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山市供暖收费标准:温柔的眼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9:04:15
   温柔的眼睛
  时间:2010-12-29 13:14来源: 作者:安静流淌 
  思想古怪。看一部电影,想去民国时期生活一段,与那些古老的陈设相融合,感受那里人们的生活;想去远行,去一个没有熟悉、没有牵挂的地方……那样,我会觉得孤单吗?
  作家这双世界之眼很特别。只有这双眼会在别人不屑的地方停留,捕捉挖掘其中美的讯息。再用文字这碟时光光盘将其刻录下来,传达给忽略了什么的人们。这样,人们忙碌着生活,同时也没有让那些曾经的美流失。
  从小情小感的抒写到怜惜这世界,飞跃。而恰巧这个飞跃注定了作家的孤独脆弱,他对世间的怜悯是持久的要害。当一个作家的心灵真正与时代、社会和人民贴在一起时,他的作品才可能有分量。他以一种卓尔不群、傲世独立的态度承担一切痛苦,这样,他赢得了尊重,被时代和读者记住。
  为此,写,不再是日记本上的流淌,文字不再肆意泼洒,开始练习技巧,开始删删减减,因为开始了无可救药的依赖——依赖时代,依赖读者。
  发现在故事中含射要表达的“大道理”,少了些教诲,多了些余味。比华彩的论述更好的方式,故事。
  同样是写,写给别人和自我抒发会不同。前者多了些装潢修剪,顾及技巧、读者的接受;对着自己写,则如流水一泻而下。而大概每个作者,在拿出给人看的东西之前,已经对着自己写过很多次了吧!
  写给别人,需要一种巨大责任感的推动。以为那么多事该做,凭什么在这里浪费时间,雕琢文字给别人?愿以为一个词“爱好”可以解释,可慢慢发现,其中确实少不了责任感的加入,它推动你去浪费时间,去精心设计,反复修改,站在读者角度考虑其接受程度……类似博爱,一开始就明确将写给别人,而不是自我陶醉,而作为期望的,就是读者有所感悟、思考。一首诗,也不过灵感来了,一泻而下的过程,读作者,可以凭自己的情感经历切入其中,对号入座,另悟自己的天空,做第一千零一个哈姆雷特。还原作者,或许已经没什么意义。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作家一生都在寻找自己的读者。像一种孤独中的慰藉。“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又像是寻觅爱人,因为有好多爱要给予。脆弱,因为他的意义依赖着读者。作品就是他精神生命的存在方式,即便自己变成残灰,火种也到处复燃、流传。
  这是一个只能欣赏喜剧的时代。人心的强度不够承接悲剧之美。是因为“生活已经不容易了”么?当我们为生活而生活时,无意中,把本来可以感受经历的美削减了一半,可生活这部戏剧永远不可能只播喜剧。生活也许就是一部戏剧。很多情节不可思议,却也在剧本之中。好多角落,我们触及不到,很难去欣赏。让世间所有风景平静入眼,是真正的强大,他丰富,因为兼容。这样一双眼睛,足以展览这世界的温柔。
  至此,悲喜剧《长江七号》谨慎拿捏,得以挤进入人们的视线范围。在笑眼回敛的那一刻,沉默……而《黑暗中的舞者》整篇灰色调上场,传递的是理想的升华,一次以生命逝去为终点的追逐。谁能说生活积蓄不出这样的艺术呢?但面对这两部电影,更多的人将倾向哪一部呢?同样,现在很多作家选择剧本为形式,转文字为屏幕的声色,是否可以说明些东西呢?
  这双眼睛,学会了不断寻找作品形式,变化万千的外形,只为能吸引读者懒惰的视线。为了给内容一个入口,给思想一个开口的机会。