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 海淘 衣服:发改委发威 新一轮药价调控山雨欲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7:41:20
发改委发威 新一轮药价调控山雨欲来
21世纪经济报道 王卓铭 北京报道 2010-05-26 23:08:40
核心提示:有药商表示,经过多轮调价之后,大部分药品已列入发改委限价范畴,目前国内享受单独定价的不过只有百余种产品。而有外资药企人士放言,国内企业的药品出厂价是很不透明的,如果发改委下决心动这一块,那么先死的肯定是大部分医院和医生。因“芦笋片”事件沉默许久的国家发改委,终于祭出了治理药价的利器。
5月25日,发改委有关人士表示,国家将采取四项措施进一步降低药价,包括对属于企业自主定价的药品,加强市场购销价格调查;对政府指导价药品加强成本审核;建立基本药物动态调整机制;研究改进药品价格管理方法。
“这个声音的威慑力很强。”北京京丰药业总经理陈成龙表示,“如果真的实行开的话,大部分享有自主定价权的制药企业将受到冲击。”
然而对于发改委这一表态,记者多方了解下来,质疑的声音却大过肯定。
调价空间有限发改委的上一轮大规模药品调价,还是在2007年5月份。最后一批260种药品调价完成之后,发改委宣布:从2006年开始进行的7批、1500余种药品价格调整基本完成。今后将根据市场变化情况,定期或者不定期地重新核定药品价格。
发改委原定每两年进行一次价格调整,至今调整窗口期早已过去,但新一轮调价却毫无风声。
“这可能是新一轮调价的前奏。”一位医药分析师告诉记者,“去年年底,发改委就想打自主定价品种的主意,但迟迟没能启动。”
所谓自主定价的药品,主要是指进入医保范围却没有在限价之列的药品,在国家《药品政府定价办法》中,对西药品种叫单独定价,中药叫优质优价。陈成龙介绍:“企业自主定价之后,一般要经过发改委的核价。但一些新药和用量较少的产品,基本上都是企业报价,发改委核准认可。”
自主定价药品或有技术优势,或独家生产,因此具有较高的利润空间。这其中大部分是外资企业的原研药和刚过专利保护期的药品。发改委第17次药品降价时,0.5g的头孢曲松钠最高零售价是5.9元,但作为原研药品的罗氏芬则要55.2元,两者相差9.36倍。
然而经过多轮调价之后,除了少部分原研药之外,大部分药品都已列入发改委限价范畴。一位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国内享受单独定价的只不过一百多种产品。”
去年年底,广东省物价局公布的药品差别定价目录或许能说明问题。纳入政府限价管理的2889种药品之中,只有36个品种享受单独定价待遇,且主要是专利药、国家保密处方药以及新型疗效药等。
上述人士称:“广东是全国的差别定价试点地区,但省里对单独定价额卡得太低,我知道的就有38家企业放弃参与,最终只有27家企业实际通过。”
不参与政府限价,意味着基本失去医保支付市场。对于这些企业来说,宁可让出市场也不让价,或许也是无奈之举。
陈成龙表示:“很多药品售价并不高,仅十几块钱,在多轮降价中已经基本无利可图。但作为独家或小规模使用的品种,又不能完全停产。对这些药品的保护力度显然不够。”
发改委提出,对自主定价的药品,物价主管部门将加强市场购销价格调查,研究制定牟取暴利的界定标准。一位外资药企人士认为:“这样的界定标准最后只能是一刀切,限定一个盈利范围。这样粗放的解决方式不利于药价的调整。”
利益链条难断基本药物制度推行之前的2007年,国家药监局曾组织过一轮10家企业、18个品种的限价试点。参与试点的山东方健制药办公室主任申玉显曾告诉记者,物价部门驻厂一周,彻底了解企业的生产流程和工艺,最后才对产品价格作出规范。“可以说,同样工艺下如果售价比我们更低,那肯定是掺假了。”
然而,发改委面临的难题是无法对每家企业做这样的调查,即便是仅有的几十家涉及自主定价的企业。
首先会遇到的就是外资企业定价难题。上述业内人士表示:“我曾做过30个药品外资与国产价差比较,外资药品比国产的平均高出2.54倍。外资药的价格就很难调查清楚。”
但外企也有自己的苦衷。上述外企人士表示:“尽管大部分外企药品价格远高于国内,但外企在引入药品的过程中付出的成本是国内无法想象的。我们做过统计,一个药品进入中国,起码要10年才能开始盈利。”
从生产成本出发的调控难度极大,那使用环节呢?陈成龙就认为:“药价虚高和招标环节或多或少都有联系,但这是最难斩断的利益链条。”
以曝光的芦笋片为例,出厂价15.5元,进入湖南省招标时价格已是136元。中间的差价除少部分归流通企业之外,大部分是给医院医生的灰色部分。
而这一次发改委明确表示,物价部门将严格核实药品出厂交易价格,严格审核成本费用明细,防止企业虚列成本,虚报价格。【21世纪网】本文网址:http://www.21cbh.com/HTML/2010-5-27/5MMDAwMDE3OTI5M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