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赌场的网址:望月怀远【大合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17:06:06
    天刚刚擦黑,小山城空,秋那离而飞舞的残月,时隐时现,在云层中步履匆匆。没有彩云追月,应该是月追云吧。
    望月怀远,睹景思,我总是想起了家乡的中秋。
    “海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唐代诗张九龄的《望月怀远》,抒写了一份浓浓的思亲意境。我们这里是没有海的,就不可能“海山生明月”了,要说,也只是“山生明月”吧?
    站在高高的山巅,看雾缭绕,云层前呼后拥,就堆积涛滚滚的大海,远方的山,偶尔露出一份峥嵘,就如海中的孤岛。那一刻,诗描摹的意境,仿佛慢慢侵蚀着我的心。
    大山之中,这秋的天,是一场一场雨,才刚晴朗的天空,忽然就会大雨倾盆,甚至于山这边在哗哗下雨,山那边光明媚。最敬佩那绚丽的彩虹,总是能抓住时机,娆的展现自己的妩媚。每每这个时候,就会使想起“东边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的诗词了,古真的很厉害哦,简练而内涵深厚的两句话,不仅仅写出了季节,还写出了深深的意境,晴者,莫不是也。
    “天一轮才捧出,间万姓仰看”,曹雪芹是文学大师,其实,仰看的,不仅仅是月亮,应该是他飞黄腾达的辉煌。罢了,古诵月亮的诗篇,精品迭出,绝句涌。一干才华横溢的诗,在月下早已远去了,不然,怎么会“今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呢,只有家乡那份割舍不下的愫,还在我的心底,在午时分。

    山里家的中秋,总是充满了原汁原味的生活息。
    每年这个季节,特别是村子前面稻田里的稻子收割之后,空山新雨,那郁郁葱葱的山里,总是会生长出很多蘑菇。从小,我就喜欢山去采摘,手里提着一篮子新鲜的蘑菇,站在高高的山巅,那那景,总令神驰。
    稻子收割之后,先晒干一部分,到村子前面那间磨坊里碾出来,“煮新米饭”就为每年秋收后的第一个节。那雪白的大米,是不用淘洗的,把米在开里涮一下,他们“培米”,就直接用木甄子,在烧柴火的土灶蒸出来,松,清香扑鼻,不用菜也能吃很多。
    “煮新米饭”节过后,就到中秋节了。节的活动,主要在傍晚,月亮升起来的时候,尽可能的自己做一些好吃的食物,当然,还有那传承的风俗。
    那山里的房屋,在耳房面,是有一块平整的房顶的,他们“土掌房”。墙面用两块厚厚的木板用木子扣起来,然后从房子旁边挖出新鲜的土,用木杠子把土夯实,他们“打足板”。墙锤好后,砍来山里的木直接搭在墙,也有的家在打足板的时候,墙中间就有柱子呢。然后用劈开的木柴铺在木,再用山里自然飘落的干松树树叶铺,再最面一层铺土,夯实。这就是当地彝族的土掌房了。
    最后一层土的子,也就是房屋竣工的子,是要翻老皇历“拣子”的,也就是老们传下来的,哪天合动土,哪天该梁之类的,然后在堂屋最正中的那棵木,画类似八卦一样的图案,当地的巫师来烧香,祭拜,念些“立柱兴逢黄道,夯土正遇紫微星”之类的诀。仪式结束,村子里的大部分,就主动来帮忙,边用木杆用力夯土,边唱山歌,像极了族同胞夯土时候的景,没有指挥,但歌声和着夯土声,整齐划一,铿锵有力。

    农历八月十五,就传统的中秋节。天还未黑,大们可忙碌了,准备过节吃的东西呢。
    再困难的家,是要蒸“糕粑粑”的,就像过年必须杀猪一样。但这蒸法很有讲究,现在的年轻已经不会做了。先是原料,用新鲜的糯米,用浸泡松后,用竹子编的“筲箕”晾干,然后到米粉,这米粉还要用孔子较小的“罗筛”筛出来,把颗粒粗的去掉。
    蒸糕粑粑还是用木甄子的,要用火,一层层洒用微的米粉,蒸到半熟一层,再加一层,每层中间,就撒红糖粉和山里生植物榨出来的红和黄的颜,直到像现在的蛋糕一样层层垒高,在最面一层,就洒用“圆臼”(一种用石的用于捣碎物品的工具),舂得半碎的去壳后并抄熟的花生瓣、核桃仁和芝麻。
    待全部蒸熟后,就是“脱”糕粑粑了,是要用一个比甄子小一点的,干净的木桩,木桩下面放簸箕或者新鲜的松树树叶,边念着“月亮圆圆,粑粑圆圆,子圆圆”之类的诀,边把甄子放在木桩,慢慢下脱,一个层层鲜红,圆圆的糕粑粑就“脱”出来了。
    糕粑粑蒸好后,是不能吃的,要先在最一朵生的鲜花,和其他物品一起,祭拜月亮,烧香叩之后,才能吃。
    吃的时候,不是用刀子或者手去抓,是要“勒”的。用一根洗干净的红线,攒,红线的一咬在里,另一那在手里,用线割开糕粑粑,他们就“勒”。
    除了自己用麦面粉自己做的月饼外,这糕粑粑是中秋主要食物。当然,平时娶亲嫁戚,红白喜事,祭龙等重大活动,也蒸糕粑粑。

    小时候,亲蒸糕粑粑的时候,我们可喜欢了,在厨房前后,跳,就被亲呵斥,说,蒸糕粑粑的时候,是不能的,不然就会“跳锅”,其实,是放糯米粉的时候,没有放好,下面的蒸汽不来,就会“嘭嘭”的跳锅,面的蒸不熟。小孩子着,大就不能专心致志,蒸不熟,就怪孩子呢。
    其他食物,都是自己种的,像新鲜的红薯、山、花生、棕芋,连壳一起煮,剥了壳就可以吃的。还有如核桃、板栗之类的,也是不用出钱买,自家栽种的。
    月亮升起来的时候,亲可忙碌了,把一应食品,抬到土掌房顶,面向升的月亮,三炷香,边叩边念念有词,大意是感谢月亮公公,带给我们食品,带给我们幸福,保佑一家平安之类的。
    记得那时候,当一轮明月从山那边冉冉升起,我们弟眼巴巴的看着食物,等亲把这些程序做完,才能吃。很多时候,在家里是在不住的,拿些食品,去找小伙伴玩,大家在刚刚打完稻子的晒场,在那些还没有来得及堆草垛的稻草里嬉笑打闹。有的时候就孩子女孩子一起,手挽着手,围一个圆圈,唱着“月儿月儿团团,铺好土掌房房,有了新米,有了新粮,子长长……”之类的童谣,可好玩了。

    白驹过隙,月亮依旧,而今,一切远去了。
    站在小城高楼的窗户前,看那些闪烁的马路,车来车往,传承的习俗,和着亲影,一并远去。只有那些花花绿绿的月饼,那些穿着时髦的群,那些室里的孩子,在我眼前飘动。
    “海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怨遥,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诗的诗歌令流连忘返,月光还是一样的皎洁可,怀旧的感怅然,子好了,本来就天天过节一样,这节也就平淡了。倒不如睡觉去,在梦中与亲相会,倒不如去梦中追寻那些曾经的亲,到梦中找寻失落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