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美龄 心理咨询:教 會 入 門 失內原忠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5 22:12:49


2011年
七月刊 |四月刊|一月刊
2010年
十月刊 |七月刊 |四月刊|一月刊
2009年
十月刊 |七月刊 |四月刊 |一月刊
2008年
十月刊 |七月刊 |四月刊 |一月刊
2007年
十月刊 |七月刊 | 四月刊 |一月刊
2006年
十月刊 |七月刊 | 四月刊 |一月刊
2005年
十月刊 |七月刊 | 四月刊 |一月刊
2004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四月刊 |一月刊
2003年
十月刊 |七月刊 |四月刊 |一月刊
2002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1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0年
十月刊 |七月刊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9年
十月刊 |七月刊 |四月刊 |一月刊
1998年
十月刊 |七月刊 |四月刊 |一月刊
1997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四月刊 |一月刊
1996年
十月刊 |七月刊 | 四月刊 |一月刊
1995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4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3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2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一月刊
1991年
九月刊 | 七月刊 | 五月刊三月刊 | 一月刊
1990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五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7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1986年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五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1985年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五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1984年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五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1983年十二月刊 | 十月刊 | 八月刊六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1982年十二月刊 | 十一月刊 | 十月刊九月刊 | 八月刊 | 七月刊 | 六月刊五月刊 | 四月刊 | 三月刊 | 二月刊 | 一月刊  
教 會 入 門
失內原忠雄
作者簡介
失內原忠雄(一八九三--一九六一),東京帝大留英、德、法、美四國,東京帝大 經濟部教授,日本學士院會員,國大總長。
教會
內村鑑三先生是在一九三○年三月二十八日,蒙召升天的。大家知道,先生曾經倡 導所謂無教會主義。所以,我今天的講題,也擬定為「無教會入門」。(與現存有 制度的形式教會區分)
想學習基督教的人,叩教會之門,上教會去,不久就被告訴說:你應該受洗。但他 們連受洗之意思也不大認識。所以當碰到這種勸告,自感十分困惑。有些人作為教 會教友,但對教會覺得不滿意,想脫離教會,但不易得到准許,反而被暗示:如果 脫離教會,便要失去基督之救恩。因之,往往遭遇教會究竟為何物的這一切實際問 題。
教會這一詞的來源,是希臘語「溢姑勒西亞」(聚會)(ekklesia)。「溢姑勒西 亞」原義指希臘城市國家正式召集的市民議會。使徒行傳第十九章三十九節所說的 「照常聚會」便是這意思的用法。就是說,應用這一名詞把基督徒的聚會叫「溢姑 勒西亞」,與猶太人的synagogue(會堂)相區別。
要表達宗教上的「溢姑勒西亞」的意思,教會這一詞是十分妥貼的譯語;但如今一 般實際的教會已經與聖經所記的「溢姑勒西亞」大相逕庭了。聖經上所記的「溢姑 勒西亞」大都是家庭的「溢姑勒西亞」,是家庭之聚會。雖然曾依地域分別稱為哥 林多的「溢姑勒西亞」,或以弗所之「溢姑勒西亞」,但其性質是家庭之聚會。所 以像今天這樣的教會制度,在原始的教會時代,是還沒有的。(註:會堂式的教會 出現在主後三百年)
除「溢姑勒西亞」此詞以外,聖經上還有「巴西雷亞」(Bαδιλεια)一語。 這一語係指「國」,就是「神之國」的國。基督徒的聚會與神之國有相同的地方。 路加福音第十七章曾記著:
法利賽人問上帝的國幾時來到,耶穌答說:上帝的國來到不是眼所能見的。人亦不 得說:「看哪!在這裏」,「看哪!在那裏」。因為上帝的國就在你們中間。
神的國並非以眼所能見的形式來臨,它是存在你們中間。你們中間這句話,有二種 意思,一種意思是可解釋為在你們心裏,就是說不在於外面的形式而在於心裏。但 並非僅存於我們思考中或思想中之觀念的存在,而係存於你我互相的交往,你我彼 此的相愛中。你我互相的心與心的愛之交睦,這就是神的國。另一種意思是可這樣 解釋:在聖經裏靈的交往是用「哥宜諾泥亞」(Kοινωνι)一詞來表示的,所 以神的國便是信徒互相間的「哥宜諾泥亞」,是屬於靈的,沒有物的形式,這就是 耶穌所說的意思。但聖經又記著:神的國將以具體的、現實的、歷史的形式實現於 地上;這意思於講道時亦常提到的。
所以,所謂「神的國」,是包括眼所不能見的靈性的與具體的歷史性的這雙方的意 思。「溢姑勒西亞」的性質亦是一樣,有靈的與社會的二種涵義。就靈的涵義這一 方面來說,「溢姑勒西亞」是愛的交睦。這在生活裏的表現,乃成為兄弟姊妹的團 體。英語有Christian Brotherhood的名詞,「溢姑勒西亞」的本質與此一語相同, 就是信仰基督的兄弟姊妹之交睦。所以,這是家庭性的;稱神為父,稱基督為長子, 把信基督的人稱兄弟姊妹,這些都是家庭的用語。
在使徒行傳第一章記載:耶穌被接升天後,門徒上了耶路撒冷城內的一間樓房,在 那裏與幾百個自加利利跟隨來的婦人同心合意懇切地禱告。這就是最初的「溢姑勒 西亞」。其後,隨著跟從門徒的人增加,開始有了若干分工,但這並非如今教會的 監督、牧師、執事等那樣制度的形式。
然而,「溢姑勒西亞」亦是一種社會生活,舉凡社會生活,隨著人數增加,會產生 組織,乃是一種自然的趨勢。而且反復繼續同一生活方式時,這方式常演變為形式 化、固定化、乃至形成傳統,基於此,制度也就產生了。又隨著信仰的解釋或生活 樣式上的歧異,便漸分化出不同的信條、傳統或制度的教派。如果信徒數目增加到 家庭無法收容的地步,就需要另有聚會的場所。於是著手於教堂的建築,而反正要 建築,就儘量建得壯大華麗。如是,終於產生出與聖經所記古代的「溢姑勒西亞」 完全不同的教會來。
所以,教會之為何物這一事之判斷,應注意下面三點:
一、教會是否就是教堂?
二、教會是否指具有一定組織與傳統的制度?
三、教會是否指信仰基督的兄弟姊妹之交往?
因為這三個問題被混淆,所以教會本身也就糊裏糊塗了。
教會的本質並不在於建築物。教堂的牆壁並不能創造信徒。因以為教會是建築物, 所以亦誤解信仰的復興是教堂的復興,故為了教堂的建築與維持,不知花了多少無 謂的勞力與費用。結果,不但不能復興信仰,反而信仰卻為世俗之精神所侵蝕。 教會本質亦不在於制度,有人常以為教會是一種制度,而拘束於傳統與組織。因之, 本應該為兄弟姊妹的基督徒反彼此分裂而憎惡,或發生壓制信者的靈魂,強迫制度 上外表的一致等等的事情。
教會的本質自始至終在於愛的「哥宜諾泥亞」,建築物與制度是次要的東西,並不 應該拘泥的。「「溢姑勒西亞」是兄弟姊妹之愛的交睦,而只有愛的交睦才是「溢 姑勒西亞」,才可稱為教會,這樣就是無教會主義的主張。其宗旨與所有宗教改革 者站在同一精神,而且比較他們更進一步。
於此,發生教會論中所謂最難的問題,即關於能見的教會與不能見的教會之議論。 可是,在我看來,教會之可見抑不可見的議論實在是愚蠢無謂之議論。
「溢姑勒西亞」既是愛的交往,當然是眼所難見的。愛之為物,是眼不能見的。但 是「溢姑勒西亞」的交往,若不顯為具體的生活,是沒有意思的。譬如說:電氣是 看不見的,可是它能使電燈發亮,或能使電爐燒水,或能變成電氣按摩予身體以刺 激。要不如此,就不能進入我們的生活,亦即在我們的生活,等於不存在。同樣的 道理,所謂愛這一事也必須具體化、生活化,要不然就沒有意思了。譬如現在這裏 聚在二百個人,這二百個人的交往是眼不能見的。看得見的是二百個人的體貌與外 表,但體貌與外表,就是聚集了數百個,也成不了「溢姑勒西亞」,那不過是烏合 之眾吧。就是說,若缺乏人的共同生活,愛之交往的「溢姑勒西亞」便無法具體化, 是等於不存在的。所以,大家應該集合在一起,一同歌唱聖詩,同心合意地禱告, 共同研讀聖經,互相協助幫忙。若無這種生活,「溢姑勒西亞」就墮為抽象的觀念 的存在。「溢姑勒西亞」既非群眾,亦非孤獨,它必須是一種聚合,但雖說是聚合, 並不一定要集在特定的場所。縱使不能聚在一處,但如果以通信為愛之交往,這也 就是具體可見的「溢姑勒西亞」的連結了。
我相信:在「溢姑勒西亞」,靈的聯結儘量要堅固,制度上的聯繫儘量地要弛鬆, 惟有這樣才適合「溢姑勒西亞」的本質。因為「溢姑勒西亞」的本質是家庭性的, 所以「溢姑勒西亞」所具有的秩序之性質,亦應該是家庭性的。如用制度加以約束, 則要箝制靈的交往之自由,世俗的虛假與驕傲也要滋生蔓延了。
結言
所謂無教會主義,認為「溢姑勒西亞」是兄弟姊妹之愛的生活體,而且欲連結於這 生活體,不在於人所設的制度下,在聖靈引導下相聚,相信上帝為天父,信基督為 長子,如此連結於基督的人們作為兄弟姊妹結成一體,這便是神的國,這樣就是無 教會主義的信仰。
為何稱謂為無教會主義呢?今日教會是制度化的,若不屬於有一定制度的教會,則 不認為是屬於基督徒,而為要屬於這制度教會,非由具有一定資格的人,即受過按 手禮的教會牧師來授洗禮不可;並且認為就是在加入教會後,若不遵守聖餐的儀式, 則不能培養信仰,這樣就是教會之主張。相反地,「無教會」認為:人之所以成為 基督徒,並不依靠制度,而是因為信仰。只要信基督,人便成為基督徒。而互相表 白信仰,當作兄弟姊妹生活,這就是「溢姑勒西亞」。無教會也有集會,即兄弟姊 妹聚合一起,一同讚美,一同禱告。在無教會裏,也有老師,也有學生,也有哥哥, 也有弟弟。無教會絕不是孤立主義者。不過,無教會是沒有固定的制度的,所以也 並不建立「無教會之教會」。無教會也有習慣上一定的聚會的方式。但這並非基督 徒要連結於「溢姑勒西亞」的條件,並不是一個制度。
在制度教會方面,要維持傳統上所定的制度是個大問題,但無教會則沒有這種苦惱, 也沒有這種拘束。支配著無教會的生活原理,是靠靈的信仰之自由。
無教會是沒有否定有制度的教會。以純潔的良心受洗當作教會之友是可以的;以純 潔良心留在教會,也是可以的,這些人並沒有必要脫離教會。但且不提其他事情, 有一事是非把它弄清楚不可的,這就是不連結於制度形式教會也可以成為基督徒。 辯論不如實證,在日本「無教會」也可以成為基督徒這一事,已經由確實之事實漸 為人家所承認了。
末了,還有一點,戰後許多美國人來到日本,對於日本宗教情形也加以種種調查。 比方我寫的文章似乎也被他們看到,因而在種種問題上,無教會也引起他們的注意。 他們一致所提的疑問,是何故「無教會」不成立組織這一事。二次大戰中,明白地 站在和平立場的人裏面,屬於「無教會」者好像為最多。因之,他們對於「無教會」 感覺興趣,所以他們問道:何以「無教會」不創立組織?如創有組織,豈非更有效 地活動嗎?這是非常重大的問題,照我自己意見來說,「無教會」如果組織化,那 麼就萬事休矣。無教會是個生命,所以不可把它組織化或制度化。今後也許會發生 種種的事情,但我自己是想要明白地遵守這點的,要不然,我是沒有臉孔見內村鑑 三先生,我自己是在心中作如此決心的。
註:
神在中國大陸興起全地最大的教會均家庭教會的形態出現。最近非洲及南美洲的復 興大多在家庭教會中。今年四月美國「紐約時報」報導,現在美國家庭教會正在興 起中,在五十州中已有一千五百多家庭教會。非英語教會尚未計算在內。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