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李美淑不忠土豆:文革邮票竟当选“世界最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6 23:03:22

文革邮票竟当选“世界最佳”

(2011-03-30 09:34:30)转载 文化大革命,一场令无数中国人难以忘却的政治浩劫,十年动荡岁月中沁浸了整整一代人的辛酸苦辣。如今,虽然我们已能以客观而审慎的历史眼光直面这场错误的政治运动,但每每回首,却仍为当年的“全民性迷失”而感到扼腕叹息。文化大革命不仅成为所有走过那个年代的人们的心结,更成为当时西方社会对刚刚成立的新中国大为诋毁的话柄。民主、人权、经济建设的退步使中国大大放慢了走向世界舞台中心的脚步。而在外界种种诟病、批判与制裁声中,一次难得而成功的中外交流便成为那个时代既特殊又宝贵的历史记忆。但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在这次交流中,中国恰恰是凭借一个地地道道的“文革产物”得到了世界的广泛认同。这就是一枚小小的文革邮票。

    文革初期,邮票发行工作处处被阶级斗争的紧张氛围所笼罩,邮票的设计自然也受到政治运动的冲击与扭曲。一大批以伟人肖像、伟人题词、样板戏等文革主旋律为主题的“红色邮票”应运而生。1970年以后,随着周恩来总理对中央各项工作的大力整治,邮票的设计与发行也逐步回归正常,出现了一些宣传社会主义各项成就和内容的比较轻松的“生活化”邮票。然而好景不长,“批林批孔”运动使社会气氛再度紧张,文革期间尝尽了苦头的邮政工作者们也不得不“见风使舵”,邮票题材再次转向以政治宣传为主。

    中共“十大”前后,毛泽东在多次谈话中提出,要把批判林彪同批判孔子联系起来。1974年1月18日,中共中央1号文件转发了由江青组织选编的《林彪与孔孟之道》,一场由“四人帮”策划煽动的“批林批孔”运动在全国展开。“四人帮”如此大力的推动这场运动,其实是想借“批林”的契机,把矛头指向“党内大儒”周恩来,企图篡夺党和国家的领导权。为了配合运动的展开,邮电部也在其授意下,设计发行了一套“把批林批孔运动普及、深入、持久地进行下去”的特种邮票。

    1975年发行的“把批林批孔运动普及、深入、持久地进行下去”邮票,全套共四枚,分别描绘了矿工登台进行“批林批孔”发言;翻身奴隶积极参加“批林批孔”运动;解放军战士写批判稿;农民办“批林批孔”专栏的情景,整版50枚,全套价值30000元。

 

    此外,“四人帮”还要求邮电部门紧跟形式,把文革期间所诞生的“五七干校”、“工农兵大学生”等所谓的新生事物用作邮票选题。同时,经典的“知青下乡”题材自然更不能放过,要重点宣传。为此,邮政部门在1975年初便开始讨论知青邮票的设计工作,并经上级批准将其命名为“在广阔天地里”。邮票设计者为了能够全面展示知青在农村的广阔天地里施展才华的劳作场面,还特意深入到云南大理山区的知青点体验生活。设计者们着眼于“知青劳动、知情与大自然、知情与老百姓”等主题,画出了“月夜出诊”、“山村教师”、“山寨里有了电灯”等草图,具有极其浓厚的生活气息。

    没想到,样稿在送审后,竟然被上级领导批评为“缺乏政治气息”,并指出邮票设计“要配合现实”、“配合学理论抓路线”。为此,设计者不得不在原图的基础上又加入人物手持《人民日报》,学习《马克思、恩格斯、列宁论无产阶级专政》等内容。

全套“在广阔天地里”邮票设计草图中,因过于生活化而未被采用的两幅原稿。

 

    但全套邮票中却有一枚反映女青年人工喂养小羊羔的“草原新牧民”邮票成为上级审查过程中的“漏网之鱼”,没有经过任何强制“整容”,便得以以设计者绘制的原始面貌问世。1976年这套邮票最终发行,竟立刻引起国际邮联的重视,被邀请送交意大利米兰国际邮展。更令人意外的是,不久之后喜讯传来:“在广阔田地里”套票中的“草原新牧民”邮票竟被英国专业集邮刊物评为“当年世界最佳邮票”。

    1976年发行的“草原新牧民”邮票(右图)代表中国参加意大利米兰邮展,被评为“世界最佳邮票”;左图为邮票设计原稿。

    “草原新牧民”邮票作为文革后期的时代产物,能够一举夺得世界大奖,获得世界人民的认可着实有些出人意料,但细细想来却也在情理之中。邮票画面中阳光、朴实的女青年所散发出的那种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想必是超越语言、超过国界、超越政治的。而对于即将拨开十年文革阴霾,开启新时代的新中国来说,只有这种以普通百姓的现实生活为最根本素材,不脱离实际、不屈迎政治的“草根”艺术才最有资格成为真正的经典,为中国人自己,更为全世界所欢迎。

    全套“在广阔天地里”邮票,反映了文革期间“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分别以“接过南泥湾的老镢头”、“改天换地的新一代”、“草原新牧民”、“把知识献给农业”、“读书学习”和“屯垦戍边,保卫祖国”为主题,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