越南还有传统友谊,如1979年中、越边境战争及其后长达十年的“两山之战”中,苏联是唯一支持越南同中国对抗的强国。何况,俄罗斯在南海拥有的经济利益是最现实的。南海犹如一个金库,取自那里的巨额外汇几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另外,从美、俄两国对南海周边各国的不同的外交政策,也可以品味出美、俄两国在南海问题上的不同立场,由此察见端倪。美国介入的态势是加强与盟国如日本、澳大利亚等的磋商和互动,至于对东盟国家的支持还是围绕着传统盟国菲律宾,对其他国家如越南的支持主要还是泛面地停留在外交和威慑层次上。同样在南海问题上,俄罗斯的政策却不同。俄罗斯对东盟国家也给予间接的支持,却把实际援助集中在越南身上。


  概言之,俄罗斯除了在外交、经济上同越南加强合作以外,还以实际行动给越南提供支撑。俄罗斯对中国仍然在脸上保持微笑,在外交上是恶语善讲,在行动上是只做不说。俄罗斯恰如“鸭子划水”,在水面上似乎纹丝不动,在水面下却是做足工夫。


  这也就是为什么越南在加强“军事斗争的准备”时,全部海战利器只能来自俄罗斯而非美国,而美国却只能在外交以及战略威慑层面给予越南间接支持的根由。这是俄、美两国在南海争端上给予越南的支撑力度的大致的不同之处。


  依照目前情况看来,一旦越、中爆发海战,越军恃以成批杀害解放军官兵的海战利器几乎全部来自俄罗斯而非美国。军委在评估南海冲突的风险时,对此心知肚明。


  结语


  如果此刻让美国及其盟国作一个选择,南沙主权或者归属中国或者归属越南,则它们“两害相权取其轻”,或许宁可选择越南。这是按照下述的国际政治的常规逻辑而得出的结论:


  一来,在两国紧张对峙的情况下,超级大国同弱国结盟总比同强国结盟更为妥当。这是因为一旦强国尤其是世界老二得势,即意味着超级大国的失势,就难免下一波两强之间的对峙了;而弱国得势以后,出于担心强国报复,将更加靠拢超级大国。1969年,中、苏爆发边界冲突,濒于一场核冲突,美国决定支持中国同苏联抗衡,主要就是着眼于这层考量。


  二来,美国认为,越南远比中国弱小,即使它获得了南沙大部分岛礁的控制权,无论如何,不会威胁到西方国家在南海这一至关重要的海上运输要道的海、空运输。假若中国获得了南沙大部分岛礁的控制权以后,在南海部署海、空军打击力量,则势移境迁矣。有朝一日,比如台海爆发冲突,中国完全可能在危机时刻阻拦美国及其盟国通过南海调遣兵力。


  美国作为世界龙头老大,无论世界何处发生战争或者重大的政治变故,不可能不涉及美国,而只要美国从中作梗,其他强国都会退避三舍,而美国盟国都会一拥而上,与美国立场互相呼应。这是对当代国际情势演变趋向的基本估计。这涉及美国强大的国际整合能力。美国能做到这一条,亦非朝夕之功。


  然而,对中国而言,无须自馁,相关情势毕竟还没有到达事已不可为的地步。只要对情势作出清醒的估计,结合长、短程战略利益,并以创新思维辨别、判断需要作出努力的途径,未必就不能在可以预期的将来出手打破南海僵局。


  质言之,一如上述,美国根本无意也不可能染指南沙群岛,南沙主权归属何国,不论如何,均与美国无关。美国在南沙只存在安全和经济层面的利益,而目前这些安全、经济利益全部依存在越南。在美国眼里,当前同中国合作或者至少是对中国的行动采取默认的态度,则未蒙其利,反受其害,因为隐患是明摆着的。


  再想深一层,倘若北京战略思维与时俱进,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其他焦点问题的凸显,美国针对南海争端的对策未必不可能发生有利于中国的转变。至于如何着力,笔者在上述“东盟国家在南海的不同立场”、“最大的梗阻在于越南”、“列强介入强度之分析”三节中,已经揭橥端倪了,稍一思考,答案脱颖而出矣。


(相关简介:薛理泰,斯坦福大学国际安全和合作中心研究员;赵刚,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来源: 《领导者》总第41期(2011年8月) | 责任编辑:鲁南珞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