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剧百万新娘在线播放:中华名山名寺集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03:20:30

   中华名山名寺集锦


      青岛毛公山
         自然界真是神奇,海南有个毛公山,其他地方也有毛公山,青岛竟也出了个毛公山,而且这个毛公山可不同寻常。在青岛市城阳区惜福镇毛公山景区有一个天然形成的穿中山装的毛主席站立天然石像。

      石像“四绝”

  一绝是伟人像生于风雨,成于天然,绝无雕刻,史书并没有记载。从远处看就像是身着中山装的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在眺望远方。

  二绝是全国天然形成的毛泽东主席石像不乏其数,但站立的唯有这座,它是独一无二、绝无仅有的。

  三绝是这个伟人像高8.3米,毛泽东主席生于1893年,与世长辞于1976年,享年83岁,可谓无巧不成书。

  四绝是泽,水积聚的地方,东,就是东方,而我们眼前的这位伟人正面对东方眺望着山脚下美丽的崂山水库。据当地老百姓说,崂山水库一直相安无事,就是毛主席在保佑着他们。

 


 张家界天门山

 天门山位于张家界市南,距城区仅8公里,是张家界地区最早载入史册的名山,也是张家界地区海拔最高的山,其主峰海拔1518.6米,平均海拔在1400米以上。1992年7月被批准为国家森林公园,是张家界是第二个国家森林公园。
     天门山隆起开始于燕山运动,经喜马拉雅山造山运动,又经风雨剥蚀,造就成为凌空独尊的喀斯特台型地貌,更因有举世罕见的自然奇观天门洞而名闻天下。天门山山势高绝,陡险峻拔,景色雄奇壮丽,一年四季景象变幻万千。天门山山顶面积近2平方公里,保存着完整的原始次生林,植物资源丰富,有着很多国家保护的珍贵植物品种,更有珍稀罕见的原始高山珙桐群落,森林覆盖率逾90%。其间古树参天,藤蔓缠绕,青苔遍布,石笋、石芽举步皆是,处处如天成的盆景,宛如仙境,被人誉为绝美的空中花园。天门洞南北对开于千寻素壁之上,气势磅礴,恢弘壮观,更因景象变幻莫测,终年云雾蒸腾,愈显神秘玄奇。

张家界黄石寨五指峰
       亦名黄狮寨,原名黄氏寨、黄丝寨。位于森林公园西部。相传汉留侯张良隐居此地受难被其师黄石公搭救,故名黄石寨。黄石寨位于森林公园中部,为一方山台地,海拔1080米,是雄伟高旷的观景台。
      有人曾这样评价黄石寨:五步称奇,七步叫绝;十步之外,目瞪口呆。黄石寨这里的每一座岩蜂都是一件古老的艺术品,它们如剑、如针、如龙首、如龟头、如现代化都市的摩天大厦…… 

黄山莲花峰
      莲花峰位于黄山中部,玉屏峰西南,东对天都峰。为36大峰之一。海拔1864米,是黄山最高峰,也是华东地区第三高峰。由于周围群山环绕,颇似莲花,故得此名。
     莲花峰,还有一段神奇的故事:相传很久以前,观音大士奉天帝之命,下凡巡视。当她手持净瓶、柳枝二宝,乘着象征吉祥如意的莲花宝座,驾云来到黄山时,受到山神、水神、花神及仙猿、百鸟的热烈欢迎。观音见山奇水秀,云霞造灿,草木生辉,又有许多好客的朋友,便久久盘桓,不愿离去,早把那森严寂寞的“天宫”忘得一干二净。一日,天帝派来“乌鸦使者”,催观音回宫。观音不愿遵旨,天帝即派天兵天将前来捉拿,要治她“件旨”之罪。观音也不示弱,立即取出随身法宝,用柳枝蘸着净瓶里的法水,向对方挥洒。天兵天将素知法水厉害,一旦沾身,立即皮焦肉烂,因而都不敢近身。加之黄山山神、水神、花神、仙猿、百乌等齐为观音助阵,因此,一场恶战,直打得天兵天将丢盔弃甲而逃。天帝无奈,只得降下“御旨”,将其逐出天宫,责令她永住波涛险恶的南海。所以人们便称她为“南海观世音”。其实,观音压根儿就没将天帝的“御旨”当回事,让她住南海,她偏要住在自己心爱的黄山。观音怕天帝再来骚扰,就索性将自己乘坐的莲花宝座,点化成雄奇秀丽的山峰,这就是后来的莲花峰。 

 

 黄山迎客松

 黄山迎客松位于玉屏楼左侧,树龄至少已有800年,一侧枝丫伸出,如人伸出臂膀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雍容大度,姿态优美。是黄山的标志性景观。迎客松高13米,胸径0.7米,树龄至少已有800年。顶冠平铺,满身葱绿,青翠欲滴。树干3米处横生一长枝,似向过往游人招手致意,雍容大度,姿态优美。是黄山的标志性景观。黄山松的杰出代表,华夏第一松。有诗赞曰:“奇松傲立玉屏前,阅尽沧桑色更鲜。双臂垂迎天下客,包容四海寿干年。”游人到此,目睹此松,顿时游兴倍增,纷纷摄景留念,引以为幸。 迎客松近旁经回香阁,下坡路右,即是美女泉。因泉眼西南有仙姑尖,传为美女所化,故名之。                                             黄山梦笔生花
    梦笔生花坐落于黄山北海景区的散花坞内,海拔1600多米,孤峰耸立。由于孤峰的上部1/3处横裂,裂缝以上部分渐圆渐尖,形如蘸满浓墨的笔尖,而下部2/3的石柱恰似笔杆。“笔尖”上长着一棵盘旋曲折的古松,松枝伸展,犹如盛开的花,故得名。传说古代文人墨客若文思枯竭,只要到此一游,便会茅塞顿开,妙笔生花。
  传说,有年春天,诗人李白来到黄山,见到北海山峰竞秀,景色奇美,禁不住诗兴大发,便昂首向天,高声吟道:“黄山四千仞,三十二莲峰;丹崖夹石柱,菡萏金芙蓉。……”这声音惊动了狮子林禅院的长老。他走出山门,细细一看,只见一位白衣秀士,风度潇洒,便上前施礼,请问尊姓大名。这位不凡之客原来是“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的诗仙李翰林。长老急忙吩咐小和尚抬来用清泉酿制的米酒,还拿来一些文房四宝。长老亲手盛满了一杯酒,双手捧上,敬给李白。李白慌忙还礼,双手接过,一饮而尽。二人席地而坐,纵谈诗文,开怀畅饮。李白深感长老待人诚恳,意欲草书诗作相赠,以作答谢之礼。长老大喜,小和尚们忙着研墨的研墨,铺纸的铺纸。李白趁着酒兴,奋笔疾书。长老及小和尚们分站两旁,目睹那遒劲的大宇,赞叹不已。李白写毕,还有三分酒意,便将毛笔顺手一掷,那毛笔翻翻摇摇,从空中落下插入土中。他这才告辞长老而去。长老送走李白,回过头来,不禁大吃一惊,刚才李白掷下的毛笔已化成一座笔峰,笔尖化成了一棵松树,矗立在散花坞中。这就是如今见到的“梦笔生花。”  

黄山步仙桥
   步仙桥位于安徽,那是距离天海的天心亭步行有一小时的景色特别的地方。小道的一侧,一排石峰峭壁林立,双峰之间,松舞风鸣,深谷不见其底。小道的另一侧,西海浩瀚,天边群山横岭,层次分明。天地之间只有我们俩人在小道上,饱赏仙境。

   小道前端有路几乎垂直而下,可以看见前面三峰的山腰,两座小桥穿洞相连,最绝的是第三石峰是一小平台,一巨大石头狮子屹立悬崖边。过了桥到这三面临海的峰顶平台上,如同进入梦幻。真正是险,真正是仙也。

黄山鲫鱼背
   鲫鱼背在天都峰上,以奇险著称。从天都峰脚,手扶铁索栏杆,沿“天梯”攀登1564级台阶,即至海拔1770米处的石矼,这里是登峰顶的必经之处。此石矼长10余米,宽仅1米,两侧是千仞悬崖,深邃莫测,其形颇似出没于波涛之中的鲫鱼之背,故名。自上而下,坡陡达85度左右,若遇风吹云涌,仿佛山摇石动,攀登尤为惊险。

   相传在遥远的古代,有一条鲫鱼,每年都要跟着鲤鱼去黄河跳“龙门”。说鱼只要能跳过“龙门”,就能变成龙。鲫鱼当然也想变成龙,所以绝不放过增跳的机会。但是它不知跳过多少次,总是跳不过去,它多么羡慕那一条条已既过龙门的鲤鱼啊!于是就去请教神仙,神仙告诉它:“你必须为人间办一件好事,积了功德,才可以跳过龙门。”“怎样才能为人间办一件好事呢?”它边游边想,不知不觉即游到了号称“黄海”的黄山一看通往天都峰的道路被一条峡谷割断,云水阻隔,游人无法攀登,它脑子一转,自盲自语地说:“这里多么需要搭一座桥啊!”于是,就置身峡谷间的云水中,耸起脊背,给游人当桥。百年千年过去了,也不知有多少游人从它脊背上走过,去饱览天和峰顶的无限风光.有一天,那位指点它的神仙突然来到天都峰上。对它说:“小鲫鱼,。你已积满了功德可以去跳龙门变成龙了。但是这时小鲫鱼改变了主意,它愿一辈子为天都峰的游人服务,再也不想去跳什么“龙门”了。
 

玉屏峰

   玉屏峰在安徽省黄山的玉屏景区,介于天都、莲花峰间,为36小峰之一,海拔1716米。峰壁如玉雕屏障,故名“玉屏峰”。

   明代普门和尚曾在峰上为文殊菩萨建有文殊院,今在其旧址建王屏楼宾馆,楼距峰巅36米。明徐霞客游此,赞叹不已:“左天都,右莲花,背倚玉屏楼,两峰秀色,俱手可挽。四顾奇峰错列,众壑纵横,真黄山绝胜处。”《古今图书集成。山川典》评述:一光明顶之旷,桃花源之幽,石笋之奇,各擅其异,唯文殊院兼收之。”1996年9月开通的玉屏索道,又为玉屏峰增添新景。索道上站房设在玉屏楼分部处,下站房设在想光阁西侧的白砂岗上,全线长2010米,设10座支架,单线自动循环车厢式,每车乘坐6人,一次行程仅6分钟。有句云:“长索牵锦绣,凌空上玉屏。”

猴子观海

 在狮子峰北一座平顶的山峰上,有一巧石,如猴蹲坐,静观云海起伏,人称“猴子观海”。有诗曰:“灵猴观海不知年,万顷红云镶碧天。坐看人间兴废事,几经沧海变桑田。”当云雾消散后,石猴又如在远眺太平县境(即今黄山市所属黄山区)的绿野平畴,故亦名“猴子望太平”。今人有诗云:”小劫沉沦五百春,全真应是最多情。功成缘满归东土,跌坐灵山望太平。”
 猴子为何要望太平呢?这里面有个故事:原太平县城,叫仙源村,村中有一户叫赵德隆的书香人家。女儿名叫掌珠,生得聪明美丽。离仙源村不远的黄山北海深处一个洞里,有个灵猴,在山中修炼了三千六百年,会三十六变。一天,灵猴见到掌珠生得俊俏,顿生爱慕之心。灵猴就变成一个白面书生,自称是黄山寨主孙广文的公子孙俊武,于傍晚来到赵家门前,以天色已晚为由,要求借宿一夜.赵家老夫妇见他长得俊秀,衣着华贵,斯文有礼,便信以为真,高兴地留他住宿,并设宴招待。酒饮三杯后,孙公子便向老夫妇陈述对掌珠的爱慕之情,央求纳己为婿,发誓侍奉二老颐养天年。老夫妇一听这甜言蜜语,心中非常喜悦。经与女儿商量;掌珠对才貌双全的孙公子也早八分欢喜。次日一早,老夫妇回了孙公子的话。孙公子听了欢喜若狂,差点露了原形。灵猴回洞,思念掌珠心切,急忙把大小猴子都变成了人,组成一支浩浩荡荡的队伍,去仙源赵家迎亲。掌珠被抬到洞府,只见陈设富丽,宾客满座。夜深宴席散,孙公子被宾客们拥人洞房。一觉醒来,掌珠发现孙公子长了一身绒毛,大吃一惊。原来,孙公子酒醉,现出了猴子原形。掌珠非常恼恨,乘灵猴烂醉熟睡之机,向外逃走,直奔家中。灵猴酒醒后,知道自己露出了原形,惊逃了掌珠,便喝令众猴出洞寻找,追到山下芙蓉岭,也不见新娘的影子.灵猴自从失去了掌珠,朝思暮想,但又没有妙法可想,只得每天攀上洞后的悬岩,坐在石上,朝着东北方向的太平县仙源村呆呆地望着。年深月久,便变成了黄山如今这一石景。    

华山北峰
    北峰海拔1614米,为华山主峰之一,因位置居北得名。北峰四面悬绝,上冠景云,下通地脉,巍然独秀,有若云台,因此又名云台峰。唐李白《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诗曾写到:“三峰却立如欲摧,翠崖丹谷高掌。白帝金精运元气,石作莲花云作台。”
    峰北临白云峰,东近量掌山,上通东西南三峰,下接沟幢峡危道,峰头是由几组巨石拼接,浑然天成。绝顶处有平台,原建有倚云亭,现留有遗址,是南望华山三峰是苍龙岭的好地方。峰腰树木葱郁,秀气充盈,是攀登华山绝顶途中理想的休息场所,1996年开通的登山缆车上站,即在峰之东壁。
    峰上景观颇多,有影响的如真武殿、焦公石室、长春石室、玉女窗、仙油贡、神土崖、倚云亭、老君挂犁处、铁牛台、白云仙境石牌坊等,且各景点均伴有美丽的神话传说。
    长春石室是唐贞观年间道士杜杯谦隐居之处。传说杜杯谦苦心修炼断谷绝粒,喜好吹奏长笛,经常叫徒弟买回很多竹笛,吹奏完一曲,就把笛投于崖下,投完后再买,往而复始,从而间断。因他能栖息崖洞中累月不起,便自号长春先生。
    真武殿为供奉镇守九州的北方之神真武大帝而筑。焦公石室、仙油贡、神土崖皆因焦道广的传说得名。相传北周武帝时,道士焦旷,字道广,独居云台峰,餐霞饮露,绝粒避谷,身边常有三青鸟,向他报告未来之事。武帝宇文邕闻知他的大名,便亲临山庭问道,并下令在焦公石室前建宫供他居住。筑宫时,峰上无土缺乏灯油,焦道广默祷,便有土自崖下涌出,源源不绝。油缸里的油也隔夜自满,用之不竭。后来人们就把涌土的地方叫神土崖,把放油缸的地方叫仙油贡。

   由于天灾人祸,北峰诸多景观废毁,仅存遗迹,有的因年代久远已鲜为人知。真武殿为北峰主要建筑,千百年间旋兴旋废,民国看着曾有过大的修葺。《华岳志续编》载:"近年于建筑毁于殿基,纳黄河中条于一楼,宁非大观乎!""文革"中北峰建筑毁于火焚,仅存断壁残垣。今建筑为1988年重建。其依崖就势,古朴典雅,保存了原建筑的风格,成为北峰主要人文景观之一。
    1949年华阴解放前夕,国民党陕西省第八行政督察区专员兼陕西保安第六旅旅长韩子佩率残部百余人逃上华山,妄图凭借天险负隅顽抗作最后挣扎。我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华阴群众的帮助下,打破"华山自古一条路"的传说,从黄甫峪攀上北峰,奇袭残匪,创造了神兵飞跃天堑、英雄智取华山的奇迹。今真武殿前百米处建有六角攒顶飞檐斗拱华山花岗岩圆雕石亭一座,亭中立有解放华山纪念碑一通。从此,北峰又成为向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现场与课堂。  

华山西峰

   西峰海拔2082米,华山主峰之一,因位置居西得名。又因峰巅 有巨石形状好似莲花瓣,古代文人多称其为莲花峰、芙蓉峰。袁宏道在他的《华山永》中记述:“石叶上覆而横裂”;徐霞客《游太华山日记》中也记述:“峰上石耸起,有石片覆其上,如荷花。”李白诗中有“石作莲花云作台”句,也当指此石。   
  西峰为一块完整巨石,浑然天成。西北绝崖千丈,似刀削锯截,其陡峭巍峨、阳刚挺拔之势是华山山形之代表,因此古人常把华山叫莲花山。  
  登西峰极目远眺,四周群山起伏,云霞四披,周野屏开,黄渭曲流,置身其中若入仙乡神府,万种俗念,一扫而空。宋名隐士陈抟在他的《西峰》诗中就有"寄言嘉遁客,此处是仙乡"的名句。  
  西峰南崖有山脊与南峰相连,脊长300余米,石色苍黛,形态好象一条屈缩的巨龙,人称为屈岭,也称小苍龙岭,是华山著名的险道之一。  
  西峰上景观比比皆是,有翠云宫、莲花洞、巨灵足、斧劈石、舍身崖等,并伴有许多美丽的神话传说,其中尤为沉香劈山救母的故事流传最广。峰上崖壁题刻遍布,工草隶篆,琳琅满目。峰北绝顶叫西石楼峰,峰上杨公塔为杨虎城将军所建,塔上有杨虎场将军亲笔题辞。塔下岩石上有"枕破鸿蒙"题刻,是书法家王铎手迹。

 

苍龙岭

    苍龙岭是华山著名险道之一,其位于救苦台南、五云峰下,以其苍黑色的外部和其似悬龙般的地势而得名。其如履薄刃,绝壑千尺的地势使得很多游客胆战心惊,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韩愈大哭投书求助的故事并引发了大量的相关典故和考证,而该处也因此留下了“韩退之投书处”的文化遗产。明清时期,该岭开始修建台阶,并于民国时期结束,共建了530余级台阶,而现代,为了防止上下堵塞,保护游客安全,在苍龙岭东飞鱼岭又开凿了一条登山复道。  

华山擦耳崖

北峰往南走,便开始登上攀爬主峰的道路。距北峰不远处是“仙人砭”,与“仙人砭”相连的就是“擦耳崖”了。这里一面是向外凸出的悬崖绝壁,一边是深不见底的万丈深渊,游人行至此处,唯恐被山势逼下悬崖,需身体紧贴崖壁慢慢侧身而过,道路紧仄之处更是岩壁擦耳,连脸面都蹭在崖壁上才走得过去。

袁宏道曾有诗描写擦耳崖之险:“逋客时时属耳垣,倚天翠壁亦可言。欲知危径欹危甚,看我青苔一面痕。”形容经过这里不仅要贴崖擦耳,甚至脸皮都沾上了青苔。现在擦耳崖的道路已修整,宽处可走两人。但是到了最逼仄的地方,仍然可以感受到当年的擦耳之险。擦耳崖周围摩崖石刻很多,像天然的书法屏障。  长空栈道
       长空栈道是华山派第一代宗师元代高道贺志真为远离尘世静修成仙,在万仞绝壁上镶嵌石钉搭木椽而筑,位于华山极顶南峰东侧南天门外,经燕子叼表台、朝元洞,踩崖隙凌空悬梯下10余米,沿附悬崖而搭宽不盈尺的方木栈道至全真岩下,道路全长约百余米。游人需面壁贴腹,蹑足缘索以行,三面临万丈深渊,勇者如履长空,心旷神怡,怯者胆战心惊,屏气挪步。由于长空栈道贴崖悬空,对探险猎奇者极具诱惑性和挑战性,且栈道尽头有道教神龛贺老石室、华山十大字谜之首“全真岩”及华山卧龙松等胜景,古往今来,历险探胜者络绎不绝。 
 二郎神救母处
   华山西峰顶上,有一块十余丈长的巨石齐茬茬被截成三节。巨石旁边插着一把七尺高三百多斤重的月牙铁斧。此传说多说的是刘沉香劈开华山救出其母三圣母的故事,另外也有二郎神杨戬劈开桃山救母的传说。据考证,应该是先有杨戬劈桃山救母的故事的。后来,随着时间的流逝,才演变出沉香斧劈华山的故事。 

 

泰山岱宗坊
      岱庙坊位于岱庙正阳门前,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山东巡抚兵部右侍郎赵祥星与提督布政使施天裔创建。坊系石作,重梁四柱,通体浮雕。造型雄伟,雕工精细,堪称清代石雕建筑的珍品。坊柱上镌有对联:“峻极于天,赞化体元生万物;帝出乎震,赫声濯灵镇东方”,意境开阔,才气豪放。前后抱鼓石上各有圆雕蹲狮两对,姿态各异,生动活泼,每每令游人驻足,留连忘返。 

泰山十八盘

      泰山登山盘路中最险要的一段,共有石阶1600余级,为泰山的主要标志之一。此处两山崖壁如削,陡峭的盘路镶嵌其中,远远望去,恰似天门云梯。泰山之雄伟,尽在十八盘;泰山之壮美,尽在攀登中。  泰山北拱石日出
    在玉皇顶东侧的日观峰上,有一巨石向北斜上横出,名为“拱北石”,因其形犹如起身探海,故又名“探海石”。石长6.5米,是泰山标志之一,也是登岱观日出的好地方。古人有“才听天鸡报晓声,扶桑旭日已初明。苍茫海气连云动,石上有人别有情”的诗句。有雅兴的游人可攀石而上,或观日出奇观,或赏彩云飞渡,趣味无穷。

泰山玉皇顶

   从塔山林场沿天庭大道至二郎刀停车场或沿葫芦崖台阶路至西老口向东北2.5公里处,海拔935米,山顶平坦,原名平仙顶,后因上有玉皇庙,改今名。蒙山的主要山峰中,只有此处称玉皇顶,且建有玉皇庙。立于玉皇顶,置身云端,深涧绝壁,拔地通天,直立如削,眺望山下,阡陌纵横,村落相连,但不闻鸡犬之声,远离人间烟火,有一种人间天上的感觉。玉皇顶1545米
   玉后顶峰巅平坦,一座古庙坐北朝南,即有名的玉皇庙为明代建筑。现存玉皇殿共三间,东西6.38米,进深4.2米,砖石结构,墙体皆为条石垒成,厚1.1米,为无梁殿,穹窿形石碹顶,上覆灰陶筒瓦,形制为硬山单脊。玉皇顶实为天庭探险、膜拜之佳地。东亭可望“旭日东升”, 西亭可观“黄河金带”。 
   泰山玉皇顶上,历代帝王都在这里筑坛祭天,如今却成了人们登高望远、凭眺祖国大好河山的地方。而玉皇顶宫门外的石碑,不着一字,也颇让人流连揣测。
   据说,汉武帝登基以后,采取了许多富国强兵的措施,慑服了匈奴,平定了内乱,出现了国泰民安、经济繁荣的局面。汉武帝好大喜功,对自己开创的天下一统的西汉王朝十分得意,便大规模地到泰山进行封禅活动,仅前后二十一年的时间,封禅之礼便行了七次之多。
   公元110年,3月,汉武帝来泰山封禅,见到以前的帝王来泰山都树碑立传,为自己歌功颂德,他对此嗤之以鼻,不屑一顾。他认为自己功德盖世,万民俯首 非一小小石碑所能言表,再说立碑名功,简直俗而又俗,便别出新裁,立石于绝顶,以示他因高告高,高上加高,无以言表的功德。立碑之时,岱顶瑞云飘忽,四面霞光,突然,在地下挖得一卷金书玉简,只见上面写到:“武帝刘彻,寿终十八。”武帝看后,心惊胆颤,恍忽中把它倒读为“八十”,以后果然活到八十岁谢世。
   此碑高达数丈,上下渐削,石色莹白,虽经百世露浸雨湿而不生苔藓。据说,每当艳阳普照,石碑便熠熠发光,金光射目,碑中几行篆字,言武帝功德,远视则有,近视则无,真乃奇绝。 

泰山摩崖石刻

   泰山是世界自然和文化双遗产。郭沫若曾经说过“泰山应该说是中国文化史的一个局部缩影”。泰山石刻就是这部文化史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泰山石刻可以说是中国文化史中的一枝奇葩。它不仅仅是中国书法艺术品的一座宝库,而且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珍品。历代帝王到泰山祭天告地,儒家释道传教授经,文化名士登攀览胜,留下了琳琅满目的碑碣、摩崖、楹联石刻,而泰山摩崖石刻是名山之最。
   泰山石刻源远流第,自秦汉以来至建国后,上下两千余载,各代皆有珍碣石刻,泰山石刻现存1800余处。石刻主要包括历代帝王封禅告祭文,寺庙创建重修记,石经墓铭,颂岱诗文,题景及楹联等5类,大部是自然石刻。其文字:既有洋洋数千言的长篇巨制,也有一字之惊,既有帝王御言,也有黔黎之说。其形式 既有雄伟高大的“万丈碑”,也有盈尺小碣,既有龟遗失螭首、精雕细磨之作,也有粗犷片石之刻,其书法艺术,既有真草隶篆,也有四体揉融,既有如斗大字,也有蝇头小楷,既有古拙若痴者,也有龙飞凤舞者,既有大家之手,也有石匠之书。历代游人谁不为之流连忘返,赞叹无穷。  

 衡山入山大门
   衡山又名南岳,是中国五岳之一,位于湖南省衡山县。五岳之中南岳衡山,由于气候条件较其他四岳为好,处处是茂林修竹,终年翠绿;奇花异草,四时放香,自然景色十分秀丽,因而又有“南岳独秀”的美称。清人魏源在《衡岳吟》中说:“恒山如行,岱(泰)山如坐,华山如立,嵩山如卧,惟有南岳独如飞。”这是对衡山的赞美。

祝融峰

    南岳衡山最高峰,也是衡山七十二峰之一。海拔1290米。山顶建有祝融殿,又名老君殿,原为明代所建,现为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重修,是南岳衡山重要的朝拜之地,也是衡山重要的观光场所,站在峰顶,可尽观衡山风光。
   它是根据火神祝融氏的名字命名的,相传祝融氏是上古轩辕黄帝的大臣,人类发明钻木取火后却不会保存火种和不会用火,祝融氏由于跟火亲近,成了管火用火的能手。黄帝就任命他为管火的火正官。因为他熟悉南方的情况,黄帝又封他为司徒,主管南方事物。他住在衡山,死后又葬在衡山。为了纪念他对人们的重大贡献,将衡山的最高峰命名祝融峰。在古语中,“祝”是持久,“融”是光明,让他永远光明。

   登衡山必登祝融。古人说:“不登祝融,不足以知其高。”唐代文学家韩愈诗云:“祝融万丈拔地起,欲见不见青烟里”。两句诗形象的描写了祝融峰的高峻、雄伟,这里不仅可以眺望到连绵不绝的群山,在无云的夜晚,到这里赏月,别有一番美景。游人站在台上欣赏月色,较在平地上别有一番景象。即使月亮西沉,这里也还留有它的余辉。正如明代孙应鳌的诗所描绘:"人间朗魂已落尽,此地清光犹未低。"幽妙的情景,可以想见了。 
祝融峰附近寺庙林立,景物各有千秋。南岳佛教的五大丛林,祝融峰下就占了两座。南面有上封寺,隋代以前叫光天观,是道教活动的地方。隋场帝大业年间,下令改为上封寺。沿上封寺正前方走,可见傲然兀立的石牌坊,这就是南天门,其石柱上刻有对联:"门可通天,仰现碧落星辰近;路承绝顶,俯瞰翠微峦屿低!"传神之笔,叫人真想踏上一块白云,随风飘去。 
   上封字后的山上有个观日台,现设有气象台。在观日台旁边,有一块石碑,上面刻有"观日出处"四个大字,在秋高气爽,特别是雨后初晴的日子里,游人可以看到"一轮红日滚金球"的奇景。为了看日出,游人需要先一天住在上封寺的招待所里,次日黎明前,赶到观日台。如遇晴天,则可看到东方一片灰白的天空,渐渐地出现了微微的鲜红色,接着一道道光芒喷薄而出,五彩缤纷。刹那间,太阳似乎从地干线下向上一跃,浮出了部分弧形的红边,红边很快变成了半边红轮,继而成为一个火红的圆球。金轮涌出,上下荡漾。旭日冉冉升起,曙光洒向大地,万物生机勃勃。青山绿树,遍披金色的彩衣,秀丽万状。  

        磨镜台

    磨镜台,位于南岳半山亭中心景区,因中国南禅七祖怀让以磨砖作镜之举道顿江西马祖道一。
 雪中南岳       华寿岳   南岳衡山寿文化源远流长,《星经》载:南岳衡山对应星宿二十八宿之轸星,轸星主管人间苍生寿命,南岳故名寿岳。宋徽宗在南岳御题寿岳巨型石刻,现仍存于南岳金简峰皇帝岩。康熙皇帝亲撰的《重修南岳庙碑记》首句即为:南岳为天南巨镇,上应北斗玉衡,亦名寿岳,再度御定南岳为寿岳。历代史志也常以比寿之山、主寿之山等敬称历代南岳衡山。《辞源》释寿岳即南岳衡山,南岳衡山因而誉称中华寿岳。 

恒山悬空寺
    悬空寺,悬挂在北岳恒山金龙峡西侧翠屏峰的半崖峭壁间,始建于北魏太和15年(公元491年),始建初期,最高处的三教殿离地面90米,因历年河床淤积,现仅剩58米。1957年列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整个寺院,上载危崖,下临深谷,背岩依龛,寺门向南,以西为正。全寺为木质框架式结构,依照力学原理,半插横梁为基,巧借岩石暗托,梁柱上下一体,廊栏左右紧联。仅152.5平米的面积建有大小房屋40间。悬空寺的总体布局以寺院、禅房、佛堂、三佛殿、太乙殿、关帝庙、鼓楼、钟楼、伽蓝殿、送子观音殿、地藏王菩萨殿、千手观间殿、释迦殿、雷音殿、三官殿、纯阳宫、栈道、三教殿、五佛殿等。

  前人介绍悬空寺,概括为:“面对恒山,背倚翠屏;上载危岩,下临深谷;凿石为基,就岩起屋;结构惊险,造型奇特。”进寺后,有楼梯可攀登上楼,这里并不显得多么惊险,但当你在楼上,沿着紧贴在崖壁的通道,由南往北走,通过一条栈道,走到北边的那座三层三檐的楼阁时,就会发现这里地势已相当高。往上望,“上载危岩”;往下看,“下临深谷”,脚下的楼板又有晃动的感觉,真是惊心动魄,惊险之至。建在崖壁上的殿堂进深都较小,殿内的塑像形体也相对缩小,但比例适度,表情丰富,很有艺术价值。寺中共有殿堂40 余处,都是木结构,其位置部署,对称中有变化,分散中有联络。游人们在廊栏间行走,如如迷宫,甚至会找不到出路。这正是其建筑构思的一个特色,既不呆板,又不零乱,给人以曲折玄妙之感。

   在寺的栈道石壁上,刻有“公输天巧”四个大字,赞赏悬空寺的建造技艺。公输就是鲁班,也叫公输班,春秋战国时代人,被认为是建筑工匠的祖师爷。这四个字是说,这座建筑物简直是鲁班那样巧夺天工的匠师所为。当地有一句形容此寺惊险的民谣:“悬空寺,半山高,三根马尾空中吊。”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在他的游记中将悬空寺称为天下巨观,并对整个寺庙建筑、部署作了极高的评价。

贞元殿

      贞元殿又称恒宗殿、元灵殿,俗称朝殿。它构筑于天峰岭南坡半山腰上,北倚绝壁,面临山谷,依坡而起,雄伟壮观。建于明代弘治年间(公元1501~1502年),是恒山庙中最为宏伟的一座。它位于恒山主峰大峰岭南面的石壁之下,恒宗殿门前有103级石阶通往前下方到达北岳庙门即崇灵门,崇灵门为单檐歇山式建筑,朱门铜钉,绿瓦红墙,门东有青龙殿,西有白虎殿两相拱卫。北岳庙恒宗殿上有“贞元之殿”四个大字。门侧有长联,上联为:“恒岳万古障中原惟我圣朝归马牧羊教化己隆三百载”;下联是“文昌六星联北斗是真人才雕龙绣虎光芒雄射九重天”。庙内,有北岳大帝塑像。庙前廊下,有清代御祭恒山文碑20余通,这些碑文,作为历史佐证,是研究恒山的宝贵资料。 北岳庙正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式屋顶,四周有回廊环绕。殿内供奉北岳大帝金身像,头戴天平冠,身披朱绫袍,端然而坐。神座上方高悬康熙御书匾额「化垂悠久」。两旁恭立四位文官和四大元帅像。殿前有元代铁铸云牌一面,殿外有石碑数十通,为研究北岳道教历史之重要史料。正殿东西两侧有东西耳房、更衣室、藏经楼和钟鼓楼。  恒山
       恒山,人称北岳,亦名“太恒山”,又名“元岳、紫岳、大茂山”,海拔2017米,与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并称为五岳,扬名国内外。1982年,恒山以山西恒山风景名胜区的名义,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单。曾名常山、恒宗、元岳、紫岳。位于浑源县城南10公里处,距大同市62公里。其中,倒马关、紫荆关、平型关、雁门关、宁武关虎踞为险,是塞外高原通向冀中平原之咽喉要冲,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主峰天峰岭在浑源县城南,海拔2016.8米,被称为“人天北柱”,“绝塞名山”,“天下第二山”。   恒宗 
      大字湾刻的“”二字高达十三米,会仙崖的摩崖题句琳琅满目,琴棋台畔,松风奏乐,出云洞顶,云雾飘渺,果老岭上仙驴蹄印传为美谈。  北岳寝宫
      恒山,人称北岳,亦名“太恒山”,又名“元岳、紫岳、大茂山”,海拔2017米,与东岳泰山、西...恒山庙.北岳庙为主庙,还有寝宫、后士夫人庙、紫微宫。  会仙府
    会仙府又名集仙洞,位于北岳庙西北高处会仙崖石壁之下,依岩就势,布局巧妙,颇有“仙意”。仙殿面阔三间,进深两间,内塑八洞神仙集会像,栩栩如生。仙殿旁还建有玉皇阁和御碑亭。御碑亭内立有清康熙皇帝亲笔手书的“化垂悠久”碑。殿前有古松数株,高达 30米左右。前人描述会仙府是;“塑列仙像,府极轩敝,岩尤高空,春被翠萝,秋然红叶。”它的规模虽不如北岳庙,但背倚崇峰,巉岩环侍,确实也是别有意境。在会仙府附近可望见峭壁上布满了宋、辽、金、元、明、清各朝代名人赞颂恒山雄姿的摩崖刻石。西壁上有金刻“天地大观”、明刻“灵峰耸秀”、“壁立万仞”,东壁上有“昆仑首脉”、“天下名山”等,字体各异,堪称恒山书法艺术之宝库。
 

    姑嫂崖
    果老岭东侧,有一处古树摩云、危崖欲倾的万仞绝壁,叫“舍身崖”,又叫“断崖啼鸟”。可旅游图上都标着“姑嫂崖”,这是怎么回事呢?我们从导游的口中,听到了一个流传千百年,令人心酸而悲壮的故事。很久很久以前,浑源城里住着一户人家,老母身患重病,儿女四处求医,医治无效。老人的媳妇和女儿怀着对北岳大帝的无限虔诚到恒山讨药求卜。讨卦后,道长在姑嫂的再三哀求下,才告诉他们说:从卦象看,你们家非有一人舍身才能保你母康复,全家平安。小姑听后,感到哥哥新婚不久,弟弟年幼需人照顾,老父又年迈多病,救母只能靠自己了。于是她跑出庙门,选择悬崖绝壁奋身跳下。她的这种悲壮之举感动了北岳大帝,大帝伸手一指,姑娘魂归北岳,大帝将她收为门徒,后人在山腰建起“姑姑庙”。嫂嫂见小姑投向崖下,急忙趋前枪救,前脚一失坠入深渊,只留下新婚时穿的一双大红鞋,这双红鞋一直供在姑姑庙。嫂嫂死后不忘小姑,变成一种叫“姑姑等”的益鸟,终日盘旋于恒山四周,“姑姑等、姑姑等……”的叫声凄惨婉转、催人泪下,后人为纪念她们这种“忠孝”之举,将其舍身地方命名为“舍身崖”、“姑嫂崖”,也叫“断崖啼鸟”。
 
    显通寺
    显通寺坐落在山西省五台山台怀镇,它是五台山众多寺庙中最大、最古的一座。该寺历史悠久,珍贵文物很多,是佛教圣地中的一颗明珠。据记载,显通寺始建于汉明帝永平年间,略晚于白马寺数年,所以有人把它列为中国的第二座古寺。这座寺庙,初名大孚灵鹫寺。北魏时有所扩建,因前院有花园,又称花园寺。显通寺是五台山寺庙群中最大的一座寺庙。全寺占地面积四万三千七百平方米,现有大小房屋四百多问,且大多为明、清时期的建筑。殿堂、厢房布局严整,中轴线分明,配殿左右对称。布列于中轴线上的主要殿宇七座,从南到北,依次为观音殿、大文殊殿、大雄宝殿、无量殿、千钵文殊殿、铜殿、藏经楼。
  无量殿面阔七间,进深四间,四壁全用青砖砌就,殿顶用方木砌就。殿内无大梁、无立柱,殿外无廊檐,因此人们又叫它无梁殿。殿内壁上有走廊一圈,有梯道可上。在走廊的任何一个部位均可看清全殿面貌。这是五台山各寺庙中的一座特殊建筑,在全国也不多见。此殿又叫七处九会殿。因为释迦牟尼成佛之后讲解《华严经》,在七个地方讲了九次才讲完。为纪念佛祖的这项佛事活动,殿前正面每层都辟有七个阁洞。殿内正中供奉着卢舍那佛,背后供着弥勒佛。

    真武庙
    在恒山脚下有一座不大的小庙,供奉着真武大帝,庙虽然不大,但很格局紧凑。据说,真武大帝又称玄天上帝、佑圣真君玄天上帝,为道教神仙中赫赫有名的玉京尊神。现在武当山信奉的主神就是真武大帝,道经中称他为“镇天真武灵应佑圣帝君”,简称“真武帝君”,民间称之为荡魔天尊、报恩祖师、披发祖师。据《太上说玄天大圣真武本传神咒妙经》,真武大帝是太上老君第八十二次变化之身,托生于大罗境上无欲天宫,净乐国王善胜皇后之子。皇后梦而吞日,觉而怀孕,经一十四月及四百余辰,降诞于王宫。后既长成,遂舍家辞父母,入武当山修道,历四十二年功成果满,白日升天。玉皇有诏,封为太玄,镇于北方。玄武一词,原是二十八宿中北方七宿的总称。屈原《楚辞》之《远游》篇有句称,「召玄武而奔属」。玄武七宿之形如龟蛇,故注称,「玄武谓龟蛇,位在北方,故曰玄,身有鳞甲,故曰武」。北宋开宝年间,玄武神降于终南山。太平兴国六年(981年)封为翌盛将军。宋真宗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加封为翌圣保德真君,后为避圣祖赵玄朗之讳,改玄武为真武。宋真宗、宋徽宗、南宋钦宗等屡有加封。元代大德七年(1303年)加封真武为元圣仁威玄天上帝。明成祖崇奉真武,御用的监、局、司、厂、库等衙门中,都建有真武庙,供奉真武大帝像。永乐十年(1412年)又命隆平侯张信率军夫二十余万人大建武当山宫观群,使武当山真武大帝的香火达到了鼎盛。七宿之中有斗宿。道教重视斗星崇拜,称「南斗注生,北斗注死」,凡是人从投胎之日起,就从南斗过渡到北斗。人之生命寿夭均由北斗主其事。因此,人祈求延生长寿,都要奉祀真武大帝。


武当山紫宵殿
  紫霄宫始建于明永乐十一年(1413年),是武当山上保存较为完整的宫殿古建筑群之一。自东天门入龙虎殿、循碑亭、十方堂、紫霄殿至父母殿,层层殿堂,依山叠砌,其余的殿堂楼阁,鳞次栉比,两侧为东宫、西宫,自成院落,幽静雅致,再加上四周松柏挺秀,竹林茂密,名花异草,相互掩映,使这片古建筑更显得高贵富丽。
 紫霄宫,原建宫殿、廊庑、斋堂、亭台等860多间,赐额“太元紫霄宫”。紫霄宫背依展旗峰;面对照壁、三台、五老、蜡烛、落帽、香炉诸峰;右为雷神洞;左有禹迹池、宝珠峰。周围岗峦天然形成一把二龙戏珠的宝椅,明永乐皇帝封之为“紫霄福地”。从刻有“紫霄福地”额匾的福地殿,进入龙虎殿、青龙、白虎泥塑神像侍立两旁,形成威严。沿数百级台阶循碑亭穿过十方堂,有一座宽敞的方石铺面的大院落,院上三层饰栏崇台,捧拱主殿紫霄殿。紫霄殿进深五间,重檐九脊,翠瓦丹墙。殿中石雕须弥座上的神龛内供奉真武神老年、中年、青年塑像和文武座像,两旁侍立金童玉女,君将等,铜铸重彩,神态各异,是我国明代艺术珍品。殿左放着一根数丈长的杉木,传说从远方飞来,故名“飞来杉”;又因在一端轻轻扣击,另一端可听到清脆的响声,而称为“响灵杉”,相传亦是明代遗物。大殿四周神龛内,陈列着数以百计的元、明、清代铸造的各种神像和供器,堪称我国铜铸艺术的宝库。      宁武古栈道
    栈道在山西省宁武城西70公里处涔山乡张家崖村西的翔凤山上,在天然雕塑大走廊内,创建年代可上溯到唐朝贞元年间。古籍记载:栈道为连通多座山峰上的寺庙而筑,原长 42 华里。近年修复 2 华里供游人参观游览。栈道在峡谷阳面的悬崖绝壁中间,对面是茫茫林海。游人可从小石门村后上栈道,沿绝壁中间行进,过铁索吊桥过大石门天堑,再沿栈道前行,通过摇摆柱,进了悬空寺仙人洞,然后经过陈列悬棺的岩洞,过龙王庙,最后从栈道式悬棺群旁边下到谷底。  
      武当山山门
      武当山,又名太和山,谢罗山,参上山,仙室山,古有“太岳”、“玄岳”、“大岳”之称。位于湖北省西北部的十堰市丹江口境内, 属大巴山东段。西界堵河,东界南河,北界汉江,南界军店河、马南河,背倚苍茫千里的神农架原始森林,面临碧波万顷的丹江口水库(中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取水源头),是联合国公布的世界文化遗产地,是中国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道教名山和武当拳发源地。      武当山高峰林立,天柱峰海拔1612米。 武当山有七十二峰﹑三十六岩﹑二十四涧﹑十一洞﹑三潭﹑九泉﹑十池﹑九井﹑十石﹑九台等胜景﹐风景名胜区以天柱峰为中心有上﹑下十八盘等险道及“七十二峰朝大顶”和“金殿叠影”等 。  

龙头香
    在武当山南岩“天乙真庆万寿宫石殿”外绝崖旁的一座雕龙石梁。石梁悬空伸出2.9米,宽约30厘米,上雕盘龙,龙头顶端,雕一香炉,因此号称 “天下第一香——龙头香”。
    龙头香对面为礼斗台和风月双清亭遗址。龙头香四面崛起一峰,悬岩万仞,直刺中天,大有欲飞之势,自然景色绝佳,其上建有梳妆台和飞升台。飞升台前豁出一石,名叫试心石,石下悬岩千丈。相传真武大帝居住武当修炼42年,得道升天,曾在此梳妆更衣,故亦名“更衣台”。

   龙头香是古代工匠采用圆雕、镂雕、影雕等多种手法凿刻的合并为一体的两条龙,造型浑然,两条龙仰视吞噬着一团火球,跃跃欲飞,让人叹为观止。在万仞峭壁上悬空伸展的两条龙传说是玄武大帝的御骑,玄武大帝经常骑着它们到处巡视。龙头香又名龙首石,建于公元1314年(元朝延祐元年)。在过去,有些香客为了表示自己的虔诚,冒着生命危险去烧龙头香,坠岩殉命者不计其数。公元1673年(清康熙十二年),下令禁烧龙头香,并设栏门加锁。游客依栏俯视,大有“身居瑶台”之感。  南岩宫 
        南岩宫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道教著名宫观,位于湖北省丹江口市境内的武当山的南岩上。据《太和山志》记载,唐宋时就有道士在此修炼,元代道士在此创建道观,至大元年(1308)“天乙真庆万寿宫”,元末建筑毁于大火,明代永乐十一年(1413)重建,时有大小殿宇六百四十余间,赐额“大圣南岩宫”,清末大部分建筑复毁。现仅存元建石殿、明建南天门、碑亭、两仪殿等建筑;原元君殿旧址上尚存玉皇大帝神像一尊,峨冠华衣,形态逼真。宫外岩北有老虎口,岩南峰峦之上有梳妆台、飞升台等古迹。 
南岩玄帝殿
        南岩宫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道教著名宫观,位于湖北省丹江口市境内的武当山的南岩上。据《太和山志》记载,唐宋时就有道士在此修炼,元代道士在此创建道观,至大元年(1308)“天乙真庆万寿宫”,元末建筑毁于大火,明代永乐十一年(1413)重建,时有大小殿宇六百四十余间,赐额“大圣南岩宫”,清末大部分建筑复毁。现仅存元建石殿、明建南天门、碑亭、两仪殿等建筑;原元君殿旧址上尚存玉皇大帝神像一尊,峨冠华衣,形态逼真。宫外岩北有老虎口,岩南峰峦之上有梳妆台、飞升台等古迹。 
  太子坡
        复真观又名太子坡,据记载,明永乐十年,明成祖朱棣敕建玄帝殿宇、山门、廊庑等29间。明嘉靖三十二年扩建殿宇至200余间。清代康熙年间,曾先后三次修葺。清代乾隆二十年至二十六年又重修大殿、山门等殿宇。后因年久失修,损坏严重。公元1982年经国家投资,对复真观开展全面修缮,恢复了历史的本来面目,被列入全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复真观
        走进复真观的山门,看到在古道上依山势起伏建有71米长的红色夹墙,这就是九曲黄河墙。九曲黄河墙构思布局及用意都十分巧妙,流畅的弧形墙体,似波浪起伏,气势非凡;弯曲高大的红墙,对初来乍到的虔诚香客,无疑是一次“诚信”的考验。九曲黄河墙的墙体厚1.5米,高2.5米,浑圆平整,弧线流畅悦目;配以绿色琉璃瓦顶,犹如两条巨龙盘旋飞腾,无论从什么角度欣赏,都给人以美感,体现出皇家建筑的气派和豪华。关于九曲黄河墙名称的来历,见仁见智。道教思想认为,给道教庙宇布施的道衣、经书、造像、建筑、法器、灯烛、钟磬、斋食、香表者,都可以得到神灵的佑护,称为“九种功德”。应该说,九曲黄河墙也是体现道教思想的一种建筑。     玉女峰
       江苏第一高峰:位于江苏连云港云台山(Yun-t'ai, Mount)中国江苏省东北部山岭,在连云港市郊。由锦屏山、前云台山、中云台山、后云台山和鹰游山等互不连续的断块山组成。山体为前古生代变质岩系。东南侧平缓,西北侧陡削。其中玉女峰海拔625公尺,为江苏省最高点。位于九曲溪二曲溪南,因其酷似亭亭玉立少女而得名。玉女峰突兀挺拔数十丈。峰顶花卉参簇,恰似山花插鬓;岩壁秀润光洁,宛如玉石雕就,乘坐竹筏从水上望去,俨然是一位秀美绝伦的少女。“插花临水一奇峰,玉骨冰肌处女容。”这就是玉女峰风采神韵的真实写照。玉女峰与大王峰隔溪相望,象一对脉脉含情的恋人,铁板嶂横亘其间,好像故意从中作梗。     九曲溪
       九曲溪是武夷山脉主峰,位于福建省武夷山峰岩幽谷之中。因武夷山有三十六峰,九十九岩。峰岩交错,溪流纵横,九曲溪贯穿其中,蜿蜒十五华里。又因它有三弯九曲之胜,故名为九曲溪。它全长约9.5公里,面积8.5平方公里。山挟水转,水绕山行,每一曲都有不同景致的山水画意。“溪流九曲泻云液,山光倒浸清涟漪。”形象地勾画出了九曲溪的秀丽轮廊  

   天游峰

天游峰位于六曲溪北,景区中心海拔408.8米。东接仙游岩,西连仙掌峰,壁立万仞,高耸群峰之上。每当雨后乍晴,晨曦初露之时,白茫茫的烟云,弥山漫谷,风吹云荡,起伏不定,犹如大海的波涛,汹涌澎湃。登峰巅,望云海,变幻莫测,宛如置身于蓬莱仙境,遨游于天宫琼阁,故名天游。为武夷第一险山。  

  隐屏峰

   隐屏峰位于武夷山九曲溪中段,隐藏在午林渊深处。云雾迷朦,峭拔千寻,直上直下,方正如屏,故名。坐筏观山,只能望见它突出林端的半壁,唯有登上溪南的晚对峰,才能看到它的全貌。 隐屏峰由茶洞从峰南壁攀登即可登临,因峰峦方正如屏,故名。峰西有一尖锐直上且半腰有横裂三痕的奇石即为接笋峰。隐屏蹬道极为险峻,号为“鸡胸”、“龙脊”,原为明代道士汪三宝、刘端阳所开凿。峰顶有玄元道院、清微道院遗址,还有仙凡界、仙奕亭、南溟靖诸胜,古代号为“隐屏真境”。峰南的平林渡畔有朱熹构筑的“武夷精舍”遗迹。往峰顶向东盘绕,向北可至天游,由东南而下则可至仙钓台下。 隐屏峰腰,有一个广达数丈的岩洞,名“先天洞”,又名“伏羲洞”。峰下有一块岩石,秃顶圆肩,卓然而立,俨然像摆在石龛里的一尊弥陀,是为罗汉岩。岩下有一洞穴,称罗汉洞。附近又有一个洞穴,曲折幽深,初入洞内,漆黑一片,稍过片刻,才能辨明石色,故名“黑洞”。洞口两石高耸,上横一条长石,称为云桥。桥分外立一石,覆盖路上,名“云路石”。峰顶原有清真道院,建于明万历五年(公元1577年),今废,自巅南下,半壁有洞,名南溟靖。明道人刘端阳藏蜕于此,至今仍有石冢蜃坛。峰下有留云书屋,为《武夷山志》编纂者董天工的读书处。今已塌。峰底有明万历间刑部尚书熊明遇的大幅石刻《游武夷山记入》。
 

 

   鹰嘴岩

    鹰嘴岩位于福建武夷山北天心景区,从古崖居往西行约数百米,便可看见一座形似雄鹰的巨岩。鹰嘴岩是一座浑然一体的巨岩,光秃秃的岩顶,东端向前突出,尖曲如喙,宛如一只展翅欲飞、搏击长空的雄鹰。尤其是钩形的“鹰嘴”上生长着一株古老的刺柏,给鹰嘴岩增添了神韵和飘逸,令人惊叹称绝。因此,她又被称为是武夷山最奇特的岩峰。

 

武夷山双乳峰

    九曲景区的双乳峰距福鳌塘中心区8公里处。两座高耸的山峰并肩而立,恰似少女丰满的乳房,人称“双乳峰”。如遇雨天,还有恰似乳浆的泉水汩汩流出。
  妙莲寺武夷山莲花峰上,有座妙莲寺,建在悬崖上,为方便善信,在峭壁凌空修了一条棧道,走在上面,脚下悬空,十分险要,但能饱览对面茶山美景。
 蜡烛峰
   瑞金地处武夷山脉中段,境内群山环抱,峰峦相望,河流纵横,构成了众多秀丽迷人的自然景观。自古有“绵江八景”之说,其中罗汉岩以“奇山、邃谷、怪石、幽泉”为最,景色清幽,气候凉爽,诚所谓“泉飞晴亦雨,云覆暑犹寒。”风景区内有“试剑石、蜡烛峰、撒珠泉、千丈崖”等十二处佳景,景区内的陈石水库,犹如玉带飘动,湖光潋滟,倒映山川。另外还有绵江浸月、笔架凌霄及双狮岩等多处胜地。

 

 童子拜观音

  关于这两块巧石,民间还流传着一个神话故事:很早以前,南海观音赴罢王母娘娘的蟋桃会回南海,途经黄山时,忽然听到一阵“哇哇”的哭声。观音一找,只见山坡桐树边有一个不满两岁的小孩,躺在破袄片中,哭声凄惨,揪人心肠。原来,这小孩父亲不久前得病死了,今早母亲带他上山采药,母亲又失脚落涧身死。观音心想,留下来既能抚养小孩,又能观看黄山美景,岂不一举两得。于是,观音一摇身,变成一个六十多岁、两鬓霜染的老婆婆,手挽竹篮,抱起小孩,在山坡上搭枝为棚,结茅为屋,一祖孙两人过活。那孩子以树得名,叫“桐仔”。他渐渐大了,不论老婆婆干啥。他都抢着做,让老婆婆歇着.一天,老婆婆掐指一算:“啊呀,出外已八天了。”神仙八天日于,人世间便是八个年头一。归期已到,她不能不走啊!她对孩子说:“桐仔,我不是你奶奶!”接着,便把从山坡上拾到他的事说了。然后又说:“桐仔,你也大了,可以自己料理自己啦,让我走吧!”桐仔一听,反而恳切地说:“奶奶,您养我小,我要养你老,不让你走!”第二天,老婆婆来到天都峰前,对桐仔说:“我要走啦!”桐仔一把扯住,跪倒就拜,“奶奶,您不能走广二拜之后,桐仔抬头看,祥云缭绕中站着观世音。桐仔心里明白了,又叩头不已。三拜之后,桐仔又抬头看,只见观音用手一抬,桐仔就跟着她驾云走了.但是,童(桐)子(仔)拜观音的形影化成石头,留在了天都峰前。如果游人看景时,联想到这个神话故事,那真是越看越像呢! 

   观日峰

   丹霞山观日出的最佳场所、非长老峰上的观日亭莫属。想要攀上高峰,必须经过“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丹梯铁索。这条铁索是人造的、通向顶峰的唯一小径,也是丹霞山最奇险的地方,八十多度陡峻的阶梯,不用看,就是听听也让不少人打退堂鼓。

 茶壶峰

广东丹霞山的茶壶峰。 相传当年玉皇大帝的幼女七仙姑来到位于粤北的丹霞山下时,见此地青山叠翠,锦江流碧,奇峰竞秀,田园如画,不由得暗自称奇。黄昏时,她遇见一满面愁容的樵夫,得知江边石洞里有条修炼千年的蜈蚣精,每日出来祸害人畜;更逼人们为它立庙塑像,逢初一、十五都要送3牲及童男童女供它亨用,就连官府也奈何它不得。七仙姑决心为当地百姓除害,便叫樵夫带她进山。很快,他们就在离江边不远的山脚下一个爬满藤蔓的洞口找到了蜈蚣精住处。她随即从头上抽出银簪,化成锋利的宝剑,并驾祥云直奔魔穴。经过一番激烈搏斗,她终于在村民协助下将长十几丈、百足似钩的蜈蚣杀死。但它在临死前,却张开血盆大口,喷出大量墨汁般的毒汁,把清澈的锦江全部染黑,导致江边人畜中毒,瘟疫流行。七仙姑见状,决意再为百姓解危。遂借来绳索,攀上丹霞船舵石,从悬崖绝壁处采来白毛尖山茶,放进壶里炮制成解毒水给病患喝下,很快就将他们治愈。为了使更多的人能喝到自己的茶水,她在临走前又泡了满满一壶,并置于一高峰上,让方圆百里的百姓都能看到。此后,病患只要到茶壶峰喝一杯山泉水,立刻就会见效。如今,前往丹霞的游客都喜欢买包白毛尖,用茶壶峰的泉水泡饮。


阳元石
阳元石坐落在广东省韶关市仁化县丹霞山中的阳元石,与成人男性的生殖器即阴茎几乎一模一样,酷似成人男性勃起时的阴茎,尤其是龟头、阴毛及成人男性勃起时的血管,栩栩如生,是一个成人男性生殖器的天然石柱。 

少阴石

      少阴石,又名元阴石,位于广东省韶关市仁化县丹霞山翔龙湖游览区,因酷似女性外生殖器而得名。这巨石高10.3米,宽4.8米,中间有一道裂开至底部的隙洞,内有惟妙惟肖的阴蒂、阴道口、阴毛等。阴元石的洞宽为4.8米,高为10.3米,洞长4.3米。整个巨石的体形外貌,十分酷似女性外生殖器。丹霞山是广东四大名山之一,它因赤壁丹崖、峰林群集、洞穴纵横、造型奇特的地质特点而十分著名。这个阴元石隐藏于该山深山幽谷之中。1998年才被发现。石高10.3米,宽4.8米。其形状、比例、颜色简直是一具扩大了的女阴解剖模型,被示为“母亲石”、“生命之源”。就在半山腰,约有五六米高,很像性高潮后的阴门,兴奋还没有完全过去,还在半张半翕状态。在少阴石约5公里处有一其造型酷似男性的生殖器的阳元石,该石高28米,直径7米。由于风化作用,活脱一具男性阴茎直傲苍穹。这个阳元石、少阴石造型奇特,令人惊叹,堪称“世界一绝”。为丹霞山风景区添上一道绝妙的景观。

    翔龙湖
       翔龙湖位于广东丹霞山长老峰南侧,因其湖面轮廓酷似一条腾飞的青龙而得名,沿湖有龙角山、龙须涧、九龙峰、仙居岩、雾隐岩、乘龙岩、祈龙台等景点20多处,山崖上有古今龙文化石刻。仙居岩道观为纪念张天师降白虎,救青龙而建,由龙虎山张天师门人主持,还有天下第一绝景阴元石。  

  仙人桥

在风光秀丽的丹霞山景区内,在一座天生石桥,古称“仙人桥”。然而,人们只知道这座桥的名字,大多却不知其中蕴含着一个充满人间温情的感人的故事。传说,很久很久以前,就有了丹霞山这块仙境般的土地。在仙姑岩上有一小山寨,名曰细米寨。山寨居有几户李姓的人家,寨民以采集卷柏(还魂草)、萱花(黄花)和鲜笋为生。锦江河畔有一个村庄叫车湾村,有20多户吴姓农家,村民们以种田捕鱼为业。细米寨有个村里人管她叫“霞女”,她聪明伶利、通情达理,为给父母分忧攀山崖寻卷柏,钻竹林采春笋,爬山坡摘萱花,不辞辛劳,卖掉山珍,换来油盐米。车湾村村头的一户叫吴老汉的农家。吴老汉有四个儿子,老四年过二十名叫“阿鹏”。老伯突患重病,配药需要丹霞山的卷柏(还魂草)。阿鹏去采药在一处叫仙姑岩的地方时,山道忽然消失了。只见不远的悬崖上,有一座长长的天生石拱桥横架于两崖之间,两崖相隔数丈,要采到卷柏,只有攀过一段云崖栈道,跨过石拱桥,再登上九九天梯,到达天屏山顶峰才能如愿。阿鹏救人心急,顾不上危险,终于顺利地过了石拱桥。遇到如花似玉的姑娘霞女。 阿鹏与霞女一见钟情,霞女为小伙子的一颗善良之心所打动,愿意引导阿鹏去寻找卷柏,阿鹏十分感谢。他们转过风车岩,翻过天梯险峰,登上了天屏山顶,终于采到卷柏。此刻,日已偏西,霞女把阿鹏送到天生桥头后,便挥手告辞。阿鹏则怀揣卷柏,快步如飞地下山而去。几日后,吴老伯的病治好了。此后,这天生拱桥便成了他俩幽会的地方。车湾村一个叫狗旦的小伙子,心胸狭窄,他知道阿鹏与霞女相恋的事后,醋劲大发,索性在一个晚上把石拱桥南端的桥墩给毁了,石拱桥变成了“斜桥”,从而切断的阿鹏与霞女幽会的必经之路。但隔山隔水隔不断霞女和阿鹏的相思之情。每年的中秋之夜,他们都要来到渊崖边,隔渊而望,在无言之中倾吐心声,伫立许久之后才依依不舍的离去。后来,他们的真情感动了天帝,天帝命人修复了毁坏的桥墩,加宽了桥面,成了壮观的天生桥,为阿鹏与霞女的相见提供了便利。后来,阿鹏与霞女有情人终成眷属。   锦江
    锦江的名字美丽,然而它的景色更加美丽。锦江水源于江西崇义县仙人岭,蜿蜒百里经仁化县城而来,绕丹霞山向南流入浈江。一路奔流于山岭之间,两岸的山峰在绿水中印下了身影。丹山碧水,相互映照,景色非常迷人。到丹霞山旅游,如果仅仅登山游玩,而没有游览锦江,那么你的流程只能算是完成了一半,将是万分遗憾。游锦江可在山脚的码头乘坐游船,在游船上的船工会沿途给你介绍江上和江边的美妙景色。  

磐陀石

   在普陀山梅岭峰梅福庵西行不远处,一片开阔的山顶平台上,有一对看似摇摇欲坠,实则稳如磐石的巨石——磐陀石。磐陀石由上下两石相累而成,下石一块巨石底阔上尖,周广余米,中间凸出处将上石托住,曰“磐”;上石2.7米,宽近7米,上宽下窄,呈菱形,曰“陀”。传曾有人牵线割过两石交接之处,由此证明二石并未相接,但今人有尝试者却都没有成功过。(一说为每逢大年初一的零时,上石就会漂浮而起,用一根很细的丝线便可以横割而过。)相传是金地藏入九华曾在此岩石上打坐禅修时留下的圣迹。后人称此“打坐石”为“磐陀石”。今石壁上有“金地藏第一修行处”摩崖石刻。谷口山泉分东西两股支流绕过磐陀石,呈“二龙吐水”之势,漫泻而下,形成壮观的“水帘洞”。洞口面向东北,洞内清泉潺潺,奇石磊磊,洞厅可容纳十余人,境极清幽。”穴石作户牖,垂泉当门帘,相传金地藏曾在此洞栖居诵经,故名“地藏洞”,至今常有僧人在洞中“打坐”禅修。石上有明万历年间抗倭将军侯继高题写的“磐陀石”三个笔力遒健、势如飞天的大字,最令人惊奇的是“石”字上多了一点,据说侯将军题字时,大石左右摆动,摇摇欲坠,于是他在石字上加了一点,磐陀石便稳稳当当地固定住了。此外还有“金刚宝石”、“灵通”、“天下第一石”、“大士说法处”等题刻。傍晚时分登顶游览,环眺山海,还可欣赏“磐陀夕照”的壮丽景观。 磐陀石还有不少典故和有趣的故事,据说《西游记》的西天便在此处,《红楼梦》中“通灵宝玉”又和这里的“金刚宝石”形意酷似。古时更有不少朝山的妇女登此石时,拿着自带的金属钱板在石上磨光,带回家去佩挂在儿孙身上,藉以“壮胆”、“祛灾”。

 

 南天门

     普陀山南的南山上,与短姑道头对峙。南天门孤悬入海,处于普陀山最南端,与本岛一水相隔,架有石桥,桥身似龙,名环龙桥。门里有梵宇琳宫,宇旁有一巨岩,可缘石级而登临岩顶。岩顶平坦,有两处小水潭,潭水清淳发光,俗称狮子眼,岩石上锲有“龙华大会”、“砥柱南天”、“海岸孤绝处”等石刻。传说这里是八仙过海的地方,普陀山禅宗始祖真歇禅师曾结茅于此。   

海天佛国坊

普陀山是浙江省杭州湾外舟山群岛中的一个小岛,素有“海天佛国”、“南海圣境”、“蓬莱仙境”、“海上仙山”之称,是著名的佛教圣地,也是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 
  梵音洞
    梵音洞历来为普陀山的重要景观。梵音洞与潮音洞南北相对,它和潮音洞的潮音,各俱特色,合称为“两洞潮音”。从法雨寺经飞沙岙,过祥慧庵,即为普陀最东部的青鼓垒山。青鼓垒插入普陀洋,想必是此地常为惊涛拍崖,潮声撼洞,昼夜轰响,宛如擂鼓,故又称“惊鼓擂”。在青鼓垒山东南端有一大然洞窟,洞岩斧劈,高约60米,纵深约50米,峭壁危峻,两边悬崖构成一门,习称梵音洞。在普陀山众多历来被人们叹为神奇的洞壑中,梵音洞的磅礴气势和陡峭危壁,为其他洞所莫及。 
    潮音洞                                                     
     潮音洞在普陀山紫竹林景区内,“潮音洞”这个名称其实是一语双关,一方面因洞穴日夜吞吐海潮,声若雷音;另一方面借“潮音”比喻“佛音”,洞口日夜浪涛不绝,声如观音讲经,又如千僧诵经。                                                                                  
    传说唐大中元年(公元847年),印度僧人在潮音洞口焚烧十指,礼拜观音,洞内忽放异彩,大士现身,授以七色宝石。从此,洞景被抹上神奇色彩,不断有信徒前来仿效。宋元时期来普陀朝圣香客,多在潮音洞前叩求菩萨现身赐福,其中常有人在此跳海舍身,藉以往西方极乐世界,也曾有人在此燃指,以求菩萨灵验。到明代时明令禁止在此跳海舍身燃指,明万历年间在此建“莫捨(舍)身”亭以戒舍身燃指者;竖“禁止捨身燃指”碑于亭中,现在亭已毁坏,碑犹在。
   潮音洞左侧上方的岩壑中有一天然小型石泉,石壁上刻有“光明池”三字,此处旧名“甘露潭”,山民称“慧泉”,佛家信众常在此祈求圣水以疗眼疾。潮音洞右海湾另有一崖穴,其上岩壁裂隙,峻险峭狭,终年滴水,宛若仙姝,称“龙女洞”。离潮音洞不远处有礁石出没海涛间,叫做“善财礁”,传说是善财童子参拜观音的地方。


 

 法雨寺

   法雨寺又名后寺,坐落在普陀山白华顶左,是普陀山三大寺之一。法雨寺创建于明万历八年(公元1580年)。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兴修大殿,并赐“天花法雨”匾额,故得今名。现存殿宇294间,计8800平方米。全寺分列六层台基上,入门依次升级。中轴线上前有天王殿,后有玉佛殿,两殿之间有钟鼓楼。后依次为观音殿、玉牌殿、大雄宝殿、藏经楼、方丈殿。观音殿又称九龙殿,九龙雕刻十分精致生动。


 

不肯去观音院

   不肯去观音院,位于紫竹林,紫竹林是观音修道的地方,里面有全山建寺最早的地方不肯去观音院。在潮音洞旁,有一堵黄色矮墙围着三间质朴的佛堂,佛堂中终年香烟缭绕,这就是不肯去观音院,可乘坐1号线到“紫竹林”下车。不肯去观音院于1980年得以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