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舞教学视频分解动作:新华网评:有一种教师不配过教师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6 10:27:13
2011年09月13日 08:30:19  来源: 新华网
王旭明 语文出版社社长
今年的教师节在一浪又一浪的感动之潮水中过去了。可以说,党和政府对教育和教师的重视达到了空前的高度:胡锦涛到北京八十中学慰问师生,温家宝到河北贫困山区为普通教师和孩子们做报告,李长春在教师节晚会节目录制现场为先进教师颁奖两次深深鞠躬并承诺解决山区老师教学仪器等等,都让人感动与振奋。
在情感高潮之后让我们回归理智,让我们注视现实,我们会注意到在我国教师队伍中发生的些许变化和种种现象。对这些现象恐不能用害群之马来论,也不能简单用多数与少数、主流与支流来论,如何分析我目前尚无深入研究,但可以肯定的说这些老师是有悖师德的,是不配过教师节的。
例如我写过的开学奇闻以偏不概全之一:一朋友小孩儿刚上小学一年级,小两口告我孩子今天可高兴了,说老师课上提问他好多次,别人举手老师也不叫。我说你们孩子真福气。爸爸说福气啥呀,昨刚给老师送的红包。还例如我写过的之二:一所大家都争抢进入的学校校长在新生家长会上说,你们不用送老师这个那个的,送了老师也不会要。若送就送学校,以捐资助学形式不犯错。多的呢你们看那边的草坪就是家长捐助百万元铺的;少的呢你们看这屋里的几十盆花也就万把块吧,谢谢家长们了。还有某地一官员告我其子在某小学就读,老师在课堂上不讲课,说是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家长为此找学校和老师,回答是你们若想学习就去课外辅导班吧,或另外交钱到老师家去一对一辅导。这叫什么事儿啊!
近几个月来我不知有意或无意得罪或伤害了多少朋友,有让我帮忙找幼儿园、找小学的,有让我帮忙找初中、找高中的,还有大学、研究生的,基本都没有帮上忙。一遍遍的解释、一次次的看着那一张张无助又求助的面孔,我亦无助且神伤、心伤。此时此刻一并道一声:对不起,真的对不起——上学,不是再也正常不过的事情了吗?所以如此这般绝非一个制度不合理所全能解释,难道我们有关学校、有关老师就一点责任都没有吗?
我又一次想起了那在汶川大地震中放言只顾自己逃命,家人都可不管遑论学生的老师;想起了那位公开且放肆的在自己的博文中说如果没有4000万元就不要来见我、甚至都不要对人提起我曾为你们老师的老师;还有让学生为自己打工,美其名曰社会实践、一年内出十几本书的教授,以及弄虚作假、学术剽窃的种种所谓老师。
所有这一切,所有与这一切相关的老师都应扪心自问,你们配过教师节吗?
撰写此文时我看到一位39岁身高不足1.2米、91年在河北蔚县做代课教师郭省,20个年头,大大小小的奖项他得了无数,09年他被评为‘蔚县十大杰出青年’,前县委书记却说他“不能转正,有损蔚县的教师形象。”书记的话让我深思,我倒想追问下,今天我们到底需要怎样的教师形象?其实,问题难也不难回答。不难的是,郭省当然是优秀教师形象,那些犯罪的、被抓起来的当然不是人民教师的形象,如果这些都不能判断清楚不是头脑注水就是头脑短路;判断上发生困难的倒是,我上述所列言行的老师是教师形象吗?是应该得到人们尊重的人民教师的光辉形象吗?
我的回答是,不!他们不配过教师节,也不配与人民教师为伍,直到他们改正了其言其行为止。令人欣喜的是,有关部门在今年教师节前再次强调了师德的重要并明确师德一票否决制。我期待有更具体的办法考核师德,我也期待当种种有悖师德的行为和人物跳出时能够得到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广泛批评指责和处理。须知。扬善与惩恶务必同步,社会才能前进,事业才能辉煌而不被污染。
今年教师节、中秋节相隔很近,这看似巧合的时间安排倒也暗合了一种天意和人愿:人类有些神圣的情感和伟大的事业是容不得一点污染的,比如爱情、友情和恩情,比如教师、医生和作家,在纯白和皎洁的月光下,自认为拥有这些情感和从事这些职业的人们请清洗下自我,升华下自我,也对月反躬自问下:我干净吗?
教师节为所有干净的老师和校长而设立,中秋明月为证。可以不伟大,但不能不干净,更不能无耻!
新华网评:残疾教师20年不转正的“混账逻辑”
2011年09月13日 08:30:40  来源: 新华网
邓海建
河北蔚县残疾教师郭省代课20年未能“转正”、依靠村民救济生活。事件曝光后,一天半的时间里,多家新闻门户网站有近30多万人“围观”,网民发帖讨论飙升至1万多人次。11日凌晨,记者辗转收到蔚县教育局的函件,函件称对报道“非常重视”,但坚持认为:郭省只是“临时代课”。(9月12日中国新闻网)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郭省的二十年青春,献给了蔚县的农村教育。残疾教师的二十年,伴随着540元的月薪,其艰辛与不易可以想见。2009年,郭省被评为“蔚县十大杰出青年”,20年来,他几乎年年得奖——问题是,就是无法“转正”。据说,彼时县领导班子开会,有人提议郭省的转正问题时,当时的县委书记说:“郭省不能转正,他有损蔚县的教师形象。”于是,“转正”的问题就变得“比较复杂,不好说”。
很多“不好说”的事情,总有一些摆不上台面的理由:比如领导不喜欢,比如决策者看不顺眼……但你正儿八经理论起来,又总能被一些冠冕堂皇的政策法令挡得哑口无言。说到底,集中的权力过度了,处处充满“合法伤害权”。蔚县教育局的《说明》就很耐人寻味:一方面,先后八次使用“临时代课”字眼,强调郭省的“非合法身份”;另一方面,体面解释了郭省为什么不能转正的原因——“按照河北省委、省政府《关于清理清退乡镇机关及事业单位不在编人员的意见》(冀字[1999]55号)和张家口市政府《关于清理清退代课教师、代工人员的实施意见》(张字[2005]50号)文件精神,临时代课教师郭省每次都在清退范围内,其所在中心校领导签于其身体残疾,生活中存在困难,出于同情,因而在历次清退代课教师中,保留了郭省临时代课教师岗位”。
20年“临时代课”,不是奉献,而是恩赐——这就是《说明》给公众“说明”的逻辑。言外之意,若没有“临时”的身份,郭省的日子更不好过,给个“临时”的饭碗,简直可以算得上是慈善公益的光芒。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如此“贴心”,对于一线基层教育工作者而言,算是心怀感恩还是狼子野心?20年,郭省是有了饭碗,但这碗饭不是教育官员赏赐的,而是合法劳动所得——更重要的是:这点微薄的所得,比之于郭省的劳动付出,“赚大了”的是教育部门与学生、家长,合理“转正”的诉求莫名其妙实现不了,却以“饭碗”的底线反正其行政作为的合理性,这是何等无耻的诡辩!现实生活中这样的逻辑,我们见识得还少吗?按照这样的推演,“加班费”、“高温津贴”等当然是不应该索要的,因为企业给了你饭碗,你还有什么可说的呢?
教师节刚过,尊师重教的意义妇孺皆知。然而我们在教育问题上的“欠账”与“混账”,一个郭省,足以让公共部门反省并警醒。
寒门果真难出贵子?——透视农业大学农村生源比例减少
2011年08月29日 09:46:55 来源: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8月29日电 题:寒门果真难出贵子?——透视国内多所农业大学农村生源比例减少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潘林青、李江涛、潘莹

在山东农业大学食堂,大学生们在购买饭菜(8月26日摄)。近日,随着我国大学陆续开学,一些人发现今年不少农业大学农村生源比例下滑。新华社记者 徐速绘 摄
近日,随着我国大学陆续开学,一些人发现今年不少农业大学农村生源比例下滑。担负着培养农业专业技术人才的农业大学中,本应具有天然竞争优势的农村学生为何“上不来”?是教育不公还是正常现象?为确保社会各阶层纵向顺畅流动,能否让落后者先跑?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就此进行了调查。
中国农大农村生源首次跌破三成
中国农业大学大一新生小李来自湖北农村,8月中旬便早早来到学校报到。随着新学期开始,他发现班里30余人中仅有不足10人来自农村,这与他预想的情况有很大不同:农村学生对农业有着天生的感情、丰富的知识和较高实践能力,在农业大学中为何却成了“少数派”?
中国农业大学招办主任周旭峰说,近年来,中国农大农村户籍学生比例一直维持在三分之一左右,而今年为28.26%,比2010年减少了5.98个百分点,近十年来首次跌破三成。
记者了解到,不仅是中国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北京农学院等多家农业类院校中,近年来农村生源比例也持续下滑,出现农村学生“上不来”现象。
一些农业院校教师和学生表示,由于大学费用较高、就业“轻能力重关系”等问题依然突出,农村生源不仅“上不来”,而且“待不住”“下不去”。
——“待不住”。相对于农民的收入,目前大学收费过高,因此一些农村学生即便考上大学也难以负担高额学费。来自山东茌平农村一位在读大学生说,他每年学费、住宿费、生活费等各种费用约为1.5万元,父母辛苦耕种10亩土地年收入仅1万元。哪怕不吃不喝也无法支付这些费用,因此过重的经济负担常常让他萌生退学的念头。
——“下不去”。有专家指出,现在大学生就业更多的是“拼爹”、拼社会关系。城市学生,富裕、权贵阶层子弟占据了福利待遇较好的行业和工作,而农村考生甚至上了重点大学也无法获得理想的工作,导致“大学毕业即失业”。
 

山东农业大学二年级学生王明江(左)和同学一起整理宿舍,他来自山东省临朐县农村,父母都从事农业(8月26日摄)。新华社记者 徐速绘 摄
如何看待农村生源减少?
长期从事一线教学工作的青岛九中教师姜晓慧认为,目前,城市和发达地区集中了大多数名师、名校等优质教育资源,而农村和边远贫困地区则相对稀缺。城市学生不仅可以上“名校”,还能够参加各种辅导班、特长班,享受多种加分政策,而这些对于农村学生来说却遥不可及。“城里孩上辅导班,农村娃玩泥巴”是这种现象的真实写照。因此,部分农村学生没有享受公平教育权利,这导致他们输在了起跑线上,难以考上理想的大学。
还有专家认为,众多大学地处城市,在招生时不可避免地将更多名额分配给了当地,而地处偏远的农村考生获取的入学名额较少,受到了不公正待遇,因此出现国内多所大学包括农业大学农村生源比例减少。
不过,也有专家对此并不认同。“农村学生上农业大学比例减少是因为城镇化进程加快,导致了农村人口及农村总体生源减少。不仅是农业大学,其他学校的农村生源比例也一样会减少。”山东大学教授王忠武认为,当下部分农业大学农村生源比例下降并不异常。
2011年全国人口普查显示,城镇人口比重大幅上升,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66557万人,占总人口的49.68%,比2000年提高13.46个百分点,比1978提高31.8个百分点。
周旭峰说,目前统计农村生源主要依据是户籍信息,不过有些农村户籍学生不一定在农村中学读书,而在农村中学读书的学生中也有很多是非农户籍。因此,简单地以户籍来判定农村考生比例减少是不准确的。
此外,周旭峰还认为,越是农村的学生对涉农专业越敏感,对报考农业大学越有顾虑。因为在很多农村学生看来,考大学是为跳出农村。虽然农科专业就业率很好,但许多农村考生对农业大学并不“感冒”。
    新学期即将来临,在山东农业大学校园里,学生陆续返校(8月26日摄)。新华社记者 徐速绘 摄
社会“板结”如何避免?    有关专家认为,与城市学生相比,农村学生在上学、就业等方面处于劣势,“寒门难出贵子”现象较为普遍。如果任之继续发展,社会各阶层纵向的正常流动将停滞,从而失去前进与创新的活力。因此,有关部门应出台多种措施,给予农村学生多方面支持,让落后者先跑,确保农村学生“上得来”“待得住”“下得去”,避免社会“板结”。
——在农村地区率先实行12年义务教育。北京大学社会发展研究所教授王文章认为,近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国家财力充足,应在农村率先实行从小学至高中的12年义务教育。这样既可以巩固农村高中的入学率,向大学输送更多合格的农村学生,又能逐步消除城乡教育不公,遏制部分大学农村学生比例逐年下滑趋势。    ——高校招生名额应适当向农村倾斜。青岛九中教师姜晓慧说,目前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多集中于发达地区、大城市。一些大学在城市投放了大量的名额,而农村及不发达地区招生的名额很少。未来大学招生政策应适当进行调整,将招生名额适当向农村倾斜,以招收更多的农村学生到大学就读。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也提出,教育公平的关键是机会公平。根本措施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加快缩小教育差距。
——减免涉农专业学费,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学生的经济支持力度。有专家指出,经过多年不懈努力,我国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资助体系,包括“奖、助、减、免、贷”等多种形式。下一步,可减免涉农专业大学生的全部或部分学费,并发放生活补助或奖学金,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学生的经济支持力度,减轻他们的经济负担。    ——给予农村生源高校毕业生更多就业扶持。中国农业大学就业指导中心主任李洋认为,应加强对农村生源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支持。如政府承担全部或部分费用对就业困难的农村生源高校毕业生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或者开展优秀农村生源高校毕业生的推介活动,引导整个社会关注个体的能力和素质,促进就业过程中信息的公开,纠正“找工作就是拼爹、拼关系”等不良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