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竣工验收申请报告:九一一事件对美国的七大教训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01:04:28

王义桅:九一一事件对美国的七大教训

(2011-09-14)

fieldset {width: 306px;border: 1px solid #990000;align: center;}legend {font-family: Arial,"宋体";font-size: 12px;font-weight: bold;color: #990000;}

  原子弹发明以后,爱因斯坦曾说过:“除了我们的思维方式外,一切都改变了。” 九一一发生后,许多人也引用这句话。十周年过去了,问题就在美国人的思维方式迄今未变,忽视以下七大教训:

消解世界怨恨 重新解读历史

  教训一:上帝不会总是保佑美国。

  美国的民族魂,从美钞印的“我们信仰上帝”(如今随着美国社会的多元化,“上帝”越来越变成“神”了),到想当然地笃信“上帝保佑美国”,如今已成为政客们的口头禅。事实上,美国常常滥用这种想当然的神圣感。如果其他国家做得更好,上帝就可能保佑它们,未见得总保佑美国。九一一事件清楚表明,美国本土绝对安全的神话已经破灭,建立在自己上帝般“永远正确,且无所不能”的软实力观,不断将美国引入歧途。通过公共外交而非基本政策和行为、思维方式来解决“他们为何恨我们”问题,只是缘木求鱼。阿富汗、伊拉克战争后,世界对美国的怨恨并未消失。

  教训二,历史尚未终结。

  中国的周恩来总理有句著名的话至今常为人所引用,“评价法国大革命,二百年太早”。许多人引用这句话说明中国人思维的历史纵深感,其实周说的是,谁站在历史的正确性一面,谁站在历史的错误一面,尚无定论;历史事件需要时间检验。缺乏历史感的美国人,在冷战结束后轻易得出“历史终结论”,成为历史的笑柄。九一一事件的最大警醒是:历史尚未终结。时至今日,国际关系民主化、发展模式多样化,成为不争的事实。

  教训三,对历史的错误解读自掘战略陷阱。

  对冷战结束历史的错误解读——以为是美国式的自由民主制度战胜了苏联的共产主义模式,导致美国最近十年来的战略滑坡。其实,美国赢得了冷战,这本是说给老百姓听的,结果美国精英也笃信不已。其结果,美国失去反思自己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的机会,接连在伊拉克、阿富汗乃至最近的利比亚问题上越陷越深,互联网泡沫破灭后,失去纠正美国经济虚拟化的战略机遇期,最终酿成华尔街金融海啸。中国有句古话:福兮祸所倚。自己成就、对手的崩溃,往往毁了自己。苏联的解体,被普京称为“20世纪地缘政治的最大悲剧”,其实美国也在为这一悲剧付出代价。

反省生活方式 主动适应世界

  教训四,生活方式保卫战可以休矣。

  九一一事件的教训之一是,不要盯着对手,要多反省自己。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第一条是维护自己的生活方式,恰恰是不可持续的生活方式招致打击。历史上,人们对生活方式的贪婪追求,推动了地区交往与全球化进程。比如,中世纪欧洲人对香料的喜爱、阿拉伯人对瓷器和香水的痴迷,创造了跨越海洋和沙漠的经济联系,并导致了政治和社会方面的巨大变化。17至18世纪日益上涨的对糖的需求导致了加勒比群岛的转型和跨大西洋奴隶交易的形成。时至今日,维护生活方式和提升生活质量的需要依然是美国对外扩张的主要动力,推动生产方式的全球化。然而,新兴国家借助比较优势、后发优势,在生产方式上追赶发达国家,却对后者的生活方式“说不”;美国输出生活方式及其价值观的努力屡屡受挫。其结果,生产方式全球化与生活方式地区化矛盾日益尖锐。美欧等发达国家在生活方式方面从进攻转向防御,通过高举气候变化大旗,改变国际游戏规则。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便集中上演了发达国家保卫生活方式、发展中国家保卫生产方式的大戏。发达国家指责发展中国家的生产方式不可持续,而发展中国家指责发达国家的生活方式不可持续。常言道,由奢入俭难。由于生产力不足以支撑其奢侈的生活方式,发达经济体普遍为债务危机所累。美国政府的债务更直逼14.29万亿美元的上限,不得不通过美元贬值予以舒缓,推动大宗商品价格上扬及外币升值,给其他国家输出通胀,加剧了国际矛盾。高估的欧元背后是高估的欧洲生活质量。美欧在维护生活方式方面,仍然具有共同使命,与新兴国家的矛盾,成为国际斗争的焦点。

  教训五,美国应主动适应世界。

  在否定“历史终结论”之外,美国精英的思维方式却走向另一个极端,那就是“他者的崛起”。所谓“后美国时代”、“G零时代”,具有浓重的“美国中心论”情结和“我们-他者”的二分法思维。长期以来,世界一直在适应美国,现在到了相互适应的时候了。美国应适应时代的变化,抓住互动建构的大国关系本质,跳出“他者的崛起”思维和“制造敌人”的冲动,实现霸权的第二次华丽转身。我们希望看到,美国变了,并非他者的崛起,而是国际关系的逻辑在变,人类生存的思维环及制度环境、生态环境在变。谁能适应并引领这一变化,谁就将成为未来的领导型国家。

塑新国家认同 建新国际秩序

  教训六,霸权的衰落与对手的崛起无关。

  近十年来,一个错误的流行说法是,中国成了九一一的最大得益者。其实,中国崛起是全球化产物,维护的是传统美国霸权体系。中国崛起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结果、应对内外挑战的产物,并非钻了美国的空子。正如邓小平所言,“不改革开放,死路一条”。“中国崛起”与“美国衰落”的说法,且不说是否成立,更非因果关联之事。中国人讲的“战略机遇期”,更多就中国自身、世界发展趋势而言,绝非以美国为参照系。中美境况之差异,只不过中国专注发展,专注解决国内外挑战,专注全球化,而美国专注消费,专注对外输出美元和观念罢了。

  教训七,美国应塑造新的国家认同。

  九一一事件后,爱国主义空前涌动,将美国引入一场又一场海外战争。如今,美国开始从阿富汗撤军,再次表明爱国主义应适可而止。九一一最大教训,不是去寻找并消灭敌人,为此夸大自身能力和夸大威胁,陷入其后“唐吉诃德式困境”。在奥萨马·本拉登之后,不少中国人担心,美国转而对付中国,甚至认为,如果没有九一一,美国也会寻找其他敌人,以塑造新的身份与认同;中国崛起对美国的最大挑战,是挑战其建立在“绝不做老二”的国家认同。去年美国强势重返亚洲,加剧了这种担心。战略家则警告,如果美国重犯二十世纪的错误——每当对手(德国、苏联、日本)GDP到达其60%便倾全力遏制之,如法炮制对付中国,骄躁的悲剧就将重演。

  总结以上七条教训,归为一点便是,美国正遭遇世界不确定性挑战。当今世界,不确定性首次超过了确定性,成为各国面对的外交难题。应对不确定性时代的挑战,需要中美携手。为此,既要防止美国过快衰落,又要防止中国过快崛起。中美相互包容,互动建构新型国家关系,不仅是两种国家(新兴-发达国家),两种文明(东西方文明),两个世界(发展中-发达世界)的要求,更是应对世界不确定性挑战的时代呼唤。

  建设新型中美关系和国际秩序,美国在进行战略试探,正如“G2”所显示的,中国仍在被动应付。其实,我们更应推崇“中美G2”的中庸版:美国价值观过头,中国价值观不足。当今世界,存在G零模式、GX模式及G2模式,并综合表现为“美国+X”的新“G2模式”,即“美国+X”的“轮值G2”模式:军事G2=美国+俄罗斯;金融G2=美国+中国,经济G2=美国+欧盟……

  从现实层面而言,中美之间存在严重的思维不对称性:美国担心中国崛起,中国担心自身稳定;美国担心自身衰落,中国担心美国遏制。其结果,对中国实力的高估和对美国实力的低估,可能造成历史的悲剧。

作者是中国察哈尔学会高级研究员,

同济大学特聘教授、

国际与公共事务研究院执行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