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吉网:(1602)源城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3:09:02

源城区

源城区位于广东省东北部,东江中上游。总面积365平方千米。总人口30万人(2003年)。区人民政府驻上城街道。邮编:517000。代码:441602。区号:0762。拼音:Yuancheng Qu。

目录

行政区划

  源城区辖4个街道(上城街道、东埔街道、新江街道、源西街道)、2个镇(源南镇埔前镇)。

编辑本段经济概况

  源城区位于广东省东北部东江中上游,是河源市政府所在地,河源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建区以  

源城区

来,源城区坚持【发展自我、服务城市】的工作方针,积极实施【商旅带动、民营推动、借外发展、科教兴区】战略,全区经济和社会事业取得长足的发展。城区商贸繁荣,人民安居乐业,科教文卫体等各项事业全面发展。1998年通过省验收,在河源市率先实现了农村小康达标。  建区以来的十年,在改革开放、科技兴农的推动下,源城区农村和农业发展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比建区时的一九八八年全区农业增加值增长了三倍,平均年递增速度达15.1%;农业商品率从58.2%提高到69.3%,提高了11.1个百分点;农村人均纯收入从557.8元提高到2985元,增长了4.4倍,平均年递增18.3%。农业产业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并逐步趋向合理化,种植业的比例从53.2%下降为50%,畜牧业和 渔业的比例则从24%和1.5%上升到25%和5.6%。产业内部结构也发生了较大的调整和优化,种植业生产从单一的粮食生产为主逐步转向农业附加值较高的粮、菜、果生产多元化发展,蔬菜面积扩大了75%,水果面积扩大了二倍。全区农村实现了脱贫并加速迈向小康。源城区工业企业蓬勃发展,城市建设日新月异。近几年来,源城区致力于招商引资,发展外向型工业,取得显著成绩,城区目前共有外来投资企业100家,形成了以空调陶瓷电子塑胶等为主的一批支柱产业,创出了一批品牌产品。源城区建有设施比较完善且具规模的源城工业区、民营工业园、高塘陶瓷工业园、风光工业园、高埔岗高新技术工业园、埔前火车站工业园、源城工业园、源西工业园等各种工业开发区,规划总面积17平方公里。目前,落户工业园区的企业有60家。在源城区“九五”计划和开展源城区二次创业活动中,源城区委、源城区政府明确提出了“调整优化第一产业,充实提高第二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的结构调整思路,并确立了产业结构调整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科技为依托,培育支柱产业,开发名牌产品,并不断上规模、上水平,推动全区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指导思想。国内生产总值从2000年4.24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8亿元(1990年不变价),年平均递增13.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  

源城区

年均递增8.4%,第二产业增加值年均递增14.8%,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递增15%。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0年的3700元增加到2005年的6000元,年平均递增10.2%,农村居民总体上步入宽裕小康。

编辑本段历史沿革

  南齐置县。因县北有三河之源而得名。1988年1月7日,国务院批准同意撤销河源县,设立河源市(地级)。河源市设立源城区、郊区。  2000年,源城区辖4个街道、2个镇。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全区总人口227773人,其中:上城街道 31927人、新江街道 31800人、源西街道 55555人、东埔街道 49570人、源南镇 25844人、埔前镇 33077人。  

源城区

  2002年,源城区辖4个街道(上城、东埔、新江、源西)、2个镇(源南、埔前)。截至2005年12月31日,源城区辖4个街道(上城、东埔、新江、源西)、2个镇(源南、埔前)。

编辑本段自然条件

  源城山清水美,风光绚丽,东江 、新丰江交汇于市区中心。境内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全年无霜期355~360天,年均气温2l.7℃,1月均温11.9℃,7月均温28.1℃,年均降雨量1665毫米。

编辑本段自然资源

  矿产有粘土等。桂山自然保护区有广东最大和世界少有的原始次生常绿阔叶林,物种资源丰富,与肇庆鼎湖山、云南西双版纳并称为北回归线“沙漠腰带上的东三奇”。  

源城区

保护区有吊皮椎、山茶香樟桫椤等稀有植物和五爪金龙蟒蛇金钱龟穿山甲等10多种国家级野生保护动物。新丰江水资源丰富,水质好,可直接饮用。

编辑本段旅游资源

  城区有龟峰塔、阮啸仙烈士陵园、鳄湖、高埔岗温泉度假村、化龙路商业街、太平风情街、新丰江电站大坝;大桂山生态旅游区有野趣沟、七礤水库、园中园旅游区、响水风景旅游区;位于新丰江上的喷泉是亚洲第一高喷泉,主喷水柱高达169米。近几年来,在岩前等地先后发掘有恐龙蛋、骨化石群体。主要土特产有三黄鸡红瓜子茶叶花生油荔枝龙眼五指毛桃、萝卜酸系列产品、米排粉等。

编辑本段社会事业

科技教育

  源城区继续抓好党政领导推动科技进步实绩考核工作。科技工作有新进步,全年共引进新技术13项、新品种41个,申请专利12件。全区有公办中小学校(幼儿园)54所,在校中小学生总人数39476人;社会力量办中小学校3所,在校中小学生6018人,社会办量办幼儿园28所,在园幼儿总数4833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辍学率为0、毕业率100%;初中生入学率99.35%、辍学率为0.57%、毕业率达  

源城区

97.8%,各项“普九”指导符合国家和省的要求。办学条件继续改善,搞了好新兴小学、卫星小学、高埔岗学校危房改造,启动了东埔中学、源西中学、东升学校和城南小学的扩建工程。积极探索教育办学模式改革,区政府出台了《关于源城区办学体制改革的意见》,引进民资的区外国语学校已动工兴建、啸仙中学和东埔中学逐步优化组合,区一中职业高中和市工业学校合并,力争创建源城教育品牌及优化整合教育资源。区委、区政府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区农村教育工作的意见》,部署今后城区农村教育工作的目标和实施措施。继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采用现代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在学生中开展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革命传统教育、诚信教育及小公民道德建设工作,坚持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增强学生守法观念。继续抓好教改科研实验,促进教育质量提高。

文化

  源城区制定了《源城区2004~2008年文化事业发展纲要》。积极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各种形式的文娱活动,坚持重大节日举办文艺活动和每月在公园广场组织一场文艺演出。  山歌剧团全年送戏下乡达160多场次,观众60多万人。加快文化阵地建设步伐,投入110多万元改造了中山广场舞台。搞好文艺创作,集中力量创作了具有浓郁河源客家风情地方特色的歌舞节目《客家风情歌舞》 ;创作了一批以《爱国、守法、诚信、知礼》为主要内容的文艺作品;坚持出版《山花》刊物。

卫生

  源城区努力做好禽流感防治工作,成立了防治禽流感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源城区防治禽流感应急处理预案》。为此举办专题培训班;加强监测,实行零报告和日报告制度,对疫情疑点实行追踪排查;成立督查组,深入各医疗单位和农村卫生站督查落实措施;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保证信息和政令畅通。巩固农村初级卫生保健成果,扎实推进各项农村卫生工作。全区各级医疗机构投入950万元,加强医院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办医条件,提高了竞争力。积极开展新项目、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大力整顿医疗市场,打击非法行医。加强血液管理,推进公民无偿献血工作。

体育

  源城区广泛开展群众体育活动。通过组织各项体育赛事,利用体育协会、社团组织的作用,调动社会力量办体育,参加各项体育锻炼的人越来越多,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8万人,体育人口达28%,  

源城区

形成了体育进农村、体育进杜区、体育进家庭的良好氛围。

精神文明建设

  开展了“学习李力锦先进事迹,做新时期活雷锋”活动,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取得新成效。深入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教育活动。“爱国、守法、诚信、知礼”的现代公民教育活动扎实推进。创建文明机关、文明村镇、文明学校、文明社区等活动不断深入,“文明源城”形象进一步提升。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全面实施“平安源城”工程,认真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经济犯罪和“两抢一盗”犯罪活动,坚持不懈地扫除“黄赌毒”,社会治安状况有所改善。积极化解社会矛盾和纠纷,各类群体性事件得到妥善处理,城区被市评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单位,被省、市评为信防工作先进单位。

编辑本段风情习俗

  源城节日传统风俗  民情习惯,风俗传统,各地有所不同。现将源城旧时每逢节期风俗习惯简介如下:  春节:农历正月初一日,又称岁首日,交子时(晚上十一至十二点钟),上下城各家迎神团拜,老少同欢,燃放爆竹如雷震耳,四方灯火辉煌,火箭冲天。直至黎明则往来人等探亲访友,祝贺新春,络驿不绝。初旬期间尤多款客摆宴,属新嫁娘则日赴筵席四、五餐不等。又届十一、十二两天为灯会之辰,百姓氏族有新添弄璋之庆者,必悬挂花灯于祖祠内,以示祝敬,并设宴邀请戚谊驾临增光。按年同月十九日离  

源城区

城四公里(双下)有天后神像出城游会,廿日回庙。当会景至城,观众济济,红男绿女,拥塞于途,燃放纸炮,日夜不停,殊为热闹。郊区农民每届春节来临,多以龙、狮、凤进城演技卖武。城中百姓喜同雀跃,欢迎入宅,籍以引福归堂之意。  思亲节:即(清明日),各家虔备牲醴香猪财帛之仪,祭扫坟茔,以表崇拜祖先之念,克展乌私之情,远游人子或侨居海外者,多在此时赶回家乡办理祭扫事宜,妇人事先采艾制米本,聊表踏青。  端午节:是日各家以午时为吉,故在正午张贴门符,并以艾叶菖蒲悬挂门楣上,表示驱邪,居民亦多裹粽,作追悼名臣屈原溺水之念。  盂兰节:即(七月十四),清代相传,乃道人君子修身行善之意,集资建醮设坛,阴阳赐赈,惟年湮代远,相传至今,是夜人皆焚烧花纸冥财等物,以济幽魂。  中秋节:俗云月到中秋分外明,确不同于凡时,月圆皎洁,景色宜人,欣欣可爱。是夕各家多具月饼果品团坐赏月,畅叙柔情;并有儿童戏放孔明灯作乐。  重阳节:九月九日时值季秋良辰,天气凉爽,气候舒和,精神焕发,正宜登高游览。是日人皆拜祭坟茔,聊作秋祀祖先之敬。  冬节:寒来暑往,秋收冬藏,百般产品,收获已毕,人们经济收入,频频增加,总结一年中取得劳动成果,欢欣鼓舞,故于冬至大开筵席,以示欢庆。

编辑本段历史文化

  朱门亭的由来  朱门亭位于城南约半公里地方,在学生路与新灯路交汇东侧。该亭于公元一九二三年(民国十二年)修建。在南齐永明元年(公元483年)河源建县后,上城是河源县的古城,在今朱门亭地方,是该古城的雄伟前门,名曰“红朱门”。据老人传说,每当朝庭大臣以及省、州官员由陆路来县时,河源县官都要在朱  

源城区

门亭列队迎接,然后设宴洗尘,更衣进城,由南门沿北直街到县衙视事。他们回去时,也要在朱门亭饯送,因此,朱门亭原为接官亭。  清末,曾任梧州知府的上城人李少怀先生告老还乡后,非常热心于乡梓事业,为了使后人对这一历史遗址不至日久遗忘,而修建朱门亭。该亭所在地是进城赶集客商必经之路,是直往江西南北运输盐道,东经禾廉桥、新东门穿过福音堂乐育小学之间向东出马草渡;北通东埔南湖,桥头、灯塔直到连平江西等地,方便行人中途避雨歇脚供应茶水,朱门亭实为旅客之福地。原亭在结构上简朴牢固,只用了四根石柱支撑上盖,后面有道屏墙,屏墙后是厨房,全亭占地面积约八十多平方米,亭内石柱上镌刻有李少怀先生亲笔楹联石刻四副:屏墙上的楹联是:“亭曰朱门,循其名毋忘旧址;坐登热客,品几盏不觉生风。”另一联曰:“茗品两杯,犹胜望梅能止渴;风来四面,纵然附热也生凉。”中间石柱一联曰:“坐久一些,试把茶经谈陆羽;饮多几盏,浑同甘露解相如。”门前石柱上一联曰:“座列东西,茗品几杯堪解渴;路通南北,亭开三面可乘凉。”  随着风月流逝,朱门亭经多次毁后复修,在十年浩劫期间拆毁得片瓦无存。公元一九八五年由县市建和城镇人民政府集资在原地重建新亭,用材独特,结构新颖,朱门亭又以新的面貌屹立于旧址。

编辑本段乡镇简介

源西街道办事处

  位于河源市市区西部,东至河源大道以西,南至新丰江以北,西至万绿湖新港镇以东,北至东埔街道办高塘村以南,总面积63平方公里,下辖4个村委会和7个社区居委会,常住人口5.56万人。2004年工业总产值8028万元,比上年增长40.2%。税收收入395万元,比上年增长46%。引进企业5家,实际吸收外资935.5万美元,比上年增长584.9%。

埔前镇

  位于河源市南端,东邻紫金县临江镇,南接博罗县石坝镇,西连桂山,北靠源南镇,总面积16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15万亩,林地面积14万亩。下辖16个村委会和1个圩镇社区居委会。常住人口4.1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6万人。该镇土地肥沃,气候温和,全年基本无霜冻,是源城区主要产粮区和蔬菜基地。2004年工农业总产值3.3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1.08亿元,农业总产值2.1亿元,农村人均纯收入4230元。农业以种水稻为主,经济作物主要有蔬菜、花生黄豆、果蔗、糖蔗红瓜。河源市农业现代化示范区落户该镇南陂、双头村罗塘村。镇内有工业园区2个(大亨工业村、长坑工业园),总占地面积40万平方米。至2004年底,全镇共引进外资企业30家,合同投资总额3.8亿元人民币,年产值达1.2亿元人民币,可解决当地劳动就业6000多人。有中型水库3座,总库容量250万立方米,小型水电站4个,总装机容量1290千瓦。有中学2间,小学16间,幼儿园2间,镇级医院1所。

源南镇

  位于市区近郊,东邻紫金县临江镇,南接埔前镇,西连新丰江水库,北靠源西街道办。总面积  

源城区

88平方公里,下辖7个村委会和2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2.5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4万人)。境内属低山丘陵地带,土地肥沃,适宜发展水稻、经济作物。矿产资源有萤矿、铝、瓷土、稀土矿和石英矿等,特别是萤矿储量十分丰富,年开采量达8万吨。以蔬菜种植和鸡、猪、水产养殖为特色的城郊商业农业得到稳步发展。2004年,全镇蔬菜基地面积扩大到1.54万亩,生猪出栏量2.58万头,三鸟出笼量136.36万只,水产品产量362吨,分别比上年增长17.5%、5.4%和7.1%。全镇农副产品商品率达85.6%。至2004年全镇已成功开发出风光工业区、白田工业区、榄坝工业区、墩头工业区,全年招商引资项目2l宗,入园项目13个,合同投资总额4.21亿元人民币。全年实际吸引外资8029万元,比上年增加6212万元,增幅达341.8%。

高埔岗农场

  位于河源市南端,距市中心12公里,辖区总面积6.8平方公里,人口3300人。粤赣高速公路、广梅汕铁路、205国道贯穿全境,交通便利,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适宜种植经济作物;地下有丰富的温泉水资源。2004年工农业总产值236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900元。从2001年开始,农场实施“工业兴场”战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农场由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转型,规划兴建2平方公里高埔岗工业区,至2004年底,园区共投入资金5000多万元,开发“三通一平”土地100多万平方米,引进ll家企业入园。雅达电器有限公司、丰叶电器(河源)制造有限公司、源泰装饰材料有限公司、高盛木器加工厂已投产,工业区生产形成了以电子、生物、电器为重点产品系列。2004年工业总产值1070万元,比上年翻了一番。引进外资兴建了占地面积800亩的龙源温泉风景区,为促进农场旅游业发展打下了基础。
扩展阅读:
  • 1

    http://www.xzqh.org/quhua/44gd/1602yc.htm

开放分类:
客家河源河源市源城区源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