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尔模具:(1424)柘城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5 05:33:45

柘城县

   柘城县地图

柘城,一片厚积着黄河文化历史瑰宝,闪烁着悠久商业文明之光的古老土地。柘城,一座在改革开放的春风细雨中焕发了青春活力,在新世纪经济建设全面提速中迅速崛起,在春来八面、风生水起的时代大腾越中崭露头角的现代文明之城。

目录

简介

     

在河南省的位置

柘城县位于河南省东部、商丘市西南部,总面积1048平方公里,耕地106万亩,下辖7镇14乡,494个行政村,总人口94.48万人。柘城历史悠久,资源丰富。是古老的炎帝朱襄氏故里,秦朝置县,至隋改称“柘城”。境内盛产小麦、玉米、三樱椒、棉花、烟叶、花生、大豆、大蒜、黄牛、生猪、山羊及泡桐、杨树等,素有“中国三樱椒之乡”、“泡桐之乡”、“胡芹之乡”的美誉。是国家商品粮生产基地县、全国辣椒生产百强县、全国瘦肉型猪生产基地县、秸秆养牛示范县、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县。地下煤炭资源丰富,境内探明1200米上浅优质炼焦煤储存量12.43亿吨。   近年来,柘城县委、县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突出工业经济、城市建设、新农村建设和改善民生四大重点,奋力拼搏,扎实工作,经济社会呈现出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农村经济全面发展,“三农”工作取得显著成绩;工业发展势头强劲,工业园区优势凸显,形成了金刚石微粉及制品、皮革、辣椒、食品、纺织服装、机械制造六大主导产业体系;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城乡面貌焕然一新,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民生工作倍受关注,人民生活殷实安康;全县人心思齐,人心思进,形成了“自信、包容、拼搏、和谐”的柘城精神。我县先后荣膺全国粮食生产大县、全国金刚石微粉生产基地、全省农业综合开发重点县、河南省新农村建设先进县、河南省林业生态县等荣誉称号。    柘城县

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柘城一名始于战国,属楚国。据《太平寰宇记》:“邑有柘沟,以此名县。”柘沟应是以当地广泛生长柘树为名。秦置柘县,隋改柘城县。柘城县属河南省商丘市,位于商丘市西南部,是一个正在崛起中的工业新城。   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邮编:476200。行政区划代码:411424。区号:0370。   本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4.3°C,年降水量为720.7毫米,无霜期217天。

行政区划

  全县总面积1048平方公里,辖7镇16乡,2个农场,1个林场,1660个自然村,493个行政村,3个居民委员会,3941个村民小组。全县161900户,人口92.18万,其中农业人口155024户,69.5万多人;非农业人口6953户,2.8万多人。有汉、回、黎、土藏、壮、满7个民族。汉族71.3万多人,其他民族1.1万多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690人。截至2005年12月31日,柘城县辖7个镇、14个乡:城关镇、安平镇、起台镇、慈圣镇、胡襄镇、远襄镇、陈青集镇;惠济乡、邵园乡、李原乡、张桥乡、梁庄乡、伯岗乡、岗王乡、申桥乡、牛城乡、皇集乡、老王集乡、大仵乡、马集乡、洪恩乡。2005年,柘城县乡镇区划调整:撤销铁关乡,将其行政区域划归安平镇管辖,安平镇人民政府驻地不变;撤销尚寨乡、小吴乡,新设置惠济乡,辖原尚寨乡、小吴乡的行政区域,惠济乡人民政府驻原小吴乡人民政府驻地小吴村。

人口

     

柘城县地图

城关镇47365 、安平镇 38333 、起台镇 42256 、胡襄镇 40627   、慈圣镇 48187、 陈青集镇42012、 远襄镇 39766、 邵元乡 34572 、张桥乡 36314 、梁庄乡 40279、 洪恩乡 30217 、老王集乡 35315 、大仵乡 38247 、马集乡 32373 、牛城乡 42761、 尚寨乡 23547、 小吴乡 21387 、伯岗乡 45739 、岗王乡 51199 、申桥乡 45846 、李原乡 43202 、皇集乡 35315 、铁关乡 21678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单位:人)。

编辑本段经济

     

柘城县义务植树

柘城是全国闻名的‘中国三樱椒之乡’。产品以其椒形正、着色好、肉质厚、辣味浓、结果集中、耐贮运、品质优而享誉海内外,为‘河南十大名牌农产品’、‘无公害健康食品’。全县每年种椒面积40多万亩,年交易量达20万吨以上,市场覆盖率达全国的60%以上,成为驰名国内的三樱椒重要集散地。柘城工业体系门类齐全,民营经济发展势头强劲,板块经济各具特色,高新技术产业迅速起步。初步形成了皮革、面粉、食品、酿酒、医药、化工、造纸、轴承、木材、机械、建筑、铝制品、金刚石微粉加工等门类齐全的现代工业格局,建有三大工业园区和民营工业城。全县金刚石微粉加工企业发展到140余家,年产量达3亿克拉,占全国生产总量的75%以上,占出口总量的46%以上,是国内金刚石微粉加工生产重要基地和主要经销市场。柘城基础设施功能齐全,城市品位不断提升。县城改造治理气势磅礴,城东开发和北环路行政服务新区开发日新月异,城市绿化、美化、亮化、供水、供电、通信、商贸、餐饮服务、文化教育等基础设施建设精彩纷呈,北湖开发工程规模宏伟。县城建成区面积扩大到7.2平方公里,城区人口发展到65000人,日供水能力达到25000吨。现代化的通讯网络覆盖城乡,商贸市场一派繁荣,辐射周边县市中心商贸城区域优势已初步显现。一个功能齐全、整洁亮丽、文明和谐的现代新柘城,粲然亮丽在世人的面前。   2009年,柘城县完成生产总值88.8亿元,增长14.9%;财政总收入完成2.56亿元,增长16.4%;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28亿元,增长24%;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9.2亿元,增长38.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4亿元,增长19.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534元,增长15%;农民人均纯收入3800元,增长10%。先后获得了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省农业综合开发先进县、全省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全省职业教育攻坚工作先进县、全省廉政文化建设先进县、全市文化工作先进县、全市教育工作先进县、全市农村党建“三级联创”先进县等多项荣誉。   2004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30.6亿元,同比增长2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2亿元,增长30.4%;第二产业增加值7.2亿元,增长19.2%;第三产业增加值10.2亿元,增长11.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26亿元,增长76.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2.23亿元,增长11.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15元,增长12.6%;农民人均纯收入1583元,增长24.9%。   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2.9亿元,增长17%。粮食总产40.6万吨,增长31.16%,其中夏粮单产、总产均创历史新高。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县发展优质小麦2万多公顷、优质玉米1.32万公顷,经济作物面积达到6.29万多公顷。慈圣镇三樱椒生产基地通过省无公害认证。畜牧业生产平稳发展,肉类总产量6.6万吨,增长0.3%。农业产业化经营稳步推进。5类10大基地建设取得成效。实施马头沟防洪闸续建、晋沟河疏挖治理、尚寨乡节水灌溉等工程,疏挖沟渠210公里,改造中低产田660多公顷,新建沼气池3.3万座,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改善。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和通道绿化,实现高级平原绿化达标。农机总动力达88万千瓦。全县劳务输出12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近6亿元。   工业经济增效显著。全县限额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8161万元,增长15.7%;累计产销率为97.5%;实现利润总额2249万元,增长27%。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10,比上年增长5个百分点。工业用电量2320万千瓦时,增长32%。老君堂制药有限公司顺利通过GMP认证。宝发公司二期技改项目完成。县锅炉厂、汉白明月酒厂、王贡酒业有限公司等骨干企业工业总产值大幅度增长。招商引资取得突破。全县共引进项目287个,合同利用县外资金22.7亿元,直接利用外资363.8万美元,实际到位资金15.68亿元,在项目总量、规模上实现历史性突破。恒星食品有限公司、新疆天山畜牧集团、如意面粉厂、鸿发塑料有限公司等招商引资项目已建成投产。鸿蔚德丰高科有限公司、平安面业有限公司、神农峰肥业有限公司等项目建设步伐加快。   民营经济发展迅速。全县实现民营经济总产值47.5亿元,增长18%;营业收入46亿元,增长16%;增加值11亿元,增长19%;入库税金2100万元,增长20%。新发展个体工商户2100余个、培育专业村22个。金刚石微粉加工、皮革加工、面粉加工和木材加工等支柱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   各项改革稳步推进。国企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造纸厂通过产权转让,成立桦桐纸业有限公司,已启动生产。中药厂、烟草精细化工厂完成整体出售。农村税费改革继续深入,认真落实降低农业税税率和对种粮农民直补政策,农民减负增收3818万元。   财贸金融运行平稳。全县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7016万元,增长31.4%;一般预算支出34340万元,增长22.7%。全县金融机构年末各项存款余额20.44亿元,比年初增加2.2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6.92亿元,减少5.83亿元。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修编完善县城总体规划,加强乡镇规划编制,小城镇建设取得新进展。行政新区建设进展顺利。黄河花园鑫城小区、第二水厂开工建设。污水处理厂项目已经省发改委批复,到位资金1550万元。地下弱电信息共用管网建设项目已签约,即将开工实施。垃圾处理场完成选址和规划。内环路全线通车,外环路基本竣工,“村村通”完成158公里。全县公路建设里程达400多公里,城乡交通条件明显改善。城网三期改造即将完工;农网三期改造进展顺利,胡襄、安平变电站二期增容工程完成,岗王110千伏变电站投入运行。全年全县共确定固定资产投资重点项目31个,已完成10个,累计完成投资11695万元;5个市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4500万元。   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实施人才兴县战略。深化教育教学体制改革,加强基础教育,高中教育发展较快,改造中小学校危房6万平方米。医疗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县疾控中心、县医院传染病区项目建设加快;卫生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县中医院实行了股份制改造;组织开展既往有偿供血人员普查等工作,重点做好艾滋病人的医疗救治工作。社会保障取得成效,全县新增就业人员4504人,实现下岗职工再就业2157人,其中安置“4050”人员631人。加大养老保险金征缴力度,实现“两个确保”,离退休职工养老金发放率为100%。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2%。发放城镇“低保”资金360万元。争取下拨救灾专款400余万元,开仓借粮90万公斤,重建房屋1100余间,确保灾民和困难群众渡过难关。对社会特殊困难群体开展了救助,建成了“阳光家园”艾滋病孤儿院。

编辑本段文化

     

柘城县社会客运总站

五千多年来,口碑至此,丰碑至此。夏称“株野”,商称“秋地”。至秦乃筑城置县, 以邑有柘沟环流,两岸柘树丛生,乃称“柘县”。隋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更名为“柘城县”。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旧城 圯于大水,一城锦乡,没于泽国,即今日“北旧湖”。明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城池南迁,以迄于今。“北 旧城”内,依然烟波浩渺,水天一色,令人神往。4颗7000年前的犀牛牙化石堪为珍奇,孟庄殷商文化遗址出土的草鞋底被考古界誉为‘中华第一鞋’,龙山文化晚期与岳石文化遗存丰富的李庄文化遗址属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历史上著名的春秋‘宋楚泓水之战’就发生于此。柘城人杰地灵,俊杰辈出。‘政治为天下最’的三国曹魏重臣梁习;横扫官军、威震京师的明代农民起义领袖师尚诏;学有大成、术有专攻的清初布衣科学家李廷基;数学大家杜知耕;政绩显著、朝野称颂的一代名臣李元振;‘江南师帅’窦容邃;著名理学教育大家窦克勤;誓死御侮、血沃中华的抗日民族英雄郑廷珍;驰骋体坛、为国争光的‘世界女篮巨人’郑海霞;德艺双馨、名扬梨园的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牛淑贤等,都为柘城的文明发展史增添了无限的光荣与骄傲。历史上著名的春秋“宋楚泓水大战”曾发生于此。县城境内有历史上著名的泓水之战遗址、淮海战役中原野战军前方指挥部旧址,有朱襄氏陵、邵园汉墓、七台八景等著名旅游景点。古迹名胜共有210多处,馆藏文物1800余件。

编辑本段历史

  柘城历史悠久,文绪锦长。上古之世即为朱襄氏故居。朱囊氏即炎帝也.据《辞源·二》解:“朱襄氏,炎帝的别名,给以充分认可”。《辞源》又解:“《吕氏春秋·古乐》云:“昔古朱襄氏治天下也,多风而阳气蓄积。”从此句之意也说明了,朱襄氏受伏羲氏禅位而有天下,故记载“朱襄氏之治天下也。”在据《古史考》载:“陈之秋邑,朱襄史之邑”,给以明确提出,朱襄都于邑地陈(指陈州)。又据《寰宇记》载:“柘城为朱襄氏之邑”,给以指明了地点,在当时的陈州的柘城。就是今天的商丘市柘城县,在县城东十里朱崮寺,上有朱襄陵。当时属陈州辖区,而现在属商丘,故曰:“炎帝神农氏都于商丘。”据《淮南子》曰:“乘火德而王天下,三岁知稼稽之宜,天生菽粟八蜡合万国之享民重农功。以其神于农业,故曰神农。神农之教曰:丈夫丁壮而不耕,天下有受其饥者,妇人当年而不织天下有受其寒者,故身自耕妻亲蚕以为天下先。”据《司马负·三皇本纪》载:“味草木之滋作方书以疗疾(察其寒温平热之性,办其君臣佐使之义,常一日而遇七十毒)。作曰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因风沙之叛而增修其德,琴五弦,帝于此未尝敢一日自遗也。后迁于曲阜,卒于茶乡,在位一百四十年。其后临魁六帝仅可持世,至榆罔,遭蚩尤之乱,而不能制,有公孙轩辕孰能擒之哉”。炎帝神农氏,尽管后来迁于曲阜,卒于茶乡,因为他对人类的发展与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而德高望重,卒后人们把他运回祖居地柘城家葬,故此至今柘城朱崮寺有朱襄陵,后建祠以供世代祭祀。

编辑本段交通

     

柘城县第二高级中学

柘城交通便利,四通八达。紧邻京九铁路与陇海铁路的黄金十字架交会处,距连霍高速公路和310国道30公里,东距105国道、西距国道40公里。商周高速公路与淮亳高速公路贯穿县境,并在境内设有两个出入口。商周路、柘鹿路、柘睢路、柘宁路、柘太路、柘郸路、S326等7条省道与县、乡、村三级公路网布全县,联通八方,人流物流畅通便捷。东北距京九铁路、陇海铁路、商丘军民合用机场仅50公里,距高速公路仅30公里。境内公路34条,351.44公里,有沟通7个地区,31个县市的10多余条客运线路。商周高速已建成通车。县乡有线光缆已铺通。全县程控电话总容量达到54800门,实现了国内国际长途电话直拨,图文传真。   县城规划区总面积28.3平方公里,主要道路有19条,建成了春水路.新建南北街.南环路.文庙南北街。中原大街.和平南北街为主的道路网络系统。商粮大厦、金叶宾馆、县委招待所等集宾馆、餐饮、美容 、娱乐于一体,各种配套服务设施齐全。柘城地势平坦,气候温和,特产丰饶,景色宜人。惠济河.废黄河斜贯南北,涡河横穿南区域 ,其它河渠网布全 境。耕地面积110万亩,五谷俱全,六畜兼备。柘城物华天宝,资源丰富。盛产小麦、玉米、三樱椒、棉花、烟叶、花生、西瓜、大蒜、水果、黄牛、生猪、山羊及泡桐、杨树等物产。清脆无渣的胡芹,不 翘不裂的泡桐,汁浓味醇的大蒜,香辣皮厚的三樱椒,历史名酒王贡酒、超低度绿色保健食品汉白明月酒,每年均有生猪、“三 樱椒”、大蒜等产品远销国内外。柘城县是国家商品粮生产基地县、全国优质棉生产基地县、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县、国家生态建设试点县,又是全国瘦肉型猪生产基地县、全国秸秆养牛示范县、全国优质板山羊皮出口创汇县。林业资源丰富,是全国平原绿化县。省林业生产达标县和泡桐生产基地县,有“豫东泡桐之乡”之誉。区内已形成以酿酒、化工、食品、中药、造纸等为主体的工业生产体系;主要土特产有三胶(鹿胶、龟胶、阿胶)、柘丝等。工业生产具有一定规模。商粮集团、王贡酒厂、酿酒总厂、造纸厂、生物化学厂以及轴承厂、中药厂等已成为龙头企业。商粮系列酒、王贡系列酒、磷肥、生物农药、瓦楞纸、铝锅、茄尼醇等产品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

编辑本段矿产

  2006年5月,河南省地矿第11地质队在商丘市发现了3处煤层,其中在柘城发现的煤层预获煤资源量为12.43亿吨,为特大型煤田,若在此建成两座年产量为400万吨的煤矿,可以持续开发100年。该煤田都是低硫、低磷、低灰、高发热量的优质炼焦用煤,煤层分布面积218平方公里,煤炭远景资源量12.43亿吨。

编辑本段政策

  对投资项目审批、建设、运营的各个环节、实行全方位、一条龙、个性化服务,一事一议、特事特办。   对投资项目实行“马上办、办上马”的运营机制。   每个重点项目组建一个服务小组、明确一位分管领导、配备一位服务人员、进行跟踪服务。

编辑本段名胜

  北湖又名旧北湖、双龙湖,位于新县城北侧,是明朝嘉靖年间黄河决口,洪水冲灌城池,历经湮沉而形成的自然湖泊。   朱襄城畔草萋萋,远客南来望欲迷。几处寒塘秋水在,数家茅屋夕阳底。   荒陵不必嗟曹操,古墓何须辨夏姬。往事悠悠只如此,隔林空听鹁鸠啼。   今有柘人李冷云者,尝做《子虚亭记》言柘城北旧湖之景观,其文如下: 柘乃灵地,因地陷而有北湖,湖不甚大,广运数十里。杂芦丛生,不见浅底。沿湖小径北行六七里,有古城墙焉,千余年矣。过古墙,折道东行,高岗群立,不复有路。攀柔木而上,徐徐经岗上小径。北行半里余又存古墙。墙顶甚高,有亭立之地。昔柘之书生山客者尝至,矗立其上,可览全湖。碧涛兰枝随息而动,不见海者谓其大也。山客言曰:昔子虚先生为子虚赋,后人传诵,今者构为子虚亭。是故数载,虽未有亭,皆谓之有子虚亭存焉,亭前有谷,百树依生,或卧或立,千姿不可名状。山客与冷云重游子虚亭,见一枝蜿蜒谷口,有人股粗细,为诗其上,以为游记。自是岁岁而至,或诗或画,甚者只字。子虚亭实无亭,好游者携酒而至,亦有渔樵横卧其中,纷纷嚷嚷,终无宁时。晚月当空,晓云清散,黄发垂髫,栖于停下,故或曰子虚亭非子虚先生所言之子虚也。北湖华丽,集四方之气,聚日月之灵,闲人雅士,七弦楚汉,百态攀生,万物竞存。从阴霾之际,生命之极,悲欢喜乐,无不从中领略。乐游者不得世人之解,善洁者见痴人诽谤,腹有经纶,却无用武之地,胸有奇略,更无用兵之所,悠悠苍天,何其薄我。假子虚亭,以抒我志,世有子安,为滕王阁序,世有贾宜,做过秦论,此皆子建之才,当世之奇瑰。诗鬼李郎,英姿豪爽,呕心沥血,年仅二九。飞将李广,盖世英杰,千古怀情。今余乃宇宙之一屑,沧海之一粟,无治世之才,无长缨之功。每思至此,莫不感慨万千,今余贫贱,仅有残灯破缛而已,无妻无子,形影相吊。上有高堂,却无为子之孝,下有侄甥,更无作长之物。朝朝清苦,岁岁怜悯,今夕别语,纵千杯以引志,明朝有梦,书百万以求情。佳期渐至,复饮一尊,望天边之浮云,呜呼,吾之命竟如斯乎?   北湖,历史文化沉淀丰富,湖内有夏姬墓、瓷神台、故城遗址、锦鸡园、朱襄王庙旧址、柘沟春水、旧城墙等古迹,现在的北湖兼容了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风景秀丽,景色宜人。历史悠久,风光秀美,现有水面106万平方米,自然草丛绿地200亩,湖边绿柳环绕,湖面一望无际,湖水清澈见底,湖中芦苇茂盛,是一处绝佳的旅游胜地。 湖内有人工开发的养鱼场、荷塘、自然草层绿地。夏秋季节是钓、划船、观赏荷花的好去处,湖内有大片的野生芦苇荡,夏冬季节,大小天鹅、丹顶鹤、灰鹤、鸳鸯、野鸭等许多候鸟来此栖息,夏秋时日鱼鹰、白鹭时常出现。北湖风光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清代邑人对北湖有诗:   平湖风静浪花低,贴水双飞乳燕齐,矣乃一声烟日上,轻舟间放柳塘西。    柘北湖作为商丘市少有的内陆城湖,不仅面积大,保存完好,而且历史文化底蕴丰厚。柘城县北湖生态公园计划总投资10.8亿元,开发面积1.76平方公里,规划建设主题公园、景观旅游、时尚休闲、民俗文化、精品商务、生态居住六大功能区。第一期工程是湖区拆迁及湖区道路、土方、挖掘、桥梁、供排水、绿化、通讯、照明等基础设施建设;第二期工程是园林景点建设:包括人民广场、湖心岛、三亭拱桥、儿童乐园、音乐喷泉、北湖宝塔等八个园区景点。   [1]

编辑本段柘城七台八景

  (一)吴起台   吴起台位于县城东15公里起台镇人民政府驻地。该村有一土丘,高3尺余,是年龄时魏国大将吴起东征时的点将台。旧县志载:“吴起台,城东三十里,上有起台寺,相传为吴起行兵处。”据传在战国时期,魏国大将吴起率兵东征伐齐,在此安营扎寨。齐派无盐娘娘带兵迎战,正在两军对垒之时,忽报吴母病故。按当时礼节,吴起理应回家治丧,但他以国事为重,急令筑台祭奠老母。随后,他身穿白甲,腰束麻缕,乘坐白龙战马前往杀敌,一战大捷,凯旋而回。吴起死后,当地人们敬其忠孝双全之义举,建庙塑像祭奠。佛教传进中国后,该庙改为“吴起台寺”,亦称吴起台。明清时期,吴起台寺规模庞大,建筑风格独特,寺内住有僧人数十名,常年香烟缭绕,钟声不断。院内松柏林立,风景幽雅,是我县古代的风景名胜之一。   (二)升仙台[云仙台]   升仙台又称老君堂遗址,位于城北13公里的远襄镇老君堂村东。该遗址现有一大土丘。相传,道教始祖老君李耳曾在此讲学传道,随后腾云驾雾而往,故名升仙台。清光绪版《柘城县志》记载:“升仙台,城北二十里,相传老子讲道于此,上有白云寺。”升仙台原高大如山,夯土筑台。后在台上建老君庙数10间,建设规模宏达,建筑风格独特,院内松柏林立,是当时柘城县城以北的一处胜景,被列为柘城县“七台八景”之一。可惜此台在***时被毁,现为一片废地。   升仙台1979年被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规定了保护范围,当地群众自发重建老君祠堂,敬仰老子之风,日趋兴盛。   (三)明皇台   明皇台位于县城东南12.5公里的洪恩乡明台寺村。唐玄宗李隆基曾在此演兵,后人筑台建寺留念。因玄宗谥号明天子,故曰明皇台寺,简称明皇台。旧县志载:“明皇台,城东南三十里,上有寺,相传唐玄宗驻军处。”该台高于四周地表1米,南北长80米、东西宽60米。台上原有庙宇数十间,占地100亩,僧人数十名,院内苍松翠柏林立,是这一带较为有名的寺院。寺院建筑现已不复存在,但有关明皇台的传说却依然在民间流传。现在,当地群众自发筹款,在明皇台旧址上建造了庙宇,每逢庙会,便招来周边乡(镇)的商人到此赶会,促进了这一带的经济发展。   古人有诗咏明皇台云:   桃李枝秾仲春天,蹊花邀我寺门前。高僧习静空潭曲,野客徐行落日边。   鸟啭松间千语巧,月升塔顶一轮圆。童颜可驻参仙诀,药灶烧丹火正燃。   (四)歇鹤台   歇鹤台位于旧城内。相传老子乘鹤空游时曾在此歇息,故称歇鹤台,即现在的锦鸡园。《柘城县志》对歇鹤台的记载未几,只留下古诗二首,其中王培有诗云:   城北新秋水色空,青蒲丛畔数茎红。   净香生出游人旷,戏东南叶叶风。   神仙骑鹤几年来,城上空留吊古台。   祗为登临高士少,年年风月碧荷开。   (五)青岗台   青岗台又叫青龙寺,是古代民间祈雨祭奠老龙王的庙宇。该台位于县城东15公里胡襄镇老龙崮堆村。相传夏朝冷浞之子再,曾在此筑高台,称弄闹台。后在台上建老龙寺,敬龙王爷。每逢古会或干旱,万民焚香,常有青蛇出洞,传为青龙下凡救济万民,故名青龙寺。旧县志载:“青岗台在城东三十里,高四丈余,上有寺。”原寺院建在高台上,上有房屋数十间,前后三节大院,建设规模较大,院内苍松翠柏林立。建国初期寺院被毁,现存遗址上是广阔的田地。当地村民自发在遗址上建有小庙3间。   (六)楚王台   楚王台位于县城西北12.5公里的慈圣镇后台村。相传楚汉相争时,项羽曾在此筑台观演兵马,故名楚王台。旧县志载:“楚王台,城西北二十五里。相传项羽筑之演马,故名。”古人有诗咏楚王台曰:我爱楚台月,清光知几许?娟娟分外明,户户闻砧杵。   (七)凤凰台   凤凰台又称宝台庙,位于县城西北18公里的伯岗乡北王庄村。传说每逢庙会即有众多锦衣少女前来朝香,惊动凤凰翩翩飞来,与之媲美,故曰凤凰台。旧县志载:“凤凰台在城西三十五里,上有庙,亦名宝台。台高四、五丈,远看巍然耸峙,钟声佛火,自昔称盛。”可见古时凤凰台规模之大,香火之盛。***期间寺院被毁,庙址被挖,现仅存直径约10余米、高5米的台面,上有两间群众自发建造的庙宇。   近年来,伯岗乡人民政府为了发展经济,将三月二十八日定为宝台庙庙会,引来当地和邻县商人进行商品贸易,现已形成一定的规模。   (八)柘沟春水   《太平寰宇记》载:“汉柘县以邑有柘沟也。”《柘城旧志》载:“柘沟春水在旧城内,环朱襄王庙流。”庙址在今北关大街中段农业局家属院四周。据传,柘沟春水常年清澈,每到春天,两岸绿柳成荫,水上燕舞鸥游,群鱼戏逐。青蒲白草,竞相争茂。当此阳春烟景,历任知县多来此设宴畅饮,观景娱乐,很多文人学士,更是把酒临风,留下千古尽唱。清人窦克让有诗曰:   柘沟春水柳如烟,四面堤高和翠莲。   每向城头频纵目,半篙新绿打鱼船。   又有清人窦克奎诗云:   鱼戏晴波燕掠滩,桃花簇簇柳团团。   画船箫鼓喧春昼,尽道朱襄第一观。   可见,柘沟春水确实是我县古代一道亮丽的风景。   (九)白塔晓钟   据考,白塔寺在今祥和巷中段路北处。旧县志载:“宋朝大观四年(公元1111年)僧会郎于旧城东南角建立寺院。”寺内建一塔,塔身皆白釉砖,塔顶为八角彩色琉璃瓦,名白塔,寺随塔名,称白塔寺。寺内悬一巨钟,僧人晨起击之,声传全城,万家皆晓,故有白塔晓钟之景观。后人有诗赞曰:   巍然白塔傍高城,插汉冲霄刺眼明。   忽闻钟声寝晓出,万家尘梦一时清。   (十)牛头雪霁   县城北7.5公里处有牛城集,村里有一土丘,古为磨盘山。传说每当数九隆冬,大雪封门,常有两只金牛到此嬉戏追逐,进行角斗,故改名牛头山。每当大雪初霁,银装素裹,四方豪富,踏银踩玉,牵着自家耕牛到此角斗,赏雪玩景,热闹非凡。故牛头雪霁为柘城八景之一。清人窦克奎有诗曰:   牛头城畔独盘桓,怀古情深带雪看。   王立岗恋新霁台,无边风月射人冷。   (十一)砖桥古渡   砖桥古渡位于陈青集镇砖桥集村,古称小南集,为蒋河、废黄河与惠济河交汇之处,每到夏季洪流滚滚,奔腾进鹿。千百年来被人们视为柘城县水流中枢之一。因河宽水大,两岸居民固然只有一水之隔,竟如相隔千里,无法往来。历代人们盼看有桥相通,但此处曾数次修筑砖桥,都先后被洪水吞噬。修了毁,毁了修,砖桥集之名,便随桥而生。有一年夏天,暴雨连日,大水冲翻小桥,只剩下三个砖墩,然而深夜却有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倒骑毛驴,踩着三个砖墩过河,悠然到了北岸。那老汉回首看着湍急的河水,手举赶驴小鞭儿,向河中划了三划,转瞬之间便有一座砖桥飞架两岸。越日清晨雨过天晴,人们一早起来,忽然发现一座青砖大桥屹立于河上,宽大结实,似彩虹飞架两岸,如长龙伏卧河面。大桥两头一对精美的石狮隔河向背,安详蹲卧,器宇非凡。人们惊呼不已,奔走相告。从此,小南集便更名为砖桥集。据说这位老者便是八仙之一的张果老,于是便有“桥断河宽洪水翻,张果老骑驴过三砖”的传说。神话传说无考,但柘城八景之一的砖桥古渡颇有诗情画意,值得一览。   据《柘城县志》记载:乾隆三十七年(公元1773年),宋姓“重修宋家屯(遗址尚存)砖桥五孔。”此座五孔砖桥沟通柘鹿古道,是为行车赶路之用,近看宽大结实,敦厚耐压;远看紧贴水面,玲珑俊巧,一小拱一小拱连绵而成,曲折别致,似长龙彩虹伏卧河面。据说桥两头各有一对精美的石狮子,隔河相背,蹲卧安详。岸边的垂柳,用她那纤细的枝条柔柔地抚弄着温柔的河水,微风一吹,水面轻轻地荡起细细的涟漪。绿水搅动着桥影,桥洞撷躲着蓝天,相映成画,绕有情趣。每逢明朗的月夜,人行桥上,如同碧波踏浪。圆月的倒影叠印在桥边细碎的波纹里,忽园忽缺,若即若离。桥两边的水里好象撒了一河的碎银,闪闪烁烁,扑朔迷离。置身于砖桥古渡,令人心旷神怡。古人有诗云:“野水驾长虹,林禽喧名渡。为问行路人,津梁复何处。”另有清人窦克奎有诗云:   波涛汹涌正漫漫,游子空悲行路难。   赖有砖桥横古渡,时骑瘦马看安澜。   如今,一桥飞架南北,神话变成了现实。砖桥水闸横卧河面,风雨吹不倒,洪水淹不没,激流冲不跨。洪涝之际,闸门升起,波浪翻滚,奔汇大海,河岸安然无恙。   (十二)心闷暮鼓   县城西5公里处有心闷寺。相传,上古时候该处为某部落酋长之地。酋长死,后人筑寺纪念,名曰肇庆寺。安史之乱期间,安禄山之子安庆绪部将尹子奇率十三万雄师围攻睢阳,久攻不克。睢阳城下大小400余战,城内粮草用尽,致使城内军民“箩雀掘鼠”充饥。守城主将张巡派遣大将南霁云求援告急。唐肃宗派河南节度使张镐从陈州率兵救援,夜宿于肇庆寺,难以进睡,夜梦恶僧持刀杀贼。翌日与贼兵大战于柘境,大败之。败退途中闻报睢阳城池被破,张巡、许远(睢阳太守)为贼所杀,心情十分郁闷,便命其城为“心闷城”,其寺为“心闷寺”,以抒己怀。后人有诗曰:“闻道妖氛已破城,寸心愁闷一时生。可怜竟夜难成寐,暮鼓犹存战鼓声。”故有心闷暮鼓之说。古人又有诗曰:   纵目看旌旗,终霄不成寐。城头暮鼓催,缥缈天戈坠。   (十三)远襄晴岚   县城北15公里处有远襄集,为远襄镇人民政府所在地。相传,西周伯封舜之后裔远襄王于此,故得村名。远襄王酷爱奇花异草,在庭院前后广植花木。每当雨后天晴之时,百花斗艳,芳香四溢,引来蜂蝶翩翩起舞,煞是好看。每当此时,远襄王即邀朋请友,来此赏花,远襄之名便由此而来。古人有诗曰:   兴来何处觅芳香,景物清悠说远襄。   最是雨后晴色好,风吹七里百花香。   (十四)霸岗烟柳   伯岗集南门里有一土丘,相传为楚霸王屯兵点将之处。楚汉相争时,项羽兵败,退军霸岗。汉军追急,在楚军无计御敌之时,忽然刮起狂风,风吹柳絮,满天飞舞,如烟如雾,障人线人,双方无法交锋。汉军只得叫锣息鼓,楚军幸免一场惨败,故得霸岗烟柳之说。古人有诗曰:   八千子弟不还乡,逐鹿伊谁佐霸王。   尽代雄图随逝水。只余烟柳满高岗。   又有清人窦克奎有诗咏楚霸王项羽云:   力拔山兮气自扬,英雄空自悲夭亡。   至今烟柳犹余恨,风雨潇潇泣数行。   (十五)楚台看月   县城西北12.5公里,慈圣镇所辖韩相鲁与后台之间有一土丘。据传此丘为楚霸王项羽驻军点兵之台,名曰楚台。据传,西汉王昭君(湖北省兴山县宝坪村人)在往北国和藩时途经此台,月夜登台焚香,衷心祭祖。时值秋风萧瑟,月光如银,无穷乡思,萦纡于怀。于是,楚台看月的故事便流传至今。古人有诗云:   登临犹认楚王台,无复当年歌舞来。   明月不知人已往,蟾宫依旧傍云开。   又有清人窦克奎咏楚霸王项羽云:   四面高声演楚歌,月明清夜影婆娑。   我来凭吊高台上,把酒临风唤奈何

编辑本段教育

  柘城县高级中学   春华秋实,桃李芬芳;悠悠六十载,学子灿如星。六十多年来,柘城县高级中学共培养出毕业生三万多名,向高校输送新生一万多名,80年以来,在高考中升学人数十二次名列商丘地区第一、三次第二,先后涌现出二名河南省高考状元、九名商丘市高考状元,一千多名学生在国家、省、市级竞赛中获奖。学校先后有三位校长分别被评为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和河南省劳动模范,六位教师分别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模范、全国优秀教师、河南省优秀教师,一位教师当选为河南省人大代表。   柘城县高级中学是一所省示范性高中,多年来该校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为指导,坚守“依法治校,以德治校,民主理校,科研兴校,争创名校”的办学思路,以高标准定位,高起点要求,高效率运转,结合强有力的工作措施,为社会培养了大量合格人才,创建了良好的校园环境,全面提高了教职工的整体素质,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入学人数连年攀升,增强了学校的凝聚力和和向心力,在社会上树立了良好的外部形象。   柘城县第二高级中学   [2]柘城县第二高级中学始建于2000年7月,位于柘城新的商业行政中心,毗邻北环住宅行政区和容湖,地理位置优越、环境优美。。是县委、县政府和县教体局根据当时高中教育发展战略的需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引入竞争机制,按照“行政级别相同、师资力量对等、生源质量相当”的原则,从原柘城县高级中学分设出来的一所新建高中。   通过10年多来的建设和发展,学校现已成为豫东地区具有带动和辐射作用的省级示范高中,先后被评为市级文明单位,十几首批绿色学校,省级教学管理规范化学校,省卫生先进单位,省标一级档案室,全国终于会教研教改基地校,21世纪发展战略基地校。。   学校占地面积146700平方米,绿化面积28411平方米,教学区、运动区、办公区、生活区四区分明,规划布局合理,校园整洁优雅。学校现有96个教学班,在校生9300多人,共有教职工326人,专任教师277人。学校建有教学楼三幢,电教楼一幢,图书楼一幢,实验楼一幢,办公楼一幢,学生宿舍偻两幢,餐厅两幢,有达标的实验室,,有藏书丰富的图书馆,有标准四百米跑道的田径运动场和篮、排球场,有现代化的校园网络系统、广播电视系统、校园控制系统。学校设施设备先进完善,绿化美化净化亮化到位,整个校园充满浓厚的文化气息和生活气息。   10年来学校教学成绩显著,高考上线率在市里名列前茅,有多名同学先后在全国数学、化学、生物奥林匹克 竞赛中获奖。学校现在在校长、党总支书记彭宇的带领下,以一流的师资队伍,一流的管理水平,一流的教学质量,一流的育人环境,正以崭新的姿态迈向河南省乃至全国高中教育的先进行列。

编辑本段小吃

煸炒鸡

  产于柘城县安平镇。煸炒鸡是当地传统的地方名吃,为安平镇丁家所祖传,至今有百余年的历史。采用质优、鲜活的本地家养小鸡,加上草果、肉扣、八角、丁香、苹果、辣椒等二十余种调味品。用当地芝麻油和自制天然酱,使用地锅通过炒、煸、炖、焖锅等环节,精心烹制而成,汤浓、味香,风味独特,鲜嫩可口,麻辣清香。   煸炒鸡2000年被商丘市政府评为名优名吃。如今,丁家煸炒鸡在安平镇和县城均开设有饭馆,每天食客络绎不绝。

鸡爪麻花

     

鸡爪麻花

安平镇特产“鸡爪麻花”,具有落地即碎、香而不腻,清香纯正,入口酥脆,久放色香味不变之特点,因其形似鸡爪,故而得名,是豫东名产,被评为1990年度风味小吃。鸡爪麻花因其形似鸡爪而得名,是县城西南三十五里安平集的名品。成品嫩黄,油然透亮,香脆酥焦,风味独奇。老人食之不硌牙,哺喂幼婴可代乳,病人吃了生津开胃。这种麻花,能久放而其质地不变,盛于塑料袋,能放半月仍然酥脆如故。即使浸泡在开水里十几分钟,其焦香不减,依如新出。 鸡爪麻花的来历据传有王姓者祖辈以此为业。清世宗雍正(1723)年间,安平集人刘慎,官任监察御使刑部左侍郎,曾以此品进贡。传至王安平一辈时,因自己年迈乏嗣无后,方传此技于好友周大江。至今,周家已传四代,历100余年。鸡爪麻花,折下一股用火点着,可以当纸枚点火吸烟。一股一股相接点着,一个鸡爪麻花可照明走一里远。 昔时,安平集归属鹿邑县,现在属于柘城县。地处柘(城)、淮(阳)、鹿(邑)、太(康)交通必经之路,是豫皖苏鲁晋客商聚集的大集,经此者,纷纷买食,以享鸡爪麻花奇特风味。 周家鸡爪麻花本姓王清雍正年间,今柘城县安平镇隶属鹿邑县,称安平集。安平集人刘慎,官任监察御使刑部左侍郎。一次,刘慎回家携带着家乡王家生产的鸡爪麻花进贡给皇上。皇上品尝后龙颜大悦,连声称好,让御膳房作为贡品月月进贡。从那以后,安平集的王家鸡爪麻花就有了皇室贡品之幸。安平集上的王家以烹炸鸡爪麻花世代为业,手艺传男不传女。传至王安平一辈时,王家没有子嗣。王家一女,自小指腹为婚嫁与周家。但周家那位公子因意外夭折。王家女子按照当时风俗,在其16岁时仍然“嫁”到了周家,并守寡一生,从而立下贞节牌。王家女子“嫁”到周家后,因为王家烹炸鸡爪麻花的技艺没有男子可传,就把技艺传给了那位女子。那位女子就在周家把鸡爪麻花进一步发扬光大。安平集地处柘城、淮阳、鹿邑、太康4县交界处,是商贾云集之地。清朝时,过往商家,凡到安平集,必买周家媳妇烹炸的鸡爪麻花。从那以后,正宗的王家鸡爪麻花就成了周家鸡爪麻花。周家鸡爪麻花从周大江传起,至今在周家已传100多年。 据传,周家鸡爪麻花成品嫩黄、油光透亮、香脆酥焦、风味独特。在塑料袋中存放半月仍然酥脆如故;将麻花浸泡在开水里,十几分钟仍香酥不减,好像刚炸出来的一样;折下一股麻花可当纸煤儿点火吸烟,如一股接一股地续着点燃,一根鸡爪麻花可照明走一里路。有俗语形容周家鸡爪麻花:“小儿吃它可代乳,老婆吃它不硌牙。

编辑本段特产

柘丝

     

万亩三樱椒风光

为柘城特产之一, 从古至今一直畅销国内外。汉代襄邑县(睢县)是全国丝织工业中心,供应宫廷服装用料,其原料就是柘县供应的。从汉朝的丝绸之路,到现在的广州出口商品交易会,柘丝都享有很高的声誉。柘丝具有色泽鲜艳,线度细 匀,拉力强度大等特点。党和人民政府非常重视蚕业生产。 1950年县设立了蚕业站。几十年来不断引进优良蚕种, 改进喂养技术,原来只养春蚕,现为春秋两季养蚕。产量逐年提高。

酥制培乳

  唐、宋、元、明、清五个朝代都以“柘邑三园斋”、“豫东味和酱园”和“柘城三兴酱菜园”著称。特产酥 制培乳(豆腐乳)更是闻名遐迩。它在制作方法上,经过发掘、挖潜和不断的工艺创新,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产量逐年增加,产品除供应本县食用外,还远销西安、广州、南京、天津、新疆、内蒙等地。 1980年在武汉召开的全国豆制品评比会上被评为第二名; 1981年在河南省蔬菜公司评比大会上评为第一名。

泡桐

  柘城栽种泡桐,相传始于前汉,目前县境以内不论县城、集镇、村头、田间、门庭院落、路旁河岸都有桐树种植。泡桐是一种速生的优质树种。俗谚说:“二年一根杆,三年像把伞,四年长成檩,五年就成梁。”它木质密致细韧,刚柔适中,做成家具不裂不翘,花纹美观,不易污损腐蚀。现全县种植约1000万棵,是传统的出口物资。柘城是河南省泡桐生产基地县, 1985年3月8日国务院万里副总理曾到牛城乡进行视察。

柘桑

  为柘城特产之一,也是全国稀有树种。该树为桑种乔木,木质坚实,纹理清晰,细腻光滑,经济价值很高。它 叶可喂蚕,果能酿酒,皮可药用、造纸,树枝又可作梨膏。柘城老王集乡前扳曾口村的柘桑树,栽于明初,树高22米,胸径1.08米,材积约10立方米。柘桑的另一含义是柘城盛产桑杈,它是农民不可缺少的农具。张桥、岗王、伯岗等乡是其主要产区。成品畅销苏、皖、冀、鲁等地。

胡芹

  是古今闻名的蔬菜之一,因盛产于胡襄集附近,故得其名。相传,赵匡徽黄袍加身,当了皇帝后,柘人把胡芹送到汴京,得到宋太祖的赞赏。1985年又在北京全国农业展览馆展出。胡芹所以能流传千年,驰名中外,是因为这个地方有特殊的沃土和水质。有逐年提纯、复壮的优化良种和栽培技术。它根小棵大,清脆爽口,茎部光滑,无丝无渣,素有"芹王"之称,复有胡芹、贡酒宴嘉宾之誉。

千头椿

  是柘城县特有的速生绿化和速生用材树种。具有树型美观、枝叶稠密、病虫害少、抗污染性强等优点。能净化空气,吸附粉尘,吸收致癌物质及有害气体;能分泌杀菌素,可杀死白喉、结核、霍乱、痢疾、伤寒等病菌,减少人们心脏、血压、神经系统等慢性病发生。此树耐水湿、耐腐蚀、材质纹理美观,不翘不裂,油漆及粘胶能力强,属上等用材。

烟叶

  烟叶为柘城主要经济作物。种植烟叶是农民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也是县重要的财政支柱。几年来烟叶生产迅速发展,每年种植6万亩,年产1000万余公斤。在生产中实现品种优良化、种植区域化、管理科学化。所产烟叶外观质量好,内在各种化学成分协调,香气足,吃味正,刺激小、燃烧性强,为河南二级达标产烟区。

粉皮粉条

  柘城粉皮粉条可谓历史悠久,质地纯良,工艺精湛,全县村落均能生产。粉条的特点是条匀、质纯、色白而细长;粉皮的特点是薄而匀称,光亮透明。食用时都能久煮而不腻烂,色味俱佳。全县年产约500万公斤。全年上市,秋冬尤盛、除供本县食用外,还远销湘、鄂、川、陕、新疆、内蒙等地。

甜柿

  柿树素称“铁杆庄稼”,百年盛产不衰。柘城甜柿皮薄肉细、味甜如蜜,深受人们喜爱。柿子含有丰富的蛋白质、钙、磷、铁、钾、胡萝卜素、维生素C等,可加工成柿干、柿饼,食之柔软浓甜,并具有止血、解毒、降血压、生津润肺、镇疼止咳之功能,柿霜可降火、润喉、治口疮。

花生

  柘城盛产花生,特别是胡襄、远襄、尚寨、马集等乡种植更多。柘城的花生个大粒肥,含油量高,营养丰富,焦酥可口,老少爱吃,是招待宾客的必备礼品。全县种植面积已达4万余亩,年产花生600多万公斤,除供本县食用外,还畅销邻省邻县。

柘蒜

  柘城的四、六瓣大蒜,具有很长的栽培历史。它以瓣大、肉肥、汁浓味醇、香辣可口而受青睐,畅销辽宁、河 北、新疆、云南等地。现年产量已达4000余吨,出口港澳、东南亚、日本.

三樱椒

  从日本引进的新品种。特点是:棵密果稠,色如樱桃,椒小味辣,醇香可口,有健胃消食的功能。目前全县已广泛种植,年产量约3000余吨,畅销国内外。[3][4][5]

编辑本段传说

  传说柘城这个古老的地方,在远古的时候曾经居住过伏羲氏、朱襄氏这些古老的氏族。春秋时,柘城是陈国的领地,秦朝设柘县,因县城内有柘沟得名。要说起这柘沟,还有一段故事呢。传说很久很久以前,柘城只是个村庄,凶恶的庄主和他的五亲六故霸占着四周所有的土地,百姓们只好卖身为奴,没天没夜地为他们种地。有一年,碰上百年不遇的大旱,地上裂的口子都能伸进去拳头,庄稼颗粒不收。可庄主们还是逼迫百姓交租纳赋,不知逼死了多少人。   

柘城县

有一天,玉皇大帝微服出访,下察民情,见柘城附近田地荒芜,饿殍遍地,不禁怒发冲冠,当即遣下一名天将,扮成白胡子老头儿劝说人们逃离此地。次日正准备呼风唤雨,淹死庄主等一帮恶人,可转念一想,或许还有善良百姓在此,不能伤害。于是,叫过来二郎神吩咐一番,自回天庭。   二郎神奉玉帝旨意,装扮成卖油翁下界察看,见庄上除了庄主一帮人,已不见其他人,正欲收拾行装归返,见一小童前来打油,二郎神忙问小童:“孩儿,你家居你处?”“前面那间草屋就是俺家。”“庄上除了庄主那帮人外可还有人?”“只剩下我和奶奶了。”“好!”二郎神接过铜钱打了油说:“快回去吧!”小童掂着油瓶,低头走了几步,再回头看时,老翁已无踪影。   小童回到家里,见有病卧床不起的奶奶容光焕发,走下床来,小童又惊又喜,一头扑到奶奶的怀里。 就在这时候,忽听一声巨响,震得茅屋上灰土象雨一样落了下来,脚下边的房基地也上下颤抖。祖孙二人赶快步出屋门,只听见庄主的大院子里一片哭声、喊声、吵嚷声、呼救声……,再过一会儿,庄子两边的地面渐渐下沉,大水滔滔,庄主们和他们的宅院渐渐陷入地下。   老太婆仰面慨叹:“上天有眼,上天有眼哪!”尔后,用颤抖的手拉着小孙子,朝着北斗星那边走去。 因为“陷下去”,豫东都叫做“ZHE”。 后人找不到恰当的同音字来表示下陷的意思,于是就用“柘”字代替,把古代下陷的这个地方叫“柘城”。   另一说:王莽改汉自立之后,刘秀起兵反对王莽,一次战斗中刘秀失利,王莽追杀刘秀,刘秀跑到河南柘城,一头扎进柘树丛中。柘树本是一种浑身是刺的树,王莽怎么想也没有想到刘秀会不怕疼痛地钻进到树丛里去,后来刘秀得脱,就封县城为柘城县。于是当地就流传一句这样的话:王莽撵(追)刘秀,撵(追)上刘秀杀刘秀,撵不上刘秀算毕头(就是算了的意思)。   还有一说柘城本叫海牛县,当年小和尚朱元璋逃荒到柘城,天降大雨,朱元璋住在庙中。突然从身边长出来一只小树,并开口说话,说海牛县要陷下去,由于朱是真命天子,所以过来报信。朱元璋说,该柘你就柘,该陷你就陷,南北给我留条线(就是留条路的意思),由于海牛县整个陷了下去,成了一个湖泊,就是北旧湖,在北旧湖中间,有一条路,传说就是当年朱元璋让留下来的那条。再往后北旧湖被堆满生活垃圾,已经不再是原来的样子,后来开发商到柘城开非,北旧湖估计又要换新颜了。现在的北旧湖开发的非常好,晚上音乐喷泉,霓虹灯都装上了,县政府就坐落在北旧湖对面!
参考资料
  • 1

    河南康辉旅行社  

    http://www.khly.net/news/news_detail.asp?id=2312

  • 2

    柘城县第二高级中学  

    http://www.sqjf.net/html/1106/720.html

  • 3

    柘城县人民政府  

    http://www.zhecheng.gov.cn/

  • 4

    柘城吧  

    http://tieba.baidu.com/f?kw=%E8%CF%B3%C7

  • 5

    梁堂村  

    http://hi.baidu.com/ltabc/blog/item/9b4d9f13fb7034d0f7039e9d.html

扩展阅读:
  • 1

    柘城吧 http://tieba.baidu.com/f?kw=%E8%CF%B3%C7

  • 2

    http://izc.5d6d.com/

  • 3

    http://www.henanunion.com/viewthread.php?tid=5297&extra=page%3D1&frombbs=1

  • 4

    http://baike.baidu.com/view/1501575.htm

  • 5

    柘城七台八景诠释http://web.0370zc.com/article-591-1.html

开放分类:
中国,地理,地区,河南,中部崛起
我来完善 “柘城县”相关词条:
鹿邑县鲁山县虞城县淮阳县新蔡县上蔡县民权县梁园区睢县夏邑县永城宁陵县齐海乡高辛镇鹿邑县 鲁山县 虞城县 淮阳县 新蔡县 上蔡县 民权县 梁园区 睢县 夏邑县 永城 宁陵县 齐海乡 高辛镇 淮阳郡 罗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