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恍 学 简 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14:47:24
 一、什么是恍学

恍学是人类社会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应运而生的一门新的学问,它是全方位活恍意识的仿像学说,是公理化的宇宙解。恍,在字典里有两种解释,一是“恍然大悟”,二是“仿佛”,指好象,如同,似乎,若摹,逼真。据此理解恍有九层意思:A.好象为恍:拿不出准确实在的物质材料,但却把握住了虚存的信息。B.如同为恍:抓不住彼,以此作替;不能拿出有形的证据,只能以言语为叙述。C.似乎为恍:记不牢真实的模样,大致说明A区别于B的景况。D.若摹为恍:得不到宝贵的东西,但按照所见的情型,能够塑造出新的。E.逼真为恍:移不动原型物,但摄影了它的面貌,活灵活现地展示。F.急智为恍:在求知欲的驱使下,苦苦思索而突然得到了欲解结果。G.瞬爆为恍:突然间什么都明白了,再也没有阻隔,一切都透彻明亮。H.潜牵为恍:在毫无联系的表面之下,“藕断丝连”式地依然潜在牵制着。I.兼容为恍:对立的、同一的事物都“混在一处”只有谐和的状态存在。恍与学连在一起,就变成了全方位的活恍意识了,抽象概括地说,活恍意识就是:仿而荡——你去临摹它时,它化云而游;放而象——你要疏散它时,它显现真身;抢而亡——你若争夺它时,它不复存在;撞而亮——你巧碰上它时,它光彩夺目。在此规定下,恍学就是:放亡撞荡而抢亮的仿象之学说。具体地讲就是:A.放亡——离开原来的地方,抛弃个人偏见。B.撞荡——采取潜态牵制方法去捕捉游闲而来的灵感。C.抢亮——一意争夺让理性思维彻底透明的机遇,占领光照的先机。D.仿象——对天然策划的极妙景物,进行全方位的临摹、模拟,以塑造出几近逼真的抽象概念。恍学的这一性质提示:放亡是撞荡的基础,要想在理论上有所突破创新,要想取得灵感,最根本的第一途径是抛弃个人偏见。其次,抢亮是仿象的前提,不能登上悟性认识的高峰,就不可能让理性思维彻底透明,如此也就不能塑造出合乎自然策划规律之要求的“人天合一”的人造景象。恍学的仿象性质,是由它的研究对象所决定的。恍学的研究对象是宇宙大永恒原理,即宇宙是依赖什么而永恒存在的这一问题。宇宙大永恒原理,不是具体的实际物体,我们会看不见,听不清,嗅不到,抓不住,尝不着,想不明,读不懂,说不透,悟不开,得不来,因此,只能在思维中模拟一个替代品。拟得逼真不逼真,完全看人的眼、耳、鼻、舌、手、心、性、意、智、欲等的配合状态了。配合默契,才能模仿得象。恍学通过“放亡、撞荡、抢亮、仿象”所描述的也只是宇宙大道原理的信息反映,而不是宇宙大永恒原理本身。综上所述,恍学初步直观的定义为:宇宙大永恒原理的仿象性说明之学问。既然是仿象性说明,就意味着是不真实的象,只能是对真实的宇宙大永恒 原理的反映,当然不代表宇宙大永恒原理本身,也更不是宇宙大永恒原理的复制品。恍学所描述的原理和规律,是对宇宙大永恒原理的揭示性描述,自然也不会替代宇宙去行使其职能,只能替代(仍是恍说)大宇宙发布新闻(恍音恍容)。恍学的准确表达是:公理化的宇宙解。既然恍学是公理化的宇宙解,就首先要知道什么是公理化,什么是宇宙解。

()何谓公理化?

1、什么是公理?公理,是不需要再加证明的命题。例如:如果A=B,B=C,则A=C,再加证明就没有必要。再如,能量是实态物质的存在,信息是虚态物质的存在,能量和信息都是物质。又如,宇宙是物质的存在,思维是宇宙中的特殊存在;那么,思维是物质的高级存在。这些问题若加以证明也一定加得很明确,证得很真实。不需要再加证明就能直接判定是真实道理的命题,称为公理。公理的特性是共通的,在什么意义上都能说通,从哪个角度看都是一样的真实。公理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故弄玄虚而变性。公理能经得起长期的、反复的考验。

2、公理化的意义。公理化就是在宇宙与人生的原理描述上,其立场、观点、思想感情、创造方法、认识路线等要符合公理的要求,不能主观撰释一些在此能通、在彼却不能通的片面谬理。公理化的意义在于同一学科不同学段或不同学科的原理、规律、方法等,在整体统一的道理上通用,相互都能作彼此的替代证明,跟天然的制恒策略谐调一致,绝无片面性弊端。宇宙解上的解,要符合公理化的要求,才算是恍学。不能公理化,便最多是某种物质解,不是整体物质解。

()何谓宇宙解?

简言之,宇宙解是人们对宇宙的觉准。解属于觉准,即未知问题的绝对值。由于“思维是存在的反映”,“意识是大脑的机能”,所以,大脑的机能是思维的基础,故意识对存在的觉准,是思维对存在反映正确的前提。理当是先有觉准,后有真实反映。恍学的宇宙解,是对各种世界观、方法论的大跨度组合,用超越世界观的更大的原则协调配序各种世界观,作出公理化的概括和抽象性的提精,通过一系列特有的概念、范畴和系统的逻辑论证而形成共通原理。

()何为公理化宇宙解?

公理化的宇宙解是什么样子呢?简单地概括就是:一多互通,即用一个原理通说哲学、科学、神学的所有难题;用一个规律统合昨天、今天、明天的一切事体;用一个汉字总括宏观、微观、概观的宇宙全息。宇宙解就是对宇宙的整体性解释,它必须是依照公理化来联结无限多样的物质宇宙。 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故哲学有无数种形态,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改变形态。一个时期是斗争主宰一切,另一个时期是发展生产力主宰一切。而恍学是宇宙制恒的策略,故恍学只有一种形态,它不随时代的变迁而变态,而是促导、孕育各个时代。时代的变迁是宇宙制恒策略的起恒与造恒的必然表现,故恍学不随时代而变态,它只反映宇宙起恒与造恒的方式与内容,而不改变自己的公理化形态。恍学高于任何时代的表现,是它不仅包含着高于时代的思维能力,而且在该时代的起步、高峰、低谷各个阶段都暗示着时代的发展趋势,给人以明晰的思路,点化人们该时代的公奉、奉标、奉序、奉期、奉宿,使人们未雨绸缪,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提高人们的理论预见能力及洞察事物源宿联系的能力。所以,恍学是对历史哲学、现实哲学、趋势哲学的超高概括和超前预见。公理化宇宙解,好象是棋盘,它把哲学、科学、神学各个棋子都各就各位地配陈,不使任一棋子越轨犯戒,而安行其道。由此可知恍学是各种理论体系的总汇,但又不被任一理论所涵盖,而是把甚至是相对立的理论也贯通一致,相互谐调,相互共通。

()恍学的特点

恍学有三大特点:①至简而共通;②直接而兼容;③自然而定恒。至简而共通——是说恍学是最简单的学问,最简洁的原理,最简明的规律。它只用一个原理便把数百门科学、数十门哲学、数门神学中的多种定理、定律、定式化为共通,使之协调化。恍学没有理论来源,没有继承任何经典哲学,没有坚持任何固有观念的学派理念。它对于任何哲学、科学、神学都是不继承、不否认,史完善、只引用,对古今中外的理论,全面兼容。直接而兼容——是说恍学的公理对人们的生存、生活、生产的制导作用是直接具体的,不是潜移默化的间接指导。恍学虽然没有说一样具体事物,但能把整体原理直接传达到位,使任何一个具体事物,都象车、马、炮、象、兵、帅放进棋盘一样,前因后果、本质、公奉、条件、模式一一在握。公理化的宇宙解,区别于其它理论体系的特性,在于它存在与运行的共通与兼容,共通性本身就是与任何事物、事件、事理的融会贯通,不激化矛盾;兼容性本身就是与任何潜在、显在、含在的事物一贯协和,不阻挡发展。恍学虽然什么实物都没说,但它把什么复杂存在都概括了,恍学揭示的公理,是万事万物,前自昔然宇宙,后至未然宇宙,上到天体星云,下到人身器官,宏至物质时空,微至基本粒子,死至黑洞陨石,活至细菌病毒……都涵在其间,调节其衡,制导其动,影响其成…自然而定恒——不勉强,不局促,不呆板;理所应当地持续发展。恍学的公理化宇宙解,不管你从哪个层次、哪个角度、哪门学科、哪家文化、哪种思维上看,都是和谐的浑然如一。因为它把万种存在统合为一,又把一个物质宇宙分为万体,成无限多,再把无限多整体概括为一元。恍学之所以自然还因为它命题精确,直选天策;而面对天策作公设,全用不需证明就可断定是真的理性材料来判断。由于判断时不采用模棱两可的观点,所以它不会牵强而产生偏差。天策的命题因为是制恒问题,判断分析推理假设时,自然不能不围绕和谐持续性来思考,围绕持续性制恒来思考,自然不会呆板,不会走思维上的绝路。

二、恍学的研究对象

恍学是以哲学、科学、神学为史鉴而统合抽象发展起来的超大统一学问。正因为是大统一,故无法用语言来描述其大,只能恍释。大统一,首先是把几百门科学统一起来,叫元科学;再把几十门哲学统一起来,称为元哲学;把几门神学统一起来,称为元神学。元科学、元哲学、元神学也统一起来,就叫大统一学。大统一学理论是兼容的,它象一个大理论棋盘,使各门学科都各就各位,相互对冲而不撞车,相互补充而不壅蹩,我中寓你而孕他,无限的矛盾被有限的会通协调自洽。全面而兼容的大统一学理论——恍学,为什么能全面兼容呢?因为它研究的对象便是大统一的根源——天策。

()天策的概念。天,指昔然、今然、未然之全息宇宙。策,指起恒、制恒、守恒之公奉通则。天策即宇宙制恒通则。我们都知道“物质不灭定律”,“能量守恒定律”,“信息永驻定律”。可是,不灭、永恒、永驻是怎么样保证的呢?是什么策略使之不灭制恒呢?宇宙的这个让物质不灭,使能量守恒,叫信息永驻的整体又分体且具体的策略称为天策。用哲学的话说则是:本原()维持永恒而不灭的存在模式();宇宙()确保无限而有序的协调措施();世界()实现多样而统一的制导法则()。天策的概念,无限大又无穷小,既能把无数无尽无穷的多层次复杂矛盾协调起来,又能渗透在任何渺观和所有宏观的事物中,相当于中国古人说的“宇宙大道”,万变不离其宗的宗,宇宙的本根之本,因中之因,法外之法。     ()天策的内涵 作为哲学范畴,天策的内涵有五:①宇宙自身的发展方向,决定着万事万物的发展、演变、进化目标。②宇宙自身的联系方法,决定着万事万物的联系、交合、网络手段。③宇宙自身的变化方式,决定着万事万物的变化、运动、转换机制。④宇宙自身的协调方针,决定着万事万物的协作、洽配、调节准则。⑤宇宙自身的制恒方略,决定着万事万物的制恒、稳定、长存措施。

()天策的外延。天策的概念既是全宇宙的制恒通则,那它的外延必是无限的:即对任何一个存在物来说,都是天策的渗入成分。自组织,自产生,自谐调,自洽在,自守恒,都是以天策的组织模式、谐调模式、洽在模式、守恒模式为先定基础的。因为无论如何都无法改变这个事实:先有物质宇宙,后有具体事物。物质的派生性决定着派生物,物质自身的制恒通则约制、规定着派生物的守恒、产生或湮灭。天策概念之所以外延无限,还在于天策本身是一策统万理,一理寓万法,一法孕万律,一律制万效,万效归一策。天策是全宇宙共通、多事物兼容的全渗透性总策略。哲学的对立统一规律、肯定否定规律、因果轮回规律等;科学的物质不灭律、能量守恒律、信息永驻律、万有引力律等;神学的星人对应律、色空互化律等;玄学的阴阳互易律、八卦重演律等都是天策的,不是人谋的,都是天策的侧面反映,是人对天策的抽象总结、客观的意会、主观的描述。耗散结构论、谐振论、信息论、混沌沦、系统论、控制论、协同学、全息学、模糊学、纽带论、多季论等等科学成果里无一不含天策的渗透。这些新论表明:宇宙是物质的统一体,物质是按它自身的天然策略而存在的,天策是物质宇宙调节制恒的准原则,没有什么别的东西比天策更能将物质宇宙高度和谐,天策不是武断的独裁,而是妙极的规则。

()天策命题的证明。天若无策,物必无序、无度。物之有度、有序地派生万物,表明物质宇宙()有其自身运行的法则()。宇宙是物质的,物质运动使空间扩张为宇,时间伸延为宙。物质质量的数值决定宇宙的大小。一定数的能量,只能扩张至一定域的空间。故此,不灭的物质是循环利用能量造就的。而循环则只能在封闭的区域里进行,此理可见宇是有边而无限的宇,宙是无限而有段的宙。其段由物质循环周期所决定。由于无限有边之宇的方标和有段无限之宙的园标,能够构成数学的方程式,故宇宙是有解的,因有解而知,天策是可以求知的,宇宙解是衡量世界观正确与否的思维标准。天策一词的命题依据,在唯物主义哲学上是“世界的多样性统一原理”。既然是统一体,必然是一个原则协调所有存在,否则物质统一性就不可思议了。列宁曾深刻地认识到:“哲学的根本任务是探究存在的自身的泉源”,探究存在的自身的泉源 ,只能从存在的自身和存在的分体的统一上来探究。存在的根源自然是物质,存在的分体尖端里显然是精神。物质与精神的关系只说明精神对物质的依赖,并没有说明物质自身是怎样制恒而不灭的,而物质与精神的辩证关系正好表明,物质与精神是不可分割的。那么,是什么因素决定着两者不可分割呢?天策的命题便是由此提出的。确定了“思维是存在的反映”,人们已经明了宇宙的多样性统一是统一于物质。继续向宇宙存在的深层次探究昔然存在、今然存在、未然存在的协调制恒原则——天策,才能回答“存在的自身的泉源”问题。哲学界包括各种唯心主义哲学家,诸多唯物主义哲学家都承认宇宙是“普遍联系、永恒发展、不断变化”的。而这三大特征也正好说明天策问题的存在。因为,有普遍联系就有联系的该定方法及普遍率;有永恒发展就有发展的该定方向及永恒序;有不断变化就有变化的该定方式及不断度。存在的自身本应如此(该定)的方法、方向、方式和率、序、度的协调统一,正说明存在自身有其天然的策略,在保证具体归分体、分体归整体、整体归具体。显而易见,天策问题是存在与思维关系之上的根源性问题。

()天策是恍学的基本研究对象。恍学的学科性质是催人觉醒、起人灵感的学问。这个性质决定恍学要首先研究什么东西能让人全面觉醒,兴起人的真切的灵感。由于人是“思维着的精神”的载体,是大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故研究人要从人的导源——大自然、大宇宙、多种存在的母体——物质入手。而物质是天然的,物质统一诸端存在、谐调诸然宇宙的策略——天然策略才是人们依赖的根本,才是人的本质依赖。因此,恍学从天然策略的研究入手,用天然策略催醒人的全部知觉、直觉、念觉,起发人的灵感。把天策作为基本研究对象还有以下理由: 1、由人的生存目的所决定 人的生存是物质宇宙的奇迹,也中活性存在的物质发展变化的必然产物。人存在的目的虽然在个体多种多样,但从整体看来,无非是为了认识自然与自身和改造自然与自身。无论是认识自然或是改造自然,都必须通过一定的方法,而最高级的、最有效的、最易达到认识和改造目的的方法论,无疑当是依照诞生她的母体——天然物质的协调策略而进行的。因此,人要实现认清自身与自然,改造自身与自然,必须首先认清天策,否则,人将走上无限期的弯路。故此,恍学以探究天策为第一任务。 2、由确定正确的世界观所决定 世界观是人对世界的总的根本看法,它研究“世界是怎样的”,而要想真正知道世界是怎样的,必须首先弄清楚世界赖何这样。只有明了世界依赖什么原则成为现在这样,才能得以透彻明了世界过去是怎样的,以及推知世界的将来是怎样的。 3、由透视宇宙解而决定 学哲学是为了知智慧,悟道者是为了得“大道”,研究哲学问题是为了探求宇宙奥秘。宇宙的最大奥秘无疑是宇宙自身的通解:宇宙为什么是普遍联系、永恒发展、不断变化的?宇宙自身的联系方法、发展方向、变化方式是什么?宇宙是怎样联系、发展、变化的?宇宙哲学的所有问题都可以用这三个问题作总括,这三个问题的正确回答称为“宇宙解”。求宇宙解,是求世界观的深化和升华。宇宙解,是人对宇宙的觉准。正确的世界观产生透彻的宇宙解,透彻的宇宙解泛生效捷的方法论,效捷的方法论运生恰切的实践为,恰切的实践为铸生和谐的幸福境。基于以上理由,恍学把天策作为基本研究对象,目的在于:探究哲学没有探究完的宇宙深层次的奥秘,回答哲学无法回答的物质自身的制恒策略问题,提醒人们将认识升华,更进一步逼近宇宙“原貌”。

三、恍学的三大作用

  ()认识上的广延作用。恍学在认识事物方面(包括对病疾)为人们提供新的全方位的广延化视角。让人们能从上到下、从前到后、从左到右、从心到边、从动到静、从分到合、从死到复、从小到大、从源到宿、从成到永等方面对事物来一个立体观察,从而从更深的深度、更远的广度、更高的高度对事物全面立体的把握。恍学提供的广延认识,具有走势的判定功能,不仅能够让人未雨绸缪,来事早知,还能够让人预先断后,使人再也不会盲目地“摸”,冒险地“逮”。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恍学的测判警示预报,是纯粹合乎自然的早知道,不是算卦式、占卜式、星相式的预测,而是实理性、规律性和必及性的明断。恍学通过对认识的开发,会大大提高人们的主观认识能力及预见能力的能动作用,把人的洞察力、侦察力发挥到极限。藉此,人们就象把光学望远镜变成射电天文望远镜望的更远看得更透一样,发现宇宙的深层奥秘、自然及社会的奥秘与人体的奥秘,无疑对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以创新为生活主旋律的人,提供了更宽泛、更尖端的感知工具。

  ()思维上的跃迁作用。恍学对真理的描述方式是恍学恍释,但对真实事物的透视却是既清又明毫不含糊。以上谈到,在理论思维上,抽象化程度越高,其函盖面就越广,普适性就越强,共同性越刚,描述性越恍。因为语言文字的信息表达具有量化限制性,这促使人们在把一个无所不包、无所不容的大道原理装进一个有所限量、有所限度的小事物上的时候,什么事情都会发生。装不进去怎么办?装进去不适合怎么办?不知道如何装怎么办?…这就不得不恍。反过来,如把小东西放在大容器里的时候,就容易多了,可以对他任意摆弄。在理论思维中,你的宇宙框架越大,装进的东西就会越多。换言之,你的理论体系越是无限开放,就越容易融合复杂的事物。如果要把物质一元论坚持到底,就必须给物质重新下个广义的定义,而要下这个定义,就必须改变思维方式。恍学为哲学思维方式的改变,提供了三个新的思维模式:A.一主二基叉对式(一元三点论)B.二基四件对方式(一元四段论)C.三一○二鼎对式(一元五尖伦)。用辩证的话说,这里用的思维方法分别是:交叉辩证、对发辩证、多○辩证、循环辩证和立体辩证。恍学的问世,将为创新提供三个新式的威力强大的创造工具。

  ()实践上的创建作用。由于恍学提出了新的认识工具及新的创造工具,在实践上产生新的创建是逻辑的必然。创建是理论与实践的共同目标,因为理论与实践都是围绕创建服务的。创建既需要理论又需要实践,是理论与实践互补协作的行为。只有理论没有实践,理论只能是闲置的废品;只有理论没有创建,理论会成为有害的毒品;不能促进创建性实践的理论,必然会障碍创建工作。比如,过时陈旧的传统观念、“权威理论”等会阻碍人们创新。过时的哲学则是创新的最大障碍,因为它负责提供普适原理。其普适原理一旦不能在更高一层次上普适,就会象枷锁一样,使人的思维难脱桎梏,创不出新的东西来。实践,有明智性、盲目性和徨定性之分。徨定性实践即摇摆的、进退交替的、摸石转礁性的实践。明智性实践为人们带来先进的技术、和谐的环境、丰富的物质、昂扬的精神和幸福的生活。盲目的实践为社会制造灾难,为环境制造污染,为精神制造荒残,为生活制造混乱。徨定性实践让人精神恐荒、品德下降、生活浮荡。历史反复证明,无论是一个家庭、一个民族,或是一个上层建筑,其社会实践明智还是盲目,是奋进与崛起,还是深沉沦与迷茫,乃至丧失理智的狂热,无不与哲学的导航有关。“时代的哲学是时代的头脑”。哲学直接关系着生活、生产及生存实践的逆顺,科学实践的成败。哲学的飞跃性发展,是科学技术全方位升级的前提。当今的社会,哲学跟不上科学的发展,甚至远远落在有的学科的后边,势必导致学科与学科之间的“贫富差距”鸿沟在拉大,这些因素正在威胁着哲学的生存。恍学对哲学观点现实的封闭性,可以通过三大步进行修正。第一步——底层开拓:推着“基石原理”往外扩;第二步——顶端突破,接着“最高规律”向上戳;第三步——核心连锁,绕着“脊柱法则”朝中合。底层开拓,可使“基石”再壮阔,增加稳定性,横宽发展。顶端突破,可使“最高”自啄壳,增进先锋性,纵深发展。核心连锁,可使“脊柱”有依托,增强负重性,交叉发展。 横宽发展+纵深发展+交叉发展=全面发展。那么,我们把“基石”扩向何处?将“最高”戳向何方?让“脊柱”合向何地?根据宇宙的大永恒法则来思考,哲学应该在底层把基石原理——世界多样而统一原理扩向——全息兼容,用一个原理把所有哲学派别的理论就象将车、马、炮、象、士、兵、帅放在棋盘上各就各位一样装在其中。若非如此,就摆脱不了哲学的封闭性辖制及内讧性纠缠。在顶端突破上,将最高规律——对立统一规律戳向——公共同奉,就是必须要揭示宇宙中虚存的、实在的、客观的、主观的、天然的、人为的、常态的、病态的甚至梦幻的等一切存在都必须无条件服从、绝对遵守的那个铁定规律,也就是大家共同奉守的那一规律。非但如此,就完不成哲学的现实根本任务,说不服唯心主义,纠正不了盲目的实践。在核心连锁上,让脊柱法则——两点辩证法合向——一正万通,就是使你的思维方式锤炼的不但会分析,而且能结合,还得相互融,这叫一正。同时,你的思维能力分时能分得清清楚楚,合时能合得结结实实,融时能融得协调相安。若非如此,就不可能适应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就不能在创新中起导航作用,起不到导航作用,难逃淘汰出局的历史厄运。  四、恍学的特性

任何一门科学都有其特殊的性质,这些特性正是该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独特个性。这些个性,不仅是它自身本质的外在体现,也是作用与功能的象征。概括地说,恍学有三个特性,即自发性、泛洽性和超拔性。

()恍学的自发性。由于在哲学界、科学界、神学界都没有描述“宇宙大永恒策略”的理论,故恍学没有现成的理论可以借鉴。故此,恍学没有理论来源,纯属思维模拟。然而这一模拟可以涵盖哲学、科学及神学的一切理论问题。恍学的研究是在精神高度集中,再不受肉体任何干扰的状态下,用精神的精华——“仰望”(敬仰而有所期望的意志定恒状态)之“笔”,进行“画像素描”,并将“描得”的“景像”,拉入仰望之中“催活”成“陈”(电影播放状态)进行观察辨析;并把判断结果,再放入“陈”中证实,反复检验直到得到满意的结论。这一过程恍学称为——悬拟(凭空虚构)思维。悬拟思维的原则是:凭空虚构,从无到有。拟之前意中越无,拟之中念中越有,违背了这个程序,就会空想自受孤寂苦。当然这里的空,既不是物理学意义上的空,也不是宗教意义上的空。恍学的内容,都是悬拟出来的,属于自然的生发,无任何继承的特征。她没有顺着任何理论往下说,或者向上爬。事实上,只有不继承、不坚持、不批判某种理论,才能真正创新。恍学认为:无承之思方自由,自由之想方自安,自安之念方自在,自在之观方自然。恍学虽然既非哲学,又非神学,但它都全面兼容了哲学诸多学派的大小原理和神学的“约定”。恍学是不折不扣彻头彻尾的新理论,即一个开放体系的活理论。活开放——立体滚动全面开放。它象飘在空中的彩色气球,上下左右前后皆自由,皆可以扩散发展。既容易捅破落下与具体物体结合,又容易随风漂流走向该去的地方。总之,恍学无理论来源,它是自发的、自在的、自然的、纯属于悬拟的哲幻之说,适用于创新者需要灵感时来欣赏拜读。

()恍学的泛洽性。泛洽,即广泛地融洽,与什么配合都适当。恍学的特殊性质——泛洽,正是由于恍说才得以实现的。恍说即仿象性地描述,这是恍学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只有不在任何分体的与具体的事物、理论、实践、创建及学科上实实在在、真真切切、“是非分明”地“描”,才能“述”出适用于任何分体的与具体的普遍容纳性质的大永恒策略。具体上的“糊涂”等于整体上的“清楚”。恍学的泛洽性在于:它把《唯物论》、《相对论》、《信息论》、《进化论》、《混沌论》等权威的及共识的现代理论与《圣经》、《易经》、《佛经》、《道德经》、《古兰经》等古代理论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相互融通,相互补充,使之成为有序的整体,各就各位,不会冲突,只相并协。它将把以上提到的诸现代理论全面提升。针对《唯物论》提出《活物论》,针对《相对论》提出《鼎对论》,针对《信息论》提出《全息论》,针对《进化论》提出《制化论》,针对《混沌论》提出《兼容论》等等,其意义十分重大。拿《唯物论》来说,它是由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所组成,而《活物论》则针对其构成要素扩充增补了《走势唯物论》和《会通唯物论》。走势唯物论是对事物进行侦测性预见并判定事物走势的学说,它将指导人们正确把握未来,预先测判事物的归宿,实现“未卜”先知,使人们的认识水平跃上一个新的理论档次,从而帮助推动人的主观能动性向更高境界迈进,为坚持“世界可知”的信念提供理论及技术支持,这有利于把“世界的可知性”原理贯彻到底。会通唯物论是把事物的前过程(历史)与后过程(走势)及中间段(现实)的情况,全面融合贯通的方法论性学说。其目的在于,前过程与后动向并探,现在物与演兴物互参,让人们既懂历史,有明现实,且通走势,最大限度地避免盲目实践。换言之,恍学的活物论是: 历史论+走势论+辩证法+会通术=活物论。恍学的活物论,抽象性极高,涵盖面也极广,包容性也极强。虽然它不是无所不包,但相对已有的理论,其包容性是明显的,而且其包容圈是非常开放的。它能从三点入手,对事物的“你中有我”的“我”与“我中有你”的“你”,及“你我共有”的“他”,都配制到该定的恰处。恍学原理对于你、我、他事物的三个方面,从分体上来说是“恍谈”,但对事物三个方面“你、我、他”所合成的整体来说则是“恍然”,即猛然间全明白。在医学上,恍学把中医理论与西医理论及气功理论三者合一,形成了全息兼容的《新容医学》。它将为医学提供指导,以促使其从诊断到治疗至康复及预防,本底性全方位地实现技术升迁。

()恍学的超拔性。恍学具有超拔性,其具体是指:①理论顶层的突破性;②理性认识的深刻性;③理法效用的统一性;④真理探究的逼近性;⑤具体实践的灵验性。这里的超拔性,指的是全方位的立体跃迁,不是一星一点,一个局部,一个视角,一个学科的提升,而是全面的超越,全局的拔高。恍学对《相对论》、《进化论》、《信息论》等现代权威理论和“道德经”的超拔另作介绍,这里只介绍对科学之母哲学的拔高。对哲学的超拔有以下三个方面: 1、超拔哲学的基石原理 哲学的基本原理有二:一是世界多样而统一原理,二是物质统一性原理。它们是哲学赖以存在的根本基础,是哲学理论大厦的基石,没有它们就没有哲学的整个理论体系。对这些基石原理的超越,等于是把它的基石加固、扩大,用新的比原用“材料”更加持久耐压的优势“材料”向基石原理增补,使它不至于被压垮、累残。哲学的基石原理真的快被压垮了吗?这点从哲学滞后于现代科学,跟不上信息科学、未来科学、领导科学、决策学、宇宙学、生命科学等等的发展上可以得到证明。那么它为什么将会被压垮呢?原因是多方面的,这里恍学似乎没有资格去谈论,因为哲学一向是以“导航”的面目出现,而恍学却未登过“大雅之堂”。这里只从纯学术的理论角度谈几点其缺陷:物质的范畴定义太狭隘,统一的概念过于简单化,根与梢规律相互不照应。①哲学把大千世界概括为两大现象:物质和精神,物质为母,精神为子。但经常化的“对立与斗争”,使母子常处在矛盾之中。这种完全以人为标尺的观点常常衡量这、端详那,斗你批他,破坏了母与子的和谐。首先,为物质下定义,我们首先要把物质看成是活的,把物质整体的自然界及宇宙都看成是活的,这样才能理解“大自然孕育了人类”等的理念。因为只有活物质才能生出活的生命。比如,恐龙曾经在地球上存活过一段时期。人的先祖“猿猴”,是从活猴进化成活人的。由于整个自然界有活的因素,活的条件,人才得以活在自然界中。其次,当我们以物质统一性原理为前提去看待宇宙时,必须把物质看成是具备无所不包、无所不有、无所不容、无限发展的“母”的性质,才能理解物质的“派生性”。只以客观化的实在性来规定物质,就无法理解其派生性与多样性。承认宇宙存在的多样性,就应该承认有虚存,即我们还没有认识到的,有的甚至是人类永远也不可能认识到的存在。因为虚存加上实在才是多样的,单单客观实在的多样性是有限的。以客观实在规定物质本身就不能理解物质的多样性统一,这与物质规定时的初衷是相悖的。第三,给物质下定义要注意协调涵洽。既然物质是一切的本源,那么它就必然有高度的、把一切矛盾及所有存在都谐调起来的本领,要不然怎么能做万物之“母”呢?以主观可以“复写,摄影,反映”来规定物质,无疑把物质的本领看的太小了,好象是物质的一切奥秘,人都是可以“复制,转录”的。仔细想想,物质连宇宙都能“运动”出来,“坍缩”回去,人凭什么能复写宇宙的“爆炸”?摄影宇宙的“坍缩”?反映宇宙的永恒不灭”?②哲学的统一指本原性的普遍联系和多样化的共同本质都是一个,即物质。首先来看,“本原性的普遍联系”的概念过于简单,它把物质世界看成是有起源点即最初根源的。如果把物质看成有本原的话,那就无法理解发展的永恒性,变化的不断性等问题,就必然引出起源时间,发源空间,归宿时间等等许多问题。而这些问题,统统是在探究意识时,比如探究人类本原问题时才涉及到的问题,探究宇宙的永恒性,根本不存在这些问题。宇宙是永恒的,物质的统一性也是永恒的,那么,永恒就是无源无宿,无始无终,无先无后,无大无小,无生无死,自然地有。爱因斯坦曾提出“宇宙有限无界”的推断,是不无道理的。要把唯物主义真切地贯彻到底,让唯物主义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把物质统一性的概念永恒化和自然化。物质既然具有统一性的功能,那么,只有无源无宿、无始无终、无先无后、无大无小、无生无死的永恒存在物,才有“能力”把一切存在都统一起来。试想,不能永恒存在的物质自身,怎么能把其他存在都统一起来呢?据此,我们认为,物质的统一性应该是无本原无归宿,无产生无死亡的永恒统一。如果不这样理解,不但不能战胜唯心主义,也势必最终倒向唯心主义。这不仅与原来的初衷相悖,也与宇宙大道原理相悖。③根梢规律不能遥相呼应。由于哲学追根到底只剩两样东西存在,即精神和物质(或是主观与客观,思维与存在),那么当看到事物是这两样性存在时,必是对立性存在。可是当物质与精神少一样时,剩下的一样就没有了对立面,没有对立面还会有矛盾形成吗?比如,当人类还没有诞生的时候,物质还没有派生出精神的时候,如何对立呢?事实上,矛盾规律是宇宙母律之中之一个规律,在矛盾律背后还有一个主宰矛盾的规律。也就是说,在没有人类之前宇宙就存在矛盾,只是用两点论哲学无法解释清楚。那时物质的对立面是谁呢?是哪个“玄物”比精神还具有能动性而敢与物质对立呢?精神派生出来后,这个原始的物质对立面又到哪里去了?是被精神代替了还是自动消失了呢?它对人类又怎么作用呢?由于哲学自身的问题成堆,乱麻一团,面对这些“乱麻”又是斩不断、理更乱,无法把握自己的前途,所以,它也就无法对科学的未来做出较为满意合理的预见。既然没有超前预见的能力,科学又怎么能够依赖它呢?这就是科学界早已用决策学、未来学、信息学替代了哲学本该发挥的预见性指导作用的原因。2、超越哲学的根本规律。“宇宙处处皆矛盾”,这是唯物哲学在对自然、社会和思维诸领域全面考察后得出的正确结论。虽然和谐制恒是宇宙的主体,但作为制恒策略之一的矛盾法则也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人类俨然生活在矛盾群中,随着社会的发展及物质文明 的日益发达,今天的矛盾更显出其复杂性和多变性。作为不断进化不断发展的人,不研究解决矛盾的方法是无法自由自在生存的。然而,研究矛盾是该采用什么方法及用什么“透镜”去观察矛盾呢? 在实践中,由于不清楚矛盾双方的共通原理及公共利益,所以也就会自然而然地夸大其斗争性,缩小其统一性。由于不知道矛盾双方的合作条件及依存模式,所以也就习惯于“对立式”思维,忽略了又放弃了且失去了很多“互补共协”的机会,使许多本应该“拧在一起”的力量人为地分散了。由于不明白矛盾双方的发展归宿及作用限度,所以也就不自觉地所谓客观性地选择“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过头”的“冒进”的蠢举。由于不懂得矛盾双方的共通守则及联系中介,所以也就“见惯不怪”地“凡事两面理”,常常是“不对立就统一”地“左右摇摆”。针对人们对矛盾认识的现状,恍学提出了一个既可缩小也可放大的抽样演示的彩色动态立体透镜——鼎对调节技术。利用鼎对调节技术,是这样去看待矛盾的:(1)矛盾本身具有三个性质:A.互补性,B.斗争性,C.同一性。互补是此方与彼方互相补充而完善的整体。矛盾的双方中的任何一方都是不完整的破缺性存在,此方缺的正是彼方有的,因此矛盾的先天本性是互补性,因为不互相补充所缺就不能守恒存在。(2)矛盾的斗争性是后天活性。它毕竟是在先天本性的“指导”下去选择斗争方式。斗争方式是为了俘获先天所缺,并以完善自身为目的的去实现守恒,一旦目的的达到,斗争性就会暂时“歇息”,同一性显露出来。在目的实现前,没有同一性而言。因此才出现“斗争是绝对的、无条件的”。(3)矛盾的此彼双方都公奉(共同献与)互补性,并为互被性而存活。互补性是双方的共通性,也是双方彼此依存的条件。双方的互补依照“一主二基”模式,即一个互补性托起两个基点特性:斗争性与同一性。表示如下:互补----斗争----同一,互补性是矛盾的主线性质,斗争性和同一性是矛盾的基点性质。互补性是先天的历史化的本性,斗争性是后天的现实化的活性,同一性是未然的走势化的变性。斗争性与同一性因相对交流互补性依附对方而存在。自身的破缺需要对方补充,并且在补充的过程中经过“交流→交换→交替”三段式进行翻改。矛盾的这两个基点特性是在互补性的主体性质的“舞台上演戏”。根据该透镜观察矛盾深层次的运行机制,可得出如下结论:A.矛盾普遍性的“普遍外的普遍性”是物质存在的互补规定性,离开这一互补规定性,矛盾就会变成“不同一就斗争”的因果关系。B.矛盾特殊性的“特殊中的特殊性”是物质发展的序配约定性。序配约定性指的是任何矛盾的双方都有其存在的大小、联系的方法、变化的方式、发展的次序,一旦斗争和同一性的秩序更改后,矛盾就成为发展的阻力,即会因矛盾解决不了而耽误发展。C.矛盾问题的精髓的精髓是介反性。介反即在二者当中翻转改样,即矛盾的双方总是以第三方为“媒介”互相“取长补短”而发生翻转生出新物。如下所示: 互补---斗争---同一,斗争---同一---互补,同一---互补---斗争。介反关系表明:矛盾之所以推动事物向前发展靠的是自身的三个性质的轮替作用,即互补性维持着此、彼、介三者密不可分的宿整,斗争性促进着扬弃,同一性协调着转化。宿整时互补当先,扬弃时斗争至上,转化时同一为要。在一个统一圈中,此方与彼方因相互侵夺介方而斗争(侵夺的原因是运动的扩张与循环),因介方的“一分为二”而统一(一分为二的原因是介方呈中性,即与此容又与彼容)。因此,双方会因各自的破缺而互补(破缺的原因是二者性质不同或作用方向不同)3、超越哲学的所有思维。恍学是哲学之上的学问,其与哲学从根到梢都有本质的区别,这种区别正是其超越性所在。A.学科性质的区别: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理论体系,恍学是关于宇宙悟的公设原理。B.学问本身的区别:哲学是“给人以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恍学是“催人以觉醒,兴人灵感的学问”。人一旦不觉醒,不开悟,便迷令智昏,便没有灵感产生。没有灵感,慧难生效。故觉醒是智慧的根基,灵感是聪明的前提。恍学是活物哲学,采用的是激发灵感式的对人启迪,重在让人自出理念,不是被动理解性的对人进行学问植入。C.研究对象与研究目的的区别:哲学主要研究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旨在否定唯心主义,还理念以本来面目。恍学深入探究宇宙制恒的天然策略,没有其他任何目的。D.方法论的区别:哲学的元方法论是辩证法,即矛盾分析法,恍学的元方法论是《和苏道》,即从二一三的谐调中制导死复活。顾名思义“和”即和平、谐调相安,“苏”即死、复、活。和苏道指的是宇宙谐调死复活的制恒法则。E.基本观点、实践特点、范围模式、认识路线、思维方式的区别()

 

五、恍学的认识路线

()恍学的认识论。恍学的认识论是策动的立体反映论。策动,是浑然一体、立体联动、互相促发的思维运动。立体反映是指:①用感性工具反映物质的材料级、能量级的事物的特性;②用理性工具反映物质的信息级、意识级的事物的特性;③用悟性工具反映物质的精神级、灵感级的事物的特性。材料级、能量级事物是指实态显化的存在物,即能看见、管摸住、可感应的有型性事物。信息级、意识级事物是指虚态含化的存在物,即能盼见、管测住、可幻应的无型性事物。无型事物特指:①昔时实际存在而今天不再存在的事物;②昔时、今天都不存在而来日存在的事物。这种无形的存在物,如果我们不把它当作存在来认识——预见性认识,那我们就不得不承认我们的认识水平低下,我们的思维就不能把握未来,就会陷入“不可知论”的认识论。哲学的认识论,通常不反映无形物,只是能动的反映论。而恍学的立体反映论是策动的反映论。策动——策划活动,是“无中生有”式的先机化思维活动,比主动更先动的早主动。立体反映,包括感性反映、理性反映、悟性反映、综合运用认识工具,对认识对象——事物,进行“兵对兵,将对将”式的“优势攻击”,以保工具性能的高效发挥。感性、理性、悟性三大认识工具的综合运用是实现主观认知与客观实际相统一的基础,是人的能动性的超常发挥,是满足人对事物深层次认识需要的必须,是人改造事物的至上正道。尤其是悟性认识工具,是反映事物最终结局的唯一思维武器,是满足“预则立,不预则废”思维程式的关键一步。科学的整体性预测性研究,只有用悟性认识才能取得前瞻性成果。对于检验已知真理来说,理性认识足够用;但对于发现未知真理来说,理性认识工具是不中用的,只有悟性认识工具才能做到。人类认识真理的过程是永不停息的。 已知真理和未知真理都有需要人们去探究;尤其是未知真理,人们的需要更迫切,更需要人们下苦力去探索去追求。而反映认识未知真理,就是发现新的真理;发现新的真理,就需要悟性认识工具。因为悟性工具是专门反映未来事物的工具,专门认识未知真理的工具。对于已知的事物,只需感,不必悟。对于未知事物必须悟,感是感不住的,不存在怎么感呢?哲学的认识论程式是“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反复地螺旋式上升,那是用感性→理性→复感→再理的两个工具的交替前进形式。恍学的认识论程式是“主见→实践→灼见→创建→远见”交叉地滚动式跃迁。

()立体反映论的特点。立体反映论的特点是指:三大工具综合运用,交叉滚动全面反映,重在认识未知真理,围绕创建协作调节。立体反映论的功能是:辩症施术的对位认知功能,念态演示的模拟预制功能,交叉兼得的前瞻测宿功能。辩症施术——量体裁衣式的工具与对象统一;模拟预制——虚构音像式的事先有数而牵制;交叉兼得——此中寓彼式的鱼与熊掌都拿到;前瞻测宿——全息换位式的提前知晓归宿点。恍学认识论的这些功能,是知识经济时代人所必备的能力。恍学的认识论,能够决胜知识经济时代的生存、生活、生产换件。因为它具有兼得的测宿功能和预制功能,可以通过对活体——认识对象的源——奉——宿交叉会通,当然是用恍学的“潜控法”。恍学认识论的内观认识自身的认识方法,包括一种内观认识整体人的认识方式——潜控法。潜控即潜在的控制,潜控是不自觉的控制,让人不知不觉向某一目标挺进的泛控方法。这种方法的妙处是:人在领导人的规划中做事,从做到成都一直认为是在按自己的主意去做,总在为自己的进步欢欣鼓舞,而丝毫没有受约束、不自由、受压抑的感觉。潜控法是策动的立体反映论的产物。

()恍学认识论的认识路线。恍学的认识路线是一环三条:A条:辩证公奉追源宿;B条:会通已未度该定;C条:调节死活约制恒。 调节---源宿---公奉,辩证---会通---该定,制恒---死活---已未。三条认识路线中,B线是A线的延伸,C线是B线的延伸。当人类社会能够用B线认识物质世界时,社会已是“灵感社会——航光时代”。当人类能用C线认识物质时,社会已是生态文明的高峰期“共产社会——丹化时代”。A线路是“信息社会——孤波时代”的认识路线。孤波时代是“能动社会——电子时代”的继续。知识经济是从电子时代后期至孤波时代初期的社会主流。在这一时期人们将对各种见惯的具体物作本质的剖解;就是说对事物的本质认识业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下面将恍学的第一条认识路线作以简单的介绍。恍学的第一条认识路线是“辩证公奉追源宿”。为了更全面地领会本路线的要义,先要清楚公奉、源宿的概念。

1、公奉的概念特征。公奉——(多方面)共同献给(一中心)。公奉一词,是用于描述整体之中的分体共同协作,依序献身于中心体的持续发展的特性的哲学范畴。它揭示的是事物的内容与形式的该定的发展方向和整体转化分体之间的矛盾的调节方法。事物的内容与形式,哲学给予了深刻的揭示:内容指构成事物的诸要素,即事物内在矛盾以及由矛盾决定的特征、成份、运动过程与发展趋势等的总和。形式指事物诸要素统合起来的结构和表现方式。内容和形式是统一物的两个不同的侧面,二者既对立又统一属于辩证联系、不可分割。公奉则是哲学没有揭示的事物的该定的发展方向。公奉是一切存在维持永恒发展的根基。公奉,由奉向、奉标、奉序、奉期、奉容、奉式、奉值、奉宿、奉酬等细小环节联结。奉向——公奉方向,事物该定的发展方向。奉标——公奉目标,事物约定的进化目标。奉序——公奉次序,事物演进的先后程序。奉期——公奉周期,事物演变的循环时段。奉容——公奉内容,事物扬弃的本质要素。奉式——公奉方式,事物扬弃的基本方式。奉值——公奉价值,事物转化的实际价值。奉宿——公奉归宿,事物发展的最终归宿。奉酬——公奉回报,事物献身的受益赏赐。在考察公奉时,这九个细节范畴,是系列的组合,分别指的是公奉的具体事项。应用公奉这个概念进行考察事物时,还要注意用活以下九个范畴:辨奉——辨别、确认事物的公奉项目。纠奉——纠正、修改事物的公奉项目。对奉——对位、定向事物的公奉项目。设奉——假设、虚拟事物的公奉项目。抗奉——拒绝、反抗事物的公奉项目。回奉——回复、掉转事物的公奉项目。全奉——彻底、尽呈事物的公奉项目。寻奉——寻找、求索事物的公奉项目。规奉——约定、规范事物的公奉项目。将这十八个范畴,熟记在心之后,就可以试用公奉一词,探究事物的深层次奥秘了。公奉一词的提出,不仅为哲学寻求“从何处把握哪级本质反映真象”这一重大认识论问题找到了答案,而且也为哲学置配了预测功能。

2、源宿的概念。源宿——导源与归宿。源宿一词是用于描述事物的起初与终落的哲学范畴。它揭示的是,在事物的持续发展中,现象与本质的矛盾运动的起始因素与终极结果间的联系。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本质是事物的内部联系,源宿是事物的间接联系。何谓间部联系?间部:中向性、内外二象性的隔开又联结的部分。间部,是在系统观、整体观上产生的概念,指此内彼外的相间部分。整体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分体与分体的联系在整体的约定下,常常表现出:此处的内部在彼处属外部;此时的内部在彼时属外部;此态的内部在彼态属外部的既内又外的境象。恍学把这一现象称为间部联系。间部联系是指此处不联系彼处联系,此时不联系彼时联系,此态不联系彼态联系的隔时、隔位、隔态的联系。源宿一词,就是用于描述间部联系的此源彼宿、昔源今宿、今源未宿、潜源显宿、显源潜宿、动源静宿、静源动宿、上源下宿、下源回宿、反源为宿等十种基本的系统联系。源宿之间的关系,不纯属辩证关系,源宿关系有三种走势:其一是因果关系,其二是辩证关系,其三是介反关系。因果关系指必然的此源彼宿、昔源今源等,辩证关系指或然的显源潜宿、动源静宿等,介反关系指偶然的下源回宿、反源为宿等。测宿——预先测定事物的归宿,是哲学的终端,恍学的开端。哲学以能够测宿为认识的最高成就,是大智慧的象征。恍学以测宿为认识的起码要求,是悟性认识的基础开发阶段。中级的恍学认识,能够把此宿转彼宿,动宿转静宿,潜宿转显宿,下宿转上宿等等。高级的恍学认识能够将宿化源,寄宿于源,策宿定源等。测宿,是哲学认识的最末程序,也是科学决策的最好依据。测宿的实践性质是精神实践——念态演示:在物质性实践性质之前,先作精神实践,在意念态上作模拟演示,反复辩证后得出精神性成果,尔后交付物质性实践,保证物质性实践的明智性。其关键总是先给被改造物设定一个发展目标,编排一个持续发展的程序。这个认识过程,就是测宿。

3、测宿的原理要义。事物是由两个相对的矛盾面,互换中介而协合成统一体的;在统一体中的个体部分发展的实质是——角色变更;所谓变化则是个体物的角色更替维护整体的联系。因此,角色变更预示着作用方向、作用层面、作用力度等的转移;而转移是遵循螺旋上升的程序。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对个体在整体中的主人、仆人、客人、媒人、游人身份定性,判断个性在整体发展过程上的走势谱,预知其被弃或扬或传。

测宿的法则、整体调节的规律、角色变更的程序、相互更替的模式、个体作用的责任、系统自洽的措施、操作测宿的技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