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义公立男性专科医院:中医人体穴位经络结构十二时辰【小儿推拿按摸详解】图谱++=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2:46:30
国家标准穴位图



人体经络穴位图正面-女性

人体经络穴位图背面-女性

人体经络穴位图侧面-女性

http://www.360doc.com/userhome/5620517












十二时辰和人体经络图文
(转自古月的"气功康复气功培训博客")中医夜话友情提示:中医将一天分成十二个时辰,并用十二地支代表,子午流注学说。子午流注学说是中医学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研究人体气血运行的时刻表。中医认为,自然界与人是统一的整体,自然界的年、季、日、时周期变化,影响着人们的生理、病理相应的周期变化,如人的脉象、春弦、夏洪、秋毛、冬石;人的病情变化多半是早晨轻、中午重、夜晚更重,这些情况和人体气血运行有关,也就是在不同的时辰,气血运行到不同的经络,对人体的生理,病理起到了直接的影响,恰如现代科学提出的生物钟效应相似。子午流注学说认为,人体气血的运行是按照一定的时间循环无端,连成一个大的循环通道,即十二经络的连接顺序为:
其歌诀:寅时气血注于肺,卯时大肠辰时胃,已脾心未小肠,膀胱申注酝肾注,戊时包络亥三焦,子胆丑肝各定位。
了解人体经络-日之中循行运转规律,把握生命中的每一刻,从呼吸做起,以经络为据,洞悉太极之理,尊阴阳之纲纪,诸十二经脉者,皆系于生气之原,气者生之本也,时者生之用也!
献上十二时辰和人体经络时表,希望大家都能打开健康之门:
手太阴肺经 寅时(3点至5点)—肺经旺。寅时睡得熟,色红精气足;
“肺朝百脉。”肝在丑时把血液推陈出新之后,将新鲜血液提供给肺,通过肺送往全身。所以,人在清晨面色红润,精力充沛。寅时,有肺病者反映最为强烈,如剧咳或哮喘而醒。
http://album.sina.com.cn/pic/01.gif
----------------------------------------------------------------
手阳明大肠经 卯时(5点到7点)—大肠经旺。卯时大肠蠕,排毒渣滓出;“肺与大肠相表里。”肺将充足的新鲜血液布满全身,紧接着促进大肠进入兴奋状态,完成吸收食物中的水分和营养、排出渣滓的过程。清晨起床后最好排大便。
http://album.sina.com.cn/pic/02.gif
足阳明胃经 辰时(7点到9点)—胃经旺。辰时吃早餐,营养身体安;
人在此时段吃早餐最容易消化,吸收也最好。早餐可安排温和养胃的食品如稀粥、麦片、包点等。过于燥热的食品容易引起胃火盛,出现嘴唇干裂、唇疮等问题。不吃早餐更容易引起多种疾病。
http://album.sina.com.cn/pic/03.gif
--------------------------------------------------------------
足太阴脾经 已时(9点至11点)—脾经旺。已时脾经旺,造血身体状;“脾主运化,脾统血。”脾是消化、吸收、排泄的总调度,又是人体血液的统领。“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脾的功能好,消化吸收好,血液质量好,所以嘴唇是红润的。唇白标志血气不足,唇暗、唇紫标志寒入脾经。
http://album.sina.com.cn/pic/04.gif
----------------------------------------------------------------
手少阴心经 午时(11点至13点)—心经旺。午时一小憩,安神养精气;“心主神明,开窍于舌,其华在面。”心气推动血液运行,养神、养气、养筋。人在午时能睡片段,对于养心大有好处,中使下午至晚上精力充沛。
http://album.sina.com.cn/pic/05.gif
-----------------------------------------------------------------
手太阳小肠经未时(13点到15点)—小肠经旺。未时分清浊,饮水能降火;小肠分清浊,把水液归于膀胱,糟粕送入大肠,精华上输于脾。小肠经在未时对人一天的营养进行调整。如小肠有热,人会干咳、排屁。此时多喝水、喝茶有利小肠排素降火。
http://album.sina.com.cn/pic/06.gif
-----------------------------------------------------------
足太阳膀胱经申时(15点至17点)—膀胱经旺。申时津液足,养阴身体舒;膀胱贮藏水液和津液,水液排出体外,津液循环在体内。若膀胱有热可致膀胱咳,且咳而遗尿。申时人体温较热,阴虚的人最为突出。此时适当的活动有助于体内津液循环,喝滋阴泻火的茶水对阴虚的人最有效。
http://album.sina.com.cn/pic/07.gif
-----------------------------------------------------------------
足少阴肾经酉时(17点至19点)—肾经旺。酉时肾藏精,纳华元气清;
“肾藏生殖之精和五脏六腑之精。肾为先天之根。”人体经过申时泻火排毒,肾在酉时进入贮藏精华的阶段。此时不适宜太强的运动量,也不适宜大量喝水。
http://album.sina.com.cn/pic/08.gif
-----------------------------------------------------------------
手厥阴心包经戌时(19点至21点)—心包经旺。戌时护心脏,减压心舒畅;“心包为心之外膜,附有脉络,气血通行之道。邪不能容,容之心伤。”心包是心的保护组织,又是气血通道。心包经戌时最兴旺,可清除心脏周围外邪,使心脏处于完好状态。此时一定要保持心情舒畅:看书听音乐、或做SPA、跳舞、耍太极……放松心情,释放压力。
http://album.sina.com.cn/pic/09.gif
-----------------------------------------------------------------
手少阳三焦经亥时(21点到23点)--三焦经旺。亥时百脉通,养身养娇容。三焦是六腑中最大的腑,具有主持诸气,疏通水道的作用。亥时三焦能通百脉。人如果在亥时睡眠,百脉可得到最好的休养生息,对身体对美容十分有益。百岁老人有个共同特点,即在亥时睡觉。现代人如不想此时睡觉,可听音乐、看书、看电视、练瑜伽,但最好不要超过亥时睡觉。
http://album.sina.com.cn/pic/10.gif
-----------------------------------------------------------------
足少阳胆经子时(23点至1点)—胆经旺。子时睡得足,黑眼圈不露;中医理论认为;“肝之余气,泄于明胆,聚而成精。”人在子时前入眠,胆方能完成代谢。“胆汁有多清,脑就有多清。”子时前入睡者,晨醒后头脑清晰、气色红润,没有黑眼圈。反之,常于子时内不能入睡者,则气色青白,眼眶昏黑。同时因胆汁排毒代谢不良更容易生成结晶、结石。
http://album.sina.com.cn/pic/11.gif
足厥阴肝经丑时(1点至3点)—肝经旺。丑时不睡晚,脸上不长斑;中医理论认为:“肝藏血。”“人卧则血归于肝。”如果丑时不能入睡,肝脏还在输出能量支持人的思维和行动,就无法完成新陈代谢。所以丑时前未能入睡者,面色青灰,情志怠慢而躁,易生肝病,脸色晦暗长斑。
http://album.sina.com.cn/pic/12.gif
人体全息穴区图解













第一颈椎(C1)眩晕,后头痛,视力下降,高血压,失眠,面瘫
第二颈椎(C2)眩晕,偏头痛,耳鸣,胸闷,心动过速,排尿异常,视力下降,高血压,失眠,面瘫
第三颈椎(C3)喉咙部异物感,胸闷,颈痛,牙痛,甲状腺功能亢进
第四颈椎(C4)喉咙部异物感,胸闷,打呃,肩痛,牙痛,三叉神经痛,甲状腺功能亢进
第五颈椎(C5)眩晕,视力下降,心动过速或过缓,上臂痛或下肢瘫痪
第六颈椎(C6)低血压,心率失常(过速或过缓),上肢桡侧麻痛
第七颈椎(C7)低血压,心率失常,上肢后侧尺侧麻痛
第一胸椎(T1)上臂后侧痛,肩胛部痛,气喘,咳嗽,左上胸痛,心慌,心悸
第二胸椎(T2)上臂后侧痛,气喘,咳嗽,左上胸痛,心慌,心悸
第三胸椎(T3)上臂后侧痛,肩胛部痛,气喘,咳嗽,左上胸痛,心慌,心悸,胸闷,胸痛
第四胸椎(T4)胸壁痛,气喘,打呃,乳房痛
第五胸椎(T5)胸壁痛,气喘,乳房痛
第六胸椎(T6)胃痛,肝区痛,上腹胀,肋间痛,胆石症
第七胸椎(T7)胃痛,肝区痛,上腹胀,肋间痛,胆石症
第八胸椎(T8)胃痛,肝区痛,上腹胀,肋间痛,胆石症
第九胸椎(T9)胃痛,肝区痛,上腹胀痛,子宫炎
第十胸椎(T10)腹胀,肝区痛,卵巢炎,睾丸炎,子宫炎
第十一胸椎(T11)胃脘痛,肝区痛,胰腺炎,糖尿病,肾病,排尿异常,尿路结石,腹胀痛,
第十二胸椎(T12)胃脘痛,肝区痛,胰腺炎,糖尿病,肾病,排尿异常,尿路结石,腹胀痛,肾炎,肾结石,腹泻,
第一腰椎(L1)胃脘痛,肝区痛,胰腺炎,糖尿病,肾病,排尿异常,尿路结石,腹胀痛,肾炎,肾结石,腹泻,大腿前侧痛
第二腰椎(L2)腰痛,排尿异常,大腿麻痛
第三腰椎(L3)两侧腰痛,腹痛
第四腰椎(L4)两侧腰痛,腹痛,腹胀便秘,下肢外侧麻痛,
第五腰椎(L5)下肢后侧麻痛,下肢痛,遗精,月经不调
骶 骨(S)排尿异常,子宫炎,前列腺炎
注:颈椎C,胸椎T,腰椎L,骶椎S

人体经络图 |肝经图 |胆经图 |心经图 |脾经图 |大肠经图 |小肠经图 |肺经图
十二经络图 |胃经图 |心包经图 |肾经图 |膀胱经图 |三焦经图 |奇经八脉图 |阳蹻脉图
经络知识 |督脉图 |任脉图 |阴维脉图 |阳维脉图 |带脉图 |冲脉图 |阴蹻脉图

人体经络图
经络理论是中医最基础的理论,无论是中医的外治疗法,如针灸、推拿还是伤寒杂病论的六经辨证中,经络理论都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认识中医就从了解人体经络图开始,人体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路,内属于脏腑,外布于全身,将各部组织、器官联结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经,指经脉,犹如直通的径路,是经络系统中的主干;络,指络脉,犹如网络,是经脉的细小分支。经络学说是中医的精髓之一,与脏腑、气血等基础理论一起,对中医各科特别是对针灸的临床辩证和治疗,有着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
正确认识和理解人体经络图,是经络养生、经络保健、经络疗法的先决条件,不明经络,开头动手就错,古往今来的注明中医学家都对人体经络有着很深的研究,比如鼎鼎大名的李时珍除了编写出了中医药学巨著本草纲目,在经络研究方面也有着很深的造诣,奇经八脉考就是其对经络研究的总结。人体经络图由十二经络图和奇经八脉图组成,包括手三阴经(手太阴肺经图、手厥阴心包经图、手少阴心经图)、手三阳经(手阳明大肠经图、手少阳三焦经图、手太阳小肠经图)、足三阳经(足阳明胃经图、足少阳胆经图、足太阳膀胱经图)、足三阴经(足太阴脾经图、足厥阴肝经图、足少阴肾经图)。 奇经八脉图片包括督脉图、任脉图、冲脉图、带脉图、阴维脉图、阳维脉图、阴蹻脉图、阳蹻脉图共8条。
十二经脉是经络系统的主体,也称为“正经”。奇经八脉的“奇”有“异”的意思,是指与十二经脉不同而“别道奇行”的八条经脉。
人体穴位图
人体穴位图解首页
穴位疗法基本常识
◆头部穴位图解(正面)
◆头部穴位图解(背面)
◆头部穴位图解(侧面)
◆胸部腹部穴位图解
◆人体背部穴位图解一
◆人体背部穴位图解二
◆人体上肢穴位图解
◆人体下肢穴位图解
◆人体足部穴位图解
◆数脊椎骨窍门图解
◆人体穴位图  ◆头部穴位图(正面)
◆头部穴位图(背面)
◆人体前部穴位图
◆人体背部穴位图
◆上肢内侧穴位图
◆上肢外侧穴位图
◆下肢内侧穴位图
◆下肢外侧穴位图
◆耳部全息穴位图
◆人体骨骼名称图
◆三阴交穴
十四经穴经外穴耳针耳穴腧穴歌决中医针灸中医拔罐中医刮痧中医按摩中医艾灸中医经络经络腧穴学

足部穴位图解

耳部穴位图解

背部穴位图解
找穴位时,如果按压时有明显的酸胀或麻木或疼痛的感觉,这说明找准了穴位。
很多人认为穴位按摩是用来治病的,其实更大的好处在于及时纠正气血经络的不通,达到预防疾病的作用。因为穴位是体表经络气血输注身体外部的特殊位置,通过刺激穴位,能起到调整体内气血运行的目的。

人体穴位示意图

人体穴位分布图
腰眼穴
百会穴
百里穴
承扶穴
承泣穴
承山穴
尺泽穴
大肠俞
大敦穴
大赫穴
大巨穴
大迎穴
大椎穴
胆俞穴
耳门穴
发际点
肺俞穴
风池穴
风府穴
风门穴
复溜穴
肝俞穴
痞根穴
肩前穴膏肓穴
膈俞穴
关元穴
关元俞
合谷穴
或中穴
脊中穴
颊车穴
肩根穴
肩井穴
肩外俞
解溪穴
睛明穴
鸠尾穴
巨阙穴
厥阴俞
客主人
孔最穴
昆仑穴
里内庭
梁丘穴
桥弓穴
腰奇穴
肩后穴列缺穴
足临泣
命门穴
内关穴
膀胱俞
脾俞穴
期门穴
气海穴
气舍穴
气穴
丘墟穴
曲池穴
曲垣穴
人迎穴
日月穴
三焦俞
三阴交
膻中穴
少冲穴
申脉穴
身柱穴
上关穴
玉液穴
聚泉穴神道穴
神门穴
肾俞穴
手三里
水分穴
水沟穴
四白穴
太白穴
太冲穴
太溪穴
太阳穴
太渊穴
陶道穴
天枢穴
天突穴
天柱穴
天宗穴
听宫穴
瞳子髎
头维穴
外关穴
定喘穴
十宣穴
海泉穴完骨穴
委中穴
胃俞穴
膝眼穴
下关穴
小肠俞
心俞穴
行间穴
血海穴
哑门穴
眼点穴
阳白穴
阳池穴
阳陵泉
腰阳关
腰俞穴
翳风穴
阴谷穴
阴陵泉
印堂穴
迎香穴
八邪穴
八风穴
金津穴涌泉穴
俞府穴
攒竹穴
指间穴
至阳穴
志室穴
治喘穴
治痒穴
中极穴
中脘穴
中渚穴
足三里
落枕穴
下痢穴
口内点
胃肠点
上仙点
高血压点
第二厉兑
第三厉兑
六华灸穴
百虫窝穴
颈百劳穴
十七椎穴
人体穴位取穴窍门
若找到人体穴位图解中所提及的穴道,先压压、捏捏皮肤看看。若出现压痛/硬结/感觉敏感/色素沉淀/温度变化等反应,即可判断有穴道在。细节请参阅“寻找穴道的诀窍”。
另外,本站在穴道的找法中,频频出现“两指宽”、“三指宽”等字眼,这是计算穴道位置时的基准,有“同身尺寸”之说。例如,“一指宽”是指大拇指最粗部分的宽度;“两指宽”则是指食指与中指并列,第二关节(指尖算起的第二个关节)部分所量的宽度。“人体穴位图下载”。
手指的大小、宽度,依年龄、体格、性别而有极大的不同。以此法确定人体穴位图解中所提及的穴道时,请以患者的指宽度来找。(另注:拇指同身寸:即患者拇指指关节的横纹作为1寸。)“人体穴位按摩图”。

人体结构大型医学图谱

人体全息穴位图32张



全身对应关系 1

手部病理反应点定位及适应症对照表

手掌反射区图

手掌反应疼痛点图

手掌穴位.区带位置和效能示意图

手针掌侧穴位图

双手手背反射区图

第二掌骨全息穴位图

反射图足内侧

脊柱节段神经与脏器相关关系示意图

脊柱节段损害的相关及症象示意图

脊柱相关的腹部触诊诊断示意图

脊柱相关的脊背触诊诊断示意图

脊柱相关的脊神经关系模式图

脊柱相关的经穴及皮纹关系图

脊柱相关的自主神经关系模式图



十二经脉流注图补母泻子

脊椎的半脱位与神经图表


耳正面全息图


足外侧反射区

反射图足背

反射图足内侧

双足全息图3

双足全息图 1

双足全息图 2
小儿推拿按摸详解【一】(动画图解)
五脏相对五行
一、穴位:脾经(脾土)
位置:拇指桡侧面。
操作:
①补脾经:使患儿拇指微屈,操作者以拇指面沿
患儿拇指桡侧缘向掌根直推,见中图。
②清脾经:在小儿拇指面上直推,见右图。
约推100~300次。
主治:消化不良,腹泻,呕吐,疳积,四肢无力等。
图解:

二、穴位:肺经(肺金)
位置:无名指掌面。
操作:
①补肺经:在无名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200~400次。
②清肺经:面向指根方向直推,见右图,清200~400次。
主治:发热,咳嗽,气喘,胸闷,咽喉肿痛等.
图解:

三、穴位:肾经(肾水)
位置:小指掌面。
操作:
①补肾经:在小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200~400次。
②清肾经:自小指尖向指根方向直推,见右图,清100~200次。
主治:小便赤涩不利,遗尿,尿频等。
图解:

四、穴位:肝经(肝木)
位置:食指掌面。
操作:
①补肝经:在小儿食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100~200次。
②清肝经:由指尖向指根直推,见右图,清100~300次。
主治:惊风抽搐、目赤,伤风感冒,脾虚泄泻,肝炎等
图解:

五、穴位:心经(心火)
位置:中指掌面。
操作:
①补心经:在小儿中指面作旋推,见中图,约补100~200次。
②清心经:指尖向指根直推,见右图,清100~300次。
主治:高热神昏,烦躁,夜啼,口舌生疮,小便短赤等。
图解:

这是从网上找到的,五脏相对于五行的,大家没事的时候可以多做按摩,闲着也是闲着,做了总比没做的好。只是上面说的是患儿,应该对应大人的也可以的,我询问过中医,穴位是一样的。健身是全民的,无论是以什么方式。没事时,坐车时都可以按摩一下试试了!
小儿推拿按摸详解【二】

根据小儿的形体、生理、病理以及特定穴位的形态位置等特点,专用于防治小儿某些病证的推拿方法。又称小儿按摩。­
关于小儿推拿,早在2000多年前即有这方面的论述 。1973年中国湖南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西汉帛书 《五十二病方》中即有这方面的描述;晋代葛洪的《肘后备急方》治卒腹痛方法中介绍了捏脊法;唐代《备急千金要方》中有膏摩防治小儿疾病的方法;宋代《苏沈良方》记载用掐法治疗脐风撮口等证。明清时期,推拿 疗法在儿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发展成为小儿推拿专科,逐渐形成了具有特色的专门体系,这一时期出版了近30多种小儿推拿专著,在现存的10余种著作中,有《针灸大成》等。­
小儿推拿的特点有:①在经穴方面提出了五指经穴通联的观点。②有适应于推拿特点的穴位,这些穴位大多集中于头面及上肢部,且穴位不仅是点状,也有线状和面状。如前臂的三关穴和六腑穴都是线状穴,而指面部的脾土、肺金 、心火、肝木、肾水诸穴皆为面状穴。特定穴位的点、线、面状和分布特色,更能反映推拿手法治病为主的特点。③诊断中发展了腹诊法,治疗上很重视归经施治和五行生克的基本法则。④在推拿手法方面,强调以轻柔着实为主,要求轻快柔和,平稳着实,适达病所,形成了“按摩掐揉推运搓摇”小儿推拿八法为主的一整套小儿推拿手法和复式操作法。⑤在临床操作中,一是强调先头面、次上肢、次胸腹、次腰背、次下肢的操作程序;二是强调手法的补泻作用;三是重视膏摩的应用和使用葱汁、姜汁、滑石粉等介质进行推拿,这样既可保护娇嫩皮肤不致擦破,又增强手法的治疗作用。­
小儿推拿的对象一般是指6岁以下的小儿,特别是3岁以下的婴幼儿。其治疗范围比较广泛,如泄泻、呕吐、疳积、便秘、脱肛、发热、咳喘、惊风、遗尿、肌性斜颈、斜视、小儿瘫痪等证。 ­
儿科推拿按摩——呼吸系统疾病治疗­
一、感冒 ­
感冒俗称伤风,是小儿最常见的疾病。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在气候变化多端,冷热交替的秋冬之交和冬春之交发病率最高。小儿脏腑娇嫩,得病之后,容易出现夹痰、夹滞、夹惊以及化热变喘等兼症,这是小儿感冒的特点,临床上应予注意。­
小儿常见的一些传染性疾病在早期,也可表现为感冒症状,必须提高警惕,加以注意以免延误治疗。­
(病因病理)本病的发生与气候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通常在气温低下,或突然变冷时最易发病。外感风寒是感冒的主要原因。小儿形气未充,肌腠疏薄,表卫不固,抗病能力差,一旦外界气候突然变化,冷热失常时,易被外邪所侵而致病。­
外邪侵袭首先犯肺,肺主呼吸,系喉,开窍于鼻,外合皮毛。风邪自口鼻、皮毛而入,客于肺卫,导致表卫调节失司,肺气失宣而出现恶寒、发热、头痛、鼻塞、流涕、咳嗽等症,肺失清肃,津液凝聚成痰,痰阻气道,导致肺闭痰喘。­
小儿脾常不足,感受风邪之后,会影响脾胃运化的功能,造成乳食积滞呕吐、腹泻。­
邪热不退,扰乱神明,引动肝风出现烦躁不安、抽搐等症。­
(临床表现)小儿感冒,根据临床症状的表现,分为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两型。­
1、风寒感冒 发热、怕冷、无汗、鼻塞、流清涕、喷嚏、头身疼痛、喉痒、咳嗽、痰清稀、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浮紧、指纹淡红。­
2、分热感冒 高热、微恶寒、汗少、喷嚏、鼻塞、流黄涕、头痛、面赤、咽红、咳嗽痰黄、舌尖稍红、苔薄白或黄白相兼、脉浮数、指纹红紫。­
(治疗)­
治则 清热解表,发散外邪。­
处方 推攒竹、推坎宫、揉太阳,清肺经,清河水。风寒者加推三关、掐揉二扇门,拿风池;风热者加推脊。­
方义 清肺经,清河水宣肺清热;推天门(攒竹),推坎宫,揉太阳疏风解表,发散外邪;风寒者加推三关、掐揉二扇门、拿风池祛散风邪,发汗解表;风热者加推脊,多推清河水以清热解表。­
若兼咳嗽,痰鸣气喘者加推揉膻中、揉肺俞、揉丰隆、运内八卦;兼见脘腹胀满,不思乳食,嗳酸呕吐者加揉中脘,推揉板门、分推腹阴阳,推天柱;兼见烦躁不安,睡卧不宁者加清肺经,掐揉鱼际交,掐揉五指节。­
二、咳嗽­
有声无痰谓之咳,有痰无声谓之嗽。实际上咳不尽无嗽,嗽亦不尽无咳,故一般统称之为咳嗽。­
咳嗽是小儿疾病常见的一个症状,一年四季皆可发病,而冬春季节尤为多见。咳嗽的成因不一,种类亦多,外邪侵袭肺脏可引起咳嗽,其它肺腑有病累及于肺,也可发生咳嗽。因此在临诊时必须全面检查,仔细分析正确诊治。临床上一般将咳嗽分为外感咳嗽和内伤咳嗽两大类,小儿以外感咳嗽多见。­
(病因病理)­
1、外感咳嗽 本病的发生多因人体卫外功能不固,在寒冷季节或气候突变时,风寒等外邪侵袭而致。­
肺主气,为五脏之华盖,上系咽喉,开窍于鼻,外合皮毛,司呼吸,为人体气体出入治节的主要器官。肺为娇脏,风为百病之长,人体一旦遭受外邪侵袭,或从口鼻而入,或从皮毛而受,必首先犯肺。肺气壅遏不宣,清肃之令失常,影响到肺气之肃降,上逆则致咳嗽。­
2、内伤咳嗽 本病多由外感,咳嗽久治未愈或失治转变而成;或肺脏虚弱,或脾肾有病累及肺脏所致。久咳伤阴,肺失濡润,则肺气上逆而咳嗽少痰;肺气不足则气短而咳。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若肺气化不足,影响于脾,则脾失健运而水液不能化生精微,反而生湿聚为痰浊。湿痰积于肺,影响气机出入,逐为咳嗽。寒久伤肾,肾虚则不能纳气,而影响津液之输化,肺气之升降。人体的气化功能失常,则水气不能循常而积为患,上逆犯肺,可见喘促气短,咳声无力。­
(临床表现)­
1、外感咳嗽­
(1)风寒咳嗽 初起咳嗽无痰或少痰,鼻塞流清涕,头身疼痛,恶寒不发热或有微热,无汗,苔薄白,脉浮缓或浮紧,指纹淡红。­
(2)风热咳嗽 咳嗽,痰黄稠,咯痰不爽,发热恶风,汗出,口渴唇燥,流黄涕,咽燥干痛或痒,便秘,小便黄,舌红苔黄,脉数,指纹鲜红。­
2、内伤咳嗽­
(1)阳虚咳嗽 咳声不扬,痰稀色白,便溏,面色咣白,易出汗,神疲乏力,畏寒肢冷,食欲不振,动则气急,苔薄白,舌淡红,脉缓无力。­
(2)阴虚咳嗽 干咳无痰或少痰,吐痰胶粘,咽喉干痛,大便干燥,甚则口苦,低热或不发热,舌红无苔,脉多弦细或细数。­
(治疗)­
1、外感咳嗽­
治则 疏分解表、宣肺止咳。­
处方 推天门,推坎宫,揉太阳,清肺经,运内八卦,推揉膻中,揉乳旁,揉肺俞,分推肩胛骨。­
方义 推天门,推坎宫,揉太阳疏风解表;推揉膻中,运内八卦宽胸理气,化痰止咳;清肺经,揉乳旁,揉肺俞,分推肩胛骨宣肺化痰止咳。­
若风寒者加推三关,掐揉二扇门;风热者加清天河水;痰多喘咳,有干、湿性罗音加推小横纹揉掌小横纹。­
2、内伤咳嗽­
治则 健脾养肺,止咳化痰。­
处方 补脾经、补肺经、运内八卦、推揉膻中,运内八卦宽胸理气,化痰止咳;揉乳旁,揉肺俞宣肺止咳;揉中脘,按揉足三里健脾胃助运化。­
久咳体虚喘促加补肾经,推三关、捏脊;阴虚咳嗽加揉二马;咳痰不利加揉丰隆、天突。­
三、支气管哮喘­
哮喘是小儿常见的一种呼吸道疾病,临床上常以阵发性呼吸困难,呼气延长,喉间有哮鸣声,严重时张口抬肩,难以平卧为特征。多见于春秋季节。气候突变,寒温失宜,饮食不当等为本病诱发因素。古人认为哮与喘不同,《医学正传》说:“喘促喉间如水鸣声者谓之哮,气促而连续不能以息者谓之喘”。但在临床上哮必兼喘,故一般通称为哮喘。小儿哮喘多指支气管哮喘。­
(病因病理)小儿哮喘病的形成有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证治汇补》说:“内因有壅塞之气,外有非时之感,膈有胶固之痰,三者相合,闭拒气道,搏击有声,发为哮喘病”。­
1、内因 本病的发生与肺、脾、肾三脏不足有关。肺虚表卫不固,痰邪内状;脾虚运化失职,不能行其津液,积湿生痰,上贮于肺;肾虚不能纳气,则气短而喘。­
2、外因 气候转变,寒温失调,外邪侵袭肺脏,肃降失常,肺气壅塞,呼吸不利,气逆而喘。­
哮喘是由于外来因素作用于内在因素而发病。素有特异体质的小儿,对某些刺激特别敏感,如外感风寒或饮食不当,过食生冷或咸酸食物等,常可导致现出发作。反复发作则可导致肺气耗散,病程日久肺虚及肾,出现肾阳虚亏的症候。­
哮喘有寒、热及寒喘兼阳虚之分。《景岳全书》载有:“喘有夙根,遇寒即发,或遇劳即发者,亦名哮喘”。外感风寒,寒伏肺俞而聚液生痰,或素体阳虚,气不化津而致寒痰内伏发为哮喘。素体阴虚,痰热郁肺,或寒痰久伏化热则发为喘。哮喘反复发作,肺气耗散,肾阳虚亏,气不摄纳为寒喘兼阳虚。­
(临床表现) 哮喘主要症候为呼吸急促,咳嗽气逆,喉间哮鸣有声,呼吸困难,呼气延长,平卧困难,咳痰不出,甚则张口抬肩,面白唇青,神倦肢冷,头汗涔涔。­
1、寒喘 咳嗽喘促,喉间有痰鸣声,吐痰清稀,色白多沫,形寒无汗,面色苍白或青紫,四肢不温,口不渴或渴喜热饮,小便清长,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数或浮滑,指纹淡。­
2、热喘 咳嗽气喘,呼吸憋气,不能平卧,喉间痰鸣,痰稠色黄,发热面红,胸膈满闷,烦躁不安,渴喜冷饮,小便黄赤,大便燥秘,舌质红,苔薄黄或黄厚,脉浮数,指纹深红。­
3、寒喘兼阳虚 除上述寒喘的症状外,兼面青唇紫,口不渴,倦怠乏力,食少纳呆,头汗涔涔,张口抬肩,端坐喘息,四肢欠温,小便清长舌淡,苔薄白,脉濡而无力,指纹淡白。­
(治疗)­
治则 降气平喘、化痰。­
处方 清肺经,推揉膻中,揉天突,搓摩胁肋,揉肺俞,运内八卦。­
方义 揉天突,搓摩胁肋降气引痰,推揉膻中,运内八卦,揉肺俞,清肺经宽胸宣肺,降气平喘化痰。­
热喘加清天河水;寒喘加推三关,揉外劳;久病体虚、阳气不足、肾不纳气者加推三关,补脾经,补肾经,揉丹田,清肺经改为补肺经。­
血液循环系统(图) 001
血管是血液流动的管道,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种。动脉起自心脏、不断分枝,口径渐渐变细,管壁渐渐变薄,最后分成大量的毛细血管,分布到全身各组织和细胞之章。毛细血管再逐渐汇合成静脉,最后返回心脏。动脉和静脉是输送血液的管道,而毛细血管则是血液与组织进行的物质交换的场所。
中医图谱









血液循环系统(图) 001
血管是血液流动的管道,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种。动脉起自心脏、不断分枝,口径渐渐变细,管壁渐渐变薄,最后分成大量的毛细血管,分布到全身各组织和细胞之章。毛细血管再逐渐汇合成静脉,最后返回心脏。动脉和静脉是输送血液的管道,而毛细血管则是血液与组织进行的物质交换的场所。

关于人体骨骼系统(图) 002
人骨共有206块,以其分布部位不同分为躯干骨、颅骨和四肢骨。各骨之间连接构成骨骼。(如颇保护脑,胸廓保护心、肺等。)骨骼肌跨过一个或多个关节,附着在两块或两块以上的骨面上,在神经系统支配下,骨骼肌收缩,牵拉骨骼,产生各种运动。骨的表层致密而坚硬,叫骨密质;骨的内部呈蜂窝状,叫骨松质;骨中的空腔叫部分叫骨髓腔,中央充满骨髓。胎儿和幼儿的骨髓都是红骨髓,为造血器官。随着年龄增长,长骨骨髓腔内的红骨髓逐渐被脂肪组织代替,变成黄骨髓。骨骼:成人的骨共有206块,骨与骨相互连接成为骨骼,对人体起支柱、运动和保护作用。206块骨中,颅骨23块,躯干骨51块,四肢骨、不规则骨和含气骨5种。

人体消化系统(图) 003
人体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大部分组成。
人体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包括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大肠(包括盲肠、阑尾、结肠、直肠)。在临床上,常把消化道分为上消化道(十二指肠以上的消化道)和下消化道(十二指肠以下的消化道)。
消化腺包括口腔腺、肝、胰腺以及消化管壁上的许多小腺体,其主要功能是分泌消化液。
人体在整个生命活动中,必须从外界摄取营养物质作为生命活动能量的来源,满足人体发育、生长、生殖、组织修补等一系列新陈代谢活动的需要。人体消化系统各器官协调合作,把从外界摄取的食物进行物理性、化学性的消化,吸收其营养物质,并将食物残渣排出体外,它是保证人体新陈代谢正常进行的一个 重要系统。

生殖系统(图) 004
男性内生殖器包括睾丸、附睾、输精管、射精管、精囊腺、前列腺等。外生殖器有阴茎和阴囊。女性内生殖器包括卵巢、输卵管、子宫和阴道。外生殖器有阴阜、阴蒂、大阴唇、处女膜和前庭大腺等。生殖系统的功能是产生生殖细胞,繁殖新个体,分泌性激素和维持副性征。
生殖系统有男性和女性两类。按生殖器所在部位,又分为内生殖器和外生殖器两部分。

神经系统(图) 005
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两部分。中枢神经包括脑和脊髓,分别位于颅腔和椎管内。周围神经广泛分布于全身,包括脑神经、脊神经和植物神经三部分。人体内最高级、最重要、功能最复杂的一个系统,是人体的调节装置。神经系统能感受体内、体外的各种刺激,调节全身各器官的功能活动,使器官、系统之间的活动互相配合而形成统一的整体,并加外界环境不断地保持平衡。神经把称为神经冲动的信息传导到肌肉。例如,在劳动中,呼吸加强,血液循环加速,使肌肉获得充分的氧和营养物质,这些功能活动就是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完成的。

呼吸系统(图) 006
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前者传送气体,后者进行气体交换。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和支气管以上的部分称为上呼吸道;气管部分为下呼吸道。人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不断地消耗氧和二氧化碳。呼吸系统的功能就是不断地从外界吸入氧,并将体内氧化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以保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进行。
































必须记住的16个穴位。
一切慢性病一一足三里
伸展一切经脉一一申脉
一切筋病一一承筋
一切骨病一一绝骨
内外伤一一承山
一切疹病一一百虫窝
头痛一一百会
鼻病一一风门
尿多一一小指第一关节上
更年期病一一隐白
咳喘一一定喘
阑尾病一一阑尾穴
37
主升一切一一百66;会
主降一切------涌泉
胆襄炎一一胆襄穴
面瘫一一迁正 (牵正)
3、古今医家最重视的穴位
四大古穴:足三里、委申、列缺、合谷
四大今穴:三阴交、悬钟、胰俞、隔俞
(血压三阴交,悬钟中风抛,胰俞糖尿病,肿瘤隔俞瞧。)
未来四穴:血逗 领血潮,擅虫 气可消,全肛 阴阳论,全身在大
解毒三穴:开窍宁神在侠莲 ,大鹰;汹涌势不移,奎生 善痊宿痛
久,急时拈来效自奇。
穴位疗法经验-  歌诀
人体有病阳先虚、升阳通气开络先、
大椎尾闾通督阳、百会涌泉连上下、
开心活关前后心、神阙命门先后天、
点拨带脉通左右、秘法治病九穴先、
淮安章意 的个人图书馆
地址:http://www.360doc.com/userhome/5620517
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故乡淮安
词条图册更多图册


《生活》杂志拍...(19张)

《周恩来画传》...(15张)

周恩来和邓颖超(20张)

周恩来各时期图片一(14张)

周恩来各时期图片二(16张)

周总理珍藏彩色...(20张)

周恩来纪念馆(16张)
中医人体穴位经络结构十二时辰【小儿推拿按摸详解】图谱++= 中医人体穴位经络结构十二时辰【小儿推拿按摸详解】图谱1-520 中医人体穴位经络结构十二时辰【小儿推拿按摸详解】图谱 中医人体穴位经络结构十二时辰【小儿推拿按摸详解】图谱1 中医人体穴位经络结构十二时辰【小儿推拿按摸详解】 中医人体穴位经络结构十二时辰图谱 十二时辰&人体经络 穴位按摩针灸彩色图谱 十二时辰和十二经循行歌及人体经络图文he人体穴位按摩针灸彩色图谱 ==人体穴位图大全 经络 时辰 用药歌诀表 儿童推拿按摩详解【108】(动画图解) 人体穴位图大全 经络 时辰 用药歌诀表 儿童推拿按摩详解动画图解) 人体穴位图大全 经络 时辰 用药歌诀表 儿童推拿按摩详解) 人体穴位图大全、经络、时辰、用药歌诀表、儿童推拿按摩详解(动画图解) 人体穴位图大全 经络 时辰 用药歌诀表 儿童推拿按摩详解【108】(动画图解) 十二时辰和人体经络图文和人体穴位按摩针灸彩色图谱 009. 十二时辰和人体经络图文he人体穴位按摩针灸彩色图谱。 [转] 十二时辰和人体经络图文he人体穴位按摩针灸彩色图谱 | [转] 十二时辰和人体经络图文he人体穴位按摩针灸彩色图谱 | - 关爱父母 十二时辰和人体经络图文,人体穴位按摩针灸彩色图谱 十二时辰和人体经络图文与人体穴位按摩针灸彩色图谱---经典、全面 十二时辰和人体经络图文和人体穴位按摩针灸彩色图谱 十二时辰和人体经络图文he人体穴位按摩针灸彩色图谱 [转] 十二时辰和人体经络穴位 十二时辰和人体经络 穴位 【中医】十二时辰和人体经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