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红丽的父亲是谁:高考写作指导结构篇—记叙文的结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0:15:08
【群振按语】今天下午收到《作文周刊·高考版》的刊用证书和样刊。这样我和王老师合作写作的文章终于与广大读者见面,我放在博客上,请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第三章 结构篇

  第二节 结构的类型


1、记叙类文章的结构


【写作导引】

曹雪芹的《红楼梦》,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最高峰,它以百科全书式的内容为我们真实地展示了处于清朝后期的生活现实,为我们描写了数以百计的性格鲜明的人物。作者之所以能够把一个活生生的社会展示在我们眼前,内容安排有条不紊,繁而不乱,正是因为作者能抓住宝黛爱情悲剧这条最主要的线索,以金陵十二钗的命运为陪衬,让众多的人物事件走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系统。作者以荣国府、宁国府和大观园作为小说的三大支柱,通过黛玉进京,周瑞家的送宫花,大观园试才题对额,刘姥姥三进荣国府,惑奸谗抄检大观园等,就像往返回环的织布梭一样,带着读者走遍了贾家的大小庭院,会见了上上下下的各种人物,在贾家由盛而衰的各个时期,一次又一次地周览了它的全貌。

体系庞大的长篇小说是这样,单独的一篇文章也应该注意文章线索的安排,成功安排文章的线索不仅对于读者快速准确地把握文章内容,使文章显得集中而富有活力,而且线索也是作者表达中心的一个有力手段,线索体现了文章的一个中心话题,体现了文章的着力点,表达了作者在内容、结构、中心表达等方面的艺术创造。

【学法指津】

刘熙载在他的《艺概》里说:叙事有种种不同,“惟能线索在手,则错综变化,惟吾所施”刘白羽说:“生活五花八门,色彩斑斓,可是你要从中理不出个清晰的线索,得不出个明确的概念,也就无法概括,无法结构,也就不能用具体的形象把生活中真正深刻的东西表现出来。”在记叙文中,线索大致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以中心事件为线索。

  这种线索最常见的类型,就是文章的内容安排是围绕者文章最核心的话题逐步展开的。如《林黛玉进贾府》文章围绕者“林黛玉进贾府”这一中心事件,以她当天的行踪为线索,第一次介绍了贾府的一批主要人物,第一次展现了全书的典型环境——贾府的概貌。文章的这种结构安排,不仅在书的第三回读者交待了详细而必要的信息,而且这种沿着线索,通过黛玉的耳闻目睹,逐步向读者交待信息的方式,行文显得灵活、自然,曲折有致,避免了单纯向读者交待人物、建筑布局的枯燥、机械。

2.以人或物为线索。

  这种线索的结构方式在记叙文中也很常见。比如,以人物为线索,就是按人物的动作、行为的变化、思想性格的发展、人生历程的见闻来组织材料,把人物作为文章的线索。比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整个故事情节以林冲的被害过程为线索,表现林冲的由委曲求全到彻底走向反抗的思想发展过程。以实物为线索,如李乐薇的《我的空中楼阁》,作者围绕“山上的小屋”通过远看、近观等角度表现了他对小屋的喜爱,表达了对自由、诗意生活方式的向往。

3.以思想感情为线索。

  这种结构类型一般是在文章的开始奠定主人翁或喜或哀的情感基调。文章接着在这种感情线索的贯穿下,或借景抒情,或寓情于事。从而使全文统摄在一种特定的情感气氛中,使文章显得生动而富有感染力。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文章开始的一种话:“这几天心里彼不宁静。”奠定了笼罩于全篇的淡淡的哀愁的感情基调,接下来通过对“荷塘、月色”的诗意般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在革命受到挫折、社会前景不太明了的一种淡淡的哀愁。

另外,记叙文还有的以时间为线索,以地点为线索等类型,这里不再一一赘述。

【范文解读】


箭锋上的友情
  福建考生

周瑜在军营帐篷里来回踱着步,一只飞蛾在案台上的火烛旁飞来飞去。帐篷里忽暗忽明,帐篷门口站岗的士兵叹了口气,他明白帐篷里的人一定正被什么事烦恼着,但同时他也明白像他这样的小人物又怎能替得了一个东吴大将着想?此时,帘幡被掀开了,周瑜从里面走了出来,一身的银甲在月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他的脸上没有表情,看上去像是在犹豫什么,又好像是下定了决心。周瑜就这样站了很久,旁边的士兵也只好就这样陪他站着。一时间,天地显得无限宽广,星星满布在黑色的夜空中,就好似一颗颗珍珠撤落在了黑色的绸缎上。周瑜开始回想起几天前的事来……

三天前,在军营里的军事会议上。“公瑾兄,我看曹贼此次来势凶猛,并筑起了城墙。目前敌多我少,敌强我多。你看我们是否要……”孔明摇着鹅毛扇缓缓地说,可是他还没说完就被周瑜所打断了。“等等!孔明兄,小弟我有一建议不如我们二人将各自的计策写在手上,一起拿出来看看,不知意下如何呀!”“好。”孔明笑着答应。一会儿两人都已准备好,周瑜心想打曹贼定要火攻,不知这孔明会不会……两人一起伸出了手掌。两只手上都写了一个火字。“哈哈……”两人顿时畅快地大笑起来。此时周瑜心中很是高兴,他对诸葛亮的智慧与谋略早有耳闻,但是能如此合他心意的却出乎意料。火攻需要弓箭,而东吴的弓箭却远远不及所需。诸葛亮却放声道:“公瑾兄,弓箭的事你就别操心啦!”所以他们约定十日之后诸葛亮交十万支弓箭给周瑜。

第二天,孔明出发。运用计谋与对天文知识的了解,他向曹操“借”了满满十条小船的箭。回到东吴时一个士兵的报告令他大吃一惊,草船上的箭并没有十万支,只有八万有余。诸葛摇着鹅羽扇陷入了深思。明日就要交箭了,周瑜视我如眼中钉,肉中刺。这可如何是好。

  东吴的大将听说孔明借箭不足,皆大喜,都到周瑜的帐中找他贺喜。可周瑜听后却为之一震,“怎么?他失败了?”周瑜有些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但现实却摆在了他的面前,孔明失败了,明日就可将这个麻烦除去,但是孔明的确是一个知己。倘若我俩共事一主该多好啊!唉……周瑜苦恼着……

月光依旧照着,周瑜望向远处的天空,似乎已有些鱼肚白。他深吸一口气回到帐内。

  第二天的军机会上吴、蜀双方气势十分紧张,张飞瞪着铜铃眼赵云握着长枪,紧紧站在孔明身旁,看来他们已经做好拼死保护孔明准备。“孔明兄,时限已到交箭吧!”周瑜说。“拿箭!”一声令下士兵们扛上了箭,孔明觉得不对,细细一点十万支,不多也不少。“这……”孔明纳闷了。周瑜走上前来递给他一支箭说道“好!不愧是卧龙先生啊!”孔明盯着周瑜递过来的那支箭,愣住了……

【解读】:这是一篇写人的记叙文,文章一开篇就将人物置入激烈的矛盾冲突中。文章紧紧围绕“草船借箭”这一中心事件,给刘、吴双方提供了充分的展示舞台,作者成功地运用悬念、伏笔、倒叙等手法,吸引着读者,不仅使文章紧凑、内容集中,而且使文章一波三折,精彩不断。表现了周喻、诸葛亮英雄惺惺相惜的中心思想。据文章可知,“草船借箭”既是文章的中心事件,也是贯穿文章始终的线索。改写故事,既要忠实于原著,遵循人物性格的发展逻辑;又应该根据新的情节进一步补充、丰富人物的个性,而不是简单的重复。这篇作文,在忠实于《三国演义》前提下进行的再叙事就颇有创意。

沉默的父爱

北京考生


6岁。


  操场上,一个小男孩学着骑车,旁边站着他的父亲。没有一句指导,没有一丝安慰,小男孩自然是摔了又摔,双腿早已是鲜血淋漓。终于,孩子坐在地上,哭了,哇哇大哭。父亲依旧是那么笔挺地站着,眼中满是不屑与冷漠。
孩子多么渴望爸爸的鼓励。没有;孩子多么渴望爸爸的拥抱,还是没有。只是那双空洞的眼睛,让孩子感到冷酷与无情。终于,孩子不哭了,倔强地站起来,跨上车,开始又一次的尝试。父亲早已是兴趣索然,转过身,迈着大步,走了。身后又是一阵金属与地面的摩擦声,父亲只是不经意地回了下头,手却在颤抖。孩子站起来,想着刚才父亲冷漠依旧的眼神,两行热泪莫名其妙地滑过他的脸颊。一步、两步、三步……父亲的脚步声依旧坚定。

  16岁。

  礼堂里,当年的小男孩被人群簇拥着走上了奖台。又一次高举奖杯,又一次欢呼如潮。紧拥着荣誉,在闪光灯不停的闪耀下,孩子艰难地寻找他的父亲。人群中,唯独没有他,台下座位上,只有一个他。瞬间,礼堂仿佛空荡荡的,只有孩子与他的父亲在对视着。还是那么冷漠,依旧是如此不屑。父亲那空洞的眼神让光芒万丈的奖杯褪色。站起身,走向自己的儿子,一把夺过紧拥着的奖杯,父亲毫不犹豫地把它交给后台的老师。两行热泪又一次不由自主地流淌下来,一步、两步、三步……父亲的脚步声依旧坚定。

  昨天。

  校门口,一位青年与他的父亲作着告别。没有寒暄,没有宽慰,没有拥抱,没有一句话。直视着父亲,他的皱纹又深了,他的黑发中又添了些灰白。眼睛里滚着泪水,压抑着。在模糊中,父亲那冷漠的眼神里也有些光亮。颤抖的手伸向自己的儿子,半空中停住了,又缩了回来。向门口指了指,父亲又转过身,没有动。远望着父亲远去的背影。及近拐角,父亲定住了,回过头,瞥了一眼,看到儿子。青年人也注视着他的父亲,压抑不住的泪水终于流淌下来。沉默中,心中是那么温暖,一步、两步、三步……

  今天。

  考场上。有一个孩子在写着沉默的父爱,心中充满感激与骄傲。

  我的父亲,他的感情如绵细的秋雨,柔和的春风,没有大起大落,只是淡泊沉默罢了。

  沉默的父爱———我很感激它。

【解读】这篇文章存在明暗两条线索,明线是父亲的不屑与冷漠。暗线即题目——父亲深沉的爱。为了表现独特的父爱,作者精心选择了四个镜头,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把父亲的“外冷内热”性格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明暗两条线索的运用,不仅使父亲的形象变得丰满,而且有利于阅卷老师快速、准确地把握文章,突出、强化了文章的中心,是一篇成功地以物——沉默的父爱为线索的记叙文。

明月今夜有
张小文


  皓月当空,几缕浮云。又一年中秋。

  如水月光下,诚然会有熙攘的人群,会有含饴欢蹈的孩童,会有灯火城市。但也有独立秋月之下,读这如水般意境的痴人。我,便独爱此。

  几笔夜树寥寥的影子,碧叶上青霜。朦胧间有“把酒问青天”的豪情,却有谛听天籁,独参月色,悠悠冥思的心绪。

  哦,看那水,看呀。蟾宫折桂,古今多少痴想,而今天的夜里,却这样的近,仿佛伸手可及,那丝丝缕缕的幽香轻轻撒落在头上,沾湿风中的发端,摸上去,却好像又倏地干了,不祈永恒。是呀,月圆月缺,不会有人细数她的轮回,却在这样的轮回中,和这月一样,把拥有的一点一点失去,又一点一点更新。那些沉醉于灯影人声中尽享天伦的生灵,会在乎曾经旧的月影么?

  听寻秋虫唧唧,听呀。“吱吱——咯咯”,仿佛童年时外婆的木摇车,摇得像古老的歌谣,又像不知何时失落的一只竹木偶,还会笨拙地转动那竹做的胳膊。心中又有了外婆那张很苍老,很慈祥的笑脸,还有竹木偶大红大绿的脸谱。哦,不知何时的记忆了,一别数年,今夜又捡,还在心中唱歌——又何必,那廿四桥的箫?

  “年年秋夜里,常忆旧时归”,以明月为饮客,纵心绪为浊,愿品那离愁。曾经挚友,也有过一起相邀月下的旧游,如今,尘世中为梦相奔波,彼此距离终远到不可及。惟——这月,这夜,心中放下太多的纠葛,纷扰,想想那些“轻抛浪掷”的年华里最真的美丽。也许有点怀旧的落寞,但傲向孤高清月,与其品歌舞,赏红袖,我心独爱此,更适合这月的情怀,不是么?

  月光如水。慢慢往回走,心里放飞的那只风筝也缓缓地收线罢,藏在记忆的角落里。是否明年的今夜才得放飞——而不会袅袅地飘落,抑或断线?

  望月,依旧。但,明天是否还会有人记得起她?

  【解读】本文写的是作者在中秋佳节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的感想,抒发了作者今昔对比的感慨。文章内容丰富:夜树、月影轮回、外婆音容、挚友各奔前程等,表面纷乱无序,但却有一个东西作为线索把文章各部分的内容紧紧地串在一起。这个东西就是文章的线索,即文章以月亮为明线,以感情为暗线,双线交织,串起全文貌似零散的材料,给人留下了完整的艺术形象,体现了线索的妙用。
    
【强化训练】

  按要求完成作文:

好奇心总是伴随着美好童年。诸如成功、失败、质疑、平庸等等这些词语与好奇心相关联。请以“好奇心”为题写800字的记叙文,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除诗歌外体裁不限。

【评】 “好奇心”在某种程度上能够促使人走向成功,虽然也可能失败,因为人只有对某事带有好奇心才能进行进一步的观察、质疑,在这个过程中肯定会遭遇失败,但最终应该是成功的,如果没能好奇心,也许注定一辈子都是成功的,虽然避免了失败。
所以,作文应该从鼓励人要有好奇心这个角度去立意,应该不怕失败,大胆质疑,最后一定会获得成功。不然的话,可以一辈子平庸,碌碌无为。我们在结构文章的时候肯定要把“好奇心”这种心理作为文章的线索,让它把整篇文章凝聚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高考写作指导结构篇——记叙文的结构 高考写作指导结构篇—记叙文的结构 高考考场记叙文结构模式例谈高考作文指导2 高考议论文基本结构写作指导及优秀作文示例 记叙文的写作指导 记叙文写作·安排结构的方法之一:突起峭收法(转帖) 记叙文写作·安排结构的方法之二:层层剥笋法(转帖) 记叙文写作·安排结构的方法之三:蓄势衬跌法(转帖) 记叙文写作·安排结构的方法之五:欲扬先抑法(转帖) 记叙文写作·安排结构的方法之六:逆转倒向法(转帖) 记叙文写作·安排结构的方法之七:插笔曲折法(转帖) 记叙文写作·安排结构的方法之四:误会曲解法(转帖) 记叙文写作·安排结构的方法之八:悬念层叠法(转帖) 记叙文写作·安排结构的方法之九:同时并现法(转帖) 记叙文写作·安排结构的方法之十一:连环套扣法(转帖) 记叙文写作·安排结构的方法之十:往复循环法(转帖) 记叙文写作·安排结构的方法之十二:话语切割法(转帖) 记叙文写作·安排结构的方法之十三:夹叙夹议法(转帖) 记叙文写作·安排结构的方法之十四:疏密相间法(转帖) 记叙文写作·安排结构的方法之十五:蒙太奇手法(转帖) 记叙文写作·安排结构的方法之十六:想象虚构法(转帖) 记叙文写作·安排结构的方法之十七:逻辑推理法(转帖) 记叙文写作·安排结构的方法之十八:一词经纬法(转帖) 记叙文写作七种结构模式(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