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语考级教学视频:“731”基地建立初衷:做“国内不能做之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12:26:25

“731”基地建立初衷:做“国内不能做之事”

2010年11月17日11:17腾讯读书我要评论(0) 字号:T|T

  文章摘自:《731—石井四郎及细菌战部队揭秘
  作者:[日]青木富贵子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版次:2010年9月第一版
  本书简介:1945年8月30日下午2点05分,美国驻日盟军最高司令麦克阿瑟飞抵日本厚木机场,一下飞机就问:石井中将在哪里?”石井中将何许人也。他就是石井四郎,日本臭名昭著的731部队长官,一手掌握着日本细菌武器研制的所有资料和细菌标本。麦克阿瑟急着要找到石井四郎,是想拿到他手中的资料和细菌标本。本书作者青木富贵子以石井四郎两本亲笔日记为线索,采访许多美国当时参与调查日本731部队的当事人,查阅了美国新公布的相关原始资料,并采访调查了日本731部队的一些当事人和该问题研究专家,层层解析,将错综复杂的美国军方与日本军部的内部交易黑幕清晰地展现给读者……

1935年,从欧洲游学归来的石井四郎还是二等军医正(中佐),3年后飞快地晋升为军医大佐。对于飞黄腾达的石井四郎,老家加茂村的村民们用“队长”、“阁下”来称呼他。在他们眼中,身着军装的石井光彩耀目,已不敢正面对视了。

二战结束后的1955年,石井四郎在为其教官清野谦次守灵的那天夜里,罕见地讲述了自己部队的情况:

“政府业已确定要制定国家百年大计:保护将士健康,减少死亡率和患病率……在这种情况下,先是在陆军军医学校设立研究室,再在中国华南以中山大学为中心,由内而外逐步设立研究所,最终设立了324个研究所。结果是,传染病及传染致死率下降,日本大藏省十分欣喜,得出结论:如此情况,可以继续扩展下去。因此,我得以在哈尔滨建立了一个设施齐全的综合大学研究所,里面有电气火车,也有飞机,在那里非常投入地从事研究。”

所谓“在中国华南以中山大学为中心”设立研究所,就是指日本军队以武力占领华南的广东中山大学,在那里设立“华南派遣军”。同时,日军在北京设立了天坛中央防疫所;在占据南京中央医院后设置了防疫给水部。至于在哈尔滨附近平房(地名)设立的机构,原名为“东乡部队”,后对外改称“关东军防疫给水部”。

“石井机关”遍布中国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揭开了中日战争的序幕。第二个月,上海派遣军的战斗部队发生食物中毒,不少士兵饮用了受霍乱菌污染的河水而死亡。石井四郎接到汇报后,立即给陆军部和参谋本部打报告,并四处游说对战斗部队提供净水的重要性。数天后,他便向上海派遣军运送了5台“石井式”滤水机和200名给水部队人员。不久,这种滤水机被正式批准为陆军的“卫生滤水机”。

很快,日军组成了18个“师团防疫给水部”,在各条战线前方从事防疫给水业务。这些部门,加上由平房派往北京(华北派遣军)、南京(华中派遣军)、广东(华南派遣军)和新加坡的防疫给水部及其分部,再加上该部队系统的总部——东京“防疫研究室”等,被统称为“石井机关”。

如果将这些部门总合起来,数量一定很庞大,也就是石井四郎所说的“324个研究所”吧?

做“国内不能做的事情”

需要指出的是,事实并非如石井四郎所说的那样,由于传染病及传染病死亡率下降,一个“巨大设施”才得以在平房建成。反而是颠倒过来——先是平房设施建成,而后由于卢沟桥事件爆发,各防疫给水部的数量才急剧增加了。

我们可以从石井四郎的讲话中看出他有一种嗜好,即:为了夸大传染病减少和传染病死亡率下降的业绩,不惜歪曲事实。然而,我们切不可因此疏忽了讲话中的另一个细节:

“在这方面,日本陆军请求国内所有大学做的事情有两种:能做的事情和国内不能做的事情。对此,军队是经过多次会议才做出决定的,而且,对于国内不能做的事情要另外想方设法……去中国东北北方就能做了。陆军遂决定在那里设立研究所。”

石井四郎选择了远离日本国内、欧美各国根本关注不到的中国东北,在那里进行《日内瓦议定书》所禁止的细菌武器的研制,这让陆军部十分认同。日本陆军省认为,研究中国东北的地方病以及研制疫苗,是设想中的对苏联作战所不可或缺的。

不过,石井考虑的“国内不能做的事情”,其意思不仅限于这些。他主张,在国内伦理上不允许的事情,在中国东北可以随心所欲地进行。他就是凭借“国内不能做的事情”这等理由,才得以让军部同意在中国东北建立一个大型研究设施。

为了保守“国内不能做的事情”的秘密,平房设施内被隔离的特设牢房交给特别班管理,石井四郎的二哥刚男亲自指挥。为工程建设而征召来的加茂村民成了特别班成员,身穿白大褂,脚蹬长筒胶靴并佩带手枪,以非同一般的装束负责监视。

就这样,石井四郎口中的“设施齐全的综合研究所”,在中国东北的原野上诞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