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电影那年夏天下载:【卷十一】范仲淹 【卷十二】张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2:49:13

【卷十一】范仲淹 【卷十二】张先  

【卷十一】范仲淹

  【派别】婉约派
  【文集】《范文正公文集》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称得上天下好风景。白居易曾有词句云:"江南忆,最忆是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得相逢。"此吴宫即是苏州之地。公元九八九年,大文学家范仲淹生于此,仲淹二岁二孤,身世颇为凄惨。母贫无所依,另嫁与长山朱氏,仲淹从其姓,后改回。
  仲淹少时曾在长白山澧泉寺寒窗苦读数载,因为家贫而留下了"断齑划粥"的动人故事。据文莹的《湘山野录》记载言:"旧日某修学时,最为贫窭,与刘某同上长白山僧舍,惟煮粟米二合作粥一器,经宿遂凝,以刀为四块,早晚取二块,断虀十数茎,酢汁半盂,入少盐,暖而啖之,如此者三年。"仲淹将粟米煮成稀粥,到了晚上因为天寒粥尽凝固,仲淹便用刀将之划分为四块,早晚各食两块,此即为一天的充饥之物,且不说天冷如此冻得若冰块状的稀粥怎么吞咽,但说那么一个正值血气方刚的年轻人整天就靠这些许粥块度日该是多么让人辛酸。此记载不管是真是假,仲淹好学的形象也就刻印在我们的心中了。
  然山寺终非久居之地,后来范仲淹去了应天书院读书,应天书院为宋代四大书院之一,相当于现在的北大清华之类的院校。出身贫泊、布素寒姿的范仲淹在应天书院中一如既往地勤奋苦读,不仅泛通儒学经典,而且在做学问的过程中磨练着自己坚韧的意志。关于范仲淹好学事迹,欧阳修在《范碑》中记载云:"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南郡入学堂,扫一室,昼夜讲诵。其起居饮居,人所不堪。而公益自刻苦。"欧阳修的身世与范仲淹极为相仿,所以在欧公的心中范仲淹即是他终生追慕的前辈,而青年时的范仲淹,极其追慕的是刚毅果敢、文治武功的名臣寇准。
  范仲淹为官正直敢谏言,遭到了一些别有用心的臣子猜忌,屡次被贬,仲淹仕途极其坎坷。据《宋史》记载言:"天圣七年冬至,仁宗率百官贺太后于会庆殿,对于此种有损国威的事情,范仲淹上疏认为不妥。并言:天子有事亲之道,无为臣之理。有南面之位,无北面之仪。虽然建议很委婉,但还是遭到了刘太后的不满,后范仲淹又上疏,力请太后卷帘撤班,还政于春秋已盛的仁宗皇帝,刘太后更是对其怀恨之心。提携过范仲淹的晏殊听说此事大惊失色。认为范仲淹此事所作太过于轻率,不仅有碍自己的仕途,而且还会连累举荐之人。对晏殊的建议,范仲淹心存感激。为了避避风头,仲淹便请求外任为官。
  正直不阿的范仲淹岂是晏殊的一句劝说之辞就会不顾朝廷之事。明道二年十二月,京师里传来要废郭皇后的事情,郭皇后乃太祖宿将郭崇孙女,很得刘太后的欢心,但并不被仁宗宠幸。就因为郭后入宫九年无子便成了君臣认为要废黜的理由,因为刘太后已薨,郭后自是没有庇护。此消息一出,朝廷议论纷纷,后传到外任的范仲淹耳中,范仲淹遂挺身而出,极论此事不可,但并没有说服仁宗皇帝。后来郭后被废,范仲淹跟着一起倒霉亦遭贬。世事便是如此,倔强的范仲淹一直都没有理解一个大家都知晓的道理"顺君者昌,逆君者亡"。
  庆历新政是范仲淹人生中最亮的一点。他将宋初文人王禹偁生平未付诸实现的变革想法在他的新政中尽体现出来。但是由于触犯了上层阶级的利益,受到墨守陈规的大官僚的反对,导致了庆历新政只能事昙花一现,无疾而终。
  这次新政改革的失败给范仲淹带来的后果又是贬官,最后到得邓州一地。这个地方对于范仲淹这一生都是极其重要,官场上的失意,让范仲淹不再醉心于那仕途而忘返于流连的景色之中。在这里他创作了大量的诗文,其中就有千古传诵的名篇《岳阳楼记》。
  范仲淹诗文清丽,小词亦佳。继昌在《左庵词话》中言:"希文,宋一代名臣,词笔婉丽乃尔。比之宋之平赋梅花,才人何所不可,不以世之头中气重,无与风雅也。"这里评价极是,范仲淹作词笔调清婉丽质,没有附庸风雅之气。《全宋词》中仅存其词五首,但实应是不止的。如宋魏泰在《东轩笔记》中云:"范文正公守边日,作《渔家傲》数阙,皆以‘塞下秋来风景异'为首句。"笔记中言有数阙,而今我们今日却是只见其一首。又见元人李冶《敬斋古今黈》云:"范文正公自前二府镇穰下营百花洲,录制《定风波》五词",此百花洲便是邓州处,五首词存下来的亦只有一首了,估计仲淹词多已散佚。
  范仲淹作词大大拓宽了晚唐五代词人的意境,唐人有边塞诗,他有边塞词。感情沉郁顿挫,凄伤哀婉,铅华洗尽。试看其《渔家傲》: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仁宗时,西夏兵屡有进犯,范仲淹时任陕西招任使,正因为这段经历,欧阳修曾讥笑仲淹之词为"穷塞主"词。不过只是挚友之间的开开玩笑之言。范仲淹文韬武略,治兵威震塞北,西夏谈其色变,称之为"范老夫子,胸有甲兵无数"。
  秋尽天寒,胡天塞北,自是萧凉一片,雁阵惊寒,尽数南回。候鸟都南返过冬,但是这些将士还留在这荒无人烟的地方。戍地又响起了那号角之声,四面俱有,无处不在。想躲避都是不能,一片肃杀之气让人想起了李陵的《答苏武书》"凉秋九月,塞外草衰,夜不能寐。侧耳远听,胡笳互动,牧马悲鸣,吟啸成群,边声四起,晨坐听之,不觉泪下。"如此景象怎能不让兵士们生出恋家之心。"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而他们却是要做一群断肠的天涯之人。如嶂的群山万壑之间,但见得一座孤城,长烟迷漫,残阳如血。城门早闭,战事该是极其的危殆。整座城池如同荒冢般让人不忍睹。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顾城一片万仞山",极是相似。帐营之内,案桌上摆着浊酒数杯,寒风猎猎,一片寂静。青色的营布上映着几抹孤瘦的身影,他们静静地饮着,心在此刻却是飞回到了千里之外的故园。《三国演义》中起卷调寄《临江仙》云:"浊酒一杯喜相逢,古今多少事,皆付笑谈中。"虽然都饮着浊酒,然他们的心情却是迥异,戍守的将士不知何时才是与亲人重逢之日,因为燕然未勒,归期自然是无计。"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悲凉中透出一种豪壮,而他们是连连征战,一颗倦怠的心早已是毫无锐气,悠悠的羌笛之声,明月如霜,又勾起了战士的绵绵思绪,莫不凄惨。夜深久久不能入寐,范仲淹想起自己战功未立,归期未卜,而长期戍守的将士已经是白发苍苍,泪眼盈盈。"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全篇皆是悲怨之词,范仲淹透露出无限的凄伤。此篇当归在豪放词一类。范仲淹大有变伶人之词为士大夫词之势,其婉约词也是洗尽了宫风,词如其人,试看其一首《苏幕遮》: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后来王实甫在《牡丹亭》中化用了开头一句言:"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燕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碧云天当是指秋日气爽的天空呈现出一种青绿色。碧云出自江淹诗《休上人送别》中"日暮碧云合,佳人殊未来",自此出,后人多仿用。西风霜紧,黄叶满地,秋色连波,大有"秋水共长天一色"之景。烟本无翠色,云亦无碧色,当是由其它物衬托所致。斜阳一缕,倚在苍山之角,芳草无情,更在斜阳之外。意境顿时开阔,芳草含有两意,一喻故乡,刘安在《招隐士》中言:"王孙归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另即喻女子,苏轼在《蝶恋花》中词云:"枝上柳棉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词人纵目远眺,思念起了家园及朝暮所想的心爱之人,可是呈在眼前的却是一片衰迷之景。张惠言言词为"此去国之情"。黯销魂是从江淹《别赋》中"黯然销魂者,惟别已矣"中化出,词人羁旅在外,好梦难成,月明之时独上小楼,却不知独自莫倚栏,伤情处,灯火已黄昏。他想起了饮酒,酒乃解愁之物,却也是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就如同他在另一首词《御街行》中所言:"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泪先流。"极是相思之语,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仲淹词大致可有两个基调,豪放与婉约。但还是婉约上占多数,清人陈廷焯在《云韶集》中赞其言:"希文词不多,而一二沈着痛快处,冠绝古今。"仲淹词虽少,却是阙阙经典,字字珠玑。试看其一首《御街行》:
  纷纷坠叶飘香彻,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欹,谙尽孤眠滋味。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范仲淹给人一种以天下为己任的圣人形象,殊不知在他身上也有过艳事佳话,据姚宽《西溪从话》记载云:"范文正守鄱阳湖,喜乐籍,未几召还,作诗寄后言‘庆朔堂前花自栽,为移官去未曾开。去年忆著成离恨,只托春风管领来。'到京后,仲淹以棉胭脂寄其人,题诗云:‘江南有美人,别后长相忆。何以慰离思,赠汝好颜色。至今,墨迹还在鄱阳一士大夫家。"在此酬和的情诗中让我们解读到一个不同当前的范仲淹,他亦是醉心于雪月风华,他是真风流才子。
  范仲淹常年羁旅在外,和心爱之人两地分别,此首即言相思之苦。纷纷坠叶应是秋来,晏殊在《清平乐》中词云:"金风细细,叶叶梧桐坠",金风即是秋风,万籁俱寂,细碎寒声,真珠帘乃极奢侈之饰物,温庭筠有诗云:"水晶帘里颇黎枕,暖香惹梦睡鸳鸯",温馨别致。然此刻却是人去楼空,素月分辉,星河影地。如此奇美景象,一个人独赏又怎么会有滋味。仲淹发出了悲愤之词"年年夜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两人一个在天之涯,一个在地之角,又是如何不叫他们断肠。他又想到那酒物,欲借酒消愁,但却是酒未饮而泪先流了。长夜漫漫,等待他的又是一个不眠之宵,尝尽了孤独之苦,人在此,心却在彼。眉间心上,此愁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又上心头。记得唐伯虎作词《一剪梅》云:"愁聚眉峰尽日颦,千点啼痕,万点啼痕;晓看天色暮看云,行也思君,坐也思君。"该是说中了仲淹的心事。
  范仲淹心高气大,在一首词作《剔银灯》中言:"用尽心机,徒劳心力,只得三分天地。"以此来嘲曹操、刘备、孙权几人,不过大约也含自嘲之意,言自己战功不显,仕途不畅。仲淹词因为骨力苍劲,清味醇人,在北宋所以为高,使得晏几道、欧阳修都不再以《御街行》词牌作词。虽然仲淹词受到以后历代词家称赞,但由于篇目有限,终不能列入一流词家,此为憾事。
  范仲淹在邓州地为文《岳阳楼记》,为千古流传,读后犹有余音缠绕,岳阳楼亦因此千古成名。范仲淹死后被赐谥号"文正",自宋朝到清代也是得此谥号者寥寥可数,司马光与曾国藩名在此列,这也是朝廷对其一生所作贡献的最大肯定,我暂用文正公生前在《严先生祠堂》文中言过的一联来总结之: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小传】: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吴县(今苏州)人。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进士,仁宗朝累迁吏部员外郎,因上《百官图》忤吕夷简罢知饶州。康定元年(1040)与韩琦并为陕西经略安抚副使。庆历三年(1043)召拜枢密副使、参知政事,针对北宋积弱积贫局面,与富弼、欧阳修等推行"庆历新政"。因上精贡举、均公田、减徭役等十事,为权贵不容,谤毁漫起,出为河东陕西宣抚使,历知邓州、杭州、青州。皇祐四年(1052),徙知颍州,同年卒于徐州行次。谥文正。著有《范文正公集》二十卷等。词作大半散佚,仅存五首。其词既有大笔振迅之处,在宋初词坛可谓异军突起,直启后来苏、辛豪旷词风;又能妙入情语,不失词的传统风格。
  
  
  
  
  【卷十二】张先
  
  【派别】婉约派
  【文集】《安陆集》
  一身花月张三影郎中桃李嫁东风
  古人极其高寿的并不常见,人生七十便是古来稀。然在两宋词坛中出了一个极长寿的词人--张先,终年八十九岁,这多少和他的家族有些关系。据周密的《齐东野语》记载言:周密先世私藏吴兴张氏十咏图,盖张子野图其父维平生诗十首。吴兴太守马士卿宴会六老于南园。其间便有张先父御尉寺臣张维,是年九十有一。按此记载,张先父应该比张先所活年岁更久,有其父必有其子,他们还真称得上为寿福之家。
  张先诗酒风流,喜欢吟诗弄月,大凡文人都有红袖添香、歌妓佐酒情结。张先当然也不例外,他在垂暮之年八十五岁高龄时尚纳一妾,当时苏东坡等挚友去拜访张先,言及此事时,张先满面春风地随口赋诗一首云:"我年八十卿十八,卿是红颜我白发。与卿颠倒本同庚,只隔中间一花甲。"此诗颇似眀末才子佳人谦谦益与柳如是当年一番戏谑之言。河东君问牧斋先生,公爱吾何?答曰:"爱汝之黑者发,而白者面。"牧斋先生亦问之,河东君答言:"既爱公之白者发,而黑者面也。"此语既出,侍俾皆为之匿笑。东坡后为张先晚年纳妾事作诗一首:"诗人老去莺莺在,公子归来燕燕忙",当然这里对张先的行为还是带有一点嘲讽之意,东坡在爱妾朝云病殁后就一直未再娶,潜心修道。后来关于这莺莺燕燕还在南宋词人姜夔词中出现过,"莺莺轻盈,燕燕娇软",写尽女儿之神态。
  张先与晏殊、欧阳修等交好,先比晏殊长一岁,比欧阳修长十七岁。他们都是写小令的翘楚,张先作词时间前后逾几十年,在慢词创作方面也是有一番成就,慢词的集大成者即为柳永,慢词在字数上增加了不少,所以可以更好地表达词人的情感。吴曾在《能该斋漫录》中言:"张子野与柳蓍卿齐名,而时以子野不及蓍卿,然子野韵高,是蓍卿所乏处。"易安也言蓍卿虽协音律,而词语尘下(《词论》),可见两人是各有千秋。张先混迹于青楼酒馆间,逍遥自在,老年在杭州时,多为官妓填词,但独独遗忘了一名为龙靓靓的女子,靓靓心有不满便寄诗张先云:"天与群芳千样葩,独无颜色不堪言。牡丹芍药人题遍,自分深如股子花。"极尽委屈之言,张先怜之,于是为其作词《望江南》:
  青楼宴,靓女荐玉杯。一曲白云红月满,际天拖练夜潮来,人物误瑶台。
  醺醺酒,拂拂上双腮,媚脸已非朱粉,香红全胜雪笼梅,标格外尘埃。
  青楼酒宴,红粉佳人。大有贵妃醉酒之妩媚态,人面桃花,醉眼迷离,让人读了也不觉怦然心动。张先词很多似此篇:"绮筵公子,绣幌佳人,递叶叶之花笺,文抽丽景;举纤纤之玉指,拍案香檀。"他喜欢在词中表现那种朦胧微幻的美感,用以刻画那种隐现飘忽的事务,从而造出一种清峻幽冷而又无比精致的意境来。晏几道嗜梦,张子野喜影。影这种灵幻的意象被张先用得淋漓尽致。据胡仔《苕溪渔隐从话》记载云:"有客谓张子野曰:‘人皆谓公张三中,即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子野言何不曰之为张三影,客不晓,公曰:‘云破月来花弄影',‘娇柔懒起,帘压卷花影',‘柳径无人,堕风絮无影',此予生平所得意也。"词话中所言"三中"出自张先词《行香子》:"江空无畔,凌波何处,月桥边,青柳朱门,断钟残角,又送黄昏,奈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其实张先被后人评言写景最佳三处为此‘云破月来花弄影',‘无数杨花过无影',‘隔墙送过秋千影',大约后两句是在张先称自己为张三影之后所作,所以被提及倒是少了,不过该几句确实言尽了影之神韵,试看其一首《天仙子》: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此即为咏影第一名篇,此前有小引,言"时为嘉禾倅,以病眠,不赴府会。"说来张先还是第一个在词前冠加小序之人,后姜夔作词尤喜此法,屡作之,或长或短。张先因为卧病在床而不能参加府会,他心里是十分的落寞,想着宴会的盛景,又是不敢寂寥。于是在家中听起了《水调》来,相传水调歌为隋炀帝开凿运河时所制,旋律悲怨急切,多凄苦之音,当然使得张先更加伤怀。百般无赖之中于是拿酒自斟自酌,本想一醉方休,让烦愁随梦而去,却在醒来之时发现忧愁依旧,词人无计留春住,又见得无可奈何花落去,时间的流逝,世事的无常,让张先独独怅然而涕下。
  杜甫有诗云:"自悲临晓镜,谁与惜流年",镜中的朱颜已改,韶华已去;钱惟演有词云:"情怀渐觉成衰晚,鸾镜朱颜惊暗换",一腔心事,付水东流,词人从床上起来,已是华灯初上之时,行至池边,湖面上泛起了清冷的月辉,一对鸳鸯在水面上依偎着闭目瞑神,明月黄花清影,组成了一绝美之句"云破月来花弄影",白居易在《游洞序》中言:"云破月来",古乐府中《暗别离》云:‘风动花枝月中影",单个而言,总觉得意味不浓,而张先将两者巧妙地结合起来,造出一个更阔更美的意境,天上人间,花好月圆,堪称神语。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言:"云破月来花弄影著一弄字而境界全出",弄字着实让花物顿时有了通灵之性。张先的弄影郎中亦是从此处出。见《遁斋贤览》云:"张子野郎中,以乐章擅名一时,宋子京(宋祁)尚书奇其才,先往而见之,遣将命者,谓曰:‘尚书欲见云破月来花弄影郎中',子野幕后呼曰;‘得非红杏枝头春意闹尚书',遂出,尽酒而欢。张先由此而得其名。其实词的后两句也是写得极美,词人返回屋阁,透过重重的帘幕看着那若隐若现的灯火,在风声淅淅中飘摇不定,他想到自己大好的年华亦随着这风声而远去,不觉又是满目的哀怨,伴随着独处的凄情。残红无数,虽然是明日之景,却又是那么的真切,落花飘零,绿肥红瘦,酣眠之中,雨打梨花深闭门,梦里花落知多少。
  另外两首写影名篇,皆是言及一种朦胧的诗情画意,能让人吟之而忘寝,试看之:
  乍暖还轻冷。风雨晚来方定。庭轩寂寞近清明,残花中酒,又是去年病。
  楼头画角风吹醒。入夜重门静。那堪更被明月,隔墙送过秋千影。
  龙头舴艋吴儿竞,笋柱秋千游女并。芳洲拾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
  行云去后遥山暝,已放笙歌池院静。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
  张先另有一雅号,即为欧阳修所赠,范公偁《过庭录》记载言:‘子野《一从花令》一时盛传,永叔(欧阳修)尤爱之,恨未识其人,子野家南地。以故圣都,谒永叔,闻者以通,永叔倒屣迎之曰:"此乃‘桃杏嫁东风'郎中"。欧阳修对子野的来访可谓是喜不胜言,连鞋子都没有穿好就急切出来相见,可见欧公甚爱慕子野其才。试看此阙词《一丛花》:
  伤高怀远几时穷?无物似情浓。离愁正引千丝乱,更东陌、飞絮蒙蒙。嘶骑渐遥,征尘不断,何处认郎踪?
  双鸳池沼水溶溶,南北小桡通。梯横画阁黄昏后,又还是斜月帘栊。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
  伤高怀远,离愁渐远渐无穷;佳人不见,每逢飞絮倍思卿。关于此词还有一番来历,据《古今词话》记载言:"张先,字子野。尝与一老尼私约,其老尼甚严。每卧于池岛中一小阁上,俟夜深人静,其尼潜下梯,俾子野登阁相遇,临别,子野不胜绻绻,遂作此词以述怀。"如此风流佳话让人读后不禁拍岸惊奇,继而捧腹大笑,只言得一句:自古文人多浪漫。
  那女子独上高楼,翘首以望。怀君之心恰似西江之水。伤情高古,却又是情浓如斯。忽见到那陌上花开,飞絮蒙蒙。马蹄声嗒嗒渐行渐远,人海茫茫,又如何寻得郎君的踪迹,该是肠断西桥时,就这样痴痴地怅望着过了黄昏。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她忆起了两人相亲的事来。又见那亲昵的双鸳鸯宿在池边,此刻独处的她,不免生出了妒忌之意。"宫莺百啭愁厌闻,梁燕双栖老休妒",这是白居易在《上阳白发人》诗中所言,却也如同此时那女子的心情。"南北小桡通",即两人往日幽会荷塘的一条小径,虽然小梯还是原地横放,虽然画阁还是依旧美好,但只有一个人这一切都不再精采。明月斜照在那透澈的帘栊上,此女子却是百般无聊,顾影自怜,怅极而思。想起自己身世之怜尤不如那春风中的桃杏,桃杏尚且能开花结子,而自己却要终生困顿在这道庵之中,一任青春无由地逝去,伴着那古佛青灯,远离红尘,美人泪堕三千。昔人言:"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而她是要受到礼义的限制,半点都无缘,是爱、是恨、是悔、也是痛。
  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似是无理之言,李益诗"嫁得钱塘贾,朝朝误妾期。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虽无理却都是积怨之深而出发的肺腑之言。
  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张先就是这样一个流连于风月之人,爱华护花怜花,无怪乎红颜若许。昔日晏殊为京兆尹的时候,辟张先为通判。晏公新纳了一个歌女,对其非常地宠幸,张先每作新词,晏殊都要让此歌女吟唱,然晏殊夫人王氏不容此女,晏殊无奈只得将其出之。一日张先又至晏府,酒酣之际,张先作词《碧牡丹》,命营妓歌之,唱云:‘望极蓝桥,但著云千里。几重山,几重水。"晏公闻之,脸色大变,怅然言:‘人生行乐耳,何自苦如此",于是又将失之歌女复取回(《玉山清话》)。张先一词,延续了晏殊的一段情缘,也让他做了一回月老。
  张先写了那么多的影,但唯不能让人忘怀的是他取次花丛中的那抹清影,他作词多受后人称誉。如《手批张子野词》中云:"子野词,凝重古今,有唐五代之遗音。在北宋诸家中,可云独树一帜。此之于书,乃钟繇之体也。"张先用他那温婉的笔触,自立一家,影响后人无数。周济味其词言:‘子野清出处,生脆处,味极隽永'"。的确,张先的词读后仍是会让我们口齿噙香。
  琼瑶尝有句云:"匆匆太匆匆,几度夕阳红。心有千千结,窗外翦翦风。"回顾张先风流蕴藉的一生,大约也算得上"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如此,一生也应是无憾也。
  【小传】:张先(990-1078)
  字子野,湖州乌程(今浙江吴兴)人。仁宗天圣八年(1030)进士。曾知吴江县。晏殊为开封府尹时,召为通判。官至都官郎中。晚年游憩乡里而卒。为人疏放不羁,与晏殊、欧阳修、苏轼等人交游。能诗,尤工于乐府。因善用"影"字,世称张三影。其词多写男女恋情和花月景色,喜用铺叙手法,雕辞琢句。与长调相比小令较为隽永。所作较多采用慢词形式,对慢词发展与推广有一定的影响。与柳永齐名,但造诣不及柳永。其诗也有成就,有《安陆集》。词集《张子野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