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剧stand by360云盘:中草药治疗胆石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20:23:13
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人均年龄增长,老年人在社会人群中所占的比例正在逐年增加,社会的老龄化已引起了社会学家极大的关注。老年人的增多,也带来了如何向老年人提供有效的保健和医疗照顾的问题。在临床医学中出现了老年病学这一门新的学科,专门来研究老年期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也十分重要。
胆结石就是最常见的老年期疾病之一。胆结石的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增高,因此老年人中患胆结石的相当多。国外有些科学家估计,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有1/3患胆石症。老年人患了胆结石后,病情大多比较严重和复杂。故研究老年人胆石症的一些特殊问题,对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有一定的意义。
胆囊炎、胆结石是常见的疾病。大多数胆囊炎的发生,都因胆囊内存在着结石,阻塞了胆囊管,使胆汁排出不畅,继而发生细菌感染,形成胆囊炎。也有一部分病人,胆囊内并无结石,细菌由肠道或由血循环进入胆囊而形成胆囊炎。胆囊炎的病人由于胆汁成分改变、胆汁浓缩,以细菌和炎性坏死物质为核心,也易形成胆结石,故胆囊炎、胆结石常伴随存在。
老年人的胆石症有以下一些特点:
(1)病变严重老年人的胆结石常会引起胆道较严重的病变。老年人患了急性胆囊炎,容易发生胆囊坏疽和穿孔。胆结石也常常会引起胆囊胃肠瘘、胆石性肠梗阻等并发症。而胆总管里的结石,往往会引起急性化脓性梗阻性胆管炎,病情多较凶险。
(2)症状较轻老年人反应性较差,常常会有这样的情况发生:身体里的病变已发展到相当严重的程度,但病人却无明显的自觉症状,有时胆囊已发生了坏疽和穿孔,而老年人并不感到有剧烈的腹痛和高热,这样就往往会耽误病情。
(3)胆总管结石多见老年人患胆石症后,除胆囊内有胆石外,胆总管里也常有结石。这是因为老年人的胆囊内有结石已多年,在这些年月中结石常会由胆囊管进入胆总管内。胆总管里的结石所引起的症状一般要比胆囊结石重,对身体的危害也较大。
(4)抗病能力差老年人身体里各脏器都有一定的退变,功能也有一定的减退,免疫功能较低。故老年人对疾病的抵抗力较差,这样对医生的治疗也会带来一定的困难。
许多人都知道胆囊炎、胆结石的病人应忌脂肪饮食,这是为什么? 胆囊手术后,是否还要忌脂肪饮食呢? 为什么有些检查和治疗又需要吃些脂肪餐? 要回答这些问题,首先需了解胆囊、胆管的解剖和生理。
胆囊是位于肝脏下方的一个梨形的囊袋,肝脏每天平均产生约800毫升胆汁,除少量胆汁直接流入十二指肠外,绝大部分经胆囊10倍浓缩后贮存于胆囊中。胆囊收缩时,将胆汁从胆囊经胆囊管挤入胆总管,并进入十二指肠内,帮助食物的消化吸收。
饮食中的脂肪进入十二指肠时,能刺激肠粘膜释放出一种“缩胆囊素”的物质,使胆囊收缩,排出胆汁。但如果胆囊内有结石或胆总管结石阻碍胆汁的正常排出,胆囊强烈收缩时,便可引起剧烈的疼痛,甚至诱发胆囊炎或胆管炎的发作。部分胆囊内带菌者在机体抵抗力下降时,亦可发病。
由于胆囊炎的病人,绝大多数伴有胆结石,所以患胆囊炎、胆结石的病人,要忌脂肪饮食,以免诱发疼痛和胆囊炎的发作。
胆囊是浓缩和贮存胆汁的场所,作过胆囊切除的病人,进脂肪食物时,由于没有浓缩胆汁进入十二指肠帮助消化,部分病人会出现腹泻。此外,作过胆囊切除的病人,胆总管常常扩张,以部分地代替胆囊的功能。如果胆管代偿功能失调,则在进食脂肪饮食后,也可出现类似胆绞痛等症状,所以胆囊切除术后的病人,也应该忌脂肪饮食,至少在手术后的1~2年内,应该忌脂肪饮食。
胆结石偏爱中年肥胖女。
不吃早餐、偏爱高脂高糖食品、一边看电视一边吃零食……这些行为日积月累就有可能患上胆结石,尤其是人到中年、身材发福的女性。,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变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饭桌上越来越多的“肥甘厚味”让很多人,尤其是中年肥胖女性成为胆结石症的患者,绝经期前的中年妇女因为内分泌改变的关系,常常影响胆汁的分泌和调节,所以得胆囊炎的机会要比同年龄的男子更多一些,因此中年女性要更加关注自己的胆囊。严重的胆结石会出现发烧、黄疸和绞痛,很危险。虽然有危险因素存在,但很多眼前没有症状的病人觉得“不疼不痒不用治”。“现在治疗胆结石的方法非常多,但如果在早期治疗的话,痛苦更小、预后更好。”在发现胆结石后尽早治疗。
老年人脏器的生理性衰退,对疾病的反应缓慢,即使病情已经出现恶化,但临床表现并不明显,因而容易出现治疗不及时的情况,导致治疗效果欠佳。
中医认为,胆结石、胆囊炎属“胁痛”、“黄疸”等范畴,是因情志不畅,过食肥甘油腻等导致肝气不舒,脾失健运,湿热内生,热煎胆汁,凝结成石;石阻胆道,遂生诸证。不同类型的胆结石、胆囊炎因表现的证候不同而有不同的治法。
胆结石的治疗,应根据结石的大小,胆囊的功能,采取相应的手段,一般来说在胆囊功能基本正常的情况下,直径小于0.6cm的胆囊结石和直径小于1cm的胆管结石才有可能排出。
中医的排石手段有很多,中药、针灸、食疗都可能获效,目前市售排石中成药也很多,但有些过于夸大其词,反而不可信。溶石在理论上是可能的,但目前在临床上有很多很好溶石作用的中草药,但要对症下药。
胆结石、慢性胆囊炎表现为:间断右上腹或胃脘部隐痛,向右肩背放射,多因生气或油腻餐引发或加重,有时可突发右上腹绞痛(这是因为结石嵌顿所致),食欲不振,大便不爽,舌红苔白,脉弦。辨证为:肝胆郁滞,腑气不畅。
治宜舒肝利胆,理气通腑。
常用药:柴胡、香附、郁金、枳实、厚朴、木香、黄芩、白芍、金钱草、大黄、当归、甘草等。疼痛重者可加元胡、川楝子;
食欲差者可加陈皮、竹茹;
大便干燥可加大大黄用量或酌加元明粉。
若考虑为结石嵌顿于胆囊颈部引起胆绞痛,可嘱病人右侧卧位,拍打其右后背部,使结石从嵌顿部位脱出解除疼痛。
发病期间应忌食油腻,保持心态平和。
胆结石伴急性胆囊炎、胆管炎表现为:
起病急,右上腹或胃脘疼痛向右肩背放射,不思饮食,进食则腹痛加重,或呕吐,发热,或有寒战,有时出现黄疸,尿少色黄,大便秘结。
查体:右胁下或胃脘区疼痛拒按,莫非氏征阳性,有时可触到肿大的胆囊,肝区叩痛明显,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或滑数。白细胞常在12000/mm3以上。
辨证为:肝胆郁滞,湿热蕴结。
治宜清利肝胆,理气通下。
常用药:金钱草、虎杖、公英、黄芩、郁金、川楝子、茵陈、柴胡、白芍、大黄、元明粉等。
腹痛剧烈者加元胡;恶心呕吐者加生姜、半夏;
高热不退加生石膏。病人应禁食,有条件应下胃管行胃肠减压,输液,并可于右上腹外敷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软膏,以促使炎症消退。
同时也可配合应用抗生素并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常可用的中草药;
黄连6—12克,黄柏6—12克,黄芩6—12克,茵陈12—24克,郁金12克,金钱草30克,大黄5—20克,法夏12克,党参12克,木香6—12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适用于肝郁气滞、湿热蕴结。有清热、疏肝、理气、通里之效。
绿茶适量,晒干研末,沸开水冲,趁热连茶末一起饮下,每天晨起空腹和睡前各饮一次,其他时间随时可服,初服时每次2茶匙,每天服5次,约2天后,改为每次1茶匙,每日4次。适用于胆结石
由于老年人患了胆结石有一些特点,对老年人胆石症应采取积极的治疗。治疗也可以手术为主,有症状者应在急性症状控制后手术,无症状者也宜及早手术,以免年龄增大后手术危险性增高。通过积极的治疗,绝大多数的老年病人可以同样取得良好的疗效。
【组成】金钱草30克, 茵陈15克, 郁金15克, 枳壳9克, 木香9克,生大黄6~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也可制成丸剂,每服9克,每日早、晚各服1次,1个月为1疗程。停药1周后,再进行第2疗程,必要时,亦可连服2个疗程。
【功效】清热利湿,行气止痛,利胆排石。
【方解】方用金钱草清利湿热,且善于排石;配以大黄、茵陈以增强清利肝胆湿热之功;佐以郁金、木香行气止痛。合而用之,共奏清利湿热,行气止痛,利胆排石之功。屡用屡验,效果甚佳。
【主治】胆石症,症见右上腹疼痛、痛引肩背或有黄疸、便秘者。可用于胆石症、胆总管结石、肝管结石、术后残留结石及胆道蛔虫症等病症。
【加减】若见寒热往来,加柴胡;肩酸痛,加姜黄;湿热重,加六一散;消化不良,加苍术、厚朴;热重,加黄芩、虎杖;呕吐,加半夏、竹茹;胆道蛔虫症,加乌梅、使君子、苦楝皮;痛剧,加川楝子、延胡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